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三维适型放疗与调强放疗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三维适型放疗与调强放疗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三维适型放疗与调强放疗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许益芬【摘要】目的比较胸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型放疗与调强放疗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探讨两种放射治疗方法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中重要器官受保护的优劣,寻找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理想计划模式.方法 15例经病理证实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经体位固定﹑CT模拟定位扫描成像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勾画肿瘤体积﹑临床靶区体积和危及器官.15例病例均做三维适型和调强计划,60 Gy/30次,评估/优化后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影响.结果在相同靶区﹑相同剂量模式下,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治疗中,调强放疗对靶区剂量的分布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均优于三维适形放疗.结论胸中段食管鳞癌,长度4~18 cm放射治疗,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对危及器官剂量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同部位的肿瘤受到相同剂量照射情况下,调强放疗对危及器官的影响较三维适型放疗小,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度好.【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8(031)013【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食管癌;放射治疗;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剂量学【作者】许益芬【作者单位】宜兴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江苏宜兴 214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在食管癌常规根治性放疗中,由于临近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无法耐受高剂量,靶区剂量也常常难以达到治疗要求剂量。

食管癌常规根治性放疗5年生存率在10%左右,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是局部复发[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在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中,常规放疗技术已逐渐被三维适型及调强放疗替代。

在中段食管癌病例中,由于病灶距离脊髓比较近,靶区剂量与危及器官剂量互相制约。

三维适型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在凹形靶区时剂量分布不足,脊髓等危及器官剂量控制更难。

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调强技术(IMRT)在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

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调强技术(IMRT)在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

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调强技术(IMRT)在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摘要】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调强技术(IMRT)在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院内收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不同放疗方式均分两组,各31例。

参照组用3DCRT,观察组用IMRT,靶区剂量学指数和不良反应。

结果实施后,参照组的两项对比数据比观察组略差,(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结论两种操作在剂量学上,存在较大差异,IMRT 的情况更理想,3DCRT略差,同时,因操作导致的不良反应极少。

【关键词】3DCRT;IMRT;胃肠道反应[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osimetr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an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in esophageal cancer. Methods 62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9 to October 2020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adiotherapy methods,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3DCR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IMRT, target dosimetry index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two comparative data of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slightly worse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dosimetry between the two operations. The situation of IMRT is more ideal and 3DCRT is slightly wors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few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operation.[Key words] 3DCRT; IMRT;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食管癌确诊后一般都需要放疗,治疗时方式会较局限,3DCRT和IMRT都式放疗的新方案,能改善放疗情况【1】。

浅论前列腺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对比研究

浅论前列腺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对比研究

浅论前列腺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对比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癌调强和适形放疗方案的比较,选择前列腺癌最佳放疗方案。

方法:选取8例前列腺癌患者,经过增强CT模拟定位后参考盆腔磁共振结果勾画大体肿瘤体积,按统一标准外扩临床靶体积和PTV,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调强适形放疗计划(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直肠、膀胱、股骨头等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

结果:调强放疗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处方剂量覆盖PTV百分比较好,减少了直肠、膀胱和股骨头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前列腺癌采用IMRT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放疗方法。

【关键词】前列腺癌;调强适形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相对较低。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平均寿命延长和诊断技术发展,近年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由于前列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因各种合并症或确诊时病情进展而不适宜手术,放射治疗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2]。

放疗中照射剂量与疾病的控制密切相关,因此提高前列腺癌的照射剂量、降低周围正常组织毒副反应是目前临床研究重点[3]。

目前调强适形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是主要的精确放疗技术,如何布野以提高病灶的放射剂量是研究重点之一。

我们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通过对剂量分布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分析,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案的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资料2007年8月~2008年9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8例,年龄53~78岁,中位年龄63岁。

根据TNM 国际分期(UICC,2002年),T2期3例,T3期5例,盆腔内均未见淋巴结转移。

所有患者病理类型均为腺癌,在接受放疗前均已行双侧睾丸去势术。

CT模拟扫描和靶区勾画患者取仰卧位,从中腰部至大腿上1/3处采用热塑网罩固定,然后通过CT模拟机增强扫描:以3 mm层厚连续从髂嵴至坐骨结节下8 cm,病人在扫描前1~ h排尿和排便;扫描后靶区和重要器官结构的勾画及计划设计与计算在CMS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上实施。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乳腺癌的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放射治疗作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主要辅助治疗方式之一,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减少复发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逐渐增多。

