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身边的垃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身边的垃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身边的垃圾](https://img.taocdn.com/s3/m/6c07215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d.png)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身边的垃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减少浪费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垃圾问题,学会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回收、填埋、焚烧。
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
4. 减少垃圾的方法:节约使用、重复利用、分类投放。
三、教学重点1. 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减少垃圾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的具体操作。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教学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垃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
【新课导入】一、垃圾的分类1. 教师讲解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各种垃圾的特点。
二、垃圾的处理方法1. 教师讲解垃圾的处理方法:回收、填埋、焚烧。
2. 学生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三、垃圾对环境的影响1. 教师讲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
2. 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四、减少垃圾的方法1. 教师讲解减少垃圾的方法:节约使用、重复利用、分类投放。
2. 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方法。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的知识。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b02241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e.png)
大班社会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反思前言在如今的社会中,垃圾问题已经愈发严峻。
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
因此,教育孩子正确的垃圾处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参考一份大班社会的垃圾教案,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教案概述该教案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教学目标、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在这份教案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垃圾的种类、分类和处理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以及让他们知道垃圾处理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阶段,老师需要准备许多教具和材料,如垃圾分类图、环保海报、视频和故事书,以及讨论、问答题等学生互动环节。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了引入、知识点讲解、练习、回顾和总结等环节。
在引入环节中,老师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垃圾,然后让他们根据外观和用途进行分类。
接着,老师会将垃圾分类图呈现给学生,并向他们讲解不同种类的垃圾应该如何处理。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也会播放相应的视频和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练习环节中,老师会让学生自行分类一些垃圾,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
在回顾和总结环节中,老师会再次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向他们传达环保的重要性。
教案反思总体来说,这份教案在知识点讲解和教具准备方面做得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下面是我对该教案的一些反思和建议:学生思维水平的考虑在教案中,老师主要采用了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等形式来测试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测试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是过于教条,缺乏灵活性。
我认为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思考题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能有机会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的多样性在这份教案中,虽然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具和材料比较丰富,如环保海报、视频和故事书等,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些教具可能并没有那么具有吸引力。
我认为教师应该对教具的准备和使用进行更多的思考,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具,如DIY垃圾处理工具等,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
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关注身边的垃圾 活动三 垃圾流浪记》说课稿
![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关注身边的垃圾 活动三 垃圾流浪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ada060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b.png)
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关注身边的垃圾活动三垃圾流浪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关注身边的垃圾活动三垃圾流浪记》是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通过垃圾的流浪之旅,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身边的垃圾为切入点,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珍惜资源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珍惜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垃圾分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珍惜资源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表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垃圾处理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身边垃圾的处理方式,了解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
3.垃圾分类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4.垃圾流浪记:学生表演垃圾流浪记,通过剧情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珍惜资源的意识。
5.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过程1.垃圾产生2.垃圾分类3.垃圾运输4.垃圾处理5.垃圾回收6.资源再利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大手牵小手,文明你和我》——关注身边的垃圾 (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大手牵小手,文明你和我》——关注身边的垃圾 (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f52fc1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f.png)
《大手牵小手,文明你和我》——关注身边的垃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分类投放、回收利用、焚烧、填埋。
3. 垃圾分类的意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视频。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垃圾围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各组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得,讨论垃圾分类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5. 视频观看:观看垃圾处理的视频,了解垃圾处理的全过程。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手牵小手,文明你和我》——关注身边的垃圾2. 板书内容:-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垃圾处理方法:分类投放、回收利用、焚烧、填埋- 垃圾分类的意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家庭垃圾分类,记录垃圾分类的过程和心得。
2. 小组作业:各组根据课堂讨论,制定一份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展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和参与度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垃圾分类实际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能力。
