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21: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练习题

合集下载

湘教版 高二地理 必修三 21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附答案

湘教版 高二地理 必修三 21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附答案

2.1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地区更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1.曾导致A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比B ②植被覆盖率低①地表多疏松的沉积物④河流的流量更大,流速更快③地壳活动更活跃①④ D. C.②③ B. ③④ A. ①②)2.C地区曾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②洪涝集中于春季和夏季①河道弯曲,支流多④清淤河道,加固堤坝减轻洪涝③通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①④D. ②③ B. ③④ C. A. ①②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

闽东南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降雨侵蚀力是该地区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外在驱动力。

下图为闽东南月均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年内题。

分布图。

读图回答3-5)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季雨林 B. A.D.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月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6月降雨侵蚀力较4.7.A. 东南风势力较往年弱B. 雨带已经推移到北方C. 受信风控制时间较长D. 该月植被覆盖率极高) 5.引起图中降雨侵蚀力最大的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D. C. 台风雨 B. 地形雨 A. 对流雨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题。

6-7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读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完成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6. A. 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B. 坡度在 C. 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D.7.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B. A. 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D.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C. 坡面径流流速小题。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自主学习(教材P16)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3.现状。

(1)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中国: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合作探究荒漠化只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答案:不是,在一些湿润半湿润地区也会出现荒漠化现象。

►同步辅导[要点归纳]1.荒漠化的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类型荒漠化按照其成因、分布地区和特点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1)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非沙土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如科尔沁沙地。

(2)石质荒漠化:在我国亚热带湿润区域的石质山地,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形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3)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

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难点解惑]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荒漠是指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配套课时作业: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解析)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配套课时作业: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学习目标】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①土地退化,是②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③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④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⑤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自然特征。

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⑥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⑦亚欧大陆的腹地。

地形:东部是辽阔坦荡的⑧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⑨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气候:干旱为主的⑩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⑪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随之⑫减少。

植被:自东向西形成以⑬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2.生态环境脆弱。

地表水贫乏,⑭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⑮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⑯沙漠。

植被⑰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⑱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⑲冬春干旱的季节。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⑳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21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22人为因素所致。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23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考查点一荒漠化的含义1.荒漠化的本质是()A.耕地退化B.草地退化C.土地退化D.林地退化答案 C解析荒漠化的本质是土地退化。

2.下列不属于荒漠化现象的是()A.沙质荒漠化B.石质荒漠化C.次生盐渍化D.过度开垦化答案 D解析荒漠化的主要表现为由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9: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9: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甲)”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乙)”,完成1~2题。

1.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酸雨危害D.大气污染2.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C.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D.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4.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读“1937年~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5~6题。

5.对该县1937年~1980年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6.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数量的变化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气候的变化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8.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为原因有()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题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⑥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9~10题。

9.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A.1月B.4月C.7月D.10月10.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B.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C.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剧D.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

高中地理干旱区试题答案

高中地理干旱区试题答案

高中地理干旱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干旱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

A. 年降水量少于蒸发量B. 年平均气温低于10℃C. 地表植被稀疏D. 土壤肥力低下答案:A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造成干旱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A. 过度放牧B.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C. 工业污染D. 森林砍伐答案:C3. 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

A.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B. 增加水资源的总量C. 减少水资源的消耗D. 限制人口增长答案:A4. 干旱区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水稻种植B. 畜牧业C. 森林种植D. 渔业答案:B5. 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化B. 人类活动C. 地表径流减少D. 地震活动答案:B二、填空题1. 干旱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这种植被类型适应了该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的特点。

答案:荒漠植被2. 在干旱区进行农业生产时,常采用的灌溉方法是________,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答案:滴灌或喷灌3. 干旱区的水资源通常比较匮乏,因此需要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式进行合理调配。

答案:跨流域调水雨水收集4. 为了防治干旱区的土地荒漠化,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答案:植树造林退耕还林5. 干旱区的城市供水往往依赖于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式。

答案:地下水抽取远程调水三、简答题1. 简述干旱区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答案:干旱区由于水资源短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

首先,居民的饮用水可能需要通过远程调水或者收集雨水等方式解决,这增加了生活成本和不便。

其次,农业生产受到限制,导致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不稳定,影响居民的食物安全和经济收入。

