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梅核气——治本以健脾疏肝,治标以化痰降...
【梅核气——治本以健脾疏肝,治标以化痰降...
梅核气是指咽喉中自觉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并不妨碍进食,症状的轻重与情志变化有关,多见于中年妇女。
魏某,女,主诉:咽中有异物梗阻感已半年。
病史:患者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已半年,伴脘胁胀满,纳差嗳气,多疑善虑,神疲乏力,每因饮食不节或情志不遂而加重。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舌淡苔白,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
【诊断】中医诊断:梅核气(肝郁脾虚,痰气交阻)。
西医诊断:癔球(咽部神经官能症)。
【治法】健脾疏肝,化痰降气。
【配伍】理气消梅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橘红,旱半夏,广木香,砂仁,厚朴,枳壳,郁金,紫苏,佛手,桔梗,甘草。
二诊:咽部异物感、脘胁胀满等症大减,脾胃得健,肝郁得舒,痰结得化,方药随症而施,上方去健脾之党参,理气之佛手,加牛蒡子、山豆根以利咽喉。
三诊:诸症消失,嘱其改服逍遥丸半个月以善后。
【按语】本病发病部位虽在咽喉,但其病机形成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本案患者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之肝病及脾,以致脾虚,使津液失其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
配伍以党参、白术、茯苓、橘红、旱半夏、桔梗健脾益气,化痰散结;木香、砂仁、厚朴、枳壳、郁金、紫苏、佛手疏肝解郁,降气除胀;甘草调和诸药。
药后使脾胃得健,肝郁得疏,痰结得化,病症渐消。
复诊加牛蒡子、山豆根以利咽喉,采用整体调理与针对性用药相结合的方法,使诸症向愈。
同时嘱患者平时尽量避免精神因素刺激,调理饮食,忌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复发。
梅核气医案
梅核气医案
《消痰利咽方》
【组方】薄荷3g(后下)、香附9g、绿萼梅9g、姜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砂仁9g(后下)、苏梗9g、枳壳6g、陈皮6g、旋复花9g、浙贝母12g、玄参12g、桔梗9g、生姜3片生甘草6g。
【功效】疏肝健脾、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宣肺利咽。
【主治】慢性咽炎、梅核气。
【用法用量】一天一剂,水煎两次,早晚饭后各服一次。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慎食油腻、辛辣或太甜过咸食物。
方解
方中:
薄荷能疏肝解郁,利咽喉;
香附理气解郁;
绿萼梅理气,调理脾胃,疏理气血,善治疗梅核气;
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
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
砂仁醒脾化湿以助茯苓健脾;
苏梗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
枳壳破气,行痰,散留结、行胸膈痰滞;
陈皮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旋复花消痰,下气;
浙贝母、玄参、桔梗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
生甘草利咽,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医案举例
王XX。
38岁,女,因为夫妻关系紧张,近年咽喉里常有一口痰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一直来当成慢性咽炎在治疗,两天前吵架生气后
感觉胸闷不疏,痰粘加重,欲呕欲吐,逐来就诊,四诊后拟了《消痰利咽方》7剂,再次复诊时诉已无症状。
连她之前所说的慢性咽炎也好了。
因考虑患者由情志不舒引起,又嘱其到药店自行购买几瓶逍遥丸服用以其善后。
[冯济相本草日记]。
治疗梅核气
治疗梅核气1.几个小偏方:方1【组成】绿茶、月季花、玫瑰各3克,桔梗、山萸肉各6克。
【用法】研为细末,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气滞血瘀之梅核气。
方2【组成】绿萼梅、绿茶、合欢花各3克,枸杞子5克。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梅核气。
方3【组成】生蜂蜜20克,鸡蛋1个,香油数滴。
【用法】鸡蛋打入碗中搅匀,沸水冲熟,调入蜂蜜及香油,顿服,1日2次,早晚空腹服。
【主治】梅核气,肺胃虚火,口咽干燥,时轻时重,以及慢性咽炎。
2.其它方法:梅核气的诊断要点1.以咽内异物感为主要症状,但不碍饮食。
症状的轻重与情志的变化有关。
2.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属正常,无任何有关的阳性体征。
3.本病需与虚火喉痹,咽喉及食道肿物相鉴别。
虚火喉痹觉有异物刺痛感,并觉咽喉干燥,常有发出“吭喀”声音的动作,症状与情志变化关系不大;检查时可见咽喉粘膜呈微暗红色,喉底有淋巴滤泡增生。
咽喉及食道肿瘤,吞咽困难,有碍饮食,肉眼检查或X光钡剂透视可发现肿瘤。
--------------------------------------------------------------------------------梅核气的辨证分析肝主疏泄,性喜调达。
若为情志所伤,肝失调达,则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病乘脾,以致肝郁脾滞,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为病。
由于肝气郁结,患者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心烦郁怒,暖气,喜太息。
脾虚痰聚者,则喉中痰多,肢倦纳呆,脘腹胀满。
总的治疗方法是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散结除痰。
--------------------------------------------------------------------------------梅核气的辨证论治肝郁气滞型【证见】咽喉内有异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甚则感到窒闷难忍,但不碍饮食。
患者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善太息,郁怒,嗳气。
李郑生主任医师采用健脾疏肝和胃法治疗梅核气经验
上 述症 状短 暂 缓 解 , 进 而上述症状加重 , 伴 腹 痛 难
忍 。2 0 1 5年 3月 至 河 南 省 人 民 医 院检 查 排 除器 质 性病 变 , 诊断为功 能性便 秘 , 给予 口服麻仁 润肠 丸效 差 。西 医诊 断 : 功 能 性 便 秘 。 中 医诊 断 : 便 秘 证 属 气 血两 亏 , 治宜益 气养 血 , 润肠通 便 。给 予归 脾汤 口
2 0 0 2, 2 2( 4) : 6 6 .
