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 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 示名字的由来。
二、设计理念:
(2)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பைடு நூலகம்,将美丽与大家分享。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 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课文 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2、集体汇报交流。
(1)感受“迎客松”的奇美: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评析:为了做好小导游,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精神完成自己的介绍。在向大家介绍奇松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 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兴趣,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B、出示迎客松的图片与文字,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并引导学生读“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 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它的与众不同。
4、感悟写作顺序。
同学们课文介绍三大名松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是啊,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条有理。
5、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自读第三段,欣赏画面。(板书:神奇秀美)
2、练笔:
(1)根据刚才看到的精美图片,结合本课的写作方法,给你喜欢的图片配上一段解说词。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方面:一、重点抓住“文眼”的“奇”来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切入点,从奇入手。

根据文本的特点,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这个问题为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然后再像剥开竹笋一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层体会奇,奇贯穿始终。

二、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枝干遒劲”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通过创设情境体会迎客松对游人的热情等等。

还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黄山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体会黄山松的“奇”。

(三)教学中,我能紧紧围绕“奇”,抓住“奇”,在黄山松的“奇”上寻找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

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反思本节课,也存在着以下不足: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得还不够,在朗读的时候,情感不够丰富,还需要老师指导。

二、这节课我没有很好的关注文体意识,没有吃透文本的内和,如“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理解,不经意间将它人格化了,违背了写景状物的文章的初衷,没有引导学生感受到饱经风霜背后的美丽,一种穿越历史的沧桑,一种经久不衰的美感。

三、要知道“情在前,技法在后”,写景的文章要抓住感情线,随即展开联想,感受松树的美。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黄山奇松》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

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

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

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

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

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2《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这提示我们,学生阅读《黄山奇松》这篇文章,不仅需要感悟作者对黄山奇松的热爱、赞叹之情,而且需要体会出作者是怎样将这个中心表达出来的。

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总分总构段方式——描绘黄山奇松时,首先粗略地勾勒出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刻画出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第二个是点面结合——黄山奇松数不胜数,但作者仅仅重点描绘了三大名松,使读者既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又对三大名松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

黄山奇松反思(实用5篇)

黄山奇松反思(实用5篇)

黄山奇松反思(实用5篇)1.黄山奇松反思第1篇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展示了黄山奇松的“奇”,这也是课后练习的重点,所以我在这节课上重点让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

主要通过第二自然段根据自学提示感悟“奇”,当小导游介绍“奇”,从课本中提到的三大名松之“奇”说到没有详细介绍的其他松树。

在此过程中同时学习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采用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自学的方式来进行。

“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这一问,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重点在第二问:“这些奇松“奇”在哪儿?圈画出相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其实,在第一课时,我让同学们练习朗读的时候,很多同学指出过哪些词语需要读好,还说明了原因,当时举手的人非常多,说的内容也有很多,如果不是最后需要练习完整的朗读,能够说上一节课。

所以,为了控制时间,我第二课时的这个问题没有让学生写批注,只让他们进行思考。

虽然第一个起来回答的同学就把三棵松树的奇特之处都回答得很完整了。

可是,举手的同学并不多,可能来听课的老师比较多,有的同学紧张,没敢举手。

课后询问了几位同学,确实有这个原因。

如果之前设计了让他们写批注的环节,也许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大胆地举手发言。

在“争当小导游”的环节中,同学们的讨论还是比较热烈的。

我注意到一开始,学生基本上都是照着课本在背,就在个别指导时提醒他们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话,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导游,描述的时候也不必照着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松树的奇特之处讲出来就可以了。

我首先让一个经过个别指导的学生来回答,他能加上自己的话:“大家好,我是黄山的导游……”说明刚刚的指导对他是有效的。

回答完毕,我及时进行了评价,尤其表扬了他能够用自己话进行描述。

然后,我又请了几个没有经过个别指导的同学,他们都能够学着刚刚的同学加上自己的描述性语言。

这样,对前一位同学的评价信息在其他同学身上也起了作用,达到了效果。

一位同学在介绍的时候还加上了动作,俨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在给游客们介绍黄山的代表。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附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附反思

《黄山奇松》优良教课方案(附反省)教材剖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绘了黄山风景区有很多奇松,姿态独到,十分风趣。

文章集风景美、语言美、感情美于一体,令读者心旷神怡、心驰向往、浮想联翩。

学情剖析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实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关于黄山松树的奇异,他们缺少真实感觉。

