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风光带浅析
南京明城墙周边环境景观设计分析研究
伟大创造和骄傲,也是世界城池建筑史上的雄伟奇观。
1.1.2明城墙周边环境这旱所指的明城墙周边环境包括了“城墙保护区”和“环境衬托区”。
城墙保护区以城墙本体为主要区域,严格按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则为准,不得随意建造或更改城墙历史遗产。
环境衬托区是本篇论文研究的重点,以城墙周边环境为主要区域,即设计研究的重点区域。
由此,明城墙周边环境以城墙保护区和环境衬托区两者之和为主要研究范围,即城墙两侧各不少于50米的范围,形成城墙绿带,同时还包括放大的节点,即独立景点,遗址广场及公园等(图卜1)。
I刳卜1明城墙及周边环境剖面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具体来说,明城墙周边环境是以围绕明城墙周边的环境为绿带,依次串连起玄武湖、鸡鸣寺、九华山、富贵山、紫金山、琵琶湖、前湖、中山陵、中ffj门、月牙湖、白鹭洲、中华门、莫愁湖、汉中门、清凉山、国防园、鬼脸城、绣球公园、狮子山、秦淮河等山水景观,形成重要的景观视觉通廊,成为嵌入主城区内一串流光溢彩的翡翠项链(图卜2)。
吴家骅先生在《景观形态学》中提到:“对设计任务图12南京自然人叉景观图的分析,尤其是对被设计场所与其周边环境的分析是十分图片来源: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重要的。
这种共生环境极其关键,因为没有任何环境设计划日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
于是,南京政府从上个世B90年代以来有意识地配合明城墙维修,进行了一一系列q城墙景观带的建设。
而最具代表性的是,1998年南京Ⅲ划院《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文本》的出台。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从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审视&墙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古城墙、城河及其相关的公园绿A对南京主城绿地系统所起到的主骨架作用,对城墙实行}方位、多层次的保护,并采用多种方式展示与利用城墙£其周围的风景园林资源。
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实施,明城§风光带成为名副其实的环城绿带,改善了南京的生态环i及视觉景观。
.2明城墙景观设计的分布圈2—1南京现存城墙七段分布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参考《走遍南京交通旅游图》目前仅有神策门、中华门、清凉门、石城门4座城门i存较好,其余城门均已荡然无存。
保护凝固的历史 传承绵延的文脉——关于保护开发利用秦淮区明城墙的调查与思考
文 化价 值 和潜 力 巨大 的旅 游 经济 价 值。 建设 明城墙风光带 . 使其与古色古 香 的夫子庙 景区 、风光旖旎的十里秦 淮河形 成水 陆空交映互动的立体游览 线 , 秦淮人 多年 的期 盼 , 区委 、 是 是 区
六 个 项 目上 报 国 家 文 物 局 申报 世 界 文
应逐步拆 除。 不准扩建 、 改建 、 新建 。 墙 乏 E常 的 、 效 的 管理 。 t 长 行政 上 多 头 管
基两 侧 的建设 控制 地带 各不 少 于 5 理 , O 造成维修 、 管理 、 用之间的脱节 , 利
米 。 不 久 市政 府 公 布 的《 京 历 史 文 前 南
水 关 , 长 60 全 2 0米 , 口 14 垛 9 6座 . 由 和个人不得破坏明外郭城墙现存段落 墙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 .更谈不
东至西依次有武定门 、 花门 、 雨 中华东 门、 中华西 门 、 长干 门 、 集庆 门等六座 至五十米 的公共绿地 城墙遗址上现 墙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 因 城 门。20 0 6年 以来 。区政府投入 近 4 有建 ( ) 构 筑物不符合保护规划 的应 当 4 周边市容环境不整 。经过多年 、
亮化 等环境综合 整治工程 .基本实现 护 , 适度 开发利用 , 掘其经济 效益 . 挖
了明城墙 秦淮 段的连接 贯通 .明城墙 风光带呼之欲出 , 雏形初现 。同时 , 明 城墙周边还有大量文物遗迹 、老房 旧 宅, : 如 南唐伏 龟楼遗 址 ; 保存较 完好 的历史街区 ,如胡家花园 、沈万三故 居、 边营 9 — 8 1号王伯 沆 、 周洁 高纪念 馆、 陈家牌 坊 2 7号 、 边营 7 4号 、 饮马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重要节点园林植物景观研究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重要节点园林植物景观研究本文将南京明城墙风光带作为研究区域,对其中相对稳定的50个典型群落进行样地法实地调查,对群落树种组成、物种数量特征、群落结构与类型、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分析,选择8个典型群落,绘制平面图,从生态、美学等角度,分析群落植物配置应用的合理性,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南京明城墙随机选取的20个典型植物群落,选用10个评价因子,用层次分析法从群落内部和外部两个要素上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植物景观提出进一步优化措施。
研究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调查的50个南京明城墙风光带群落样地中,共有植物152科72属214种。
乔木种类有32科46属56种,灌木种类有31科51属89种,竹类植物1科5属6种,藤本植物为10科11属13种,草本地被植物有20科44属52种。
乔木层树种中香樟重要值最高,为16.041%,灌木层树种红花檵木重要值最高,为8.235%,草本层树种高羊茅重要值最高,为38.678%。
(2)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过渡性植被占优势,地带性特点不强的类型占有一定的比例,地带性植被不显著。
群落结构基本是以乔、灌、草为主的复合群落。
群落中灌木层树种密度比要大于乔木层树种。
乔木与灌木密度比集中分布在1:4-4:1之间。
乔木层常绿与落叶树种重要值比集中分布在1:4-2:1之间,灌木层常绿与落叶树种重要值比集中分布在1:2-6:1之间。
(3)南京明城墙风光带物种比较丰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都比较高,调查的50个样地植物群落乔灌草三层丰富度S平均为6.26,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为1.06015,生态优势度Simpson指数平均为0.34018,Shannon-Weiner指数平均为0.88327,均匀度Pielou指数平均为0.41435。
群落各层中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乔木层。
(4)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植物栽植方式以自然式栽植为主,规则式栽植为辅。
西安明城墙的历史价值分析
西安明城墙的历史价值分析西安的地上历史建筑中具有历史价值、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容纳百姓生活的目前只有西安的明城墙最为宏大、内涵最丰富了。
身为西安的新移民,城墙在我心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强,很多东西发生了变化、城墙也不可避免,我只能拿起相机,记录下我眼中的城墙现状。
标签:明城墙;城市建设;改变;全景摄影;景观摄影1 西安地上历史遗迹的现状我来到西安已经十几个年头,这座城市的变化历历在目。
西安作为一座具有千年建都史的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遗存下来的故皇都气势与渊源的历史文化积淀广为世人所知。
然而,在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注意到一个令人怅然的现象,那就是著名纪实摄影家胡武功老师说的那样:“在西安这样一座千年古都里,其可以表现给世人的、直观的历史文化风貌已少之又少。
除了兵马俑与碑林博物馆等几处历史文物古迹,西安千年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底蕴几乎像是淡淡的乡音一样吐露于日常生活之中,隐藏在西安人民醇厚的个性中了。
”特别是随着西安城内西大街的改造,西安西城区内的明清官宦商贾的豪宅被夷为平地,自此西安的地上古迹其实已经所剩无几。
站在西安的城墙上俯视城内,现有的历史遗迹有碑林、有仿古一条街书院门、德福巷、北院门,以及革命纪念馆八路军办事处、西安事变旧址等。
但是这些所留无几的古迹也多数经过现代的雕琢、配合了现代城市建设的风格,看着那些水泥堆砌的仿古建筑实在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无奈。
中西结合的德福巷成了西安著名的酒吧街,钢筋水泥雕琢的书院门、新改建的北院门是西安旅游的必游之地,倒也延续了这几处的历史作用,这里曾经也是西安重要的商业区。
2 西安明城墙的历史价值2.1 明城墙的建筑价值每次走在这几个街区体味古城韵味的时候,总会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背景中,这就是西安和百姓生活最为接近的、最能让人体会到西安古城遗风的明城墙。
