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范畴、重要性;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急救原则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评估、急救及护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与应急处理能力。

3. 态度目标:树立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培养严谨、细致、负责的护理态度。

教学内容:一、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1. 定义及范畴2. 重要性及发展现状3. 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二、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1. 生命体征评估2. 意识状态评估3. 病情评估三、急危重症急救原则1. 优先救治原则2. 安全原则3. 快速反应原则四、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1. 心肺复苏术(CPR)2. 急性心肌梗死3. 脑血管意外4. 创伤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护理学基础知识,提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讲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范畴、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 分析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

2. 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 讲解生命体征评估、意识状态评估及病情评估的方法。

3. 急危重症急救原则- 讲解优先救治原则、安全原则及快速反应原则。

4.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 讲解心肺复苏术(CPR)、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及创伤的护理措施。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急危重症病例,让学生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急救和护理。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总结课程。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参与度。

2. 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教学内容: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学生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应对急危重症护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讲: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1.急危重症定义及分类2.急危重症危险因素及常见疾病3.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第二讲:急危重症患者评估与监测1.急危重症患者评估的原则和方法2.急危重症患者常规监测项目及意义3.急危重症患者基本生命支持第三讲:心肺复苏与危急症护理1.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和技能2.危急症患者的护理要点3.预防和处理危急症的措施第四讲: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1.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2.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3.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症护理中的作用第五讲: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1.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管理原则2.常用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及作用3.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第六讲:急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护理1.急危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3.并发症护理的注意事项第七讲: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1.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2.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3.心理护理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课程要求:学生需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练习,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实验室实践中,学生需遵循操作规范,提高急危重症护理的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实验操作考核、课堂表现等。

教学评估:通过考核和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

同时,学生能否在急危重症护理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程》教学反馈: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进行反馈,询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并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09急重症护理学教案

09急重症护理学教案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教师姓名张英课程名称急重症护理学班级09高职护理1、3、6、7班授课日期2012年9月3日第1周授课顺序第1次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课堂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和EMSS概念技能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于院外急救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明了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重点和难点重点: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难点:急重症护理学发展史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导入新课 5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急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和范畴 20分一、概念二、研究范畴一院外急救二院内急诊救护三危重病救护四灾难救护五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第二节急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25分第三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20分第四节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5分课堂小结 5分教学资源教材《急重症护理学》主编:谭进作业 1.急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2.急重症护理学发展史。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急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和范畴一、概念二、研究范畴 ★一 、 院外急救 二 、 院内急诊救护三 、危重病救护 四 、灾难救护五 、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第二节 急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一、 概念★二、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第四节 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课后记板板书书设设计计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教师姓名张英课程名称急重症护理学班级09高职护理1、3、6、7班授课日期2012年9月4日第1周授课顺序第2次章节名称第二章院前急救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院前急救的模式课堂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院前急救概念原则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院外急救原则急救病人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伤护伤观念重点和难点重点:院前急救概念原则难点:院前急救原则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导入新课 5分第二章院前急救第一节概述一、概念 10分二、院前急救的特点 15分三、院前急救的任务 10分四、院前急救的原则 10分第二节院前急救的模式一、西方国家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 20分二、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 15分课堂小结 5分教学资源教材《急重症护理学》主编:谭进作业复习相关内容第二章 院前急救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三、院前急救的任务四、院前急救的原则第二节 院前急救的模式一、西方国家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二、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课 后 记教案附页板板书书设设计计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教师姓名张英课程名称急重症护理学班级09高职护理1、3、6、7班授课日期2012年9月5日第1周授课顺序第3次章节名称第二章院前急救第三节院前急救护理第四节灾难现场救护课堂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院外急救护理要点和伤情分类标记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正确的运送技术运送急救病人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伤护伤观念重点和难点重点:院外急救护理要点和伤情分类标记难点:急救病人的运送技术:运送方法颇多,且适合不同人群,比较繁杂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导入新课 5分第三节院前急救护理一、现场评估 20分二、急救护理措施 20分第四节灾难现场救护一、概述 5分二、常见灾害的特点与急救 20分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护 15分课堂小结 5分教学资源教材《急重症护理学》主编:谭进作业复习相关内容院前急救护理一、现场评估(一)环境评估(二)病情评估1. 初步评估2. 进一步评估二.急救护理措施(一)紧急呼救(二)检伤、分类和分流★(三)现场救护要点(四)转运与途中监护 ★第四节 灾难现场救护二、概述三、常见灾害的特点与急救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护课 后教案附页板板书书设设计计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教师姓名张英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班级09高职护理1、3、6、7班授课日期2012年9月10日第2周授课顺序第4次章节名称第三章急诊科的管理与护理课堂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急诊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掌握急诊护理工作流程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的进行预检分诊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急诊工作的要求重点难点重点: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难点: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复习前课,导入新课 5分第一节急诊科的设置一、急诊科设置原则 10分二、急诊科的设置 10分三、急救绿色通道 10分第二节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一、接诊 5分二、分诊 5分三、急诊护理 5分四、转诊 5分第三节急诊科护理管理一、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要求 5分二、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制度 10分三、涉及法律问题的患者的处理 5分观看视频 10分课堂总结 5分教学资源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主编谭进作业请同学利用休息时间去医院看下急诊科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急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观察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急救技能和护理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应对危重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概念、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方法、急救技术、护理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由于学生对于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生命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急危重症护理的实际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急救技术和护理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形象生动地展示急危重症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环节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真实案例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介绍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概念、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方法、急救技术、护理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急危重症护理中常见的难点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情境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亲身实践急救技术和护理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相关知识,是否提高了急救技能和护理操作能力,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2. 不足之处:本次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等,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教案标题: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目标:1.了解急危重症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疾病。

