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实用版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新版)为了规范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的管理,及时消除缺陷,保证继电保护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特制定国电电力青海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的分类1.1、已安装在现场尚未投运的装置缺陷;1.2、投入运行(含试运行)的继电保护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缺陷;1.3、投入运行(含试运行)的继电保护设备在定期检验或其它试验中发现的缺陷;1.4、保护通道加工设备及已投运的继电保护设备的缺陷。
2、缺陷定义及定级2.1、缺陷定义:在电力系统故障(接地、短路或断线)或异常运行(过负荷、振荡、低频率、低电压、发电机失磁等)时,保护装置的动作不符合设计、整定、特性试验的要求,不能有效地消除故障或使异常运行情况得以改善;装置异常退出运行或不正确动作(包括误动及拒动);其他影响装置正常运行的异常现象。
2.2、设备缺陷按其对运行影响的程度分为三级:2.2.1、一级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存在的缺陷已导致保护的不正确动作。
2.2.2、二级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发生异常状态,可能导致不正确动作,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必须立即着手处理的缺陷。
2.2.2.1、由于各种设备原因造成保护退出运行;2.2.2.2、保护装置本身元件损坏或数据采集出错,装置失去保护功能;2.2.2.3、保护通道、通讯设备、接口设备等可能导致误动、拒动的缺陷;2.2.2.4、故障录波器不能录波;2.2.2.5、其他。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 为了保障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预防和及时处理配电设备的缺陷问题,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配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3.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维修为辅,规范操作,加强巡查和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二、配电设备缺陷的分类和处理1. 设备缺陷分类:a. 严重缺陷:对电网运行安全存在重大风险的缺陷,应立即停用设备,并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b. 一般缺陷:对电网运行安全存在一定风险的缺陷,应及时整治,并记录。
c. 轻微缺陷:对电网运行安全影响较小的缺陷,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修复。
2. 设备缺陷处理:a. 严重缺陷: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停电、维修和检修,并在修复后经过验收合格后才可投入运行。
b. 一般缺陷: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巡检、维护和维修。
c. 轻微缺陷: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巡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维修。
三、配电设备巡查与维护1. 电网设备巡查:a. 巡查人员应定期巡视配电设备,注意发现设备缺陷并及时上报。
b. 巡查过程中应注意设备运行状态、温度、声音等异常情况,并记录。
2. 电网设备维护:a. 定期对配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紧固、润滑、防腐等。
b. 维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杜绝违规操作。
四、设备缺陷上报和处理流程1. 巡查、维护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后,应及时填写设备缺陷报告,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
2. 设备管理部门收到设备缺陷报告后,应评估缺陷的严重程度,并按照缺陷分类和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3. 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缺陷处理计划,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和修复工作。
4. 维修和修复工作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应进行验收,并记录维修和修复情况。
五、设备缺陷管理的责任和监督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缺陷的管理工作,并落实相关责任人。
2.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召开设备缺陷管理会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3. 公司领导层应加强对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支持,确保制度执行。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为了规范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的管理,及时消除缺陷,保证继电保护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特制定国电电力青海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的分类1.1、已安装在现场尚未投运的装置缺陷;1.2、投入运行(含试运行)的继电保护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缺陷;1.3、投入运行(含试运行)的继电保护设备在定期检验或其它试验中发现的缺陷;1.4、保护通道加工设备及已投运的继电保护设备的缺陷。
2、缺陷定义及定级2.1、缺陷定义:在电力系统故障(接地、短路或断线)或异常运行(过负荷、振荡、低频率、低电压、发电机失磁等)时,保护装置的动作不符合设计、整定、特性试验的要求,不能有效地消除故障或使异常运行情况得以改善;装置异常退出运行或不正确动作(包括误动及拒动);其他影响装置正常运行的异常现象。
2.2、设备缺陷按其对运行影响的程度分为三级:2.2.1、一级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存在的缺陷已导致保护的不正确动作。
2.2.2、二级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发生异常状态,可能导致不正确动作,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必须立即着手处理的缺陷。
2.2.2.1、由于各种设备原因造成保护退出运行;2.2.2.2、保护装置本身元件损坏或数据采集出错,装置失去保护功能;2.2.2.3、保护通道、通讯设备、接口设备等可能导致误动、拒动的缺陷;2.2.2.4、故障录波器不能录波;2.2.2.5、其他。
2.2.3、三级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处于异常运行状态,对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威胁,但尚能坚持运行一段时间的缺陷。
