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村题材小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年代乡土小说ppt课件
❖ 《在贵州道上》以冷静的笔调刻划了贵州山 道的险峻、山民生活的困苦及其蒙昧的精神 状态
❖ 旧贵州这片贫困而苦难的土地,和在这片土 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人们。在他笔下涌现 出的众多人物,挑夫、马夫、滑竿匠、盐巴 客、乞丐、草药贩子、家庭主妇、失业青年、 农妇、小职员、女艺人、教员……对于他们 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际,作家不仅作了忠实 的记录和典型的反映,建构了作家独特的贵 州乡土的艺术世界,对他笔下的人物,更寄 予了深切的同情,表现出作家的良知及其人 道的关怀
“随便放句什么屁,都像麻辣子鸡样 塞在人家口里,又厉害,又讨人欢喜。”
“颈根”(脖子),“不在乎”(不必 要),“咸服 ”(服气),“稳当”(稳 重),“耳巴子”(耳光),“强梁”(称 霸),“粪涨”(混账), “雅”(也),“我 俚”(我们),“楼”(喽)
13
❖《陈四爹的牛》中描写一位有点阿
Q影子但性格更懦弱的农民周涵海, 妻子背地里偷人而被乡间民众取笑, 均无可奈何,他被人叫做“猪三 哈”、“黑酱豆”。陈四爹只准他 一顿吃两碗饭,他也忍饥挨饿地干 活。后因丢了牛怕东家责难而投水 自尽了。但陈四爹只为失牛而痛心, 放牛人的下落竟无人问起。
7
《菊英的出嫁》
8
坚持批判的态度,审美偏于对恶的、 丑陋的事物的深入体验,
受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影响,对心理 描写颇为重视。逼真地写出乡土人物 土头土脑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异。
9
环境描写具有浙东风情,具有一定程 度的民俗学的价值。
10
彭家煌(1898——1933),湖南湘阴人,
又名彭介黄,字韫松,文学研究会会员 。 ❖ 小说特色:活泼的方言土语,浓厚的乡土气
❖《鼻涕阿二》既控诉了非人社会的 冷漠与偏见对主人公的欺压,也揭 示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劣根性。其 对社会的批判系基于对人性的批判, 因而具有深厚的力度。
《莫言最全介绍》课件
莫言在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 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体验。
莫言评价
文学评论
莫言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备受学者和评论家的赞誉。
站在历史之巅
莫言的作品拓宽了中国文学的边界,成为时代的象征。
莫言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莫言的作品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民众命运,给人们带来思考。
结束语
1 评价与思考
莫言的创作让我们思考人性、历史和社会。
莫言对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有深刻的剖析。
3 民间传说
莫言运用民间传说和神话元素,曲折动人。
4 独特叙事风格
莫言的叙事风格独特,引人入胜。
莫言影响
中国文学现状
莫言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激发了更多作家的创 作灵感。
世界文学影响
莫言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推动了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传 播。
个人风格的创新
《莫言最全介绍》PPT课 件
莫言是中国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作品而广受赞誉。 本PPT将全面介绍莫言的生平、文学成就、影响和评价,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 这位伟大的作家。
莫言简介
生平概述
莫言生于1955年,中国当代作家。
文学成就
莫言是中国文坛的重要代表,作品广受赞誉。
获奖经历
莫言多次获得重要文学奖项,包括诺贝尔文学奖。
2 后记及推荐阅读
了解更多关于莫言的生平和作品,请阅读相 关材料。
莫言作品
《红高粱家族》
描写中国农村家族的动人作品。
《丰乳肥臀》
通过女性生活经历展现社会变革。
《蛙》
探讨基因突变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生死疲劳》
探讨生命与死亡的哲学小说。《檀香Biblioteka 》聚焦历史时期的家族悲剧。
莫言评价
文学评论
莫言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备受学者和评论家的赞誉。
站在历史之巅
莫言的作品拓宽了中国文学的边界,成为时代的象征。
