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中文名:杜甫别名:少陵野老,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唐朝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出生日期:712年2月12日逝世日期:770年职业: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主要成就:创作大量现实主义诗歌代表作品:《杜工部集》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尊称:诗圣流派:唐代现实主义目录基本信息诗歌成就创作经历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死因之谜家庭妻子子女诗人思想大事年谱玄宗时期(公元712——公元755年)肃宗时期(公元756——公元762年)代宗时期(公元763年——公元770年)作品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兼容并蓄炼字对仗内容深远诗歌影响《旧唐书·杜甫传》后世纪念纪念诗作纪念建筑后世评述相关电视剧成都杜甫草堂基本信息诗歌成就创作经历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死因之谜家庭妻子子女诗人思想大事年谱玄宗时期(公元712——公元755年)肃宗时期(公元756——公元762年)代宗时期(公元763年——公元770年)作品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兼容并蓄炼字对仗内容深远诗歌影响《旧唐书·杜甫传》后世纪念纪念诗作纪念建筑后世评述相关电视剧成都杜甫草堂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文学家,被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风貌、政治时事、个人悲喜等多个方面,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杜甫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的简要介绍。
一、个人背景杜甫于公元712年出生于陕西长安,是唐朝宰相杜预的后代。
他少年时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温文尔雅的性格,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
二、求学生涯杜甫深知学问对于他的诗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在求学上格外努力。
早年间,他涉猎了儒家经典及史书,并广泛阅读唐代先贤的诗歌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他对古文的研究和对诗词灵感的追求并行不悖。
三、旅游经历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杜甫多次踏上远行的旅程。
他游历过中国的多个地方,亲身目睹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些经历为他的诗作提供了非凡的素材和灵感。
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使他的诗作更富现实感和情感共鸣。
四、政治参与杜甫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深入社会的观察者和政治参与者。
他在政治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批评时事,呼吁改革,并为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
正是他独特的政治洞察力和关注,使得他的诗作带有浓厚的社会意义。
五、文学成就杜甫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世称为“杜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诗作具有深沉的哲学思考、大气的叙事能力和感人的抒情风格,被公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六、文学影响杜甫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他生前的时代。
他的作品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承,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诗歌不仅在国内广为传诵,还对东亚各国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创作理念、音韵技巧以及探讨社会现实的立意,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范本。
七、文学地位杜甫被公认为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诗作被收入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集》,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他的墓地至今仍为人们朝拜,他的传世作品也在世人心目中永存。
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经典诗词20首

杜甫经典诗词20首1、《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0、《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最著名20首诗绝句

杜甫最著名20首诗绝句1.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 《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4.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 《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7. 《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8.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9.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1. 《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1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 《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4.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古诗五十首

杜甫·七言律诗(共50首)1.《登高》唐朝·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朝·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蜀相》唐朝·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秋兴八首》唐朝·杜甫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5.《客至》唐朝·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6.《小寒食舟中作》唐朝·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7.《宿府》唐朝·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8.《野望》唐朝·杜甫《野望》七言律诗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野望》五言律诗...9.《狂夫》唐朝·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10.《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朝·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杜甫简介

杜甫(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 [3]本名杜甫别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字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公元712年去世时间公元770年主要作品《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主要成就创作现实主义诗歌;世界文化名人尊称诗圣祖籍湖北襄阳生平经历编辑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4]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5],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6]。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731年)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杜甫个人简介

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 衰的历史时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 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 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 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 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 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 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 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揭示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 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 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 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 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 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对杜甫的评价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 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白居易
❖ 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 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 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
❖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
杜甫生平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
杜甫பைடு நூலகம்介
❖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 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 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 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 友谊,继而又遇高适。
关于杜甫的古诗大全