2.2.3.1、装置一般故障、外部异常、操作错误等告警,装置未失去保护功能;2.2.3.2、行波双端测距装置通讯通道异常;2.2.3.3、其他。
3、缺陷责任认定继电保护设备缺陷责任分类采用多级责任认定,即一个缺陷不局限认定为一个责任。
而是按过错的主次程度可划分一个主要责任和多个次要责任。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三篇)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是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继电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内容:1. 缺陷登记要求:a. 将所有继电保护设备的缺陷信息进行登记,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责任部门、缺陷发生时间、缺陷描述等。
b. 缺陷登记要统一编号,以便于跟踪记录和管理。
c. 缺陷登记要设置保密措施,以防止信息泄露。
2. 缺陷调查与分析:a. 缺陷发生后,责任部门要尽快组织调查和分析,确定缺陷的原因和影响范围。
b. 对于严重的缺陷,要成立专门的调查组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3. 缺陷处理措施:a. 对于发现的缺陷,责任部门要及时制定修复方案,并安排合适的人员进行修复。
b. 对于无法及时修复的缺陷,要制定临时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c. 在修复缺陷后,要进行系统性测试和确认,确保修复效果符合要求。
4. 缺陷报告与通知:a. 缺陷修复后,责任部门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或单位上报修复情况。
b. 对于严重的缺陷,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通报,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5. 缺陷记录与统计分析:a. 维护和更新缺陷数据库,记录每个继电保护设备的缺陷信息和修复记录。
b. 定期对缺陷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报告和建议。
6. 缺陷管理责任制:a.明确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并定期评估和考核其工作绩效。
b.对于严重缺陷的处理,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7. 不断改进:a.定期对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b.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缺陷管理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二)一、引言继电保护设备是电力系统中保障设备和人员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设备老化、操作失误、外部因素等原因,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风险。
为了及时发现、定位并处理这些缺陷,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制定和实施一套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电力缺陷管理制度
电力缺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做好电力缺陷管理工作,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确保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电力系统设备的缺陷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输配电设备、变压器、开关设备、继电保护设备等。
三、缺陷管理责任1. 电力公司负责建立完善的缺陷管理制度,明确缺陷管理的责任分工和工作程序。
2. 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缺陷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确保缺陷及时发现并消除。
3. 所有员工应严格遵守公司的缺陷管理制度,发现缺陷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协助处理。
四、缺陷管理流程1. 缺陷发现(1)定期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2)故障报告:员工发现设备故障,应立即上报相应部门,详细描述故障情况。
2. 缺陷确认(1)部门接收:相关部门接收故障报告后,进行初步确认。
(2)现场检查:派遣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故障情况。
3. 缺陷分析(1)原因分析:对故障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故障原因。
(2)评估影响:评估故障对供电系统的影响,确定紧急性和重要性。
4. 缺陷处理(1)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解决方案,确定处理措施。
(2)实施维修:按照制定方案进行维修,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5. 缺陷监督(1)跟踪检查:维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跟踪检查,确认故障已经修复。
(2)记录管理:对处理过程及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五、缺陷管理要求1. 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
2. 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和隐患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对设备故障的识别和解决能力。
4.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重大故障,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5. 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故障的规律和趋势。
六、缺陷管理评估1. 定期对缺陷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 加强缺陷管理经验交流,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配电室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设备缺陷引发事故,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配电室设备的缺陷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1. 安全为先:安全是首要原则,任何时候安全都不能被忽视。
2. 预防为主:做好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维护工作,防患于未然。
3. 故障及时处置:对于设备缺陷,要及时发现、及时报修、及时处理。
4. 过程控制:设备缺陷的处理过程需要有规范的控制和记录,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管理流程1. 设备巡查(1)定期巡检:配电室设备要进行定期巡检,发现设备缺陷及时报修。
