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说课
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课型:欣赏.评述媒体使用:微机、幻灯、PPT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培养点: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能力。
情感激发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教学关键: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分钟)1、教师准备教具:图片或其他文学及影像资料、教材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齐白石、董希文等画家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二、引课:(5分钟)展示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虾》,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画家及其作品创作的情况,从而引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新课:(20分钟)(一)展示绘画作品和与其相对应的真实物象的照片,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对比,探讨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虾》齐白石1、请学生谈一谈齐白石的笔下的虾给人何样的感觉?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齐白石创作的情况3、齐白石作品的特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出水芙蓉图》佚名《五马图》徐悲鸿《向日葵》梵高《在激流中前进》杜键《泥猴》张致和(二)分析董希文的《开国大典》1、请说出这幅油画的创作背景。
2、画家运用了哪些美术手法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画中天安门的廊柱3、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二)欣赏作品,请学生考虑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抽象艺术也是源于生活吗?色彩的美、悲壮的美、笔法的美、材料的美(三)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1、再现性艺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是逼真写实的,作者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蕴籍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
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原创版】目录1.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程概述2.美术创作的源泉:生活3.美术创作的提升:高于生活4.如何实现美术创作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5.总结正文一、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程概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门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美术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源泉和提升,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并通过自己的审美和技艺将这些灵感提升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二、美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如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社会风貌等。
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为美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三、美术创作的提升:高于生活美术创作不仅要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
这就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概括和夸张等手法,将生活中的美升华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体现生活的真实,还能够展现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如何实现美术创作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发现美的瞬间,为创作积累素材。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通过自己的审美将这些美升华为艺术作品。
4.培养学生的创作技能:教授学生绘画、雕塑等技艺,使他们能够将创意和灵感付诸实践,创作出高于生活的美术作品。
五、总结美术创作的源泉和生活紧密相连,而要将生活中的美升华为艺术作品,需要学生具备观察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作技能。
初中美术_《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艺术创作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具准备:课本(课件)、相关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欣赏分析播放《土地革命》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对这一历史事件初步了解。
紧接着引出《血衣》这幅作品。
王式廓《血衣》的作者为王式廓,尺寸为23厘米×40厘米。
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
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
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作者介绍王式廓(1911-1973)从小生长在农村,具有像农民一样质朴的性格,参加革命后又长期和农民接触。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他都以诚挚的语言划刻了不同时期人物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历史感。
素描作品《血衣》是他从1953年到1959年所画的主题性创作。
2.提问:在这幅画面上我们能看到那些内容?《血衣》中,无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废者或是青年民兵等等,每一形象,画家都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都鲜明地洋溢着作者对主人翁的深厚同情和热爱,对于这些受侮辱,受损害的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我将从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我进一步学习并研究了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了教学观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希望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能发现美创造美并享受美。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欣赏评述领域中的内容,在这一领域中占有重要位。
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的学习,而对美术作品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和欣赏评述方法,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并用心观察生活。
本课分三个部分:用画笔描述历史,主要内容是王式廓的血衣;用画笔控诉历史,主要内容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因材施艺”的创造,主要内容是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
重点内容是前两个。
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画家和美术作品为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在欣赏中把作品与真实事件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能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美术欣赏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并知道美术作品的题材、内容、技法皆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家的创造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讲解法、对比法、引导法等,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分析,从而发现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画家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用心观察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难点:艺术作品的创造如何高于生活。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的时候已经对欣赏评述领域有了初步的学习,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方法也有了些许经验,并且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分析的能力,但对事物的观察探究能力还很欠缺,几乎联想不到美术作品的创造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逐渐关注周围的事物。
安排“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课刚好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使其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内容、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从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为以后的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1.2 教学内容: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艺术与生活的互动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体验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1.4.2 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理解艺术的内涵1.4.3 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1.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实例,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1.4.5 总结: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之美第二章: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2.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掌握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手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实践操作法:让学员亲自动手创作,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创作手法的思考2.4.2 讲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创作的价值2.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让学员了解艺术创作的多样性2.4.4 实践操作:学员分组进行艺术创作,亲身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5 总结:强调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的重要性,鼓励学员积极进行艺术创作第三章: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1 教学目标:培养学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学会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3.2 教学内容: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与技巧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与评价讲授法: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思考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欣赏与评价的过程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思考3.4.2 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学会欣赏艺术作品3.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评价艺术作品的过程3.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3.4.5 总结:强调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重要性,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第四章: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4.2 教学内容: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与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引导学员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让学员了解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4.4 教学活动:4.