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法在中医内科病治疗的应用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探讨张帆1杨虎2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探讨张帆1 杨虎2发布时间:2023-06-08T02:35:10.511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张帆1 杨虎2[导读]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 100192北京城南中医医院 102200引言在内科疾病的治疗工作中,中医学理论及方法较为有效,尤其是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及长远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目前,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作息与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导致人们的健康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在近些年来,我国肠胃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该类疾病会伴随着多种症状,一方面,会引起便秘、腹痛,另一方面,会使人精神不济,出现失眠、头昏等情况,而采取西医药物进行治疗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通过中医进行治疗,如利用柴胡疏肝散,便可较为有效地对患者机体功能进行调节,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多例患者治疗实例,论述了柴胡疏肝散治疗肠胃疾病的具体过程,并分析了临床治疗效果。
1、研究工作的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工作所涉及到的一般资料工作人员在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中医内科治疗的肠胃疾病患者中,抽取了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配方法,将这 70 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一组患者的人数均为 35 人。
在观察组中,包括 15 例女性患者,20 例男性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 72 岁,最小年龄为 23 岁,经过计算,得知其平均年龄为 42.3 岁。
在病程方面,最长的病程为 15 年,最短的病程为 10.5 年,经过计算,得知平均病程为 8.3 年。
其在对照组中,包括 18 例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 75 岁,最小年龄为 30 岁,平均年龄为 42.6岁。
在病程方面,最长的病程为 12 年,最短的病程为 1.2 年,病程经过计算,平均病程为 7.5 年。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采用 S P S S 1 9 . 0统 计学 软件 进行 数据 分 析 ,计量 资 料 以均 数 ±标 准差 ( 互 ±s ) 表示 ,进行 t 检 验 ,计数 资料 采用 检验 ,
2 结 果
笔者选取 2 0 1 0年 1 月一 2 0 1 2年 6月慢性萎缩性 胃炎患者 8 6 P < O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例 ,按治疗 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 4 3 例与对照组 4 3 例。 观察组男 2 9 例, 女1 4 例; 年龄 3 l ~ 7 5岁 , 平均 f 4 5 . 2- t - 1 1 . 6 ) 岁; 体重 4 9 ~ 7 8 k g , 平均 ( 6 2 . 2 ± 7 . 6 ) k g ; 病程 0 . 5 ~ 1 1 年, 平均 ( 7 . 4 ± 3 . 8 ) 年。 对 照组男 2 5 例, 女1 8 例; 年龄 2 7 ~ 7 2 岁, 平均 ( 4 4 . 9 ±1 1 . 5 ) 岁; 体重 4 8 - 8 0 k g , 平均 ( 6 2 . 6 ± 7 . 4 ) k g ; 病程 0 . 8 ~ 1 2 年, 平均 ( 7 . 6 ± 3 . 4 ) 年 。患 者 的临床症状表 现为 胃脘胀痛 、胀 满 、嗳气 、泛酸 、食 欲不振并伴有 恶心 、舌苔薄 白、大便不爽 、脉 弦等 。排 除标准 :
1 . 2 方法
发1 3 例( 4 8 . 1 %)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 P < 0 . 0 5 ) 。
3 讨 论
对照 组患者 采用 吗丁 啉与维 酶素进 行治疗 :吗 丁啉 1 0 m g
口 服, 3 次/ d ;维酶素片 0 . 8 g 口服 ,3 次, d ,三个月为一疗程。 观察 组 患者 采 用柴 胡疏 肝 散 进行 治 疗 :药物 组 成 为党 参 1 5 g ,柴胡 、白芍、赤芍 、半夏 、 白 术各 1 2 g ,枳壳 、川芎 、黄 莲 、川楝 子各 9 g ,炙甘 草 6 g 。如 果患 者气 虚严 重加 入 黄芪 ; 加入 五灵 脂、蒲黄 、 丹参 ; 若患者泛 酸严重加入乌贼骨 、吴茱 萸 ;
探讨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探讨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摘要:柴胡疏肝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调节肝气、疏通经络等病症。
本文通过对柴胡疏肝散的药理作用、临床运用及其疗效进行系统的综述,探讨了该方剂在中医内科领域中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临床运用,药理作用,疗效一、引言柴胡疏肝散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平衡气机的运行,当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情况出现时,就容易导致各种不同的疾病。
柴胡疏肝散的特殊配方,具备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药理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肝气的平衡状态。
柴胡疏肝散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柴胡,其性质为苦、凉,具有疏泄肝气、平肝解郁的作用。
柴胡能够舒缓肝气郁结所导致的症状,如胁肋胀痛、脘闷不舒等。
而半夏和黄芩等药材也具有类似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系统排毒和调节气机运行。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疾病。
临床实践表明,柴胡疏肝散可以有效改善失眠和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并具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柴胡疏肝散还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研究发现,它能够缓解冠心病患者的胸闷、心悸等症状,并对高血压的控制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尽管柴胡疏肝散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目前相关研究还较少。
更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是必要的,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柴胡疏肝散的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解释其治疗效果。