(2)日常巡查:配电室设备的日常巡查要求细致,要特别注意设备的外观、设备温度、设备声音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3)巡查记录:每次巡查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检查的时间、巡查人员、巡查设备等,以备后续查询和管理。
2. 设备报修(1)发现缺陷: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设备缺陷,立即向上级报修。
(2)报修流程:报修要按照公司的相关流程进行,包括报修单填写、报修单上级审批、维修人员派遣等。
(3)报修记录:每次报修都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报修的时间、报修人员、报修设备等,以备后续查询和管理。
3. 设备维修(1)维修人员派遣:设备报修后,需要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确保维修质量。
(2)设备停电:对于需要维修的设备,必要时需要进行停电操作,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
(3)维修记录:每次维修都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维修的时间、维修人员、维修设备等,以备后续查询和管理。
4. 设备检验(1)维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检验记录:每次检验都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检验的时间、检验人员、检验设备等,以备后续查询和管理。
5. 设备跟踪(1)对于重要设备的缺陷处理,需要进行跟踪和监控,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2)跟踪记录:每次跟踪都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跟踪的时间、跟踪人员、跟踪设备等,以备后续查询和管理。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三篇)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值班人员要全面掌握设备的良好状态,以便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尽快解决,使设备达到稳定运行。
2、值班人员在日常值班中要定时定期对变配电设备进行检查,发现缺陷隐患,立即做好分析判断并记录《设备缺陷登记表》。
3、运行中的变配电设备发生异常,虽能继续使用,但影响安全运行,均称为设备缺陷,可分为三类:危急缺陷、严重缺陷、一般缺陷。
发现设备缺陷后在未解决前要做好防止事故措施。
4、危急缺陷。
缺陷的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
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修复时必须两人操作。
5、严重缺陷。
对人身和设备有严重威胁,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造成事故者。
安排计划检修处理。
6、一般缺陷。
对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坚持运行者。
列入年度检修计划。
7、有关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后,无论消除与否均应由值班员做好记录,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8、领班负责对设备缺陷进行____、计划、解决。
9、主管应定期检查设备缺陷消除情况,对未消除者应尽快处理。
10、值班员要清楚掌握所管配电室的所有设备缺陷情况,并熟知针对缺陷的安全措施及应急方案。
11、设备缺陷消除后应将整改情况记入《设备缺陷登记表》。
设备缺陷记录上写明消除日期、消除人姓名、消除情况等,未能一次消除的缺陷应重新填入设备缺陷记录。
值班人员对已解决的缺陷隐患,做好相关记录,加强巡视。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二)一、设备缺陷根据其威胁安全的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类:Ⅰ类缺陷—对安全运行有严重威胁,短期内可能发生事故;Ⅱ类缺陷—对安全运行有一定威胁,短期内可能发生事故,但若长期不处理,即会逐渐增加威胁性,甚至发生为事故;Ⅲ类缺陷—对安全运行威胁较小;二、所有值班员应掌握全部Ⅰ、Ⅱ、Ⅲ类缺陷,动力部门应掌握Ⅰ、Ⅱ、Ⅲ类缺陷,分管用监员应掌握Ⅰ类缺陷和计量装置的各种缺陷,以及由总开关及其至第一断路器之间的Ⅱ、Ⅲ类缺陷;三、值班人员发现缺陷后,应立即登记在运行日志和设备缺陷记录簿上,并填报缺陷报告单送交分管部门,对Ⅰ类缺陷应立即电话报告动力部门和用监员;四、动力部门对Ⅰ类缺陷应及时安排处理,Ⅱ、Ⅲ类缺陷应列入休息日或节假日检修计划内予以消除,消除后在缺陷记录簿上注销;五、用监人员在巡检时发现Ⅰ、Ⅱ类缺陷,应通知值班员做好记录并通知动力部门;六、值班员巡检时应注意原有缺陷是否扩大、恶化,如恶化使缺陷类别上升时应重新汇报和记录;七、在检修中发现并已消除的缺陷,不填写设备缺陷通知单,但应在设备缺陷记录本中做好记录。
电气设备缺陷管理制度(3篇)
电气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实现安全经济供电,必须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2所有设备必须按照铭牌或制造厂家的规定参数运行,并严格执行有关的运行、检修规程。
3对所有的电气设备,一律实行车间主任领导下的“三种人”管理责任制。
4设备缺陷的分类Ⅰ类缺陷:设备出现绝缘、强度、温升等各方面超过运行参数极限值,严重危及安全运行,如不立即处理有造成断线、停电和设备损坏的可能,以及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稳定运行的缺陷。
Ⅱ类缺陷:虽未超过允许极限,但异常变化较大,在短期内发展将对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构成威协的缺陷。
Ⅲ类缺陷:一般性缺陷,对设备的安全及经济运行无明显障碍,缺陷在短期内也无继续恶化的可能。
5设备缺陷的汇报、处理与注销5.1Ⅰ类设备缺陷随发现立即汇报。
Ⅱ、Ⅲ类缺陷按月集中汇报,汇报时间为每月____日。
5.2运行设备发生缺陷,运行班长应直接向值长及车间值班领导汇报。
5.3消缺责任单位应根据消缺通知的要求及时组织消缺。
Ⅰ类缺陷从提报到注销不得超过____小时。
对于Ⅱ、Ⅲ类缺陷的处理,消缺单位必须提报生产计划和停电申请。
Ⅱ、Ⅲ类缺陷的最长处理周期分别为____月和1季度。
5.4缺陷处理结束后,应履行验收制度,不经验收,严禁恢复送电。
5.5消缺及运行单位应严格执行缺陷注销制度。
缺陷处理后,应以工作票形式向值长汇报消缺情况,无此汇报,将以未完成生产任务考核。
6各班组应按规程要求通过巡检、检修、试验、分析等各种手段及时发现缺陷,按消缺传递程序汇报,并积极设法消缺。
在缺陷未消除前,运行人员应按缺陷性质采取监督措施,保证缺陷不再继续发展。
7凡属人为因素延误消缺致使缺陷扩大或造成事故,将以渎职行为按厂有关规定自上到下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
人为因素主要发生在缺陷提报环节、缺陷传递环节、缺陷处理环节。
8设备缺陷处理必须严格办理工作票,并按要求履行工作许可手续。
电气车间____年____月____日电气设备缺陷管理制度(2)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处理电气设备缺陷的制度。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1. 为了确保继电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规范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工作。