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文化背景关系的思考4.4.2 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引导学员认识到文化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4.4.3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让学员了解艺术的多样性4.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4.4.5 总结:强调艺术与文化背景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第五章: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5.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第六章: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6.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6.2 教学内容: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对心理健康的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实际效果6.4 教学活动:6.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治疗的应用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思考6.4.2 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6.4.3 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具体实践方法6.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6.4.5 总结:强调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七章: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7.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掌握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分享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 教学活动:7.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关系的思考7.4.2 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积极作用7.4.3 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教育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7.4.5 总结:强调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第八章: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8.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8.2 教学内容: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家的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 教学活动:8.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关系的思考8.4.2 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8.4.3 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8.4.5 总结:强调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第九章: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9.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掌握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2 教学内容: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方法与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9.4 教学活动:9.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关系的思考9.4.2 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9.4.3 分析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与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实践方法,分享彼此的想法重点解析本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等多个方面。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崔杰,来自天津市程林中学。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我将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来阐述。
我重点阐述的是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两个方面。
首先是我对本课的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7年级(下)册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
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课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学习,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尊重和理解美术家的劳动创造,了解和接受表现性美术作品。
对于下节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起到了铺垫和引领作用。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分3个部分,分别是:用画笔描述历史主要作品是王式廓的血衣、用画笔控诉战争作品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因材施艺”的创造内容是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
要上好欣赏评述课就要先研究课标,以下是课标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1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
2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
3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基于上述教材结构内容及课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欣赏基础和表达能力,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再现性美术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真实生活,了解美术作品是画家注入了个人感情的创造性劳动,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学、讨论、分析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书中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
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以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学用具】教材、课件【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与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以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点】艺术创作的题材、技法、材料等源于生活,但艺术作品却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血衣》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本课我们以画家王式廓创作的《血衣》为例,来学习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进行美术创作的。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有益于树立对美术家的尊重及作品的正确价值观,并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书写部分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互动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课堂重点。
)二、新课讲授(一)教授讲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1.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通过视频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和创作方式等。
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多媒体展示)思考讨论:(1)画家为什么选择这一表现题材?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什么?(3)作品中重点突出表现了哪几个人物?画家是如何准确表现人物形象的?(4)从《血衣》中寻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6)教师小结:再现性美术作品绝不是照抄照搬生活,它是画家经过反复的思考、提炼、加工而成的,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劳动。
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设计
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设计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学,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导入。
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映示国画作品《虾》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
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
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
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
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
《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理解艺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加以升华,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掌握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方法。
2. 技能与操作:学会观察、分析和提炼生活中的元素,能够运用美术语言和创作技巧,对生活场景进行艺术化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态度。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和思考深度,评价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作品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是否从生活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并加以创新。
3. 口头表达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价其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其对作品创作思路的阐述。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幅具有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理论:教师讲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强调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价值。
3. 观察分析: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实物或图片,分析其中蕴含的美的元素和创作灵感,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形式进行创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教师根据评价任务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测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创作作业,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进行创作,并提交作品。
3.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创作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品创作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和提升。
1.2 教学内容:介绍艺术的定义,探讨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生活中的艺术元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艺术元素,提高对周围艺术品的感知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艺术元素,分析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第三章:艺术作品的在生活中体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创作的。