这也是保留在下来最能让人体会到古都雄浑霸气和厚重的历史气魄的古建筑了。
关于明城墙的总结与探讨
关于明城墙的总结与探讨明城墙是中国明朝时期的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城墙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其设计、施工、使用和修缮都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非凡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
这里我们将对明城墙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历史遗产。
1. 建筑设计明城墙包括北京、南京和西安的城墙,总长约为16公里,高10~15米,厚6~7米,墙体由砖、石、地灰混合而成。
明代的考虑是为了保护城市不被外敌侵袭,设计相当重视城门、城楼和炮台的位置和分布,同时城墙上设有突起物和观察口等,以便侦察敌情。
建筑上的技巧和细节处理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高超技艺和技术实力。
2. 使用功能明城墙主要用于城市的防御和管理,同时也起到了交通管制和商业监管的作用。
它能有效地抵御外来入侵,保障城市的安全,使城市内外的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美满。
在明代,城墙本身也是一种标志,是城市形象和文化遗产的象征。
3. 修缮历程明城墙在历史上曾经历多次修缮和改造。
明朝时期,曾因战乱和自然灾害而多次修缮。
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都曾下令对明城墙进行修缮和加固。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重建。
目前,明城墙已成为我国城墙建筑文化、历史遗产、旅游文化等重要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历史价值明城墙是中国城墙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城墙建筑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它不仅具有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设计思路,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城市管理、文化和艺术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明城墙的独特价值得到了国内外学界和游客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总之,明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中的一座杰出代表,它的建造、使用和修缮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对明城墙的研究和保护,有利于挖掘中国文化遗产的深度和广度,也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我对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的构想
[优化]我对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旳设想我对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旳设想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留至今最大旳一座古代城垣,其特点是采用了自由式布局,“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势”。
规划从人类文化遗产旳高度审阅城墙旳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古城墙、城河及其有关旳公园绿地对南京主城绿地系统所起到旳主骨架作用,对城墙实行全方位、多层次旳保护,并采用多种方式展示与运用城墙及其周围旳风景园林资源。
通过近几年旳规划实行,明城墙风光带将成为名副其实旳环城绿带,改善了南京旳生态环境及视觉景观。
由于明城墙风光带旳规划和实践成绩明显,“明城墙风光带规划与实行”项目继获得“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后,近日又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南京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有着优越旳地理环境和悠久旳历史文化。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南京旳评价是:“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2400余年旳建城史,其间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建都年代累积达450余年,使这天工佳境成为一部古老中国文明史旳标本。
在众多旳自然胜景和历史遗迹中,可以寻觅到历朝历代旳斑斑足迹,也是由于这不一样寻常旳经历,南京旳山山水水便具有一种独特旳美。
其中尤以山环水抱、气势雄浑旳“龙蟠虎踞”以及壮观宏伟旳明代城垣为代表。
明代南京城为四重城垣:宫城、皇城、都城及外廓。
现存城墙为明都城城墙。
明城墙至五十年代初期,尚保留完整,实测周长33.676公里。
后人为拆城取砖,或倚墙建厂、违章搭建,加上年久失修,使明城墙受到较大损害。
1988年重测,保留下来旳城墙段长度合计为23.15公里,其中包括四座明代城门、一座水关和两段城墙遗迹。
在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实行前,局部城墙常常出现险情,时有坍塌现象发生;有相称部分旳城墙周围环境不尽人意,在城墙与城河之间及城墙内侧被许多工厂和棚户区占据,对明城墙威胁极大,严重影响了南京旳整体形象。
为什么明城墙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为什么明城墙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西安,这座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
在众多的历史遗迹中,明城墙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城市,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那么,为什么明城墙能够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呢?首先,明城墙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
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规模。
这座城墙见证了西安在明朝时期的繁荣与昌盛,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战争。
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走在城墙上,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士兵的守卫、百姓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喧嚣。
其次,明城墙的建筑工艺令人赞叹。
城墙的高度、厚度以及坚固程度都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术。
其墙体采用了特制的砖石,砖石之间的勾缝严密,使得城墙坚固无比。
城墙上的城楼、箭楼、角楼等建筑,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展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价值。
这些建筑的设计精巧,结构合理,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再者,明城墙对于西安城市布局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城墙作为城市的防御工事,界定了城市的范围和边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墙虽然不再具有防御的实际功能,但它依然是西安城市规划的重要参考。
城墙内的区域保留了许多古老的街道和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古城风貌。
而城墙外的区域则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城墙成为了连接古今的纽带,见证了西安城市发展的脉络。
明城墙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城市规划、防御理念以及建筑美学的理解。
同时,城墙也成为了西安文化的重要符号,承载着西安人民的情感和记忆。
许多与城墙相关的文化活动和传统习俗在西安得以传承和发展,如城墙马拉松、新春灯会等。
此外,明城墙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西安,登上城墙,俯瞰这座城市的美景。
