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一单元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今别离(其一)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作业与测评(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作业与测评(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徘徊.(huí) 薄帷.(wéi)孤鸿.(hóng) 倏.不见(shū)B.悲凄.(qī) 罗裳.(cháng)留滞.(zhì) 玉簟.秋(tán)C.菱.歌(líng) 须臾.(yú)万钧.(jūn) 杳.悠悠(yǎo)D.流露.(lòu) 绸缪.(móu)顷.刻(qǐng) 鉴.明月(jiàn)答案 C解析A.“徊”读huái。

B.“簟”读diàn。

D.“露”读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咆哮环顾袒护无所适从B.破绽蜂会忧思省吃简用C.粉末渲泄表率风驰电掣D.飘零抉择笔画并行不背答案 A解析B.蜂—峰,简—俭。

C.渲—宣。

D.背—悖。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白日沦.西河沦:落下B.薄帷鉴.明月鉴:鉴别,欣赏C.红藕香残玉簟秋.秋:秋凉,秋意D.并力..生离愁并力:一起,合力答案 B解析鉴:照。

4.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典故的一项是(3分)( )A.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B.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C.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D.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答案 B解析石尤,即石尤风。

传说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笃。

尤远行不归,石思念成疾,临死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

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

”后因称逆风、顶头风为“石尤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雾霾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其治理,既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又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B.鲍勃·迪伦对民间文学史尤其是英美民歌歌词传统的挖掘、借鉴和发挥,充满了经典意义和启发性,深具知识分子的自觉,大大开拓了诗歌领域。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写法借鉴:
昔日繁华—— 义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对比
今日凄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惟有鹧鸪飞
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全篇怎么集中突
转、驰、载、动、
出了一个“快” 字?
速、快等动词的 接连运用,渲染 出现代交通工具 的一种显著优势: 超乎寻常的快速 度。
全篇为什么集中
突出一个“快” 字?
现代火车和轮船
具有古时不可能 有的快速度,因 此会加倍增生人 的离愁别绪。
在对离别时的描
古人喜欢对离别时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
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刘
伶 、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
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辉县、修 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 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
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
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 兴、象征、神神话等手法,隐晦 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念及此事怀悲凄,彻夜心中不平静。
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
词?
悲悽
诗人为什么“悲戚”?(用诗中
的语言回答)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 光飞逝离人而去,空有壮志难得伸 展。

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悽”的?
(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
主题把握
这首诗写诗人中夜不眠时的情怀,抒发 了事业无成的感慨。用环境的清冷衬托自己 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 的悲悽,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0篇今别离(其一)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0篇今别离(其一)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0篇今别离(其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典故的一项是()A.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B.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C.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D.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长期以来,相对弱势的文化面对强势的文化时,总会有一种矛盾的心态:既希望借后者的力量推广自己,又担心自身特色扭曲变样,最终沦为肤浅的商业产品包装。

B.相比于一味求稳定、求清闲、求高薪,青年把自己干事创业的理想与祖国的发展进步联系在一起,更能彰显青春的意义提高生命的厚度。

C.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D.网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他们一旦罹患网瘾,不仅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还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这款山水盆景构思精巧,意境深远,放在您的家里,定会让贵府增色不少。

B.接到你的请帖,欣闻贵书店开张,我一定于百忙之中拨冗光临。

C.拙作终于出版,感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请大家抛砖引玉,不吝赐教。

D.今日先生八十大寿,作为先生的高徒,我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和感谢。

二、语言表达4.人们习惯从正面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一般的常规属性,也有一些特殊属性。

客观事物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请从下面三句名言中任选两句进行反驳。

要求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50字。

①沉默是金。

②逆境出人才。

③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陈维崧秋色冷并刀①,一派酸风②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推荐作品诗歌练习

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推荐作品诗歌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五言诗,完成1~2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杂诗十二首(其二)》,完成3~6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3、这首诗从傍晚写到__________,从明月的冷寂写到__________的悲凄。

(2分)4、“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简析诗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默写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默写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专题训练1、送者未及返,。

,烟波杳悠悠。

(黄遵宪《今别离(其一)》2、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居易《长恨歌》)3、酌酒以自宽,。

