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阅读
《科普文阅读》课件
![《科普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eb03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1.png)
科普文阅读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领域。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探索科普文的定义、 阅读技巧以及其作用和意义。
什么是科普文
科普文的定义
科普文是指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 科学知识的文献形式。
科普文的特点
科普文通常使用简单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和引 人入胜的故事,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如何阅读科普文
1 科普文的结构
科普文通常包含引言、背 景介绍、原理解释、实例 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2 科普文的重点词汇
关注科普文中强调的关键 词汇,以加深对科学概念 的理解。
3 科普文的图表
通过图表、统计数据和插 图等辅助信息,帮助读者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 识。
科普文常见的表达方式
解释性语句
用具体的语言解释科 学原理,使读者易于 理解。
科普文的社会意义
科普文是促进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科学 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科普文应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让读者容易理解。
3 是否符合实际应用
科普文应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与读者有直接的关联和实用价值。
科普文的作用与意义
1
科普文的科学教育
2
科普文在学校和教育机构中扮演重要的
角色,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
3
神。
科普文的推广与普及
科普文通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 描绘事物和现象,让 读者产生直观的感受。
比喻性语句
运用富有想象力的比 喻,将抽象的概念转 化为容易理解的形象。
推理性语句
基于已有的科学事实, 通过逻辑推理推断未 知的结论。
如何评价科普文
1 是否科学准确
科普文应基于科学原理和可靠的数据,确保传递准确的科学信息。
2 是否易懂易读
四年级语文科普文阅读练习
![四年级语文科普文阅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4fda3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b.png)
四年级语文科普文阅读练习一、什么是科普文科普文,顾名思义,就是“科学普及文章”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介绍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帮助人们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参与科学。
二、科普文的特点1.科学性:科普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符合科学原理和事实2.通俗性:科普文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专业术语,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趣味性:科普文要生动有趣,吸引者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
4.知识性:科普文要传递科学知识,帮助读者了解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5.实用性:科普文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读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科普文阅读方法1.快速浏览:首先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图片、图表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重点阅读:针对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并做好笔记。
3.联系实际:将文章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其应用价值。
4.拓展阅读:可以阅读与文章相关的其他科普文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四、四年级科普文阅读练题1. 阅读理解例题:《奇妙的植物世界》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木材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从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到微不足道的苔藓,无不展现着生命的奇迹。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土壤等条件。
阳光为植物提供能量,水分和空气为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为植物提供支撑。
植物通过光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植物的种类繁多,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乔木是指高大的树木,如松树、柏树、杨树等灌木是指较矮的树木,如玫瑰、月季、杜鹃花等;草本植物是指没有木质茎的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
植物的形态各异,有高有矮,有粗有细,有直有弯,有有黄,有红有紫。
它们的花朵、果实、叶子也各具特色,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阅读完文章,请回答以下问题:(1)植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2)植物的生长需要哪条件?(3)植物通过什么方式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氧气?(4)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分别指什么?(5)植物的形态有哪些特点?2. 知识拓展例题:(1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2)你了解植物的哪些生长特点?(3)你知道哪些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4)你对植物世界有哪些疑问?3. 科学探究例题:(1)设计一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训练【专题27】科普文阅读(含答案)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训练【专题27】科普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04f33d0b4e767f5acfce70.png)
专题二十七科普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①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
观察到这一现象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②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
生活在地下水中或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③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
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④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
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
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