( 本文承蒙杨小平教授指导 , 特 此谢 忱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6—1 2—1 1 ; 修 回 日期 : 2 0 1 7一 O 1— 2 5
( 编辑 田晨 辉 )
文章编号: 1 0 0 1 — 6 9 1 0 ( 2 0 1 7 ) 0 3 — 0 0 4 8 — 0 3
性便秘 [ J ] . 中华 医学 杂 志 , 2 0 1 2 , 9 2 ( 4 7 ) : 2 9 6 1— 2 9 6 4 . [ 2 ] 温丽雅 , 陈长香 , 王静 , 等. 老 年 人 便 秘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的 研究 [ J ] .现 代 预 防 医 学 , 2 0 0 8 , 3 5( 1 5) : 2 8 2 7—
血药 滋腻 碍 胃 , 使 补 而不 滞 , 滋 而不 腻 ; 火 麻 仁 润 肠
通便 。诸 药 合 用 , 共 奏补气血 、 调心脾 、 安心神 、 升
清、 降浊 、 畅脾 胃、 运气机 、 助 传化 、 通大 便之 功效 。
4 参考 文献
[ 1 ] 刘亚萍 , 刘欣 , 董蕾 . 乳 果 糖 联 合 枯 草 杆 菌 治 疗 老 年 功 能
佛手煎服治梅核气
佛手煎服治梅核气
蒲昭和
梅核气是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如梅核阻于喉头),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
中医认为,其主要是因肝气郁结、气痰交阻于咽喉所致,治疗应以疏肝解郁、消痰散结为主。
此病检查常无异常,以女性居多。
现推荐一个能缓解梅核气的单方。
取佛手120克,加水600毫升,煎煮取液300毫升,每次服50毫升,日服3次,一般连服2~3剂,能减轻梅核气症状。
方中,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又名五指橘、佛手柑,气香,味微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疏肝理气、止痛和胃、燥湿化痰等功效,可治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等症状,是临床治疗慢性气管炎、哮喘、消化不良等病的常用藥。
现代有关研究认为,佛手所含挥发油有助抗抑郁。
所以,女性常因肝气不舒导致的情绪不舒,或由此出现的胸腹胀满等症,也可服用本方。
梅核气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平时也要重视调节心情,戒愤戒怒,多去户外运动、散散心。
饮食以清淡为主。
梅核气治疗的三套方案
梅核气治疗的三套方案谈到梅核气,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病症,也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进行治疗,这都为自身病症的康复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其实梅核气的主要表现为就是咽喉有异物感,如梅核般阻于咽部,无法咳出或咽下,但并不影响患者进食,这些都会造成患者思想负担过重,为自身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一、针灸治疗1.毫针刺廉泉穴,针尖向上刺至舌根部,并令患者作吞咽动作,至异物感消失为止。
2.取合谷、内关、太冲、丰隆等穴,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
二、梅核气中医辨证施治1.痰气郁结证候:自觉咽喉有异物梗塞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或上下游走不定,或于某处固着不动。
症状轻重变化频繁而无规律。
对饮食无影响,一般在进食、工作、学习、谈笑等精神移注他处时,异物梗阻症状明显减轻乃至消失。
多见于中年女性。
不少患者情绪欠稳定,恐癌多疑。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主方: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加减。
方药:法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生姜。
若肝郁气滞较甚,可加香附、郁金、白芍、枳壳;痰多呕恶者,加橘红、瓜蒌皮、川贝;纳呆便溏加白术、陈皮、苍术、炙甘草;嗳气泛酸加旋覆花、代赭石;肝郁化火加牡丹皮、栀子、天花粉等。
2.肝郁气滞证候:胸胁满闷或疼痛,或乳房及少腹胀痛,善太息,暖噫频作,食纳呆滞,或咽中如物梗阻,吞吐不利,或见颈项瘿瘤,情志抑郁,腹部积聚,月经不调,甚或闭经,苔薄,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方药:柴胡、赤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郁金、佛手、炙甘草。
可加半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等药。
3.肝郁失音证候:咽喉梗塞,部位不定;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常随情志变化而变化,抑郁愈甚,症状愈重;亦有因情绪激动后声音突然嘶哑;或语音全无,短数小时,长者可数日不愈,但咳嗽、啼哭时却发声正常。
咽喉检查均无异常。
常伴有情志不舒,多疑善虑,少言寡欢,胸闷胁痛,失眠心悸,月经不调等。
治疗梅核气的7个民间偏方