所以在教课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指引学生朗诵感悟,勇敢想像,领会黄山松的姿态奇异,精神坚强,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喜欢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 11 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松树坚强生长的精神,培育审美情味,激发学生对祖国名山的热爱。

4、读写联合,学致使用,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写海南椰子树。

教课重难点指导朗诵,在读中领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课时间二课时教课准备黄山风光片断、黄山奇松图片、要点段落链接教课互动设计一、创建情境,触发感情1、俗语说“五岳回来不看山,黄山回来不看岳”,黄山究竟有哪些奇异的魅力,能让人观而忘岳呢 ?就让一同走进黄山风景区,感觉黄山风光的奇异吧 !2、“黄山风光”视频片断,引出“黄山四绝”之一:奇松3、齐读课题,重申读出“奇”。

二、检测预习,理清脉络1、出示幻灯片 ( 词语 ) ,齐读。

2、听写,请一学生读( 四个词一次,读两次) ,一学生在黑板前写,教师巡堂指导。

看黑板同学写的词校正。

3、分自然段比赛读,要求读通畅、读正确并思虑每一段写了什么 ?班里谁最需要多读课文?(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自然段,重在鼓舞 )4、课文内容摸底( 出示幻灯片抢答)第二一、复引入你合第一的初感知:文在构上有什么特色 ?在来用的句式归纳一下文内容:《黄山奇松》先写了⋯⋯而后详细表达了⋯⋯最后归纳写了⋯⋯。

( 幻灯出示要求 ) 反省:依照文教课律:整体——部分——整体,着重学生文本整体感悟能力的培育 ; 依据年段特色,在教课中浸透篇章构,并存心往作能力方面迁徙。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黄山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而在黄山的旅游景点中,奇松更是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然而,对于黄山奇松的教学方式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对黄山奇松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问题分析1. 缺乏系统性在现有的黄山奇松教学中,往往缺乏系统性。

导游通常只是简单介绍奇松的形态特点和历史渊源,而缺少对于奇松的生态环境、生长原理等方面的深入讲解。

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游客对于知识的求知欲,也无法真正让游客了解奇松的奥秘。

2. 缺乏互动性现有的黄山奇松教学方式往往缺乏互动性。

导游只是单向向游客传递信息,缺乏与游客的互动和参与感。

这导致游客的兴趣难以被调动起来,很难把教学内容真正吸引住游客。

3. 缺乏深度挖掘黄山奇松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然而,在现有的教学中,往往缺乏对于奇松的深度挖掘。

导游对于奇松的解说通常比较泛泛而谈,没有涉及到奇松的形成原因、演化历程等方面的内容。

三、改进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以下措施可以提升黄山奇松的教学效果。

1. 增加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应该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增加生态环境、生长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导游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现场实物进行讲解,使游客真正了解奇松的生态环境和生长原理。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游客对于奇松的认识程度,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2. 增加互动环节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与游客进行互动交流。

可以让游客亲自触摸奇松,感受它的独特之处;也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或趣味问答环节,以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趣味性。

3. 深度挖掘奇松的研究价值黄山奇松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教学中,可以增加对于奇松的深度挖掘。

导游可以引用一些研究成果,向游客介绍奇松的形成原因、演化历程等方面的内容,让游客对于奇松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四、结论通过以上的反思和改进建议,我们可以提升黄山奇松的教学效果。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黄山奇松》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

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

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

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

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

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

在设计教案时内容没有深挖,在文章内容把握上稍显逊色。

学生指导朗读不感放手,应在什么地方指导不够明确,时机没掌握好。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比较恰当,也能在不打扰其他人的情况下进行讨论。

但在小组汇报时没关注到整体。

这些方面在以后的授课时值得侧重,要下些功夫,不断改进。

2023年黄山奇松教学反思_2

2023年黄山奇松教学反思_2

2023年黄山奇松教学反思2023年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__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__基本的表达方法。

”这提示我们,学生阅读《黄山奇松》这篇__,不仅需要感悟作者对黄山奇松的热爱、赞叹之情,而且需要体会出作者是怎样将这个中心表达出来的。

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总分总构段方式——描绘黄山奇松时,首先粗略地勾勒出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刻画出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第二个是点面结合——黄山奇松数不胜数,但作者仅仅重点描绘了三大名松,使读者既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又对三大名松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