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4、骊宫高处入青云,。

(白居易《长恨歌》)5、霾两轮兮絷四马,。

,严杀尽兮弃原野。

(屈原《国殇》)6、,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7、君王掩面救不得,。

(白居易《长恨歌》)8、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9、,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0、江流宛转绕芳甸,;,汀上白沙看不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1、海客谈瀛洲,;越人语天姥,。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2、带长剑兮挟秦弓,。

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死兮神以灵,!(屈原《国殇》)13、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4、西宫南苑多秋草,。

(白居易《长恨歌》)15、,观流水兮潺湲。

(屈原《湘夫人》)16、,罾何为兮木上?(屈原《湘夫人》)17、,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18、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19、叶上初阳干宿雨,,。

(周邦彦《苏幕遮》)20、男儿本自重横行,。

(高适《燕歌行》)21、战士军前半死生,。

(高适《燕歌行》)2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高适《燕歌行》)23、惊风乱斩芙蓉水,。

(柳宗元《登柳州陈楼寄漳汀封连四州》)24、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一剪梅》)25、我欲因之梦吴越,。

湖月照我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6、时不可兮骤得,。

(屈原《湘夫人》)27、,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28、,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29、,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30、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31、丞相祠堂何处寻?。

,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32、,中原北望气如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今别离(其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今别离(其一》

小结: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对于传统题材, 传统写法在继承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像黄遵宪一 样“我手写吾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 境”,中国是诗的过度,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勇于 创新,在你们手上把中国的诗歌复兴。
在对离别时的描写上也不一样。古人喜欢对离别时 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充 分的表现。而《今别离》“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写出的是一种离别的匆
对比手法。诗中围绕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与乘车舟 离别的不同进行了对比描写。在今昔对比描写中,表 现近代人的别离之苦和在别离观上的认识。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是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
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一语。像柳永的“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 凄清的意境。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 人新奇的感觉。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交 通工具:“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 亦不畏石尤。”“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 归时,快乘轻气球。”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那么 浓、悲。
古人出行,坐车乘船,速
度有限,行止自由,行者送客, 痛不忍别;近代以来,火车轮 船,风驰电掣,来去无情,离 别之际,情何以堪!
————(1848——1905)清末诗 人。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 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倡导“诗界革命”。其诗长于古体, 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叫通俗。
诗歌鉴赏





④万钧 柁斤⑥重几打的万头 船风 舵迎。面 ⑧万吹倏钧来,的疾 形速风容பைடு நூலகம்,分忽逆 量重然风或 力量大。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① ①⑦石别尤肠即转石如尤轮风,。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一刻传既说⑨万古烟代周波有:杳商离悠人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情别尤思悠某迹娶此石象句氏那化女轮,用 车今明钟虽岂送望有无影日知舟声者万打倏舟须载一未钧 头 ⑧与 臾离及及柁风不车景别时返④⑥见,,,,,,?,并不行顷君动亦烟力许止刻在如不波②稍犹不天绕畏杳生绸自少尽指石悠离缪由留头柔尤悠愁。。。。⑤⑦⑨。③。。。绕船转 早片③稍车手宝有这了两的,期成吾刻明绸)的贵缠里情行以有当妇因这动江千、疾恨侧双顷蒸知缪明时,绵形离⑤为好不至商人称作②了《诗悠两轮迅远里机灵短⑩须:明刻却之容别,不千上万的轮刻汽石甚归于旅阻逆大绕并唐黄中”句船疾望途时臾(知那不意缠之形转活临能留载使圈尤笃,此远之风风双一间机指间景轮道么让。绵情立人鹤““,驰,兴阻一死阻容动。风。石,行。、为滞空人。。轮样已轮,船人短人须不。柔:叹其崔楼白烟形去让叹塞起尤思今,“顶天。发之绸不和们暂们臾断悠愁轮飞经船路曰行合颢》云波容之人。远念凡吾后风下缪许火分、稍,的”,”,,力,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⑩不。

高中语文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三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古诗文阅读(2019·甘肃天水市一中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④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解析:选B 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