治疗梅核气的7个民间偏方梅核气,是一种让人感觉咽喉中有异物,咳不出又咽不下,但不影响进食的病症。
虽然它通常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却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感。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 7 个治疗梅核气的民间偏方。
偏方一:玫瑰花茶准备适量的玫瑰花,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玫瑰花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能够缓解因肝气郁结导致的梅核气。
每天喝上几杯,坚持一段时间,可能会让咽喉中的异物感逐渐减轻。
偏方二:橘络饮橘络就是橘子瓣上的白色网状丝络。
取适量的橘络,用开水冲泡后当茶喝。
橘络能通络化痰,对于梅核气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偏方三:半夏厚朴汤这是一个经典的中药方剂,需要用到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等药材。
将这些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煎煮后服用。
这个方剂能够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对梅核气有较好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药方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偏方四:蜂蜜柚子茶先将柚子皮洗净切丝,用盐水浸泡一段时间后,与柚子果肉一起煮,煮至浓稠时加入适量的蜂蜜。
冷却后装瓶,每天取适量用温水冲服。
蜂蜜柚子茶有润肺化痰、理气解郁的功效,有助于改善梅核气的症状。
偏方五:按摩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天突穴,每次按压 1 2 分钟,每天多次。
按摩天突穴可以起到宽胸理气、化痰利咽的作用,对缓解梅核气的不适感有帮助。
偏方六:冰糖雪梨汤准备一个雪梨,去皮去核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冰糖和水,煮至雪梨软烂。
冰糖雪梨汤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作用,经常饮用对于梅核气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偏方七:心理调节梅核气的发生与情绪有很大关系。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偏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梅核气的治疗有帮助,但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
如果梅核气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确定病因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疏肝化痰汤治疗梅核气疗效观察
病 或某 部分 器 官尤其 是 邻 近器 官疾 病 , 过 神经 反射 和 传导 通 作 用 , 能 反 映 在 咽 部 而 出现 异 常 感 觉 翻 多 见 于 中青 年 女 均 ,
性 。 当今社 会 由于 生活 紧 张 , 工作 压 力大 , 社会 节奏 变 化快 , 有 些人 不适 应 , 造成 许 多人 精神 、 志 发生改 变 。 国医学 故 情 祖
块梗 喉 , 之不 下 , 吞 吐之 不 出 。若 久 郁化 火 伤 阴 , 则可 出现阴
虚火 旺 之证问 情 志 内伤是 本病 发病 的致 病原 因 。 。 梅核 气产 生 多 由于 抑 郁 , 及 脾 土 , 失 不 健 , 乘 脾 聚湿 生 痰 , 气郁 结 于 膈 痰 上, 自觉 咽中如 有异 物 感嘲 。肝为 刚脏 , 志异 常 , 易受 累 。 情 最 肝气 郁 结 , 气 交 阻 , 行 不 利 , 痰 痰 故疏 肝 理 气 , 痰散 结 应 为 化 本病 治疗 大 法 。西 医多采 用 口服药 物如 谷 维素 、 维生 素等 营 养神 经药 物 治疗 本病 。 或采 用 咽侧 索封 闭 对缓 解 咽缩 肌强 直
21 0 0年 4月 第 7卷 第 1 2期
・
中 医 中药 ・
疏肝化痰 汤治疗梅核气疗效观察
张 琳
( 阳市沈 河 区人 民医院 , 宁 沈 【 要】 摘 目的 : 观察 疏肝 化 痰汤 对梅 核气 的临床效 果 。 法 : 2 例 患者 通 过 口服疏 肝化 痰 汤 1 疗程 。 果 : 愈 1 方 对 0 个 结 痊 2
4讨 论
梅核 气是 指患 者 自觉 咽 中 有物 梗塞 , 但无 咽 痛及 吞 咽 困 难 。 中梗 塞 的感觉 与情 绪 波 动有 关 , 心 情愉 快 , 咽 在 工作 繁 忙 时 , 状 可减轻 或 消失 , 症 当心 情 抑郁 或 注意 力集 中于 咽部 时 , 梗 塞感 觉加 重 。笔者 通 过实 践 , 自拟 疏肝 化 痰 汤治 疗梅 核 气 取 得较 好疗 效 。
【优秀文档】调理肝脾治梅核气,临证经验偏方
调理肝脾治梅核气,临证经验偏方
这个梅核气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治疗梅核气的偏方是什么?梅核气的诊断是什么?赶紧来看看吧!
