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科版五年级上《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斜面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交通工具的运动。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如何运动的吗?它们受到哪些力的作用?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交通工具的运动都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二、探究摩擦力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摩擦力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并板书: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三、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并提出实验要求。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力大小。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4.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何减小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的摩擦力?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代表分享解决方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教师总结: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使接触面脱离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运动与摩擦力一、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知道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这些力都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摩擦力,并且简单的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学生在前几节课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从重力,弹力,然后进入本课的摩擦力研究。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也是为研究第六课“滑动与滚动”打下基础。
另外力这一单元本身跟初中物理中的力学有着很深的联系,是为之打基础的课程,摩擦力也是其中之一。
二、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研究,对于力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摩擦力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生基本都知道,只是没有系统的去整理过自己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再深入的研究过它的一些特性。
因此,本节课的还是要以学生自己的认知基础为突破点,再引导他们系统整理自己的生活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继续深入的研究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请求及本课特点,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是: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打仗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外表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外表越粗拙,摩擦力越大。
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五、学法、教法教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让学生本人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经由过程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运动物体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二)过程与方法1、能基本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二)难点匀速直线运动时收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实验准备:弹簧测力计(5N),两面粗糙不一的木板,毛巾钩码,塑料盒;(二)教师准备:微视频(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方向近似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3、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控制变量法在摩擦力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2. 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木块、斜面、毛巾、棉布、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运动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2. 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2.1 教师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
2.3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4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5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 巩固知识:3.1 教师通过PPT展示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汽车刹车、滑冰等。
4. 课堂小结:4.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5. 作业布置:5.1 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续):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6. 作业布置:6.1 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八、评价建议:1.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描述是否准确。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
3. 学生对摩擦力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估。
小学科学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运动和摩擦力的概念,明白运动和摩擦力的关系,初步了解摩擦力的特点和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实验兴趣和问题解决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重点1.运动和摩擦力的概念。
2.运动和摩擦力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摩擦力的特点和作用。
2.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张赛车比赛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赛车为什么可以行驶得很快?(2)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赛车在行驶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摩擦力?(3)教师进行简单的概念讲解:什么是运动?什么是摩擦力?2.讲解(15分钟)(1)通过图片和实物,介绍摩擦力的作用和特点。
(2)深入浅出地解释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并与赛车比赛的情景进行联想。
(3)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理解摩擦力的意义和作用。
3.实验观察(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
(2)实验1:将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斜面上,观察物体下滑的速度和距离。
(3)实验2:用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进行推移,观察力的大小和距离。
(4)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讨论,总结摩擦力的特点。
4.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20分钟)(1)小组合作,就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汇报。
(2)教师给出讲解和指导,对学生不清楚或错误的观点适时纠正。
5.归纳总结(15分钟)(1)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是什么?(2)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给予指导和引导。
6.练习与解答(15分钟)(1)教师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相互讨论和对答案。
7.拓展延伸(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例子能体现摩擦力的作用?(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找其他例子,并进行展示。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摩擦力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难点:摩擦力的量化表达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讨论、探究等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木块、毛巾、砂纸、弹簧测力计等。
2.教学课件:关于摩擦力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摩擦力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吗?”,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同时,展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变化。
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实验二:在物体上放置不同厚度的毛巾,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设计实验方法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量化表示及测量方法。
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木块、滑轮、绳子、桌子、砂纸、湿布等。
2. 实验器材:测力计、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展示摩擦力的作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探究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摩擦力,比如拿一个物体,尝试移动它,感受阻碍移动的力。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力的名称和特点。