针对这两种放疗方式的疗效和副作用的对比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研究以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比较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疗效、剂量学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的放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放疗技术中,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是常用的方法,但目前对于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剂量学的对比分析还不够全面。

本研究旨在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探讨两种放疗方式的剂量学特点,分析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评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放疗选择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提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内容。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了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三维调强放疗或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材料包括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记录等。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放疗技术参数的设定、治疗计划制定、放疗过程监控等。

数据采集包括临床疗效评估、不良反应记录等。

数据分析将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优劣势。

研究方法严谨,数据可靠,有助于阐明两种放疗方式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中的剂量学比较分析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中的剂量学比较分析

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中的剂量学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本次试验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比较。

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5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均的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采取调强放疗。

并对两组患者的技术剂量学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从结果上看,观察组的技术剂量学各项指标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中采取调强放疗的方式针对胸上段食管癌的疗效剂量明显优于三维适形治疗,调强放疗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脊髓,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食管癌食管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类型,且胸上段的食管癌是临床最高发的肿瘤类型。

由于胸上段食管癌在位置上的特殊性,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难度较大,所以临床中大多数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都采取放射治疗的方式[1]。

但是因为患者的病灶区域的跨度较大,需要解剖的位置比较深,会对患者的胸部和颈部的部位产生剂量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中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放疗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精确提升靶区的照射剂量。

本次试验选择本院5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参与研究,针对两种放射性治疗的剂量学具体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5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25例。

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

患者年龄在49-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5±2.83)岁;观察组25例。

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

患者年龄在5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4±2.08)岁。

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试验方法1.2.1定位方式在患者体位的选择上采取仰卧位,然后对患者进行CT扫描,从颈部至患者肋膈角的位置大约3厘米处。

食管癌的三维适形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进展

食管癌的三维适形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进展

3 . %。结论是 中段食管癌的 3 — R 38 7 D C T方案优于传统方案 。
郭 小毛 等 l比较食 管癌 常规 三野 照射 (D— T 和 3 。 3 ] 2 R) D C T两种不 同的治疗 方式 中. R 以及 3 — R D C T照射 4种不 同设 野 方法 的计 划 中靶 区剂量及 正常组 织受量 。结论 是食管 癌 2 一 T与 3 — T比较 ,D R IR ) DR 3 — T利于保护左肺组织和脊髓 ; 食 管癌 3 — T4种不同的布野靶 区的正常组织受量不同。 DR 1 存 在的问题 . 3 食 管癌根治性放疗剂量应达到 6 ~ 0G ; , 0 7 y“ 如果在确定 ] C V不考虑淋巴引流和管腔周围亚临床病灶 .只根据肿瘤靶 T 区均匀外扩 1 . e 作为 C V 可能囚照射范围过小 , . 1 l 0 5 n T , 导致 治疗后 区域性复发 。若 放疗 丌始 就采用大范 围适形照射则难
照射到何种剂量再缩野 目前 尚无报道 。
2 I RT M
(T . C V)计划靶 区( ) 其次还要确 定靶 区周 围正常组织 的 , 耐受剂量 。 a等 研究 表明 , Ti 对于食管癌靶区 的勾画 , 即使是
有经 验的放射肿 瘤学家在 靶区直 径和长 度方 面也存 在较大 的误差 。 早期食管癌 可发生单一 的淋 巴结转移 , 1 T 期发 T及 2 生单一淋 巴结转移 占 4 % .3 L 期发生单 一淋 巴结转移 6 T及
食 管 癌 的 三 维 适 形 和 调 强 适 形 放 射 治 疗 进 展
戚 秀荣 张树 平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D c T 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 T , 3_R ) I ) MR
用于预防肺放射性损 伤指标有 全肺平均 剂量 . 正常组织 并发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定位与计划探讨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定位与计划探讨
食管癌 IMRT和 3DCRT治疗时体位 固定很重要 。 我院实验证明真空袋和体膜两者 同时使用对体位 固 定优于单用一种 ,真空袋更能很好地 固定体位 的左右 位置。食管管径只有 1.4~2.0cm,据测量若不用真空袋 只用体膜每天摆位差异在 1.5cm左右 ,若不用体膜则 不能很好 的固定呼吸动度 ,身体有一定 随意性 ,自控
3 讨论
食 管癌 3DCRT和 IMRT技 术 已成 熟 ,研究 重点 应 放在靶 区确定和定位计划 ,目前 亚临床 病灶不能检 出【1 1, 只能按 临床规律估计 ,在治疗上有一定盲 目性和不确 定性 。x线 、CT等影像学只确定形态学靶区 ,不能对早 期肿瘤 组织或复发病灶 、局部纤维 化、炎症及治疗后 改变情况做出明确判断 ,也不能反映肿瘤组织分布的 不均匀性 。PET—CT在放疗 中较重要 ,对纵膈淋巴结诊 断很 有价值 。我 院行 磁共 振 弥散 加权 成像 技术 和 PET—CT对纵膈 阳性淋 巴结进行勾 画,很有临床指导 意义 ,以此确定 C Ⅳ 。建议在实施精确放疗时 ,有条件 尽量行 PET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确保靶区精 确勾 画 。
作者单位 :733000甘肃 武威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
积 包 在 PCTV 中多 ,V加、V加及 双 肺 平 均 受 量 自然 高 。 当射野 由 7野增加到 9野时 ,剂量分 布改善不 明显 。 我院设计 IMRT及 3DCRT计 划均使用相 同的剂量体 积进行优化 ,比较其剂量分布 、DVH,适形度等。结果 IMRT减低 了肺 组 织 V V加及 平均 肺 受 量 ,且 提 高 了 PCTV剂 量均 匀性 。IMRT和 3DCRT相 比 ,脊髓 、心脏 和肝脏 的受 量 3DCRT稍高 于 IMRT,但 IMRT跳数 高 于 3DCRT,治疗 时间较 长 。对某 些 靶 区和 较 固定 的危 及器官 ,通过方向优化改善计划质量 ,减少计划时 间 和治疗 时 间 。我 院观察 食管 癌从 剂量 分布及 临床 实 际 应用 认 为 IMRT5野和 7野 比较理 想 。

