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
博尔赫斯全集第一辑(套装共16册)
4 《太太变狐狸》
《动物园里的 一个人》《水 手归来》
5 乔纳森·斯威
夫特《格利佛 游记》
保罗·格鲁萨克《文 学批评》
曼努埃尔·穆希 卡·莱内斯《偶像》
胡安·鲁伊斯《真爱 诗篇》
威廉·布莱克《诗全 集》
埃塞基耶尔·马丁 内斯·埃斯特拉达
《诗集》
休·沃尔波尔《逃 离黑暗马戏团》
埃德加·爱伦·坡 《短篇小说集》
读书笔记
博尔赫斯全集至此看完。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瘦落的街道、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 不营字造句,不和梦交易,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
对于书找书的看法:从村上春树《奶油》中“有无数圆心,没有圆周的圆”到博尔赫斯。
同样是看博尔赫斯,但是我只会说一句卧槽,胸中感想因文采有限,未能言表,在此引用一下我的朋友—— 縠安发表在朋友圈的读书笔记:暂时还只看完第一部,总结一下:博尔赫斯是一个伪装成文学家,有些许欧洲中 心主义,学识如浩瀚银河般广阔的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还是一个蹩脚的、充满热情的文学批评家。
托马
2
斯·德·昆西
《康德晚年及
其他散文》
3
拉蒙·戈梅 斯·德拉塞尔
纳《西尔维里
奥·兰萨作品
序》
4 安托万·加朗
选编《一千零 一夜》
5 罗伯特·路易
斯·斯蒂文森 《新天方夜谭》 《马克海姆》
莱昂·布洛瓦 《因犹太人而
1
得救》《穷人
的血》《在黑
暗中》
《薄伽梵歌》 2
《吉尔伽美什 史诗》
3 胡安·何
塞·阿雷欧拉 《幻想故事集》
历史的羞怯
时间的新反驳 论经典
第一讲诗之谜 第二讲隐喻
【推荐】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3《小径分岔的花园》:行走在时间的迷宫检测《短篇小说欣赏》
13《小径分岔的花园》:行走在时间的迷宫“作家们的作家”,这是人们对博尔赫斯的至高评价。
越来越多的当代评论家——无论是文学教授,还是翁贝托·艾柯这样的文化批评家均已认定,博尔赫斯独特而怪异地预言了万维网的存在。
萨松·亨利女士乃美国海军学院(USNA)语言研究系的副教授,她形容博尔赫斯“来自旧世界,却有着未来派的眼界”。
库切曾经评价道:他,甚于任何其他人,大大创新了小说的语言,为整整一代伟大的拉美小说家开创了道路。
博尔赫斯是那种擅长变魔术的人,初学小说时,我曾迷醉于《玫瑰角的汉子》《小径分岔的花园》《巴比伦彩票》,等等。
把他和纳博科夫的“显性”魔术相比较,博尔赫斯似乎更熟谙各种道具,而纳博科夫文章中嘲弄读者的成分则更多热爱阅读的博尔赫斯家庭。
父亲豪尔赫·吉列尔莫·博尔赫斯(1874—1938)是位律师,兼任现代语言师范学校心理学教师,精通英语,拥有各种文本的大量藏书;母亲莱昂诺尔·阿塞维多(1876—1975)出身望族,婚后操持家务,但也博览群书,通晓英语;祖母弗朗西斯(范妮)·哈斯拉姆(1845—1935)是英国人,英语是她的母语。
博尔赫斯虽然从小就受着这浓重的英语环境的熏陶,但他生活的大环境毕竟是讲西班牙语的阿根廷;据作家自称,他还是先学会西班牙语,后掌握英语的。
博尔赫斯受家庭熏陶,自幼热爱读书写作,很小就显露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文学才华。
7岁时,他用英文缩写了一篇希腊神话。
8岁,根据《堂·吉诃德》,用西班牙文写了一篇叫作《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
10岁时就在《民族报》上发表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的译文,署名豪尔赫·博尔赫斯,其译笔成熟,竟被认为出自其父的手笔。
上中学,攻读法、德、拉丁等诸多语言。
凭借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好学的博尔赫斯如虎添翼,如饥似渴地浏览世界名著。
他读都德、左拉、莫泊桑、雨果、福楼拜,读托马斯·卡莱尔、切斯特曼、斯蒂文森、吉卜林、托马斯·德·昆西,读爱伦·坡、惠特曼,读海涅、梅林克、叔本华、尼采……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我眼中的博尔赫斯200字
我眼中的博尔赫斯200字1.博尔赫斯,对我而言,是位跨越时空的思想家与文学巨匠。
他的作品如同迷宫,引领我探索知识的无尽深渊。
他的文字简洁而深邃,像是一扇扇通往智慧世界的窗户。
他的思想独特而前卫,常常让我陷入深思。
博尔赫斯不仅是我文学道路上的灯塔,更是我思考人生与世界的灵感源泉。
2.博尔赫斯,阿根廷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哲学思考闻名。
他的作品如同迷宫,引导读者在文字间穿梭,探寻意义。
我眼中的博尔赫斯,是一位敢于挑战传统、探索未知的勇者。
他的作品,不仅是对现实的描绘,更是对时间与空间、真实与虚幻的深刻思考。
博尔赫斯用文字构建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让我在其中感受到了文学的无尽魅力。
他是我心中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
3.博尔赫斯,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如迷宫般引人入胜。
他的文字独特,充满了哲学思考和文学创新。
他善于将不同的文学体裁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时间、记忆、无限的探索,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博尔赫斯的作品不仅是对文学的贡献,更是对人类思想的深刻挖掘。
他是我眼中的文学之光,他的作品将永远照亮我探索文学的道路。
4.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他的文字犹如迷宫,充满哲学与文学的交织。
他的作品独特,风格魔幻,常让人陷入无尽的思考。
他的文字如同他的灵魂,深邃而迷人。
他眼中的世界,如同他的文字,充满神秘与魅力。
博尔赫斯,他是我眼中的魔法师,用文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他的作品,如同他的生命,充满了无尽的魅力与智慧。
5.博尔赫斯,文学巨匠,他的文字仿佛迷宫,引人深思。
他的笔下,现实与幻想交织,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