第三个是比喻拟人——写三大名松时,将他们当做人来写,让它们具有人的情态,显得形象生动。

通过“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达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2023年黄山奇松教学反思2__的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授课时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分解得支离破碎,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你最喜欢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奇在哪?学生自学后来进行介绍。

可以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特;也可以用书上的句子或结合课外的资料补充介绍。

接着让学生在充分自学、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汇报。

但这节课上下来后,我发现这段的教学还是显得比较琐碎,按照一个松、一个松的进行学习。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教材分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学情分析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名山的热爱。

4、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写海南椰子树。

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请你结合第一课时的初读感知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现在谁来用这样的句式简单概括一下课文内容:《黄山奇松》先总写了……然后具体叙述了……最后概括写了……。

(幻灯出示要求)反思: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整体——部分——整体,注重学生对文本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根据年段特点,在教学中渗透篇章结构,并有意识往习作能力方面迁移。

虽然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小步骤,课标新理念却不打折扣地落实。

其实,不是刻意,只是当然。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以有意识进行这方面训练,因此学生篇章结构方面把握较好,这一环节非常顺畅而自然。

二、深入研读,体会奇特齐读黑板课题:读课题时你觉得要突出哪个字?“奇”,加重点号,再读一遍。

据说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两次在黄山流连忘返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其中的理由就与黄山奇松有关。

那么,黄山松树究竟奇在哪呢?请翻开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

反思:课题是文眼,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明示学生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重点。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就以此为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思考。

学习第二节,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要把喜欢的理由说充分,要把这棵松奇在何处说清楚。

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

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

学生自学时,我随机辅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读书、圈划批注,交流见解。

培养学生具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同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交流收获的时候,我让学生看这三大名松插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的意思。

并想象三大名松面对游客,分别会说些什么。

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并展开想象根据每棵松的特点,说出了不同的话语,其实也就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三大名松奇特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

我还通过课文插图帮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假如你就是导游,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三大名松其中之一。

最后,我让学生打开《新方案》,看资料袋中的奇松的图片,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展开大胆的联想,学习作者的方法把它描写下来。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2《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学校三班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学校三班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同学的性格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充分体现了以同学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就以此为设计理念,引导同学读中感悟,读中思考。

学习第二节,我先让同学读课文找出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然后让同学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尝品尝,要把喜欢的理由说充分,要把这棵松奇在何处说清楚。

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

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

同学自学时,我随机辅导,给同学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读书、圈划批注,沟通见解。

培育同学具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同时,给同学提供学习方法,培育了同学的自学技能。

在沟通收获的时候,我让同学看这三大名松插图,专注观测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的意思。

并想象三大名松面对游客,分别会说些什么。

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同学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同学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并开展想象依据每棵松的特点,说出了不同的话语,其实也就是加深了同学对课文的理解。

在同学理解三大名松奇怪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

我还通过课文插图帮同学开展丰富的联想:假如你就是导游,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三大名松其中之一。

最末,我让同学打开《新方案》,看资料袋中的奇松的图片,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开展大胆的联想,学习作者的方法把它描写下来。

这一系列环节都奇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育了同学的想象技能,提高了他们说话的技能,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2.学校三班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同学结合言语形象的感知、言语情感的感受、言语内涵的感悟,去领悟作者怎样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合技能,可以促进同学更好地把屋言语内涵,更真实地感受言语情感。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总结大全、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演讲致辞、祝福语、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summary books, report books, contract agreements, letter of agreement, speeches, blessing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黄山奇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优秀9篇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优秀9篇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优秀9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方案篇六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二、学情分析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名山。

四、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准备:黄山风光片断、黄山奇松图片、重点段落链接七、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出示幻灯片(有关黄山的诗句或者是广告用语),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上什么?“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一山,一境界”“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让人赞不绝口呢?其实,黄山的魅力离不开这四绝(出示幻灯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绝:黄山奇松(幻灯片)二、出示目标,明确导向(请同学们默读一遍)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的祖国名山。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师板书课题)1、开口自由读课文一遍,遇到有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奇松,它们姿态奇特,十分有趣。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和喜爱。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对奇松的情,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

在引导学生领悟迎客松奇时,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比如在讲到: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郁郁苍苍”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

悟其情,就要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课文有多元的理解。

因此,在学生看完迎客松的图片,读完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之后,我就安排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想法,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侧重领悟迎客松的奇。