这是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
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⑤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
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
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
作为博士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雷切尔·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着监视。
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
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只。
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⑥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
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
10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文本-科普文)(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10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文本-科普文)(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2f7ca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7.png)
备战2023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解密
真题体验延伸
2022全国乙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 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 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 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
• 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第二步·学会做题
• 设问及现场答卷
• 设问:第②段说“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 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你如何 理解?(4分)
• 试答:
•
• 现场答卷 • 山水画是对自然山水的表现。在“外师造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画
家本人主观的理解和体验,经过了艺术的提炼和加工。 • 满分答案 • ①用皴法创作的山水画是画家师法自然、表现自然的作品,在一定
• ⑤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
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 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 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 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 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 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 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 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 杂些。⑥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5)科普文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5)科普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21083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7.png)
科普文阅读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开隧道的矿蜂——斑纹蜂[法]法布尔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
红色的斑纹蜂是矿蜂的一种,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塌的危险。
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
每个蜂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
每只蜜蜂都有自己单独的一个巢。
这个巢除了它自己以外,谁也不可以进去。
如果有哪只不识趣的蜜蜂想闯进别人的巢里,那么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
因此,大家都各自守着自己的家,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一到四月,它们的工作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唯一可以显而易见地证明它们在工作的,是那一堆堆新鲜的小土山。
至于那些劳动者,我们外人是很少有机会看到的。
它们通常是在坑的底下忙碌着,有时在这边,有时在那边。
我们在外面可以看到,那小土堆渐渐地有了动静,先是顶部开始动,接着有东西从顶上沿着斜坡滚下来,一个个劳动者捧着满怀的废物,把它们从土堆顶端的开口处抛到外面来,而它们自己却用不着出来。
五月到了,太阳和鲜花带来了欢乐。
四月的矿工们,这时已经演变成勤劳的采蜜者了。
我们常常看到它们满身披着黄色的尘土停在土堆上,而那些土堆现在已变得像一只倒扣着的碗了,那碗底上的洞就是它们的入口了。
它们的地下建筑离地面最近的部分是一根几乎垂直的轴,大约有一支铅笔那么粗,在地面下约有六寸到十二寸深,这个部分就算是走廊了。
在走廊的下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巢,大概有四分之三寸长,呈椭圆形。
小巢内部都修葺得很光滑,很精致。
可以看到一个个淡淡的六角形的印子,这就是它们做最后一次工程时留下的痕迹。
它们用什么工具来完成这么精细的工作呢?是它们的舌头。
我曾经试图往巢里面灌水,看看会有什么后果,可是水一点儿也流不到巢里去。
【科普文】现代文I篇:《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广州二模)
![【科普文】现代文I篇:《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广州二模)](https://img.taocdn.com/s3/m/bf95de7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6.png)
(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7分)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
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
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
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
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
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
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
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
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
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
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
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处于暂时停顿状态。
小学语文科普文章阅读
![小学语文科普文章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e1c06f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12.png)