2. 为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事故风险,保障电力供应提供有力保证。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拥有继电保护设备的电力公司、发电公司、输电公司、配电公司及相关部门。
三、缺陷管理流程1. 缺陷发现和报告(1)任何人员在发现或怀疑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缺陷时,应及时向本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报告。
(2)设备管理部门应对报告的缺陷进行初步审核,确认缺陷情况并提出处理方案。
(3)设备管理部门将缺陷情况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向继电保护设备的责任部门进行通报。
2. 缺陷分析和评估(1)责任部门应及时组织对报告的缺陷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缺陷的严重性、影响范围及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2)责任部门应将缺陷分析和评估结果上报给设备管理部门,并提出修复建议。
3. 缺陷修复(1)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责任部门提出的修复建议,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工作。
(2)修复过程中,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并确保修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3)修复工作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对修复成果进行验收,确保继电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缺陷记录和档案管理(1)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缺陷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个缺陷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报告。
(2)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缺陷档案进行审查,及时更新和归档,确保缺陷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5. 缺陷反馈和改进(1)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缺陷管理情况的汇报,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上级主管部门应对设备管理部门的汇报进行评估和反馈,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不足。
四、责任与权利1. 设备管理部门的责任:(1)负责组织和实施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工作。
(2)负责对缺陷报告进行审核和处理,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复工作。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一、管理目的配电室设备是企业安全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定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设备缺陷的发现、报告、处理和记录,实现设备缺陷的及时修复和管理。
二、管理责任1.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责任由设备管理员负责,具体分工如下:a. 设备管理员负责定期巡检设备,发现设备缺陷及时进行处理;b. 负责设备缺陷的登记和记录,确保缺陷的修复情况得到有效记录;c. 协助相关部门制定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d. 提供设备缺陷修复的必要支持和配合。
2. 相关部门的责任:a. 设备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缺陷的及时维修和处理;b.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缺陷进行监督和检查;c. 部门领导负责制定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三、设备缺陷的发现和报告1. 设备管理员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发现设备缺陷时,应立即进行记录,并及时向设备维修部门进行报告。
2. 员工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发现设备缺陷,应立即向设备管理员或设备维修部门进行报告。
3. 设备维修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调查核实缺陷情况,并制定修复计划。
四、设备缺陷的处理和修复1. 设备维修部门应根据设备缺陷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按照维修计划进行修复。
2. 设备缺陷修复时,应确保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避免造成二次事故。
3. 设备缺陷修复完成后,设备维修部门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设备管理员进行验收,并记录缺陷的修复情况。
五、设备缺陷的记录和归档1. 设备管理员应将设备缺陷的报告、处理和修复情况进行记录,并按照规定的归档要求进行归档。
2. 设备缺陷的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a. 设备缺陷的具体描述和发现时间;b. 设备缺陷的处理和修复情况;c. 设备缺陷的验收结果。
六、设备缺陷的统计和分析1. 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对设备缺陷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缺陷的数量、类型和修复情况等。
2. 设备缺陷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应上报相关部门,供其参考改进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
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三篇)
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的管理,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维持设备状态良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及其下属各级单位的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缺陷管理工作。
第三条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第四条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的目标是及时发现缺陷并进行修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稳定、可控的原则。
第二章缺陷发现与上报第六条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的发现可以通过定期巡检、定期检修、设备运行监测等方式进行。
第七条定期巡检是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外部检查,包括外观、接线、固定、通风等方面的检查。