二、柴胡疏肝散的药理作用柴胡疏肝散是一种复方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在中医内科领域中广泛应用,并被发现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第一,柴胡疏肝散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疏解肝气郁结,减轻情绪压力和抑郁症状。
据研究表明,肝脏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肝气郁结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和情绪症状的出现。
柴胡疏肝散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体内的激素水平,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类疾病的症状。
疏肝法及其常用方药的临床运用
疏肝法及其常用方药的临床运用疏肝法及其常用方药的临床运用成都中医学院李克淦运用疏肝药物来疏调肝脏和肝经气滞,以维护肝主疏泄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称为疏肝法。
先父李斯炽对本法在临床上最为常用,现就本人在学习中的体会来谈谈疏肝法及其常用方药的临床运用。
疏肝法的临床运用疏肝法的运用,应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有针对性的方剂。
一般可概括为以下三种证型来分别选用方剂:一、肝气郁结证由于肝失疏泄,使肝脏及肝经所过部位气血不畅,出现胸胁、**、少腹胀痛,或见痛经、经闭。
在情志方面,由于肝失条达,或表现为抑郁寡欢,或表现为动气发怒。
此类证型,即可以疏肝解郁为治,方选柴胡疏肝散。
本方由四逆散加香附、川芎组成,四逆散中的柴胡、枳壳不但疏肝利气,且寓升降气机之义,白芍、甘草不但能敛肝缓急,且有补益气血之功,故此方为疏肝主方。
四逆散再加香附、川芎即为柴胡疏肝散,香附为肝经气中血药,川芎为肝经血中气药,两者相配加入四逆散中则疏肝之力更强。
二、木郁乘土证肝木郁结过甚则疏泄无权,不但木不能疏土,反而横逆乘土。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故木郁乘土又可分为两类证型:1.木乘阴土,则脾失健运,除有肝气郁结症状外,还兼见纳减、腹胀、便溏、肠鸣、矢气等脾不能升清与运化之症,一般称肝脾不调证。
应予疏肝扶脾,选方如逍遥散。
方中柴胡、薄荷疏肝气,当归能畅肝血,白芍能敛横逆之肝气,白术、茯苓、甘草扶脾。
如脾虚甚者可选用柴芍六君子汤。
方中柴胡疏肝,芍药敛肝,六君子补脾运脾。
如以痛泻为主者,可用痛泻要方。
方中防风、白芍升阳敛肝,白术、陈皮补脾行气。
2.木乘阳土,则胃失和降,除有肝气郁结症状外,还兼见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胃脘胀痛等胃不能降浊之症,一般称肝胃不和证。
治宜疏肝和胃,方选左金丸。
方用吴萸之辛以开肝郁,重用黄连之苦以降胃气。
若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则疗效较好,如再加入和胃消食之品则更为对证。
还应当指出的是,如系肝胃虚寒,肝不疏土,胃中浊阴上逆者,则不宜用左金丸而应用吴茱萸汤。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在本院中医内科2018年5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中选择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10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柴胡疏肝散。
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复发情况。
结果研究组59例显效,34例有效,7例无效,对照组28例显效,53例有效,19例无效,比较总有效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引言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属于理气方剂,适用于由于肝郁气滞所致的消化道疾病,且可用于治疗嗳气及腕腹胀满等胃肠道疾病。
本文为了探讨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中的运用,选择200例胃肠疾病患者且分成2组进行比较。
现在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在本院中医内科2018年5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中选择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100例。
所有患者均确诊胃肠道疾病,年龄20~80岁,男女不限,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排除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失聪及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排除年龄>80岁或者年龄<20岁的患者。
对照组,59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25~78岁之间,平均年龄(51.92±3.48)岁;病程4个月~37个月,平均病程(19.28±2.13)个月;42例胃溃疡,37例慢性胃炎,21例十二指肠溃疡。
研究组,55例男性,45例女性;年龄在23~79岁之间,平均年龄(50.16±4.12)岁;病程3个月~45个月,平均病程(20.14±1.79)个月;39例胃溃疡,36例慢性胃炎,25例十二指肠溃疡。
二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作者:徐欣欣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11期【摘要】中医疗法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现阶段中药柴胡疏肝散广泛的应用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中。
本文以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柴胡疏肝散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效果。
笔者将所有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疗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疗法。
最终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是95.6%,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是80.0%。
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是6.67%,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是24.44%。
以上分析结果说明柴胡疏肝散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临床;运用中医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疗法,对中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一般来讲,内科疾病的患者非常容易出现肝郁气滞等症状,目前医院经常使用柴胡疏肝散来治疗肝郁气滞等病症,治疗效果良好。
本文探讨了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中的状况,研究对象是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笔者将所有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了柴胡疏肝散的价值。
具体研究过程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我院医生通过钡餐透视与胃镜检查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诊断,最终确定患者的病症是消化性溃疡患者,从中医的角度讲就是肝胃不和。