城墙的存在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狮子山——环南京明城墙游(1)
狮子山——环南京明城墙游(1)狮子山——环南京明城墙游(1)2012-11-12 09:47:50| 分类:江南乡情 |字号订阅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末(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6年),历时21年之久。
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河,北带玄武湖,将历代都城都囊括其中。
它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3公里,比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
南京明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南京明城墙历经战乱风雨,太平天国、抗日战争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运动……屡遭破坏,1983年南京市文物普查办公室实测完好城墙仅19.80公里。
经近十年来抢救性修复,现在明城墙的完好总长度已经达到23.75公里。
环绕城墙先后建成了以古城墙为背景、护城河为依托的公园,如月牙湖、小桃园、石头城、八字山、武定门、东水关等公园、建造了能够传递历史信息的“水西门遗址广场”和以瓮城、城墙为主题的新建筑群体“汉中门市民休闲广场”等。
环南京明城墙游,看看修缮后的明城墙风光带,放松身心,开阔眼界,洗涤心境,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热爱南京!环南京明城墙游从这里开始!南京城墙最西北角,将从这里向南经仪凤门、挹江门、华严岗、定淮门、草场门、清凉门、汉中门……,再回到这里。
狮子山风景区狮子山高78.4米,周长2公里,占地约14公顷。
从江面看此山,似一只蠕动的青螺,又如少女头上的发髻,古有“吴樯远眺,看隔江螺髻离离”之句。
如今狮子山建成“阅江楼”,巍峨的明城墙环绕着秀丽狮子山。
傍着城墙、依着河水,幽静的环城小道挹波亭醒狮桥。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城市风貌研究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城市风貌研究南京的明城墙较为完好的保留了明代的城池轮廓,整体包括明代修建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
南北从中华门到挹江门长10 km,东西从中山门至汉中间长5.67 km。
建于元至正廿六年,完工于明洪武十九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8年,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并且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经历了600多年风风雨雨的南京明城墙,虽然早已失去了建造之初防御外敌的功能,虽然已经不再完整,失去了皇城、宫城、外郭的大部分墙体,虽然有的名字已经被人们遗忘。
但是随着历史车轮的缓缓转动,随着时光岁月的静静沉淀。
南京明城墙已经跳脱出了城墙本身的概念,与南京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南京城风貌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承担着传承南京这座城市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的作用。
南京为明城墙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而明城墙也成为这座城市的风貌。
标签:南京明城墙;城市风貌历史中的南京明城墙说道南京明城墙的风貌就不得不提南京的明城墙的历史。
正是历史给明城墙染上了岁月的勋章才使得南京明城墙的风貌如此的特殊,并使其成为南京城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风貌之一。
而研究南京明城墙的历史以及发展变化可以从本质上探究其形成如此独特的风貌景观的原因,以及明白其作为景观风貌在南京城中所发挥作用的优势与短板。
南京明城墙的本质是城墙,而城墙作为从古至今承担着保护城市这一重要作用的建筑,历朝历代不知造了多少。
但是南京的明城墙在建造之初就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一改传帝王统城池布局的中轴对称,四平八方的造型,而以地势山势水势为框架,依山附水的成为了不规则的城墙。
二是其工艺水平之高,制作要求之高,检查力度之高,用料水平之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这也是其能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
在明清时期南京明城墙虽然发挥着其抵挡敌人进攻的本质工作,但是在屹立了几百年的时间后依旧没有大面积的破坏与改建,唯有在清末由于收到西方外来文化与思想的影响开始城市化,南京城人口开始疯狂增长,商业活动也空前频繁,不断有来往物资交流络绎不绝。
南京明城墙周边环境景观设计研究
标题:近四十年南京明城墙研究综述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近四十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历史价值: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挖掘和对城墙修建过程的考据,揭示了南京 明城墙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标题:近四十年南京明城墙研究综述
2、文化意义:研究分析了南京明城墙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明朝的军事思 想、城市规划理念、传统建筑技艺等。
一、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
一、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是指未经合法审批程序批准,非法或不规范地建设的垃圾 填埋场。这类填埋场在垃圾处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垃圾分类和处置手段,导致垃圾污染范围扩大,环境污染加剧; 2、填埋场选址不合理,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一、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和管理,导致垃圾堆积如山,影响市容市貌;
4、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给居 民生活带来不便。
二、针对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原因 探究
二、针对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原因探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显示,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二、设计理念
二、设计理念
在进行南京明城墙周边环境景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理念: 1、传承文化:尊重和传承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 到景观设计中。
二、设计理念
2、保护历史:在设计中注重保护和修缮历史遗存,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焕发新的生机。
二、设计理念
3、美观实用:注重景观的美观性和实用性,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 获得舒适的体验。
夕阳西下古城墙设计理念
夕阳西下古城墙设计理念
在夕阳西下的时刻,古城墙显得格外壮丽和悠远。
古城墙是历史的见证,是文明的象征,更是设计理念的体现。
古城墙的设计理念融合了工艺、建筑和文化,展现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城墙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其坚固耐久的建筑结构。
古城墙采用了石头、青砖等材料,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施工,使得墙体坚固耐久,可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其次是其巧妙的防御布局。
古城墙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防御需要,设置了城门、城楼、箭楼等设施,使得古城墙成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古城墙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其优美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