小学语文科普文章阅读1. 《海底世界》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特点?A. 海底的生物种类繁多B. 海底的景色美丽C. 海底的矿产资源丰富D. 海底的生物具有发光现象2. 《太阳》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A. 太阳的温度很高B. 太阳的体积很大C. 太阳的光照很充足D. 太阳的颜色很美丽3. 《月亮》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月亮的哪些特点?A. 月亮的体积很大B. 月亮的颜色很美丽C. 月亮的自转速度很快D. 月亮的表面有很多坑洼4. 《地球》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特点?A. 地球的体积很大B. 地球的自转速度很快C. 地球的表面有很多生物D. 地球的矿产资源丰富5. 《宇宙》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哪些特点?A. 宇宙的体积很大B. 宇宙的颜色很美丽C. 宇宙中的星球很多D. 宇宙中的光线很强6. 《生物》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哪些特点?A. 生物的种类繁多B. 生物的生存环境复杂C. 生物的生长速度很快D. 生物的繁殖方式多样7. 《植物》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哪些特点?A. 植物的种类繁多B. 植物的生长速度很快C. 植物的颜色很美丽D. 植物的生存环境复杂8. 《动物》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哪些特点?A. 动物的种类繁多B. 动物的生存环境复杂C. 动物的生长速度很快D. 动物的繁殖方式多样9. 《昆虫》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昆虫的哪些特点?A. 昆虫的种类繁多B. 昆虫的生长速度很快C. 昆虫的颜色很美丽D. 昆虫的生存环境复杂10. 《鸟类》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鸟类的哪些特点?A. 鸟类的种类繁多B. 鸟类的生存环境复杂C. 鸟类的生长速度很快D. 鸟类的繁殖方式多样11. 《鱼类》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鱼类的哪些特点?A. 鱼类的种类繁多B. 鱼类的生存环境复杂C. 鱼类的生长速度很快D. 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样12. 《哺乳动物》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哺乳动物的哪些特点?A. 哺乳动物的种类繁多B. 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复杂C. 哺乳动物的生长速度很快D. 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多样13. 《恐龙》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恐龙的哪些特点?A. 恐龙的种类繁多B. 恐龙的生存环境复杂C. 恐龙的生长速度很快D. 恐龙的繁殖方式多样14. 《火山》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火山的哪些特点?A. 火山的形状很奇特B. 火山的温度很高C. 火山喷发时产生大量的岩浆D. 火山喷发时产生大量的烟雾15. 《地震》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地震的哪些特点?A. 地震的震级很高B. 地震的震源很深C. 地震时地面会产生裂缝D. 地震时地面会产生晃动16. 《洪水》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洪水的哪些特点?A. 洪水的流速很快B. 洪水的水量很大C. 洪水发生时水位会迅速上升D. 洪水发生时水面会变得浑浊17. 《沙漠》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沙漠的哪些特点?A. 沙漠的面积很大B. 沙漠的气候干燥C. 沙漠的植物种类繁多D. 沙漠的动物种类繁多18. 《草原》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草原的哪些特点?A. 草原的面积很大B. 草原的气候湿润C. 草原的植物种类繁多D. 草原的动物种类繁多19. 《森林》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森林的哪些特点?A. 森林的面积很大B. 森林的气候湿润D. 森林的动物种类繁多20. 《湖泊》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湖泊的哪些特点?A. 湖泊的面积很大B. 湖泊的气候湿润C. 湖泊的植物种类繁多D. 湖泊的动物种类繁多21. 《河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哪些特点?A. 河流的流速很快B. 河流的流域面积很大C. 河流的植物种类繁多D. 河流的动物种类繁多22. 《冰川》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冰川的哪些特点?A. 冰川的面积很大B. 冰川的气候寒冷C. 冰川的植物种类繁多23. 《山脉》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山脉的哪些特点?A. 山脉的面积很大B. 山脉的气候湿润C. 山脉的植物种类繁多D. 山脉的动物种类繁多24. 《岛屿》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岛屿的哪些特点?A. 岛屿的面积很大B. 岛屿的气候湿润C. 岛屿的植物种类繁多D. 岛屿的动物种类繁多25. 《气象》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气象的哪些特点?A. 气象的变化很复杂B. 气象的种类繁多C. 气象的影响很大D. 气象的预报很准确26. 《天气》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哪些特点?A. 天气的变化很复杂B. 天气的种类繁多C. 天气的影响很大D. 天气的预报很准确27. 《气候》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气候的哪些特点?A. 气候的变化很复杂B. 气候的种类繁多C. 气候的影响很大D. 气候的预报很准确28. 《环境》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环境的哪些特点?A. 环境的变化很复杂B. 环境的种类繁多C. 环境的影响很大D. 环境的预报很准确29. 《污染》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污染的哪些特点?A. 污染的种类繁多B. 污染的影响很大C. 污染的治理很困难D. 污染的预防很重要30. 《能源》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能源的哪些特点?A. 能源的种类繁多B. 能源的影响很大C. 能源的利用很困难D. 能源的节约很重要31. 《科技》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科技的哪些特点?A. 科技的种类繁多B. 科技的影响很大C. 科技的研发很困难D. 科技的应用很重要32. 《医学》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医学的哪些特点?A. 医学的种类繁多B. 医学的影响很大C. 医学的研发很困难D. 医学的应用很重要33. 《农业》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哪些特点?A. 农业的种类繁多B. 农业的影响很大C. 农业的研发很困难D. 农业的应用很重要34. 《工业》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工业的哪些特点?A. 工业的种类繁多B. 工业的影响很大C. 工业的研发很困难D. 工业的应用很重要35. 《建筑》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建筑的哪些特点?A. 建筑的种类繁多B. 建筑的影响很大C. 建筑的研发很困难D. 建筑的应用很重要36. 《艺术》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艺术的哪些特点?A. 艺术的种类繁多B. 艺术的影响很大C. 艺术的创作很困难D. 艺术的欣赏很重要37. 《音乐》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音乐的哪些特点?A. 音乐的种类繁多B. 音乐的影响很大C. 音乐的创作很困难D. 音乐的欣赏很重要38. 《舞蹈》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舞蹈的哪些特点?A. 舞蹈的种类繁多B. 舞蹈的影响很大C. 舞蹈的创作很困难D. 