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与增强广州文化竞争力
广东企业文化的优势与劣势
广东企业文化的发展优势与劣势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成长的基石,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位。
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夯实企业竞争软实力的得力举措,在企业综合竞争力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经济发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0多年来的经验摸索,造就了广东企业文化相对于内地企业的优越性。
然而近年来,在全国发展一盘棋格局形成的情况下,广东的优势已经逐渐丧失,而劣势,更加凸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划广东企业更有质量更有内涵更科学地发展,是战略选择。
纵观广东企业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1、我们省内很多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省内外劳动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降低广东省劳动人员的失业率。
2、广东企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强大的后盾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3、广东企业顾客至上的理念为企业赢得了好评和信誉,外国企业也乐于落根广东,与广东企业共同发展。
4、企业内部严谨的人才晋升机制,有利于企业管理的良好发展。
5、广东许多的大型企业靠着雄厚的资金,不断完善电视台、图书室、网吧、文化共享工程学习基地、篮球场等设施。
此外,还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极大激发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形成团结拼搏、超越自我的激情,以此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
6、广东现今的大企业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往往拥有一套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入职培训、实习生培训、后备人才培训及岗位技能培训体系等。
帮助员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劣势:1、广东企业家重利,不少中小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给员工提供足够的福利待遇,导致员工缺乏归属感,不断的跳槽。
不断被拖欠工资乃至收入危及生活的最低保障。
2、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做低端产品的话定处境就会很尴尬。
科技含量低,替代产品多,容易被复制,竞争力差。
占用大部分的劳动力却贡献很少的产值。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3.10.09•【字号】粤发[2003]15号•【施行日期】2003.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粤发[2003]15号2003年10月9日)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实施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现就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战略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导和旗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文化借助科技武装,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更加丰富,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强。
当今的经济是文化经济,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竞争。
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竞争、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化与政治紧密相连,相互渗透。
政治越来越多地通过文化的形式来表现。
融入文化中的政治内容,其影响范围更广,渗透力更强。
我们建设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对于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广东人精神;对于发展繁荣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对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探析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探析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广州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和独特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就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进行探析,为大家展现广州文化产业的繁荣与成就。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文化产业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文化产业承受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传统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文化市场萎缩,文化创意产业空白。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文化产业难以为继,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广州积极引进外资,发展新型文化产业。
1982年,广州成功引进了香港万宝皇家博览会,成为广州文化产业的一个里程碑。
随后,广州也陆续引进了一批海外文化产业项目,例如音像制品厂、摄影工作室等。
通过引进外资,广州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二、广州文化产业的崛起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州文化产业逐渐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7年,广州继续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项目,如外国电影节、国际德扑比赛等。
广州文化产业也开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引进国外的先进文化产业项目和技术,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广州还加大对本土文化产业的扶持,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
广州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这些举措为广州文化产业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文化产业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趋势。
文化产业不断拓展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文化企业和创意团队。
广州的电影、音乐、艺术、广告、出版等各个领域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一流文化产业基地。
广州电影产业表现尤为突出。
广州逐渐成为一座拥有独特电影产业优势的城市。
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制片技术的进步,都为广州电影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广州成功举办了多届广州国际电影节,引进了众多优秀的国内外电影作品,提升了广州电影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广州还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和支持力度,鼓励本土电影创作和人才培养,促进了广州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
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及解读
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及解读国家政策:(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
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规范建设一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
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物质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
(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
2024年广州市岭南文化产业园策划纲要
2024年广州市岭南文化产业园策划纲要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广州市作为中国岭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为了进一步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高广州的文化产业影响力,计划在2024年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创意、科技等多元素于一体的岭南文化产业园。
二、项目范围项目范围涵盖岭南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过程。
具体包括:1、产业园规划:明确产业园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
在2024年广州市岭南文化产业园策划纲要中,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交通组织便捷的文化产业园区。
首先,我们将明确产业园的功能分区。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各功能区的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生产区:该区域将集中容纳各类文化产业的生产企业,如创意设计、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等。