古城墙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古代建筑师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不仅在构造上精益求精,而且在装饰上也别具匠心,使得古城墙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古城墙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建筑上的考量,更是文化上的体现。
古城墙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古城墙的设计理念融合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体现了人们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
古城墙的设计理念还体现了人们对和平、安全的向往,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夕阳西下的古城墙,不仅是一道城市的风景线,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古城墙的设计理念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古城墙,传承其设计理念,让其继续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增添力量。
西安古城墙徒步穿越 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震撼
西安古城墙徒步穿越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震撼西安古城墙徒步穿越: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震撼西安,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都,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就是古城墙。
古城墙作为明代的建筑壮丽史迹,它宽阔而高耸,保留了历史的厚重和震撼。
徒步穿越古城墙,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这份历史的独特魅力。
古城墙,作为西安的象征,全长达13.74公里,环绕着整个古城区域。
它以巍峨壮观著称,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穿越古城墙的步行旅程,是一次与历史亲密接触的机会,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
行走在古城墙上,感受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宽敞而宏伟的景色。
城墙上铺设了硕大的青石板,摸上去光滑而凉爽,而视野则尽收眼底。
城墙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古建筑群和繁华的现代城市,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在古城墙上行走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和厚重。
城墙上的众多炮楼、箭楼、城门,还有军事设施的遗址,都是当年古城墙保卫战的见证。
站在城墙上,可以想象当年的激战场景,感受到历史的战争波澜。
除了厚重的历史感,穿越古城墙同样带来震撼。
城墙不仅高耸壮观,而且有一段陡峭的石阶可以爬上去。
攀登这段陡峭的石阶,需要一定的体力和勇气。
当我们登上城墙的最高处,俯瞰整个西安城市,心中不禁涌起一种震撼和自豪感。
在徒步穿越古城墙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震撼,还可以体会到西安城市的现代气息。
沿着城墙行走,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古老的街巷、现代的高楼大厦等。
在这里,古与今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除了古城墙本身的魅力,穿越古城墙还可以欣赏到周边的风景。
城墙外的植被茂盛,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古城墙上,景色宜人,让人心旷神怡。
而城墙内的建筑也有不少精美的庭院和花园,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徒步穿越古城墙是一次独特的旅行体验。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古城魅力的探索。
在穿越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古代壮丽的建筑和历史的厚重,体会到古与今的交汇和融合。
登上西安城墙可以欣赏到哪些绝美景致
登上西安城墙可以欣赏到哪些绝美景致西安城墙,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建筑,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当你登上它的那一刻,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在城墙上漫步,一幅幅绝美的景致展现在眼前,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不断的城墙轮廓,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踞在城市之中。
城墙的高度和厚度给人一种坚实而稳重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古时的防御重任。
站在城墙上向远处眺望,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尽收眼底。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古老的城墙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时空交错之美。
远处的道路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而城墙上却仿佛时间静止,让人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之中。
转头望向城内,一片片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
传统的四合院、古朴的庙宇,还有那曲折幽深的小巷,无不透露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这些建筑的屋顶多采用灰色的瓦片,墙壁则是土黄色或者白色,色彩简洁而素雅。
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影交错,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尤其是那些四合院,院子里或许还种着几棵老树,枝头挂满了果实,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质朴与温馨。
城墙上的城楼和角楼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城楼高大雄伟,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
角楼则更加精巧别致,独特的造型和精致的装饰让人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
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城楼和角楼上,将它们染成一片金黄,仿佛让这些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辉煌。
从城墙上俯瞰城墙下的护城河,河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河边绿树成荫,绿草如茵。
河面上偶尔有小船划过,荡起层层涟漪。
沿着护城河修建的公园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有人在散步,有人在锻炼,还有人在唱歌跳舞,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如果运气好,还能在城墙上遇到一些传统文化的展示和表演。
比如古装巡游,身着古装的演员们沿着城墙缓缓前行,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古代的长安。
还有武术表演,表演者们身姿矫健,动作刚柔并济,展现出中华武术的魅力。
这些表演不仅增添了游览的乐趣,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明城墙风光带--南京历史与未来的城市标志
明城墙风光带--南京历史与未来的城市标志
蒋婷婷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06(021)002
【摘要】通过对南京时空特征与明城墙意象特质的分析提炼,及对城市标志产生机制的思考,提出将明城墙风光带塑造成为南京历史与未来城市标志的规划定位和相关设计原则,以期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形象,最大规模的实现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价值.