患者主诉咽堵4年余,因父亲去世,悲伤但未能放声痛哭、发热引发。
患者咽中如有物堵、咽干,有痰易出。
口微黏,伴有胸闷气短,喜太息,胃胀,两胁有拘挛状,急躁易怒。
头发白,时有多梦,健忘、心悸、胆怯易紧张,食欲不振、纳谷不馨。
得嗳气则舒,排气少,大便不畅。
自4年前情志不遂后闭经至今。
望其舌体胖大,目窠晦暗,唇红发汗,质暗红,边略有齿痕,苔薄黄厚腻,脉弦稍迟紧。
辨证
肝胃不和,气滞痰凝。
治法
疏肝和胃,调理气机。
方药
太子参12克,柴胡15克,八月札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赤白芍(各)12克,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炒杏仁10克,炒薏苡仁30克,醋莪术12克,醋元胡12克,川楝子10克,炒山药15克,炒三仙(各)12克,砂仁(后下)8克,车前子(包煎)15克,生龙牡(各)先30克,生姜2片为药引。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
服药后心悸、胆怯、紧张好转,仍感咽中如有物堵、急躁、心慌、心烦、腹胀、矢气少,舌脉同前,继服上方14剂。
三诊。
梅核气-------处方集
梅核气-------处方集治疗梅核气验方生牡蛎(先煎)、珍珠母(先煎)各30克,全瓜蒌、桑白皮、枇杷叶、旋覆花(包)各15克,柴胡、郁金、桔梗、苏叶、海浮石各9克,枳壳、厚朴、甘草各6克。
本方有安神定志、清热利咽、下气化痰、疏肝通络之效,对治疗梅核气有显着疗效。
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温服,以一周为一个疗程。
梅核气方---胡翘五一:组方:昆布10g(水洗)、生牡蛎30g、桔梗6g、射干10g、清半夏10g、枇杷叶10g、紫菀15g、茯苓24g。
二:主治:梅核气,证见感觉咽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三:加减:1.痰多难咯加白芥子、杏仁、川贝母;2.嗳气频作加旋复花、刀豆子;3.肝郁湿热加川贝、夏枯草;4.痰湿偏盛加厚朴、陈皮,减去牡蛎、射干;5.肝郁化火,痰气凝滞加茯神、桑叶、胆星、麦冬;6.脉细舌红,阴虚较甚加麦冬、元参,减半夏用量;7.时有低热加丹皮;四:配合吴茱萸外敷脚心:取吴茱萸适量研面,米醋适量调和外敷双侧脚心(涌泉穴),布包,每日一换。
此方是胡翘五老中医治疗梅核气的习用验方,原名昆蛎半桔汤,方书多有转载,《闻过喜医案》应用介绍的比较详细。
如果临床辩证加减得当,疗效很好。
昆布咸寒,闻之有鱼腥之气,我们应用治疗乳腺增生和癌证时多不洗。
吴茱萸一般嘱咐患者每天晚上睡觉时敷脚心,第二天清晨洗去即可,此药外敷对大人小儿口舌生疮,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疗效较好。
半夏厚朴汤加射干15克,生地30克,山豆根30--60克,治疗各证型的梅核气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但是山豆根虽然治疗咽喉病特效,但有小毒,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有很多人麻痹大意,孟浪乱投,盲目加大剂量,导致中毒事件屡有发生。
我们治疗鼻咽癌,腮腺癌等头颈部恶性肿瘤时,往往应用大剂量30克以上,但也是逐步叠加。
所以临床千万要慎重,不要盲目迷信他人的言论,自己要有主心骨,方保无虞。
曾经治疗一例40多岁的女患者,总是感觉咽喉部位有圆形的东西,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咽喉有“异物”,咳不出咽不进?一个方子疏肝理气,摆脱梅核气
咽喉有“异物”,咳不出咽不进?一个方子疏肝理气,摆脱梅核气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就是总感觉咽喉里有东西,卡着特别难受,却怎么也没办法摆脱它。
就中医而说,你可能是得了梅核气了!今天这篇就说一说这梅核气。
梅核气,是指咽中有异物感,如有梅核梗阻,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
此病以妇女患病较多,其病因多由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结于咽喉。
咽部为三阴经循行之处,久病伤阴,损伤心脾,又与情志失调关系密切,所以此病缠绵难愈,在临床上颇为常见。
之前诊室就来了这么一位患者,姓刘,女性,年龄32岁。
就诊时,感觉到这个患者性格还挺内向,说话也有些嘶哑,问她什么就答什么,不问的时候什么也不说。
幸好有其丈夫陪同,经其丈夫叙述后,我大致了解到,这名患者是半年前开始觉察咽喉中有异物感,像是一团棉花卡在喉咙里,总是咽也咽不下去,咳也咳不出来。
然后去医院做了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咽喉部或邻近器官也都没有器质性病变。
后来这名患者被诊断为慢性咽炎,一直服药但一直未见效果,甚至一度更加严重起来。
这名丈夫竟然还问我,是不是得什么癌症了?我当时就白了他一眼,说:“哪有这样说自己妻子的?”我又问了这名患者一些问题,了解到的情况大致如下:咽喉异物感,伴有胸闷、纳差、经常性失眠和偶尔性眩晕,偶尔还出现耳鸣。
同时经常月经不调,心烦意乱。
其舌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为忧思气结,恼怒气逆,致使气机冲逆不宣,郁滞咽喉,形成梅核气。
怎么治?宜疏肝理气、平冲降逆。
方选通气汤加味:柴胡、川芎、香附、旋覆花、代赭石、沉香、合欢花、夜交藤。
嘱咐患者先服三剂试试,及时过来复诊调方。
结果患者服完三剂再来时,说胸闷减轻、睡眠得到改善,不过咽喉仍有异物感。
于是让她回去接着服用六剂,并告诉她要保持心情舒畅,多休息,不要太过劳累,多出去走走。
再次复诊时,诸症已消,病告痊愈。
我们都说,“六郁”以气郁为先,这名患者即是如此。
通气汤中,柴胡、香附、川芎三味皆为疏肝理气开郁之药。
