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 地球的运动》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运动(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运动(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 地球运动(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 地球运动(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 1.3地球运动(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

1宇宙中的地球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Gorky said: "the book is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I hope you can ma ke progress with the help of this ladder. Material life is extremely ri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ll ofwhich gradually change the way of people's study a nd leisure. Many people are no longer eager to pursue adocument, butas long as you still havesuch a small pers istence, you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progress. When the complex world leads us to chase out, reading an article or doing a problem makes us calm down and return to ourselves.With learning, wecan activate our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establish our belief,keep our pure spiritual world andresist the attack ofthe externalworld.。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doc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doc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资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共36张PPT)
H ?
Thanks!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 考的方 法。21. 8.421. 8.4We dnesd ay, August 0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 :19:49 20:19: 4920: 198/4/2021 8:19:49 P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 .420:1 9:492 0:19A ug-214 -Aug-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1 9:492 0:19:4 920:19 Wedn esday, August 04,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1.8 .421.8 .420:1 9:492 0:19:4 9Augu st 4, 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 1年8月 4日星 期三下 午8时1 9分49 秒20:1 9:492 1.8.4
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
1. 指出太阳直射哪条纬 线?直射哪条经线?
2. 比较北回归线、北极 圈和北极点三处正午太 阳高度的大小?
结论:距离太阳直射点 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 大
3.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北回归线正午太阳 高度为90°,自北回归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D太阳运行至远日点上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Fra bibliotek(B )
4.下列各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D )
A汕头 B武汉 C天津
D哈尔滨
5.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A )
A地方时相同
B季节变化相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共21张ppt)

D. 丁
2.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4°,下列现象中不会
出现的是( C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 D.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纬24°
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定义: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2)周期: 1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春分日 (3月21 日前后)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26′N
秋分日 (9月23 日前后)

次年春
分日 0°
冬至日(12月 22日前后)
23°26′S
1、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度数为23°26′
一轴:地轴 两面: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黄赤交角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 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 夹角为90°
2、太阳直射点
定义:地表接受太阳光垂直照射 的点(如右图D点)
C
D
春分 赤道 夏至 23°26′N 秋分 赤道 冬至 23°26′S
参照物 恒星
太阳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
24小时
(4)速度
角速度:15°/每小时 (南北两极点除外)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极点为 0
注意:南北纬六十度地方的线 速度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
线速度影响因素:纬度、海拔
夸父逐日是我国古代经典神话故事。据此回答: ①如果夸父逐日真的发生,夸父奔跑的方向应该 是什么? ②如果夸父沿着60°N追日,速度刚好与太阳“同 步”,那么他的速度是多少?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略)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生:自转和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生:地轴师:很好。

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运动的相关图像,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运动的现象。
2.通过地球仪模型,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如讨论地球运动对家乡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5.教学评价:本案例注重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使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批改、课堂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本案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体验季节的韵味,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本案例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在讲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教师可以提问:“地球为什么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地球运动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对地理现象的敏感性,提高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
4.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提高地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090139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090139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1)产生原因
地球不停地自转
(2)分界线:晨昏线。
(3)周期:1个太阳日,常被用作基本的时间单位。
2.地方时。
(1)产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线,东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同一纬
线,东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
方时
(2)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方法二:过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且大部分
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再根据图示信息定经度数。如右
上图,太阳直射点为(20°N,0°)。
第十四页,共25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来自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
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第十三页,共25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线度数互
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度。地方时为 12时的经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方法一:与
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jiāodiǎn)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
5.各国的时间标准。
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一些
特别的计时方法。
第六页,共25页。
目标
(mùbiāo)
导航
预习(yùxí)导

图表导读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教材图1.20)
读图时应把握:(1)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跨7.5°作为零时区(或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课件(共90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课件(共90张PPT)