莫言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莫言的作品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民众命运,给人们带来思考。
结束语
1 评价与思考
莫言的创作让我们思考人性、历史和社会。
莫言对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有深刻的剖析。
3 民间传说
莫言运用民间传说和神话元素,曲折动人。
4 独特叙事风格
莫言的叙事风格独特,引人入胜。
莫言影响
中国文学现状
莫言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激发了更多作家的创 作灵感。
世界文学影响
莫言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推动了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传 播。
个人风格的创新
《莫言最全介绍》PPT课 件
莫言是中国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作品而广受赞誉。 本PPT将全面介绍莫言的生平、文学成就、影响和评价,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 这位伟大的作家。
莫言简介
生平概述
莫言生于1955年,中国当代作家。
文学成就
莫言是中国文坛的重要代表,作品广受赞誉。
获奖经历
莫言多次获得重要文学奖项,包括诺贝尔文学奖。
2 后记及推荐阅读
了解更多关于莫言的生平和作品,请阅读相 关材料。
莫言作品
《红高粱家族》
描写中国农村家族的动人作品。
《丰乳肥臀》
通过女性生活经历展现社会变革。
《蛙》
探讨基因突变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生死疲劳》
探讨生命与死亡的哲学小说。《檀香Biblioteka 》聚焦历史时期的家族悲剧。
3农村题材小说PPT课件
.
26
4、《创业史》的创作特色:
① 艺术构思宏伟开阔。 时空跨度; ② 艺术描写细腻多姿。 人物关系和心理
描写,景物描写和生活习俗描写,地域色 彩和乡土气息。 ③ 抒情议论深沉精辟。 增强美感,提升 思想深度。
.
27
5、关于《创业史》的历史评价问题
60年代关于典型人物塑造问题;80年代关 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合理性问题,文 艺创作与政治运动的关系问题等。
但以民间多元价值取向来消解政治主题的 尖锐性,带来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复杂性, 使主题意蕴深厚。
.
32
5、周立波对湖南作家的影响
上承沈从文,下启古华、何立伟、韩少功、 叶蔚林等人,对湖南乡土小说的创作产生 重要影响。
.
33
5、浩然
1、浩然简介 浩然(1932-- ),原名梁金广,出版各类作品近
(1)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将生活 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
(2)致力于民族化的普及与创新
(3)讽刺喜剧手法的出色运用。讽刺里 有宽容,批判里藏着期待。
.
14
5、赵树理的文艺思想
① 问题小说意识和工具论的文艺观
“文摊文学家“、”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 用“
② 注重小说的讽劝教谕功能
“俗话说,‘说书唱戏是劝人哩!’这话是对的。 我们写小说和说书唱戏一样,都是劝人的。”
流派特征:
①地域的特征;
②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
“问题小说”意识、工具论意识
③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以先进的思想 意识来指导;
④对故事性和语言通俗性的强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2、“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成员还 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冉 淮舟等人。
《沈从文乡土小说》PPT课件
沈从文之乡土小说
主讲 贾军瑕
乡土小说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工业文明参照 下的“风俗画描写”和“地方特色”
莫言曾说,一个人无论写出多少作品,他的作 品都是对童年的记忆,他所有的作品就是一个 个人的自传。因此童年记忆在作家的创作中是 很重要的。
一个在乡土社会度过了少年时代的作家,是很 难不以乡土社会作为审视世界的基本视角的。 童年的经验,常常是一个作家重要的创作冲动, 特别是在他的创作之始。……并且在他的文本 序列中,表现出恋乡与怨乡的双重心理情结。
……第三个长得最美最娇。三女儿身个子小小的,腿子长长 的,嘴小牙齿白,鼻梁完整匀称,眉眼秀拔而略带野性,一个 人脸庞手脚特别黑,神气风度却是个“黑中俏”。在一家兄弟 姊妹中年龄最小,所以名叫夭夭。一家人凡事都对她让步,但 它却乖巧而谦虚,不占先称强。因此心性天真而柔和,所以显 得更动人怜爱,更的人赞美。——《长河》之夭夭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