【总页数】4页(P82-85)
【作者】蒋婷婷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
【相关文献】
1.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 [J], 刘正平
2.南京明城墙风光带保护开发中的道路规划 [J], 陈绪冬
3.南京明城墙维护与空间探究——以前湖段明城墙缺口改造项目为例 [J], 周行方
4.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景观设计研究 [J], 李莉
5.论南京市明城墙风光带的开发 [J], 齐佩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的规划与
3.是加强宣传力度,让全体市民共同关注明城墙的 保护与建设,同时使明城墙扩大影响,为今后申 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好准备。
我们小组的目标
随着明城墙风光带建设的逐步完善,提高南京 的知名度,使明城墙成为外地游客及市民流连 忘返的去处,而且改善了南京老城的环境品质, 改善了人居环境,凸显了历史文化的特色。
第二层是环境保护,包括风景资源保护和建设 环境控制,这是明城墙风光带保护的重要内容; 风景资源保护范围:城外至护城河对岸15米。
第三层是景观视野保护:1.城墙与其依附的山体 是观望城市景观的重要观景点.
2.城墙本身就是城市的重要景观,该层次的保护 是控制未来的城市建设不应遮挡景观视廊。
开发与利用规划
风景资源。
我们的规划
一、保护与控制规划
根据城墙保存状况分为三类:⑴现存 城墙;⑵城墙遗迹;⑶城墙遗址。
对上述城墙段,规划制定了一套多层 次的保护体系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与控制。 第一层是城墙本体的保护,遵循“抢险加固, 修复利用”的原则进行;
规划的细节
保护范围:按照城墙高度的1.5倍且不少于15米 划定。在该范围之内为禁止建设区。
同时,明城墙的规划与实施还可以提升了明城 墙风光带周边的地价,近一、两年风光带周边 居住地块招标出让的价格屡创新高,改造力度 加大,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得以实现。
专家的意见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明城墙风光带规划 评审意见中指出:“规划将融山、水、城、林为 一体的明城墙、城门、城河三位一体,作为城 市绿色的环,将分散的绿地有机组织在一起, 作为发挥城市特色的积极措施是非常正确 的……这将成为南京独立于任何其他城市的艺 术骨架”。南京明城墙规划与建设正朝着世界文 化遗产的目标迈进,这一南京城市的瑰宝将在 不久的将来散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南京明城墙的保护研究
建筑文化·传承 2021年11月第18卷总第409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63南京明城墙的保护研究辛 会(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 230022)摘要:南京明城墙历史悠久,见证了南京600多年的兴衰荣辱,展示了明朝时期独特的筑城技术和军事化思想,是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鲜明写照。
文章梳理了南京城墙的建设历程,分析了上到政府下到群众对南京明城墙保护认知的发展,以近几年提出的风光带建设作为保护实践的重点具体论述,提出了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分重点、渐进式推进的古城墙保护性开发策略,旨在为其他地区的保护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南京;古城墙;保护意识;保护路径[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32.18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City Wall of Ming Dynasty in NanjingXin Hui(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22, China)Abstract: Nanjing Ming City Wall had a long history, witnessed the rise and fall of Nanjing for more than 600 years, and demonstrated the unique technology and militarization thought of the Ming Dynasty, which was a vivid portrayal of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and culture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comb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Nanjing city wall,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 ’s cogni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Nanjing Ming city wall from the government down to the masses, and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ery belts proposed in recent years as the key and specific discussion of protection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government-led progressive prot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ancient city wall with different focuses and participated by multiple parties. It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planning of other regions.Key words: Nanjing; ancient city wall; protection awareness; protection path我国的古城墙保护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梁思成先生对古都北京保护的研究,以及后来针对北京城市规划和城墙利用提出的“梁陈方案”和“建议”。