同时,还将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以提升整个产业园的创新能力。
(2)生活区:为满足园区内企业和员工的日常生活需求,我们将规划一定面积的生活区,包括公寓、超市、餐厅、健身房等设施。
此外,生活区还将设置休闲广场和公园,提供宜人的居住环境。
(3)办公区:为了便于企业和机构开展业务,我们将规划一个宽敞的办公区,提供充足的办公空间和先进的办公设施。
同时,办公区还将设立商务中心和会议设施,以满足各种商务活动和会议的需求。
(4)研发区:为了加强产业园的研发能力,我们将设立一个专门的研发区,吸引各类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入驻。
研发区将配备先进的科研设施,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保障。
其次,我们将对产业园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将充分考虑各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确保功能分区明确且相互联系便捷。
我们将合理规划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在各个区域设置足够的绿化带,营造宜人的工作环境。
最后,我们将建立健全的交通组织系统。
产业园将设有多个出入口,确保交通畅通。
内部道路将按照人车分流的原则进行设计,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文化研究知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规划
文化研究知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文化艺术、文化传媒、文化创意等诸多领域。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多样性、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各国都积极制定相关规划,提升自身的文化产业实力。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在数量、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文化产业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为加快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跨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壮大文化产业规模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规模持续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文化科技产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总规模达到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总规模为3.4万亿元,同比增长5%;文化传媒产业总规模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文化艺术产业总规模为0.97万亿元,同比增长8.7%。
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各个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
2、壮大文化产业体系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产业还需要建立系统的体系来支撑其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体系已经逐渐建立和健全。
在文化产业体系中,文化创意、文化传媒和文化艺术是三个主要的类别。
文化创意涵盖了设计、时尚、玩具、数字娱乐等,以及由其派生的产品和服务。
文化传媒涵盖了电影、电视、广播、新闻出版、游戏等。
文化艺术则是艺术表演、美术、书法、民间艺术等。
这三个类别共同构成了文化产业的体系,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壮大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逐渐走出去,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文化艺术方面,中国歌舞剧《长征》、《黄河大合唱》、京剧《红灯记》等已经打响了国际知名度。
以SWOT分析审视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控制 , 创意设计产品质量也有待提 高。
( 三) 机遇( 0p p o r c u I l i
1 . 亚运会是广州城市品牌急速增值 、发扬光大的最佳舞 台 。2 0 1 0 年在 广州举行亚运 会 , 有助于世 界文化名城建设 , 催
清醒的认识 , 他们发 出了“ 资本 的时代已经过去 , 创意 的时代 已经来 临”的 呼声 , 其 文化创 意产业经 济 的增长 速度达 到
合排名处于最后—位 。经过数年的发展 , 上海创意文化产业规
产评估 困难 , 行业 内缺乏有 实力担保人导致的融资难的 问题 。 这些条件都为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提供 了较好的融资环
境。
3 . 人才资本优势 : 人才将科技与创意完美结合, 化无形于 上进行对比发现 , 广州在三个城市中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综
J 4 9
区域 经济
MARKE 兀NG RE S EARC H
主体 ,具有历史性和现代性相 承、开放性和 多元 性并举的特 2 0 1 1 年 提出, 再次强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 广州作为重点
点。
发展城市 ,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 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 随后也出台
2 . 地理条件优势 : 广州作为我 国的商埠都市 由来 已久 , 是 相关政策以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
有少数人在行动 . 尚未达成共识 。
之 后 随着《 国家“ 十一 五” 时期 文化发 展规划 纲要 》 的印
发,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 增强城市
功能的必然选择 。广 州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如《 广州市文 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 广州市文化发展十一 五规划》 等, 明 确 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的发展 目标 、 发展战咯 、 重点发展 的产
2022 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县级卷)
2022 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县级卷)一、给定资料资料1在夜景卫星图上,珠江入海口,一片灯光分外璀璨的区域囊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总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
这里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部署,“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希望广东联手粤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
同一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共同签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按照协议,粵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9年2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中央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纲要出台后,各级政府到2021年4月已出台231部涉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策文件。
2021年4月20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大湾区、大未来”主题宣传媒体见面会上介绍粵港澳大湾区的亮眼成绩:2020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1.4万亿元,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达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万家,比2017年增加近2万家。
广州建设全球活力城市的四个维度
广州建设全球活力城市的四个维度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发展的加速,广州正积极建设全球活力城市,努力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在这一过程中,广州正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推进城市发展,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广州建设全球活力城市的四个维度。
一、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广州正着力打造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广州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创业者,促进全民创业创新,推动城市经济进一步向高端、高效、高质量发展。
广州不仅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还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窗口。
广州正在努力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国际化经济环境,为全球各地的人才和投资者提供更多机遇和福利。
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面貌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广州正着力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广州市正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地铁、有轨电车等快捷交通工具,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广州正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加大固废处理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标准。
广州还在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在城市规划方面,广州正努力推进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保障。