关于杜甫的古诗大全杜甫的古诗篇11、《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武侯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古诗篇2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译①万里:言月运行万里而来,又暗喻漂泊万里的诗人。
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春来:今春以来。
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这两句意为:运行万里而来的瞿塘峡的月亮,今春以来已经是第六次出现上弦月了。
首联既交代了时间(六月初旬)和地点(瞿塘峡),又寄寓了万里漂泊、羁留难归之感。
②时时:常常。
与“故故”变文同义。
开:指照亮。
满:指月光洒满。
青天:蓝天。
这两句意为: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洒满无垠的蓝天。
唐代诗人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字⼦美,⾃号少陵野⽼,杜少陵,杜⼯部等,盛唐⼤诗⼈,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世称杜⼯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别》《⽆家别》).原籍湖北襄阳,⽣于河南巩县.初唐诗⼈杜审⾔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蜀,友⼈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部员外郎.故后世⼜称他杜拾遗、杜⼯部.他忧国忧民,⼈格⾼尚,⼀⽣写诗1500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个⼈简历7岁学诗,15岁名扬洛阳。
20岁以后可分为四个时期:1、漫游时期:从⽞宗开元⼗九年(731)⾄天宝四年(745),到江南和齐鲁进⾏两次长时间的游历。
名作《望岳》便出⾃这⼀时期。
2、长安时期:从天宝五年⾄⼗四年,⽣活在长安的杜甫,对贵族和下层⼈民的⽣活多有接触。
《兵车⾏》、《丽⼈⾏》、《前出塞》、《后出塞》、《⾃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名作出⾃这⼀时期。
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从肃宗⾄德元年(756)⾄乾元⼆年(759),杜甫经历了各种磨难,⽬睹时局的动荡,对政治深感失望。
著名的《北征》、“三吏”(《新安吏》、《潼关吏》、《⽯壕吏》)、“三别”(《新婚别》、《垂⽼别》、《⽆家别》)便出⾃这⼀时期。
4、漂泊西南时期:从肃宗上元元年(760)⾄代宗⼤历五年(770),杜甫过着漂泊不定的⽣活,著名的成都草堂就建造于这⼀时期。
⼆、作品的思想内容1、对⼈民的深切同情是贯穿杜诗的⼀根红线。
“安得务农息战⽃,普天⽆吏横索钱”便是很好的`例证。
2、爱国思想和忠君思想交织在⼀起。
这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等诗句便可见⼀斑。
3、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活和祸国殃民的罪⾏。
“朱门酒⾁臭,路有冻死⾻”便是⽣动写照。
4、其它还有描写⽇常⽣活、写景抒怀、咏物怀古、赠友怀⼈、论诗题画等诗作。
三、艺术成就1、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
杜甫生平

• 潼关诗兴 潼关诗兴——动乱时代的历史图卷。 动乱时代的历史图卷。 动乱时代的历史图卷
三 吏
《新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新婚别》
三 别
《垂老别》 垂老别》 《无家别》 无家别》
59岁 4、漂泊西南时期(49岁 - 59岁) 漂泊西南时期(49岁
• 格律 思飘云雾动,律中鬼神惊。 思飘云雾动,律中鬼神惊。
• 对仗工整、音律铿锵(双声、押韵 ) 对仗工整、音律铿锵(双声、 •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人不及 法如何
• 风格 沉郁 顿挫
• 语言、意象、情感 语言、意象、 结构、音律(声调) 结构、音律(声调)
总结: 总结:
杜甫行踪示意图
34岁 1、读书漫游时期 (出生 - 34岁)
• • • • • 聪明好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聪明好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9岁游至山西 19岁游至山西 20岁开始正式漫游生活 20岁开始正式漫游生活 - 江浙四年 24岁赴洛阳考进士 24岁赴洛阳考进士 -名落孙山 25岁游猎山东 河北“放荡齐赵间, 岁游猎山东、 25岁游猎山东、河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 五年) 狂。”(五年) • 天宝三载,结识李白,共游梁宋,次年,见李白 天宝三载,结识李白,共游梁宋,次年, 于山东。 于山东。 •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 • 成名作 成名作——望岳 望岳
杜 甫
杜甫(712 770 770) 杜甫(712—770)
• 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 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 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 外郎,世称杜工部。 外郎,世称杜工部。 • 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 曾祖:杜预,祖父:杜审言。 曾祖:杜预,祖父:杜审言。 •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广泛深刻地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 称为“诗史” 称为“诗史”。 • 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 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杜甫的诗二十首