2.熟悉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

3.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操作和护理技巧。

4.培养学生的护理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的定义和分类。

2.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外伤等。

3.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动脉导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等。

4.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操作等。

5.急危重症护理的护理技巧,如药物计量、输入输出监测等。

6.护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急危重症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疾病。

2.示范法:通过模拟患者情况,演示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的操作。

3.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护理操作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分享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介绍急危重症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的兴趣。

2.讲授:详细介绍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包括其病理生理过程和护理要点。

3.示范:通过视频或幻灯片演示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和要点。

4.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献。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回答第一课时课后阅读的问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2.讲授:介绍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技术,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动脉导管插管等操作流程和要点。

3.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实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评估技术的模拟操作,互相观摩和点评。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布置学生课后任务。

第三课时:1.复习:学生回答第二课时课后任务的问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2.讲授:详细介绍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技术操作要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2、学生能够运用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

3、学生能够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能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2、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3、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策略1、采用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2、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材料1、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

2、课件: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

3、教具:演示用具、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讲解基本概念: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3、讲解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5、总结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六、教学评价1、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对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章节一:急危重症护理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3. 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内容:1. 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3. 急危重症护理的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急危重症护理的案例,讨论护理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流程和团队合作的掌握。

章节二:急救技能教学目标:1. 掌握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

2. 学会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

3. 熟悉急救设备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止血、搬运等。

2. 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和原则。

3. 急救设备的应用,如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机等。

教学方法:1. 演示法:演示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和急救设备的应用。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急救技能,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评估:1. 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

2. 模拟紧急情况:检查学生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章节三:循环系统急症护理教学目标:1. 了解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掌握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

3. 学会处理循环系统急症患者的紧急情况。

教学内容:1. 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3. 处理循环系统急症患者的紧急情况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循环系统急症护理的案例,讨论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急症诊断和治疗的掌握。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主要研究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涵盖了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呼吸支持、心脏监护、神经监护、消化系统护理、肾脏护理等方面。

下面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血压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和变化。

(2)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肌力等方面的评估,判断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

(3)肺部评估:包括呼吸音、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管理等方面的评估。

(4)心脏评估:包括心率、心律、心音的评估,及时发现心脏问题。

2.呼吸支持:(1)氧气给予: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决定给氧方式和浓度。

(2)呼吸机辅助通气:根据患者的呼吸状态和氧饱和度决定是否需要机械通气。

(3)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对呼吸道阻塞严重患者进行气道管理。

3.心脏监护:(1)心电图监测: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缺血。

(2)血钾监测:监测血钾水平,及时发现高钾或低钾情况。

4.神经监护:(1)瞳孔监测:监测瞳孔大小和光反应,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等情况。