笔者将上述确诊的90例患者分成了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下:(1)对照组:患者总量是45,其中男性患者有26个,女性患者有19个;患者的平均年纪是40.310.7,其中最大的年纪是70岁,最小的只有18岁;患者的平均病程是9.53.2,其中病程最长的是23年,病程最短的是1年;45例患者的患病类别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复合溃疡,具体的患者数量分别是12、31以及2。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分析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分析[摘要] 柴胡疏肝散是由陈皮、川芎、香附等多种中药药材搭配而成的一种药物,出自《医学统旨》,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滞症、柴胡疏肝散能够在治疗中协助疼痛,往来寒热。
柴胡疏肝散通过加味,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中对于慢性肝炎、胃溃疡、胆囊炎等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该文主要针对柴胡疏肝散辩证加味在内伤性咳嗽、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心因性疾病等内科病症的运用方法和疗效展开研究和探讨。
[关键字] 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临床运用;辩证加味[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133-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对健康也有更高的要求。
人们渐渐的意识到西药的治疗对身体的伤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和中药在疾病医治中的根本治疗。
学者医师们也在不断的加大中药和中医疗法的研究力度,使中式治疗的方法发挥更大的效用。
柴胡疏肝散,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在医学史上具有较大的治疗功效。
当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医选用柴胡疏肝散进行内科病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柴胡疏肝散的概况柴胡疏肝散以疏肝理脾的《伤寒论》方“四逆散”,即芍药、柴胡、甘草、枳实,为基础,去除枳实,添加香附、川芎、陈皮和枳壳来增强疏肝行气和活血止疼的效果。
柴胡疏肝散的功能体现为行气止痛、疏解肝郁,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滞症、柴胡疏肝散能够在治疗中协助疼痛,往来寒热,在现代临床上,柴胡疏肝散主要应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肠神经官能症、抑郁症、附件炎等多种肝脾不和、肝胆气郁的病症,在多种内科疾病的治疗种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 柴胡疏肝散那在内科病症中的运用中医治疗讲究慢调细理,主要致力于治愈病症的根本,为患者解除根本的痛苦,同时达到强健体魄的作用。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治疗中起着较大的作用,对多种病症的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效果,其在具体内科疾病中的运用如下。
疏肝法在中医内科病治疗的应用
疏肝法在中医内科病治疗的应用摘要:疏肝法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虽在清代程锺龄的《医学心悟》中未列入八法,但此法在内科病的治疗中,是较为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
疏肝法是治疗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所致病证的基本大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作用,在临床中的运用广泛。
但在运用疏肝法的同时应当根据肝自身的生理、病理等特点全面考虑,兼顾其他方面,特别是积极预防肝病及脾,防止土不疏木,时刻顾护脾胃;在疏肝时应当防止过用辛香走窜之品伤及肝阴,充分注意疏中有养;同时对于肝郁气滞,久病入络,由气及血者当在理气时兼顾化瘀、散结、通络等,只有做到灵活运用,方能收到良效。
关键词:疏肝法;内科病引言:疏肝法是治疗肝失疏泄所致病症的基本大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作用。
《丹溪心法》载“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能调节人体气机,肝气失于疏泄,郁结为患,则可形成多种病证,且可累及其他脏腑,因此临床上对疏肝法的运用较多。
但其在临床运用时应当根据病情不同而辨证使用,特别应当有所兼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见到数例,对其运用时的兼顾略有体会,试述如下。
1 疏肝当兼顾脾胃肝属木,主疏泄且藏血,脾属土,主运化而统血,两者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
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转输和运化是以脾胃的气机升降为根本,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有助于脾胃升降的协调,即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气机疏通畅达的一个重要条件,故《素问》曰“土得木而达”。
若肝失疏泄,影响于脾,脾气不升则飧泄,脾气不通则腹痛,而成为痛泄之证;影响到胃,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胃气不通则脘腹胀痛。
前者称为肝脾不和,后者称为肝胃不和。
临床上统称为土不疏木。
即《血证论》所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因此,肝气郁结时,除见精神抑郁、胸闷胁胀、善太息等症外,常继之出现纳差、食减、脘腹胀满等脾病症状,故在治肝病时应适当健脾。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柴胡疏肝散是由陈皮、川芎、香附等多种中药药材搭配而成的一种药物,可以治疗肝气郁滞症。
柴胡疏肝散通过加味,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中对于慢性肝炎、胃溃疡、胆囊炎等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分析了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标签: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临床治疗1 柴胡疏肝散的概况柴胡舒肝散出自《证治准绳》,其以疏肝理脾的“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为基础方,去枳实,加香附、陈皮、川芎、枳壳而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而主治肝气郁滞证,临床广泛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抑郁症等属肝胆气郁、肝脾(胆胃)不和的各种病证。
柴胡疏肝散的功能体现为行气止痛、疏解肝郁,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滞症,柴胡疏肝散能够在治疗中协助疼痛,往来寒热,在现代临床上,柴胡疏肝散主要应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肠神经官能症、抑郁症、附件炎等多种肝脾不和、肝胆气郁的病症,在多种内科疾病的治疗种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柴胡疏肝散在内科的运用2.1内伤咳嗽的治疗内伤咳嗽常见于各种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为他脏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而发为咳嗽,此为“木火刑金”也。