广州还在积极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广州市正在大力推进城市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生态景观、城市绿地和新型城市农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广州城市规划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为打造全球活力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广州正着力推进文化建设,打造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
广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资源。
广州正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
为了更好地引领广州未来的发展,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广州市制定了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旨在全面提升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一、创新引领是广州城市总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广州将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体系。
建设广州创新科技园,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创新企业落户,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和政策优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广州在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
二、国际国内一流是广州城市总体发展的重要目标。
广州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化进程。
建设广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与国际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提升外贸出口和服务贸易水平,打造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
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
三、宜居人文是广州城市总体发展的重要保障。
广州将积极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民生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人居品质和生活质量。
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
四、低碳生态是广州城市总体发展的重要方向。
广州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
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
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
推动绿色交通建设,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广州市将加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深度融合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
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2015年04月10日 13:23 《广东经济》我有话说收藏本文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组广东要充分发挥科技与信息化等基础优势,加快完善文化科技融合支持政策,大力优化文化新业态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文化新业态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新业态发展成为广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产业新业态作为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高知识含量、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等特性,正逐步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近年来,广东注重发挥文化创意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不仅有效提高了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更为广东加强文化强省建设创造了新机遇,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抓手。
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文化产业新业态内涵广泛,通常指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业态自我扩张或融合其他产业所产生的一系列新兴业态,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高新技术创造的全新文化(42.000, 0.00, 0.00%)产业,如网络游戏、电脑动画等;二是高新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如数字出版、网络电视等;三是文化元素融入相关产业后产生的新盈利模式,如创意设计对制造业研发、生产与销售等环节的改造。
前两类是文化新业态的主力。
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以科技为支撑,现代科技有力推动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创新和消费形态多元化;二是以创意为灵魂,创意赋予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品鲜明的文化个性和高端的文化品质;三是不断融合发展,各业态跨产业和领域融合互动、衍生出新兴业态。
文化产业新业态正凭借其深入融合创意与创新资源的优势,有效推动着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升级。
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加速,广东文化新业态发展迅猛(一)初步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新业态产业体系。
广东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路径,出台《关于促进我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规范,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电子信息和互联网等现代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文化新业态产业体系,涵盖数字内容、虚拟娱乐、创意设计、新媒体等主体领域,囊括数字出版、动漫制作、网络游戏、网络文化、网络音乐、数字影视、智慧旅游、手机电视、手机游戏以及电子游艺游戏设备生产等10多个主要行业门类。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学习贯彻李长春同志视察广东重要指示精神的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学习贯彻李长春同志视察广东重要指示精神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广州市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6.18•【字号】穗委[2010]69号•【施行日期】2010.06.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其他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学习贯彻李长春同志视察广东重要指示精神的意见(穗委〔2010〕69号2010年6月18日)5月13日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先后来到广州、阳江、深圳等地,参观了首届“中国(广州)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和深圳文博会,深入企业、宣传文化单位和第16届亚运会场馆建设工地,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进行调研。
在广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以赴迎亚运的关键时刻,李长春同志再次亲临广东、广州视察指导并作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李长春同志对广东、广州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思路,增添了新动力。
为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视察广东、广州重要指示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李长春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李长春同志在考察过程中,对广东、广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取得的新成果,推进城市环境面貌“大变”工作取得的新成效,以及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和首届“中国(广州)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在文化产品走向市场方面的重大创新等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鞭策和激励,为我们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李长春同志要求广东、广州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把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变的重要抓手,把办好广州亚运会作为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大契机,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
文化产业发展要紧抓新兴业态
要 充 分 利 用 广 州 经 济 转 型 的契 机 , 推动 创新产业 、设计 丁业 、包装工业 的发
要 在 重 点 建设 一 批 有影 响 力 的 创 意