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故选B。

2.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析:题干问的是“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是考查诗歌抒情的方式。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意思是“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尾联表友情之深厚,叹身世之悲凄,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以汉代苏武去国离乡,李陵赠别苏武的诗句来比他与刘禹锡的分路,与苏李相比,“怅悠悠”则同,但他们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

今别离》 (其一)

今别离》 (其一)

• 但黄遵宪的《今离别》不经意间却向我们传达出 一个崭新的信息,即一个生活在封建农业社会中 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新奇感,以及他处理这些感 受时所面临的表达方式的匮乏。作为这个传统文 化培养出来的知识精英,黄遵宪具有极大的应变 能力,由于他对中国传统诗艺的谙熟,他得心应 手地利用所熟悉的技巧,对目前的新异予以恰当 的处理。这就是我们此刻读到的既陈旧,又新鲜 的《今离别》。中国初次接触西方文明的知识者, 当他站在19世纪的最后的太阳下,面对着喷吐着 白色烟雾的轮船和火车这些庞然大物,首先受到 震憾的便是它的不可思议的速度和巨力。
译文
•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飞转,顷刻间已经绕了千万圈。 • 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快速变换,我内心的忧愁在滋长。 • 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 • 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但毕竟速度有限,从而时空转换也有 限)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快速度,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 愁别绪。 • 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 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这里是指船行 得快) •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形容船急速,让人望洋 兴叹) •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吗? •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 黄遵宪:《杂感》诗,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是 中国诗歌白话革命的先声,预示了诗歌意象更新 与创造发展的时代方向。他宦游海外的创作,明 显地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与 日常生活的影响,对照传统诗歌的取象设喻,已 经有了很大不同。“诗界革命”大旗的《今别离》 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 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副标题即标明了它们是” 古人未有之物“。”钟 声“、”轻气球“和”一 刻既万周“的”转轮“,都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 物。

2018-2019学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一单元推荐作品

2018-2019学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一单元推荐作品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篇目一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资料助读一、作者名片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尉氏)人。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二、相关背景曹魏正始年间,司马氏与曹氏争权,大肆屠杀政治上的异己人物,造成了社会极度黑暗恐怖的局面,在这种政治背景下,产生了以阮籍和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他们看到了司马氏统治的残暴,便极力推崇老庄思想,以老庄的“自然”与“名教”相对抗。

阮籍虽有济世之才,但随着政治风云的黑暗,他只好放弃了自己的雄心,只好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终日饮酒,不问世事,非常小心地做事,这样虽然避免了杀身之祸,但内心却极度痛苦,据史书记载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他把这种痛苦与愤懑在诗歌中用隐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三、课文主旨此诗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首,实为这些诗的总开端,如同序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抒发了诗人一种欲排遣而不能的绝望之情。

基础积累一、字音识记1.不能寐.()2.孤鸿.()答案:1.mèi 2.hónɡ二、词语释义1.夜中..不能寐夜中:2.薄帷鉴.明月鉴:3.孤鸿号.外野号:答案:1.中夜,半夜 2.照 3.哀号三、名句默写1.夜中不能寐,。

2.薄帷鉴明月,。

3.,翔鸟鸣北林。

4.,忧思独伤心。

答案:1.起坐弹鸣琴 2.清风吹我襟 3.孤鸿号外野 4.徘徊将何见技法借鉴1.起承转合,浑然天成。

先写室内弹琴,由明月照人,清风吹拂,自然转入室外,写听到孤鸿、翔鸟的鸣声,再踱身室外。

最后一句,照应节句,以“忧思”解释“不能寐”的原因。

2.写景抒情,含蓄蕴藉。

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几分凉意的秋风吹拂衣襟,造成一种凄美的氛围。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巩固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巩固练习