又因为患者气逆不宣,故配以旋覆花、代赭石、沉香以平冲降逆,化痰导气,协调升降。
名老中医雍履平:疏肝养阴汤治愈顽固性咽喉炎(梅核气)
名老中医雍履平:疏肝养阴汤治愈顽固性咽喉炎(梅核气)验方药义01方名:疏肝养阴汤组成:苏叶10g,苏梗10g,小青皮6g,旋覆花30g,射干6g,瓜蒌15g,郁金6g,沉香3g,五灵脂10g,石菖蒲6g,生龙、牡各30g,磁石30g,五味子10g,麦冬30g,生地30g,朱珀散2g 主治:咽异物感。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3周为1个疗程。
方病述略02本症是神经官能症之癔病中感觉障碍的一种咽部异物感觉,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表现为咽部有异物阻塞感,咽不下,吐不出,但饮食吞吐通畅,亦无或少其它神经系统症状,而检查咽部又无阳性发现。
中医名之“梅核气”,《金匮要略》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此说明一是本症多为妇人所患,二是咽中似有烤熟的肉块堵塞,三是用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等理气化痰药治疗。
现有将其列入咽喉病者,认为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属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表现的郁病类疾病。
综观历代医家治疗方药,不外半夏厚朴汤、玉真丹、来复丹、沉香降气汤之类,大意均以理气化痰、疏肝解郁为主。
余以为不够全面,本症应属脑神类疾病。
尝见“一人膈亡,全村咽塞”之情,因见噎膈病死亡,而自感咽中不适的患者,临床上屡见不鲜,主要原因还是受惊受恐,害怕自己生癌而产生咽部有异物的自我感觉。
然要注意,50岁以上患者,若久治不愈,亦应检查,防生食管病变的可能。
余早年临床曾误诊一食道癌女患者,初以为本症无大碍,直至后来被确诊。
治疗本症用药,固然要考虑治气,尤要考虑病位病原,余制疏肝养阴汤治疗本症,即宗此旨。
病位在咽,咽位居上,咽者脉之聚,脾、胃、心、肾、小肠之脉皆循咽夹咽,尤其手少阴心脉病,则“咽干”,故重用生地、麦冬养心阴,瓜蒌甘润润肺、化痰散结,射干直入咽部消痰散血;病原在脑神受扰,重用龙骨、牡蛎、磁石合五味子、朱珀散镇静安神,五灵脂活血,郁金、菖蒲通窍开郁,并可涤痰化瘀;由于郁久气结不散,重用旋覆花及沉香降气,青皮破气,苏叶、苏梗顺气。
导师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梅核气经验
导师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梅核气经验梅核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病名,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多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治标不治本,且不良反应颇多。
而李慧臻教授基于中医五脏一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认为本病当责之肝脾二脏,病机为肝脾失和,夹痰夹瘀夹火,治疗以调肝理脾,斡旋气机之法,从本论治,疗效较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标签:梅核气;名医经验;调肝理脾法梅核气是临床常见的非器质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社会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引起情绪障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梅核气的症状,影响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本病以咽喉中有异物感,咳吐不出,吞之不下,状如梅核阻于咽喉,但不影响进食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遂,肝失条達,引起肝脾失和,气机阻滞,夹痰夹瘀夹火,导致本病的发生。
李慧臻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从事脾胃病研究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学生有幸跟随学习,每每获益,现将其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 病因病机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此是胸膈痰结与气相搏,逆上咽喉之间结聚。
”历代医家认为本病与痰气交阻于咽喉有关,现代医家对梅核气有一些不同的认识:陈旭青[1]认为本病除上述病机外,内与心肾阳虚,寒水上犯有关,外与风寒风热客于咽喉有关。
张丛笑[2]认为本病是气由积寒所伤,气血失和,血中之气浮于咽喉,与水湿之气凝结所致。
中医五脏一体观认为人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一个整体,肝、脾、心、肺、肾五脏的疾病不是孤立发生发展,而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式相互影响作用。
李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梅核气主要责于肝脾二脏。
临床发现,梅核气患者多伴有焦虑、急躁易怒、善太息等不良情绪,同时有身困、神疲、便溏、口疮等症状,每于情志刺激时发病或加重。
老师认为此乃脾胃元气虚弱为本,阴火上乘,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为标为主。
