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技术路线
泛素化修饰的名词解释

泛素化修饰的名词解释泛素化修饰是指一种生物学过程,通过此过程,泛素蛋白质被共价连接到其他蛋白质上,从而调控蛋白质的功能和命运。
泛素化修饰是细胞内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对于维持细胞内稳态、调控蛋白质水平、控制信号转导以及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泛素化修饰过程涉及到三个不同的酶类:泛素激活酶(E1)、泛素连接酶(E2)以及泛素连接酶(E3)。
首先,泛素蛋白质在泛素激活酶的作用下被激活,并与泛素连接酶形成共价结合。
随后,泛素连接酶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并将泛素转移至目标蛋白质上。
最后,通过多个泛素蛋白质的连接,形成泛素链,从而标记目标蛋白质。
泛素修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单一修饰和多重修饰。
单一修饰是指一个目标蛋白质上只有一个泛素单元连接,而多重修饰则是指一个目标蛋白质上存在多个泛素单元连接。
这些不同的修饰方式可以调控不同的功能和过程。
泛素化修饰在细胞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首先,泛素化修饰可以通过调控蛋白质的降解来控制蛋白质稳定性。
例如,通过与泛素连接酶(E3)的特异性结合,目标蛋白质被泛素化修饰后,被识别并降解于蛋白酶体或蛋白酶体相关蛋白酶中。
其次,泛素化修饰还可以调控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
泛素链的长度和位置决定了目标蛋白质的功能调控效果,例如表观遗传调控、DNA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等。
还有一些特殊的泛素连接酶,如线粒体泛素连接酶等,参与能量代谢、细胞凋亡等功能的调控。
近年来,泛素化修饰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泛素连接酶及其底物。
这些发现为深入了解细胞信号传递、疾病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
一些疾病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与泛素化修饰的异常紧密相关。
了解泛素化修饰的机制和调控网络,有望为疾病的治疗和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起来,泛素化修饰是一种生物学过程,通过将泛素蛋白质共价连接至其他蛋白质上,调控蛋白质的功能和命运。
泛素化修饰的方式有单一修饰和多重修饰,其功能涉及蛋白质降解、蛋白质活性调控以及疾病发生等方面。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技术路线PPT课件

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一些研究关注利用泛素化系统来抑制病毒或细菌的复制。通过 调节泛素化修饰相关信号通路,可以抑制感染进程并改善疾病预后。
04
泛素化修饰的干预手段
药物干预
01
02
03
靶向药物
针对特定蛋白质的泛素化 修饰,开发靶向药物,以 调节蛋白质的稳定性、定 位或功能。
开发泛素化修饰相关药物
基于对泛素化修饰机制的理解,开发能够调节泛素化修饰的药物,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THANK YOU
抑制酶活性
通过抑制泛素化修饰相关 酶的活性,调控蛋白质的 泛素化水平,进而影响其 生物学功能。
激活酶活性
激活泛素化修饰相关酶的 活性,增加特定蛋白质的 泛素化修饰,以调节其生 物学行为。
基因治疗
基因敲除
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消除 与泛素化修饰相关的基因, 从而调控蛋白质的泛素化 状态。
基因过表达
过表达与泛素化修饰相关 的基因,增加特定蛋白质 的泛素化修饰,以调节其 生物学功能。
泛素化修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泛素化修饰可以调控神经元的生长、突起和凋亡等过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异常的泛 素化修饰可能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和死亡。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泛素化修饰研究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一些研究关注调节泛素化修饰相关信号通路。通过抑制某些 泛素化酶的活性或调节相关信号通路,可以延缓神经元死亡和疾病进展。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技术路线ppt 课件
目录
• 泛素化修饰概述 • 泛素化修饰的检测技术 • 泛素化修饰相关疾病研究 • 泛素化修饰的干预手段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泛素化修饰概述
泛素化修饰的定义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蛋白质泛素化修饰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后修饰过程,它通过将小分子泛素共价连接到特定蛋白质上,调控蛋白质的稳定性、功能、交互作用和代谢途径等。
泛素化修饰不仅在正常的细胞生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成为了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
泛素化修饰的机制和类型泛素化修饰的机制通常涉及三个蛋白质:泛素激活酶(E1)、泛素转移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
在这一过程中,E1首先将ATP分子与泛素结合,形成一个泛素-AMP复合物,然后将泛素转移至E2上,最后由E3催化将泛素连接到靶蛋白上。