柴胡疏肝散专治肝郁气滞证,通过加减配伍,治疗因情志不遂引起的咳嗽有显著疗效,尤其是通过相关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长期、反复、与情志变化有关的顽固性咳嗽,每能奏效。
病证特点为咳嗽痰少质黏,咽干口苦,伴胸胁胀痛,症状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或细数。
药物加减:气急者加旋复花、桔梗利气降逆,伴胸痛者加郁金理气止痛,痰黏难咯加贝母、知母清热豁痰,伤津者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2.2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当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的呈明显上升趋势,这种病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饮食生活,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研究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中心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进行柴胡疏肝散治疗。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临床效果;生活质量;萎缩性胃炎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状态,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中医内科常见的疾病[1]。
该疾病的发生率以年龄成正比,且病程较长,治愈程度较难,并且存在着反复发作的特点,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柴胡疏肝散近年来被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与西药相比,其毒副作用更小,患者的接受度也更高。
本次就对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分布为40~69岁,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分布为41~73岁,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
组间患者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指导患者口服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10003)10mg,每天三次。
口服维酶素片(新乡恒久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1024448)0.8g,每天三次。
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1.2.2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处方为:柴胡6g、芍药15g、川芎10g、香附10g、枳壳10g、陈皮(醋炒)6g、甘草6g。
探究中医内科治疗应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效果
探究中医内科治疗应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12-02T01:38:11.10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2期作者:张国强1 况斌2(通讯作者)[导读] 探究中医内科治疗应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效果。
张国强1 况斌2(通讯作者)1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 4022602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2260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内科治疗应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入的胃肠疾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柴胡疏肝散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90例,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应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高,不易复发,临床可进一步推广普及。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柴胡疏肝散记载于《医学统旨》,是一种理气方剂,通常应用在因肝郁气滞造成的消化道疾病,同时能够用以医治嗳气和腕腹胀满等胃肠道疾病[1]。
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中医内科治疗应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入的胃肠疾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
对照组:男女人数53:37,年龄26-77(51.93±3.48)岁,病程3-36(19.25±2.16)个月,疾病类型:胃溃疡38例,慢性胃炎33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
观察组:男女人数50:40,年龄24-80(50.18±4.16)岁,病程4-46(20.16±1.74)个月,疾病类型:胃溃疡35例,慢性胃炎32例,十二指肠溃疡23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后文数据对比可信度高。
探究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的临床运用
探究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的临床运用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柴胡疏肝散对中医内科脾胃病的疗效。
方法: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选择临床50例脾胃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CPR、IL-8、slgA 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0%、68.0%,且用药后观察组CPR、IL-8、 sl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柴胡疏肝散是中药复方治疗中医内科脾胃疾病的有效方剂,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临床指标。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脾胃病;临床效果脾胃病主要是由于消化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失调所引起的,包括反流、嗳气、呃逆、胃脘疼痛、腹胀、便秘、反酸等,还会引起精神萎靡、食欲缺乏、四肢发冷等。
脾胃病是目前中医内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将许多西药所致的食道反流性、肠易激综合征等一类疾病归为一类,目前单纯依靠西医药的疗效并不理想,病人的复发率很高,很多病人甚至没有明显的好转,这就导致了脾胃病病人的不断增多。
在中医看来,“脾胃病”是一种腹部疼痛的病症,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导致腹部疼痛。