1、情节单纯自然——乡土风俗与少女爱情
(1)乡土风俗 作品创造了一个封闭的田园环境——偏远的小城“茶峒”。原始性的自然状态
的生活方式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人善良、淳朴,古道热肠,自足 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2)爱情故事 作品以湘西小山城茶峒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翠翠。天保。 傩送。通过爱情的悲剧反映了一种美好的人性。造成爱情悲剧的既不是社会环境, 也不是文化,更不是人性恶,而是人性善。这里的悲剧之所以发生,最主要的原 因是翠翠的天真、纯洁。《边城》以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特异的乡土习俗,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渴望,体现了沈从文的自然文化理想。
4、质朴清新、含蓄自然的语言。
湘西世界
3、其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五四时期启蒙话语。 如《丈夫》、《萧萧》等。
主讲 贾军瑕
乡土小说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工业文明参照 下的“风俗画描写”和“地方特色”
莫言曾说,一个人无论写出多少作品,他的作 品都是对童年的记忆,他所有的作品就是一个 个人的自传。因此童年记忆在作家的创作中是 很重要的。
一个在乡土社会度过了少年时代的作家,是很 难不以乡土社会作为审视世界的基本视角的。 童年的经验,常常是一个作家重要的创作冲动, 特别是在他的创作之始。……并且在他的文本 序列中,表现出恋乡与怨乡的双重心理情结。
……第三个长得最美最娇。三女儿身个子小小的,腿子长长 的,嘴小牙齿白,鼻梁完整匀称,眉眼秀拔而略带野性,一个 人脸庞手脚特别黑,神气风度却是个“黑中俏”。在一家兄弟 姊妹中年龄最小,所以名叫夭夭。一家人凡事都对她让步,但 它却乖巧而谦虚,不占先称强。因此心性天真而柔和,所以显 得更动人怜爱,更的人赞美。——《长河》之夭夭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
1、情节单纯自然——乡土风俗与少女爱情
(1)乡土风俗 作品创造了一个封闭的田园环境——偏远的小城“茶峒”。原始性的自然状态
的生活方式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人善良、淳朴,古道热肠,自足 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2)爱情故事 作品以湘西小山城茶峒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翠翠。天保。 傩送。通过爱情的悲剧反映了一种美好的人性。造成爱情悲剧的既不是社会环境, 也不是文化,更不是人性恶,而是人性善。这里的悲剧之所以发生,最主要的原 因是翠翠的天真、纯洁。《边城》以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特异的乡土习俗,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渴望,体现了沈从文的自然文化理想。
4、质朴清新、含蓄自然的语言。
湘西世界
3、其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五四时期启蒙话语。 如《丈夫》、《萧萧》等。
第二章五十年代农村题材的小说PPT课件
.
1
第一节 赵树理的小说
赵树理五十年代的创作
赵树理(1906--1970),作为最受中国农民欢迎的作家之一,50年代以 后创作的主要作品有:短篇《登记》、《求雨》、《“锻炼锻炼”》、《套 不住的手》、《互作鉴定》,长篇《三里湾》,评书《灵泉洞》,还创作鼓 词,小调等。“文革”中受残酷迫害致死。
赵树理始终想绕开新文学传统,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的政治工作 结合起来,所谓“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问题小说。
.
4
三种人物形象
中间人物“小腿疼”“吃不饱”,代表自私自 利、偷懒耍赖,爱占便宜的农民。
杨小四代表新型农村干部,办事果断、干练、 为求目的不顾手段。
王聚海“和稀泥”式的人物 ,工作作风以柔 为主,主张摸清脾气,然后再予以劝导。
.
5
第一次冲突
“你是不是向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 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院”
下堡乡的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农业合作社,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的故事。
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也是一种私 有制的回归。
合作化运动则是对农民进行改造,彻底消除私有制。
.