他的作品,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的思想深邃,见解独到,让我深受启发。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考者。
博尔赫斯的作品,是我灵魂的食粮,让我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不断追寻生命的真谛。
经典书是:“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经典书是:“我正在重读……”,⽽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什么是经典作品?卡尔维诺在他的著作《为什么读经典》中做出了⼗四条解释:“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家说‘我正在重读……’⽽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部经典作品是⼀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部经典作品是这样⼀部作品,哪怕与它格格不⼊的现在占统治地位,它也坚持⾄少成为⼀种背景噪⾳”,等等。
卡尔维诺的解释是令我信服的,因为,卡尔维诺是写出了经典作品的经典作家,卡尔维诺是读经典作品且修炼成经典作家的。
⽽我⼼⽬中的经典作品除了卡尔维诺所解释的那⼗四条以外,必备的品质和条件是:经典作品是很养⼈的,它不仅滋养着读者的⾎⾁、神经、脏腑,也滋养着读者的筋⾻。
经典作品是经历了千百万读者的检验和时间的淘汰的。
对⼀个作家来说,最残酷的莫过于读者和时间的考验。
那些在现世很红⽕的作家,往往⼀经时间的淘洗,便瘦⾻嶙峋,苍⽩⽽⽆⾎⾊。
时间是最公允的评判者。
三⼗多年来,我在读经典中写作,在写作中读经典。
我喜欢契诃夫,他会使我⼤吃⼀惊,⽬瞪⼝呆;我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会使我欲罢不能,跌落在他的思想⾥不能⾃拔;我喜欢卡夫卡,他的忧郁是我的忧郁的⼀部分,读他,我能看到⾃⼰;我喜欢博尔赫斯,因为他制造的“迷宫”使我⽆法⾛出去,半夜⾥还要拿起他的书;我喜欢福克纳,他义⽆反顾、⼀往⽆前地⾛在“原创”之路上,使我每天都在渴望中;我喜欢海明威的真诚、坦⽩、直率,他的作品中充满着惊⼈的智慧和“硬汉⼦精神”;我喜欢川端康成,他的伤感像⼀泓清⽔,我只能把这泓清⽔当作镜⼦,⽽不敢将⼿伸进其中。
我喜欢菲茨杰拉德,他的情感始终饱满如初,始终在追求的路上,始终不把⾃⼰包藏起来,⽽是袒露⽆遗;我喜欢马尔克斯,即使孤独到绝望的⼈,也能在他那⾥得到爱的滋养。
我喜欢加缪、鲁尔福、卡尔维诺、奥康纳、莱⾟、波特、帕斯捷尔纳克、纳博科夫……由于阅读⽽喜欢,由于喜欢⽽阅读。
⽂学是有标杆的,标杆就是经典。
博尔赫斯阅读顺序
博尔赫斯阅读顺序摘要:1.博尔赫斯的阅读顺序重要性2.阅读顺序对理解作品的影响3.推荐的三种阅读顺序a.按照作品出版时间顺序b.按照作品主题分类c.按照个人兴趣和阅读难度4.结合个人经验选择阅读顺序正文: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受到世界读者的喜爱。
然而,对于初次接触博尔赫斯的读者来说,如何选择阅读顺序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事实上,选择合适的阅读顺序,对于更好地理解博尔赫斯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阅读顺序对理解作品的影响。
不同的阅读顺序可能会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进而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顺序至关重要。
在这里,我们推荐三种阅读顺序供大家参考:第一种是按照作品出版时间顺序进行阅读。
这种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博尔赫斯创作生涯的发展和变化,从早期作品到晚期作品,感受其创作风格的成熟与演变。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思潮,为理解作品提供更多维度。
第二种是按照作品主题分类进行阅读。
博尔赫斯的作品涵盖了多个主题,如幻想、现实、哲学、文学等。
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品,深入体会博尔赫斯的创作特点。
第三种是按照个人兴趣和阅读难度进行阅读。
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喜好和阅读能力。
因此,在选择阅读顺序时,我们不妨以自己的兴趣和阅读难度为依据,挑选相应的作品。
这样,阅读过程会更加愉悦和有意义。
总之,选择合适的阅读顺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博尔赫斯的作品。
博尔赫斯全集第二辑(套装共12册)
3
沙漠
4
一九八三年八 月二十二日
5
飞泉
萨克拉门托殖民地 拉雷科莱塔
作品带来的拯救 后记
题词
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 督
世界末日 三种轻松
天机 遗迹
是那长河大川 初张的夜色
1
黄昏
2
挽歌
3
阿布拉莫维兹
4 爱德蒙·毕晓
普于一八六七 年解读的陶片 片断
5
公园挽歌
有人梦到
总和
有人将会梦到
歇洛克·福尔摩斯 云团
博尔赫斯全集第二辑(套装共 12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诗歌
公元
博尔赫斯
诗集
镜子
诗意
颂歌
全集
诗人
博尔赫斯 诗人
歌谣
套装
布宜诺斯 艾利斯
梦
诗
老虎
玫瑰
影子
内容摘要
《博尔赫斯全集第二辑(套装共12册)》为博尔赫斯诗歌作品合辑,共收12部作品,既包括1923年博尔赫斯自 费出版的首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又依次收录他在二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出版的 诗集《面前的月亮·圣马丁札记》、《诗人》、《老虎的金黄》、《夜晚的故事》、《天数》等等。博尔赫斯笔 下的诗,“比喻随意,行文自由或者打破了十四行诗的约束”,更像是诗歌与散文的结合,对于诗歌体裁是一大 创新,因为相比于形式,诗意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来说,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件事情都应该 是富有诗意的,因为其本质就是如此”,“任何一件事——一个评论、一次告别、一次邂逅、纸牌的一个有趣的 阿拉伯图案——都能激起美感。诗人的使命是用寓言或者韵律反映这种亲切的情感”。
博尔赫斯与我 博尔赫斯
有所作为的是另一个人,是博尔赫斯。