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可以促进脾胃的调整,因此,中医内科学推荐用药[1]。
本研究选取2022 年2 月至2023年 2 月期间,50名脾胃疾病病人作为本研究的受试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临床治疗的脾胃病50例,按药物治疗方法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
这一项临床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参加实验后,接受了医院的检查,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相关数据并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可以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n,(x ± s)]组别例数男女年龄范围(岁)平均年龄(岁)观察组25101528-6835.36±6.25对照组25131232-6838.72±6.25χ2 /t0.0430.0430.1860.033P>0.05>0.05>0.05>0.05纳入标准①满足诊断胃肠病的诊断标准;②对所用药物未见任何过敏性反应;③在进行调查之前,应与调查对象进行充分地沟通,并在了解调查内容的情况下,主动地参加调查;④在本研究开始之前,没有使用过其他激素类药物。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1722017.12中医中药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陈向东左云县人民医院 山西省左云县 037100【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效果。
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内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抑郁症40例,内伤咳嗽30例,分别给予患者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0%,抑郁症总有效率为92.5%,内伤咳嗽总有效率为80%。
结论:在中医内科应用柴胡疏肝散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内科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且没有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柴胡疏肝散;应用;临床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相对于以往也有了较大程度改善,也越来越重视健康。
在此过程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西药对身体的伤害,以致于很多人将目光都转移至中药和中医方面。
相关临床研究指出,临床很多内科疾病都不可避免会存在肝郁气滞临床症状,柴胡疏肝散是治疗此症状的最佳药物。
对此,本文则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内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抑郁症40例,内伤咳嗽30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1.6±3.85)岁,病程0.85~11年,平均病程(6.21±5.27)年,抑郁症有2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2.3±2.91)岁,病程0.7~10年,平均病程(5.7±4.16)年,内伤咳嗽中有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4.9±11.5)岁,病程0.8~12年,平均病程(7.6±3.4)年。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对常见的几种人体内科疾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柴胡疏肝散的药用药效以及临床运用。
方法选取我乡镇卫生院收治的患者病例40例,他们都患有不同的常见内科疾病,运用患者的不同内科疾病进行柴胡疏肝散的中医临床治疗,选取的40例临床患者中,均患有常见内科疾病,如胃疾病患者、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抑郁症患者,内伤咳嗽病患者。
对40例不同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柴胡疏肝散的治疗,运用药剂加减法对其进行用药,随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与临床反映。
结果运用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临床上进行治疗,能够显有疗效的治愈患者内科疾病,其中,胃、十二指肠患者的治愈率达到了88.9%,针对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治愈率达到了86.1%,患有内伤咳嗽的患者在柴胡疏肝散用药后症状减轻或消除,治愈率达到了98.6%。
结论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中具有临床治疗意义,在疏肝解郁和调理气血上能够起到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中医内科气滞型的患者疾病治疗上意义重大,值得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上得到应用推广。
标签: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效果;临床运用生活压力与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现代人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提高,身体出现了许多内科疾病,这些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病理症状与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状况都有关系,在代谢类疾病中,由于患者生活节奏的加快,代谢紊乱造成内科疾病,在中医角度来看这些内科疾病,或多或少都是因为肝郁气结以及气血不足引起的。
针对这些内科疾病,需要使用中医的方法加以临床治疗。
达到良好效果的中医诊疗就是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
它在肝气郁滞的缓解治疗上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在我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研究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选取我乡镇卫生院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40例,进行柴胡疏肝散的加减法治疗。
现将临床治疗报告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选取了近些年来我乡镇卫生院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的病例病情,通过比较病情类别,选取了40例患者进行中医内科临床的治疗,4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患有的胃十二指肠疾病,12例患者患有抑郁症,18例患者患有内伤咳嗽,这40例患者均产生过有不同程度的肝气郁滞的临床症状。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分析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对健康也有更高的要求。
人们渐渐的意识到西药的治疗对身体的伤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和中药在疾病医治中的根本治疗。