南京明城墙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问题研究
南京明城墙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问题研究作者:刘雨铭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南京明城墙历史悠久,规模恢弘,是南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以南京明城墙为研究对象,针对明城墙保护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明城墙科学保护的三个策略:加强城墙管理及相关法律政策的执行、凝聚城墙保护价值共识、促进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以期为南京明城墙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南京明城墙;文化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TU984. 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144-03一、明城墙保护现状(一)城墙历史沿革南京明城墙始筑于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性建议,在原南唐旧都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28年建成。
此后的600多年,南京明城墙饱经风雨,现存较完整的城墙长度为21. 35km,仍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砖石城墙。
明都城的城门计有13座,目前尚存明代城门4座,分别是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汉西门)、神策门(和平门)和清凉门。
除了幸存的4座明城门外,南京现有的城门还包括清朝修建的玄武门、建国后复建的2座明城門(中山门、仪风门)、复建的5座民国城门(中华西门、中华东门、武定门、雨花门、挹江门)以及建国后新开的6座城门(解放门、集庆门、华严岗门、长干门、解放门、标营门)。
1996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对南京明城墙开展专项立法保护。
在编制《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对南京明城墙的各项规划设计方案也逐步付诸实施。
2000年3月21日,在《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报告》调研小组正式成立后,南京明城墙走上了申遗的历程。
2014年2月,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在原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南京市城墙管理处的基础上将南京中华门管理所、午门公园、仪风门划入,对明城墙实行统一保护和管理,从而改善了明城墙条块式分割的管理状态。
北京明城墙遗址介绍
北京明城墙遗址介绍北京明城墙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北京市区的重要建筑遗品之一。
明城墙全长24.5公里,围绕北京市旧城中心,由南牌楼(今天坛)连接到东二十三号楼。
这座城墙是一座用青砖、琉璃瓦和石料堆砌的拱壁城墙,高约15米,宽不等,墙顶可以作为城楼使用。
盛行时期,城内累积了九重城墙,但现在只剩下了一些遗迹。
北京明城墙建造于1370年,最初的城墙由明朝皇帝朱元璋先生下令修建,目的是保护北京的城市免于外敌的入侵。
再后来随着王朝的变革和外界局势的变化,城墙得到了多次修缮和扩建。
在明朝的历史上,明城墙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建筑,维护了王朝的稳定和局面。
在清朝时期,明城墙保持其重要地位。
清朝政府继续维护和扩建城墙,直到20世纪初,城墙才因火灾、战争和其他原因而部分受损。
明城墙是中国城墙建筑的代表之一,它的设计和建造融合了汉民族和蒙古族文化的元素。
城墙的建造应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建筑和工程技术,同样体现了当时中国的文化水平和建筑境界。
明城墙不仅是一座城市环境艺术的代表,也是一座文化遗产和建筑遗址。
在北京的城市环境中,明城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风景线。
沿着城墙上的阔路,游客可以欣赏到北京城市的全貌,并俯瞰城市中各种古典建筑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感受到新旧文化与城市环境的交融。
在明城墙的遗址中,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牌楼门、箭垛、城楼和瞭望台,这些遗产反映了古代城市防御和管理的情况,是了解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珍贵材料。
北京明城墙遗址是一处生动的历史博物馆,它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通过参观明城墙遗址,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介绍常州明城墙
介绍常州明城墙在常州闹市的一隅,有一道城墙,它没有长城那么长,仅仅长210.9米,宽4.6米,高6米。
与南京的明城墙相比,也有点显得渺小,但是它见证了常州的兴衰和发展,它就是——常州明城墙。
明城墙位于常州西瀛里的一角,由一块块大青砖堆砌而成。
在明城墙的对面,大运河缓缓地在流淌着。
倚着夕阳照耀下的明城墙,看着静静流淌着的运河水,还有那不远处依稀可见的文亨桥和那灿烂的灯光,脑中便不由得显现出古时候常州人生活的情景。
这是想起明初诗人浦源的《西城晚眺》“管柳犹遮旧女墙,角声孤起送斜阳,英雄百战成廖落,吴楚平分自渺茫,寒烟带愁离塞远,暮江流恨入云长。
”他所描写的便是明初常州诸景之一,讲的是常州人在运河边,城墙一带游玩,观看夕阳西垂,晚霞映照城墙的美景。
明城墙上长着苔藓,斑斑驳驳的墙面是岁月的痕迹。
走上城墙,往下俯视,眼前仿佛浮现出古时候元兵攻城的场景,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明城墙用它那坚硬的身躯,帮助常州人挡住了元兵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城墙上便留下了斑驳的痕迹。