舞蹈的欣赏很重要39. 《戏剧》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戏剧的哪些特点?A. 戏剧的种类繁多B. 戏剧的影响很大C. 戏剧的创作很困难D. 戏剧的欣赏很重要40. 《电影》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影的哪些特点?A. 电影的种类繁多B. 电影的影响很大C. 电影的创作很困难D. 电影的欣赏很重要41. 《文学》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文学的哪些特点?A. 文学的种类繁多B. 文学的影响很大C. 文学的创作很困难D. 文学的欣赏很重要42. 《历史》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历史的哪些特点?A. 历史的种类繁多B. 历史的影响很大C. 历史的记载很困难D. 历史的传承很重要43. 《地理》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地理的哪些特点?A. 地理的种类繁多B. 地理的影响很大C. 地理的探索很困难D. 地理的认知很重要44. 《政治》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政治的哪些特点?A. 政治的种类繁多B. 政治的影响很大C. 政治的决策很困难D. 政治的参与很重要45. 《经济》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经济的哪些特点?A. 经济的种类繁多B. 经济的影响很大C. 经济的增长很困难D. 经济的调控很重要46. 《社会》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社会的哪些特点?A. 社会的种类繁多B. 社会的影响很大C. 社会的管理很困难D. 社会的进步很重要47. 《法律》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法律的哪些特点?A. 法律的种类繁多B. 法律的影响很大C. 法律的制定很困难D. 法律的遵守很重要48. 《宗教》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宗教的哪些特点?A. 宗教的种类繁多B. 宗教的影响很大C. 宗教的信仰很困难D. 宗教的传承很重要49. 《哲学》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哲学的哪些特点?A. 哲学的种类繁多B. 哲学的影响很大C. 哲学的思考很困难D. 哲学的认知很重要50. 《文化》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文化的哪些特点?A. 文化的种类繁多B. 文化的影响很大C. 文化的传承很困难D. 文化的认知很重要。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精选两篇(含答案)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精选两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2469b1af45b307e87197d9.png)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精选两篇(一)猫为什么要吃老鼠科学家们一直对一个问题困惑不解:猫一旦不吃老鼠后,它们的”夜视”能力为什么会逐渐下降,最后变成夜里的瞎猫。
德国穆勒博士经过多年探索,终于解开这一谜团。
他认为,一种叫“牛黄酸”的物质,能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
猫不能在体内合成牛黄酸,如果体内长期缺乏牛黄酸,猫在夜间就会变为“睁眼瞎”,最后丧失夜间活动能力。
但是,老鼠体内却有一种特殊物质,能自行合成牛黄酸。
所以,猫只有不断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牛黄酸不足,以保持和提高夜视能力,正常的生存下去。
穆勒认为,当今社会大城市中猫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一方面因很少或几乎不吃老鼠,使它们的夜间捕鼠能力大大降低,而这种降低又使它们少食鼠肉。
穆勒的研究成果一公布,立即引起了眼科医学家的兴趣。
原来,目前医学界对一种“顽固性夜盲”仍束手无策。
这种夜盲并非常见的由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因而至今不明白它的发病机制。
于是,医生们设想,这种病的患者可能也缺少牛黄酸,因而他们尝试让这些病人食一些鼠肉。
经眼科生理检测发现,食用老鼠肉以后,病人眼睛中视网膜内的“视紫红质”的数量增多了,由此使“具有弱光感应的杆状细胞”的感光性能增强了,他们的夜视能力因此也增强了。
1.“束手无策”中的“策”的正确解释是()。
A.计谋、主意B.古代的马鞭子C.同“册”2.在()内补充合适的词语。
解开()揭示()消除()3.猫为什么要吃老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4.猫吃老鼠给医学家带来启发,医生让患____________的病人适当地吃一些鼠肉。
5.下面说法,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句话是()。
A.牛磺酸能够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B.猫不能在体内合成牛黄酸,老鼠体内有牛黄酸C.眼科医生已经证明吃鼠肉可以治疗夜盲症(二)北极风光地球上的北极,过去一向被人认为是一个shén mì()的地区,现在它的真面目已渐渐地给探险家揭开了。
原来北极也是一个很美丽可爱的地方,近年来,还有许多人到那儿游历呢。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两篇(含答案)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两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b1c84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0.png)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两篇(含答案) XXX语文科普文阅读精选两篇(一)猫为什么要吃老鼠科学家们一直对一个问题困惑不解:猫一旦不吃老鼠后,它们的”夜视”能力为什么会逐渐下降,最后变成夜里的瞎猫。
德国XXX博士经过多年探索,终于解开这一谜团。
他认为,一种叫“牛黄酸”的物质,能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能力。
猫不能在体内合成牛黄酸,如果体内长期缺乏牛黄酸,猫在夜间就会变为“睁眼瞎”,最后丧失夜间活动能力。
但是,老鼠体内却有一种特殊物质,能自行合成牛黄酸。
所以,猫只有不断捕食老鼠,才能弥补体内牛黄酸不足,以保持和提高夜视能力,正常的生存下去。
XXX认为,当今社会大城市中猫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一方面因很少或几乎不吃老鼠,使它们的夜间捕鼠能力降低,而这种降低又使它们少食鼠肉。
XXX的研究成果一公布,立即引起了眼科医学家的兴趣。
原来,目前医学界对一种“顽固性夜盲”仍束手无策。
这种夜盲并非常见的由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因而至今不明白它的发病机制。
于是,医生们设想,这种病的患者可能也缺少牛黄酸,因而他们尝试让这些病人食一些鼠肉。
经眼科生理检测发现,食用老鼠肉以后,病人眼睛中视网膜内的“视紫红质”的数量增多了,由此使“具有弱光感应的杆状细胞”的感光性能增强了,他们的夜视能力因此也增强了。
第1页,共5页1.“束手无策”中的“策”的正确解释是()。
A.计谋、主意B.古代的马鞭子C.同“册”2.在()内补充合适的词语。
解开()揭示()消除()3.猫为什么要吃老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4.猫吃老鼠给医学家带来启发,医生让患____________的病人适当地吃一些鼠肉。
5.下面说法,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句话是()。
A.牛磺酸可以提高哺乳动物的夜间视觉本领B.猫不能在体内合成牛黄酸,老鼠体内有牛黄酸C.眼科医生已经证明吃鼠肉可以治疗夜盲症第2页,共5页(二)北极风光地球上的北极,过去一向被人认为是一个shén mì()的地区,现在它的真面目已渐渐地给探险家揭开了。
科普征文800字(精编6篇)
![科普征文800字(精编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74a5a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c.png)
科普征文800字(精编6篇)科普征文800字(1)当牛顿关于光谱的研究已经得到科学界和社会广泛承认的时候,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却仍然固守“光是纯净的”这一错误观念,视科学发现为歪理邪说,并在多种场合加以抨击。
以歌德之睿智,犯下这样的错误我想绝不是因为傲慢和嫉妒,而是因为他对牛顿这一发现的不了解。
