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干旱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及解决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市干旱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及解决对策云峰1赵德英1赵国际1付福林1

摘要

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干旱丘陵区水资源不足、利用率低的现状,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天然降水少,变率大;干旱蒸腾作用强力;地表水分布不均损失量大;地下水极其短缺;需水量逐年增加,管理不善。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及管理举措。重在搞好生态建设,综合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应用先进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管理。最终促进当地水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一、鄂尔多斯市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环境

鄂尔多斯市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06°30′-110°45′,北纬37°38′-40°40′。海拔1,500m左右,相对高差450m。总土地面积86,752km2,可划分为平原区、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干旱草原区四个不同类型区。各区域之间地形、地貌、土壤及小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社会各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工矿企业、农村牧区各项开发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使本来就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短缺。需水量的极剧增加,更拉大了供需差距。全市人口由1985年的113万人增加到128万人,加上外来流动人口,总数超过135万人。特别是城镇所处地区,由于流动人口增加,按照水资源的供给量严重超载,市政府所在地东胜城区的缺水量始终在40%以上。祖国大陆实施西部大开发,经济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水量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水环境。本文拟对鄂尔多斯市干旱丘陵区水资源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分析

鄂尔多斯干旱丘陵区面积15,365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7.7%。植被地带属于半干旱、干旱草原植被带。自然状况基本特征为:地貌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干旱少雨,雨量集中,基岩裸露,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贫乏,生态系统脆弱。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50mm,近几年连续干旱不足300mm。土壤大部分为立式黄土或结构松散的钙质黄土,

1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局

甚至是极易风化的裸露砒砂岩。光热条件与降水基本同步,年≥10℃积温2,800—3,100℃,日照时数3,000—3,100小时,无霜期150—170天。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地貌复杂多变,梁峁沟壑相间,无平地存在。坡度多在8—25°,相对高差80—150m,沟蚀严重,下切伸展俱增,沟壑密度6—11Km/Km2,多呈V型沟,侵蚀模数0.7—1.88万T/km2。

自然条件差,导致水资源的贫乏,分析与之相关的因素有:

1.天然降水

-本区降水就全市范围内而言相对较高,年均降水量325—402mm,但仍属干旱少雨区,天然降水本身不足。

-降水量集中。一般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往往汛期二、三次降雨量就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而农作物生长季节的降水量仅占15%左右。表现为时间上、雨量上同样集中。雨季降水总量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

-降水年际变化大,保证率低。同一个地区年降水量极较差比值在5—6倍左右。降水得不到保证影响着水资源不能保证。

-降水强度大,流失严重。雨季降水一般以暴雨的形式出现,极易产生地表径流,使大量降水流失,同时洪水毁坏水利设施,使水资源得不到保护。内蒙古三个暴雨中心,鄂尔多斯市占到两个,即东胜和乌审旗的活鸡图。

-有效降水少,雨量、雨强的变化大,使得降水的有效外用率极低。一般几毫米的少量降水,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被蒸发,地面植物得不到水分补给。大的暴雨随之流失,形不成有效的土壤水。作物生长季降水少,降水得不到充分利用,一般没有理想的“毛毛细雨”。往往深秋的“连阴雨”,反而会对成熟的庄稼造成一定的损失。

2.干旱蒸腾作用

持续干旱对本地区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威胁。春季盛行干热风,在近3个月的干旱季节里,地表及土壤水被大量蒸腾,气候干热的特点使得本区的年蒸发量达2,000—2,500mm,是降水量的6倍以上,短时间少量的天然降水会被全部蒸发,变为无效降水。

该区沟壑纵横,沟壑密度为6.0—11.0Km/Km2,每年较长时间的持续干旱使得下游沟道均呈季节性河道。无常流水,一些地下水较丰富的沟段处溢水流也只能延伸几百米,最后干枯消失。只在雨季及春季解冻时出现不到3个月的河川径流。

本区土壤干土层厚度每年都达到20—30㎝,近年来持续严重干旱,干土层达到1m深度,最大1.2m。降水后出现地下常年干土层,在地下30—100cm之间,厚度40cm以上。该区大面积的立式黄土更易使土壤深层水分被蒸发损失,

3.地表水特点

该区沟道称作“季节性山洪沟”,即旱季断流,汛期洪水峰高,水流急,含沙量大。表明年内地表水分布不均。汛期来水量占年总径流量的75.7%。出现地表水的时段有:6—8月份

暴雨季节山洪出没,时断时续;9—10月份秋雨季节出现长流水;春季解冻时节出现短期的融冻水流。累计径流时间不足三个月,并且地表水以洪水出现较多,含沙量高。

区域内水系均属外流水系,无天然集水功能,只能消耗巨大的财力、物力人为控制水资源的流失。

复杂多变的地形不利于形成很好的水资源。坡陡沟深,河川比降大,暴雨形式的降水极易产生洪水,迅速下泄流失。

本区年地表径流总量60847m3,有限的地表水资源,使得丘陵区长期以来始终处在缺水状态。

4.地下水特点

丘陵区地下水极其贫乏,决定地下水资源量的两大要素降水量和水文地质条件都处于劣势,降水少且集中如前所述,水文地质状况又不利于地下水的生成,土层极薄,基岩裸露很难形成潜水层,在土层较深厚的平缓梁地,厚度虽可达到20m左右,所下渗的水分,也会延着基岩隔水层从陡坡土壤岩层界面处外流。未分化的砒砂岩渗透性很差,在裸露区地表径流只能沿地表流失。

丘陵区地下水总量18,789万立方米,但在水资源总量中它属于重复计算值,因为一般在丘陵山区水资源总量基本等于河川年径流总量,由于地形破碎,相对高差大,无地下集水条件,仅有的一点地下水随地形向下迁移,最终仍转化为河川径流。

深层承压水在砒砂岩地区一般都在300m以下,开采利用不容易。

除自然条件制约外,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使得需水量加大,开采量加大,水的供需矛盾更加紧张。丘陵山区水资源的利用技术较差,也使得水的利用率不能尽快提高。行政部门的水务管理近年来也是刚刚开始,在管理措施上还不够完善。

5.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全市农业区划表明,丘陵沟壑区近期保证率75%出现供需缺水,保证率50%时不缺水。说明一般情况下水资源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来水量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持续严重干旱,需水量的急剧增加及开采利用技术差、利用率低,实际需水量有很大的缺口。特别是在旱季,有些地方至今解决不了人畜饮用水。

三、解决对策

丘陵区水资源的问题在于资源量小,利用难度大,利用率低,自然、人为损失严重。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改造水资源环境。另一方面在水资源管理上下功夫,要有好的举措。

1.人为的丰富自然水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