3.2 教学内容: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探讨其与生活的联系和表达方式。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艺术创作。
4.2 教学内容:介绍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4.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提供指导和反馈。
第五章: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作用,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分析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和提升,介绍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艺术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艺术流派与生活的关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是如何反映和影响生活的。
6.2 教学内容:介绍印象派、现代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不同艺术流派,分析其与生活的联系。
6.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配合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七章:生活中的摄影艺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是如何捕捉和表达生活的。
7.2 教学内容:介绍摄影艺术的基本技巧,分析生活中的摄影作品。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开场: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
很高兴站在这里跟各位老师探讨我对于说课的理解。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现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首先是第一个环节,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人美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学会美术鉴赏的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高美术素养。
二、说学情【过渡句】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产生了与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等艺术手段有关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正逐步形成。
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运用对比的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现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本着帮助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根据新课标理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具体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艺术作品与实物的比较、分析和讨论,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义,锻炼其评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艺术与生活的关注,逐步树立对于艺术的兴趣,乐于做一个懂艺术、热爱艺术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等均源于生活,但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及表现性艺术也源于生活之一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4册第1课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展示说课课件)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课设计为1课时。
是七年级的课程,本课是一节欣赏课。
除了欣赏美术作品之外,本课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了解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达到美育与德育并重的双重效果。
说明:这节课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作为典型事例进行分析。
在欣赏中把作品与实物进行对比。
从而更加容易的让学生接触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教材体现了:①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美术作品;(欣赏技能)②通过对比和介绍让学生了解白石老人的《虾》,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从而反应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基本知识);③这些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切入点和方法:我选择《小蝌蚪找妈妈》里虾的视频作为切入点。
同时通过导入语阐述白石老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观点。
原因:以水墨动画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到虾的欣赏部分,让他们不自觉的去观察动画中虾的形象,以加深感受和认识。
这也是我上本节课的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设置的方式,配合课件图片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发现并总结出观点。
在本课中教师只起介绍、引导、补充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走入中学,他们的美术基础知识还很薄,尤其是欣赏技能表现不够。
但是他们的观点很新颖,看问题的角度很特别。
但是对于欣赏课兴趣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视频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语的阐述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白石老人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上是引入阶段。
(2)《虾》的对比欣赏环节。
首先,设置问题:《虾》与真虾有区别么?让学生自己去看图片和照片。
对比欣赏找出异同点,并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之处。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 说课 01
我是同学,说课题目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教材分析1、教材参考:本课程主要选自我讲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十四册《美术》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描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
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安排既使用于学生集体讨论分析,又适合学生自学,朴素平实,由浅入深,并且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这一观点。
并且用名家的论述进一步理性地阐述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拓展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增强了学生对人类文化的了解。
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1《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教案设计
七年级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七年级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知识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与评述基础知识与理论,探究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培养对绘画作品的审美能力。
锻炼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对绘画作品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感受、认真参与对作品与实物、实景的比较、分析和讨论。
以个人钻研和集体讨论等形式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依照本课要求拓展相关内容,将课本知识迁延至其他绘画作品以及艺术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关注,尤其是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主动关注。
帮助学生逐步建树对于绘画作品乃至其他艺术作品的兴趣,懂得艺术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乐于学做一个懂得艺术、热爱艺术的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的初级阶段,往往以画得“像不像”作为评判的标准,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应该反应生活的朴素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却与生活中的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不理解,尤其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非但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会欣赏也很难评述。
所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课,以经典作品为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三、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齐白石的《虾》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2、教学难点:对于抽象派和超现实主义之类的绘画创作是否源于生活的问题,是学生最易感觉困惑的问题,虽然本着降低难度的原则,课内未涉及此类绘画,但很可能在讨论中提及。
教师应有所准备。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课欣赏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
出示一幅现实生活中羊的照片和动画片的照片,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羊的形象,说明美术作品源于生活。
不同点:老动画片里的羊更拟人化更聪明,像人一样会思考,同学们是喜欢动画中的羊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羊?如果现实中没有这个动物,艺术家能创造出这么生动的形象吗?这说明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高于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教案设计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理解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欣赏、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亦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和分析评述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的赏析,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树立学生对美术家的尊重及作品的正确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与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和分析评述的能力,并理解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难点:理解表现性艺术与再现性艺术,同时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一观点是否都应用于表现性艺术与再现性艺术之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引入作品的来源)师:同学们还记得这幅作品吗?生:记得,它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内容。
师:看来同学们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对作品的欣赏,思考并探讨一下3个问题:1.分析:这是一副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作品描绘了什么?这些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3.它的来源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生:它是一幅以油画形式呈现的作品,描绘的是开国大典时的场景,他并不是画家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开国大典时的景象的再现,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我们所看到的美术作品,他们的来源都是我们的生活,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美术作品是如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板书课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发展——用画笔描绘历史(课件出示王式廓的作品《血衣》)1、教师简要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师:这幅作品是王式廓先生《血衣》,王式廓先生自幼酷爱美术,先后在北平美术学院、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专攻西画。
