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说明
黄山奇松(优秀3篇)
黄山奇松(优秀3篇)黄山奇松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
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
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
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
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
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重难点: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对象分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5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5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
板书: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板书:齐松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表示出来。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7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7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指读第二节第一句。
(课件:玉屏楼)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迎客松。
学生欣赏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热情的话语,欢迎游客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板书:好客的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吗?(指名读)(2)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多么优美、多么遒劲的迎客松啊,读了这几句话,有的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能把你想说的告诉大家吗?(3)学生交流(4)投影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吗?读句子,完成填空。
(课件:填空)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
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迎客松?师小结:迎客松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松的形成、演化和分布情况。
2.掌握黄山奇松的生态环境特点。
3.能够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感受黄山奇松的美丽与神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山奇松的形成和分布。
2.难点:黄山奇松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合理保护方式。
三、教学方法1.讲授。
2.实地考察。
3.课堂讨论。
四、教学内容1. 黄山奇松的形成和演化黄山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其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是华东地区第一高峰。
而黄山的奇松更是令人惊叹,其分布在海拔900-1600米的海拔范围内,在石笋和花岗岩地形的生态环境中生长。
黄山奇松不同于常见的松树,长势不显眼,而是乔木化的,干部细长,树干与分枝相互纠缠,构成一种独特的姿态。
黄山奇松的形成与黄山特殊的地理构造和地质环境有关。
2亿年前的强大地质运动形成了黄山,之后经过长时间植被演化,形成了今天的黄山林区。
同时,在岩石裂隙中长期积累的水发挥作用,推动花岗岩形成裂缝,而松树根能深入到裂缝中,从而生长出独具特色的奇松。
2. 黄山奇松的分布和类型黄山奇松的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黄山主峰、天都峰、北海景区、玉屏峰、光明顶、始信峰等地。
根据奇松的形态和轮廓,可以将其分为旋涡形、蟠龙形、倒插葫芦形、剪刀形、蒙古包形等不同类型。
3. 黄山奇松的生态环境特点黄山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湿度大。
黄山奇松的生态环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照条件好:因为黄山的海拔较高,阳光充足,不会被丛林地带遮挡。
2.土壤湿度适宜:黄山地质结构特殊,所以松树能深扎在深处吸取水分,在极端环境中生存。
3.气候条件稳定:虽然黄山气候多变,但是四季温和,相对稳定。
这种气候可以让松树生存并繁衍后代。
4. 黄山奇松的保护作为中国自然遗产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山生态环境及其资源面临的威胁日益凸显。
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此,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黄山奇松的保护: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黄山奇松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
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
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
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
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内化、巩固。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黄山奇松》教学案篇一一、说教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⑴、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黄山奇松教案三篇
关于黄山奇松教案三篇关于黄山奇松教案三篇黄山奇松教案篇1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引入情境。
1、出示黄山全景图课件。
同学们,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慨。
出示徐霞客诗句2、黄山终究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山奇松》,读通了课文,我们从中知道了那是因为黄山有四绝。
哪四绝呢?〔学生答复〕出示第一段课件,齐读、理解。
3、同样是四绝,人们为何对黄山松树特别偏爱呢?〔指名答复〕用因为所以说话这就叫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黄山奇松吧。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
出示玉屏楼图课件。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著名的奇松呢?它们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己读读课文第2小节。
出示学习提纲课件。
〔1〕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表示出来。
〔3〕这三大奇松奇在哪里?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下加小圆圈。
3、交流学习成果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根据学生的答复,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过度:这三棵松到底奇在哪呢?我们一一来学习板书:奇?学习迎客松部分1、出示迎客松图片瞧,迎客松已经在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课文里是怎样来描写迎客松的呢?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请一个同学找出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考虑教师的问题〔出示句子〕2、听了朗读之后,你觉得迎客松奇在哪里〔指名说〕〔1〕姿态优美、枝干遒劲怎样的枝干才是遒劲的?结合图片说说〔枝干苍劲有力〕指导朗读,读出迎客松之奇指名读,齐读〔2〕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活力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请做以下的填空:狂风来了,迎客松〔〕暴雨来了,迎客松〔〕电闪雷鸣,迎客松〔〕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课文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形容?〔饱经风霜〕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自然特点和地理环境。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景观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与其他松树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黄山奇松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黄山奇松的自然特点和地理环境。