2、地球的公转
读图1.18及相关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椭圆 1、 ___________叫公转,其轨道是___________ 状。 1年 。(约为____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____,周期约为____ 365 日 6 时____ 9 分____ 10 秒)。 ____ 1 °/天。 3、公转角速度约为_____
平均1°/日,近日 点快,远日点慢
平均30千米/秒, 近日点快
第3课时
地球自转与时差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的区别 昼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夜 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现象 交 替 地球自转
假如地球不自转,能否产生昼夜现象?周期是多少?
2、晨昏线
常见日照图
N
3、太阳高度
4、周期
太阳高度角( h )
第2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地轴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 看是逆时针)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转360°) 各地相等,每小时 15°(两极点为零) 太阳 自西向东(从北极看 是逆时针) 恒星年:365日6时 9分10秒 平均1°/日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中 时 区
东 一 区
东 八 区
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 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 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 区合为一个时区。 图
2、区时的计算方法: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号数 =已知经度÷15°(余数<7.5°;余 数>7.5°) 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 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区时、地方时和日界线)】(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区时、地方时和日界线)】(共
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 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0时经线) 2、日期变更:日界线两侧日期不一样
21
日界线西侧 180º 日界线东侧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向东
A、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 180° 经线
自西向东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
东12区 西12区
区日期减去一天(顺着地球自转 方向越过人为日界线日期减去一
9
时区与区时 图
时区
概念:时间区域,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度划分为一 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区时
概念: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为标准时间。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明确每时区的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数倍。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

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
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 边早,即“东早西晚”。

3
一.地方时
1.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 ②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 3. 计算: 经度每隔15º ,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 ,地方时相差4分钟。
北京的时间:
只是116°E所在经线的时间。
12
时间的计算
一、地方时的计算
定义:因经度不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
计算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计算法则:东加西减,(即:求东边经线上的地方时,用加法, 求西边经线的地方时,用减法。)
计算步骤: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运动有视运动和真运动的不同。

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

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

从成因分析,这些地理现象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

地球自然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

本条“标准”中的行为动词用“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为重要。

其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标准”没有制定要求。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知识结构图为:“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是“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第一个学习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地球的公转运动以及它们各自的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的特点等知识点。

只有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及其特点的前提下,才能学习之后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以及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等知识,因此“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是这一节内容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步入高中阶段,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并且初步具备空间感知和读图分析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了较浅层次的知识基础,有利于本节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但由于初中学习中只是浅显的提及到地球的两种运动,学生对两种运动的没有深入的认知,再加上初三一年的空档期,学生对知识的遗忘较大,普遍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教师应尽量结合生活实际,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运动(第8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运动(第8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培养学生 3 分

总 结 本 课 内 背诵、
总结当堂 钟

容,必要时补 同桌间互背互查 内容的能




5. 完成当堂检测习题 教师分发当堂 学生动笔完成当 检测本课 5 分

检测题
堂检测习题
学习目标 钟

的达成情



6 布 完成学案卷例 1、例 2、例 3
2分
置下 1、能在光照图中,根据晨昏线的特点,确定地球自转方向、时 钟

时评价。
充、质疑

2 补充相应知 2、 在 书 上 做 好

识。
相应的纪录
一、自主学习检查 1、什么是黄赤交 角?其大小是多 少? 2
验收学生 自主学习 的结果并 加强记忆
展示小组问题
并根据难度进
行加减分
以小组为单位展
示问题
教师监控学生
展示讨论过
学生先自主完
程,必要时查
缺 补 漏 , 适 时 成、然后小组合 培养学生
1。3 地球的运动
课题
1. 3 地球的运动
课4
课型 新授