我只是漫步于布宜诺斯艾里斯的街头并且说不定已经是下意识的会在一处拱券和门洞前踯躅逗留。
我通过邮件获得关于博尔赫斯的消息并在候选教授的名单或人名辞典中看到过他的名字。
我喜欢沙漏,地图,18世纪的印刷术,词语的来源,咖啡的香味和斯蒂文森的散文;博尔赫斯也有同样的嗜好,不过有点虚荣的将那些嗜好变得想演戏。
说我俩不共戴天,未免言过其实;我活着,竟然还活着,只是为了让博尔赫斯能够致力于他的文学,而那文学有反证了我活着的意义。
我无需隐讳的承认他确实写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是那些东西却救不了我,因为好东西不属于任何人,甚至也不属于他,而是属于语言或者传统。
此外,我注定要销声匿迹,只是某个瞬息可能会藉他而超生。
我尽管知道他有歪曲或者美化的恶癖,却还是逐渐将自己的一切全都转赠给了他。
斯宾诺莎认为万物都愿意保持自己的形态:石头永远都愿意是石头,老虎永远原意是老虎。
我将寄生于博尔赫斯而不是我自己(假如说我还是个人物的话),不过,跟他的著作相比,我倒是在别的许多人的著述里或者甚至是在吉他的紧拨慢弹中更能找到自己的踪迹。
很多年前我就曾经企图摆脱他而独处并从耽于城郊的神话转向同时光及无限的游戏。
然而,那游戏如今也成了博尔赫斯的了,我还得另作打算。
因此,我的命运就是逃逸,丧失一切,一切都被忘却或者归于别人。
我不知道我们俩当中是谁写下了这篇文字。
白鹤林:博尔赫斯和我(随笔)
白鹤林:博尔赫斯和我(随笔)阿根廷作家豪·路·博尔赫斯有一篇既是短篇小说亦是诗歌的作品叫《博尔赫斯和我》,讨论了一个写作者作为“作家”与“自我”,以及“文字”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因为喜欢它戏谑和辨证的意味,我把它借来作为这篇献给博尔赫斯和我的随笔的题目。
在我认识这位作为幻想大师的、批评家的、作家的、图书馆馆员的博尔赫斯之前,已经有太多的人谈论、尊崇和模仿过他了。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到今天,博尔赫斯成为了中国作家和诗人的榜样。
这位于1899年8月24日诞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一幢平顶小屋里的、后来成为“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的博尔赫斯,其坎坷而伟大的一生与书籍有着深厚的渊源。
由于身为律师和现代语言师范学校心理学教师的父亲拥有大量的藏书,博尔赫斯几乎是在还不识字的情况下便开始“涉猎”大量的珍贵文学作品和名著。
经过几年的旅居国外生活后,22岁的博尔赫斯又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并开始了其大半生的图书馆员生涯。
从此以后,他几乎在读书和著书中度过一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拉丁美洲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师,在评价作为个体的自我时却是何等的平实。
他说,被神话的博尔赫斯之外的那个“我”只是一个“喜欢沙漏、地图、18世纪的印刷术、词语的来源、咖啡的香味和斯蒂文森的散文”的人(《博尔赫斯和我》)。
对于一个作家,“为什么要写作”常常被描绘得不真实,比如什么“缪斯的召唤”或“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之类。
事实上,选择写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偶然,甚至只是一种逃避和平衡,目的在于不断寻找某种个体存在与人群、社会或文化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我刚开始思索一些问题的时候,或者说当我刚开始变得无故忧虑之时,我忽然觉得自己应该找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来干。
那时我正在一所培养准技术员的学校里学习关于焊接的课程。
但我相信,我一开始便没有喜欢上这一行,因为我发现了另一种让我着迷和忘乎所以的东西。
博尔赫斯说:“在我撰写生平第一行文字之前,我就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博尔赫斯传》读后感
《博尔赫斯传》读后感
《博尔赫斯传》是一部关于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生平的传记作品。
通过对博尔赫斯的生活、思想、创作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书中展现了这位文学巨匠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影响。
在读完《博尔赫斯传》之后,我深深被博尔赫斯那种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
风格所吸引。
博尔赫斯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奇思妙想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哲学意味和想象力,引人深思。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看似荒诞却又意味深长的情节和人物,让人在阅读中领略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博尔赫斯的生平也是一部传奇。
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令人敬佩,他的思想和观
点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他对时间、空间、现实等概念的重新思考,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常规的思考方式。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探索。
通过《博尔赫斯传》,我对博尔赫斯这位文学巨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
的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他的文学风格独特而深邃,他的思想卓越而富有哲理。
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和智慧的世界,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和思考。
总的来说,《博尔赫斯传》是一部深入探讨博尔赫斯生平和作品的传记作品,