年,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 1885 年回国,以三年时间,修
《日本国志》四十卷成。1889年再次以参赞身份随薛福成出使 英、法、意、比。1891年调任新加坡总领事。1894年冬回国,
曾在两江总督府办理教案。后加入强学会,助汪康年、梁启超
创办《时务报》。1897年夏至湖南襄助新政。
1898年6月充任出使日本大臣,因政变,被放还乡里,1905年3 月病逝。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 今人辑其诗文为《黄遵宪集》。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
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
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5)黄遵宪 黄遵宪( 1848—1905 ),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 州( 今广东梅州 )人。1876年中举。诗人、史学家,维新派人 物,是中国近代卓越的外交家、启蒙思想家、改革家。 1882
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
了。此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李白南游吴越时,除了《越中览古》,还写过一首《苏台 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 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4)《一剪梅》 选自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 版 )。据后人考证,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并不幸福,赵明诚曾
4.词类活用 (1)薄帷鉴 明月( 名词活用作动词,照 ) . (2)义士还家尽锦衣 ( 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华丽的衣服 ) ..
5.走近作者
(1)阮籍 阮籍( 210——263 ),字嗣宗,陈留尉氏( 今河南尉氏 )人,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好学博览, 尤慕老、庄。他反对名教,向往自然,旷达不拘礼俗。他不愿
长期在外不归,身边有小妾陪侍,故李清照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今别离(其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今别离(其一)

篇目五今别离(其一)一、认字音车舟载.离别(zài)绸缪..(chóu)(móu)万钧柁.(duò) 倏.(shū)二、识词语1.一刻既.万周既:已经2.眼见双轮驰.驰:旋转3.益.增中心..忧益:更中心:心中4.并力..生离愁并力:合力,一起5.明知须臾..景须臾:片刻,短时间6.不许稍绸缪..绸缪:这里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7.望影倏.不见倏:疾速,忽然8.归定留滞不.不:通“否”,是否三、背佳句1.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2.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3.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4.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5.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6.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说作者【简历】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人。

光绪二年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后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理按察使。

参加戊戌变法,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

论诗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旗手。

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体现出改良政治的要求【作品】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评价】清末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光绪十六年(1890),黄遵宪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用韵和句意均从孟郊《车遥遥》诗来,饶有新意。

链常识诗界革命诗界革命是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明清时期,诗歌呈现衰落趋势,有识者早已表示不满,并力图改变。

同治七年(1868),黄遵宪作《杂感》诗,批判沉溺于故纸,以剽盗为创作的俗儒,表示要“我手写我口”。

光绪十七年(1891),他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主张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提出了推陈出新的一整套纲领。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名句积累“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这两句诗写耳之所闻,目之所见。

一只离群之雁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断。

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这一声动和一形动,别离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

从摹情表意来讲,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

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是心之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

而那在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暗示如影随身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安宁,可又恰恰身处夜之笼罩之下。

“夜”喻指司马氏擅权制造的恐怖气氛,在无边际的惊惧中,诗人的经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

二、中心主旨此诗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篇,实为这些诗的总开端,犹如序诗,写诗人深夜抚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抒发了诗人一种欲排解而不能的失望之情。

三、写作特色比喻象征,以景寓情。

这首诗采用了以景寓情、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来曲折隐晦地抒写作者心里的孤独、惊惧和忧伤,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诗的开头两句写半夜不能入眠,于是起来抚琴。

“不能”是说不是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得眠。

那么是因为何以至于诗人夜深不得眠呢?诗人没有回答,而是宕开笔墨写抚琴,心里无法排解的情感便只能借琴声来宣泄了。

处于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诗人想说而不敢说,客观上又无法言说,就只好以琴声为喻来诉说心中的感慨。

诗人又以“孤鸿”“翔鸟”为喻,以“夜”来喻指司马氏擅权制造的恐怖气氛,写出了自己在无边际的惊惧中,经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这两句诗以景寓情。

朦胧的月光,极易唤起心中的哀情,勾起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

又因是“夜中”之月,月光给人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

这种无处逃遁的酷寒感受,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庇,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表达。