学者医师们也在不断的加大中药和中医疗法的研究力度,使中式治疗的方法发挥更大的效用。
柴胡疏肝散,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在医学史上具有较大的治疗功效。
当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医选用柴胡疏肝散进行内科病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柴胡疏肝散的概况柴胡疏肝散以疏肝理脾的《伤寒论》方“四逆散”,即芍药、柴胡、甘草、枳实,为基础,去除枳实,添加香附、川芎、陈皮和枳壳来增强疏肝行气和活血止疼的效果。
柴胡疏肝散的功能体现为行气止痛、疏解肝郁,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滞症、柴胡疏肝散能够在治疗中协助疼痛,往来寒热,在现代临床上,柴胡疏肝散主要应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肠神经官能症、抑郁症、附件炎等多种肝脾不和、肝胆气郁的病症,在多种内科疾病的治疗种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柴胡疏肝散那在内科病症中的运用中医治疗讲究慢调细理,主要致力于治愈病症的根本,为患者解除根本的痛苦,同时达到强健体魄的作用。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治疗中起着较大的作用,对多种病症的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效果,其在具体内科疾病中的运用如下。
2.1柴胡疏肝散在内伤咳嗽中的运用很多疾病的病理阶段都会伴有咳嗽的症状,比如气道炎症、肝火旺盛等,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内伤咳嗽,这主要是由于内斜肝肺、肝脏功能失调导致的。
这种内伤性咳嗽与寻常感冒咳嗽不完全相同,内伤性咳嗽多由内病引起,致病的时间长,祛病也是一个相对较缓慢的过程,其具体的病机诊断和运用柴胡疏肝散的加减如下。
2.1.1内伤咳嗽的诊断和病机内伤咳嗽的发生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即其他脏器的疾病发生病变,感染至肺部;肺器官自身的病变扩散。
患者在患有病症的时候,因心理压力大,心情不畅、积郁愤怒伤至肝脏,导致肝器官失调,气机不畅,这种情况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就会积郁成火,气火的积累侵犯到肺部,从而诱发为咳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木火刑金”。
疏肝柴胡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研究
疏肝柴胡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研究目的:疏肝柴胡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研究。
方法:选择2013年~2014年,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肝郁气滞症状的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结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效率达90%以上,治疗心因性疾病有效率在84%到89%以上,治疗内伤咳嗽有效率达95%以上。
结论:柴胡疏肝散的疏肝解郁功能,对治疗内科滞气症状有显著疗效,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治疗安全可靠,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临床运用内科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非常大一类疾病,柴胡疏肝散治疗常见内科疾病,尤其是气滞郁结等方面的疾病有很大的疗效,其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且其远景可观,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情,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2014年,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肝郁气滞症状的患者328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疏肝柴胡散治疗取得了极佳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014年,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肝郁气滞症状的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1.2.1柴胡疏肝散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运用胃十二指肠溃疡根据胃镜检查发现溃疡而确诊,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亦有确诊价值。
临床上表现为腹部经常性或阵发性疼痛,同时有反酸、发胀等病症。
多因情绪不稳、饮食无规律导致脾胃等失调,以至气血不畅引发该病。
因气机阻滞,使胃部不能畅顺,引发疼痛、反酸等。
需调其气血、疏通其气机。
又因肝脏以疏泄为宜,也是调节脾胃气机的基本。
柴胡疏肝散所具备的功效,可应对此症状,常见血瘀证,寒热错杂证和气滞证。
血瘀证可酌减芍药,加胡玄素、乳香、没药、丹参等;寒热错杂证见舌暗红苔黄,其痛喜按喜揉,得温痛减,可随症选用吴茱萸,白术、半夏、桂枝、干姜、黄连等;气滞证件舌暗红、苔薄白,遇忧思脑怒痛加重,嗳气或失气后痛减,可加郁金、川香[2]。
如兼外感见严寒、腹泻等,可酌情去芍药,加紫苏等表祛邪。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内科临床中柴胡疏肝散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5月间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共有110人,其中分别包括60名消化性溃疡患者和5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患者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组,并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以西医常规治疗为主,后者则采用柴胡疏肝散来开展治疗。
然后评估和统计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具体效果和复发情况。
结果:在所有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采用柴胡疏肝散来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96.36%,其中治愈23人、显效15人、有效14人,无效3人;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率为78.19%,其中总有效人数43人、治愈14人、显效11人、有效18人、无效3人。
同时,研究组复发率为9.09%,对照组复发率为25.45%,所以柴胡疏肝散在治疗效果方面具备更大优势,且上述数据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结论:在胃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柴胡疏肝散具备非常好的效果和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医内科治疗水平以及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临床效果;中医内科在现阶段国家对于中医学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科研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在积极进行中医治疗方法以及中医药的分析和探究。