此外,干旱还可能导致植被稀少和土壤退化,进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最后,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这要求居民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基础过关]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据此完成1~2题。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C.干旱为主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2.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由于干旱,形成了其整体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2题,本区景观由草原和荒漠构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的变化,而水分条件变化的根源在于距海遥远,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4.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答案』 3.B 4.A『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沙漠广布,随森林的减少,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

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5~6题。

5.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6.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B.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C.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剧D.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答案』 5.C 6.B『解析』第5题,造成该地区沙尘扩散主要原因是受信风的影响,非洲北部受信风影响是气压带风带的北移造成的,所以是7月的特征。

第6题,根据图示可知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影响到美国东南部,导致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7~8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练习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练习题

高二地理第二章练习题一、选择题。

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纬度位置偏高④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是由()A.水分差异造成的B.热量差异造成的C.地形差异造成的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3、荒漠化的本质是()A.土地沙化B.气候变得干燥、降水减少 C.土地退化 D.土地盐碱化4.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5.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下列3题。

6.结合图可以看出 (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7.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8.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A.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下图为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

读图回答下列2题。

9.撒哈拉大沙漠所在的大陆是( )A.①B.② C.③D.④10.各大陆中,比重最高的荒漠主要是由于海陆位置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3题。

11.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滥采矿产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过度放牧12.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A.A地B.B地C.C地D.D地13.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A.绿洲农业B.河谷农业C.节水农业D.高效农业读下图,回答下列2题。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课时同步练习: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课时同步练习: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选择题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下图),回答1. 图中甲表示( )2.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禁止游牧活动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D.发展节水农业答案 1.C 2.D3. 农民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削减风力,截留水分 B.增加旅游景观 C.防治土地盐碱化D.提高粮食产量4. 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 要效益的新兴产业。

下列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有 ()①沙生中药材产业 ②沙区生态经济林产业③沙区粮食产业④沙漠旅游休闲业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殛壬丽」地F水 位 卜 降胡林 Il r 死 A. 土地盐碱化严重B.冰川融水减少C.河流水量减少D.沙丘移向绿洲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区农民构筑的草方格沙障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答案 3.A 4.B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5〜6题7 •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 土壤盐碱化D .水污染8. 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 .过度砍伐森林B .过量引水灌溉C .过度开发沼泽D .城市化过度发展答案 7.B 8.A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 自然植被改善B. 风力侵蚀减弱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6.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5.C 6.D,完成7〜8题 鏡義沙漠刃啤涮现在林森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9〜10题耕地而积仃土地恵面积比虫9. 1937〜2008年,该区域()A .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B. 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 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 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10. 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A .自然环境的变迁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人口数量的变化答案9.C 10.D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4:2.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4:2.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4题。

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8 m3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8 m31957 13.31 4.642000 13.03 0.98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荒漠主要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类型,下图为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

读图,完成5~6题。

5.代表南美大陆及其南部高原荒漠所属类型的序号分别是( )A.③Ⅲ B.①Ⅲ C.②Ⅱ D.④Ⅰ6.①④两大陆Ⅰ类荒漠成因各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陆面积和轮廓B.过度放牧和樵采C.纬度位置和垦耕D.海陆位置和地形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B.荒漠化—华北平原C.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D.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8.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 )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②耕地面积减小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④水土流失加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

读图完成第9~10题。

9.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大陆是( )A.①B.②C.③D.④10.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陆面积和轮廓B.过度放牧和樵采C.纬度位置和垦耕D.海陆位置和地形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5: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5: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土地荒漠化是指因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丧失。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包括( )①干旱地区②半干旱地区③半湿润地区④热带地区⑤草原牧区⑥高山地区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④⑤⑥C. ①②③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⑥2. 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平面上升④酸雨影响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⑦过度开发A. ①②⑤⑥⑦B. ②③④⑤⑥C. ③④⑤⑥⑦D. ①②④⑤⑥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 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 )A. 西部高于东部B. 东部高于西部C. 东、西部相当D. 南部高于北部4. 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出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②海拔高度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5. 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 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B. 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C. 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D. 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

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水变咸。

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 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 )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农垦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④过度樵采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7. 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 )A. 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 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C. 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D. 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读下表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

