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
目录
• 历史地理学概述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01
历史地理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历史地理学最初以描述性研究为主,随着学科的发展 ,逐渐进入分析性阶段,开始深入探究地理环境变化 的内在机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 展问题的凸显,历史地理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呈现出跨学科和全球化的趋势。目前,历史地理学 在自然灾害、城市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 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支持。
05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重建 和空间分析。
数字人文技术
结合数字技术进行历史地理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可视化和交互,提 高研究效率和成果展示效果。
分子地理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迁徙、遗传和基因交流等 。
历史地理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探究地理现象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 响。它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
研究目的与意义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地理环境提 供科学依据。
02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
学习《中国历史地理》感悟
《中国历史地理》是一门知识性非常强的课程,内容极为丰富,涵盖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领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疆域、政区、古都、农业、工商业、人口、交通、文化、军事等分支;涉及的学科众多,包括历史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等。
历史地理学注定具有一定的交叉学科的特性。
课程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它以人地关系为枢纽,研究社会和历史文化在地理环境作用下的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的变迁。
自人类产生以来至当代以前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文环境也有重大改变。
“以大地山川为基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仅形成各具空间特征的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根据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产生了行政区划、都邑聚落、道路关隘、民风习俗,以及伴随这一切而出现的人口、物资流动。
所有历史时期形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不仅停留在过去时段,成为解读中国地理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到今天,成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学习《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时,我们可以系统了解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的变迁,掌握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军事地理、文化地理等的分布。
其中,我们通过对历史军事地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丰富他们的军事知识。
2.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的,而研究资料、时间又多是历史学的。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以及隋唐宋元时的地理总志、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等史学典籍,可以管中窥豹,提炼不同时代历史发展的特点;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历史朝代的变迁过程,可以理清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发展脉络,在大脑中建构一部环境视角的中国历史。
3.有助于我们掌握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最终归结点。
中国历史地理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资料中国历史地理资料,涵盖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地理发展。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很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变迁,这些变迁在某些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地理发展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中国历史地理资料的概述:1. 夏王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王朝的首都是在黄河流域的安阳。
这个王朝的建立和黄河文化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黄河中游地区。
2. 商王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以商丘作为首都,这个城市位于黄河南岸的中原地区。
商朝还拥有许多繁荣的商业城市,如安阳、郑州和开封等。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256年):周朝的首都在洛阳,这个城市位于黄河流域。
在周朝的时期,中国的中央权力逐渐得到巩固,这也反映在周朝的政治和地理上,尤其是在控制周边地区方面。
4. 秦朝(公元221年-公元206年):秦朝的首都在咸阳,位于黄河流域的中部。
在秦朝的时期,也是中国被统一的时期。
秦始皇对这个帝国的政治和地理管辖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5. 汉朝(公元206年-公元220年):汉朝的首都在长安,这个城市也位于黄河流域的中部。
在汉朝时期,政治和地理方面的变化包括向东部和南部移动,这对中国日后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6.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此期间,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魏晋南北朝的首都都在北方,如魏国的首都洛阳。
这也反映了中国在此期间北方重要性的增加。
7.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的首都在长安,这个城市仍位于黄河流域的中部。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城市化程度显著提高,许多重要城市如扬州、杭州、苏州等都在江南地区。
8.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的首都在开封,这个城市所处的位置同样是在中原地区。
在宋朝时期,南方城市的繁荣程度进一步提高,如福州、广州、海口等城市在中国南方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9.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朝的首都在北京,这个城市位于中国的北方平原地带。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疆域分并: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化,包括各个朝代的疆域范围、扩张与割让等,探讨疆域变化的背景和影响。
2.政区演变: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演变,包括郡县制、州府制、行省制等行政区划的设立、撤销、合并等,揭示行政区划变迁的规律和特点。