《关注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关注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3a1e2f5901020206409c03.png)
《关注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作者:李洁鑫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1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来源、种类、危害以及处理方法,认识正确处理垃圾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明确垃圾分类的一般方法,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归纳和整理出研究小课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动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播放有关环境污染垃圾成堆的图片,和刚才学生观看的图片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课件播放卡通短片《垃圾的对话》,请学生总结看完短片后的感受。
二、研究讨论,提出问题1.出示一组数据,请学生做计算题。
师:同学们,先请大家看一组数据:“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黑河市日产垃圾量超过150吨,夏天则达到200吨以上,而且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像普通教室这么大的空间只能容纳约30吨的垃圾,150吨垃圾需要()个教室大的空间?如果一个月以30天计算,产生的垃圾又需要()个教室大的空间?那一年呢?2.算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谁来说说生活中你们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4.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如果我们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那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5.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后再作答,老师做归纳总结。
三、小组讨论,汇报交流1.师: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呢?大家都知道哪些处理垃圾的方法呢?关于垃圾分类你都搜集了哪些信息呢?2.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汇报最好的小组能够获得一颗智慧星。
3.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很多的信息。
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小组活动的课题,每个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后选择一个活动进行实践,看看哪个小组收获的智慧星最多。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关注身边的垃圾 活动二 校园分类垃圾箱∣ 沪科黔科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关注身边的垃圾 活动二 校园分类垃圾箱∣ 沪科黔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a69da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3.png)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关注身边的垃圾活动二校园分类垃圾箱∣ 沪科黔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分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3. 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垃圾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垃圾。
2.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二、讲解垃圾的分类(10分钟)1. 老师讲解垃圾的分类,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2. 老师解释每种垃圾的分类标准。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垃圾箱。
2.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垃圾,让学生根据垃圾的分类标准将垃圾放入正确的垃圾箱。
3. 老师观察学生的操作,给予指导和纠正。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老师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2. 老师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在生活中是否能够正确分类垃圾。
教学评估过程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分类垃圾。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评估他们的环保意识。
结果评估1. 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垃圾分类的问卷,评估他们的知识和理解。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评估他们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1. 垃圾分类的图片和资料。
2. 垃圾箱和垃圾模型。
教学建议1. 在实践活动前,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标准,以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2. 在实践活动后,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所学知识。
3.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垃圾的分类,以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二--关注身边的垃圾---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二--关注身边的垃圾---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48c56a3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2.png)
主题二关注身边的垃圾教学目标:1、认识到产生过多的垃圾会带来危害。
2、培养探究兴趣,锻炼个人探究能力,掌握查找资料、做调查等探究方法。
3、培养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耗费,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4、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与同伴友好协作,开展活动。
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产生过多的垃圾会带来危害。
2、培养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耗费,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具准备:挂图。
活动一侦察家庭垃圾[活动目标]1、知道收集资料的不同途径,学会资料收集的方法。
2、具有计划意识,在行动前会制订个人计划。
3、能够有条理地讲述个人收集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时间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生:每天出门时,我都要帮妈妈扔重重的垃圾袋。
垃圾袋里究竟有什么?让我做一次小侦探,来查查看。
1、明确侦察目的。
师:谁来说说这次侦察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发言。
2、制定侦察计划。
师:制定一下你的侦察计划。
填写书本第47页的垃圾侦察计划。
3、开展侦察行动。
生1:家里人很支持我。
大家看这是我家一周垃圾情况表。
生2:我还发现了家人丢垃圾的一些坏习惯。
4、我的呼吁。
师:看到这些,你们有什么想对家人说的话吗?学生发言。
5、填写第48页的学习单。
活动二校园分类垃圾箱[活动目标]1、增强关心身边小事的自觉性,主动发现问题。
2、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垃圾回收利用问题。
教学重难点培养改进与创新设计的能力。
[活动时间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生1:我在公园里看到一棵垃圾回收树,可以分类投放垃圾。
生2:要是学校里也有这样的分类垃圾箱,大家就不会把废电池、饮料罐随便乱丢了。
1、调查校园垃圾箱。
师:让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校园里的垃圾箱。
写好调查记录。
2、分析校园垃圾。
师:整理调查记录后,你们有身发现?学生发言。
3、确定垃圾箱的设计思路。
师:分类垃圾箱你们准备怎么设计?师:设计几个箱体?什么形状?多大?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
中班环保教案《我们身边的垃圾》(精选
![中班环保教案《我们身边的垃圾》(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c26469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6.png)
中班环保教案《我们身边的垃圾》(精选一、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 垃圾的处理: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
3. 垃圾的回收:回收的意义、回收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基本知识。
难点: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回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垃圾分类卡片、垃圾桶模型等。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垃圾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基本知识。
