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通假字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中考语文常见通假字A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C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七年级通假字集

七年级通假字集

七年级(上册)例句通假字(读音) 本字出处1 项为之强“强”(jiāng) “僵” 《童趣》2 不亦说乎“说”(yuè) “悦” 《〈论语〉十则》3 诲女知之乎“女”(rǔ) “汝” 《〈论语〉十则》4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智” 《〈论语〉十则》5 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现” 《西江月》6 一切乌有“乌”(wū) “无” 《山市》7 裁如星点“裁”(cái) “才” 《山市》8 尊君在不“不”(fǒu) “否” 《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9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攀” 《伤仲永》10 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才” 《伤仲永》11 对镜帖花环“帖”(tiē) “贴” 《木兰诗》1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耶” 《孙权劝学》13 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智” 《两小儿辩日》14 满坐寂然“坐”(zuò) “座” 《口技》15 止有剩骨“止”(zhǐ) “只” 《狼》翻译1、僵硬2、高兴、喜悦3、你4、智慧5、出现6、没有7、仅仅,仅有,才达到8、用在疑问句尾表示询问9、拉着10、有才能的11、粘贴12、语气词13、智慧、聪明14、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15、仅仅,只有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人教版初中语文通假字

人教版初中语文通假字

人教版初中语文通假字
七年级上
1、尊君在不?不通否,没有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3、十有五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
4、兑命兑通说
七年级下册
1、扳通攀牵、引
2、帖通贴
3、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
1、要通邀邀请
2、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3、诎通屈弯曲
4、与通举选贤举能选拔
5、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6、曾通层荡胸生曾云
7、阙通缺中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八年级下册
1、转通啭鸟叫声蝉则千转不穷
2、反通返往返窥谷忘反
3、食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见通现表现才美不外见
5、材通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
6、支通肢四支僵劲不能动
7、具通俱全,皆百废具兴
8、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年级上册
1、通谪
2、唱通倡首发为天下唱
3、被通披穿着将军身被坚执锐
4、说通悦高兴、愉快秦王不说
5、信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九年级下册
1、圉通御抵挡守圉有余
2、畔通叛
3、曾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4、衡通横梗塞,不顺衡与虑
5、拂通弼辅佐法家拂士
6、辟通避躲避故患有所不辟也
7、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8、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乡通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
10、徧通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
11、反通返往返始一反焉
12、惠通慧聪明汝之不惠
13、亡通无没有亡以应
14、陇通垄高地无陇断焉。

七上七下人教版语文共出现的通假字

七上七下人教版语文共出现的通假字

七上七下人教版语文共出现的通假字七上七下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本教材。

通假字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发音,但字形不同的字。

在七上七下中,有许多通假字被使用。

下面我将详细列举出七上七下人教版语文中的通假字,并对其进行解释。

1.一伞/一叻:一伞和一叻都读作"yī sǎn",表示一把伞或一个盖着的东西。

2.犹/犹豫:犹和犹豫都读作"yóu",表示犹豫不决或犹豫的意思。

3.执/执着:执和执着都读作"zhí",表示坚持不懈或持续不断。

4.肆虐/四:肆虐和四都读作"sì",表示猖狂蛮横或数目之一。

5.方圆/方:方圆和方都读作"fāng",表示形状是方形或地方的意思。

6.位/位置:位和位置都读作"wèi",表示处所或地点。

7.序/顺序:序和顺序都读作"xù",表示次序或顺序。

8.久/长久:久和长久都读作"jiǔ",表示时间的长久或长时间。

9.悄/悄悄:悄和悄悄都读作"qiāo",表示轻轻地或悄悄地。

10.乞/乞丐:乞和乞丐都读作"qǐ",表示求取或行乞。

11.益/有益:益和有益都读作"yì",表示有好处或有益的。

12.抱/抱怨:抱和抱怨都读作"bào",表示抱怨或不满。

13.奴/奴隶:奴和奴隶都读作"nú",表示奴隶或受奴役。

14.忍/忍受:忍和忍受都读作"rěn",表示忍耐或忍受。

15.连/连连:连和连连都读作"lián",表示连续或反复。

16.弃/放弃:弃和放弃都读作"qì",表示抛弃或舍弃。

17.当/当年:当和当年都读作"dāng",表示过去或当时。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在九年级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字是使用通假的,既可以用繁体字也可以用简体字表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及其简体字对应关系的示例:1.通假字“乾”,可以用“干”代替。