2.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景观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其他松树的差异。
2. 培养学生对黄山奇松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对比分析表格。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山奇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山奇松。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山奇松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黄山奇松的自然特点和地理环境。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其他松树的差异。
(2)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黄山奇松。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山奇松的欣赏价值。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1)引导学生思考黄山奇松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黄山奇松的独特之处及其欣赏价值。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山奇松的资料,加深对黄山奇松的了解。
8. 板书设计黄山奇松自然特点:形态特点:欣赏价值: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精选1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精选15篇)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到了什么呢?2、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5、想寻找答案吗?(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1、创设情境: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们登上了去黄山的飞机,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我们爬啊爬,终于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
请大家睁开眼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它们又奇在哪里呢?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
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5篇
《黄山奇松》经典教学设计5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媒体出示“黄山”两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
(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三)品读体会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习迎客松: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指导朗读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优秀9篇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优秀9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方案篇六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二、学情分析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名山。
四、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准备:黄山风光片断、黄山奇松图片、重点段落链接七、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出示幻灯片(有关黄山的诗句或者是广告用语),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上什么?“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一山,一境界”“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让人赞不绝口呢?其实,黄山的魅力离不开这四绝(出示幻灯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绝:黄山奇松(幻灯片)二、出示目标,明确导向(请同学们默读一遍)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的祖国名山。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师板书课题)1、开口自由读课文一遍,遇到有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022《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篇)例文
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 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宠爱的是—— 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 “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 悬崖边,到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日,咱们就一起去欣赏黄山奇松。告知大家,要想看松, 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闻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 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 其次节,待会儿告知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 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 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 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原委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 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游人欣赏漂亮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 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感到亲切、舒适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 来吗?
③送客松: 问题:送客松“奇”在哪儿?你把写送客松“奇”的句子读 出来吗? 探究:为什么送客松被称为“自然盆景”呢? 想象:单击“送客松”,观赏图片,有一首诗写得好: “岩 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每天挥手送 游人。”多么热忱的送客松啊!像是在挥手告辞,又仿佛是在作 揖送客,又俨然是在伸手挽留。送客松面对着即将离开的游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矗立”、“郁 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其次自然段。 3、视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 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 著名于世,这“四绝”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精选4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2023最新-《黄山奇松》教学案(最新7篇)
《黄山奇松》教学案(最新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案(最新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山奇松》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网络、结合课文语言文字,以迎客松为突破口,感悟黄山松之奇。