通过对他的思想、创作等方面的分析,展现了这位文学巨匠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影响。
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博尔赫斯这位伟大作家,也可以启发人们对文学、思想等方面的思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
《博尔赫斯集》读后感
《博尔赫斯集》读后感《博尔赫斯集》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深度的书籍,作者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思辨能力,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精神的盛宴。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文学、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也被他对现实和虚幻的辩证关系所启发。
博尔赫斯的作品中融合了文学、哲学和科学等多种元素,他通过奇妙的想象和敏锐的观察,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迷茫和探索。
在《博尔赫斯集》中,我读到了《图书馆的梦》这篇小说,作者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图书馆,其中包含了无数的书籍和知识,而主人公却陷入了无尽的迷惘和困惑之中。
这个故事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所追求的知识和智慧,究竟是一种解脱,还是一种困扰?除了对知识的探讨,博尔赫斯的作品还反映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无尽追求。
在《无限的神话》这篇小说中,作者讲述了一个神话般的故事,主人公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边界,经历了种种奇遇和冒险。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可能性,也让我思考: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究竟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还是一个虚构的幻境?除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博尔赫斯的作品还探讨了人类对命运和自由的矛盾。
在《无底深渊》这篇小说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关于命运和自由的故事,主人公被困在一个无底深渊中,无法逃脱。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命运是否注定,自由是否存在?我们是否能够摆脱命运的束缚,追求自由的真谛?通过阅读《博尔赫斯集》,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类智慧和生命意义的探寻,也被他对现实和虚幻的辩证关系所启发。
博尔赫斯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困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启迪。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像博尔赫斯一样,勇敢面对现实,探寻真理,追求智慧,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的来说,《博尔赫斯集》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深度的书籍,作者通过其独特的文风和思辨能力,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精神的盛宴。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文学、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也被他对现实和虚幻的辩证关系所启发。
《博尔赫斯小说集》读后感
《博尔赫斯小说集》读后感
《博尔赫斯小说集》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作者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奇幻和哲学
的世界。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空间、现实和虚幻的探索,以及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离奇的情节和荒诞的设定,如《图书馆的神明》中描述的无限图书馆,以及《花园的分岔路》中展示的平行世界。
这些故事不仅令人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更引发了我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固有的观念和规则所束缚,而博尔赫斯的作品则提醒我们,世界是多样而复杂的,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除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博尔赫斯的作品还蕴含着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探讨。
在《托伦斯的战役》中,作者通过描述一个虚构的历史事件,探讨了人类的野心和欲望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这让我不禁反思,人类在追求权力和财富的过程中,是否会迷失自我,最终走向毁灭。
而在《阿尔巴尼亚的独裁者》中,作者则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摧残和腐蚀。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我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的来说,《博尔赫斯小说集》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发的文学作品,作者以其