(2)神经系统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肌力、反射等,判断神经系统功能。

5.消化系统护理:(1)肠内营养: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以维持营养平衡。

(2)胃肠减压:对于胃肠道积气或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胃肠减压以缓解症状。

6.肾脏护理:(1)尿量监测:监测患者尿液输出情况,及时发现尿量减少或增多的情况。

(2)肾功能监测:监测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2.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和护理技术。

3.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急危重症护理设备和药物。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述:(1)定义和范围(2)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1)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血压的监测方法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此页针对课程整体内容进行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1、2学时
授课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急诊护理学的起源及发展,急诊护理学的范畴。
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组成。
重点
难点
急诊护理学的范畴。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定义。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孙菁主编《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钟清玲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英中文)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备注
(对本章节的课堂教学需补充说明的内容)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11、12学时
授课内容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思考题、
课后作业
院外急救、急救半径、反应时间的概念。
怎样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选择题(精品课)
主要
参考资料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版)
孙菁主编《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钟清玲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英中文)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备注
(对本章节的课堂教学需补充说明的内容)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5、6学时
授课内容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熟悉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了解急诊科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要求。
重点
难点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急诊科的主要工作制度。
分诊技术。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重点
难点
ICU的设置与管理。
常用重症监护技术适应症、方法、意义。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用多媒体课件(PPT)讲授。
第一节ICU的设置与管理。(15min)
一、ICU的设置。
二、ICU的管理。
三、ICU的感染控制
第二节危重病人监护(10min)
一、ICU收容与治疗
钟清玲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英中文)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备注
(对本章节的课堂教学需补充说明的内容)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7、8学时
授课内容
第四章重症监护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重症监护中体温、呼吸、循环、肾及脑功能的监护技术。
熟悉ICU的设置与管理。
了解ICU的收治程序。
成都大学教案
学院(部):医护学院系(教研室):外科教研室
授课教师:李夏卉职称:助教
课程名称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总学分:2学分
总学时:24学时其中:讲课12学时实践12学时
课程类别
必修课( )选修课(√)
公共课()学科课()专业课(√)实践课()全校任选课()
授课对象
2013级护理专科
考核方式
考查课程。课堂参与10%,作业+操作考查30%,笔试70%
用多媒体课件(PPT)讲授。
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一、急诊科的任务(10min)
二、急诊科的设置(15min)
第二节急诊科的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
一、人员组成(5min)
二、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5min)
三、急诊科的工作制度(10min)
第三节急诊护理工作
一、护理工作特点(8min)
二、护理工作流程(10min)
三、护理程序(5min)
第四节仪器设备维护
一、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7min)
二、维护与管理(5min)
病案举例——分诊。同学参加讨论。(10min)
思考题、
课后作业
简述急诊护理工作的流程。
分诊过程中护士怎样收集资料?选择题(精品课)
主要
参考资料
周秀华主编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分诊技术;现场救护四大技术——止血、包扎、搬运、固定;心肺脑复苏;ICU监测;创伤;中暑溺水电击,急性中毒。
教学难点:
分诊技术;中暑溺水电击,急性中毒。
教材、
参考书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版)
孙菁主编《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钟清玲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英中文)
第一节概述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10min)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15min)
三、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10min)
四、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10min)
第二节院外急救护理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10min)
二、现场救护(15min)
三、转运与途中监护(5min)
路遇一车祸伤病人,该如何处理?(15min)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
二、监护内容及监护分级
第三节监测技术(65min)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五、脑功能监测
二、心电图监测六、肾功能监测
三、呼吸功能监测七、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四、体温监测
思考题、
课后作业
简述ICU收治程序、收治对象和治疗原则。
ICU监测分几级,各有何内容?选择题(精品课)
主要
参考资料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版)
课后作业
名词解释:EMSS、院前急救。选择题(精品课)
主要
参考资料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版)
孙菁主编《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钟清玲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英中文)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备注
(对本章节的课堂教学需补充说明的内容)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3、4学时
授课内容
第二章院外急救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院外急救的概念,现场急救的原则。
熟悉院外急救护理的程序。
了解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重点
难点
现场急救的原则。
现场评估与呼救。
检伤与分类。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用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病案讨论。
用多媒体课件(PPT)讲授。课堂提问。
第一节概述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20min)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10min)
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络(15min)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管理(25min)
课堂讨论:为什么需要急救医疗服务体系?(20min)
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