3. 卡片游戏:发放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4. 垃圾桶模型演示:让学生模拟垃圾的分类投放,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发放作业本,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6. 答案讲解:讲解作业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板书设计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垃圾的处理:收集、运输、处理、利用。
垃圾的回收:意义、方法、途径。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知道的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答案:可回收垃圾: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
有害垃圾:电池、药品、油漆、灯管等。
2. 题目:请简述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回收方法。
答案:垃圾的分类标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垃圾的回收方法:通过回收站、回收点等方式进行回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基本知识有了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垃圾的分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组织学生参加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注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
![《关注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b7e3135b8f67c1cfbd6b877.png)
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关注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它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
我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怎样处理垃圾等,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实践中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发展对自然的关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1、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发表对垃圾的种种见解,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生活的周边垃圾状况等问题有初步的了解,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了解我们身边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处理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谈起,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就在我们身边,解决垃圾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利用计算机网络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5、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鼓励学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分析,鼓励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6、使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1、生活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学校、家附近垃圾进行观察)。
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确立研究小组,小组人员及分工,做好活动准备。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dbec4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4.png)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最新」第一章:垃圾的定义与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定义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教学内容:1. 垃圾的定义:垃圾是指生活、生产、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2.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垃圾。
2. 讲解:讲解垃圾的定义和分类,举例说明各种垃圾的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垃圾的认识和分类经验。
第二章:垃圾的处理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和利用途径。
2. 培养学生对垃圾处理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垃圾的处理方法:填埋、焚烧、资源回收、生物降解。
2. 垃圾的利用途径:资源回收、能源利用、生产原料。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和利用。
2. 讲解:讲解垃圾的处理方法和利用途径,举例说明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垃圾处理和利用的看法和建议。
第三章: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垃圾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土壤、影响土壤质量。
2. 垃圾对水资源的影响:污染水体、影响水质量。
3. 垃圾对空气的影响:污染空气、影响空气质量。
4. 垃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平衡。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讲解:讲解垃圾对土壤、水资源、空气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举例说明各种影响的严重性。
3.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垃圾对环境影响的感受和看法。
第四章:减少垃圾的产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减少垃圾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选择环保包装、合理消费、垃圾分类。
2. 节约资源的方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食物浪费、回收利用。
综合实践课《我们身边的垃圾》
![综合实践课《我们身边的垃圾》](https://img.taocdn.com/s3/m/5349977358f5f61fb6366652.png)
《我们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课方案天池中心校五年级一班刘酉问题的提出:这节课,我们结合周边的生活环境及我们的校园环境,面对我们生活环境的脏与美,给学生确立主题,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带着一双眼睛和一颗心走进生活,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际、收集材料、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途径知道垃圾是无处不在的,并给人类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危害,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
活动目标:1、了解我们身边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处理方法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2、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课前准备:1、调查采访: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制作、图片等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动手,真正参与到活动当中,并得到收获。
教具准备:图片、各种垃圾、标语、袖标、卡片等。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认识垃圾(2013.3.15—2013.4.5)一、活动准备:课前让学生观察清点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并记录下来。
二、汇报交流:1、四人小组轮流汇报记录下来的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
A、厨房内:蔬菜瓜果的残渣、剩菜等。
B、客厅里:老化的家电、金属垃圾等。
C、卧室内:纸屑、杂物等。
D、卫生间:洗衣服、洗澡等的污水。
2、说说家里垃圾数量,危害及处理方法。
三、了解垃圾的危害:1、讨论问题:这些垃圾如果都扔向大自然,那么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2、发表见解:你认为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四、给垃圾分类:五、认识垃圾分类投放的符号1、出示垃圾分类符号,让学生认一认,辩一辩。
五年级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
![五年级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fb54b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3.png)
教案:五年级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 口语交际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的运用。
2. 口语交际的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
2. 口语交际的范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些垃圾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垃圾。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垃圾的了解和分类方法。