第八条定期检修是指定期对设备进行内部检查,包括设备的组成部分、接线、电源等方面的检查。
第九条设备运行监测是指通过设备的运行数据、告警信息等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运行异常或故障。
第十条设备缺陷必须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要按规定的流程和方式进行上报。
第三章缺陷分类与分级第十一条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A级、B 级、C级三类。
第十二条 A级缺陷指设备出现严重故障或无法正常运行,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产生重大威胁的缺陷。
第十三条 B级缺陷指设备出现轻微故障或性能不稳定,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产生一定影响的缺陷。
第十四条 C级缺陷指设备出现较为轻微故障或性能不稳定,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产生较小影响的缺陷。
第十五条缺陷分级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进行,由专业人员进行评定。
第四章缺陷处理与修复第十六条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发现后,应立即启动缺陷处理与修复的流程。
第十七条缺陷处理与修复的流程包括设备停用、缺陷分析、故障排查、修复方案制定、设备修复等环节。
第十八条设备停用是指将出现缺陷的设备停止运行,并及时进行锁定和标识,确保设备安全维护。
第十九条缺陷分析是指对设备缺陷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缺陷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024年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为了规范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的管理,及时消除缺陷,保证继电保护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特制定国电电力青海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的分类1.1、已安装在现场尚未投运的装置缺陷;1.2、投入运行(含试运行)的继电保护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缺陷;1.3、投入运行(含试运行)的继电保护设备在定期检验或其它试验中发现的缺陷;1.4、保护通道加工设备及已投运的继电保护设备的缺陷。
2、缺陷定义及定级2.1、缺陷定义:在电力系统故障(接地、短路或断线)或异常运行(过负荷、振荡、低频率、低电压、发电机失磁等)时,保护装置的动作不符合设计、整定、特性试验的要求,不能有效地消除故障或使异常运行情况得以改善;装置异常退出运行或不正确动作(包括误动及拒动);其他影响装置正常运行的异常现象。
2.2、设备缺陷按其对运行影响的程度分为三级:2.2.1、一级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存在的缺陷已导致保护的不正确动作。
2.2.2、二级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发生异常状态,可能导致不正确动作,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必须立即着手处理的缺陷。
2.2.2.1、由于各种设备原因造成保护退出运行;2.2.2.2、保护装置本身元件损坏或数据采集出错,装置失去保护功能;2.2.2.3、保护通道、通讯设备、接口设备等可能导致误动、拒动的缺陷;2.2.2.4、故障录波器不能录波;2.2.2.5、其他。
2.2.3、三级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处于异常运行状态,对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威胁,但尚能坚持运行一段时间的缺陷。
2.2.3.1、装置一般故障、外部异常、操作错误等告警,装置未失去保护功能;2.2.3.2、行波双端测距装置通讯通道异常;2.2.3.3、其他。
3、缺陷责任认定继电保护设备缺陷责任分类采用多级责任认定,即一个缺陷不局限认定为一个责任。
而是按过错的主次程度可划分一个主要责任和多个次要责任。
2024年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3篇)
2024年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缺陷管理。
第三条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应遵循安全、合理、高效、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
第二章设备缺陷的分类与程度第五条设备缺陷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
严重缺陷是指可能导致继电保护专业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对电力系统产生重大安全隐患的缺陷。
一般缺陷是指对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性能和正常运行影响较小的缺陷。
第六条设备缺陷的程度可分为重大缺陷、一般缺陷和轻微缺陷。
重大缺陷是指对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性能和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干扰,需要立即进行修复的缺陷。
一般缺陷是指对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性能和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需要在合适的时机修复的缺陷。
轻微缺陷是指对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性能和正常运行产生较小的干扰,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修复的缺陷。
第七条设备缺陷的分类和程度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判断,并记录在设备缺陷管理系统中。
第三章设备缺陷的管理流程第八条应建立设备缺陷管理系统,记录设备缺陷的分类、程度、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第九条发现设备缺陷后,应立即上报相关责任人,并由责任人进行评估。
第十条责任人应对设备缺陷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判断,确定缺陷的分类和程度。
第十一条对于严重缺陷,责任人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继电保护专业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上报设备缺陷管理系统。
第十二条对于一般缺陷,责任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修复计划,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修复,并将修复情况记录在设备缺陷管理系统中。
第十三条对于轻微缺陷,责任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修复时间,并将修复情况记录在设备缺陷管理系统中。