独特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奇幻和哲学的世界。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得到了娱乐和享受,更获得了对现实世界和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这部作品,感受其中的智慧和内涵,为自己的心灵世界注入一剂清泉。
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读后感在阅读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后,我深受其作品的影响。
这本短篇小说集展现了博尔赫斯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考。
他的作品以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复杂的思维和哲学洞察力为特征。
在本文中,我将与读者分享我对博尔赫斯作品的感受和观点。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展示了他对时间、空间和现实概念的独特探索。
在他的作品中,他经常使用不同的叙事方式和复杂的情节来挑战读者的思维。
比如,在《图书馆的宇宙》中,博尔赫斯构建了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其中包含了所有可能的书籍。
通过描述这个宏伟的图书馆,博尔赫斯引发了对无限知识和时间的反思。
他让读者思考人类对于真实和虚幻的辨别,以及我们对于知识获取和现实感知的迷茫。
博尔赫斯作品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对语言和文字的探索。
在《芭芭拉的短篇小说》中,博尔赫斯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其中人们的语言逐渐消失,只剩下一种被称为“Babel”的语言。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语言作为人类沟通和思考的工具的重要性。
博尔赫斯通过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文字游戏,探索了语言对于人类认知和交流的影响。
博尔赫斯的作品还经常涉及到人性和存在的问题。
比如,在《等待》中,博尔赫斯通过描绘一个永恒的等待场景,让读者思考人类的有限性和对时间的感知。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始终等待着某个特殊的瞬间的到来,但他在等待中逐渐失去了意义和希望。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人类对于存在的追求和对于无穷无尽的时间的无力感。
我对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通过复杂的叙事和哲学思考,引导读者思考人类存在的真相和对于现实的理解。
他的作品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让读者沉浸在一个富有思辨性和意义的文学世界中。
未来,我预测博尔赫斯的作品将继续在文学界产生影响。
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他的独特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激发了人们对于文学和哲学的兴趣。
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个人的阅读体验,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都为读者提供了不可错过的珍贵机会。
博尔赫斯读后感
博尔赫斯读后感读博尔赫斯就像走进了一座由文字构建的神秘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困惑和深深的震撼。
这家伙的文字就像魔法一样,把现实和幻想搅和得乱七八糟,但又乱得特别迷人。
比如说他的那些短篇小说,篇幅不长,却像一个个精致又古怪的小盒子。
打开一个,里面可能是无穷无尽的镜子,每一面镜子都反射出不同的世界,你以为你看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结果却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时间和空间都扭曲的漩涡里。
再说说他描写的那些图书馆吧,简直是文字的宇宙。
我仿佛能看到自己在那无尽的书架间迷失,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未知的星球,可能藏着宝藏,也可能是个陷阱。
博尔赫斯对书的那种热爱和敬畏,就通过他的文字,像传染病一样传给了我。
我读完后就特别想跑到图书馆里,随便抽出一本书,然后期待着也能像他书中的人物一样,被带到一个神奇的世界里去。
而且他的文字还特别有画面感。
有时候他描述一个古老的城市,那些狭窄的街道、斑驳的墙壁、若有若无的神秘气息,就像一部黑白老电影在我眼前放映。
我能感觉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的氛围,就好像我自己正走在那湿漉漉的石板路上,随时可能在某个转角遇到一个带着秘密的陌生人。
不过呢,读博尔赫斯也不是件轻松的事儿。
有时候他的文字就像一团乱麻,需要我反复地读,反复地琢磨。
就像在解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你得绞尽脑汁,还得有足够的耐心。
但当你终于“解开”了一部分,那种成就感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总的来说,博尔赫斯就像是一个文字的魔法师,他用他的文字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智慧、幻想和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读完他的作品,我就像是从一场奇特的梦境中醒来,但这个梦的影响却会在我的脑海里持续很久很久。
博尔赫斯生平简介_博尔赫斯的故事
博尔赫斯生平简介_博尔赫斯的故事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一生之中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一诗歌、散文和小说为主。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博尔赫斯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博尔赫斯生平简介1899年8月24日,博尔赫斯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书香之家,从小沉浸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环境中,受家庭熏陶,自幼热爱读书写作,自幼就显露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文学才华。