二、学习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重要性。
三、口语交际训练(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如:“你会如何向别人介绍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2.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宣传方案。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宣传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深化理解:垃圾的循环利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垃圾的循环利用过程。
2. 学生讨论垃圾循环利用的意义和好处。
七、角色扮演:环保小卫士(10分钟)1. 教师为学生设置不同的角色,如垃圾分类员、环保宣传员等。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知识,向其他同学宣传环保理念。
八、案例分析:垃圾处理问题(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些关于垃圾处理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九、课堂小结:环保行动从我做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并提出实际行动,如:垃圾分类、减少浪费等。
幼儿环保教育:我们身边的垃圾
![幼儿环保教育:我们身边的垃圾](https://img.taocdn.com/s3/m/14dec12e4693daef5ff73d54.png)
幼儿环保教育:我们身边的垃圾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甚至是国际上一个重要的、迫不容缓的主题。
对于在幼儿园的孩子们,我们该怎么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呢?为此我设计了以“垃圾”为主题的环保教育内容,目的是让幼儿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需要环保,环保要从我们的娃娃抓起。
在幼儿园门口不远处有一个垃圾箱,每天我们都会把垃圾扔到那里。
这天早晨,我正提了垃圾准备去扔,张泽看到了大声说:“老师,你扔那么多垃圾是在破坏环境!”“是呀老师,会污染环境的!”高煜也随声附和。
听到孩子们把垃圾和环境联系到了一起,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来研究垃圾。
一、了解我们身边的垃圾。
我首先给孩子们提出了问题,“你们见过哪些垃圾呢?” 熟悉的话题让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我见过的垃圾有水果皮、饮料瓶。
” 雨童首先回答。
“还有纸盒子、鱼骨头。
”张泽也不甘落后。
“我见过废纸!”姚儒林看了看教室里说道。
“对还有奶袋子。
”郝思琪也来了兴致。
其余的小朋友也说“有废报纸、塑料袋、糖果纸......”接着我给孩子们出示垃圾图片。
“有这么多垃圾!”水泉一声稚气的感慨引起了孩子们的附和。
“老师,怎么会有这么多垃圾呢?”看孩子们兴趣正浓我又给他们放了几段录象:镜头一:一个小朋友在折飞机,飞机折完了,随手一扔飞机掉在了地上,另小朋友捡起来,扔到了垃圾桶。
镜头二:小朋友带来了面具,随手把装面具的方便袋扔在了地上。
镜头三:喝完奶,小朋友把奶袋子扔进了垃圾桶。
镜头四:洗完手,一小朋友用手纸擦手。
镜头五:孩子们把没吃完的饭菜留在盘子里,阿姨们过来打扫卫生,把剩菜倒进了垃圾桶。
我向孩子们提出了问题:“孩子们,垃圾是怎么来得呢?”孩子们很明白的点点头,说:“是我们每天制造出来的。
”这样幼儿对垃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对于垃圾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危害等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接下来与家长孩子共同统计家里和园里每天所制造垃圾的数量。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设计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bdb2a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0.png)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倡绿色生活。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来源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途径,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2. 垃圾的处理方法:介绍垃圾处理的现状,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垃圾的处理方式。
3. 环保意识培养: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减少垃圾产生,提倡绿色生活。
4. 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垃圾分类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环保意识的培养。
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资料,以便进行教学演示。
2. 准备垃圾分类的实际物品,如垃圾分类桶、垃圾袋等。
3. 准备实践活动场地,确保学生能顺利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4. 提前了解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垃圾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垃圾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垃圾处理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5. 讨论:让学生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得体会,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6. 总结: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操作准确性。
3.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是否能付诸实践。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关注身边的垃圾活动一侦察家庭垃圾》说课稿
![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关注身边的垃圾活动一侦察家庭垃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d1d114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7.png)
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关注身边的垃圾活动一侦察家庭垃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关注身边的垃圾》是沪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主要围绕家庭垃圾的侦察和分类进行。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环保意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家庭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还不是很清晰。
此外,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垃圾的分类方法,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侦察家庭垃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培养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垃圾的分类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类垃圾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家庭垃圾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家庭垃圾的来源、分类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侦察家庭垃圾:让学生回家侦察自己家庭的垃圾,记录下各种垃圾的种类和数量。
4.小组讨论:学生将侦察到的家庭垃圾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垃圾分类的方法。
5.实践活动:学生动手进行垃圾分类,正确分类各种垃圾。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侦察家庭垃圾的过程,反思自己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家庭垃圾的来源、分类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课堂表现进行,关注学生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注身边的垃圾
![关注身边的垃圾](https://img.taocdn.com/s3/m/23b1cf377f1922791788e89c.png)
减少环境污染
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 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 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 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 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 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 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 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 减少危害。
变废为宝
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 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 5—7亿个,一次性筷子 数十亿个,这些占生活 垃圾的8—15%。1吨废 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 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 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 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 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 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 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 有30%—40%可以回收 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 大利的资源。