第十四条设备缺陷的修复过程中,应进行记录,并定期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第四章责任和权限第十五条各级负责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的单位应明确责任人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范本(2篇)
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范本一、引言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故障排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该管理办法适用于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缺陷管理工作。
二、管理体系建立1. 设立缺陷管理部门,负责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缺陷管理工作;2. 制定缺陷管理制度,明确缺陷监测、发现、报告和处理的流程和要求;3. 建立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缺陷数据库,记录设备的缺陷情况和处理结果。
三、缺陷监测与发现1. 定期进行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巡检和检测,发现设备存在的潜在缺陷;2. 制定巡检计划,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巡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3. 运用现代监测技术,如红外热像仪进行设备的热态检测,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
四、缺陷报告与登记1. 发现设备缺陷后,及时进行记录,并编制详细的缺陷报告;2. 确保缺陷报告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性,详细说明设备缺陷的具体情况;3. 包括设备缺陷的类型、位置、影响范围、严重程度等必要信息;4. 将缺陷报告登记到缺陷数据库中,便于后续的跟踪和处理。
五、缺陷处理与修复1. 根据缺陷报告进行及时的设备修复工作;2. 按照维修计划,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的修复和更换;3. 修复后应进行设备的调试和试运行,确保设备恢复正常;4. 对于无法立即进行修复的设备缺陷,应采取相应的临时措施,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
六、缺陷分析与改进1. 对设备缺陷进行分类和归档,进行缺陷分析;2. 根据缺陷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优先级排序;3. 针对常见的设备缺陷,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4. 定期评估和监控设备缺陷管理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
七、培训与交流1. 定期组织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2. 提供专业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维护能力;3. 组织设备巡检人员进行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促进知识的传播和交流;4.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认真的评估和反馈。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工作规定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工作规定(总8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工作规定1 总则本规定适用于继电保护缺陷管理工作。
本规定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辽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规程》及其它有关规程、规定,并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制定。
继电保护管理部门、安监、调度、运行、基建、施工安装等部门(单位)的有关领导、专责工程师及专业人员必须熟悉本规定并严格执行。
2 继电保护缺陷管理工作流程图3 继电保护缺陷管理各阶段工作规定说明缺陷发现及报告阶段发现缺陷:运行人员在日常巡视中,通过保护信号、掉牌信号、灯光信号、事件记录及故障录波器动作情况等监视装置发现缺陷。
在进行保护装置的操作过程中发现缺陷。
在装置维护、调试及定期校验过程中发现缺陷。
通过对新建、扩建、技改保护设备的验收发现缺陷。
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缺陷。
继电保护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工作时,发现缺陷,如现场无法处理,及时汇报继电保护专业管理部门专责工程师,并将缺陷情况进行记录。
缺陷定性、登记:缺陷定义:在电力系统故障(接地、短路或断线)或异常运行(过负荷、振荡、低频率、低电压、发电机失磁等)时,保护装置的动作不符合设计、整定、特性试验的要求,不能有效地消除故障或使异常运行情况得以改善;装置异常退出运行或不正确动作(包括误动及拒动);其他影响装置正常运行的异常现象。
缺陷分为一般、重大、危急缺陷三类:一般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处于异常运行状态,对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威胁,但尚能坚持运行一段时间的缺陷。
a). 装置一般故障、外部异常、操作错误等告警,装置未失去保护功能;b). 行波双端测距装置通讯通道异常;c). 其他。
重大缺陷:指已威胁安全经济运行或将发展为影响安全经济运行,但不会立即造成事故和设备损坏的设备缺陷。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一、前言继电保护设备是电力系统的紧要构成部分,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讨论后,继电保护机构已经进展成为一种高度自动化、牢靠性较高的电力保护设备。
然而,由于设备自身的局限性和使用过程中的误操作、误判等因素,继电保护设备中存在着各种缺陷。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紧要意义。
本文将对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进行探讨。
二、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意义1. 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继电保护设备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紧要构成部分,重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发生异常时,通过发送信号,掌控相关设备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保护,避开电力系统故障带来的严重后果。
由于继电保护设备具有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能够很快地响应异常情况,进行保护动作,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但是,由于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着各种缺陷,如触发故障误保护、漏保护,甚至误动或不动等问题,往往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能够很好地避开继电保护设备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提高电力系统的生产效率继电保护设备是电力系统中的紧要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在电力系统显现异常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保护。