展 ,可 以考 虑建 设 创 新 文 化 外 包 实 验 园 文化 集 团的基础 上 ,加 大力度扶 持 中小 型 区 、创新工业 实验 同区 1程 等 ,有意 识地 创 意文化公 司 ,推进创 意产业 团队 的组 建 : 引进世 界著名 文化创 意公司 ,一方面 开 阔 和人 才培养 T程 ,为文 化企业提 供大量 人 视野 ,借鉴 国外 创意公 司的运作 和管理 模 才 ;要加快 文化创 意公 司上 市 的审批 ,提 式 ,二是 通过这些 外 围公 司 的示 范 ,帮助 供融 资渠道 。 文化企业 按照世 界通行 的文 化产 品生产模
以 网络 信 息 服 务 业 为代 表 的新 兴 业 代 化 的文化 产 品生 产 和组织 方式 ,通过 技
态 将成 为 国际竞 争 的重 要领 域 ,是各 国今 术 创新,以现代信 息技 术文化 改造 和提 升
后 发 展 的焦 点 。要对 文化 新兴业 态 给予更 文 化产业 ,提高文 化产 品 的科 技 和信息 含
源 的下游 产 品放 到我 囝和其 他发展 中国家 视听 传媒娱 乐业 ,打 造数 字文化 产业 ,要 来生 产 。事实上 ,广州文 化产 业 中 ,不 乏 紧抓新 兴业 态 ,打造 融 电讯 、手 机 、内容 生产低 端 、贴牌 产 品的企 业 。加强 自主创 为一 体 的 信 息 服 务 业 ,实 现 紧 抓 新 兴 业 新 ,密切关 注信 息服 务业 和创 意设 计业 的 态 ,打造文 化产业 的新 亮点 ,实 现文 化强 新 动 向 ,致 力于 发展 上游 产 品 ,认 真保 护 市 等 目标 。
2023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2023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国家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我们制定了2023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1. 提高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2. 加强文化产品的创作与制作能力,提升文化产品的艺术水平和市场价值。
3. 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 建设文化产业生态系统,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重点任务1. 强化文化创意能力。
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创作者在影视、音乐、美术、舞台艺术等领域进行创作。
同时,加强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加大对文化产品的评估和认证工作,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和消费意愿。
同时,加强与文化产业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文化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 拓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
加强与国外文化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
鼓励文化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和文化交易活动,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规模。
同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 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加强与科技、金融、旅游、教育等产业的合作,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鼓励文化企业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
四、政策支持1.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
增加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文化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财务支持等政策。
2. 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监管机制。
保护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和创作权益,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
文化产业引领中国文化自信的新时代
文化产业引领中国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就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推动文化自信的作用以及如何引领中国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进行探讨。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1.1 全球化的潮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文化产业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全球范围内,各国纷纷加强对本国文化产业的投资与发展,以期在全球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文化实力。
1.2 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和销售,文化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就业增长,增加国内消费和国际贸易。
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自信的作用2.1 塑造国际形象文化产业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展示和文化交流活动,有助于塑造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
通过文化产业的传播,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2.2 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激发民众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当人们看到自己的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和喜爱时,会更加自信地认同自己的文化和民族。
2.3 弘扬民族文化文化产业可以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文化产业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时,通过文化产业的传播,更多人能够接触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三、文化产业引领中国文化自信的新时代3.1 打造国际化的文化品牌中国文化产业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培育并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这些品牌要能够以高品质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通过市场的认可与口碑的沉淀,引领中国文化自信的新时代。
3.2 提升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需要注重创新,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核心竞争力。
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人才,推动中国文化从“Made in China”向“Created in China”转变。
三地文化实施方案
三地文化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三地文化是指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和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促进三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制定三地文化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
1. 保护和传承三地文化的独特特色和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加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3. 提升三地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建立健全三地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古迹,保护传统手工艺等。
同时,开展三地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
2. 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举办三地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文化展览、艺术节、传统节日庆祝等,促进三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鼓励三地文化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共同举办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3.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支持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三地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提升国际竞争力。
4. 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加强三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文化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三地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鼓励三地文化机构开展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推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5. 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加强三地文化人才培养,开展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人才的跨地域、跨行业交流。
鼓励三地文化机构开展人才培训项目,提升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三地文化实施方案的组织协调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任务,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2.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三地文化保护和发展的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