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效果观察

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效果观察

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9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自愿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急性放疗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放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在膀胱、直肠等的受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直肠炎及膀胱炎III~IV级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2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宫颈癌术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有助于患者靶区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并可对其邻近危险器官进行保护,且该化疗方式的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可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为减少局部复发现象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通常需要给予其术后辅助放疗或放化疗治疗[1]。

而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宫颈癌术后的常用放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维适形及强调放射治疗两种。

因此,该院为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效果,提高宫颈癌术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收的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其调强放射治疗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且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接收的98例术后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自愿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进行治疗,该组患者最小年龄为34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平均年龄为50.3岁;临床分期:本组患者临床分期均在Ia2-IIb期之间;对照组49例患者则采用三维适形方式进行放射治疗,患者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51.2岁;临床分期:该组患者临床分期均在Ia2-IIb期之间;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

研究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再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研究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再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研究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再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进行再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62例放疗后复发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后的生存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1年后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中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的控制率,改善了患者远期的生存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肺癌;复发;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该病患者放疗后复发率较高,且复发后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1]。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是一种新型技术,为了探究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进行再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本院选取62例放疗后复发的肺癌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将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放疗后复发的肺癌患者62例,均经组织学病理检查和(或)细胞学病理检查确诊。

根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27±6.83)岁;放疗后复发时间(1.31±0.86)年。

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39±6.64)岁;放疗后复发时间(1.43±0.75)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复发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好,且均自愿接受化疗,在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实施化疗。

1. 2 治疗方法1. 2. 1 对照组常规放疗:通过胸部CT平扫加增强确定肿瘤的区域,将肿瘤区域向外扩大2 cm后进行总剂量为60 Gy的照射治疗。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

术后放疗在预防术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研究旨在比较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通过剂量学比较分析和不良反应分析,探讨两种放疗方式的优劣势及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三维调强放疗在提高肿瘤组织剂量分布和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方面具有优势,但其不良反应较三维适形放疗稍高。

结论指出,三维调强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更为有效,临床启示患者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放疗方式,并展望未来深入研究放疗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三维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临床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多样,手术根治术后的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作为新型放疗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

三维调强放疗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病灶三维成像,通过调整射束方向、强弱等参数,精确地照射肿瘤组织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放疗技术。

而三维适形放疗则是在三维调强放疗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剂量分布和照射计划,以更好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目前,对于三维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及疗效差异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特点和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选择最合适的放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放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根治乳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

术后放疗是常规的辅助治疗手段,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目前,三维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是常用的放疗技术,但两者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仍有争议。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

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乳腺癌在早期通常选择手术治疗,但手术后的放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方式包括二维放疗和三维适定放疗,但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放射治疗范围不够精确、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大等问题。