3. 实验一:摩擦力的测量让学生使用测力计,尝试测量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并解释测量结果。
4. 实验二: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七、实验探究1.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学会使用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八、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 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摩擦力现象,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3. 演示实验: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是让学生经历预测,操纵变量进行比照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各种动力的小车和实验装置,设计制作自己的小车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了解认识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了解这些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价值观上向前开展.本课是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 了解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况(滚动,滑动)有关系;与被拉动的物体的轻重(对地面的正压力) 有关系.能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外表的光滑程度,物体运动状态,物体的重量等有关并能设计实验验证.能在通过实验获得有关数据的根底上,作出物体在粗糙外表运动比在光滑外表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的结论.了解车辆的启动,运动,刹车都与摩擦力有关,摩擦力对车的运动有弊也有利.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通过亲历小车的运动与摩擦力关系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摩擦力研究的兴趣,及乐于合作的态度.学情分析⑴学习对象:五年级学生⑴学生知识储藏:学生对运动与摩擦力有一些了解,但没有具体的认识。
特别是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及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的概念,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操纵变量的科学方法是难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外表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外表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重量大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比照实验。
感情、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依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探究物体的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设计丰富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摩擦力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砂纸、滑轮组等。
2.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滑板运动,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如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不同接触面上的运动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对比实验”和“弹簧秤使用”掌握情况。
上课准备:弹簧测力计、盒子、钩码、砂纸、供拉动的小物品、铅笔盒、溜冰鞋、记录纸2张、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知摩擦与摩擦力: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喜欢)你们都喜欢些什么运动?(学生…….)师:最近,老师在学溜冰,在座的同学有喜欢溜冰的吗?溜冰时候,想停下来,你们是怎么做的啊?(刹车,溜冰鞋与地面发生摩擦)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摩擦现象,(课件出示新旧运动鞋和轮胎)我们来看两组图片,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摩擦,轮胎与地面发生摩擦,运动鞋与地面发生摩擦。
)2、师:是啊,{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课件出示】(板书:摩擦力)3.师:下面我们就来亲身感受一下摩擦力,请大家先看老师的示范,伸出你的手,把手掌贴紧在桌面上拖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把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运动,感觉用了多大的力?比较一下,两次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当手掌贴紧在桌面上时很难滑动,手掌与桌面发生摩擦,有一股力量拉着。
)4.引入课题师:这其实就是摩擦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运动与摩擦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科版
一、第1课运动与静止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并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第2课直线运动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利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物体直线运动的规律。
3.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直线运动的控制方法。
三、第3课摩擦力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3. 让学生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四、第4课力的作用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力的作用及其效果。
2. 引导学生探究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力的效果的影响。
3.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利用力的作用原理解决问题。
五、第5课力的平衡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平衡概念及其条件。
2. 引导学生利用平衡尺实验,探究力的平衡原理。
3.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利用力的平衡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第6课滚动与滑动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滚动和滑动两种运动方式。
2. 引导学生探究滚动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3. 让学生掌握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七、第7课斜面与重力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斜面与重力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探究斜面角度对物体下滑速度和摩擦力的影响。
3.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利用斜面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八、第8课浮力与沉浮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浮力概念及其作用。
2. 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关系。
3. 让学生掌握物体沉浮的原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九、第9课压强与压力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压强和压力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压力大小的关系。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doc
五上第四章运动和力第五节运动与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力的定义,明确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利用实验器材, 动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了解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1、重点: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3、教具(每个学习小组):弹簧测力计1个,木块1个、毛巾1条、钩码2个。
知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记录的实验序物体的重量f的大小(牛)11个钩码2个钩码21个钩码2个钩码31个钩码2个钩码【结论】(板书)b.摩擦力的大小还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o小组讨设计实学生实学生总总让学生能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重量的关系。
利用实验器材,动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通过比对实验数据得出物体的重量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结论。
五、运动和摩擦力1、摩擦力(f)的定义:2、摩擦力的测量: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a.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物体的重量‘,4触面的粗糙程度【板书设计】:五、运动和摩擦力1、摩擦力(f)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 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它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a.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四教学过程(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
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
(板书课题)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5.运动与摩擦力【教材简析】《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
本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对力的研究贯穿始终。
要研究运动就要引领学生研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以及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本课聚焦汽车轮胎,初步了解到摩擦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 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并能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对摩擦力进行正确地测量。