3.城市位置与兴衰:研究中国历史时期城市的位置、规模、功能和兴衰过程,探讨城市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揭示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交通道路的开拓变迁:研究中国历史时期交通道路的开拓、建设和变迁,包括陆路、水路、驿站等交通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交通道路变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5.人口流徙与地理分布:研究中国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和地理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包括移民、民族迁徙、人口分布等,探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6.边疆民族发展与民族政区的形成: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分布和迁移,以及民族政区的形成和演变,揭示民族发展和政区演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7.环境变迁: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变化,探讨环境变迁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8.文化区域的发展:研究中国历史时期文化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方言区、民俗区、文化圈等,探讨文化区的特点和影响,揭示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9.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农业区、工商业区、贸易区等,探讨经济区的特点和影响,揭示经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
概述
本文档为《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标准。
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演变和地理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地理认知能力。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和地理的基本认知和理解
-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对历史地理变迁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爱国情感
课程内容
1. 祖先的繁衍与氏族文化
2. 古代王朝的兴衰和国家统一
3. 中国的大陆地理与人文地理
4. 中国的自然地理与地貌变迁
5. 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进行知识传递和概念解释
- 实地考察:组织参观古迹、历史遗址,了解现实地理环境对历史演变的影响
-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探索历史地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以展板、演讲等方式分享自己对历史地理的理解
教学评估
- 期中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
- 作业:布置课堂练、写作或研究项目
-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程度和表达能力
-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参考资料
-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参考书》
- 《中国历史地理读本》
- 《中国历史地理课堂笔记》
总结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标准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和地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地理识别能力。
该课程标准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指研究中国历史上地理变迁规律的学科,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起源于古代学者对历史地理变迁的记载和描述。
早期的重要著作包括《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并开始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地理问题。
20世纪初,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20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理学系,并开始招收历史地理学研究生。
1934年,顾颉刚在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研究室。
此后,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受到了政治运动的影响,发展较为缓慢。
1978年以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科。
目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还出现了以下趋势和变化:1.研究领域的拓展:随着学科的发展,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地理环境变迁研究,逐渐扩展到历史政治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经济地理、文化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
2.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如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形成了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3.田野考古和实物证据的重视: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重视田野考古和实物证据的应用,如文物、遗址、古地图等,以增强研究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4.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始与国际历史地理学界展开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向国际学术界介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
5.应用领域的扩展: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应用于城市化、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领域,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6.总之,中国历史地理学在不断发展壮大,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历史地理学将会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历史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十五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在十道的基础上划分为十五道,即关内道、京畿道、河南道、都畿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剑南道、岭南道。
2.“二十四路”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最初是一种财政收转区。
后来转运使兼有民事、刑法、军政和监察权力,路成为了一级行政区划到了元丰八年(1085)形成了较稳定的二十四路。
即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永兴军路、秦凤路、河东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福建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京畿路。
3.剑门关剑门关位于四川剑阁县剑门关镇,古称梁山,即大剑山,因两山相峙如门,故称剑门。
剑门关地处历史上川陕交通的要道金牛道上,为出入川陕的最重要关隘,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剑门关关系四川生死存亡,故历史上有“打破剑门关,好比得四川”之称。
4.潼关我国历史上著名关隘。
潼关位于今陕西潼关县,因近潼水而得名,古代名为桃林塞,为关中的东大门。
其重要性在于延续时间长,历经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至民国都得到不断修葺。
历史上潼关的战争经历更是难以计数。
三门峡水库修建成后,潼关城砖拆除,仅剩土垣。
它在历史上的影响远比函谷关深远。
5.大散关大散关位于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为历史上控扼秦蜀交通陈仓故道上的咽喉之地。
早在蜀汉时期,大散关多次为蜀军占据,宋代宋金之间也不断在大散关附近征战。
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由此经过,关下挺立“古大散关”碑。
6.灵渠秦在进军岭南时,便将湘江海洋河与漓江支流灵渠始安水联系起来,史称“灵渠”,又习惯称“兴安运河”。
灵渠设计是拦截一部分海洋河水,让其穿过兴安城,在城西北进入始安水,始安水通灵渠,然后在三江镇江合入漓江,构成长三十五里的灵渠。
灵渠北出洞庭湖入长江。
7.湖广填四川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次:一次是元末明初。
中国历史地理笔记
中国历史地理笔记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环境和现象,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城市、交通、农业、文化等人文环境。