杜甫的诗二十首杜甫的诗二十首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的.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9、《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0、《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1、《野望》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12、《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3、《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杜甫简介

积极入世,关心民生
“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受墨家思想影响 舍己为人,泛爱兼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文学主张 1、注重流变与创新 • 古今并重。“不薄今人爱古人”; • 提倡近体诗,即格律诗的创作。
2、严格的创作态度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3、广泛师法前人 •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4、诗歌风格方面 • 既提倡清词丽句,“清词丽句必为邻”; • 又提倡雄壮之美,“未掣鲸鱼碧海中”。
使他与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逐渐贴近;当权者的排斥,使他对政治的黑暗有了切身的体验。诗 人性格也逐渐由清狂转为深沉。写出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 《兵车行》,还写了揭露 杨国忠兄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的成熟,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 老无声泪垂血。 作品:《兵车行》、《前出塞九首》、《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 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 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边庭 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末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 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 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 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的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
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称为“诗史” 。(他的代表作 “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是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

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简介及著名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境地。
杜甫古诗50首

杜甫诗歌50首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春夜喜雨》描写春天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八阵图》哲理诗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春望》爱国诗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诗三百首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5、《江南逢李龟年》唐诗三百首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赠花卿》讽刺诗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浣溪沙》唐·杜甫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8、《浣溪沙》唐·杜甫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9、《浣溪沙·麻叶层层叶光》唐·杜甫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10、《哀江头》唐诗三百首唐·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11、《兵车行》战争诗唐·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12、《登高》描写秋天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3、《登楼》唐诗三百首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14、《登岳阳楼》山水诗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的简介资料

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平经历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杜甫资料以及生平简介