泛素连接的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单泛素化和多泛素化。
单泛素化通常发生在靶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上,而多泛素化则是在已经泛素化修饰的泛素单元上进一步增加新的泛素单元。
此外,还有类泛素化修饰,如ISG15修饰、NEDD8修饰等,这些类似于泛素的小分子修饰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泛素化修饰的生物学作用泛素化修饰在细胞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调节蛋白质的稳定性、功能和交互作用。
其中,与蛋白质稳定性相关的作用是最为重要和广泛的。
泛素化修饰通常会导致靶蛋白的降解和/或失活。
例如,泛素化修饰的靶蛋白可以被送入蛋白质酶体或蛋白质溶酶体进行降解,这对于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免疫应答等过程至关重要。
此外,泛素化修饰还可以影响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和功能。
例如,泛素化修饰的靶蛋白可以通过与其他泛素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调节复合物的组合和解离等过程。
泛素化修饰与疾病的关系随着对泛素化修饰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泛素化修饰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其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就是与恶性肿瘤相关的研究。
在肿瘤细胞中,泛素化修饰系统异常激活会导致许多蛋白质的稳定性降低、代谢通路改变和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等。
例如,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淋巴瘤等肿瘤中,靶向乳腺癌基因1(BRCA1)的泛素化修饰失常被认为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蛋白泛素化研究套路

蛋白泛素化研究套路蛋白泛素化是细胞内重要的修饰方式,也是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重要途径。
泛素(Ubiquitin)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其通过和目标蛋白形成泛素化复合物,标记这些蛋白进行降解或其他功能性改变。
蛋白泛素化在调节细胞周期、细胞信号转导、DNA修复、免疫应答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研究蛋白泛素化机制对于深入理解细胞生物学和探讨相关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进行蛋白泛素化研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实验套路。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白泛素化研究的套路,包括蛋白泛素化实验的设计、样品制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开展蛋白泛素化研究工作。
进行蛋白泛素化研究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所选取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已知相关泛素化酶或底物蛋白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通过高通量筛选等方法寻找新的泛素化底物。
在确定研究对象后,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组的设置、处理方案、实验时间点等内容。
进行蛋白泛素化研究需要进行样品的制备。
样品制备的关键是提取蛋白或核酸,以便后续实验操作。
在提取样品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细胞或组织的裂解方式和条件,以保证蛋白或核酸的完整性和纯度。
接着,进行实验操作。
蛋白泛素化研究的实验操作包括多个环节,主要包括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检测、泛素连接底物蛋白的检测以及蛋白泛素化酶的鉴定等。
在实验操作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行数据分析及结果解读。
在蛋白泛素化研究中,数据分析通常包括原位杂交、免疫共沉淀、蛋白质质谱等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关于蛋白泛素化的一系列结果,包括蛋白相互作用的网络、底物蛋白的变化、泛素连接底物蛋白的位置等。
在结果解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实验数据、文献资料等多方面信息,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蛋白泛素化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研究人员在实验设计、样品制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
蛋白质降解和泛素化修饰

蛋白质降解和泛素化修饰蛋白质降解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降解不再需要的或受损的蛋白质,维持细胞内的蛋白质稳态。
泛素化修饰则是蛋白质降解的一个关键步骤,通过与蛋白质结合,标记其为待降解的目标。