11
二、《创业史》中的农民形象 旧农民形象 1、富农姚士杰——富农成为合作化运动的头号
敌人阴险、贪婪、好色的反面典型,政治立 场反动,伦理道德败坏 2、富裕中农郭世富——精明能干、自私狡猾, 有着憨厚朴实的外表和精明狡诈的心机 3、新中农郭振山——村民代表主任,热衷个人 发家,老谋深算、骄横强悍。
第二章 五十年代农村题材的小说
农村题材小说兴盛的原因 1、农村题材一直是解放区文学关注的重点; 2、50年代中国农村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三个阶段的
20年代乡土小说ppt课件
20年代乡土小说家
1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 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 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 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 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 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 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2
❖《鼻涕阿二》既控诉了非人社会的 冷漠与偏见对主人公的欺压,也揭 示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劣根性。其 对社会的批判系基于对人性的批判, 因而具有深厚的力度。
❖《疯妇》描绘的是一出家庭悲剧。
22
蹇先艾(1906-1994),贵州 遵义人 ——用 平静文字叙述 愤懑压抑, 《水葬》“对我 们展示了‘老 远的贵州‘乡 间习俗的冷酷, 和出于这冷酷 中的母性之爱 23 的伟大”,(鲁
,
,
深
是 炉是是是是是 思海是是星有若夜
冬 火炉灯月日家 想是天花之身高一
夜 是火,,,, 是夜上,空外山支
的 墙,
一的的是是之流灯
声上
个镜梦鱼鸟海水,
十 二 月 十 九
音的
美子,,林。, 夜
。树
,,
45
❖
人类
❖
鸡鸣
人类的残忍
人类的灾难
正如人类的面
止不住鸡鸣,
孔
村子里非常之
彼此都是相识 的。
人类的残忍 正如人类的思
❖ 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 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 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 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
❖ 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 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 刊
3
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 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 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 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 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 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 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 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1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 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 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 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 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 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 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2
❖《鼻涕阿二》既控诉了非人社会的 冷漠与偏见对主人公的欺压,也揭 示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劣根性。其 对社会的批判系基于对人性的批判, 因而具有深厚的力度。
❖《疯妇》描绘的是一出家庭悲剧。
22
蹇先艾(1906-1994),贵州 遵义人 ——用 平静文字叙述 愤懑压抑, 《水葬》“对我 们展示了‘老 远的贵州‘乡 间习俗的冷酷, 和出于这冷酷 中的母性之爱 23 的伟大”,(鲁
,
,
深
是 炉是是是是是 思海是是星有若夜
冬 火炉灯月日家 想是天花之身高一
夜 是火,,,, 是夜上,空外山支
的 墙,
一的的是是之流灯
声上
个镜梦鱼鸟海水,
十 二 月 十 九
音的
美子,,林。, 夜
。树
,,
45
❖
人类
❖
鸡鸣
人类的残忍
人类的灾难
正如人类的面
止不住鸡鸣,
孔
村子里非常之
彼此都是相识 的。
人类的残忍 正如人类的思
❖ 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 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 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 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