(姿态之奇、经历之奇、精神之奇)从黄山松成长的艰辛中了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课前准备:训练学生熟练上网搜索的能力、大量搜集有关黄山及黄山松的资料、做好课前充分的预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录像导入师旁白: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
在黄山上处处可见姿态各异的松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黄山奇松》。
二.揭题,明确学习任务齐声读题。
从课题我们可以知道本文重点是写——黄山松树的奇。
三.学习第一段:自读本段,交流。
以学生自己设计提问、解答的方式进行。
师诱导:谁愿意当小老师提问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可能的提问有:1.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义项选择: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能赶得上的。
)2.黄山以哪四绝闻名于世?3.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黄山奇松的?(钟:(情感等)集中。
钟爱、钟情)(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4.黄山奇松都生长在哪里?出示:潇洒挺秀师小结:大家自学得很好。
练习齐声感情朗读。
过渡:那为人们情有独钟的黄山松树到底奇在哪里呢?四.整体感知全文:轻声自由朗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本文写法上你认为好在哪里?——有详有略,主次分明(详写了三大名松,略写了其他千姿百态的松树;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棵中主要写了迎客松,次写了陪客松和送客松。
《黄山奇松》的优秀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的优秀教学设计《黄山奇松》的优秀教学设计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了“《黄山奇松》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黄山奇松》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尝试在背诵的基础上学习当众介绍,做到自信,声音响亮。
2.理解课文,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感受黄山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用心体会景色,掌握“写实+想象”的描写方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的“形、神、情”,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掌握“写实+想象”的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梳理课文1.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看奇松耸立,怪石罗列,云海浩渺,温泉清澈,并称为——(“黄山四绝”)。
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2.黄山松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呢?用一个字来概括。
今天,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欣赏黄山松,感受它的奇!二、感受奇松,体会写法1.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课文选择了哪几棵松树来介绍的?这三大名松中最有名的是(迎客松),描写最详细的也是它(出示)谁来读读?2.仔细读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你能从哪里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并用朗读来展现。
(1)迎客松奇就奇在它的姿态美。
【板书:形】当你在山上游览时,看到如此姿态的松树,你会做什么?(观赏)你被这棵树深深地吸引,把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
(合影)看来此时的你心中是满满的喜爱,你来读出它的奇。
(2)迎客松奇就奇在它饱经风霜,却仍然青翠,生命力顽强。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当狂风大作时6767(出示)迎客松就这样深深地扎根于黄山之巅,咬定——青山(不放松)当积雪重压时6767(出示)是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它还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松树?(出示)八百年的历史,八百年的风刀雪剑,这就是饱经风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客松:
就像“天然盆景”,(出示送客松和盆景的图片进行比较)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从这儿我们感受的它的神奇。
2、进行小结,指导朗读。
作者主要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优美,姿态独特,从而突出松之“奇”。
四、回归课文,拓展延伸。
1、是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装点着,使得——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奇松”成为闻名于世的“四绝”之一。
2、同学们已经领略了三大奇松的风采,你们还想看看其它有名或无名的松吗?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一些图片,拿出来给它取一个名字,并配上一段解说词,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好吗?(格式如补充习题,学生动笔写)
(1)检查自读情况
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分小节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
A正音:枝干遒劲qiú jìng 枝干蟠曲pán 玉屏楼 宾客(前后鼻音)
B 字形:卧(笔顺)
C解意:屹立
选词填空:
屹立 耸立 矗立 兀立 挺立 肃立
1.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在海涛之中.
2.月球上只能看到广袤的荒原上高山(),巨石嶙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奇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奇松的。
三.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奇松
读题。
二、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交流:
知道的是课文的主要容:课文主要写的松树千姿百态,十分奇特。(“奇”字变红。)
2、老师借此顺势简单介绍:位于南部,是一个驰誉世界的名山胜境,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称。课文第一段开篇就给我们介绍了的秀丽景色。)
3、学习第一段。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成为“天下第一奇山”?
A 出示第一段文字。
B 交流。
随句理解“誉”(正音正形)“闻名于世” “情有独钟” “四绝”
上课容
16、奇松
科 目
语文
所属年级
五年级
备课者
一.教学目标:
我的修改
知识与技能: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
(1)字音:宾bin客屏píng玉屏楼 bǐng屏住呼吸
(2)字形:誉,上面是个“兴”字,下面是“言”字。
(3)字义:遒劲 情有独钟 盘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现在,我多么想登上玉屏楼去看看的三大名松啊!请同学们朗读第二自然段,把我带上美丽的,好吗?
3、指导背诵,归纳写法:
(1)先总后分的结构。先直接告诉我们,玉屏楼前的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再具体描写了三大名松的神奇之处。我们在写文章介绍一处景物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总——分”的结构,或者还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3.有效改进
4、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图片)你觉得的松树还像什么呢?(模仿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修辞手法来说)
5、 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的松千姿百态。
6、谁来能把奇松的千姿百态读出来呢?(指导朗读,读出赞美、喜爱。)
★奇在生长之处。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1)奇特之处
(2)与第三段最后一句呼应(读第一段与最后一段)
3.社会主义的中国像巨人一样()在世界.
4.那儿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危峰().
5.一排排白树像()的哨兵.