完成下列问题。

8. 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 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4: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4: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回答1~2题。

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人类发展工业生产所致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读“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图”,完成3~4题。

3.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 D.过度砍伐4.曾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现在“裸地遍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C.为解决人的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5~6题。

5.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6.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新华网呼和浩特2011年9月4日电内蒙古自治区从今年起至2020年,拟在科尔沁沙地种植数百万亩樟子松。

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数据,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沙漠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良性逆转。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6: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6: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1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示意图”。

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 水土流失的治理B. 酸性土壤的改良C. 荒漠化的防治D. 河流的综合整治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 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C. 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D. 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3. 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B. 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C. 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沙质土壤D. 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 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 我国西北沙漠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包括( )A. 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力作用强B. 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大C. 外流河为主,河网密集D.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6. 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

读表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7. 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8. 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A. 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B. 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C. 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 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5: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5: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练习题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基础过关]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D.三种类型都有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次生盐渍化D.石质荒漠化『答案』 1.C 2.A 3.C『解析』第1题,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都可能发生,气候异变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第2题,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第3题,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往往引起次生盐渍化问题。

4.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答案』 B『解析』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本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冬春干旱季节的冬季风日数很多,A错;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东西气候有显著差异,B对;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D错。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5~6题。

5.对该县1937~1980年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6.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数量的变化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气候的变化『答案』 5.B 6.A『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人口密度变大,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2.1荒漠化防治作业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2.1荒漠化防治作业1

荒漠化的防治作业1[根底稳固]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答复1~2题。

1.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碱化严重B.冰川融水减少C.河流水量减少 D.沙丘移向绿洲2.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 )A.禁止游牧活动 B.大力开展畜牧业C.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D.开展节水农业解析:第1题,新疆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河流水量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假设下游地区水源减少,用水量加大时,河流的水量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荒漠化。

第2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保护绿洲主要是保护这里的水资源,开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以下列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答复3~4题。

3.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开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开展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4.以下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A.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③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解析:第3题,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③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开展。

第4题,由图可知,①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②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③地区位于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④地区位于中温带,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开展种植业。

答案:以下列图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气候干旱D.水资源减少6.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提高农业灌溉技术B.提高农业种植技术C.建设生态保护区D.退耕还林还草解析:第5题,①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因此该地区草地退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

课时作业21: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课时作业21: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据此回答1~2题。

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

读表及图,完成第3题。

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B.荒漠化——华北平原C.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D.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5.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平源——石漠化6.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 )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③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7.读图,乘火车从b到a看到的景观与本图相同的是( )A.b处向西可见群峰起伏的祁连山B.b处的平原有冰雪融水滋润,形成“塞上江南”C.a处北面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D.a处河流浊浪翻滚短花针茅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植物之一,属优等牧草。