能推测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设计相关实验,并正确操作实验。
通过实验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与被拉动的物体的轻重有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行了前面四节内容的学习之后,对运动和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对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有所触及,但没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特别是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以及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才能真正领会。
学生在长达两年多的科学学习之后,已经有了设计并操作实验的意识,但是控制变量的思想还是很难在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通过探究实验来寻找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并操作实验,并从实验证据中总结出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3.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来记录和整理证据。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有关摩擦力影响因素的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并利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正确控制变量【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轮滑鞋小组:弹簧测力计、勾码、纸盒、毛巾、绳【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会轮滑的孩子进行轮滑表演提问:为什么小朋友穿上了轮滑鞋就可以滚得很快了?学生:轮滑鞋上有轮子,减少了和地面的摩擦2.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地面水迹未干的卫生间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学生:鞋子穿久了,花纹会磨损。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12)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过程与方法(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测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测量摩擦力、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对比实验”和“弹簧秤使用”掌握情况。
分组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钩码盒、50g的钩码每组3个、大小相同的砂纸及木板各一块。
【教学过程】一、设计观察活动,揭示摩擦现象。
1、出示小车,木板等器具,教师演示:小车从斜面上开下来,你观察到了什么?(适时板书:运动)2、小车经常这样运动,轮胎会有什么变化吗?(课件出示新旧轮胎)3、轮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二、引导体验活动,了解摩擦,感知摩擦力。
1、什么是摩擦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玩一个“推手掌”的游戏。
(1)将手掌紧紧地贴着桌面,然后用力向前推动,你们感觉到了什么?师:我们的手掌在桌面上拖动的时候的确受到一种阻碍的力,我们把这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2)将手掌离开桌面,在空中向前推动,此时此刻,我们的手掌和桌面还会产生摩擦力吗?为什么?(物体没有接触)(3)将手掌静静地贴在桌面上,不运动,能感受到摩擦力吗?为什么?(没有运动)2、也就是说,要让我们感觉到摩擦力,我们必须怎样做?3、板书,揭示课题:运动与摩擦力。
三、,测量摩擦力。
1、通过刚才的活动,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摩擦力?2、课件出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摩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记录、分析数据进行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塑料盒、钩码、条形盒测力计、桌布、光滑的桌面、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摩擦力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新一旧两双鞋,如果你要去参加拔河比赛并且想取胜,你会选哪双鞋?为什么?(预设:学生说新鞋,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以。
摩擦大)
2、其实啊,我们选择新鞋还是旧鞋是和鞋与地面的摩擦有关的,同学们想知道这位同学选的对不对吗?(生:想),嗯,那接下来我们可要跟随老师一起认真探究本节课的内容《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课题。
3、你听说过摩擦吗?谁试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现象?
4、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例子,我们发现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现在我们的手和桌面是两个物体,伸出你的手放在空中,感觉到摩擦吗?(没有)那怎样才行?(接触)。
也就是说得与物体接触,现在把手放在桌面静止不动有摩擦吗?(没有)那得怎么办?(动)得运动。
所以说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而且物体必须要(接触)?还得(运动)?这个过程中摩擦在哪产生的?(接触面)。
接下来,我们的手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推,再在空气中向前推,对比,哪个用力大?这说明手与桌面摩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是帮助我们运动还是阻碍我们运动的?这个阻碍我们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5、我们一起来看看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这种力叫摩擦力。
5、提问:现在知道了摩擦力,那么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我们先来研究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我们知道,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力的大小呢?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用之前首先调零,读数时眼睛要与指针相平,不要超过测力计的最大量程。
)摩擦力可以用它来测量吗?
2、我这里有个盒子,那我怎么使用测力计测量它的摩擦力呢?(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测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定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同时注意测力计一定要与被测物体相平。
)
3、各小组尝试测身边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3、小组汇报。
4、同学们测得的摩擦力有大有小,为什么呢?想一想,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选择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的重量这两个因素进行研究。
)
(本环节设计意图:一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测摩擦力的方法;二是为了引出探究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对比实验,顺利进入第三个环节实验探究)
(三)实验探究
(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1、请同学们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
2、实践出真知,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实验来验证。
(教师要详细具体的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改变?不变的条件有哪些?怎样保持不变?)
3、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4、学生汇报实验方案,统一实验方法后教师出示温馨提示。
5、学生动手实验并分析组内数据得出组内数据填好实验报告单。
(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
6、全班汇报,教师板书每组数据,学生共同分析全班数据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设计意图:实验计划的制定,对于学生来说是探究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所以教学中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体交流统一实验方案。
结论的得出要以实验数据为依据。
所以,实验中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是结论得出的关键,所以实验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先分析小组内实验数据,再分析全班同学的数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得出结论)(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由于有了第一个实验作为基础,实验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有怎样的关系?
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填写记录单。
(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第一个实验教师详细指导,第二个实验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实验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
(四)实践应用
1、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既然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有关,那么生活中我们该怎样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使之为我们服务呢?(学生列举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
3、请同学们说一说下面这些做法的目的?(课件演示:汽车在雪地行驶时加防滑练,工人在自行车的转轴上刷油……)
4、我们回到上课开始的时候,听说要举行拔河比赛,那么,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想在拔河比赛中获得更大的优势,还可以做哪些准备?
5、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相信同学们在拔河比赛中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当中,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摩擦力知识来进行小设计,为日常生产和生活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