垃圾分类的好处
垃圾的生命
塑胶制品:永远不能分解 皮革:50年以上 塑料袋:20—30年 铝罐:500年
尼龙织品:30-40年
玻璃罐:1000年
1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
(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
1节一号电池:使1平方米的
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垃圾分类的好处
垃圾是错放地方的资源
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无铅汽油和柴油 1吨塑料软饮料 =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 1吨废纸=可再造700公斤好纸;少砍伐树龄为30年 的树木20棵;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 每年废弃的60多亿只废干电池=含7万多吨锌、10 万吨二氧化锰
大陆”。
垃圾处理的现状
垃圾的去向
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 垃圾填埋的费用 是非常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 民币。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 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
垃圾处理的现状
垃圾污染的危害
对大气环境 的污染
对水环境 的污染
垃圾在堆置或填埋工 程中,产生大量酸性、 碱性,有毒物质、生 活排放出来的垃圾含 汞、铅等废水,渗透 到地表水或地下水造 成水体黑臭,地下水 浅层不能使用、水质 恶化,影响水生物繁 殖和水资源利用。
三年级综合实践 关注生活垃圾
![三年级综合实践 关注生活垃圾](https://img.taocdn.com/s3/m/a7eab85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e.png)
关注生活垃圾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以“生活垃圾”为活动和探究主题,共安排了“生活垃圾小调查”“垃圾处理学问大”“减少垃圾我行动”三个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了解生活垃圾开始,除了了解垃圾产生的危害外,还要知道一些生活垃圾是再生资源的原料,进而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有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像生活垃圾这样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天天要和生活垃圾打交道,我们居住的环境,垃圾几乎无处不在。
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活动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新新知识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节约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生活垃圾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危害和回收处理等生活常识,初步形成关注并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社会调查、方案设计、实践探究、总结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争做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
三、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调查的习惯,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建议教法建议:课件演示和学生探究相结合。
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发学生的活动和探究欲望。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六、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本课的教学资源建议: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表格、教师自备垃圾箱4个、“废物利用的”的小手工作品。
学生准备:1、学生课前通过实地观察了解生活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又到哪里去了?2、通过调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么处理垃圾的?3、完成垃圾调查报告表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七、教学课时建议建议3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活垃圾小调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指导语:同学们,你知道吗?每天的值日生在打扫卫生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垃圾太多了!这只是我们一个班一天的垃圾,想想我们整个学校、整个城市、整个中国……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多少垃圾呢?与日俱增的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我们身边的垃圾,创建洁净的生活环境
二、活动主题的由来
自改革开放为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乱丢生活垃圾的现象无处不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池塘、河道两旁等地方,随处可见各种生活垃圾,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生活垃圾多由一些无法或很难分解的物质组成,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危害更是在不断增加,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包括二恶英之类的剧毒物质,污染空气,同时产生大量的残渣。
垃圾处理方法多不理想。
生活垃圾数量大、增长速度快,组成成份越来越复杂,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这已是不容争议的事实。
是什么原因使生活垃圾到处泛滥,既影响环境,又影响人们健康呢?1、人们对垃圾危害认识不够。
人们多忽视了垃圾的危害。
2、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不当。
多使用焚烧、掩埋、堆肥。
这些方法破坏土壤、危害生物、淤塞河床、污染水质……对空气、土壤、水质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首先应该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自觉清除身边的垃圾,创造一个干净而美丽的生活环境。
三、活动目标
1.能力目标:
1)、鼓励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科学等不同角度考察并理解环境问题,并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活动。
2)、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
3)、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具有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2.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写处理垃圾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
3.知识目标:
1)、经历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认识回收标志;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2)、明白绿色生活涵义,引领学生走进环保世界,体验现实世界生活,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联系的整体认识,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并身体力行。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四、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九周时间
五、活动准备
详见各阶段内容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认识垃圾
(约需两周)
一,具体目标:
1、了解生活中垃圾的分类。
2、能够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3、养成对垃圾投放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观察清点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并记录下来。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引入。
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垃圾,看后请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二)、汇报交流。
1、每小组每个成员轮流汇报记录下来的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
(1)厨房内:蔬菜瓜果的残渣、剩饭剩菜、食品包装袋;
(2)客厅:老化家电、家具、金属垃圾;
(3)卧室:纸屑、杂物、废旧电池;
(4)卫生间:洗衣、洗澡所造成的污水。
2、说说家里垃圾数量、危害及处理
(三)、了解垃圾的危害。
1、讨论问题:这些垃圾如果都仍向大自然,那么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2、发表见解: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
(四)、给垃圾分类。
把你记录下来的垃圾分类填入下表格中,汇报交流。
给垃圾分类
分类标准垃圾名称
3、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分类?