3.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广州文化体制改革的探析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广州文化体制改革的探析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先行示范区,文化体制改革一直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在为广州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更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广州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成就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析。
一、广州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体制改革可谓是在一系列政策和实践的推动下持续不断地深化完善。
1978年,广州率先推行了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试点,于1982年成立了第一个文化产业公司。
此后,广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试验各种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1993年,广州市委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推动了广州文化体制的改革。
在此过程中,广州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资金和人才,激发了广州文化产业的活力。
广州还积极探索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促进了文化与科技、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融合,为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州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从中不难看出,广州始终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市场化和法制化的改革创新,逐步完善了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为广州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0年来,广州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一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广州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
据统计,广州目前拥有文化企业3万余家,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成为广州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二是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明显。
广州目前已建成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创意人才和企业入驻,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是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广州文化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不仅有音乐会、话剧、舞蹈等传统文化市场,还涌现出了电子竞技、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市场,为广州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广州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就,表明广州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不断完善了文化体制和政策环境,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从而打造了一批拥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
广州“四个出新出彩”焕发新活力
广州:“四个出新出彩”焕发新活力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两大国家战略,关乎广东长远发展,为广东在新时代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机遇面前,只有抓住了才是机遇,错失了就是危机。
因此,推进“双区”建设理所应当地成为广东的头等大事。
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推进“双区”发展不遗余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广州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核心引擎功能,释放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努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202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并对广州老城市新活力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广州在老城市更新上如何发力?记者从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广州近年来通过改造旧城,盘活存量资源,刺激产业新活力,发展城市新面貌,使老旧地区重新建设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场所。
首先,广州强化城市改造规划。
2019年,广州率先探索统筹推进“三旧”改造、“三园”(村级工业园、专业批发市场、中心城区物流园)转型、“三乱”(违法建设、黑臭水体、“散乱污”场所)整治等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
出台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1+1+N”政策体系(即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和多个指引文件),优化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举全市之力推进新一轮城市更新工作。
广州也发挥房地产企业在城市改造中的辅助作用。
坚持“产业优先”改造策略,鼓励房地产企业在参与“三旧”改造过程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与增强广州文化竞争力文化产业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广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打造岭南风格的特色城市,强调突出岭南特色,挖掘岭南自然、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内涵特色,充分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因此,针对当前广州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特色文化产业链为切入点,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标签:文化产业;文化竞争力;文化产业链广州特色文化产业链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立足广州本地,有广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全链条;二是面向国内外,在文化产业链条上,有广州优势的产业环节。
一、广州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正当其时世界现代产业发展基本趋势表明,当今国际竞争不仅仅是企业的竞争,也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竞争。
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不例外,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文化产业成熟的标志,产业链条完善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才能最大程度获得经济效益。
因此,广州通过着力打造系列特色文化产业链,可以整合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各类资源要素,集聚文化关联企业互依错位竞相发展,激发文化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与活力,逐步解决当前制约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整体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当前,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千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市场日益兴旺、文化企业不断成长、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打造广州特色文化产业链正当其时。
1.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有利于发挥广州文化资源比较优势。
特色文化产业链植根于本土文化资源。
广州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可以充分整合这些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革命文化、时尚商贸文化等各类特色文化资源和各方面力量,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形成广州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国际品牌和产业链系统化品牌传播体系,极大地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2.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有利于增强广州文化企业整体竞争力。
特色文化产业链依托于大中小微文化企业。