《诗品》评阮籍《咏怀》组诗时说:“言在线人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一单元 推荐作品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鉴.别(jiàn)哀号.(háo)徘徊.(huí)夜不能寐.(mèi)B.沉沦.(lún)驰骋.(chěng)唱和.(hé)孤注一掷.(zhì)C.鹧.鸪(zhè)春殿.(diàn)玉簟.(tán)悄.然无声(qiǎo)D.绸缪.(móu)倏.然(shū)留滞.(zhì)杳.无音讯(yǎo)项,“徊”应读“huái”;B项,“和”应读“hè”;C项,“簟”应读“d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帷幕商榷文过饰非飞皇腾达B.缘分倦殆不经之谈老羞成怒C.坐落差池浮想联翩甘之如饴D.凭吊踌躇披星带月弥天大谎项,“皇”应为“黄”;B项,“殆”应为“怠”;D项,“带”应为“戴”。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薄帷鉴.明月鉴:审察。

孤鸿号.外野号:哀号。

B.荡荡空中景.景:景色。

白日沦.西河沦:落下。

C.义士还家尽.锦衣尽:完毕。

红藕香残玉簟秋.秋:秋凉、凉意。

D.不眠知夕永.永:长久。

望影倏.不见倏:疾速,忽然。

项,“鉴”意为“照”;B项,“景”通“影”,意为“月光”;C项,“尽”意为“全,都”。

4.下列各句中,抒情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忧思独伤心B.只今惟有鹧鸪飞C.一种相思,两处闲愁D.念此怀悲凄项,间接抒情,其余为直抒胸臆。

5.名句默写。

(1),。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2)越王勾践破吴归,。

,只今惟有鹧鸪飞。

(3)。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4)花自飘零水自流。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2)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3)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高二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1单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二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1单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Word版含答案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 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翔.(xiáng)鸟 获骋.(chěng) 鹧.(shú)鸪 B .红藕.(ǒu) 玉簟.(tán) 罗裳.(cháng) C .锦.(jǐn)书 须臾.(yú) 绸缪.(móu) D .柁.(tuó) 杳.(yǎo)悠悠 吹襟.(jīn)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解析:A项,“鹧”应读zhè;B项,“簟”应读diàn;D项,“柁”应读duò。

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帷..鉴明月薄帷:薄薄的帐幔B.翔鸟..鸣北林翔鸟:盘旋飞翔的鸟儿C.白日沦.西河沦:落下D.有志不获骋.骋:驰骋,这里指大展宏图解析:C项,沦:落下。

答案:D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B.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C.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D.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4~5题。

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4.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①“常插梅花醉”写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了少女的纯真和生活的欢乐、闲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60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鉴:照B.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无予和:没有和我应和的人C.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并力:合力,一起D.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绸缪:做准备解析:选D。

“绸缪”这里是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2.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B.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解析:选A。

A项使用了对偶,B、C、D项使用了比喻。

3.下列各句中,抒情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忧思独伤心B.只今惟有鹧鸪飞C.一种相思,两处闲愁D.念此怀悲悽解析:选B。

B项为间接抒情,其余为直抒胸臆。

4.在下面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组成一段语意贯通、前后句式一致的文字。

楚大夫沉吟泽畔,在仰问苍天中选择了一份孤独,高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选择了孤独,纵然不被世人理解,终不随其波逐其流。

孤独,丰富了人生的内涵,提升了人生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

答题时,要紧扣“孤独”这一话题,所选对象可联系“陶渊明”“李白”等,句式方面要与横线前的句子相一致。

答案:(示例)陶渊明饮酒田园在安详自乐中选择了一份孤独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太白游玩山水在如画的江山中选择了一份孤独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请根据下面李清照这首小令中的画线句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60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答: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争渡”的是船中人,两词连用则写船中人意欲划出荷塘的急切心情。

答题时,要注意多用描绘性语言。

答案:(示例)船中人急切地挥动船桨,想要划出重重的藕花。

就在这时,藕花丛中突然蹿起了一群受惊的鸥鹭,急急地拍动翅膀飞走了。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1970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吃粗粮有益健康。

”①______________,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

营养学家认为粗纤维吃多了,②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

直至1970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③______________,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析:①处,所填内容是后句“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的主语,根据前文和后文的内容可知,可以填与“粗粮中含有的粗纤维”类似的内容。

②处,根据后文提到的“尤其是……吸收”可知,此处是营养学家指出的多吃粗纤维的弊端,可以填与“会阻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类似的内容。