杜甫资料以及生平简介杜甫资料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野望》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8、《即事》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9、《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0、《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2、《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3、《寒食》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14、《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圣”杜甫一、杜甫生平:杜甫生于“奉儒守官”并有深厚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却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
虽后世被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但在唐朝当时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
杜甫写“初唐四杰”的《戏为六绝句(其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中不乏诗人的自比。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
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当朝宰相李林甫为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
杜甫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后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因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他在此段时间的见闻,成为不朽作品“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至成都,在剑南节度使严武的资助下,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后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最后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二、杜甫诗作名句欣赏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3、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4、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春望》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9、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登岳阳楼》10、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1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1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1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15、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1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1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18、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1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2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贵心二首(其一)》2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25、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 《江村》2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三、“诗史”杜甫与“诗圣”杜甫1、“诗史”:杜甫以诗歌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历史,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在他的诗中有非常详细而生动的记载。
他的诗歌记录了历史,佐证了历史,弥补了历史,堪称唐朝由盛而衰的诗史,又有同时的史书所不及者,所以被称为“诗史”。
2、“诗圣”:杜甫被尊为“诗圣”首先源自对其人格品质的赞誉。
杜甫一生人格高尚,忠君爱国、心忧天下,爱民如子,具有深邃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杜甫虽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抱有积极的入世热情,对社会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即使自处困境,却总是悲己及人,终身情怀博爱。
是为“圣”。
其次,杜诗是集大成之作。
他的诗歌创作,无论从体例、题材、内容、风格、章法、造语等各个方面都有登峰造极的突出成就,所谓诸体无不兼备,无体无不精工,内容博大精深,风格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诗艺精湛。
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无人能够企及。
因而被后世尊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成就极高。
四、杜甫诗歌赏析1、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简介1)忧念时局,关心社稷,突出表现杜甫的爱国思想。
2)描绘山水,题画咏物,托物言志。
3)咏物讽谕,针砭时事,揭露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警策意义4)抒写爱子情切,伉俪情笃,兄弟情浓,友朋情深。
《北征》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开词句锤炼风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杜甫《船下夔州郭宿…》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洗红蕖冉冉香。
--杜甫《狂夫》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一、解题:这首七言乐府诗是至德二载(757)春天,杜甫陷于叛军占领的长安时所作。
此诗的诗眼是“哀”字,主要描写作者身陷叛军之中,春日独自潜行于曲江,有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之事,抚今追昔,触物伤怀,感叹李唐王朝的盛衰巨变,充满了国破家亡的巨大悲痛。
曲江原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经过唐开元年间的疏凿修建,亭台楼阁参差,奇花异卉争艳,每到春天,彩幄翠幛,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榖,真是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
---现在呢?少陵老人忍气吞声地抽泣不停,春日里偷偷到曲江深处漫行。
曲边江的宫殿千门紧锁,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他们都为谁而绿?想当年皇帝的旌旗仪仗浩浩荡荡,来到芙蓉苑,苑中是万物生辉,风光无限。
昭阳殿里最受宠爱的人,与皇上同车出入陪伴皇帝左右。
御车前矫捷的女官,人人背带弓箭,白马嘴里衔嚼全部是黄金做成。
有个女官翻身向天上仰射一箭,一箭就射中了一对比翼齐飞的鸟。
眼睛明亮,牙齿洁白,美貌异常的杨贵妃而今何在?可怜她成了满脸污血的游魂,只有在旷野荒草间飘荡,欲归不得了。
清清渭水不停地向东流去,而入蜀道中的剑阁是那么深邃;贵妃和玄宗一去一留,生者死者彼此永无消息。
人生有情,想到世事变化,有谁不泪落沾襟?江水流呵江花飘,年年依旧,岂有终境?黄昏时,胡骑往来践踏,尘埃满天,想往南逃却往北,方向无法辨清!二、层次:可分成三层:第一层: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长安沦陷后的衰败景象,内心无限哀伤与悲痛。
第二层:用追叙的手法极写昔日曲江之繁盛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的生活。
诗歌以乐衬哀。
第三层: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
前四句直接承继第二层,感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后四句总结全篇,写杜甫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全诗以“哀”为题,也以“哀”为核心,笼罩全篇。
篇首第一句就创造出强烈的哀氛,接着,写春日潜行曲江是哀;睹物伤怀,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还是哀;进而追忆贵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更是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日之哀;再转入叙述贵妃归天,玄宗逃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哀之极矣。
最后,不辨南北,也暗示着:那是极度哀伤的表现。
全诗的这种“哀”情,是复杂的,深沉的。
全诗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是李唐从盛世走向衰微的挽歌。
诗的结构跌宕波折。
诗人的视角由眼前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不断转换,给人造成一种纡曲有致,波澜起伏的感觉,读之令人感到凄切哀悯,肝肠寸断。
杜甫的《哀江头》,实际是借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来抒发自己对国破家亡的巨恸。
“哀”字是全诗的灵魂,以乐衬哀。
诗歌的结构安排,跌宕起伏,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意境深邃的特点。
月夜今夜鄜(fu阴平)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作于至德元载(756)八月初陷贼时。
本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
八月,杜甫闻讯只身奔赴行在,中途为叛军所执,拘于长安。
诗即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
诗人身陷叛军占领之地,安危难测。
当此之际,亲情最难释怀,于是写下这首五律,表达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
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思新奇,情真意切,明白如话,深婉动人。
可谓天下第一等情诗。
“今夜鄜(fu阴平)州月,闺中只独看。
”点题。
不从自己落墨,而是从对方着笔—体贴、挚切。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妻子一人在鄜州闺中独看。
开篇写得既突兀又形象。
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鄜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