是的,有多少误会和错误来自隔膜与不了解呀!文学家不了解科学似乎是可以原谅的,没有谁埋怨鲁迅先生为什么没有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为中国争光,没有谁苛求曹雪芹非要去发现宇宙第一定律。
但是,鲁迅先生其实是非常了解科学的——别忘了,先生最初的专业是医学。
我们无法证明先生学医的这段经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生涯,但可以肯定这种影响是一定存在的。
曹雪芹也不是科学家,可是如果我们把《红楼梦》中的科学知识与相关的科学思维剥离出来会出现什么后果?《红楼梦》还是《红楼梦》吗?曹雪芹还是曹雪芹吗?文学家如此,各行各业的人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是如此。
我总觉得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成就,只固守一隅是不行的,还需放开眼界,对其他学科进行涉猎,以便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助益。
科学就是一种极好的涉猎对象,对所有人都非常适合,尤其是以人文学科为主的人。
我们了解科学,不是要做科学家,而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最起码也是为了方便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有科学。
至于提升民族科学素养之类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就更不用多说了。
可是现在别说学生,就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又有几个愿意了解科学、走近科学呢?在很多人眼里,科普作品虽然也讲究文采,可在吸引人和帮助人提高写作水平上终究无法与优雅、动人的纯文学相比。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科普作品一定是文质兼美、令人回味,甚至是让人爱不释手的。
其实说大家不愿学科学也不恰当,君不见中央科教频道发展势头如日中天?君不见《自然密码》、《科技之光》、《走进科学》已经成为很多人打开电视的首选节目?人们不是不爱科学,而是没有条件爱科学、学科学。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b87219910ef12d2bf9e724.png)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笙的前身是“和”。
“和”,甲骨文写作,,左边表示形,如同笙的样子,右边的“禾”字表示读音。
“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而是取象于笙这件和谐共鸣的乐器。
“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
”作为乐器的“笙”,通“生长”的“生”,有万物生发的意思。
笙斗就像大地,簧片像种子,笙苗就像生长出来的万物。
当我们演奏笙的时候,一呼一吸好似一阴一阳,与《道德经》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殊途同归。
这说明了笙与道家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同一性。
《齐物论》中讲到了“地籁”“人籁”“天籁”三位一体的和谐观念,“籁”字也是笙的名字。
笙发音,气振簧鸣,气停音止,恰恰蕴藏着天地间万物欢歌的含义。
笙可以中和那些个性鲜明的民族乐器,如唢呐、二胡、琵琶等。
这些乐器独奏的时候,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合奏的时候,若个性过分夸张,反而让彼此间无法交融。
有了笙,这种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因为笙的每一个音,都用两个以上的音组合起来演奏。
这种多音组成的传统和声具有很宽的泛音频谱,可以补偿合奏中缺失的频段,让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满圆融。
二胡的滑音,唢呐的嘹亮,鼓的高亢,《十面埋伏》里一把琵琶就能演绎出千军万马,这些音乐表达对于笙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
笙是簧片乐器,这种发音原理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但笙奏出的音乐虽然直接但不僵硬,可以委婉但决不谄媚妖娆,这种疏朗简洁的艺术魅力,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笙的这种音乐之美,恰恰是庙堂之气与君子之义的绝佳表现:喜不必得意忘形,悲不必哭天抢地。
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习惯用一种有节制的优雅姿态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种细腻而深刻的处置,或许就是我们祖先面对无常人生的淡定和从容。
清朝人评价姜夔的词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唐代《游春台诗》中亦有“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
这里的凤凰,指的就是笙。
笙声为“清”,而“清”是中国独有的美学概念。
科普征文(精彩8篇)
![科普征文(精彩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7cc31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c.png)
科普征文(精彩8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征文吧,征文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
还是对征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科普征文,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科普征文篇一早晨,我驾着银光闪闪的飞船来到宇宙,一股浓郁的冰淇淋香味飘来,于是,我顺着香味而去,原来是到了冰淇淋星球。
瞬间,一道红光闪过,眼前出现了一位身穿洁白长裙、头带花环的女孩。
她笑着对我说:“我们的国王,郑重地邀请你加入冰淇淋王国,你意下如何?”我想她就是冰淇淋星球的仙女姐姐吧!“好,好,好!我很荣幸能加入,我能做些什么呢?”我兴奋回应着。
“不用了,跟我来吧!”只听得“嗖”的一声,眼前一股白雾绕过,转眼间,我们飞到了冰淇淋王国的郊外。
啊,只见一片嫩绿冰淇淋树林,一群冰淇淋小鸟在自由自在的飞翔,一条白白的冰淇淋小溪从林间缓缓流过,我不禁诗兴大发:“日照冰淇生香气,遥看冰淇已远去。
飞流口水三万尺,恨我不能心如意。
”这时,有一只小野兽跑来打断了我的思绪,仔细一看,啊,原来是冰淇淋做的,我把她抱起来,几口就吃掉了!不知为什么这事让国王知道了,我只能解释说:“国王陛下,听说那小野兽想吃掉你,我就先把它吃了,呵呵,是为您除害呀!”国王非常感激我,让我做了他的护卫,我爽快地答应了。
国王又请我吃了红烧冰淇淋排骨、冰淇淋烧鹅、冰淇淋丸子……这次可真让我饱餐了一顿。
可是冰淇淋吃的太多了,痛的叫起来:“我的牙好疼,我不要贪吃了,我要回地球,”痛醒了,发现是个梦,急忙又闭上眼睛想把这个梦延续,好告诉冰淇淋国的国王:“我不要梦幻,我要退出您的国籍,我要做个踏踏实实、低调的地球人!”科普征文篇二中国科技馆坐落在北京北三环中路,它是用红色砖瓦砌成,共有三层楼。
中国科技馆旁边还有一座银色的圆形建筑,那就是有名的变幕影厅。
我和妈妈先来到二楼的实验场地。
这时,实验刚好开始,只见解说员阿姨拿出一支用合金材料做成的花蕾,又拿出一个吹风机,用吹风机给花蕾一加热,只见花蕾就慢慢地绽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思辨性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思辨性阅读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adff3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3.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思辨性阅读一、科普文阅读。
水能不能把房屋炸毁?①从表面上看来,水是无害的东西。
然而,却时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水像火药那样爆炸起来。
而且火药算什么!如果你不善于对付水的话,它比火药还要危险二十倍。
②有一次,水炸毁了一座五层的楼房,二十三个人不幸遇难。
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④原来,这座楼房里面有一个工厂,人们在底层砌了一个大锅炉,锅炉里面的水足有一池塘那么多。
⑤锅炉在工作的时候,里面的水沸腾了,水蒸气便通过管道来到蒸汽机里面。
有一次,锅炉工忘记按时添水,锅炉里面的水就剩得越来越少。
可炉子这时还在继续烧着,炉壁也被烧得通红。
锅炉工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下子就把水灌到了烧得通红的锅炉里。