外邪直中、饮食不节等病因损伤脾胃元气,不能制约阴火,阴火上乘出现上述症状,脾为坤土,肝属巽木,二者在五行中是相克关系,脾土不及,不能制约“所不胜”肝木,后者乘虚侵袭,可至脾土更虚,病情发展;亦有初期脾胃充盛,但七情不舒者,情志所伤于肝,“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滞,其气亢逆犯中土,使脾气虚而发病,以上两种情况均可出现肝脾失和。
慢性咽炎,疏肝和胃理气化痰
慢性咽炎,疏肝和胃理气化痰
今天说到的慢性咽炎,梅核气的诊疗,很多粉丝对这问题很关心。
一般认为典型的慢性咽炎梅核气属于痰气互结咽喉而导致的症状,用半夏厚朴汤进行加减。
但除此之外,也必须兼顾到肝脾胃的功能异常对慢性咽喉炎的影响。
通过疏肝理气散结,也达到治疗咽喉郁结的症状;通过调和脾胃降逆,将痰气往下降,也有利于消除咽喉部的症状。
正因为如此,临床上很多慢性咽喉炎,常伴有伴有焦虑、睡眠差、口苦、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半夏厚朴汤临床具体使用,我常常加入柴胡、黄芩、竹茹、莱菔子、神曲、牡蛎等药物。
也发了处方可供参考(个体情况不同,不宜按方用药):姜半夏18克,厚朴15克,苏叶15克,茯苓30克,生姜三片,柴胡12克,黄芩9克,竹茹15克,莱菔子18克,神曲15克,牡蛎60克(打碎),甘草6克
临床也可适当加减,如咽喉疼痛明显的,加桔梗、石膏;口干烦躁者加麦冬、天花粉等。
能够使药方更对症,以解决临床相关的症状。
梅核气案——健脾疏肝化痰法
梅核气案——健脾疏肝化痰法梅核气一词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其云:“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
”描述了该病的典型症状。
而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就对该病证进行了记载,其曰:“心脉大甚为喉吤。
”即言喉中有异物梗阻。
该篇又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
”描述胆腑病变会咽部有物梗阻,多次想把它吐出来,却怎么也吐不出来的症状。
梅核气该病虽发于咽喉,却与脏腑失调有关,咽部异物感为标,肝脾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咽喉为其病机关键。
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随气升,痰凝气滞于咽喉而发病。
亦有饮食劳倦或忧愁思虑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土壅木郁,痰气循经上逆,交阻于咽喉而发病者。
举例肖某,女,45岁,2016年10月19日初诊。
患者于3年前出现咽干不适,咽部异物感,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示:咽部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慢性充血,表面有脓栓,瘢痕粘连。
诊断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
给予中西药和中药汤剂治疗半年未见好转,后考虑由扁桃体肿大引起,于2008年8月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术,手术顺利,双侧扁桃体窝无腺体残留。
但术后症状仍未见好转,曾辗转几个耳鼻喉科医师治疗不效。
刻下症见:自觉咽干灼热,咽部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失眠。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梅核气(脾虚肝郁,气滞痰凝咽喉),治以健脾疏肝,降气化痰,清利咽喉。
2016年10月26日二诊:咽干灼热消失,有少许咽部异物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痰气渐消,热邪已清。
2016年11月2日三诊:咽部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2017年1月2日随访,咽部不适未复发,一切正常。
咽喉是肺胃之门户,如肺胃蕴热,火热炎上,气血结于咽喉,可见局部充血色红,热灼津液而咽干。
膏方经验——长夏运脾益气化痰膏治疗梅核气
膏方经验——长夏运脾益气化痰膏治疗梅核气
【运脾益气化痰膏】
1.水煎药
半夏曲150克、厚朴100克、茯苓120克、陈皮100克、柴胡100克、苍术100克、生黄芪120克、玳玳花100克、白芍100克、枳壳100克、炙甘草100克、藿香100克、百合100克。
2.成膏药
龟板胶100克、鹿角胶100克。
3.调味药
荆花蜜100克。
4.制作方法
将水煎药煮2次,每次煎出200毫升药液;将龟板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上火熬煮15分钟,再加入荆花蜜和匀,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
此为三周左右的膏滋量。
5.用药加减原则
口舌干燥者,加沙参、石斛、麦冬;咽喉肿痛者,加牛蒡子、玄参;便秘者,加砂仁、当归。
6.服用方法
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因为是在长夏之时服用,故服用时间为2~3周即可。
头2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周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
7.功效
运脾益气,化痰开郁。
8.注意事项
本方无特殊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疏肝化痰汤治疗梅核气疗效观察