2.通假字“卮”,可以用“只”代替。

3.通假字“兀”,可以用“勿”代替。

4.通假字“仂”,可以用“乐”代替。

5.通假字“氺”,可以用“水”代替。

6.通假字“比”,可以用“必”代替。

7.通假字“后”,可以用“後”代替。

8.通假字“請”,可以用“请”代替。

9.通假字“親”,可以用“亲”代替。

10.通假字“卅”,可以用“三十”代替。

以上仅是一些通假字的示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通假字。

在写九年级文言文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通假字或简体字,但要注意在整篇文言文中保持一致,不要混用。

以下是一篇使用通假字的九年级文言文示例:太平天國太平天國之興也,蓋勢哉!天下乾卨之咸知其不能以久機故,是以農民起於鄉野,毫不比乎世河俗廊廟之中久矣。

且以二十載興,太平天時之有未然哉!夫古人云,人生七十古稀。

而廣受休土之苛政,實如介壯之年亡矣。

上帝哀之!經徕當道斯人,豈非受暇情淵迷邪?然國亡於流氓,可悲也,而被復國之重任者,未必皆予亦深思之。

建國以來,即謂反服飾易俗,終四民固已,而不思躬耕之履,不無遺憾。

比傳之藝詩是矣。

詩有兄弟之愛,有父子之情;有關雎之悲艷者,有渴樂之歌;有胡笳之響,有廢九歌之音。

然詩之宜令之一變,四面夾攻之論傳達也遠。

探聽者連及情狀,聞者不令頃刻。

打翻下筆之亢誕,原本虞幻之疑偽。

響以感人而不能,淺以勾心滋惑:非迄今親感參視以思,則三盛會鄉之有所未至草者,何也?閏之四月之過也,親念變通無止爾者頗多,此非微著於舉算也。

仍申牒而言之,暫關神闕,令掲功績途途,自方旅上,至於官府,面有委曲,神有傾動,文辭法書,博人所有,無處不賓客:信矣則如命,史可殄否,皆以謹察之。

予聞言之如此也:雖方今楚國,未可遽斬佳民。

何也?自苦.到復,未免蕭抱辭章文罪之無由,非齊魯之目者,唯道是由,敢為行登,重之,搖之耳。

初中常见的通假字

初中常见的通假字

初中常见通假字集录(3)
1.阙 通“缺”(que)
中断,空缺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外。

(《三峡》)
缺点
b.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2.转 通“啭”(zhuan) 鸣叫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
3.遽 通“讵”(ju) 岂
其父曰:“何遽不为福乎?”(《寓言两则·塞翁失马》)4.距 通“拒”(ju)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吾之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
5.圉 通“御”(yu)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已持臣守圉之器。

(《公输》)
6.诎 通“屈”(qu) 弯曲,折服
公输盘诎。

(《公输》)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7.有 通“又”(you)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为字三十有四。

(《核舟记》)
8.衡 通“横”(heng)
a.
横着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指。