这让我想到了南宋末年,因元兵遇到了“纸城铁人”的常州人的奋力抵抗,元丞相伯颜调集20万兵力攻城,城破后,元兵进行了野蛮的屠城。
据传常州仅有7人因躲在惠民桥下得以幸免。
常州人的意志多么坚强啊,虽然城墙只剩下了一段,但是上面有常州人挥洒的汗水和鲜血。
明城墙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用那残破的身躯,给我们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兴衰,虽然它已经失去了军事的意义,但它是一块城市的华表。
它还将继续伴随着我们见证常州的发展,展望常州的未来,展示着常州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浅述摘要: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是明城墙及其所依附的山水风景资源的总和,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定的重要环境风貌保护区,是古都风貌特色的重要体现。
明城墙风光带在城墙沿线现有公园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建设神策门、狮子山、八字山、石头城等公园,完成中华门城堡两侧环境整治,扩建和完善小桃园、前湖及半山园等地段。
初步形成了以明城墙为主线、护城河和绿化带为依托、多座各具特色的公园镶嵌其间,集山水城林于一体、融古都特色和现代都市风貌为一身的明城墙风光带。
明城墙风光带的建成,对保护明城墙等历史古迹,改善城市景观,提升旅游文化价值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明城墙风光带历史底蕴保护和改造景观价值一.明城墙风光带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是明城墙及其所依附的山水风景资源的总和,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定的重要环境风貌保护区,是古都风貌特色的重要体现。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明城墙的特点及其周围景观特点出发,对明城墙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造与保护,以此建成明城墙风光带,展示明城墙及其周围的风景资源,使其成为环城“绿色项链”,增强城市景观。
、南京市园林局重点实施了明城墙风光带工程,在城墙沿线现有公园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建设神策门、狮子山、八字山、石头城等公园,完成中华门城堡两侧环境整治,扩建和完善小桃园、前湖及半山园等地段。
初步形成了以明城墙为主线、护城河和绿化带为依托、多座各具特色的公园镶嵌其间,集山水城林于一体、融古都特色和现代都市风貌为一身的明城墙风光带。
南京明城墙是明城墙风光带的主干部分。
明城墙历史悠久,已存世六百年,全长33.676公里,目前遗存21.35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都城墙。
南京明城墙与一般古制不同,呈自由不规则状,讲究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江南山水风景资源,堪称中国古代城垣建造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历史、文化、军事、技术、建筑、艺术等领域都极具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明城墙至五十年代初期,尚保存完整,实测周长33.676公里。
后人为拆城取砖,或倚墙建厂、违章搭建,加上年久失修,使明城墙受到较大损害。
1988年重测,保留下来的城墙段长度累计为23.15公里,其中包四座明代城门、一座水关和两段城墙遗迹。
第二个改造的重点就是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明城墙附近的景观资源。
南京城墙周边风景资源众多。
以中华门城堡为城南片景点的核心,城外有雨花台风景区,古长千里、明大报恩寺塔遗址,城内有周处台、白鹭洲公园、夫子庙、内秦淮河、传统民居保护区。
从城南顺时针向北至下关,明城墙依起伏的丘陵、傍外秦淮河而筑,沿线景点有水西门遗址广场、汉中门文化广场、莫愁湖、石头城、小桃园、绣球公园、挹江门以及新建的狮子山公园。
位于南京东北面的明城墙是保存最长、完好率最高的一段,自神策门向南,傍玄武湖西岸与南岸蜿蜒向东,经覆舟山,越过钟山余脉折向南,沿琵琶湖、前湖,至月牙湖,此段城墙串联的著名景点有:神策门瓮城、玄武湖、北极阁古观象台、台城、明城垣史博物馆、城墙纪念园、鸡鸣古寺、小九华山、王安石故居、中山风景区(中山植物园、梅花山、明孝陵)、中山门、月牙湖公园、东水关公园等明城墙风光带是南京古都风貌特色的重要体现。
但由于种种原因,明城墙局部段落一度淹没在破旧的棚户区和违章建筑中,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城墙豁口较多,间断严重,难以形成连续的景观带和休闲服务空间,市民游览非常不便。
在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实施前,局部城墙经常出现险情,时有坍塌现象发生;有相当部分的城墙周边环境不尽人意,在城墙与城河之间及城墙内侧被许多工厂和棚户区占据,对明城墙威胁极大,严重影响了南京的整体形象。
1997年,在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明城墙风光带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明城墙风光带……等景观界面保护为重点,逐步折除山前、水边、历史资源旁的简陋棚屋,充分展现南京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要保护南京独特的山形水态、保护南京虎踞龙蟠的地形特色”;“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充分发挥山水城林交融一体气度恢弘的城市特色……以明城墙、历代城壕、……为骨干,重点挖掘和展示六朝、明朝、民国的历史文化。
”随后,南京市政府组织人员编写了《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
1999年3月,市政府对《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进行了批复,同意规划对明城墙实行全方位保护的原则及规划确定的保护范围与保护方法,原则同意《风光带规划》中各级景区的规划布局,并指出:批准后的《风光带规划》是明城墙风光带规划管理的重点依据。
二. 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内容及分析《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基于保护、利用与保证三项体系,高度审视明城墙的价值,实行全方位保护。