假如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缺陷,那么电力系统的故障处理往往会变得特别多而杂,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和判定工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还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威逼。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能够很好地避开继电保护设备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提高电力系统的生产效率。
3. 降低电力系统的维护成本继电保护设备是电力系统中的紧要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在电力系统显现异常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保护。
假如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缺陷或故障,就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或更换。
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
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简介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保护设备的核心部分,其故障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的具体实践内容和建议。
设备缺陷分类继电保护设备的缺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硬件故障,如元器件损坏、连接点腐蚀等。
•软件故障,如程序错误、数据传输异常等。
•环境故障,如灰尘积累、温度异常等。
管理措施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定期巡检针对已安装的继电保护设备,应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维护和巡检。
具体包括检查元器件是否损坏,连接点是否松动,设备是否存在强电磁干扰等。
设备维修对于已经发生缺陷的继电保护设备,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和更换。
同时,应设置相应的备件库存,以便在设备故障发生时及时更换损坏的元器件。
设备保养对于长期运行的继电保护设备,应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
具体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连接是否紧密等。
设备更新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推进,继电保护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日益频繁。
因此,应定期考虑是否需要更新设备,并及时采取措施购入最新一代的设备。
执行流程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的执行流程如下:问题确认发现设备缺陷后,首先应对问题进行全面确认,了解故障原因和影响范围。
紧急处理如果故障对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应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化。
故障原因分析在确认问题之后,应进行深入分析故障原因。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硬件诊断、软件代码分析、程序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维修处理经过上述步骤之后,可以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维修处理了。
具体包括更换损坏部件、调试设备参数等。
再次确认在维护工作完成之后,应再次对设备进行确认,确保故障已经完全排除,设备可以正常运行。
结论继电保护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办法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通过定期巡检、设备维修、设备保养和设备更新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防范继电保护设备故障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281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
度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实用
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了规范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的管理,及时
消除缺陷,保证继电保护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
运行,根据《国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
法》特制定国电电力青海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的分类
1.1、已安装在现场尚未投运的装置缺陷;
1.2、投入运行(含试运行)的继电保护设
备在运行中发生的缺陷;
1.3、投入运行(含试运行)的继电保护设
备在定期检验或其它试验中发现的缺陷;
1.4、保护通道加工设备及已投运的继电保护设备的缺陷。
2 、缺陷定义及定级
2.1 、缺陷定义:在电力系统故障(接地、短路或断线)或异常运行(过负荷、振荡、低频率、低电压、发电机失磁等)时,保护装置的动作不符合设计、整定、特性试验的要求,不能有效地消除故障或使异常运行情况得以改善;装置异常退出运行或不正确动作(包括误动及拒动);其他影响装置正常运行的异常现象。
2.2 、设备缺陷按其对运行影响的程度分为三级:
2.2.1、一级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存在的缺陷已导致保护的不正确动作。
2.2.2、二级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发生异常状态,可能导致不正确动作,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必须立即着手处理的缺陷。
2.2.2.1、由于各种设备原因造成保护退出运行;
2.2.2.2、保护装置本身元件损坏或数据采集出错,装置失去保护功能;
2.2.2.3、保护通道、通讯设备、接口设备等可能导致误动、拒动的缺陷;
2.2.2.4、故障录波器不能录波;
2.2.2.5、其他。
2.2.3、三级缺陷:系指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处于异常运行状态,对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威胁,但尚能坚持运行一段时间的缺陷。
2.2.
3.1、装置一般故障、外部异常、操作
错误等告警,装置未失去保护功能;
2.2.
3.2、行波双端测距装置通讯通道异常;
2.2.