193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
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
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摘要:一、课程背景与意义1.美术教育的目的2.《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程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观念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水平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2.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讨论、创作实践四、课程实施1.课程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课题2.课程讲解:分析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讲解艺术创作原理3.课程示范:教师进行创作示范,展示艺术如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4.课程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活与艺术关系的理解和创作实践经验5.课程创作: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原理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五、课程总结与反思1.学生分享创作心得和收获2.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正文: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是因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培养创作能力。
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说一说七年级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门课程。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观念,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选择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作为教学内容,采用讲解、示范、讨论、创作实践等教学方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出课题,让学生对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我们讲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以及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示范,展示如何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创作的主题,让学生看到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
然后,我们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创作实践经验。
在课程的最后,我们安排了创作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
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人教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目标: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问、讲解、分析、演示、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1、学生为七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学生有过较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
3、学生已经学过手绘线条图案的相关知识。
4、学生能够简单应用手绘线条图案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5、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有关设计的例子。
6、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已美术作品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点。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京剧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过京剧吗?京剧里的动作与我们生活中的动作一样吗?美吗?有艺术性吗?这些动作是不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说明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今天来学习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活动2【讲授】一、欣赏国画作品《虾》作者:齐白石1、齐白石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他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
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虾是充满生命力的,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公开课资料《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学设计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刘清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表现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的体验分析、欣赏评述,进一步探讨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快乐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并且能从表现方法和画家个人感情方面理解作品,同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赏析其它作品,从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方面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中国画尤其追求意境的表现,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
三、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要把学生“带进来”,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
在教学导入部分,要有情趣,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几张自己觉得很有趣的照片,选择其中部分代表性的照片运用到课件中。
展示学生提供的有趣的照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对提供作品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这些学生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捕捉到这么生动有趣的照片。
看看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的。
2.引导学生从细节感受作品的情趣,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感悟作品的美。
比如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齐白石的《青蛙》中右上角被芦草缠住脚,正在挣扎的小青蛙,便是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它和画面左下方的三只大青蛙悠闲的姿态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加了画面中的戏剧性效果;夏加尔的作品《散步》中最不同寻常的地方便是画面中被举起的人物像放风筝一样轻松地漂浮在空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画家喜悦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
我是___号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我主要从教育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育理念
因为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学生表现活动的自由性,以及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这就决定了美术课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画家,也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和技巧,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所以美术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快乐互动地学,自主探究地学,动手动脑地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不同个性、不同潜质上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美术作品中的题材、形式、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作品欣赏评述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2、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自身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感悟、欣赏与评述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增强学生价值观;培养健康积极、热爱生活的态度。
3、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三、说教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体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采用教法有:欣赏陶情法、观察比较法、问答讨论法等方法。
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同学生谈话、讨论去分析作品,然后进行归纳强调。
让学生欣赏、对比、讨论来解决“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重点,感受艺术作品的欣赏评述方法,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说学法:为了能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快速地学习,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向上的环境,本课的学法有:观察比较法、讨论评述法、合作探究法、游戏竞赛法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讨论、合作交流,促进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手段。
教师用的影象资料、教学挂图以及相关资料。
学生收集的书中美术作品的相关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本教学过程共分五个环节:①情境导入②感受认知(③问题探究④展示评述⑤总结拓展。
在环节的设计上要体现:学生要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学生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
1、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上学期学过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提出问题:“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作品描绘了些什么?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他来源于什么”导出课题。
2、感受认知
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通过表现艺术作品《格尔尼卡》,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通过交代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幅作品,让学生对作品中讨论、描述,然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3、问题探究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评述,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表现性绘画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组探究,自由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解决问题。
4、展示评述
分别展示一幅表现性和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相关信息,尝试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课堂上教师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较多的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总结拓展
采用二个设问(“你学到了什么”?“你的体会是什么?”)进行回顾总结、巩固知识。
八、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图片为主,还要突出重要画家及代表作,写字应简明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