疏肝化痰汤治疗梅核气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疏肝化痰汤对梅核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例患者通过口服疏肝化痰汤1个疗程。
结果:痊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
结论:疏肝化痰汤对梅核气疗效确切。
标签:梅核气;疏肝化痰汤;中医药疗法梅核气是指患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梗塞感觉加重。
笔者通过实践,自拟疏肝化痰汤治疗梅核气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共40例,均为2000~2007年门诊病例,全部为女性,且排除器质性疾病,其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52岁。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各为20例,症状为自觉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饮食咽下顺利,无噎塞感,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1.2 治疗方法A组病例采用疏肝理化痰散结的方法,药用疏肝化痰汤,药物组成为:柴胡15 g、枳壳20 g、佛手10 g、香橼10 g、甘草10 g、白芍20 g、香附20 g、陈皮20 g、半夏10 g、茯苓20 g、厚朴10 g、合欢15 g、郁金15 g,症状较重者去陈皮加青皮10 g。
上方水煎服,1天1剂,60 d为1个疗程。
B组病例采用柴胡舒肝丸,早晚各1丸,60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除;好转: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好转;未愈:咽部异物感无明显变化[1]。
治愈+好转=总有效。
2 结果A组治疗组痊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
B组对照组痊愈4例,好转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病案举析患者,女,38岁,于2004年6月5日来诊。
自述于半年前因生气后自觉咽中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未予系统治疗后,自行缓解,此后症状每于生气后加重,情绪缓解后消失。
近2周自觉症状明显加重,无改善来诊。
治疗梅核气秘方
治疗梅核气秘方
【方名】三子消梅汤。
【组成】苏子12克莱菔子12克白芥子12克竹茹12克远志12克菖蒲9克僵蚕9克桔梗10克牛膝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功效】化痰散结。
【方解】本病以女性为多,多由肝郁犯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气痰上逆咽中而致。
方用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化痰降逆;再配以桔梗、远志、菖蒲、僵蚕以增强化痰之力;桔梗配白芥子散痰结;牛膝引药下行。
合用共奏化痰散结之功。
【主治】梅核气。
【加减】脾虚湿重加白术、砂仁;气虚加党参;血虚加当归;心神不安加枣仁。
解忧梅核气,既要疏肝理气,还要化痰,也要健脾祛湿
解忧梅核气,既要疏肝理气,还要化痰,也要健脾祛湿最近在后台收到了很多女同胞的烦恼。
她们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总觉得嗓子里长了什么东西,吞咽的时候很不爽,似乎有什么东西卡在了咽喉,于是使劲咳,企图咳出来,却怎么也咳不出来。
咳不出来那就咽下去吧,使劲咽,甚至往嘴里灌一大杯水,企图咽下去,但是无济于事,根本咽不下去。
于是慌了,很多女同胞忧心忡忡,以为得了什么喉癌或者食道癌,匆匆忙忙跑到医院检查,喉咙没事,食道没事,什么也没长。
这到底是什么奇怪的病?此时西医会告诉你是慢性咽炎,如果去看中医,中医会告诉你是梅核气。
梅核气,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种病是气机不顺导致的病,所以一定要理气顺气,不能补气,如果补气就会越补越觉得咽喉堵得慌。
气机不顺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知道肝主一身气机,肝一旦出了问题,身体的整个气机就乱了,该散的不散堵在不该堵的地方,该升的不升,该降的不降。
所以如果要治本,第一步我们就要疏肝理气,解决肝气不舒的问题。
解决了气机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痰的问题。
因为梅核气的发病原因就是痰气相博,凝结于咽喉。
就是痰与气拥抱在了一起,在咽喉这个狭窄的要道找了一个安乐窝,过起了幸福的日子。
既然是痰,那为什么吐不出来呢?因为这里的痰不是有形之痰,而是无形之痰,弥漫在身体各个角落。
无形之痰当然吐不出来喽。
为啥子这个痰与气要在咽喉这里过小日子呢?因为咽喉这个地方太狭窄,容易堵,另外,怒则气上。
很多女人喜欢生气,不管是生闷气还是发火,这个气都会往上走,走到喉咙这个狭窄的地方刚好遇到了痰,于是就不走了。
所以,一定要化痰,如果没有痰,即便你怒则气上,也不会有梅核气,比如男人发火的概率并不比女人少,为什么男人就很少得梅核气呢?因为经常吐痰的都是女人,男人的阳气相对女人要足,不容易生痰。
男人只有老的时候才会有痰或者经常抽烟的人火炼成痰。
但是痰的来源是什么呢?首先是湿气,湿气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痰,先是无形之痰,再是有形之痰。
所以要祛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xx中医药报