一、蛋白质降解的机制在细胞内,通过两个主要的降解途径进行蛋白质降解: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泛素-溶酶体途径。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主要参与对细胞质内的蛋白质降解,而泛素-溶酶体途径则负责对胞内膜蛋白和一些细胞器中的蛋白质进行降解。
蛋白质降解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泛素化、识别和降解。
其中,泛素化是一个关键的步骤,是蛋白质降解的启动器。
二、泛素化修饰的过程泛素化是指通过与蛋白质结合,标记其为待降解的目标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高度特异性的,需要多个泛素连接酶(E1、E2、E3)的协同作用。
首先,泛素激活酶(E1酶)与ATP反应,将泛素与E1酶结合,形成泛素-E1中间体。
然后,泛素转移酶(E2酶)与泛素-E1中间体反应,将泛素转移到E2酶上。
最后,泛素连接酶(E3酶)与E2酶及目标蛋白质结合,催化泛素的共价结合到目标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上。
蛋白质被泛素化后,成为一个信号分子,可以被酶体或溶酶体识别并降解。
三、泛素连接酶(E3酶)的作用泛素连接酶(E3酶)在泛素化修饰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两种机制来确定泛素和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结合。
第一种机制是E3酶的底物识别。
E3酶能够识别目标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包括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空间构象等。
这种底物识别机制使得E3酶能够选择特定的目标蛋白质进行泛素化修饰。
第二种机制是E3酶与E2酶的相互作用。
E3酶可以通过与E2酶的结合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结合。
不同的E2/E3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不同的底物特异性。
四、蛋白质降解和疾病关联蛋白质降解和泛素化修饰的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蛋白质的异常聚集和降解的障碍导致脑细胞的损害和死亡。
而在某些癌症中,泛素化酶的异常表达或特定蛋白质的异常泛素化修饰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

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
蛋白质泛素化降解是一种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该途径依赖于一个小分子蛋白质标记物-泛素的结合和解除结合过程。
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蛋白质,可以共价结
合到要被降解的蛋白质上。
这个共价结合的过程包括了三个主要的酶参与:泛素激活酶(E1)、泛素连接酶(E2)和泛素
连接酶(E3)。
首先,泛素激活酶(E1)会将泛素与ATP结合形成高能的泛
素-AMP中间体。
然后,泛素会与泛素连接酶(E2)结合,这
样E2就携带有泛素。
最后,泛素连接酶(E3)会介导将泛素
从E2转移到目标蛋白质上。
这个过程被称为泛素化。
一旦目标蛋白质被泛素化,它就会被泛素连接酶(E3)介导
的酶系统(泛素连接酶E3和泛素连接酶E4)识别和降解。
通常,泛素连接酶(E3)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并引导其进
入到蛋白酶体或溶酶体中。
一旦目标蛋白质被转运进入蛋白酶体或溶酶体,目标蛋白质会被泛素酶体分解,泛素会被释放出来再次参与到降解过程中。
蛋白质泛素化降解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可以调控蛋白质的稳态水平,清除异常的、老化的或者损坏的蛋白质,并参与到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周期和应激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
泛素化研究模式很难吗?我们总结了一份研究小套路~

泛素化研究模式很难吗?我们总结了⼀份研究⼩套路~泛素化是指泛素在⼀系列酶的催化下对靶蛋⽩进⾏特异性修饰的过程,它被认为是蛋⽩质翻译后修饰的⼀个重要途径,在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及膜转运等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
⼀、套路总结1、从下游找上游2、从上游找下游⼆、⾼分(IF:41.577)⽂献剖析FBXO38 mediates PD-1 ubiquitination and regulates anti-tumour immunity of T cells.Nature.IF:41.577 FBXO38 mediates PD-1 ubiquitination and regulates anti-tumour immunity of Tcells.Nature. 2018 Dec;564(7734):130-135.1、机制图展⽰在正常激活的T细胞中的IL-2信号传导导致STAT5介导的Fbxo38基因表达的转录激活。
FBXO38蛋⽩募集泛素(Ub)修饰内化的PD-1,使PD-1的蛋⽩酶体降解。
T细胞表⾯上低丰度PD1可最终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
2、⽂献解读PD-1在蛋⽩酶体中被泛素化降解三种不同T细胞PD-1表达⽔平-时间变化曲线:激活后的T细胞2天PD-1表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降解,激活后T细胞中PD-1转录⽔平下降不明显。
IP实验发现PD-1和泛素相互作⽤,暗⽰PD-1被泛素化。
蛋⽩酶体抑制剂MG132可抑制PD-1的降解;溶酶体抑制剂NH4Cl则不能。
FBXO38介导PD-1的Lys48位泛素化降解IP实验验证:PD-1和FBXO38存在相互作⽤。
只有同时表达PD-1和FBXO38才可观察到PD-1泛素化;调⾼FBXO38,PD-1泛素化升⾼,调低则泛素化降低。