其生长特性是从内向外分蘖,逐步向外扩大占据空间,株丛中央部位被枯死枝叶占据,随着分蘖的进行和放牧压力的增大,短花针茅出现了“分丛”现象。

高中地理:2.1 第一课时 荒漠化及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2.1 第一课时 荒漠化及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2章第1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地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地荒漠化.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关于荒漠化地叙述,正确地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A地区B.A地区地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地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地一种表现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2.A地区地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 D.三种类型都有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地环境问题地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C.次生盐渍化 D.石质荒漠化解读:第1题,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都可能发生,气候异变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地基础,但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是一种土地退化地现象,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第2题,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第3题,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不合理地灌溉往往引起次生盐渍化地问题.答案: 1.C 2.A 3.C(2018·东北联考>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地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地景观.据此完成4~6题.4.土地荒漠化包括( >①土地沙漠化②石质荒漠化③次生盐渍化④土地污染⑤水土流失⑥沙尘暴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5.可能发生荒漠化地地区有( >①干旱地区②半干旱地区③半湿润地区④热带地区⑤两极地区⑥草原牧区⑦高山地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③⑤⑦ D.①②③6.与荒漠化形成有关地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面上升④酸雨危害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⑦过度开发⑧太阳活动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解读:第4题,根据荒漠化地定义确定其范围.第5题,根据荒漠化地定义,联系各项所列地区地自然环境特点可知.可能发生荒漠化地地区.第6题,海面上升、酸雨、太阳活动不会导致荒漠化发生.答案: 4.A 5.B 6.A(2018·试题调研>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地区.据此回答7~9题.7.下列关于荒漠化地说法正确地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地表现范畴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D.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地生态环境问题之一8.下列关于西北地区地说法,不正确地是( >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B.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地自然特征C.本区生态环境地脆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沙质土壤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大面积地沙漠和戈壁9.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地变化原因是( >A.水分差异 B.热量差异C.地形差异 D.人类耕作方式地不同解读:第7题,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地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地经济活动相互作用地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在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在西南地区主要表现为石漠化;在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盐渍化.故答案A、B、C不正确.第8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是由干旱地自然环境造成地.第9题,由于受夏季风地影响程度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随着距海里程地增加而递减,植被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地变化.答案:7.D 8.C 9.A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地主要特征.分析其成因和特征,回答10~11题.10.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地自然特征地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地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11.绿洲是西北地区地一种特殊景观,决定绿洲形成和分布地最重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光热条件C.水资源条件 D.土壤条件解读:本组题考查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地成因及影响.第10题,西北地区由于远离海洋,加之受山地、高原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第11题,在干旱地西北地区有地下水出露或河流流经地地区,有充足地水源,有利于植被地生长,形成绿洲,水资源条件是绿洲形成和分布地重要因素.答案:10.C 11.C(2018·福建六校联考>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棉花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全国稳稳当当坐上了第一把“金交椅”,“工业西红柿”占据亚洲“老大”位置,葡萄、枸杞、红枣、哈密瓜、香梨等特色农产品驰名中外,新疆地牛奶、羊绒、皮革及珍禽也是声名远播,被中外游客青睐.然而在这形势一片大好地背后,依然隐藏着一些亟待解决地矛盾和问题.据此回答12~13题.12.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地生态问题是(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13.“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地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地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地出口创汇产品.该地区番茄色红、质优地重要自然原因是(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读:第12题,新疆降水少,不易产生流水侵蚀问题;该地区水资源缺乏,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会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不合理地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第13题,新疆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气候地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地积累;此外,该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强.答案:12.C 13.D二、综合题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填出大兴安岭、昆仑山、祁连山、天山、贺兰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2>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内年平均降水量在________毫M以下地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3>我国西北地区地景观主要是( >A.高原和平原 B.山地和丘陵C.草原和荒漠 D.森林草原和草原(4>图中E山脉以东主要地自然景观是( >A.草原 B.荒漠C.荒漠草原 D.森林(5>图中最容易产生石漠化地地区是( >A.B处 B.C处C.E处 D.F处(6>我国西北地区著名地三大灌溉农业区中,主要引黄河水灌溉地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导致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地自然地理背景有哪些?解读:分析一个地区环境问题地产生必须研究当地地自然环境特点及社会经济状况,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很小,再加上地形闭塞,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毫M,自然植被属于草原和荒漠.图中F处位于我国西南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容易产生石漠化.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地自然地理背景主要是干旱少雨地气候以及由此而形成地脆弱地生态环境.答案:(1>略(2>400(3>C (4>A (5>D (6>C B(7>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疏松沉积物多,生态环境脆弱.15.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甲山脉北坡生长着繁茂地森林,而南坡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图中乙河流地三支源头分别发源于哪里?该河地中、下游为什么没有支流汇入?(3>图示省区是我国重要地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生产棉花地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4>图示省区也是我国重要地畜牧业基地,它与我国其他几个畜牧业基地相比较,最主要地特点是什么?为什么?(5>图示地区城市地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答案:(1>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地水汽可以进入,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稍多,山腰地带有生长良好地云杉林;天山南坡,深居内陆,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不利于森林生长.(2>天山、帕M尔高原、昆仑山.因为气候干旱,该地区地河流主要是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从山上流下来地融水进入盆地后,或蒸发、或下渗,等不到流入干流便已干涸了.(3>太阳辐射强,夏季气温高,有灌溉水源.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4>该地区地草场类型属于山地草场(内蒙古属于温带草原、青藏高原属于高寒草原>,山上、山下实行季节性轮牧:冬季在山麓地带地草场放牧,夏季在山地林带以上地草场放牧.(5>呈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地绿洲上.地形.在绿洲上有丰富地地下水供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三地理总复习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练习(2) 含答案