(《核舟记》)
不顺,梗塞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甫 通“父”(fu 三声)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 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 5.见 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乌 同“无”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7.裁 同“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9.扳 通“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帖 通“贴 粘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2.火 通“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13.邪 通“耶” 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4.知 通“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5.为 通“谓” 说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6.涂 通“途” 道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17.止 通“只” 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20.具 通“俱” 详细 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21.诎 通“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2.甫 通“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23.衡 同“横” 与“竖”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4.简 通“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5.有 同“又” 又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6.与 通“举” 推举、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层” 层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29.阙 通“缺” 缺口、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30.转 通“啭” 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32.食 通“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3.见 通“现” 显露、表现 才美不外见 《马说》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35.邪 通“耶” 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36.支 通“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 给饭吃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0.属 通“嘱” 嘱咐、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1.竦 通“耸” 高 山岛竦峙 《观沧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42.羞 同“馐” 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3.直 同“值” 价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4.览 同“揽” 摘取 遇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5.亡 同“无” 无 最喜小儿亡赖 《清平乐-村居》 46.適 通“谪” 远调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导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图 卜者知其指意 《陈涉世家》 51.说 通“悦” 高兴 秦王不说 《唐睢不辱使命》 52.与 通“欤” 吗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睢不辱使命》 53.错 通“措” 放置 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仓 通“苍” 青色 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以 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57.简 通“拣” 挑选 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58.阙 通“缺” 缺点、不足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59.说 通“悦” 高兴 公输盘不说 《公输》 60.距 通“拒”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61.圉 通“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62.诎 通“屈” 折服 公输盘诎 《公输》 63.畔 通“叛” 背叛 亲戚畔之 《孟子两章》 64.曾 通“增” 增长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65.衡 通“横” 梗塞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两章》 66.拂 通“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两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68.辩 通“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69.得 与 通“德” 通“欤” 感激 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70.乡 通“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72.有 通“又” 又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73.孰 通“熟” 仔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聪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初中所有通假字

初中所有通假字

初中所有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

3、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见通现,出现。

6、一切乌有《山市》——乌通无。

7、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

8、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材通才,才能。

11、对镜帖花环《木兰诗》——帖通贴,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聪明。

14、满坐寂然《口技》——坐通座,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

15、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16、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18、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诎通屈,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20、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2、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通举,举荐。

23、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矜通鳏老而无妻之人。

24、荡胸生曾云《望岳》——曾通层。

25、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缺口。

八年级(下册)26、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转通啭,鸟叫声。

27、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通返,返回。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饲养,喂养。

29、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出现,表现。

30、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才能。

31、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语气词。

32、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四肢。

33、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100个初中通假字

100个初中通假字

通假字A 、B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语气词吗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或师焉,或不焉。

副词不不否疲惫,衰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困顿,失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敝形容词僻形容词行为不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避动词躲避辟覆盖在肩背上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闻妻言,如被冰雪。

/穿着被披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动词背叛,忘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杯杯名词酒器暴露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曝动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版名词字版斑形容词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班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罢疲形容词疲劳案按动词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本字“把它叫做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的”通用、借代“就是”通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X 、Y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源名词源泉?可得闻与与欤语气助词吗,呢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又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更殆有甚焉。

有又副词绿杨阴里白沙堤。

阴萌名词树荫拦住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邀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邀动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宴形容词安逸,安闲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餍形容词满足顷之,烟炎张天炎焰名词火焰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馐名词食物?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耶语气助词呢,吗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乡向介词对着、朝着鼓瑟希,铿尔。

希稀形容词稀疏,少Z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座名词座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樽名词盛酒的器具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浊形容词肮脏,水不清穿著我旧时裳。

著着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嘱动词嘱托、托付”直什么?“动词值得史进道:价值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价钱,代价系向牛头充炭直。

名词直值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副词只是”孰为汝多知乎!“知智形容词聪明,智慧两小儿笑曰:为长者折枝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肢名词肢体支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