为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开展了三维调强放疗技术。

三维调强放疗结合了影像学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肿瘤灶的三维精确定位和剂量分配,能够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比较三维调强放疗与传统的三维适定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选择最优的放疗方式提供依据。

通过对两种放疗方式的剂量学分析和不良反应观察,可以更好地指导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比较及不良反应分析,以评估两种放疗技术在治疗乳腺癌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比较两种放疗技术在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情况,分析放疗剂量对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揭示三维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优劣,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对乳腺癌根治术后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比较和不良反应分析基础之上的,通过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或前瞻性研究,采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明确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的目的和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包括根治术后接受三维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然后,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分期等信息;接着,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情况;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研究结论提供科学依据。

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比较

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比较

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比较作者:王尚礼,史增祥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第19期[摘要]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将42例需要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射治疗组24例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18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射治疗方法给予放射治疗。

结果:在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大剂量为63.6 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分别是40.6 Gy和44.8 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大剂量是61.3 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分别是22.8 Gy和25.9 Gy。

在扁桃体癌的放射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小剂量是39.8 Gy,脊髓的最小剂量是29.0 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小剂量是57.9 Gy;脊髓的最小剂量是12.8 Gy。

在上肢软组织肉瘤术后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脊髓最小剂量是45.0 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脊髓最小剂量是14.4 Gy。

结论: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相比较,前者能使放射治疗的靶组织内的剂量分布均匀一致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肢软组织肉瘤术后,不能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但可以采用调强放射治疗。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射;肿瘤[中图分类号] R730.5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a)-093-03Comparison of radioactive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and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WANG Shangli, SHI ZengxiangPeople's Hospital of Xinzhou City, Shanxi Province, Xinzhou 03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radioactive treatment effect of tumour between IMRT and 3D-CRT. Methods: 42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had 24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by IMRT and one group had 18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by 3D-CRT. Results: Radiotherapy in cervical cancer, the use of 3D-CRT the maximum dose within the PTV was 63.6 Gy, the average dose of rectum and bladder were respectively 40.6 Gy and 44.8 Gy; the use of IMRT the maximum dose within the PTV was 61.3 Gy, the average dose of rectum and bladder were respectively 22.8 Gy and 25.9 Gy. Radiation therapy in tonsillae cancer, the use of 3D-CRT the minimum dose within the PTV was 39.8 Gy, the minimum dose of the spinal cord was 29.0 Gy; the use of IMRT the minimum dose within the PTV was 57.9 Gy; the minimum dose of the spinal cord was 12.8 Gy. After operation of soft tissue sarcoma of the upper extremity the use of 3D-CRT the minimum dose of the spinal cord was 45.0 Gy; the use of IMRT the minimum dose of the spinal cord was 14.4 Gy. Conclusion: To compare technology between IMRT and 3D-CRT, the uniform of dosedistribution in PTV of IMRT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3D-CRT. The soft tissue sarcoma of limb after operation can't be treated by 3D-CRT, but it can be treated by IMRT.[Key words]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Radiotherapy; Cancer放射治疗是使用电离射线消灭肿瘤细跑。

盆腔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应用效果

盆腔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应用效果

盆腔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盆腔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盆腔肿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行体外常规放疗。

另外20例实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每周5次,共25~28次完成。

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

结果:常规放疗组获得CR8例,PR6例,总有效率为70.0%,三维适形调强组获得CR10例,PR9例,总有效率为95.0%,三维适形调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P<0.05);常规放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三维适形调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三维适形调强组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

结论:盆腔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可以提高盆腔肿瘤的临床疗效,减少放疗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盆腔肿瘤盆腔肿瘤是指由于盆腔膜包容部分增生从而形成的炎性肿块,临床多伴有月经期,月经淋漓不尽,伴随腹痛,小腹坠胀,月经期延长等表现。

目前盆腔肿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研究表明年龄较小的女性由于生殖系统抗菌力弱,或者成年女性不注意个人卫生,发生早孕、多产、宫外孕等都容易导致盆腔肿瘤的发生,由于盆腔生理部位隐匿,病情难以判断。

B超、CT与MRI等诊断方式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而三维适形调强因适应证范围较广,对不能耐受手术、化疗、一般情况尚好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成为放疗患者的首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盆腔肿瘤患者,常规放疗组20例,年龄20~50岁,平均(22.3±8.4)岁。