7岁时,他用英文缩写了一篇希腊神话,8岁,用西班牙文写了一篇叫做《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9岁,进入学堂直接读四年级。
1914年,跟随着父亲游历欧洲,定居瑞士日内瓦,广泛的涉猎了许多作家的作品。
1919-1920年,全家移居西班牙,创作诗歌《红色的旋律》以及短篇小说集《赌徒的纸牌》。
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后,从事图书馆工作。
1923年,正式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
1946至1955年,庇隆执政期间,博尔赫斯因反对庇隆,丢了图书馆的工作,被勒令去做家禽检查员。
1950年,博尔赫斯当选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
1955年10月17日,重新做了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兼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英国文学教授。
六十年代,曾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等学校讲学。
晚年的博尔赫斯双目失明,但是依然坚持创作,主要作品有:《迷宫》(1964)、《布罗迪报告》(1971)、《沙之书》(1975),《老虎的金黄》(1977)。
1986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与其秘书玛丽亚·儿玉结婚。
1986年6月14日,博尔赫斯因肝癌医治无效,在日内瓦逝世。
博尔赫斯的文学理念博尔赫斯的文学理念一:博尔赫斯是一位博采众家之长的人,正是因为博尔赫斯拥有着渊博的知识,同时也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使得博尔赫斯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做到广泛的撷取众家之长,读书是博尔赫斯生活中一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而且对于他的写作意义重大。
他曾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
博尔赫斯-我是在与你们个别交谈
博尔赫斯:我是在与你们个别交谈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布特勒图书馆,众多活跃的人们在听博尔赫斯的谈话。
在那里他说:“人群是一个幻觉。
它并不存在。
我是在与你们个别交谈。
”在其作品和谈话中那位自相矛盾的博尔赫斯,实乃源自一人。
在书本和传记中,他是西语美洲文学之父,融合现实在虚构中,构建出神秘的迷宫;在他写来自我讽刺的寓言《博尔赫斯与我》中,他是个行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喜欢沙漏、地图、十八世纪印刷术、咖啡的气味和史蒂文森散文的人。
在寓言的最后他说:我不知道是谁写下了这些,博尔赫斯还是我。
与写作中的博尔赫斯不同,在朋友们中,在采访、录音、正式演讲以及非正式聊天中,他以口述的方式揭示自己的艺术创造,如编著者威利斯・巴恩斯通说,《博尔赫斯谈话录》,是口述的逻各斯。
博尔赫斯的中年失明,确立了这种谈话和书写的联盟。
无论是坐在汽车里,还是正走在拉普拉塔河畔那些古老的联邦党人的街道上,他那传说中百科全书般的记忆允许他在口述之前就在脑子里撰写和润色好了一首十四行诗或者一个故事。
嘲讽的或者严肃的,谈笑的或者疲倦的,博尔赫斯在每一种环境中谈论着文学。
他与巴恩斯通经常在简朴的马克辛餐厅边吃边聊,他们的交谈是一次又一次关于他至爱的乔伊斯、弗罗斯特和但丁。
博尔赫斯喜欢《西区故事》,喜欢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原型。
他会请巴恩斯通背诵《弗兰基和约翰尼》的歌词,“并且告诉我探戈北上好莱坞和溜进巴黎时是如何没落的”。
在去签名售书的路上,他说他反对自杀,但苏格拉底的“长眠”是“历史上最好的死亡”。
他反对崇拜耶稣之死,但后来在京都,他写了一首诗叫作《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他的模样与人们在雕像上看到的不同。
它是严峻的,犹太人的脸……这人浑身筋骨折断,不发一言……他不是神,他能感觉到坚硬的铁钉。
”他谈到失去的东西:我在幽暗中用手摸索我不可见的容貌……我失去的只是事物虚假的表象。
给我安慰的是弥尔顿,是勇敢,我仍想着玫瑰和语言,我想如果我能看到自己的脸,在这个奇异的下午我也许会知道自己是谁。
博尔赫斯的诗5篇
博尔赫斯的诗5篇博尔赫斯受家庭熏陶,自幼热爱读书写作,很小就显露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文学才华。
7岁时,他用英文缩写了一篇希腊神话。
8岁,根据《堂吉诃德》,用西班牙文写了一篇叫做《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
10岁时就在《民族报》上发表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的译文,署名豪尔赫·博尔赫斯,其译笔成熟,竟被认为出自其父的手笔。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博尔赫斯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博尔赫斯的诗1四行诗别人死去,但那发生在过去,那是对死亡最为仁慈的季节(无人不知)。
可能吗,我、雅可布·阿尔曼苏尔的一个臣民,会像玫瑰和亚里斯多德一样死去?博尔赫斯的诗2空空的客厅一如继往,桃花心木的家具在锦缎的踌躇中继续着它们永远的交谈。
银板摄影术骗人地显示它们隐居在镜中的老年那虚假的接近而在我们的审视之下它们躲避如含混纪年的徒劳的日期。
以模糊不清的姿态它们近乎真实的焦急嗓音追赶着我们的灵魂落后达半个多世纪此刻它几乎已赶不上我们童年里那些最初的黎明。
经久不变的现实令人信服,血色红润在街上的车来人往中庆贺它在当今的神化那坚不可摧的完全与此同时光明却透过玻璃窗的缺口挫败了垂老的扶手椅又困迫与扼杀那些先祖们枯萎凋零的嗓音。