广州在新闻出版、影视传媒、网游动漫、广告会展、时尚创意等优势领域,已经拥有一批百亿级文化企业和知名品牌,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龙头作用和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通过整合提升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和市场化文化投融资平台、文化创意研发平台、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等产业服务体系,培育带动一批产业链相互接驳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促进文化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3.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有利于文化人才集聚广州创新创业。
特色文化产业链有赖于各类文化人才。
文化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资源。
广州依托全省文化、科技、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在现有文化产业各领域的骨干、专才、将才和大师的基础上,完善特色文化全产业链,并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产业链必不可少的若干环节上形成广州优势,营造国内外人才和大师级文化人物集聚广州为我所用的良好局面。
二、当前广州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文化产业链组成要素、产业链整合承载要求和产业链发展理念看,广州存在三大问题必须逐步加以解决。
1.文化产业链条自身要素的综合实力不强。
广州在文化产业规模、内部结构、企业数量、就业人数、高端人才、营销收入等方面,与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结构上,广州传统的文化产业占比较大,新兴文化产业不足,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行业上,如新闻出版等行业处于国内比较前列,但领先的地位优势不够突出,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不到2万家。
品牌上,广州还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文化原创自主品牌,虽然广州有一批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文化盛事,但尚未能如纽约百老汇、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东京银座、柏林电影节那样,将文化展会的影响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城市品牌标签。
人才上,文化产业最需要的富有创意、思想、灵感的高端人才在广州的集聚效应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全市从业人员占比不足7%。
政策上,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所获政策扶持不足,如苏州、无锡等地方竞争优势突出的原因之一是当地政策允许文化企业按照工业用地价格购买研发用地,相比之下,广州的土地政策显得相对滞后。
资金上,广州金融机构投资文化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与北京、深圳相比较低,创业投资、贷款担保等金融创新产品较少,文化创新链条与金融创新链条融合度不高,尚未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投融资体系,民间资本缺乏进入文化产业创新领域的渠道。
2.文化产业链整合的承载平台和基础设施功能有待提升。
文化产业链的创新集聚发展必须以各类高水平的平台载体为依托。
尽管广州已经布局建设各类文化创意园区30多个,但目前各园区平台的布局仍较为分散,资源整合与功能协作程度较低,产业定位有所重叠,导致有限资源不能有效聚集,平台对高端人才、重大项目的吸聚作用较弱,难以形成聚合效应,对全市文化产业链条的总体支撑作用不力。
同时,城市文化设施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广州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平均60多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表演场馆只有23个,而香港平均不到10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伦敦总人口700多万,有近400座公共图书馆,各类剧场超过1000个。
因此,广州文化基础设施也需要加快完善,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提供配套支持。
3.文化产业链发展理念亟须融入更多创新元素以适应新型城市化建设。
目前广州在文化竞争力提升,包括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方面,总体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偏差。
就文化产业链来说,由于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但创新持续时间长、投入资金量大且风险较高,与广州传统的商业文化理念相冲突,广州传统的注重短期收益、偏于风险规避的商贸文化特质与甘冒风险、宽容失败、注重长远的创新文化不相适应。
不少文化企业往往习惯于赚“快钱”,满足于商业贸易、加工贸易的“短平快”,创新动力不足,整个文化产业领域也未完全树立起“从拼汗水向拼智慧转变、从拼成本向拼创意转变”的创新意识,使得广州因文化教育机构云集而具有的相对研发优势始终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优势特色产业链条不易形成,文化产出处于较低水平,难以为新型城市化提供相对应的文化产业结构支撑,这将严重制约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文化竞争力的提升。
三、以特色文化产业链为切入点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1.挖掘岭南文化和现代商贸文化内涵,推动文化资源开发应用产业化,加速形成广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全链条。
文化产业全链条重点依托广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在文化工作政策思路上,要进一步鼓励深入挖掘和探索广州具有原创性、差异性、不可替代性的文化资源内涵及其产业化途径,梳理出广州独有的文化品牌,倡导文艺界、文化产业企业在文艺创作、影视生产、内容创意、广告设计等方面更多地加入岭南文化和现代商贸文化元素,依托文化名家大师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推出一批以广州城市为主题的电影、电视、戏剧和文学作品等,创制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大戏、大剧、大片和大作,大力支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新兴科技平台对岭南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使岭南优秀文化精髓与时尚文化、流行文化相结合,激发广大市民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按照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发展理念,培育文化旅游、时尚创意、电子商务、网游动漫、网络音乐等新型业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做好贯通广州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应用、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文化消费衍生及品牌打造整个链条的整体规划。
2.促进文化金融科技融合互动,铸就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构筑我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文化产业新高地。
文化产业新高地重点依托广州比较有优势的文化领军企业。
文化金融科技融合互动最终影响文化产品的社会需求和市场规模,这也是广州文化产业优势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依托广州地区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中有比较优势的领军企业及其文化品牌和“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活动引进的一批央企、民企、外企等行业龙头企业,聚焦出版传媒、影视演艺、休闲娱乐、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等我国文化产业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艺术设计、地质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带动提高文化产业整体科技水平。
顺应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趋势,建立文化产权交易所,促进PE、银行、投行、风投等各类资本机构与文化企业进行对接。
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于文化及相关行业,以引导示范和带动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产业。
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重点文化项目对接机制,完善重大投融资项目制度,挖掘一批和储备一批可交易、有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实现优秀文化项目与海内外资本有效对接,培育龙头企业和扶持企业上市,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构筑广州文化产业的新高地。
3.加强穗港澳台大区域文化产业交流整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联手打造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的前沿空间。
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前沿空间重点依托国际化交流平台。
充分发挥中新知识城、广州南沙新区等平台作用,加强穗港澳台及东盟在文化科技创投业、信息服务、工业设计、创意经济、时尚消费、中医药保健、旅游休闲娱乐等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联合开展穗港澳台文化创意合作,实施文化产业资源共享、合作组建创意组群、联合创新文化人才培养等文化合作行动计划。
以融入国际文化创新网络为目的,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文化成果,探索依托一批国际化平台,建立现代文化产品国际“超市”和文化产业服务“社区”,规划建设若干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产业孵化器、文化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品牌特色文化出口基地,促进文化产业创新本土化和原始创新,推进文化“走出去”工程,探索广州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新模式。
参考文献:[1]张晓明.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张胜冰.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广州统计局.广州文化产业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