❖ 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 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 刊
3
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 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 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 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 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 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 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 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中国当代文学史下编 ppt课件
2、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
(1)50—70年代的文学,主要叙述 特定的文学规范如何取得支配地位, 以及这一文学形态的基本特征。
(2)80年代以来的文学,揭示这种 支配地位的逐渐失去,以及在不同 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中国作家建立 “多元”的文学格局所做的艰苦努 力。
第二章 50—70年代的小 说
第一节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燕赵
悲歌》、《开拓者》等所谓的“开拓者” 系列;何士光《乡场上》(冯幺爸)、 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花园街 五号》、张贤亮《龙种》、柯云路《新 星》、《夜与昼》等等。
第二章 新时期小说主要思潮
❖ 二,以改革作为社会背景: ❖ 1,边界不清晰,往往也会被归入
❖ 1,“伤痕小说”、“反思 小说”
(1)“伤痕小说”背景:长年 压抑的反弹效应;苦难的宣泄心 理机制。
❖ 以1978年《班主任》的发表为标 志,文革后第一个小说思潮。
第二章 新时期小说主要思潮
❖ 《班主任》(刘心武):谢惠敏、宋 宝琦、张俊石
(2)“伤痕小说”名称由来:卢新华 《伤痕》 ——王晓华
《“锻炼锻炼”》
(二)、柳青及其小说《创
业史》
❖ 作者作品:柳青(19161978),陕西吴堡县人。 出版有长篇《种谷记》 (1947)和《铜墙铁壁》 (1951)。散文特写(收 入《皇甫村三年》)和 中篇《狠透铁》,宏篇 巨构《创业史》。
二、“史诗性”追求
(一)、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 杜鹏程(1921-1991),陕西
(三)、《青春之歌》
❖ 1、作者:杨沫(19141995),湖南湘阴人。 《青春之歌》1958年初 出版。《青春之歌》和 在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另 两部长篇《芳菲之歌》 和《英华之歌》,在内 容上有着连贯性,被称 为“青春三部曲”。 《青春之歌》既是写 “革命历史”,又是写
(1)50—70年代的文学,主要叙述 特定的文学规范如何取得支配地位, 以及这一文学形态的基本特征。
(2)80年代以来的文学,揭示这种 支配地位的逐渐失去,以及在不同 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中国作家建立 “多元”的文学格局所做的艰苦努 力。
第二章 50—70年代的小 说
第一节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燕赵
悲歌》、《开拓者》等所谓的“开拓者” 系列;何士光《乡场上》(冯幺爸)、 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花园街 五号》、张贤亮《龙种》、柯云路《新 星》、《夜与昼》等等。
第二章 新时期小说主要思潮
❖ 二,以改革作为社会背景: ❖ 1,边界不清晰,往往也会被归入
❖ 1,“伤痕小说”、“反思 小说”
(1)“伤痕小说”背景:长年 压抑的反弹效应;苦难的宣泄心 理机制。
❖ 以1978年《班主任》的发表为标 志,文革后第一个小说思潮。
第二章 新时期小说主要思潮
❖ 《班主任》(刘心武):谢惠敏、宋 宝琦、张俊石
(2)“伤痕小说”名称由来:卢新华 《伤痕》 ——王晓华
《“锻炼锻炼”》
(二)、柳青及其小说《创
业史》
❖ 作者作品:柳青(19161978),陕西吴堡县人。 出版有长篇《种谷记》 (1947)和《铜墙铁壁》 (1951)。散文特写(收 入《皇甫村三年》)和 中篇《狠透铁》,宏篇 巨构《创业史》。
二、“史诗性”追求
(一)、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 杜鹏程(1921-1991),陕西
(三)、《青春之歌》
❖ 1、作者:杨沫(19141995),湖南湘阴人。 《青春之歌》1958年初 出版。《青春之歌》和 在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另 两部长篇《芳菲之歌》 和《英华之歌》,在内 容上有着连贯性,被称 为“青春三部曲”。 《青春之歌》既是写 “革命历史”,又是写
《故乡》ppt课件
《故乡》的故事极其简单,讲的就是“我”回老家搬家。就这 么简单的事,几乎构不成故事,但作者恰恰就通过对比手法,从外 貌、动作、语言、神态等不同角度,成功塑造了闰土、杨二嫂这两 个人物,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故事,还看到了一个病态的社会、一群 病态的人,直击心灵,让我们不由得也想替作者去呐喊,去唤醒, 而这一切情感的共鸣都源于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你能总 结出鲁迅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吗?
