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财政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刘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一、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

a)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对于某种经济的资源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的情况一样好,而且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的时候严格更好,那么这样的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也就是说,资源配置最优指的是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情况更好。

b)社会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在消费方面,社会所有成员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而且等于边际转换率。在生产方面,投入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c)为什么说帕累托效率准则不足以对可供选择的资源配置方案进行排序?

由于帕累托效率准则并没有考虑收入分配的问题,因此仅使用帕累托效率作为对可供选择的资源配置方案进行排序的标准是有缺陷的,还需要考虑公平。

比如在契约线上的f点上,A的效用相当小而B的效用却很大,并且这种情况之下没有福利改进的空间,这个是帕累托最优的点。公平和效率是财政学讨论的中心点。

公平的标准大致分为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过程的公平主要有:

1)市场过程是公平的

2)只有竞争市场才是公平的

3)只有劳动过程才是公平的

4)只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各方具有同等地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实现公平

结果公平主要有:

1)功利主义(边沁主义),即社会福利函数是所有人的总效用函数之和。

2)罗尔斯主义,即社会福利函数应该是社会福利水平最低的个人决定。

3)平等主义,追求个人效用的平等

d)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垄断、市场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公共品的提供和外部性(中微的内容)

e)如何理解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根据Musgrave的分析,政府的介入有一下作用:

1)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i.消除不完全竞争,当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的时候,便会形成垄断,垄断必然导

致低效率,因此政府可以实施管制等手段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ii.提供公共品,如果由私人来提供公共品,那么由于搭便车者的存在,私人提供的效率就会降低,而如果由政府来提供,可以向搭便车者强制收取费用即税收来弥补其

生产成本。

iii.矫正外部性。有正外部性的效应供给相对不足,负外部性效应的需求又过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个体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和社会的不相等。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征税

的方式来减少负外部性物品的供给,通过补贴的形式来增加正外部性物品的供给,

从而解决了问题。

iv.解决信息不对称。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了市场的不完全性,公共部门可以通过提供补偿活动和信息来消除信息不对称。

2)纠正收入分配不公。财政可以通过征税和支出的安排来调增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比例。可以采用累进的所得税制度和对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制度来调整分配。

3)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由于政府在总需求和总供给方面都有作用,因此政府可以采用宏

观经济政策来刺激总需求,解决经济危机。

二、预算方案的公共选择

a)公共选择与市场选择有什么不同?

首先,通过市场进行的选择中,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状况,采用货币选票选择自己需要的私人物品。而集体选择则需要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由投票人直接投票进行选择,或者由选民选出代表来决定公共物品和劳务的供给;

其次,个人对私人物品的选择遵循自愿的原则,而对公共物品的集体选择则难以实现集体选择参与者的一致同意,而常常需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三,在对私人物品的选择中,个人成本和效益的关系是直接对应的,而对公共物品的集体选择则不存在个人为公共物品支付的成本与所得到的效益之间的直接对应;

第四,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满足个人需要,而公共物品的供给则通过选民对选举结果的影响间接地实现。

b)公共选择规则有哪些?

1)一致同意规则。它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 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可, 即同意或者不

反对(弃权)的情况下, 才能实施的一种决策规则。

2)多数投票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须得到所有参与者中半数或超过半数以上比例认

可的情况下, 达成协议的一种集体决策规则。根据集体决策要求参与者认可比例的不同, 多数投票规则可以区分为简单多数投票规则和绝大多数投票规则。

3)加权投票规则。承认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差别, 根据利益差别的重要性程度, 分配给所有

参与者不同的选票数。相对利益小的参与者, 利益大的参与者分配到较多的选票。各候选方案或候选人得到的是赞成票的多少, 而不是参与者中持赞成票的数目。在此基础上, 再用多数投票规则选择方案。

4)否决投票规则。它将所有参与者自己提出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加以汇总, 每位参与者从汇

总的所有方案中挑出自己最不喜欢的方案, 剩下的没有被否决的方案便成为参与者可以接受的方案。否决投票规则下,设计方案时会顾及到其他成员的利益。否决投票规则要求集体决策的所有参与者在利益和兴趣上必须具有共性, 否则集体决策可能无法作出。当参与集体决策人数较多, 各方利益冲突较大时, 不宜采取否决投票规则。

c)单峰偏好和中间人投票定理的含义是什么?

单峰偏好指的是个人在一组备选方案中,对其中某一方案的偏好程度最高,偏离效用最高点后,效用水平一直下降的情况。

中间投票人定理的含义是只要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则多数投票规则会反映中间投票人的偏好。并且这个是稳定的结果。

d)什么情况下公共选择的结果不是有效的?

1)财政幻觉。

2)循环大多数。以著名的孔塞多悖论为例,由于投票人的偏好不是单峰的,那么投票的最

终结果会因为投票顺序的不同而不同,这个时候这个结果就不是有效的。

3)互投赞成票。由于在选择中,多数派和少数派常常会发生转化,体现在选票交易,原因

在于每项提案给每个人带来的收益存在差别,因此对某一个提案偏好最强的投票者有与他人交换选票的动机。如果互投赞成票过度地使用,那么会导致价值较低的公共产品评价过高,带来政府预算规模的扩大。

4)博尔达效应。在多个方案存在的同时,由于个人偏好的不同,最后简单多数选出的结果

可能是大多数人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比如台湾在2000年的大选,陈水扁仅以微弱优势获胜。

5)阿罗不可能定律。阿罗对社会总福利函数的存在性提出了质疑,最后的结论是无论是简

单多数规则,还是任何比例代表制,也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都无法消除投票悖论。6)投票的理性放弃。随着投票人数参与的增多,每个人能够表达自己偏好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这个收益小于参与对集体选择的成本,那么出于理性人的假设,投票人会放弃投票。e)(看书)Niskanen模型的内容是什么?

模型的假设是:他认为官僚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导致政府预算最大化;官僚有更大的信息优势,而主管人在信息方面是被动的。

因此在提供公共品的选择的时候,官僚不会选择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的Qa,并且利用自己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制造虚假信息给主管人,进而选择社会成本等于社会收益的Qb,已达到预算水平最大化。这样选择的后果就是公共品的过度供给,产生效率的损失。有的时候官僚甚至会夸大公共品的效益,让总收益曲线上移,从而提供更多的公共品。

Qa Qb

三、公共支出分析

a)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有什么不同?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b)解释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机制。

1)局部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