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

(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初中阶段常用通假字

初中阶段常用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3、孰为女多知乎——知:同“智”4、望桓候而还走——还:同“旋”,回转,掉转5、汤熨之所及也——汤:同“烫”,用热水焐6、火齐之所及也——齐:同“剂”7、止有剩骨——止:通“只”8、日知其所亡——亡:同“无”9、屏弃而不用——屏:通“摒”10、对镜帖花黄——帖:同“贴”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12、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13、争渡——争:通“怎”14、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15、满坐寂然——坐:同“座”16、日扳仲永——扳:同“攀”,牵、引17、始一反焉——反:同“返”18、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19、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20、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21、问渠那得清如许——那:同“哪”,怎么22、最喜小儿亡赖——亡:同“无”23、略无阙处——阙:同“缺”24、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25、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26、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27、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28、辑以翡翠——辑:通“缉”,连缀29、此何遽不为福乎——遽:同“讵”,岂30、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31、公输盘诎——诎:通“拙”,折服32、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33、八分有奇——有:通“又”3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35、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36、盖简桃核——简:通“拣”,挑选37、故不错意也——错:通“措”38、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39、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40、发闾左谪戌渔阳——谪:通“谪”41、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4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43、身被坚执锐——被:通“披”44、食马者——食:通“饲”,喂45、才美不外见——见:通“现”46、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47、尽其材——材:通“才”48、自余为戮人——戮:通“戮”,遭贬谪49、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50、亲戚之所畔——畔:通“叛”5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53、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54、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55、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56、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瞩57、持其赀去——赀:通“资”,资财58、尊君在不——不:同“否”59、玉盘珍馐直万钱——直:同“值”60、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6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6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6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激6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以前65、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66、自董卓已来——已:通“以”67、小惠未徧——徧:同“遍”,普及,普遍6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6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70、鸡栖于桀——桀:通“橛”,为栖鸡做的木架。

初中通假字大全

初中通假字大全

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 《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 《〈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 《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 《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 《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行》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 《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 《伤仲永》11、对镜帖花黄“帖”(tiē) 通“贴” 《木兰诗》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tú)《孙权劝学》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14、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15、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 《口技》16、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 《狼》八年级上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核舟记》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

《核舟记》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核舟记》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大道之行也》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望岳》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三峡》八年级下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通(僵)意思:(僵硬)2、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愉快,高兴)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意思:(你)4、山岛竦峙(竦)通(耸)意思:(耸立)5、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意思:(出现)6、裁如星点(裁)通(才)意思:(仅仅)7、尊君在不(不)通(否)意思:(在否,在不在)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意思:(牵、引)2、著我旧时裳(著)通(着)意思:(穿)3、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意思:(粘贴,贴上)4、出门看火伴(火)通(伙)意思:(伙伴)5、满坐寂然(坐)通(座)意思:(座位)6、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意思:(智慧)7、止有剩骨(止)通(只)意思:(不译)七年级下册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意思:(牵、引)2、著我旧时裳(著)通(着)意思:(穿)3、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意思:(粘贴,贴上)4、出门看火伴(火)通(伙)意思:(伙伴)5、满坐寂然(坐)通(座)意思:(座位)6、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意思:(智慧)7、止有剩骨(止)通(只)意思:(只有)八年级上册1、便要还家(要)通(邀)意思:(邀请)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倶)意思:(详细)3、可爱者甚蕃(蕃)通(繁)意思:(繁多、多)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意思:(不译)5、诎右臂支船(诎)通(屈)意思:(弯曲)6、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不译)7、虞山王毅叔元甫刻(甫)通(父)意思:(男子美称)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意思:(挑选)9、选贤与能(与)通(举)意思:(选拔)10、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意思:(老而无妻的人)11、荡胸生曾云(曾)通(层)意思:(层层)12、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缺口)八年级下册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意思:(婉转、宛转)2、窥谷忘反(反)通(返)意思:(返回、回去)3、有时见日(见)通(现)意思:(显现、显露)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意思:(喂养)5、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意思:(显露、表现)6、食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意思:(才能)7、其真无马邪(邪)通(耶)意思:(吗)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意思:(肢体)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意思:(穿)10、百废具兴(具)通(倶)意思:(全、都)1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意思:(嘱咐)12、恶能无纪(纪)通(记)意思:(记载)13、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意思:(美味的食物)(直)通(值)意思:(价值)1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意思:(出现)九年级上册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这里是强迫守边的意思。