规划认为南京城墙的特色是依山傍水而建,城墙与山水已浑然一体,应当对城墙、城门、城河及其依附的山水风景资源实施全面保护。
同时,充分利用以城墙为主体的风景资源,以城墙为轴,整理与其相关联的山林与水体,在南京主城中真正形成一道有一定宽度的、连续不断的“绿色项链”,以展示古城墙昔日的风采,改善老城的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充分利用以城墙为主体的风景资源。
一. 保护与控制规划规划立足保护、利用与保证体系的有机结合,以明城墙与其周围的山水风景资源为主体,分“保护与控制规划”和“开发与利用规划”两大部分。
二. 规划主要内容第一层:城墙保护1、城墙本体保护——指城墙的墙体部位,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为绝对保护对象。
2、城墙安全保护——按照城墙高度为1.5倍并不少于15米原则划出的安全保护区,也是文物保护范围。
第二层:环境保护1、风景资源保护——根据南京城墙与山林水体的特殊关系而设定,包括城墙及其依附的山水风景资源,一般情况下,城外至护城河对岸15米,城内根据山体情况逐段界定。
2、建设环境控制——根据城市包围城墙的特殊情况设定,是城墙与其周围城市用地有效“驳离”的手段,属城墙风光带环境风貌协调区,为有限制使的城市建设区。
第三层:景观视野保护景观视野保护基于两种情况设立,一是城墙与城墙依附的山体是观望城市景观的重要观景点,二是城墙本身为城市重要景观。
1、高视点保护——从城墙、城门以及所依附的山体上远眺城市时的视野保护。
2、低视点保护——从广场、街道、水面眺望城墙及其山体景观时的视野保护。
三. 开发与利用规划1.明城墙风光带的开发与利用是指城墙及城墙所依附的风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根据城墙保存现状,近期以分段开发为主,远期逐步实现整体开发利用目标。
2、分段(片)开发与利用:分段开发是指各段城墙同其周围的风景资源一起组织开发与利用,并同其所在区域的其它风景点与旅游设施一起实行组团式开发。
根据风景资源情况划出景区,确定景区等级,设置景点;按照城市大交通及景区自身的需要安排景区出入口,设置登城口与游船码头;以景区等级配置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3、整体开发与利用:整体开发是将全长33.676公里的明城墙,包括现存城墙,城墙遗迹与遗址以及与其关联的山水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开发,在旧城内真正形成具有一定宽度与厚度的环城绿色生态圈,提高旧城环境质量,改善旧城景观。
三:明城墙风光带的形成及意义:明城墙风光带的开发与利用是指城墙及城墙所依附的风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这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城市景观、提高老城环境质量、开展专项旅游都是十分重要的。
向人们展示明城墙的整体风采,展示古代防御工程的全貌,展示南京的山水景观与城市风貌。
经批准的《明城墙风光带规划》成为我市一段时期进行明城墙保护和环境整治的依据。
在城墙本体的维护方面,几年来政府投入了相当的资金,抢修了大多数存在隐患的城墙险段,完善了城墙的排水系统。
为免于前湖湖水对城墙的侵蚀,已在前湖与城墙间填坝筑路。
狮子山段城墙、清凉门、神策门、集庆门、武定门等城门及城墙段均得到了加固、维修,玄武湖煤气柜的搬迁及狮子山部队的迁移均有利于城墙的保护,也加快了风光带的建设。
对于城墙周边的环境建设,也完全按规划逐步实施及整治,并已大见成效。
对于之前存在的周围的居民和企业,主要采取拆迁的方法。
拆迁了城墙沿线周边数千户棚户简屋及数十家中小企业,使明城墙的雄姿得以展示。
2005年以前,主要实施了狮子山公园、小桃园公园、石头城公园、集庆门段、东西干长巷、武定门南段、月牙湖公园一至三期、太平门至台城段、神策门公园等明城墙维修保护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资20多亿元,维修与保护总长约13.2公里。
2006年,完成了东水关至长乐路城墙外侧、定淮门至小桃园段、太平门至琵琶湖段、月牙湖五期城墙遗址段等6段明城墙风光带保护与建设工作,保护与建设总长度约3.2公里,投资约3.15亿元。
2007年,实施了中华门城堡的东、西券门复建,东水关至武定门段明城墙风光带的保护与建设,保护与建设长度约1公里,总投资约0.45亿元。
截至目前,五处一级景区中:中华门景区;台城—九华山景区,含明城垣博物馆、友好纪念园及白马公园;狮子山—阅江楼景区、石头城—清凉门景区、神策门景区都以建成并对外开放。
二级景区中,中山门广场、月牙湖公园、东水关遗址公园、绣球公园、汉西门文化广场、水西门遗址广场、小桃园景区也已实施完毕,都已免费对外开放。
门东地区结合旧城改造,城墙的周边环境已焕然一新。
玄武湖沿城墙一侧的环湖路已对市民开放,使市民能全方位领略南京山水城林的独特环境。
至此南京明城墙风光带已经基本建成,“断墙残垣”变成“绿色项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观光赏景的绝佳景观。
四:明城墙风光带评价及建议明城墙风光带在城墙沿线现有公园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建设神策门、狮子山、八字山、石头城等公园,完成中华门城堡两侧环境整治,扩建和完善小桃园、前湖及半山园等地段。
初步形成了以明城墙为主线、护城河和绿化带为依托、多座各具特色的公园镶嵌其间,集山水城林于一体、融古都特色和现代都市风貌为一身的明城墙风光带。
明城墙风光带的建成,对保护明城墙等历史古迹,改善城市景观,提升旅游文化价值有重要意义。
随着明城墙风光带建设的逐步完善,不仅提高了南京的知名度,使明城墙成为外地游客及市民流连忘返的去处,而且改善了南京老城的环境品质,改善了人居环境,凸显了历史文化的特色。
同时,明城墙的规划与实施还提升了明城墙风光带周边的地价,近一、两年风光带周边居住地块招标出让的价格屡创新高,改造力度加大,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得以实现。
就城墙风光带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国内外的影响而言,它的规划建设,对古都的功能定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存在问题:首先是在处理保护、控制与开发利用方面存在问题。
明城墙在维护与开发时主要采用修补的方法,显得被动。
其次是开发力度不够,明城墙只有一部分被真正应用于旅游开发,其旅游资源价值和文化价值未被充分利用。
三是开发缺少新意。
大部分的开发方式都是以公园为载体的城墙游览,游览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