③处,根据前文提到的“膳食纤维”和后文提到的其对预防疾病起到重要作用可知,这一句应表示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有一定关系,所以可以填与“这种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类似的内容。

答案:①粗粮中含有的粗纤维②会阻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③这种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7.下面是出自赣州八境台的一副已经被打乱顺序的对联,请按照对联的要求进行重组。

上下联各填三句,只填序号。

①天留鸿爪印②地据虎头城③横绝八方④凭高一顾⑤缅莱公坐镇北门,终古回环衣带水⑥招苏子归来南海,重新摹写笠屐图上联:下联:解析:此为吴鸿昌题于八境台的对联。

鸿爪印:取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古》诗意。

虎头城:北宋赵标知虔州(治所在今赣州市)时,有“乍辞虎尾道,来刺虎头城”的诗句,因称虔州为“虎头城”。

横:开阔宽广。

绝:极。

莱公:即北宋莱国公寇准。

北门:《诗经》有《北门》篇,后称不遇失意为北门,此指寇准后半生的坎坷宦遇。

回环:曲折环绕。

衣带水:即一衣带水。

苏子:苏轼。

南海:海南岛,苏轼曾被贬于此。

笠屐图:海南岛儋州市东坡书院有苏轼戴笠着屐的石刻像。

答案:(上联)②③⑤(下联)①④⑥二、阅读提升(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第三十二首)阮籍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①。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②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晚年登上临淄城外的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生命短暂而痛哭。

②松子: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朝阳”“白日”,不仅象征时光流逝,且有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的深层寓意。

B.“人生若尘露”两句,以“人生——天道”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人生的短促。

C.“齐景升丘山”四句,用齐景公惜命,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

D.最后四句运用赤松子和渔父的典故,表达了要跟从赤松子,追随渔父,即或仙或隐,远离尘世之纷扰,庶几可以避患远祸,得逍遥之乐的思想。

解析:选B。

B项,“人生若尘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强烈对比,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

9.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对比。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形成强烈对比,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连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顷刻消亡罢了。

②运用典故。

“齐景升丘山”句运用齐景公惜命的典故,“孔圣临长川”运用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

最后四句运用赤松子和渔父的典故,表达了要跟从赤松子,追随渔父,即或仙或隐,远离尘世之纷扰,庶几可以避患远祸,得逍遥之乐的思想。

(举出一个例子分析即可)③比兴。

开头两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使诗意含蓄蕴藉。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太白杂言(节选)[宋]徐积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

戴乌纱,著宫锦①,不是高歌即酣饮②。

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

【注】①《唐才子传》记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②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给予了李白高度的评价,指出李白是真正的杰出人物。

B.“万叠秋山清耸骨”比喻新奇,耸峙的万叠秋山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心中诗仙的伟岸。

C.诗人借描写李白春风得意时戴乌纱、穿宫锦和痛饮高歌,来展现李白的高傲和狂放。

D.“醉来还抱清风寝”借描写李白醉酒之后抱清风酣然入眠来表现李白的豪迈俊逸。

解析:选C。

C项,“春风得意时”有误。

11.诗人以诗论诗,“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②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③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②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③吹取三山④去!【注】①星河:天河。

②谩:广泛。

③蓬舟:蓬草似的轻舟。

④三山:蓬莱、方丈和瀛洲。

1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为梦魂所思做了铺垫。

B.上阕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飞舞。

C.“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

D.全词结尾,作者希望得到“风”的帮助,进入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

解析:选A。

A项,“‘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错误,应是借写想象中的景象为后文做铺垫。

13.“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中的典故出自《逍遥游》“鹏之徙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从主旨的角度分析这一句的作用。

答:解析:解答时要注意这句诗在谋篇布局上的作用。

“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借《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也想像这只鹏鸟一样,扶摇直上,脱离自己困顿的生活,到达“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想生活状态。

答案:“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典故明确主旨,展示作者在困顿、苦闷中以鹏鸟为鉴的决心和气概。

同时,以“鹏”呼应上文“谩有惊人句”,并以其气概引出“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生活理想,行文妥帖自然。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解析:选B。

B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15.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答案:诗眼分别是“摇”“滴”。

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