6.人们久久地()在周总理的塑像前,不愿离去
3、一字多义我会选。
绝: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④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得上的;⑤极,最。
绝交()绝处逢生()绝大多数()
绝艺()络绎不绝()斩尽杀绝()绝胜处( )
2、为什么描写迎客松时“手臂”没有引号,而描写送客松时“手臂”加引号呢?(描写迎客松时 “手臂”是主人的,所以不加引号,而描写送客松时“手臂”是松树的,所以加引号。)
3、搜集其它有名或无名的奇松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默写词语
屹立 陡崖 盆景 宾客
C 通过抓关联词“而 、更”体会作者对奇松的偏爱。
D 你们看!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奇松潇洒、挺拔的身影。
E指导朗读,读出对奇松的赞美、偏爱。
三、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1、学生交流。(想知道的的松树“奇”在哪里?)
2、我们就要认真读课文,到课文里其寻求答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以后把找到的相关答案在文中用直线划一划。
(2)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展现了三棵松树的姿态。迎客松写得最具体。
4、总结课文。
这一小节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五、作业
1、一字多义我会选。
绝: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④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得上的;⑤极,最。
绝交()绝处逢生()绝大多数()
六.有效拓展
补充习题《怪石》
七.板书设计:
16、奇松
迎客松 总——分
陪客松 奇
送客松 比喻
八.作业设计:
1.基础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选词填空:
屹立 耸立 矗立 兀立 挺立 肃立
1.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在海涛之中.
2.月球上只能看到广袤的荒原上高山(),巨石嶙峋.
(5)从“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之高。
你能用“不仅……而且……”把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出来吗?
(6)指导朗读。(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你们能把它读好吗?(比一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
(7)过渡:作者写陪客松、送客松姿态的时候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谁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
陪客松:
(1)用“如同”把陪客松比作“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绝艺()络绎不绝()斩尽杀绝()绝胜处( )
2.提高性作业
1、收集松树的图片,写写你喜欢的奇松的样子。
2、积累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重峦叠嶂、 连绵起伏、奇峰兀立、悬崖峭壁、蜿蜒起伏、怪石嶙峋。
3、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学习文中“总——分”的构段方式,把它写下来。
九、教学反思
1.错题集合
2.精彩瞬间
(2)进行分层。(先总后分)
2、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迎客松
(1)四字词语的使用:“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板书:姿态优美) 指导用饱经风霜说话。
(2)关联词的使用:“最然…但是…”
(3)比喻拟人的精妙:前半句姿态的实写,后半句作者的联想,比喻得惟妙惟肖。
(4)名字的由来;体会体会迎客松形似,以及主人般的热情。
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潇洒挺秀 饱经风霜
二、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奇松》。的松树真是太神奇了。迎客松,郁郁苍苍,枝干斜伸,如同好客的主人;陪客松屹立山顶,如同绿色的巨人;送客松枝干蟠曲,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登上“绝胜处”的玉屏楼,满眼尽是。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
3.社会主义的中国像巨人一样()在世界.
4.那儿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危峰().
5.一排排白树像()的哨兵.
6.人们久久地()在周总理的塑像前,不愿离去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松之“奇”
核心问题:的松树“奇”在哪里?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之松的“奇”的?
★ 奇在姿态优美
1、了解容,理清层次。
(1)这一段写了什么?(在玉屏楼看到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继续上节课的核心问题:的松树除了奇在姿态,还“奇”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出之松的“奇”的?
★奇在千姿百态。
1、从“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体会“的松千姿百态”。
2、作者怎么写的?(引导学生发现奇松的这些姿态是由近及远,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写的。)
3、奇松只有这些姿态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4)积累:姿态优美 遒劲 情有独钟 盘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3、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学习第二段的写法(采用先总后分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写一处景物。
过程与方法: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松树的。
松,,,游人把它比作“
”。它,好像
。
3、指名介绍
五、总结课文。
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正如徐霞客所说:“五岳归来不看山,归来不看岳。”
六、写法运用。
1、课堂练习:补充习题《怪石》,比较与《奇松》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2、课外作业: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学习文中“总——分”的构段方式,把它写下来。(具体容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