以下是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的一些笔记:自然环境变化: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环境经历了多次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地貌变化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迁移: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包括战争移民、灾荒移民和经济发展移民等。
这些人口迁移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早期的城邑、封建国家的都城和现代的城市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文化和交通中心。
交通地理:中国历史上的交通地理发展非常早,包括陆路和水路交通。
中国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著名的国际交通路线,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农业地理: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地理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农作物和耕作方式。
中国的农业地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地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地理非常多元,包括各种文化区域和民族。
中国的文化地理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历史地理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研究领域,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助于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哪些特点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是丰富多样的,呈现出许多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地理区划、地理影响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特点。
一、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是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地大物博,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多种地理特征。
这种多样性的地理环境给了古代中国不同的资源和气候条件,也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地理区划的多元性中国古代的地理区划呈现出多元性,主要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大区域。
北方地区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地势平坦,气候干旱寒冷。
南方地区则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地势复杂,气候温暖湿润。
这种地理区划的差异影响了中国古代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三、地理因素对历史演变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地理因素对历史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流域的河水泛滥和干旱气候给古代中国带来了频繁的自然灾害,也促使了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生活方式和开拓精神。
长江流域的丰富水资源和温暖气候则为古代南方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地理环境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也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地理因素使得中国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群体。
经由陆地和水路交通,不同地理区域的人们进行了频繁的物质和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发展。
五、地理边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地理边界通常以山脉、河流等为界。
这些自然边界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边界的存在常常导致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分化,同时也为不同民族的形成和交往提供了可能。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具有多样性、多元性和因素影响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塑造了中国古代各个地区的历史演变轨迹,也构建了中国独特的历史地理面貌。
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历史地理
(六)第六次重大改道
1855年(清咸丰五年)河决铜瓦厢,
结束了下游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 回到渤海湾入海。
二 有关黄河改道、泛滥原 因的探讨
(一)
1962年谭其骧先生在题为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 长期安流的局面》的文章中指出: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程度与这里 的植被覆盖率直接相关,而植被情 况如何又主要决定于生活在这里人 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第一节 分封制 ——分土而治
分封=封建:封邦建国。 天下——国——家 《礼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 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封建制的 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即天子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 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大夫;大夫以嫡长 子继位,众子为士。 士 →大夫 →诸侯 →天子 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 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 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 西晋时期、明初。
武关道
二
蜀道难——川陕交通
(一)秦岭通道: 子午道:子午镇→子午谷→秦岭→石泉 →饶风关→南子午镇→城固→汉中 灙骆道:周至→骆谷关→洋县→灙水→ 城固→汉中 褒斜道:郿县→留坝→褒城→汉中 故道:宝鸡益门镇→清姜河→略阳→勉 县→汉中
(二)巴山通道
金牛道(汉):勉县→宁强→广元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州、郡、县三级制。 从东汉末年州成为实际的一级政区。三 国以降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 各级政区数额急剧增加,《宋书》: “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南 北朝后期三级政区比例:1: 2: 6。 并出现双头州郡。
四、 唐
唐前期,州、县两级制。 贞观元年分天下为10道,开元21年改为 15道。“道”为监察区。 京畿道、关内道、都畿道、河南道、河 东道、河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 陇右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 黔中道、剑南道、岭南道。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1.《禹贡》:战国时期,华夏地域观念的文本呈现。
分州、贡道、导山、导水、五服。
九州记述有各州的土壤类型、田租等级、赋税等级及贡献物的种类、贡道路线等;三条四列表达了对山川地脉形势的认识;五服设定了自中心天子的王都每五百里一级依次向外的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五个领域,并规定了其向中央各自不同的服属义务。
三条、四列、九山。
《禹贡》提出的是天下秩序的楷模,是一份大一统王权的地理底图,是后世地理叙述的起点,其中包含重要的地理原则。
九州格局、五服等级、分区定位、中央之尊、向心结构,都是《禹贡》倡导的社会空间秩序。
三条四列是指《禹贡》“导山”部分在经过汉朝儒者的阐述之后,为中国山脉大环境的一种基本定性方式,反映了中国山川地脉分布形势。
2.《禹贡》半月刊:1933年,顾颉刚先生联合北大、燕大、辅仁三校有志于历史地理与民族史的学生,成立了禹贡学会,并创办禹贡半月刊。
《禹贡》半月刊由顾颉刚先生和谭其骧先生主编,1934-1937年,1935年开始以“中国历史地理”(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
3.《汉书•地理志》:《汉书·地理志》将政区、物产、风俗、人口统称“地理”。
建立沿革地理的谱系。
行政层级、户口数目、历史沿革、工商衙署、名山大川祠庙位置。
4.“中国”: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5.“九州”:芒芒禹迹,画为九州;战国时期的“九州”观念,《禹贡》九州。