FBXO38调节T细胞抗肿瘤免疫⼒敲除FBXO38的⼩⿏种瘤之后肿瘤⽣长更快、⼩⿏存活时间缩短。
敲除FBXO38后,CD4和CD8 T细胞PD-1表达升⾼,效应分⼦阳性CD8 T细胞⽐例降低,CD8T细胞增殖能⼒降低。
泛素化途径

这是一般蛋白质降解的一般泛素化途径,首先,在ATP供能的情况下,泛素的C末端与非特异性泛素激活酶E1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形成E1-泛素复合体。
E1泛素复合体再将泛素转移给另一个泛素结合酶E2。
E2则可以直接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团上,在通常情况下,靶蛋白泛素化需要一个特异的泛素蛋白连接酶E3。
当第一个泛素分子在E3的催化下连接到靶蛋白上以后,另外一些泛素分子相继与前一个泛素分子的赖氨酸残基相连,逐渐形成一条多聚泛素链。
然后,泛素化的靶蛋白被一个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称为proteasome的蛋白质复合体逐步降解。
多聚泛素也将解聚为单个泛素分子,重新被利用。
细胞周期各个时相的过渡需要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 及CDKs抑制蛋白等)其他蛋白质的降解,而这些蛋白的降解又与泛素化途径密不可分,因此泛素化途径与细胞周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泛素(ubiquiti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
它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使其被水解。
当附有泛素的蛋白质移动到桶状的蛋白酶的时候,蛋白酶就会将该蛋白质水解。
泛素也可以标记跨膜蛋白,如受体,将其从细胞膜上除去。
泛素7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8500道尔顿。
它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保留性,人类和酵母的泛素有96%的相似性,只差三个氨基酸。
C-terminal是GG β-Grasp 需要被蛋白酶体降解的蛋白质会先被连接上泛素作为标记,即蛋白质上的一个赖氨酸与泛素之间形成共价连接。
这一过程是一个三酶级联反应,即需要有由三个酶闭锁小带(zonula occludens)又称紧密连接。
它是由网格样的封闭索(sealing strand)连接而成的。
封闭索是由相邻细胞膜内连接起来的膜蛋白构成。
它是闭锁小带的封闭成分,由两排蛋白质颗粒紧密粘着、状似拉链,且不留细胞间隙。
封闭索之间的细胞间隙约为10-15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总结与讨论
泛素化同时参与了细胞周期、增殖、凋亡、分化、转移、基因表达、转录调节、信号传递、损伤修复、炎 症免疫等几乎一切生命活动的调控。泛素化与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作为近年来生物化学 研究的一个重大成果,它已然成为研究、开发新药物的新靶点。
/
泛素化实验方案 利用可以纯化泛素化底物的抗体(PTM-1101)富 集并利用高通量质谱检测,该方案具有高灵敏度及高特 异性。 His-tagged ubiquitin: 该方案具有高特异性,但在有些生 物样本中面临挑战,如动物组织及临床 样本。因为泛素化发生在个体分子中不 同位点不同水平上,往往会导致富集出 的蛋白在酶解后产生大量非修饰肽段影 响结果鉴定。
总结
泛素化同时参与了细胞周期、增殖、凋亡、分化、转移、 基因表达、转录调节、信号传递、损伤修复、炎症免疫等几乎 一切生命活动的调控。泛素化与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密 切相关。因此,作为近年来生物化学研究的一个重大成果,它 已然成为研究、开发新药物的新靶点。 在体内,各种翻译后修饰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很多 细胞活动中,需要各种翻译后修饰的蛋白共同作用。对于同一
/
/
Ubiquitination
The function of Ubiquitination
泛素化可以生产出单泛素化或多泛素化蛋白质。后者在当7个赖氨酸残基的泛素与另一 个泛素的甘氨酸C端连接形成。这种泛素分子链接在生物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共价结合 泛素的蛋白质能被蛋白酶识别并降解,这是细胞内短寿命蛋白质和一些异常蛋白降解的普遍
目前已发现300多种不同的翻译后修饰,主要形式包括“磷酸化、 糖基化、乙酰化、泛素化、羧基
化、核糖基化以及二硫键的配对“等。
/
Type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
phosphorylation
/
One Gene; More proteins.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PTM)是指蛋白质在 翻译中或翻译后经历的 一个共价加工过程,即 通过1个或几个氨基酸 残基加上修饰基团或通 过蛋白质水解剪去基团 而改变蛋白质的性质。
/
Why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
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是 指对翻译后的蛋白质进行共价加工 的过程。它通过在一个或多个氨基 酸残基加上修饰基团,可以改变蛋 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 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活性状态、亚 细胞定位、折叠及其稳定性以及蛋 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翻
2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
一直以来, 人们都忽视了蛋白质水解酶参与的细胞功能的调控。泛素和与其相关的蛋白水解酶的发现, 给整 个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Ubiquitination