另外,我在教学中还重视图文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

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我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将之放大。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插图的:1、让学生边看迎客松图边读文,创设场景让学生理解课文。

感受迎客松的奇。

比如学生都知道迎客松伸出手臂迎接客人,课这样的理解太平了,怎样调动学生的感受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画想象是怎样迎接客人的,接着请学生示范动作,此外,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我又设计了一个师生扮演环节:师邀请一位学生交流:师:迎客松,你好!学生:你好!欢迎你们来黄山参观!(配合动作)师:谢谢!接着师同全班同学交流。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首先我认为教学《黄山奇松》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松树的“奇”。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奇松的情,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

所以在教学本课重点三大名松中的迎客松时,我首先向引导学生质疑:迎客松奇在哪呢?并以此为学习目标,通过看图、读课文,小组交流之后,学生畅所欲言。

不仅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和感情朗读打下了基础。

其次这篇课文一共只有三个自然段,结构清晰。

在安排教学程序时,我大胆创新,先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学生带入到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意境中,让学生更加渴望知道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的代表又是什么样子的?为后面的三大名松的教学作好铺垫。

另外我在教学中还注重图文结合。

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迎客松的千姿百态,我在课件中插入了许多关于黄山四绝及三大名松的图片。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图片的:1、让学生看黄山松图,感受他的千姿百态。

2、让学生边看迎客松图边读课文,感受迎客松的奇,并以小组形式帮迎客松拟写欢迎词。

3、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辨别陪客松和送客松并说出理由。

这些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写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写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功能和充分的资源共享性,在教学中如能得到合理的应用,会为你的教学带来不可低估的作用。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

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以读书为主线。

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一篇写景的课文,这篇课文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秀丽。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学会欣赏风景,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协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执教《黄山奇松》一课时,我就以此为设计理念,努力体现“自主感悟,培育智慧的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让学生在充分接触文本、品读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丰富的内涵,发展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家庭条件、地区差异等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松的姿态缺乏感性理解。

教学伊始,我直接用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导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然后展示黄山的云海、花海、石海以及松海边展示图片边向学生介绍,由此引出黄山松,激发学习兴趣,以轻松的气氛开始对课文的学习。

二、自主阅读,感悟如鱼得水。

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课文第一节“情有独钟”,道出我写黄山奇松的原因,进一步引发读者阅读愿望,形成阅读期待。

余下的文字,均围绕“奇”字着笔。

何谓奇?特殊、稀罕,别处所没有。

作者如何写黄山奇松的奇?其一: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其二由面到点写了三种最能代表黄山奇松奇的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大名松奇在何处?奇在它不同于其他松树的特殊姿态。

姿态又奇在何处?奇在枝干。

迎客松——枝干遒劲,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陪客松——如同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送客松——枝干蟠曲,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正因为黄山松枝干不同的姿态,人们才会为它们起出颇为形象的名字: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其三最后一节再由点回到面,一个千姿百态,道尽黄山松奇在何处。

以一个省略号,让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在读者心中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读者再回黄山,再去观赏潇洒、挺秀的黄山松,尤显意味悠长。

其四,课文最后一句“它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回应第一节我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首尾为之呼应,结构愈显完整。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由复习词语引出黄山“四绝”,在学生说出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后,指读、质疑课题。

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
学习第二节,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

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要把喜欢的理由说充分,要把这棵松何奇之有说清楚。

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

在交流收获的时候,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

并想象三大名松面对游客,分别会说些什么。

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并展开想象根据每棵松的特点,说出了不同的话语,其实也就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而在这三大名松中呢,又对迎客松做了重点的品读,对“饱经风霜”这个词做了重点的理解。

在老师介绍完迎客松的生长环境后,让学生想象迎客松都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对迎客松旺盛的生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在学生理解三大名松奇特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

在第三节的教学中,我通过一句过渡: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除了三大名松外,黑虎松、凤凰松、双龙探海松、蟠龙松……都各领风骚,让我们齐声赞叹这神奇的黄山松吧!生齐读第三节。

对于这一节,我不作过多的渲染,
只让学生在齐读中感受:正是由于黄山松的装点,黄山才“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

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

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

我随即激励学生放飞想象,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棵松仿照三大名松的写法,用好象或如同的句式,说出它的奇特,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了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当然教学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例如饱经风霜的造句,在教学迎客松时由于预设不是很充分,教学节奏拖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