另外几种“九州”说:《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容成氏》、《尔雅·释地》。
九州的秩序:冀州、中心之地,天子所居。
是中国汉族先民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地域区划。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汉民族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九州,意即汉地。
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绪论第一节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现象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概括地说,也就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特点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就其主要凭借的资料(历史文献)和研究的时间(人类历史时期)而论,它基本上与历史学相同;就其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而论,它又属于地理学的范畴。
它是在两个母体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学科,因而是介于历史科学和地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和历史学、地理学的关系都同样密切。
历史地理学和地理学研究的客体是共同的,只有时间上的差异,地理学是研究今天人类活动的地理,历史地理学则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地理,因此,历史地理学应属于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历史地理学不同于“考古学”。
后者主要根据历史遗物、遗迹,地理环境只属于它广泛的研究对象之一,其研究的时间包括文字记载之前的原始社会;而历史地理学则主要根据历史文献,研究对象仅限于地理环境并主要是有文字记载的时期。
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早在原始社会即已开始,以人地关系为研究主要内容的历史地理学,也就不能不追溯到原始社会,并把它作为研究的起点和上限,只是人类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才有能力以自己的经济活动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其影响也越来越巨大深刻,以致今天地理环境的面貌,无处不直接或间接地留下人类活动的烙印。
另一方面,即使对有文字记载时期的地理环境的研究,除主要依靠历史文献外,也还必须借助于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及遗物等所提供的资料。
因而,历史地理学与考古学虽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两者之间相辅相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地理学也不同于“古地理学”。
后者是研究人类历史以前地质时期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演变规律,也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够通过自己的经济活动,在大地表面引起显著的改变,或留下显明痕迹以前的地理环境变化;而历史地理学所研究的是历史时期主要由于人的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地理变化。
中国历史地理学
南京栖霞寺隋代释迦经变浮雕
2020/10/30
2020/10/30
绪论
• 一、历史地理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 • 1、定义: • (1)国外:俄塔基谢夫、谢列多宁、雅
尊斯基,是一门以历史科学为基础,根据此 分期对本国、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 和政治地理等加以描述的科学。 • (2)欧美:是一门地理学科,是对某一 地域作各方面的地理学评述的科学 • 李特尔、赫特纳、施禾特、克拉克等
侯仁之教授最早阐明了历史 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 质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是 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 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 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 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 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 理环境,而且还须寻找其发展 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 境的形成和特点。”
大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
聂立申著
2020/10/30
2020/10/30
2020/10/30
参考教材: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020/10/30
课程内容
•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4学时) • 第一节 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 一、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 • 二、历史地理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 三、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历史学的关系 •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历史文献研究法 • 野外考察法 • 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 第三节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现实应用功能
侯仁之先生
2020/10/30
侯仁之(1911~ )中国历史地理学 家 。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 1911 年 12 月 6 日 生于山东恩县(今武城县)。1936年毕 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英国,获利物浦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4年该校又授予 荣誉科学博士学位。曾任燕京大学教授、 清华大学兼任教授。1952年以后,历任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和地理学系及地质学 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 系教授。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行政区划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行政区划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地理与行政区划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的历史地理变化以及行政区划的演变。
一、古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古代中国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国家和王朝,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地理范围经历了多次扩张和收缩。
最早的中国文明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之一。
黄河和长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为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黄河流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长江流域则在南方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和文化区域。
古代中国的地理范围在不同的朝代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战国时期,中国的领土被分割成七个主要国家,且边界经常发生冲突和争夺。
而到秦朝的统一之后,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到了现代大部分的九个行政区域。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演变中国的行政区划在历史上也发生了多次变革。
明朝时期,全国被划分为十五个道(行政区域),每个道下面再划分为若干州和县。