博尔赫斯的诗3另一首天赋之诗我感谢那座由无数的因与果织成的神圣迷宫,为了造物的万象它们造就了这唯一的宇宙,为了理性,它不会停止梦想一幅迷宫的蓝图,为了海伦的美貌和尤利西斯的坚毅,为了爱情,它让我们望着别人就像神望着他们,为了坚硬的宝石和自由的水,为了代数,那座精致的水晶宫殿,为了西里西亚的安吉勒斯的神秘钱币,为了叔本华,他也许己经x了宇宙,为了火的光辉,望着它,谁都不能没有一种古老的恐惧,为了桃花心木,雪松和檀香,为了面包与盐,为了玫瑰的神秘它挥霍了色彩却看不见,为了1955年某些黑夜与白天,为了那些坚忍的骑手,他们在平原上驱策牲畜与黎明,为了蒙得维的亚的清晨,为了友谊的艺术,为了苏格拉底的最后一日、为了入暮时在十字架与十字架之间传递的那些个词语,为了那个伊斯兰之梦,它拥抱了一千零一夜,为了那另一个梦,那是地狱,净化的火焰之塔和那些神圣的天体,为了斯威登堡,他曾在伦敦街上与天使交谈,为了秘密的不可追忆的河流,它们在我身上汇集,为了无数世纪前我在诺森布里亚所说的话言,为了萨克森人的剑与竖琴,为了大海,它也是一个灿烂的荒原和我们一无所知的事物的一个密码,维京人的一行墓志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乔良我最早接触到的博尔赫斯,是他的诗。
文革前出版的《诗刊》,记不得是哪一期,集中发表了拉美作家的作品。
其中有一首就是博尔赫斯的《老虎的金黄》。
那时正是文革中期,70年,我在齐齐哈尔第八中学读初三。
记得是个合订本。
当时的感觉是有点儿怪异,和中国大多数诗歌不一样。
当时中国的主流诗风,大都受郭小川、闻捷,贺敬之、李瑛这些诗人的影响,明白,晓畅,旷达,直抒胸臆。
而博氏的诗,初看之下,你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但是却绚丽,唯美,如虎皮一般斑斓。
之后就是八十年代早期,82、83年吧,从最早的一部外国短篇小说选里,看到了他的两篇小说:《玫瑰街角的汉子》和《交叉小径的花园》(现在翻译成《小径分岔的花园》)。
这两篇东西对我的震撼比他的诗要大。
有些作家,你读他的作品时,一上来就知道他要说什么。
但博尔赫斯的作品,你要读到最后才知道他要说什么,甚至读到最后你也不知道。
博尔赫斯的东西,总是能够把作家的动机、小说的情节隐藏的那么深,而对人物的描写都漫不经心却又非常迷人。
他看似并不刻意描写什么,但却能让你被他牵着走,不光是被小说的情节,他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也让你饶有兴趣。
《交叉小径的花园》的主人公即叙述者,“他”自己对自己的那些描述都很让人着迷。
博尔赫斯是否受红楼梦的影响?博尔赫斯把自己的一些小说的结构称之为“中国套盒”,认为是受了中国小说叙述的影响。
但是他的作品和中国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他有本事把故事写的扑朔迷离,而中国作家一般都追求比较明确、比较肯定的表达,包括文字。
读博尔赫斯的东西,你会觉得他的每一句话,至少是每一段都不那么肯定,让人可以有多种解释。
有人说这是博尔赫斯作品结构上的独特性,但是我认为仅仅这么看是不够的。
因为博氏写作的最大特点,不光是结构分叉,他的语言、语言叙述中的时间、情节都在分叉。
这个特点,有人说他这是在故意和读者对抗,进行一种写作与阅读的竞赛,看谁能胜过谁。
但我觉得这有点贬低博尔赫斯。
在我看来,他根本就不屑与读者竞争。
他天生就那么高蹈,那么高高在上,他在他自己的那个六角形宇宙中,居高临下地俯瞰芸芸众生,他自己就是自己的造物主,他一直在旁若无人地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自己的世纪。
这样的人,他是不屑于与你斗心思、逗闷子的。
你懂就懂,不懂就不懂。
然而,正是这一点,正是他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文学世界,令人着迷,也因此被在他之后舞文弄墨的人肃然起敬,尊之为“作家的作家”。
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系,他是个没有生活经验的作家博尔赫斯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一直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中长大。
很多人说,伟大的作家需要一个苦难的童年,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文学史上确实有不少有过苦难童年的作家,日后成为了伟大的作家。
但是也确实有一些完全没有苦难童年的作家,也成为了伟大的作家。
比如普鲁斯特、托尔斯泰、普希金,他们都没有苦难童年,但同样伟大。
所以受没受过苦,不能成为衡量作家是否伟大的标准。
受过苦难的作家容易同情底层人民,而没有受过苦的作家,除了托尔斯泰,几乎都不太关注底层。
但是文学史告诉我们,并非只有关注了底层民众困苦的作家,才能成为伟大的作家。
如果这样说的话,中国四大名著中,至少有三部与底层没什么关系,《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它们难道不伟大?真正伟大的作品,是那些深切关注并深刻揭示了人生人性,人的情感,人的灵魂,人的命运的文字。
对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描写的对象是谁,而是他看重什么,同情什么,批判什么,鞭挞什么?他站在黑暗与光明、天堂与地狱的哪一边?不确定性跟他的经历有关系正是因为博尔赫斯没有足够丰富的生活经历,这一点成全了他,使他可以整日沉浸在书籍和想象中,自由放飞。
人处在某一种状态下的时候,他的身体的某一种功能就会放大。
可以说,博尔赫斯就是在书斋中放大了自己的想象功能。
八十年代同时期的其他外国作家如果让我按自己的喜好,排列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我的顺序是:博尔赫斯,纳博科夫,约瑟夫·海勒,马尔克斯,再往后才是其他欧美的作家。
在我心目中,这几个作家都很了不起。
这里头值得一提的是纳博科夫,他非常有趣。
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研究蝴蝶的专家。
他是第一个证明,在北美洲发现的一种稀有蝴蝶,是来自亚洲大陆的人。
为此他曾备受昆虫学家们的嘲笑,但在他死后二十年,他的发现终于得到了承认。
想想看这是不是非常有趣?我一直想,等我有一天闲下来的时候,我会专门写篇文章,做一个博尔赫斯与纳博科夫的比较。
我直观地认为,纳博科夫在小说的“叙述圈套”这一点上,深受博尔赫斯的影响。
博尔赫斯比纳博科夫成名早,他们是同时代的作家。
尽管纳博科夫在全球包括中国最有名的作品是《洛丽塔》,但我坚持认为,纳博科夫最伟大的作品是《幽暗的火》(也有翻译成《微暗的火》)。
我猜测这部作品一定受到了博尔赫斯的影响。
我甚至认为,正是博尔赫斯的《科伯特·奎因分析》这类文字启发了《幽暗的火》。
但是我知道纳博科夫很骄傲,他不会承认这一点。
他说《幽暗的火》的结构方式,直接来源于他自己的一次经验。