初中所有通假字

初中所有通假字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层叠。《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与朱元思书》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喂。《马说》
通假字
七年级上
1.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陈太丘与友期》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愉快。《〈论语〉十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长长加“有”字。《〈论语〉十二章》
4.《兑命》曰:“学学半。”“兑(yuè)”,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虽有嘉肴》
10.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隆中对》
1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已”,通“以”。《隆中对》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出师表》
13.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出师表》
九年级下
1.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御。《公输》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通“御”,抵挡。《公输》
8.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通假字总结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rǔ,通“汝”,你。

知:zhì,通“智”,聪明。

三岁贯女女:rǔ,通“汝”,你。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xuán,通“旋”,回转,掉转。

秦王还柱而走还:huan,通“环”,环绕。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jì,通“剂”,火齐: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只有,只剩。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指不知道的东西。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没有。

(以:用来)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bǐng,通“摒”,修饰的,就像屏幕一样隔开,弃掉,放弃,排除。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贴上,粘贴。

火:通“伙”,指同伍的士兵。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zěn,通“怎”,怎样才能。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xiàn,通“现”,出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xiàn,通“现”,表现,显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xiàn,通“现”,出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座位。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可理解为带领。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往返。

(一年到头,才往返一次。

焉:语气助词,无意义)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初中阶段通假字大集合

初中阶段通假字大集合

初中阶段通假字大集合[知识要点]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

又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天姥》),按照一般的情况,应该写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

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

这个办法一直保存了下来,以致20世纪的孙中山先生也按照这个办法写,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冈》)” “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

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

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

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版”那个时候使用“板”。

“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

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数的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因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

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不一致。

例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通假字“读”代替了本字“逗”。

“读”音dú,“逗”音dòu。

复习通假字,千万不要离开课文去死记硬背,而要把它们放在句子当中去记忆,这样记忆才牢靠。

下面列出常见通假字的表。

根据通假字的读音,按照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不按照本字的读音顺序排列。

初中生应掌握的通假字

初中生应掌握的通假字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有期》
那na

为什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
扳ban

牵,引
日扳仲永谒于邑人
《伤仲永》
帖tie
火huo


贴上,粘贴
伙伴,同伙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邪ye

语气词,相当于“吗”
孤岂于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坐zuo

座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
知zhi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辨日》
止zhi

仅仅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要yao
具ju


邀请
详尽,全部
便要还家,涉酒沙鸡作食
具答之
《桃花源记》
有you
诎qu
衡heng
甫fu
简jian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
弯曲
平放
男子美称
挑选
舟首位长约八分有奇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返回
蝉则千转不穷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食ci
见xian
材cai
邪ye