清朝时期,行政区划经过一系列调整,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省级行政单位,这一体系一直延续到20世纪。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行政区划也出现了多次调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新的行政区划体系,将全国划分为23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和管理效率,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区划调整。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2000年的“大行政区”划分,将全国划分为5个地理区域,包括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大开发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特殊行政区域,以推动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
三、中国历史地理与行政区划的影响中国的历史地理与行政区划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合理的行政区划有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一、名词解释:1、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
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主要主要不是研究史前时期,即地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化,也不是主要研究当代地理环境的问题,而主要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及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
2、禹贡学会:1934年由顾颉刚、谭其骧发起,联合当时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师生,成立禹贡学会,并创办《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的宗旨和《禹贡》半月刊的内容,主要以沿革地理为主。
《禹贡》半月刊自1934年创刊至1937年,共出版7卷82期,发表文章708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对历代地理志的校补,历代疆域政区沿革的考订,河道、水利、交通的变迁与兴废,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变迁,以及对古代地理著作的研究等。
禹贡学会还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界造就了大批研究人才,后来的史地三大家侯仁之、谭其骧、史念海当时都是禹贡学会的成员。
禹贡学会推动了我国近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沙漠化:是指干旱及半干旱地带,在人类历史时期,由于人为因素作用并受自然条件影响,在原非常沙漠地区产生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
我国历史时期沙漠化类型分为两类。
首先,在历史时期原不是沙漠的地方形成沙漠,称东部草原和荒漠地带。
第二,原理啊就有沙漠存在,历史时期进一步扩展,主要分布在西部荒漠地带。
4、贝壳堤:是由贝壳物质堆积形成的沿岸沙堤,是发育在海滩上与海岸线平行排列的自然陇岗,贝壳堤可作为海岸演变的标志。
5、禹贡九州:九州是不存在的,是后代人们理想化的认识。
九州是假定的夏、商、周时期的行政区划。
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地理区域观念。
九州包括冀州、蓘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凉州、徐州。
后来,九州便演变为中国的代称。
6、长城:长城是古代一种由城墙项链的城堡形成的漫长的防御体系,是冷兵器时代边境地区重要的防御工事。
《中国历史地理》课件
跨学科融合
随着地理学、历史学、环境科学 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中国历史 地理学将进一步融入相关学科的 研究成果和方法,形成更为综合 的研究视角。
技术驱动的创新
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 术的进步将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提供更多数据支撑和分析手段, 推动研究方法的创新。
全球视野的拓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历史地 理研究将更加关注与世界其他地 区的比较和联系,从全球视角审 视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和变迁。
中国的经济版图逐渐扩大。
近现代历史地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近现代中国历史地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领土主权的变更、 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近现代时期,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挑战,如沙俄在清朝 末期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如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 约》等不平等条约。然而,在艰难的环境下,中国开始了 现代化进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这些变革对中国 历史地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义
中国
特点
具有时空双重性、人地相关性、动态 演变性。
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性
1 2 3
促进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
通过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 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现代地理学提供借鉴
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为现代地理学提供借鉴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地理环境的演变和变 化。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通过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中国的文化遗产,包括古迹、古村落、自然景观 等。
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初步发展
01
中国历史地理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初步发展于汉唐时期。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一、中国古代地理
中国古代地理,是指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研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
环境、地理空间结构、地理资源分布、地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
中国古代地理空间结构,主要是指
中国古代地理空间结构的总体特征,包括地域结构、城市结构、交通
网络结构等。
中国古代地理资源分布,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地理资源的
总体分布,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
中国古代地理经
济发展,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地理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等。
二、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是指中国古代历史学的研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历史学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
的总体特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古代政治,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特征,包括政治制度、
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经济等。
中国古代经济,主要是指中国古
代经济的总体特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等。
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
中国古代社会,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社会的总体特征,包括社会分层、
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等。
中国古代宗教,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宗教的总
体特征,包括儒家、道家、佛教、伊斯兰教等。
中国地理历史概况