柴胡疏肝散作为中医传统方剂,具备疏肝理气,活血镇痛等多种作用[1],在中医内科治疗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文章就研究了该方剂在中医内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具体研究过程和结果可参考下文。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5月间的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共有110人,其中分别包括60名消化性溃疡患者和5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患者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组,并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以西医常规治疗为主,后者则采用柴胡疏肝散来开展治疗。
前一组中,男性27人,女性28人,人均年龄(39.75±3.28)岁;后一组男性30人,女性25人人均年龄(41.58±2.96)岁。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
张克涛
【期刊名称】《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年(卷),期】2014(27)6
【摘要】目的:对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究,分析其治疗常见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到2013年收治的123例内科常见病症患者作为研究时象,其中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有42例,抑郁症患者有51例,内伤咳嗽患者有30例,时所有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法进行治疗。
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胃十二指肠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89.1%,抑郁症的治疗有效率高达84.31%,内伤咳嗽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
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对于属于中医气滞型的内科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总页数】1页(P151-151)
【作者】张克涛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墩尚中心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
2.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
3.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
4.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
5.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程宪文老师运用疏肝法治疗郁证之学术思想
程宪文老师运用疏肝法治疗郁证之学术思想发布时间:2021-05-28T07:52:19.94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作者:田福顺程宪文指导老师[导读] 程宪文老师在内科临床中广泛运用疏肝法治疗郁证,收效颇丰,其蕴含着深刻的学术思想,其疏肝法的应用中体现出“木郁达之”、"养血滋肾”、“肝脾左升肺胃右降”、“柴胡截肝阴”等学术思想。
临证时则体现在养血疏肝、益气疏肝、滋肾疏肝、清火疏肝、益肝阴疏肝、健脾疏肝、祛外邪疏肝、升降浮沉疏肝等法。
田福顺程宪文指导老师鸡西市冠区西郊乡卫生院【摘要】程宪文老师在内科临床中广泛运用疏肝法治疗郁证,收效颇丰,其蕴含着深刻的学术思想,其疏肝法的应用中体现出“木郁达之”、"养血滋肾”、“肝脾左升肺胃右降”、“柴胡截肝阴”等学术思想。
临证时则体现在养血疏肝、益气疏肝、滋肾疏肝、清火疏肝、益肝阴疏肝、健脾疏肝、祛外邪疏肝、升降浮沉疏肝等法。
程宪文老师系省级龙江名医,黑龙江省第三届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常法于仲景,博采于诸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高的理论水平。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哭、胃脘胀满或咽中如有异物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证病因多因忧虑、郁怒等七情所伤,致肝气郁结、心气不舒、气机失调,再由气及血,气血不畅,进而导致湿、痰,热、食相因或相兼为病,病久正气多损,伤及脾肾,或平素脾肾虚与上因相兼而发为郁证。
《丹溪心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戴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紧盛者是也。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发表时间:2015-11-09T11:15:45.3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作者:管政军[导读] 黑龙江省宝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后随仿证实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治疗组。
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管政军黑龙江省宝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5600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效果。
方法:笔者选取2013年1月一2014年6月慢性胃炎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吗丁琳与维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护(P<0.05)。
结论: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在主要症状疗效方面,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方面及胃镜病理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症治疗。
治疗后随仿证实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治疗组。
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中医治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对健康也有更高的要求。
人们渐渐的意识到西药的治疗对身体的伤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和中药在疾病医治中的根本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是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所导致的非萎缩性慢性炎症性病变。
本病病程较长、病因较复杂,且可反复性发作,难以治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13年1月一2014年6月以来,在中医部门诊就诊,并被纳入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研究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
