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总结 第六课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的实质: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特殊,个别)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普遍,一般)2、联系:(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2、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①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②特点: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6课 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6课  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重要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第5课的唯物史观与第6课的价值观)(一)唯物史观(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①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发展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推动社会的进步P90。

③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必修1经济生活里的内容)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必修2政治生活里的内容)、思想观念的解放(文化哲学里的内容)等则属于④3.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改革(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途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3)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课件(共16张PPT)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 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复习注意把握:
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实 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 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 验,他们都是实践的产物。
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⑴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准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⑵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 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 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 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 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⑴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 会变成谬误。 ⑵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⑶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 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真理观)
⑴从真理本身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 错误。

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公开课课件

指导员的嘱托
的精神传递,激励后辈
说创作
基础
基础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体现
人们对事物的客观 状况及其属性、规 律作出的判断。
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 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 做出的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 上作出的价值选择
议学活动一: 2.请用一个词概括不同时期朱彦夫不同的人生价值选择,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 什么特征?这对我们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何启示?
社会存抗在美援决朝定可社以保会家意卫国识
毅然决然参加中国人 民志愿军
家沟各壑乡种遍一价野穷值、二判缺白水,断荒少和地山价秃值岭选、择都不是凭回空家产乡生可的以干,点而实是事社会存在在回脱人到贫脑家致中乡富的带领反乡映亲,们是在
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身体原因不得不退休、牢记
写书可以将战友和自己
7年7易书稿,进行小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用自己的微弱的光温,把这块土地搞得好一些,让广大群众能吃得上、穿得上,能 过上温饱的日子,这也是我对广大群众的一种报答吧。
——朱彦夫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 当了25年村支书,朱彦夫没拿一分钱的报酬,作为张家泉村最有“地位”的家 庭,家庭中的孩子们却是全村最“苦”的; ➢ 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神十四”指令员陈冬与自己的母亲已有四年多没见过 面,在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上,守在电视机前的母亲看到白发增多的儿子瞬间破防; ➢ 同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创办中国唯一一所免费女 高的张桂梅,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却没能见上三位至亲的最后一面; ➢ ……………… ➢ 因此,有人说,舍弃“小我”才能成就“大我”。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择: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6课易错点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6课易错点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6课易错点整理2、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4、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 )7、哲学的本义就是聪明、智慧。

( )8、哲学智慧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

( )9、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10、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11、世界观人人都有,因而都是正确的。

( )1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此与方法论无关。

( )1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 )14、哲学是一成不变的。

( )15、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 )16、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 )1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 )19、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 )20、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 )2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2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2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 )24、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 )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

( )27、超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 )28、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记背知识大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课件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真理是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客观的 ③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
等”
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属性
理解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 真理是
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 有条件的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特别提醒] 真理的向前发展,并不意味着被超越的真理中 包含着错误的内容或真理已经被推翻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 的、已经确定的真理,Βιβλιοθήκη 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内,永远是真理。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 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 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析] ①正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了新时代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化,说明了我们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②正确,改革发展的
丰富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题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创新性论断表明了改革发展的实践
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③错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
复性 从认识到实践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
践中检验和发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第六课第一框图文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第六课第一框图文

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单项选择:
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蜜蜂酿蜜 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 动 D营业员售货
Thank You !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A.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
为什么实践能充当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处 于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正确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



成功


认识 ─────────→ 实践…结果


∣失败↓↑错误的认识 ────── 主观与客
观不相符
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46③)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4、 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学生认真学习。
5、“争论克隆人”
6、克隆羊“多利”问世。
有2、4、6
⑵、实践的基本特点(p42④)
①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 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社会是客观的
构成实践的要素 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三峡工程
②、实践具有 主观能动性 。(P42⑤)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 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人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 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
“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
就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
A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 会关系中进行的;
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 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 方面的联系;
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 你就得亲口尝一尝。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六课“探寻真理的历程”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

本课的内容稳步深入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即为对待重新认识和课堂教学。

它紧紧围绕着“探寻真理”这一主题,讲诉课堂教学观、真理观、重新认识过程这三方面的科学知识内容。

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每年都存有牵涉对本课知识点的考查,频率低,题型存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二、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从宏观上检视教材,并依据教材的内在科学知识体系对教材展开研发和资源整合,使学生从题中琢磨所考查的知识点,并总结出来答题方法。

三、三维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课堂教学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认知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科学知识与技能(3)认知重新认识具备反复性、无限性。

(4)运用表明课堂教学就是重新认识的基础。

(5)运用表明人类崇尚和发展真理的历程。

(1)培育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正确区分和推论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看待真理和谬过程与方法讹,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培育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科学知识框架的习惯。