动着嘴唇, 浑身瑟缩, 手提纸包 , 只是摇头 , 默默地吸烟, 全然不动
少年闰土: 干脆利落,勇敢能干 活泼聪明,充满生气
中年闰土: 憨厚纯朴,诚实勤劳 愚钝麻木,贫困悲惨
语言对比
看瓜刺猹 活泼机灵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少年闰土:乡间趣事滔滔不绝,可 见口齿伶俐、聪明活泼、热情开朗、 纯真能干、见多识广、无忧无虑。
析读课文识故乡之人
外貌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年轻美丽:“豆腐西施” 凸颧骨,薄嘴唇,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动作
终日坐着
对“我”的 态度
抱过我
冷笑、怪叫、贪婪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 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 在裤腰里。
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贵人眼高
迅哥儿,
你阔了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
第二部分(发展、高潮):在故乡(6—77 段),写 “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结局):离故乡(78—88 段),写“我” 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
活动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2.请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留给“我”的印象。
“变”
活动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请找出分别二十年后,故乡的变化有哪些? 以前的故乡是“神异的图画”, 现在的故乡“远近横着几条萧索的荒村”。
平凡的世界ppt课件.ppt
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他在
《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是的,我刚跨过40岁,从
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于‘正午’时光,完全
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
中”。是的,42岁正是一个作家灿烂辉煌的年龄,如果
路遥不死,以他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和苦苦的思索,以他
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以他的笔力,他肯定还会为这不平
但是面对打击,他不气馁、不忧伤,勤于思考,敢于进取, 认定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不息。终于这位祖宗八代都是农民 的汉子树立起他在村子中的威信,使得那些村民刮目相看。 孙少安又是一个极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他和他的外地 娶回的妻子同甘共苦,但当日子稍好一点时,他的妻子提 出分家另过,社会上外部的各种压力不能让他屈服,但这 件事也使他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他孝敬父母,关心 弟妹,即使对村里的乡里也极富同情心。当他的砖场刚刚 走上正路时,村里的许多困难户为筹钱买化肥甚至为买一 点生活用品而来找他打工时,他尽力帮助他们。孙少安是 一代农民的新代表。
凡的世界写下新的巨著。但是,路遥却过早的死去了。路
遥的死,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不是谁人能轻易
填补的空缺。
路遥的精,深沉睿智的穿射历史和实现的思想, 成就大事业者的强大的气魄,为实现理想 的坚忍不拔和艰苦卓绝的耐力,充分显示 出这个古老而又优秀民族最优秀的品质。
路遥逝世
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就再没有能恢复过来,他的血 脉精气已经全部被书榨干。悄然不觉中,病魔已趁虚而入, 死神也步步逼近。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为《女友》 杂志写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1992年11月17 日,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 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42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乡土小说+课件
2.文外层面 (1)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分析小说的环境观。 (2)从人与历史的角度分析小说体现的民族心理与传统文化。 (3)从人与人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人生启示。 (4)从人与时代的角度分析小说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5)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文本的深层意义,如象征义、双 关义等。
(二)掌握主要题型的分析要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文本意蕴
(一)多层面、多角度展开分析
1.文本层面
分析主题意蕴必须立足于文本,在文本内寻找多角度:
(1)形象角度。意蕴总是附着于小说的具体形象中,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形 象、事物形象就是两个可以展开的小角度。人物形象有主要人物、次要 人物,主要人物的经历命运、不同性格侧面、性格变化原因、性格形成 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典型意义,是分析的具体抓手。
2.建立自我经验与文本的链接
读者作为作品接受的主体,不仅仅只是阅读作品的人,还是走进 作品,能与作者共处的活生生的人,可以通过作品与创作者产生 “共情”,所以,在阅读时,要善于利用生活与阅读经验来理解 文本,建立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面对陌生的农村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自己已经存在的经验出 发,结合文本理解,生长出新的经验。读者作为生活中活生生的 人,深受民俗文化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域与民族的民俗文化充满 好奇,让自己从已有的民俗文化经验出发,建立与乡土小说文本 沟通的链接,必然会使读者读出自己。只有读懂乡土小说,才能 读懂过去的中国,也才能明白现在的中国所走的道路。
当读到以写人为主的小说时,能够从中找到作者对人物的 描写部分,但是作者为何会花大量笔墨写这个人物,到底 有何用意?当读到一篇非常著名的小说时,会关注小说中 人物的一举一动,以及环境塑造和时代背景的铺垫到底对 整篇文章有何影响,它为何会成为著名文章,其中有何魅 力?其实,对于小说的阅读,更多应该关注的是读的过程, 是在这个过程中体味人物的酸甜苦辣,表现自己的喜怒哀 乐,是让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中人物的经历感触到读者, 感受“移情”。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文学类阅读小说《到梨花屯去》讲评PPT课件
• 结构上:首尾呼应
• 主题上:强调沉默之中有深意(主题之所在)
• 效果上: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 刻意味。
:①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
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
“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
含着的深刻意味。
• 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 心理变化;
• 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 气息
.