第一章中国的国土一、疆域1.面积与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排在世界第3位,居于亚洲第1位,接近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2.邻国周边与14个国家国土相接,它们是:俄罗斯、朝鲜、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等。
3.中国的领土边界最北端——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海南省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二、海洋与岛屿1.海洋中国的领海有“四大海洋”,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按照水深依次和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分界线:黄海——从辽东半岛到长江入海口东海——从长江入海口到台湾海峡的海面南海——台湾海峡以南的海面2. 海域中国的海岸线总长公里18000公里。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着的海面叫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另外,琼州海峡也是中国的内海。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中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3. 岛屿中国的三大岛屿分别是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4.港口城市辽宁省的大连天津市河北省秦皇岛山东省的烟台、青岛上海市浙江省宁波、温州福建省的厦门、福州广东省的广州、汕头、珠海、深圳、湛江广西省的北海三、地形与山脉1.地形中国地形的突出特点是: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呈“阶梯状”分布。
2. 大陆地形的四个阶梯:①第一个阶梯,即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势高,气候寒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地理
夏增民
xiazengmin@ /xiazengmin
邹逸麟: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华中科技大学超星图书馆/
华中科技大学超星图书馆http://202.114.9.2/
/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历史地理的研究现状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一)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
历史地理学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地理学。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地理研究传统。
中国历史地理的前身为沿革地理。
沿即沿袭,革即变革,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地名的方位和名称以及水道的名称和流经的沿袭、变化。
典型著作为《汉书·地理志》,由此形成了正史中十六部地理志的传统。
1)先秦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发展的萌芽时期;出现了《尚书·禹贡篇》、《山海经》、《管子》中的《地员篇》、《度地篇》、《地数篇》、《地图篇》和《穆天子传》。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出现了正史系统的《汉书·地理志》,以及区域和系统地理著作如东汉袁康、吴平辑录《越绝书》和赵晔《吴越春秋》、晋常璩《华阳国志》和郦道元《水经注》等。
另有《史记》的《河渠书》、《货殖列传》,《汉书》的《沟洫志》和《法显传》等。
3)唐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继续发展时期。
一是大量成熟的地理总志的出现,如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等《元丰九域志》、欧阳忞《舆地广记》;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和元代《大元一统志》。
二是大量边疆地理和中外交通地理著述的出现,如唐辩机《大唐西域记》、樊绰《蛮书》、刘恂《岭表录异》;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赵汝适《诸蕃志》等;元代外国著作有《马可波罗行记》,加宾尼(Carpini )、鲁不鲁乞(Rubruck)、斡多里克(Odoric)、马黎诺利(Marignoli)等人的报告,以及伊
本·拔图塔(Ibn Batuta)《在美好国家旅行者的欢乐》。
中国著作则有耶律楚材《西游录》、刘郁《西使记》、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周达
观《真腊风土记》和汪大渊《岛夷志略》。
另外较重要的还有唐杜佑《通典·州郡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单锷《吴中水利书》,南宋有郑樵《通志·地理略》和《都邑略》、现存较早方志之一的“临安三志”(即周淙《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潜说友《咸淳临安志》)、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和《资治通鉴》胡三省注。
元代则有马端临《文献通考·舆地考》、《宋史·河渠志》、翰林学士潘昂霄根据都实之弟阔阔出的叙述,作《河源志》。
4)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繁荣时期。
接续有元余续,明清仍有不少的中外交通地理著作,如明代马欢《瀛涯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和费信《星槎chá胜览》,清代图理琛《异域录》。
由于黄河泛滥,水利书更加受到重视,如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徐贞明《潞水客谈》(又名《西北水利议》)和清代傅泽洪主编、郑元庆编辑的《行水金鉴》、黎世序等《续行水金鉴》(民国武同举等再编《再续行水金鉴》)。
但明清时期地理学发展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大量地方志的出现,总计编修了约8400多种方志;二是一批地理学名著撰就,如《徐霞客游记》、王士性《五岳游草》和《广志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和《山东肇域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等。
三是综合总结性的著作面世。
乾嘉学派中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等大家以及《嘉庆重修一统志》、《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
舆全览图》、《乾隆内府舆图》。
清末,杨守敬集传统沿革地理之成,在《大清一统舆图》的基础上绘成《历代舆地图》,1906年刊行。
杨守敬
19世纪中期以后,出现姚莹《康輶纪行》、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畲《瀛寰志略》等。
与此同时,现代地理学传入中国。
地理学逐渐由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
5)现代历史地理学:
1934年2月,顾颉刚发起成立“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
1935年,刊名由“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eography”改为“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正式使用了“中国历史地理”这个名词。
顾颉刚(1954年于上海)
1954年,毛泽东向吴晗提出需要一部历史地图,1955年由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开始主持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直至1987年才全部出齐。
198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谭其骧、陈桥驿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这是1970年代以来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总结。
1992年,谭其骧教授发表《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发凡与举例》,建议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
200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邹逸麟主编的《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是这一时期研究的初步总结。
目前,历史地理学正在人地关系的综合研究方向不断取得成果。
(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u历史自然地理
u历史人文地理
u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文献研究
1)历史自然地理
u历史地貌地理:山脉,沙漠,海岸,土壤,冰川u历史水文地理:河流,湖泊,井泉
u历史生物地理:植被,动物,生态系统
u历史气候地理:气温,湿度,降雨,节气
u历史灾害地理:地震,水灾,旱灾,滑坡,疫疾
2)历史人文地理
广义的历史社会地理
历史政治地理:聚落,人种,民族,疆域,政区,古都,地名历史经济地理:农业,城镇,水利,交通,人口,手工业历史军事地理:战场,关隘,城防,烽燧,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