治疗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20一65岁;病程3个月一1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疏肝法为目前临床上常用地治疗方法之一,虽在清代程锺龄地《医学心悟》中未列入八法,但此法在内科病地治疗中,是较为重要地治疗法则之一.疏肝法是治疗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所致病证地基本大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作用,在临床中地运用广泛.但在运用疏肝法地同时应当根据肝自身地生理、病理等特点全面考虑,兼顾其他方面,特别是积极预防肝病及脾,防止土不疏木,时刻顾护脾胃;在疏肝时应当防止过用辛香走窜之品伤及肝阴,充分注意疏中有养;同时对于肝郁气滞,久病入络,由气及血者当在理气时兼顾化瘀、散结、通络等,只有做到灵活运用,方能收到良效.
关键词:疏肝法;内科病
引言:疏肝法是治疗肝失疏泄所致病症地基本大法,具有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开郁散结等作用.《丹溪心法》载“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能调节人体气机,肝气失于疏泄,郁结为患,则可形成多种病证,且可累及其他脏腑,因此临床上对疏肝法地运用较多.但其在临床运用时应当根据病情不同而辨证使用,特别应当有所兼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曾见到数例,对其运用时地兼顾略有体会,试述如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疏肝当兼顾脾胃
肝属木,主疏泄且藏血,脾属土,主运化而统血,两者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脾胃对水谷精微地转输和运化是以脾胃地气机升降为根本,肝地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有助于脾胃升降地协调,即肝地疏泄功能是脾胃气机疏通畅达地一个重要条件,故《素问》曰“土得木而达”.若肝失疏泄,影响于脾,脾气不升则飧泄,脾气不通则腹痛,而成为痛泄之证;影响到胃,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胃气不通则脘腹胀痛.前者称为肝脾不和,后者称为肝胃不和.临床上统称为土不疏木.即《血证论》所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因此,肝气郁结时,除见精神抑郁、胸闷胁胀、善太息等症外,常继之出现纳差、食减、脘腹胀满等脾病症状,故在治肝病时应适当健脾.《金匮要略》称之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病例,患者,女,岁,因精神上郁郁不乐,夜间难以入眠.自觉胸闷胁胀,心窝部烧心疼痛,时泛清酸水,腹胀,嗳气或矢气后胸腹胀满略减轻,食后及疲劳后腹胀加重,大便时溏,每日~次,胃纳不佳,月经延期,经色略暗.患者消瘦,眼周黧黑,手心热,舌淡中裂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细涩.辨证为肝郁气滞,脾胃升降失调.治拟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炒白芍,炙甘草,香附,川芎,青陈皮各,瓦楞子,合欢皮,佛手,玫瑰花,黄芩.剂,日服剂.七日后复诊:患者自述头剂脘腹胀满稍好转,但又服用剂后前症反而加重.细审病机,此方疏肝理气,未见大错,而先好转后又加重,只因肝病及脾,脾虚升降失调,水谷之气不化,助湿碍气,气滞湿郁,而此时疏肝理气则气分更耗,脾虚更甚.遂在疏肝理气之中加入淡渗健脾之品,并嘱平时调畅情志.处方:柴胡,赤白芍各,炒白术,茯苓,广木香,香附,佛手,炒二芽各,干姜,黄连,陈皮.此后又按此法加减服用多剂,症状逐渐减轻.按:上例说明肝气郁结虽为致病之因,但治疗用药必须注意脾胃地虚、实、寒、热.《内经》曰:“厥阴不治,求之阳明”.肝脾关系密切,互为影响,脾虚则不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肝木失养,则肝气更郁.因此,单纯用疏肝理气方药治疗效果不好,后改为肝脾同治则逐渐减轻.说明在疏肝时,对脾兼顾很重要,这也是运用疏肝法最需注意地一点.但“实脾”当根据具体情况,因肝病是否传脾取决于肝脾双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虚易受邪,故脾虚当补益,若脾正气充盛,不易受邪,即勿补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疏肝兼顾养肝
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肝失疏泄时,疏肝法是其主要治则,但必须注意,当肝气郁滞时不应只去疏肝而忽视肝阴地不足.肝为刚脏,虚证多为阴虚,且疏肝理气之药多香燥伤阴.《中风诠》载:“胁肋胀痛,脘腹榰撑,多是肝气不疏,刚木恣肆为病.治标之法,每用香燥破气,轻病得之,往往有效.然燥必伤阴,液愈虚而气愈滞,势必渐发渐剧,而香药、气药不足恃矣.若脉虚舌燥,津液已伤者,则行气之药,尤为鸩毒”.因此,在临床运用疏肝法时,应当兼顾养肝,特别
当出现阴虚或脾虚兼症时,更应注意疏中有养.但反过来,若用药一味滋养,又碍气分地调畅,故用药应当时刻注意辨证论治.病例,患者,男,岁.右胁胀痛,胸脘痞闷个月余.口干,烧心烦闷,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牙龈出血,两手足心发热,自述年前曾患肝炎住院个月余,出院后多活动或晚上睡觉较晚,肝区即感胀痛不适.近个月症状加剧,检查肝功能:μ.舌红,中间有裂痕,脉弦细数.之前服中药大多为疏肝理气淡渗之品.仔细观察,因患者肝炎复发次,肝阴亏损,气血瘀滞,肝失调达,郁久化火,致肝阴亏损,此时理气化湿则阴更伤,阴更伤则肝越失于疏泄调达,故前方服后疗效不显.笔者认为,治宜疏肝理气,养阴清热,方用一贯煎加减:北沙参,石斛,川楝子,赤芍,麦冬,青蒿,生地,鳖甲,鸡骨草,茵陈蒿,郁金,佛手,冬瓜子.剂,日服剂.服后口干发热减轻,胸脘痞闷亦减.后再续服原方加减十余剂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按:上面这一病例说明对于肝气郁结地治疗虽以疏肝理气为常规治疗法则,但处方用药必须辨证施治,不应过用香燥理气之药以致伤阴,但亦不可因兼顾其阴而过于滋腻敛邪.如逍遥散即为收中有养地典范,而魏玉璜地一贯煎则为养中有收地代表,两方均为治疗肝失疏泄地名方,有异途同归之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病久疏肝当兼顾祛瘀和络肝
主疏泄,藏血,喜调达,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地功能,使人体保持稳态.当精神长期郁闷忧思,则会影响肝地功能,导致肝郁气滞,失于疏泄,造成气滞血瘀,血脉痹阻.叶天士认为:“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即病之新久,有在经在络、在气在血之分,由气钝而致血滞、络脉痹窒、败血瘀留而成为痛积、肿块.因此,对于久病者运用疏肝法时应根据病情兼顾祛瘀和络.病例,患者,女,岁,两侧乳房肿块伴疼痛年余,超提示:双侧乳腺多法性囊肿.经期前后肿块部位加剧,并伴胸胁胀痛,经色紫暗,平时烦躁易怒,胸脘痞闷,腹胀,舌暗红边紫苔薄,脉弦涩.曾自服逍遥丸等药,初服尚有效,服数月后效果不显.接诊医生认为,此病虽由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日久则成瘀,瘀久结成肿块.而两侧乳胁为厥阴肝经所循行部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郁久则由气及血,当气血兼顾.拟以疏肝化瘀,消肿散结通络:柴胡,香附,玄胡,山慈姑,枳壳,赤白芍各,橘核,生地,茯苓,当归,知母,栀子,益母草,甘草,炮甲,橘络,共剂,每日剂.上方加减服用余剂后,疼痛消失,后配合逍遥散续服肿块缩小.按:上面这一病例说明在肝郁证中,特别是久病者,若兼有瘀滞症状者,或虽表现不明显,但病程较长,应考虑由气及血,在疏肝中需兼化瘀通络,标本兼治,方能取得良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综上所述,疏肝法虽运用广泛,但在临床具体病证上应当兼顾肝地生理、病理等特点,结合具体病证地寒热虚实,邪正盛衰,病情地演变全面考虑,辨证施治,方能收到良效,从而标本兼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医疗期刊网—医疗期刊杂志—医疗期刊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