可是,你知道的,把水浇到火红的钢铁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它会瞬间全部转化为水蒸气。
锅炉里面贮存的水蒸气太多了,炉壁经受不住巨大的压力,就炸裂了。
⑥此外,德国还发生过更为严重的事故:有一次,二十二个锅炉同时爆炸,把周围的房屋全部炸毁了。
锅炉的碎片还飞到了距离爆炸地点五百米远的地方。
⑦你看,水蒸气是多么可怕的东西啊!⑧就是你的家中,每天也有几千个“蒸汽锅”在爆炸,只不过并不大,都是很小的爆炸。
当炉子里面的木柴在噼啪作响的时候,那就是水在爆炸。
完全干燥的木柴是不存在的,木柴里面总是有水分。
由于强大的热量,水很快就变成了水蒸气,使木柴的纤维破裂,从而发出响声。
1. 对于问题“水能不能把房屋炸毁”,读完后你的答案是_________。
2. 作者为了说明水的危险与可怕,举了两个例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第⑤段,思考水炸毁楼房的原因,用简洁的语言填写示意图。
↓↓↓↓4. 针对水的爆炸,我能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科普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科普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c1c65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d.png)
科普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科普文(科学普及文化)阅读是锻炼阅读能力和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阅读科普文时,常常会遇到不同的题型,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题型及相应的答题方法。
1. 多选题多选题要求选择所有正确的选项。
正确选项可能有多个,因此,需要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理解每个选项的含义,并判断其与文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答题时,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阅读整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内容;- 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排除与文章不相关的选项;- 对比选项之间的差异,判断是否有多个选项符合文章内容。
2. 判断题判断题要求判断给定陈述的真假。
答题时,需要根据文章内容来作出判断。
以下是一些答题方法:- 仔细阅读陈述和文章内容,寻找相关的依据;- 注意陈述中的关键词和定义,确保理解准确;- 小心否定词(如“不”、“没”等),这些词可能改变陈述的真假。
3. 填空题填空题要求根据文章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或短语。
在回答填空题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通过上下文判断要填写的词汇的意思;- 注意文章的语法结构,确保填写的词汇与句子结构一致;- 如果遇到较难的填空题,可以回到文章中重新寻找相关信息。
4. 段落标题题段落标题题要求为给定的段落选择一个适当的标题。
在回答段落标题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阅读整个段落,理解段落的主旨和内容;- 注意段落中的关键词和主题句,从中寻找合适的标题;- 对比选项之间的差异,判断哪个标题最能概括该段落的内容。
以上是科普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的简要介绍。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科普文的知识。
在答题时,记得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题目要求,并选择合适的答案。
语文科普类阅读试题答案
![语文科普类阅读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3583b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9.png)
语文科普类阅读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本篇阅读材料主要介绍了()A. 植物的生长特性B. 动物的迁徙行为C. 太阳系的构成D. 地球的自然现象答案:C2. 根据文章内容,以下哪项是人类目前无法实现的?()A. 通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系B. 利用航天器登陆火星C. 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D. 测量太阳表面的温度答案:C3. 文章中提到的“日心说”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哥白尼B. 伽利略C. 开普勒D. 牛顿答案:A4. 太阳系中哪颗行星的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A. 金星B. 地球C. 木星D. 土星答案:A5.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A. 地球B. 金星C. 木星D. 土星答案:C二、填空题1.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其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________。
答案:水星2.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________,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天体。
答案:99.86%3. 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已知拥有生命的行星,它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________。
答案:1.496×10^8 公里4.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_______、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答案:木星5. 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当时一个巨大的分子云在引力作用下塌缩,形成了太阳和围绕它的行星盘,这个过程被称为_______。
答案:星云假说三、简答题1. 请简述太阳系中行星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太阳系中的行星可以分为两类:类地行星和巨大行星。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密度较高,自转速度相对较慢。
巨大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主要由气体和冰构成,体积巨大,密度较低,自转速度快。
2. 为什么地球适宜生命的存在?答案:地球适宜生命存在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环境条件。
首先,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内,这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水以液态存在。
《高考科普文阅读》课件
![《高考科普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1fea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7.png)
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能够帮助我 们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科普文阅读和写作任务。
科普文的分类1 常见的科普文类型2 不同科普文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科普文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 学健康、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科普文在表达方式和阅读对象 上有所差异,因此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 应用价值。
科普文阅读方法
1
分析文章结构
2
分析科普文的组织结构,如段落、标
题、图表等,帮助理清逻辑思路和内
了解科普文中常见的科学 术语和表达方式,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运用科普文。
多阅读,多练习