(五)、认识垃圾的分类投放的符号。
1、课件出示的垃圾分类符号,让学生识一识,辨一辨。
2、你还观察到垃圾箱上有哪些分类符号?
3、说说给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
(六)、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分小组调查学校、家庭、生活小区内垃圾分类的现状并填写好“我的调查报告”。
我的调查报告
时间:
地点:
主要情况:
我的建议:
第二阶段社会调查
(约需二周)
准备工作:
1.学生以调查的地点不同(家庭、学校、社区)分为三个小组进行研究。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作适当的指导。
3.按组设计好调查表格,并分发到每位学生手中。
调查过程:
一、家庭组
1.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家里一天中产生的垃圾,把每个人扔入垃圾堆中的物品名称和重量记录下来。
不容易称重的请大人帮助估计一下。
2.调查
家中人口:()居住地()日期()
名称
重量
种类
3.统计全组所有记录表中家庭垃圾的总重量,计算每一类垃圾所占的百分比,以及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统计
家庭总数:_____________
家庭总人口:___________
一天垃圾总量:_____________
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_____________
二、调查学校组
1.调查班级中产生垃圾的数量,表格如下:
名称数量危害有无回收价值建议
2.讨论出有价值的建议,提交给学校。
三.调查社区组
1.调查所在小区中的垃圾问题,表格如下:
垃圾名称数量去向危害
2.提出改善小区环境的建议,如设立垃圾箱、垃圾分袋分类堆放等合理化建议。
3.联系自身,你为小区应做些什么?
四.汇总
1.针对调查结果,商讨汇总意见。
2.提出垃圾回收、利用设想。
第三阶段变废为宝
利用废物做有用的物品(约需两周)
活动要求:
1、收集所需要的材料(主要由生活垃圾组成);
2、每人创作一件物品
3、由一位同学介绍小组作品。
活动准备:利用双休日,寻找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剪刀、镊子、胶水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制作
根据自己的设想,剪裁、制作自己的作品。
必要时,可请家长协助。
通过这项活动,锻炼和提高了同学们动手的能力,丰富了想象力。
二、才艺展示
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得。
三、活动小结
只要给孩子以空间,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所迸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穷的,很多是孩子本来就具有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这些孩子身上所蕴藏的珍宝发光,而不是扼杀它。
第四阶段社会服务
(约需两周)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
3、培养大胆想象和合作的精神。
二、活动内容步骤:
1、制作垃圾分类箱。
2、调查废物是如何处理的
3、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4、设计环保宣传单、标语
三、过程指导要点:
制作垃圾分类箱
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到垃圾分类,同时向家长、邻居以及其他人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知道垃圾分类便于废物的“三用”(废物利用,废物再用,废物循环利用),丰富孩子的知识,了解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哪些是有毒有害的。
主要有一是分类收集,分别利用;二是充分开发有机成分垃圾的热源潜能;三是堆肥与卫生填埋。
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意义:"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说我们生活的城市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今,垃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主要因素,依据传统的生产模式看,垃圾是消费的终结,但对设计师来说把大部分垃圾转化为资源,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资源危机,同时还可以节省垃圾处理的费用,"垃圾资源化"可以说是一件一举三得的事。
设计环保宣传单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知道环保的重要性,所以这个活动主要目的是提
高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向别人大胆介绍自己环保想法,让其他人知道环保是我们大家的事,也是我们共同要做好的一件事。
同时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开阔他们的设计思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分组制作垃圾分类箱
二、垃圾分类设计利用畅想
三、垃圾利用制作及作品展示
四、设计环保宣传单、标语进行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