因为此前他翻译了普希金的长诗《叶甫根尼·奥涅金》。
在这个译本中,他不断做各种注释,结果注释比长诗本身还长了很多。
《幽暗的火》的写作与此相似,也是一首长诗加冗长的注释。
在这部作品中,他虚构了一首非洲被废黜国王的长诗,然后作者“我”再对这首诗进行多处注释,由诗和注释构成一部结构独特的长篇小说。
毫无疑问,《幽暗的火》肯定来自纳博科夫自己的直接经验,但我仍然能从中看到博尔赫斯的影子,嗅到博尔赫斯的气息。
因为纳博科夫的这篇东西,太有博尔赫斯那种信手点染,随意地、漫不经心地把评论、分析都写成小说,让读者读上去像读一篇学术论文一样的本事,在纳博科夫的这部作品中展现无遗。
所以,即使没有人认同纳博科夫深受博尔赫斯影响的说法,我也坚持认定这一点,因为《幽暗的火》就是一个证明。
虽然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一个在北美,一个在南美的纳氏和博氏,生前有过什么交集,但作家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进行神交的。
所以我要做一下这两人的比较,因为他们是我心目中排位第一和第二的作家。
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充满了圈套和陷阱读博尔赫斯的作品,处处都是陷阱,你必须小心翼翼,连他的序和前言你也不要轻易相信,因为那也是他的陷阱的一部分。
他在《交叉小径的花园》(《小径分岔的花园》)序言中写道,“这个集子里的故事不需要很多诠释。
第七篇(即《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读者看到一桩罪行的实施过程和全部准备工作,在最后一段之前,对作案目的也许有所察觉,但不一定理解。
另外几篇是幻想小说”他所写的这些东西都是随意告诉你,你要真按照这样去理解就会出错,它真是侦探小说?什么侦探?侦探是谁?这里头的侦探几乎就是主人公自己在分析自己以及他的任务,最后警长进来开枪打死他,在打死他之前,他叙述完了这些东西,显然这不是一部侦探小说,准确来说它是悬疑小说。
所以在这些地方不能够非常清晰准确地把握它,原因是它的圈套太多,有些东西不能太当真,但是你不当真也是一个错,你要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是你不要由于相信了他的话,就完全按照他的路径走,你要有自己的结论。
他的每一句话表面上是飘忽的,但又是确定的,但这种确定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你把握不住它,这种效果极其像读朦胧诗。
这个和博尔赫斯是诗人有关系。
诗人的想象力和表达就应该是飘忽不定的。
太准确、太清晰的表达很少有好诗,除了人类早期表达感情的那一类歌谣,但即使是早期人类情感的表达也是通过借喻、比兴来完成的。
所以一个人一旦是诗人,然后又是小说家,前提他还是个哲学家,而且精通数学,这个人写出来的东西,一般读者如果学养不够,你就很难把握和理解这个作家了。
更谈不上喜欢了。
如果你不懂哲学,百分之五十的博尔赫斯你不懂;如果你不懂数学,百分之三十的博尔赫斯你不懂;如果你还不懂文学史的话,那么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你也读不懂。
这样的话你就百分之百读不懂,就不会喜欢博尔赫斯。
在我看来,博尔赫斯的大脑,大概就是按这个比例构成的。
国内作家受博尔赫斯的影响国内作家,早年马原曾经掀起过人们对与博尔赫斯、海明威等人的关注,马原的《环形废墟》可以看出博尔赫斯的影响。
而莫言则受艾特马托夫、马尔克斯、福克纳等作家影响多一些。
他似乎对于圈套式的叙述结构没那么大的兴趣,他喜欢火烈的热辣的直抒胸臆的东西,他更长于语言的爆炸。
我自己受博尔赫斯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我现在读它的时候,他还在深刻的影响着我。
原来我也和中国其他作家一样,更关注叙述圈套,也就是小说结构。
但现在我渐渐发现实际上那只是博尔赫斯的皮毛,更深的东西在于无处不在的分叉的小径,语言的分叉,时间的分叉,空间的分叉,人物内心的分叉,最后是小说结构的分叉,处处都在分叉。
要想做到这一点,即使你把这个秘密解开了告诉其他的作家应该这样,一般人也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你拥有的知识不够。
博尔赫斯引用任何人的东西都是信手拈来,仿佛那些东西长在他的脑子里,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随心所欲地写,他脑子里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他的分叉是随时随地的。
中国有一个作家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地分叉,那就是王蒙,但王蒙达不到博尔赫斯的飘逸、飘忽不定的感觉。
王蒙的分叉是很确定的,每一个叉生出来都清晰可见,而博尔赫斯每一个叉分出来都飘忽不定,这种飘忽不定让你感觉他随时可以指向下一个叉口。
简单地说,王蒙的叉是生出一个线头来打一个结,博尔赫斯的叉却是指向无限的。
这就需要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这两者缺一不可。
因为博览群书你记不住也白搭,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是书到用时记不住。
博尔赫斯最厉害的就是他能记住,这也许与他视力一直不好有关系。
他到70岁以后就完全失明了。
由于视力不好,对外界的关注就会减少,就会更关注内心。
这也是一种生理功能的代偿吧。
博尔赫斯是典型的饱学之士,从他的文字就可以看出来,他的文字非常轻松,什么东西都是信手写来,随处点染,在这一点上,中国作家唯有钱钟书可以和他比,钱钟书也有这种本事。
但钱钟书也缺少博氏那样一种飘逸,这也许和钱钟书不写诗有关。
钱钟书的围城写的很幽默,很轻松,也算得上潇洒,但没有那种飘忽不定感,我想这与钱钟书自己只会写古体诗,不会写现代诗有关系,现代诗的飘忽感,语言的随时指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能力,这是一般的人甚至诗人都做不到的,只有现代的大诗人才能做得到。
博尔赫斯是一个小众的作家不用说,博尔赫斯属于小众。
但这个小众是金字塔尖上的小众。
这是个被很多作家奉为圭臬的作家,也就是文学圈里说的:“作家的作家”。
对博氏的评价,国内的评论界基本上是人云亦云。
展开了说,在过去一百年里,很少有哪个中国的评论家,对西方作家的评论,能够超出西方对他们的评论,哪怕说出不同于西方的见解和评价,更不要说有独特发现。
不过中国人对待博尔赫斯的态度比西方宽容。
起码不会像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那样,由于博尔赫斯被人诟病的政治立场,而否定其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