教学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 依据:课程标准、高考学考考纲
重点
教学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依据: 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较弱
难点
知识目标:
理由
能画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规律图
本节课
能力目标
的重点
读图能分析并说出某地的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和难点
节课 间、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自主 2、会计算时间、区时及日期
学习 任务 B 层次(提高)练习册 P24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公转
公转周期
• 恒星年: 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地球与某一恒星 连线的时间间隔,为365天6时9分10秒, 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 回归年: 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为365天5时48分46秒,即一个回归年。
返回
公转的轨道
远日点
太阳 地球
近日点
地球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
(1) 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早。
(根据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 时为正午12时)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 1小时;
经度相差1 ° ,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注意: 0°经线(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称世界时,又称 格林尼治时间。
(2)地方时与经度的计算
①已知A地地方时,求B地的地方时: B地地方时=A地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西12
东3 东6
区时的计算: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差(同减异加)
(东加西减)
注意: 若计算结果大于24时,则减去24,日期加1天;若
计算结果为负数时,则加上24,日期减1天。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地轴的空间位置 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 周期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太阳日、恒星日
回归年、恒星年
速 角速度 15°/时(两极为0) 近日点﹥远日点
度 线速度 赤道向两极递减(两
极为0)
近日点﹥远日点
NEXT
二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白天与黑夜呢?
太 阳 光
思考:如果地球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
那么还会形成昼吗?
太 阳 光
1.昼夜更替 (1)昼夜的形成原因: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太 阳 光
(2)昼夜更替的形成原因:
地球的自转运动
太 阳 光
思考:
• 若地球不自转只公转,还会不会有昼夜 现象?会不会有昼夜更替现象?
3.21 23°26′S
9.23 12.22
次年3.21
(1)一年中,正午日影总是朝南的是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
(2)12月22日,正午日影朝北的是 南回归线以北地区 。
(3)6月22日,阳江地区的正午日影朝 南 。 (4)阳江与北京正午时候的日影, 北京 的日影最长。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更替 • 时差 •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会,也会,但昼夜更替的周期将会长达一年)
2、晨昏线
夜 半
晨 昏

昼 半
球线
请观察动画中晨昏线的形状。 晨昏线是个圆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自东向西以15°/
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的自传方向相反。
昼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相垂直)
N

球夜 半
球昼 半



S晨昏线
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三定律: 在椭圆轨道上运 行的行星,单位 时间内扫过的面 积应相等。
时间 日地距离
1月初 1.471亿 (近日点) km
7月初 1.521亿 (远日点) km
角速度 61′/d
57′/d
线速度 30.3km/s
29.3km/s
P14的 思考说 明了什 么?
地球的运动规律
某时区中央经线=该时区数×15°
(东西经根据该所在时区确定)
例:已知北京时区为东八区,求其所在时区的中 央经线。
东八时区中央经线=东8×15°=120°E
④求时区差:同减异加原则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大减 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例:求东3区与东6区、东3区与西4区的时区差 4+3=7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 已自转360°,P又位于同 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 从E1到E2为一个恒星日。
★ 同一恒星
S
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 已自转360°59′,P又位于 太阳(S)与地心的连线上。 自E1到E3为一个太阳日。
P
恒星日:以距离地球遥远
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
E1
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北极星 地轴
返回
自转方向
下面是不同角度看到的地球,请标出自转方向(并 标明极点)
侧视
N
S
北极点为中心 南极点为中心
自__西___向___东___
从北极上空看:逆___时__针__旋___转 从南极上空看:_顺__时__针___旋__转
1日是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24小时呢?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 (S)、恒星(★)、地心、 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 线上。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
时间长度为24小时
★★
P P E3 E2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返回
3 2 1
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功的
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
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弧长=自转半径×转过的 角度】
地表一点在单位时间1小 时内转过的角度和弧长
说明: a.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
西侧则为“﹣”; b.同减异加原则,以0°经线为准,同则两地经度差
为“﹣”,异侧两地经度为“﹢”。
请计算:
1、已知45°W为9时,则75°W的地方时为

2、已知80°E晚上8时,则120°E的地方时为

3、已知15°E为16时,则40°W的地方时为

答案: 1、7时 2、9时40分 3、12时40分
(3)时区与区时
原因:统一时间
(每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可划分为24个时区)
剪开
②时区的确定:
某地所在时区=某地经度/15°
(四舍五入,取整数)
例:已知北京经度为116°E,求其所在时区。
116°E/15°≈东8区
③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
1.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365日5时48分46秒 (1回归年)
9月 23日
6月 22日
3月 21日
12月 22日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路径
6.22 23°26′N
3.21 23°26′S
9.23 12.22
次年3.21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图,回答下列问题:
6.22 23°26′N
①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可判断这一天为二分日或前后。
晨昏线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在极圈和极 点之间来回摆动
二至日时,晨昏 线与经线夹角为 23°26′。
23°26′
晨线与昏线的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更替 到昼半球的半圆线是晨线;由昼半球更 替到夜半球的半圆线是昏线。
3.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