2011年1月31日
□xxxx中医院
梅核气一词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其云:
“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
”描述了该病的典型症状。
而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就对该病证进行了记载,其曰:
“心脉大甚为喉吤。
”即言喉中有异物梗阻。
该篇又曰: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
”描述胆腑病变会咽部有物梗阻,多次想把它吐出来,却怎么也吐不出来的症状。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言:
“妇人咽中如有炙卵,半夏厚朴汤主之。
”自此以来半夏厚朴汤成为了治疗该病的经典方剂。
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该病虽发于咽喉,却与脏腑失调有关,咽部异物感为标,肝脾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咽喉为其病机关键。
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随气升,痰凝气滞于咽喉而发病。
亦有饮食劳倦或忧愁思虑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土壅木郁,痰气循经上逆,交阻于咽喉而发病者。
病案举例
xx,女,45岁,
2010年10月19日初诊。
患者于3年前出现咽干不适,咽部异物感,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示:
咽部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慢性充血,表面有脓栓,瘢痕粘连。
诊断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
给予中西药和中药汤剂治疗半年未见好转,后考虑由扁桃体肿大引起,于
2008年8月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术,手术顺利,双侧扁桃体窝无腺体残留。
但术后症状仍未见好转,曾辗转几个耳鼻喉科医师治疗不效。
刻下症见:
自觉咽干灼热,咽部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失眠。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
梅核气(脾虚肝郁,气滞痰凝咽喉);西医诊断:
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切除术后。
治以健脾疏肝,降气化痰,清利咽喉。
予李振华自拟理气消梅汤。
处方:
紫苏子10克,射干10克,木香10克,桔梗10克,胆南星10克,甘草5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橘红10克,云苓5克,陈皮10克,蝉蜕5克,法半夏10克。
5剂,水煎服。
嘱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心情舒畅。
2010年10月26日二诊:
咽干灼热消失,有少许咽部异物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说明药中病机,痰气渐消,热邪已清,继守上方5剂巩固疗效。
2010年11月2日三诊:
咽部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唯心烦,夜眠梦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改云苓20克,加首乌藤30克,黄连5克。
6剂,水煎服。
2011年1月2日随访,咽部不适未复发,一切正常。
按:
咽喉是肺胃之门户,如肺胃蕴热,火热炎上,气血结于咽喉,可见局部充血色红,热灼津液而咽干。
气属无形,痰虽有形而聚于经络,故咽部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舌淡红,苔薄白,说明病虽日久,仍属易治。
脉沉细,提示病邪在里,已伤阴血。
内伤阴血,虚热上扰,心神不宁,故心烦,夜眠梦多。
故证属脾虚肝郁,气滞痰凝咽喉,治以健脾疏肝,降气化痰,清利咽喉为主,兼以清心养血安神。
初诊方中法半夏、橘红、云苓、甘草、陈皮、白术,健脾祛湿化痰;紫苏子、厚朴,降气化痰;桔梗、射干,清利咽喉;蝉蜕散热利咽开音,用此药治疗咽喉不利,咽痒喑哑兼有热邪者,不论风热,痰热,辨证用之,效尤佳。
二诊咽干灼热消失,仍有少许咽部异物感,说明药中病机,痰气渐消,热邪已清,守上方继续治疗。
三诊加重云苓用量,加首乌藤养心安神,黄连清心安神。
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心情舒畅。
诸法合用,标本兼治。
梅核气一病,女性多于男性,症状常见咽干灼热,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癔球症状十分相似。
有咽部异物感又须与中医的噎膈相鉴别,患者也常会因此而认为自己罹患恶性肿瘤。
临床医生如果经验不足,对梅核气的病因病机认识不足,也常会误诊。
即使诊断正确,临床单用半夏厚朴汤也难取速效。
笔者跟随李振华学习数年,用其自拟理气消梅汤化裁治疗梅核气,屡获良效。
此方特点是在半夏厚朴汤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之品,气行则痰消。
同时,对症应用清利咽喉之品,以治其标,标本兼治,获效甚捷。
由于清利之品性味苦寒,用之不当易损伤脾胃,加重病情,故需结合临床权衡此类药物的用量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