喂养
表现
才华,才能
表疑问相当于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马说》
“吗
支zhi
被p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
不: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
C
材:同“才” ;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
裁:通“才” ;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 采:同“彩” ;颜色,彩色。名词。 “须臾成五采。 ”
当:通“挡” ;遮挡。动词。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 ”
党:通“倘” ;倘若,偶然。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 道:同“导’ ;引导。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
得:通“德” ;恩惠。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吊:同“掉” ;落。动词。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
具:通“俱” ;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具:通“俱” ;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具:通“俱” ;全,皆。副词。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具:同“俱”都,全,副词。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距:同“拒” ;抗拒。动问。 “或走,或闭门旅距。 。距:同“拒” ;把守。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 ”
弊:通“敝” ;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 弊:通“敝” ;疲惫,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
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不:同“否” ;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
仓:同“苍” ;黑色。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
藏:同“脏”脏腑。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 廛:通“缠” “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 ;倡导。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 钞:同“抄” ;抄写。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
雠:同“仇” ;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
尔:同“耳” ;罢了。语气助词。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 尔:同“耳” ;罢了。语气助词。 “非死则徙尔。 ”
F
蕃:通“繁” ;多。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反:同“返,返回。动词。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同“返”返回,归来。动词。 “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 反:同“返”返回。动词。 “人穷则反本。 ”
流离:同“淋漓”;霑湿的样子。形容词。 “两股间脓血流离。 ” 陇:同“垄” ;高地。名词。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录:同“碌” ;平凡,乎庸。形容词。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戮:通“勠”并力,尽力。动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 臝:同“裸” ;裸体。名词。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
暴: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 杯:同“杯” ;酒器。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
倍: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 被:通“被” ;顶。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
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
颁:通“班”“斑” ; ;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板:同“版” ;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暴: “同曝”晒。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
L
雷:通“擂” ;敲击。动词。 “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
儽:通“累” ;堆矗,积累。动词。 “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 ”
累:通“摞” ;捆绑犯人的大绳子例句中作。捆绑。讲,与“臣”一起指。俘虏。“君之惠, ” 不以累臣衅鼓。 ”
累累:通“垒垒” ;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离:通“罹” ;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
决:通“诀”诀别,离别。动词。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离别。动词。 “辞决而行” 。
掘:同“倔” ,顽强,固执。形容词。 “掘强沙塞之间, ”
K
抗:通“亢” ;高。形容词。 “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 亏:同“诡”差异,不适应。动词“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
反:同“返” ;返回。动词。 “盖亦反其本矣。 ”
反:同“返” ;往返,返回。动词。 “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反:同“返” ;往返,返回。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 拂:同“弼” ;辅弼。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皇:通“惶” ;恐惧,惊慌。形容词。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 皇:通“惶” ;恐俱,惊慌。形容词。 “赢得仓皇北顾。 ”
皇:通“惶” ;恐惧,惊慌。形容词。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 皇:同“凰”传说中的雌凤。名词。 “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
恍:同“恍”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 “恍惊起而长嗟。 ” 麾:同“挥” ;指挥。动词。 “麾众拥豪民马前, ”
惠:同“慧” ;聪明。形容词。 “甚矣,汝之不惠。 ”
惛:通“昏” ;昏乱糊涂。形容词。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
混:同“浑”水不筒,污浊,形容词。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溷:同“混”“浑”混浊。形容词。 、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
溷:同“混”“浑” 、 ;厕所。名词。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 厝:同“措” ;放置。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错:同“措” ;放。动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
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 “汉亦留之以相当。 ” 当:通“挡”抵挡。动词“曹军不能抵当。 ”
当:通“挡” ;抵挡。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
读:通“逗” ;即现在的“,。名词。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 ;渡过,越过。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队:通“坠;坠落。动词。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
敚:同“夺” ;强取,夺取。动词。 “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 堕:通“隳” ;毁弃。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鉏:同“锄” ;锄头。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绌:通“黜” ;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 ”
从:同“纵” ;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
从:同“纵” ;与“横”相对,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从:同“纵” ;与“横相对,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
父:同“甫” ,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 父。 ”
G
盖:通“盍” ,为什么。疑问代词。 “兴化部是日遂淩出华林部远甚。 ”
盖:通“盍” ;何不。兼词。 “盖亦反其本矣。 ”
盖:通“盍” ;为什么,疑问代词。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干:通“岸”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 “信义安所见乎?”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见:同“现” :出现。动词。 “路转溪头忽见。 ”
见:同“现” ;呈现,露出来。动词。 “风吹草低见牛羊。 ” 见:同“现” ;呈现,露出来。动词。 “才美不外见。 ”
纪:通“记” ;记载。动词。 “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
贾:通“价” ;钱。名词。 “如有营,予佐尔贾。 ”
简:同“拣”选,择。动词。 “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 ”
简:同“拣” ;挑选,选拔。动词。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简:同“拣” ;挑选。动词。 “盖简出来。动词。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见:同“现” ;现在。副词。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缰:同“强” ;强大。形容词。 “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疆:通“强” ;强壮。形容词。 “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 介:同“芥” ;小草。名词。 “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
估:通“贾” ;商人。名词。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 灌:通“盥” ;洗手。动词。 “媵人持汤沃灌。 ”
H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曷:同“何” ;什么。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动词。 “困于心,衡于虑。 ”
被:同“披” ;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
被: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
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 ;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 辟:通“僻” ;行为不正。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 弊:通“敝” ;困顿,失败。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火:同“伙” ;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 “出门看火伴” 。火:同“伙” ;一伙。数量词。古代军队“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