高三地理总复习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练习(2) 含答案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课后练习(2)1.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A.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 B. 踞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D。

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2.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B。

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D。

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3.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B。

塔克拉玛干沙漠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D。

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4.(1)历史上移民垦荒对我国农业和牧业分布区的变化有何影响(2)如何评价清政府的“移民实边”与“开放蒙禁”政策5.在2006年3月的人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我国社会发展应采用“科学发展观”,其核心观点是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下列各项行为中,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A.讲究卫生,尽量使用一次性产品B.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严格禁止开发利用各种非可再生资源C.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分类回收利用垃圾D.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一切生产活动都以环境为中心6.新华网呼和浩特2011年9月4日电内蒙古自治区从今年起至2020年,拟在科尔沁沙地种植数百万亩樟子松.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数据,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沙漠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良性逆转。

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

据此回答(1)~(2)题。

(1)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2)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地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据此回答1~2题。

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

读表及图,完成第3题。

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B.荒漠化——华北平原
C.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D.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
5.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平源——石漠化
6.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 )
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③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读图,乘火车从b到a看到的景观与本图相同的是( )
A.b处向西可见群峰起伏的祁连山
B.b处的平原有冰雪融水滋润,形成“塞上江南”
C.a处北面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D.a处河流浊浪翻滚
短花针茅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植物之一,属优等牧草。

其生长特性是从内向外分蘖,逐步向外扩大占据空间,株丛中央部位被枯死枝叶占据,随着分蘖的进行和放牧压力的增大,短花针茅出现了“分丛”现象。

因此其丛幅的大小变化可以反映出草原的一些变化,结合下图完成第8~9题。

8.下列不属于我国的典型荒漠草原景观分布地区的是( )
A.内蒙古东部
B.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C.柴达木盆地
D.新疆
9.图中信息反映出荒漠草原荒漠化明显的表现是( )
A.短花针茅的丛幅越来越大
B.短花针茅的大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C.短花针茅的小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D.短花针茅的中丛丛幅所占比例保持稳定
10.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 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 )
A.西部高于东部
B.东部高于西部
C.东、西部相当
D.南部高于北部
——★参考答案★——
1~2『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第2题,地面有深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干旱少雨加速了荒漠化进程。

『答案』 1.B 2.C
3.『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石羊河为一条内流河,其河流补给主要是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故水源最充沛的季节应在夏季。

『答案』 3.B
4.『解析』在我国,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东北平原等;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早地区;易发生红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华北平原易发生土地盐碱化。

『答案』 C
5.『解析』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差异,分别出现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江南丘陵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显酸性,黏重贫瘠,一旦植被破坏,侵蚀强烈,就会形成寸草不生的类似荒漠的景观,被称为“红色沙漠”。

喀斯特地区为石质山地,崎岖不平,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地面,石漠化现象突出。

黄淮海平原地处半湿润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干旱,蒸发旺盛,假如灌溉不当,很容易出现土地次生盐渍化。

西北干旱地区存在着许多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若人类活动不当,极易产生土地沙漠化。

『答案』 C
6.『解析』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受到地形重重阻挡,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程度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之最。

『答案』 A
7.『解析』图中铁路为包兰线;图中b处平原为宁夏平原,西部山地为贺兰山,宁夏平原的灌溉水源为黄河水,并非冰雪融水,图中河流为黄河,这里位于黄河上游,还未流经黄土高原,所以含沙量较小。

因此A、B、D项均错。

『答案』 C
8~9『解析』我国内蒙古草原东部水分条件较好,为温带草原景观,而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较少,为荒漠草原及荒漠景观。

由图可知,重牧区短花针茅的小丛丛幅比例较大,而轻牧区和封育区小丛丛幅比例较小,说明超载放牧越严重的地区,小丛丛幅所占比例越高,荒漠化越明显。

『答案』8.A 9.C
10.『解析』西北地区由东向西随距海里程的增加,年降水量逐渐减少,荒漠化程度逐渐加大,导致草场载畜量下降。

『答案』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