通过阅读更多的科普文并 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提高对科普文的阅读水平。
总结
科普文不仅是阅读,也是学习科学知识 的途径
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对于高 考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阅读科普文,我们不仅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 还能够学习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高考科普文阅读》PPT 课件
科普文阅读是高考必备技能,本课程将教你科普文的定义、特点、分类,以 及科普文阅读的方法和写作技巧,助你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什么是科普文
定义
科普文是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科学领域的知识进行普及和解释的文学作品。
特点
科普文具有生动有趣、简洁易懂、通俗易懂的特点,旨在让科学知识更普及和接地气。
在关系。
3
掌握文章关键信息
4
抓住科普文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数据、 案例、实验结果等,加深对文章的理
解和记忆。
通读全文
先整体阅读科普文,获取整体理解, 把握文章主旨和大意。
理解科学概念
掌握科普文中出现的科学概念和专业 术语的含义,帮助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精选两篇(含答案)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精选两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110d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1.png)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精选两篇(含答案)常常低于零下40度,但是在夏季,北极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
在北极,你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这是一种极其壮观的现象,许多人特地前往北极,只为了一睹这美丽的景象。
此外,北极还有许多珍稀动物,比如北极熊、北极狐、北极兔等等,这些动物都是适应极寒环境而生存下来的,它们的毛皮非常厚实,可以御寒保暖。
虽然北极的气候寒冷,但是它的风光却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如果你有机会去北极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去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改写:北极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然而现在探险家们已经揭开了它的真面目。
原来北极也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地方,吸引了许多人前去游览。
北极的气候非常寒冷,这是因为地轴倾斜的缘故,使得北极永远不会受到正射。
因此,北极只有夏季和冬季两个季节。
在冬季,气温常常低于零下40度,非常寒冷,但是在夏季,北极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
北极有着美丽的极光,这是一种壮观的现象,吸引了许多人前往北极观赏。
此外,北极还有许多珍稀动物,比如北极熊、北极狐、北极兔等等,这些动物都是适应极寒环境而生存下来的,它们的毛皮非常厚实,可以御寒保暖。
尽管北极的气候非常寒冷,但是它的风光却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如果你有机会去北极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去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在北极,冬季是一片昏黑的,夏季则相反。
斜射的阳光总是短暂的,平均气温在华氏36度之间。
夏季时,成千上万的海鸥飞来,在海岸岩壁上筑巢,许多动物在海边捕食鱼类。
北极也有繁华四季。
每年夏季,草原上处处绿草如茵,百花竞放,色彩鲜明。
有几百种有花的植物。
这种现象只在六月至八月出现。
北极的动物种类丰富,数量惊人。
陆栖动物有北极牛、驯鹿、狼、狐、兔等;海栖动物有北极熊、海豹、鲸鱼、海象等,它们都是爱斯基摩人的主要粮食。
XXX是北极天空的奇异现象之一。
北极只有冬夏两季,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接近地轴,导致极地气候极端寒冷。
文章从北极的气候、植被、动物和XXX四个方面介绍了北极风光。
初中生阅读——科普文4篇
![初中生阅读——科普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958abf69dc5022aaea007b.png)
美文苑恐龙无处不在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到了1亿3千万年前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
中考语文科普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科普文阅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c357bbf5335a8103d220cc.png)
中考语文科普文阅读试题及答案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
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
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
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
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
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
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
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
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
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
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形式上(有针对性地明确不同段落作用)
4.参考答案:①内容上:紧扣文题,抓住黑鹳特点;②结构上;概括本文写作重点,统领下文。
(五)除介绍主体事物外,引入介绍其他事物的作用
【题型示例】19.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2012山东高考题)
1.思考角度(内容上。形式上)
③狗采集气味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类。狗并不是让气味自然的飘入鼻子,而是运用人类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定的能力与沟通,将气味从环境中采集出来。狗能够自由的摆动鼻孔,因而可以判断气味的来源。狗还有一种与正常呼吸不同的嗅味能力。当狗把鼻子凑向气味传来的方向嗅闻时,它其实中断了正常的呼吸进程。嗅闻的时候,包含了气味的空气首先到达鼻腔的一个多骨.架状的构造内,这一构造是专门用来保持包含气味的空气的,一面它随着狗的呼吸而排出体外,使气味分子能够能够在鼻腔内停留并积累。当狗正常呼吸和喘气的时候,空气是穿过架状构造下方的鼻孔直接进入肺部的;而嗅味可以短暂的把空气储存在鼻腔上部的空间内以解读空气中的成分。
【总结】此类题型一般会涉及到语言和结构两大方面,作答时常常要联系科普文的文体特点(三)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
【题型示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请简析(4分)(2010年福建卷第14题)
其他提问方式有“为什么……”“……如何理解……”。
1.思考角度
(1)联系语境(小语境:上下文,大语境:联系主题)
(四)段落作用
【题型示例】默契合作的黑牡丹(于丽萍)5.本文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知识储备(段落的作用)
①篇首:统领全文,揭示题目,引出说明对象等
②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等
③篇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等
2.思考角度
①内容上
②结构上
3.答题模式
(4)你认为文章在结构安排,详略处理上能否体现“我嗅故我在”这一标题透漏的内容?