泛素 泛素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高度保守。(不容易发生突变,它在不 同的物种中的序列是高度一致的,因为如果这些序列发生突变的话,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生命体就不能 存活或者被自然选择就淘汰掉了,所以它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是很稳定的。比如人类和酵母的泛素只存 在三个残基的区别。) 泛素化 泛素化修饰是指泛素分子在一系列特殊的酶作用下,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分子, 并对靶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这些特殊的酶包括泛素激活酶,结合酶、连结酶和降解酶等。泛素 化在蛋白质的定位、代谢、功能、调节和降解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参与了细胞周期、 增殖、凋亡、分化、转移、基因表达、转录调节、信号传递、损伤修复、炎症免疫等几乎一切生命活动 的调控。泛素化与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作为近年来生物化学研究的一个重大成
/
泛素化研究挑战和解决方案 挑战
运用质谱检测泛素化会发生很多假阳性结果,所以在实验中需要非常小心的验证。虽然泛素化质量偏移 114.043 Da在质谱中可以精确检测出,但是还有其他的一些情况也会导致114Da的质量偏移结果干扰鉴定结 果。具体状况如下。 ①天冬酰胺但单同位素残基质量分数为114.043Da; ②在蛋白酶解过程中普遍运用碘乙酰胺(IAM)对肽段进行碘乙酰化反应,而此时半胱氨酸及赖氨酸(有时) 上会发生碘乙酰化修饰增加57.021Da分子量; ③其他氨基酸影响,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单同位素质量分数为113.084Da以及他们m+1同位素质量分数为114 Da。
途径。泛素化及类泛素化蛋白在细胞分裂,自噬,DNA修复道内进行的蛋白质水解不同,从泛素与蛋白的结合到将蛋白水解成 小的肽段,整个水解过程需要能量参与。人们开始意识到泛素-蛋白酶系统是一个对于真核
细胞非常重要的调节系统。
/
3
技术路线
泛素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介导了真核生物体内80%~85%的蛋白质降解。此 外,泛素化修饰还可以直接影响蛋白质的活性和定位,调控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转录调控、DNA 损伤修复 以及免疫应答等在内的多种细胞活动。
/
果,它已然成为研究、开发新药物的新靶点。
/
Ubiquitination
首先在ATP(红色所示)供能的情况下酶E1(蛋白质编号1r4n)粘 附在泛素分子尾部(淡黄色所示)的Cys残基上(绿色所示,注意在这 个结构中,Cys突变为Ala)激活泛素,接着,E1将激活的泛素分子转移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蛋白泛素化修饰
/
01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介绍
CON TENTS
02 03 04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
技术路线
总结展望
/
1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介绍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是指蛋白质在翻译中或翻译后经历的一个共价加工过程,即通过1个或几个氨基 酸残基加上修饰基团或通过蛋白质水解剪去基团而改变蛋白质的性质。
译后修饰的丰度变化在生命活动研
究中具有重大意义,异常的翻译后 修饰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
Types
类和糖类。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
从定义的角度,可以如下理解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1. 对某氨基酸的修饰包括共价连接简单的官能团(如乙酰基或磷酸基)和引入一些复杂结构,如脂 2.将已经结束翻译的转录本产物切割成成熟的形式,如信号肽或活性肽的加工等。 3. 氨基酸的交联,如丝氨酸和酪氨酸。 可以说,蛋白质组中任一蛋白质都能在翻译时或翻译后进行修饰,不同类型的修饰都会影响蛋白质 的电荷状态、疏水性、构象和(或)稳定性,终影响其功能。 诸多实例表明蛋白质的修饰都采取一种可逆模式‐“开”或“关” 的状态进行,或者调节蛋白质的 功能,或者作为真实的分子开关。
到E2酶上(蛋白质编号1fxt),随后,E2酶和一些种类不同的E3酶共同
识别靶蛋白,对其进行泛素化修饰。根据E3与靶蛋白的相对比例可 以将靶蛋白单泛素化修饰和多聚泛素化修饰。E3酶(蛋白质编号 1ldk和1fqv)的外形就像一个夹子,靶蛋白连接在中间的空隙内(星 号所示)。酶的左侧结构域决定靶蛋白的特异性识别,右侧结构域定 位E2酶以转移泛素分子。蛋白质泛素化的结果是使得被标记的蛋白 质被蛋白酶分解为较小的多肽、氨基酸以及可以重复使用的泛素。
Ubiquitination
Acetylation Amidation
Methylation Sulfation Hydroxylation
PTMs
Sumoylation
Nitration Palmitoylation
Formylation Glycosylation
ubiquitination
/
个蛋白可以拥有一种以上的后修饰过程.各种翻译后修饰形式
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
感谢聆听, 敬请点评、指正!
/
解决方案
①改变烷基化试剂或者调整烷基化孵化温度; ②设置更高的质量准确度阈值及手动或软件验证的单一同位素质量。
/
泛素化(/Ubiquitin.htm)技术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