(1)稳固践行课堂教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键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践行爱好真理、追求真理、始终如一真理的信念,相信追求真理必须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做为我们坚持不懈的崇尚和永恒的历史使命。

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课堂教学观;真理观;重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教学难点实践的概念;真理是客观的。

作为高三年级的文科特长班学生,前面已学完《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教学对象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作为步入高三的学生,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亟需学会自我复习。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课类型独立自主探究法、训练法备考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六、教学流程:考点提示难点突破重点讲解原理归纳方法指津知识构图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师生设计内容活动1.让学生用三个词概括本课的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课堂篇议题探究
提示:(1)①探究性试题,据实回答即可。②标准可参考:人们的社 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 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2)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面对同一问题,人们 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 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 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 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1.正确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判断标准
要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自觉遵循社会
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 发展的客观规律
史的必由之路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
符合最广大人民 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
精神的“历史误区”;D项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其客观的标准。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到“两个文明”,从“三大纲领”到“四大建设”再到“五位一体”,是一个 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这 一过程可以看出( ) A.正确价值选择的标准应因时而变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C.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事业布局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体现了价值选择的社 会历史性,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必修4第2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中政治必修4第2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返回目录结束放映源自核心考点突破哲理总结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记一记 背一背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
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求】 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举例
人类对宇宙 世界的认识
地球是世界的中心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核心考点突破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超出这个条件 和范围,真理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就可能转化为 谬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结束放映
核心考点突破
(【20典12例·课2标】全国)以前,人们往往
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 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 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 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 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 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 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 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 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 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认为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高效复习导航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本课知识概览
考点展示
实 含义 践 特点 观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1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高中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

高中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义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试要求] 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b)目题(一) 真理是客观的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1)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3)真理客观性的要求: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普遍性。

(F)点拨: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2.多数人公认的东西就是真理。

(F)点拨:真理是客观的。

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确定真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真理的客观性(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异性。

(2)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异性,而这些具有差异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3)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异性,并不等于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典例应用]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6.1 实践和认识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6.1 实践和认识

实践活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 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实践的基本要素
也是客观的。
主体
手段
对象

运 用
工具和设备
改 造
客观世界 (自然界或社会关系)
都是客观的
一、实践及其特点 (二)实践的特点
② 能动性
(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在改造自然中: 创造出自然界原先没有的东西 在改造社会中: 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体现了实践的( D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
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1、体系不同 意识属于唯物论 认识属于认识论 2、含义不同 意识是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含主
•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 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 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 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 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 “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 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 “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 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 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 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 提高。

高中政治文化与哲学学案《价值观》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文化与哲学学案《价值观》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价值1、价值含义:哲学上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与具体价值的关系: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二)、人的价值的知识1、内容:①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自我的满足。

③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2、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3、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4、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单独考查时用下面内容,综合题用时用划横线的内容有选择使用。

若用价值观的知识回答,还要答出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的原理)(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①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③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①创造和实现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高中政治 政治 第六课考点

高中政治 政治 第六课考点

第六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考点一:识记国家主权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内容】一、国家主权的含义国家主权是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所固有的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

1、中央政权机关包括: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委会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中央军委(最高国家军事机关)2、行使国家对内对外职能的机构: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政机关——政府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军事机关——军队二、国家主权的特征1)对内:至高无上性。

特别是执政党,也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动2)对外:独立性不受外国干预,即使是联合国(最大的国际组织)也不可以干预3)两者关系:密切相联,互为条件。

没有独立,就不可能至高无上;没有至高无上,也不可能独立。

三、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1、国家的政治独立。

国家在自己的领土范围内,行使最高统治权,独立自主地决定其对内对外事务。

2、国家的经济自主。

政治独立是经济自主的前提,经济自主是政治独立的保证。

3、国家的领土完整。

破坏国家的领土完整就是侵犯国家主权。

【考点二:运用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现象】一、基本内容(必须掌握):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见考点一)二、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性1、国家主权以国家为范围,只有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才是行使国家主权的主体2、国家主权不能分割,国家的任何一个部分、一个地区,都不能享有独立的主权。

A、中国现状: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国家结构),只有一个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在中央政权机关的统一领导下。

3、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各国平等交往的前提条件。

4、维护国家的主权,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B、当前现状: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安全包括领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人才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
1. 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

(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十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新问题、新要求、新工具)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真理: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行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认识论的相关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
用,错误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积极参与实践②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注重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认识。

(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世界观〗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三)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主体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客体即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和无限性(认识主体世代延续,认识能力不断发展。

)。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