【命题意图】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答案示例】
①文章在结构安排和详略处理上能体现“我嗅故我在”这一标题透漏的内容。
②文章标题透漏了嗅觉系统对狗的重要性,文章以狗的嗅觉作为说明重点,开头部分总说狗的嗅觉系统是其重要的感官系统,重点强调狗的嗅觉对于其意识的主导作用;接着说狗的嗅觉能力高度发达的原因,并详细说明狗鼻子对那些有特殊生理意义的气味最敏感,可通过嗅味获取其中的信息。
⑦尿液的气味还能传递狗情绪状态的信息。情绪的变化往往伴随着一组压力激素的释放,这激素会进入大多数体液,不仅是血液,还有汗液.尿液和泪水,因而,一只恼怒的狗留下的气味和一只欢快的狗留下的气味是不同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动物可以嗅出恐惧。我曾经听一名警官说起,巡逻狗很容易认出罪犯,因为狗可以嗅出害怕被捕获的罪犯身上的恐惧。很显然,恐惧是一种情绪,情绪尽管没有味道,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汗液等体液中的化学成分,而这些化学物质是带有气味的。恐惧或许和其他情绪一样,也是与一种独特的味道相关联的。
(二)语言特色的考查
【题型示例】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5分)(2008年广东卷第20题)
1.思考角度:
(1)了解科普文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
严谨准确,明晰平实,朴素自然(常见手法: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列图表)
3.说明顺序:一般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整体到部分、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特点到用途、总分总等)。科普文的整体布局还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3.表达方法
(1.)记叙(科普文一般不采用)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③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重点说明了“嗅”对于狗的意义和作用,很好地契合了文章的标题。
小结:
①筛选整合信息
②段落的作用
③了解文体特征-----词句技巧语言特色
④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⑤探究写作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
二.了解文本特征
1.科普文特点:
科学性:①实用性,与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③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④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⑤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六)筛选信息(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题型示例】20.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4分)(出处同上)
1.思考角度:
①找到对应的区域②对相应的区域划分层次③画出关键句④提取要点,分点作答
用三个词语概括
即:定位+提取+整合
2.答题模式:提取要点,分点作答
3.答案:①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②重水能生产出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氘
(2)关注句子本身(①结构层次,②关键词)
即:①弄清说明对象;②勾画关键词语;③连缀归纳要点的顺序来整理答案。
2.答题模式
关键语句(语境义)+关键语句(本身义)
3.【参考答案】因为《内经》“天人合一”理论讲到,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所以,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
①某事物的特点
②目的(与主体事物的关系:对比,衬托,构成悬念激发好奇,引出下文)
③结合主题明确写作意图
2.答题模式:
①内容上:某类事物特点
②形式上:作用意图
3.答案:①内容上,用地方普通却被间谍重视的对比,写出重水的重要作用;
②结构上,讲述故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对下文重水的介绍,与第三段“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照应。
(2)出题类型:
揭示意蕴型:首先明确本义或比喻义,其次,结合内容解释含义
答题模式:本义或比喻义
文本内容和含义
作用好处型:内容(和主题的关系)
结构(形式上,注意修辞)作用
答题模式:内容上(有时要和主题结合)
结构上(重作用)
(3)参考答案:答案:提示:(1)合适。(2)理由:①“古怪”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①是文字讲述的重点
(2.)说明方法
①下定义:准确揭示概念内涵特征
②举实例: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③引用(事例、数据、名言格言谚语、神话、新闻报道、轶事趣闻)突出说明对象特征,增强趣味性
④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事理和特征
⑤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⑥列数字:准确,更有说服力
⑦摹状貌:对事物特征事理加以描摹,更具体形象
⑧列图表:直观形象
②知识性,向读者介绍有关知识,增强认识,引发思考启发人们注意有关问题;
③客观性,介绍对象客观存在,有时不带主观感情;
文学性:为增加趣味性,有时运用描写,多种表现手法,并运用修辞等。
通俗性: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2.结构特点:
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第一部分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或新问题、新挑战,后面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
科普文阅读
一.考什么
典题引入: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我嗅故我在
【加】斯坦利·科伦
①每一种生物似乎都有一种偏好或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系统。
②对狗而言,鼻子不仅在脸上占据着主要的位置,而且在大脑和它对世界的看法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位置。人脑是围绕着视觉和与光相关的信息进行工作的,而狗的大脑活动却是以它通过气味获得的信息为中心。狗能感知气味的种类大大多于人类,因为它的意识常常与人类大相径庭,对我们来说象迷一样难以理解。据估计,狗可以辨别的气味约为人类的一千倍到一万倍。
⑨分类别:对事物性质特征进行分类,一目了然。
三.典题例析及规律探索
(一)标题的考查
【题型示例】2012山东卷《古怪的重水》22题,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1.思考角度:
(1)标题的作用:①概括文章内容②线索思路③作者的情感态度评价④象征双关文比喻等,形象生动⑤眼揭示文章主旨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本文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
【命题意图】考查赏析文本语言特色的能力
【答案示例】
①本文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②如第五段说明狗喜欢“狗常常喜欢嗅闻其他狗走过的路旁边的消火栓或者树”时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读来饶有趣味。第三段则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狗鼻子采集气味的特殊能力。
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情感(常用修辞)
通俗,口语化
常用俗语:概括,具体,精炼详尽,雅致通俗,风雅幽默,朴素自然,平时客观,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2)了解常用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双关等(记住各自修辞效果)
(3)熟悉表现手法:对比,烘托,衬托,渲染,想象联想,虚实,比较等
(2)“狗常常喜欢嗅闻其他狗走过的路旁边的消火栓或者树”原因是什么?
【命题意图】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答案示例】
其他狗可能在这些地方撒尿留下痕迹,那些鸟也留存了有特殊生理意义的气味尤其是信息素(或狗的尿液中有很多信息成分,包含了大量的自身的信息)。因此狗常常喜欢嗅闻其他狗走过的路旁边的消火栓或者树,以此了解他们世界中的时事信息。
(1)“狗采集气味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类”的原因是什么?
【命题意图】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