6
3、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 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 审题:有两个问 • 第一个问:人物形象分析题,分析两个乘
客为什么沉默,需要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 析。 • 第二个问:鉴赏表达技巧,鉴赏细节的作 用
民中去,如何民主科学决策引领百姓脱贫致富;二是对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 开头:1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 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 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 结尾:44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 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描写了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衬托松动起来的气氛和两人开始和解时的渐变轻松的心情暗示谢赵两人的关系已经完全由坏转好两人的心境豁然起来衬托谢赵两人的愉快的心情和越来越融洽的关系32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
《到梨花屯去》讲评
.
1
• 2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6分)
• 审题:环境作用分析题
描写了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衬托“松动起来”的气 氛,和两人开始和解时的渐变轻松的心情
• 23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 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 的山垭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2)人物阵营:
中间和落后人物:中农马多寿、村长范登高、 老党员袁天成
进步人物:王金生、王玉生、王玉梅、范 灵芝等
(3)作品缺陷:人物思想转化上,有简单 化倾向;新人形象单薄,性格单一;结构 前紧后松,故事情节发展缓慢勉强,与作 者当时队农村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有关。
.
13
4、赵树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几个特 点
.
3
3、50-70年代主要农村题材小说作 家:
赵树理、周立波、柳青、沙汀、骆宾基、 马烽、康濯、秦兆阳、李准、王汶石、孙 谦、西戎、束为、刘澎德、浩然等
.
4
二、两个流派:“山药蛋”派和 “荷花淀”派
1、“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成员还有 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韩文洲及后来 的成一、张石山、潘保安等。
.
8
三、主要农村题材小说作 家
1、赵树理
.
9
1、赵树理简介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 山西沁水人。40年代以《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 说闻名。解放后主要作品有《登记》、 《锻炼锻炼》、《老定额》、《套不住的 手》等短篇小说,和《三里湾》、《灵泉 洞》等长篇小说,还有鼓词《石不烂赶 车》、上党梆子《十里店》等。主编过
主要写情感,写人际关系的变化,但也体 现了一定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作品没 有直接去描写社会的变革,而是通过几个 生活场景和情节反映出农业合作化运动初 期,农村各阶层精神状态、思想情感以及 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新变化,从而折射出时 代的变迁。
第一章 农村题材小说
.
1
一、50—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发 展概况
1、50-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景 观,作家人数之众和创作数量之大都达到了空前 规模。其繁荣的原因在于:
① 五四新文学“乡土小说”传统的历史延续; ② 解放区文学传统的历史继续; 毛泽东的“新的主题,新的人物” ③ 新政权对农村题材小说的倡导; 《讲话》、茅盾、周扬等人的言论 ④ 以农民为主体的创作接受对象;
③ 紧密反映现实,但不盲从现实,对现实有独立 的思考
④ 拒绝五四新文学传统和外国文学传统,重视民
间文化传统
.
15
6、赵树理的评价史
1)延安文艺时期对赵树理的评价——赵树理方 向
2) 50年代的毁誉参半
善于表现落后的一面,不善于表现前进的一面
3) 60年代“现实主义深化期”对赵树理的重 新评价和称赞。
.