3.3、其他。
3、缺陷责任认定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责任分类采用多级责任认定,即一个缺陷不局限认定为一个责任。
而是按过错的主次程度可划分一个主要责任和多个次要责任。
现阶段责任认定不作为电力企业考核的任何指标。
其主要的作用在于认定缺陷产生的源头,从而为尽可能减少缺陷的发生或尽快消除缺陷提供科学的统计依据。
对于由生产厂家责任造成的缺陷作为对厂家产品质量的量化依据进行评价。
3.1、生产厂家责任
3.1.1、制造质量不良:指运行部门在调试、维护过程中无法发现或处理的元件质量问题(如中间断电器线圈继线、元器件损坏、时间继电器机构不灵活,虚焊,插件质量不良,装配不良等)引起的保护不正确动作。
3.1.2、原理缺陷:指装置本身的原理缺陷或回路设计不当,而运行部门未发现,或无法解决或来不及解决的缺陷。
3.1.3、图纸资料不全、不准确。
3.1.4、软件问题。
3.1.5、未执行反措要求。
3.1.6、厂家售后服务质量不佳,造成缺陷处理时间延长。
3.1.7、其他。
3.2、设计部门责任
3.2.1、图纸资料移交不及时、不全。
3.2.2、回路接线设计不合理:指设计回路不合理,如存在寄生回路,元件参数选择不当等。
3.2.3、未执行反事故措施。
3.2.4、其他。
3.3、基建部门责任
3.3.1、误碰:误碰、误接运行的保护设备、回路,误试验等。
3.3.2、误接线:指设备投产后运行部门在设备验收时无法发现的问题。
3.3.3、图纸、资料移交不全。
3.3.4、调试不良:设备投产一年内发现的安装调试质量不良问题。
3.3.5、没有实测参数而引起参数不准。
3.3.6、其他。
3.4、运行值班人员责任
3.4.1、未及时发现应发现的保护装置异常。
3.4.2、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保护装置异常或动作情况。
3.4.3、误碰(如清扫不慎,用力过猛等)。
3.4.4、误操作,由以下原因引起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
3.4.4.1、未按规定投、停保护。
3.4.4.2、保护投错位置。
3.4.4.3、误变更整定值。
3.4.4.4、误切换、误投连接片。
3.4.4.5、保护插件插错位置。
3.4.4.6、其他。
3.4.5、维护不良
3.4.5.1、直流电源及其回路维护不宜(电压过高、过低,波纹系统数超标,熔断器配置不当)。
3.4.5.2、熔断器或连接片接触不良。
3.4.5.3、未按运行规程处理保护装置异常。
3.4.5.4、其他。
3.4.6 、其他。
3.5、运行部门继电保护人员责任(包括参加继电保护班组现场调试工作的其他人员)。
3.5.1、继电保护人员误接线。
3.5.2、没有执行反措要求
3.5.3、运行维护不良
3.5.3.1、超过检验周期。
3.5.3.2、端子箱端子接线不良。
3.5.3.3、电缆芯断线和绝缘不良。
3.5.3.4、保护用通道衰耗不符合要求。
3.5.3.5、气体继电器进水、渗油。
3.5.3.6、其他。
3.6、其他部门责任
3.6.1、未及时修编继电保护现场运行规程。
3.6.2、非继电保护检修部门的责任。
3.6.3、调度、方式部门责任。
3.6.4、通信部门的责任。
3.6.5、试验部门的责任。
3.6.6、自然灾害
3.6.7、原因不明
3.6.8、其他
4、缺陷管理、报告
4.1、缺陷管理要严格按发现-记录-审核-汇报-处理消除-汇报的程序进行,实现缺陷的发现、报告、消除的闭环管理。
4.2、发现缺陷
4.2.1、运行人员在日常巡视中,通过保护信号、掉牌信号、灯光信号、事件记录及故障录波器动作情况等监视装置发现缺陷。
4.2.2、在进行保护装置的操作过程中发现缺陷。
4.2.3、在装置维护、调试及定期校验过程中发现缺陷。
4.2.4、通过对新建、扩建、技改保护设备的验收发现缺陷。
4.2.5、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缺陷。
4.3、缺陷记录
4.3.1、发现缺陷,应及时进行详细记录。
4.3.2、各级继电保护管理机构或专责应指定专人负责按照规定格式填写缺陷报表。
4.4、缺陷审核
4.4.1、一级缺陷由各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审核。
4.4.2、二、三级缺陷由各单位继电保护专责审核。
4.5、缺陷上报
运行中的装置出现异常(或缺陷)时,场站值班员应立即按照有关运行规定处理,并向相关调度值班调度员汇报并通知运行维护部继电保护人员处理。
对于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缺
陷,在消除前应加强监视。
维护部继保人员应及时汇报相应继电保护主管专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