7
三、两个群体:
一是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二是柳青、王 汶石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二者之间区别:
①赵树理的本土化乡村写作立场与柳青等的“外 来者”乡村写作立场;
②赵树理立足于农村生活本身,从生活中得认识; 而柳青则是从观念到创作,图解观念,灌输新的 价值观念;
③赵树理继承的是中国传统的说话艺术,而柳青 接受的则是五四新文学传统。
.
2
2、50—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总体
特征
(1)内容上,紧密反映农村“现实斗争”,图 解国家政策;
(2)风格形式上,公式化、概念化明显,个性 色彩淡化;
(3)对创作主体思想上的高度要求,要求作者 与作品主人公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
(4)与现代“乡土小说”明显不同,现代乡土 小说以民俗表现、悲剧意识、国民性批判/重建、 启蒙等作为核心内容,而50-70年代的农村题材 小说则充满了颂歌意识和理想主义情怀。
流派特征:
①地域的特征;
②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
“问题小说”意识、工具论意识
③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以先进的思想 意识来指导;
④对故事性和语言通俗性的强调;
.
5
2、“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成员还 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冉 淮舟等人。
流派特征:
①追求诗化、散文化,重意境和抒情
②淡化阶级斗争意识,重表现人性、人情 美
③对艺术性和传统性的保持和宏扬
.
6
3、流派命运:
“山药蛋”派曾受到有意识地提倡,1956 年7月,周扬到山西,明确提出发展有特色 的文学流派。山西文学刊物《火花》对赵 树理创作的大力倡导。“荷花淀”派则是 自然组合,50年代曾出现过辉煌期,但后 来没有发展下去。新时期以来,该流派在 一定的程度上得以复苏。
.
17
2、孙犁的创作特色
(1)善于于平淡中见深刻,朴实中见诗情,富 于新的时代精神。
(2)重表现人性美、人情美,和人物身上的传 统美德。
(3)诗化小说的美学追求,追求优美意境的营 造。
(4)散文化的结构笔法,淡化情节和矛盾冲突。 (5)重自然风光的描写和民风民俗的艺术写照。
.
18
3、《铁木前传》
矛盾、邵荃麟、“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 座谈会”
4
16
2、孙犁
1、关于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
北安平人,1945年发表成名作《荷花淀》。 50年代主要作品有《风云初记》、《村 歌》、《铁木前传》,小说散文集《白洋 淀纪事》等。后小说创作渐少,以散文为 主。
《说说唱唱》、《曲艺》等杂志。1970年 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
10
2、《登记》和《锻炼锻炼》
《登记》对《小二黑结婚》的发展:都歌颂新婚 姻法,但由反对混进新政权中的封建恶势力和封 建迷信思想,发展到同官僚主义、群众中的自私 落后意识,农民意识中的封建夫权思想作斗争。 注意人物个性塑造。
《锻炼》写中间落后人物。拥护新政权,支持新 生事物,但隐晦地表达了对农村政策和新政权的 封建粗暴性的不满,在一定的程度上表达了底层 人民的心声。遭至批判。
(1)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将生活 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
(2)致力于民族化的普及与创新
(3)讽刺喜剧手法的出色运用。讽刺里 有宽容,批判里藏着期待。
.
14
5、赵树理的文艺思想
① 问题小说意识和工具论的文艺观
“文摊文学家“、”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 用“
② 注重小说的讽劝教谕功能
“俗话说,‘说书唱戏是劝人哩!’这话是对的。 我们写小说和说书唱戏一样,都是劝人的。”
.
11
3、关于《三里湾》的分析评价
(1)作品内容 作品围绕三里湾合作社秋收、扩社、整社、
开渠等工作,通过对村里四户人家两种思 想,两条道路,两种生活方式的矛盾、斗 争和变化的具体描写,揭示出合作化运动 的艰难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对农村政治、经济和人的思想精 神等方面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