三维适形调强组20例,年龄21~49岁,平均(23.1±8.9)岁。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40例患者已被确诊为盆腔肿瘤,排除盆腔积液,盆腔炎性包块,盆腔结核以及心血管、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患者。

年龄20~50岁。

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

乳腺癌术后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术后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术后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效果观察邢爱民;张念波;刘英杰【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989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行乳腺癌保乳术及化疗,化疗2~3个疗程后,对照组行3D-CRT,观察组行IMRT,比较两组的照射剂量、放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该研究92例患者均完成放疗,观察组左侧病灶及患侧肺脏照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V的V105%、V110%及V115%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I高于对照组、H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后MMP-9水平均较本组放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放疗后两组TIMP-1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损伤、胸骨后疼痛及消化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与3D-CRT相比,前者的PVT剂量均匀性及适形度均较好,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低,利于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9(036)002【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照射剂量;不良反应【作者】邢爱民;张念波;刘英杰【作者单位】467000河南平顶山,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肿瘤血液科;467000河南平顶山,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肿瘤血液科;467000河南平顶山,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肿瘤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女性健康意识的增强、定期筛查以及诊疗技术的进步,多数乳腺癌患者可于早期诊断发现并行手术治疗,且多数患者均愿意行保乳术治疗以保持形体美。

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在胃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在胃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在胃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发布时间:2023-01-05T01:47:33.6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9期作者:姜秀贤[导读] 讨论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在胃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姜秀贤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摘要】目的:讨论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在胃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方法:针对80名胃癌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实施三维适形放疗疗法的对照组(n=40)和实施调强放疗疗法的研究组(n=40)。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预后效果。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剂量分布、正常肝Dmean差异不明显(P<0.05)。

而在CI、HI方面则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理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预后效果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三维适形技术相比,调强放疗可达到更为理性的临床指标和预后效果、并还可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维适形技术;调强放疗技术;剂量学比较当前,治疗胃癌主要是采用手术疗法,并且会在术后对病人进行放疗,不过放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而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学取得了重大突破,并由此诞生了调强放疗技术,其在临床指标和预后效果方面,比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更为理想,对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80名胃癌病人进行研究,并就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在胃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进行比较。

一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对从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所收治的80名胃癌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实施三维适形放疗疗法的对照组(n=40)和实施调强放疗疗法的研究组(n=40)。

对照组男女病人分别有23名和17名,年龄在36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9±5.4)岁,病程在2年到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7±2.8)年;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24名和16名,年龄在35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6.3)岁,病程在2年到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6±2.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研究进展▲梁 远(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南宁市 530021)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 【中图分类号】 R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4304(2008)1021520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飞速发展,放射治疗技术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 m ensi onal radi otherapy,3D2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 otherapy,I M RT)。

3D2CRT的目的是使放射治疗的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以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

然而,对于形状特殊的肿瘤,传统的3D2CRT无法实现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这时就需要根据要求对每一射束的输出强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肿瘤三维空间上的高剂量分布适形,这就是所谓I M RT。

1 原 理 调强放射治疗(I M RT)由于采用计算机逆向设计,即根据设定的靶区及各器官的剂量要求,计算所有影响剂量分布的物理参数,使高剂量区对GT V和CT V达到充分的剂量适形,并使PT V尽可能地缩小,从而达到显著提高治疗增益比的效果,并能很好地遵循放疗四原则:靶区剂量准确;邻近正常器官受照剂量小;保护关键器官;靶区剂量分布均匀。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拉开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所受的照射剂量,从而能够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更好地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肿瘤控制率的目的[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技术日臻成熟。

其主要实现方式包括:二维物理补偿器、断层治疗技术、多叶光栅(multileaf colli m at or,MLC)静态调强、MLC动态调强、电磁扫描调强、二维调强准直器、独立准直器的静态调强和机器人直线加速器调强等。

2 I M RT的优点 与3D2CRT相比,I M RT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优化配置照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使高剂量区的等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并可使PT V内的剂量分布更均匀,同时还可以在PT V边缘形成非常陡的剂量梯度。

其次, I M RT可在一个计划内同时实现多个剂量水平,满足不同靶区对放射治疗剂量的要求,从而更符合肿瘤的放射生物学原则[2]。

然而,I M RT技术与常规放射治疗技术及3D2C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相比,更为复杂,由于其技术上的复杂性,物理师不仅要像传统放射治疗一样验证患者的治疗摆位,还要验证患者所受的剂量分布[3,4]。

I M RT尚属于发展中的技术,逆向计算的优化算法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且放射治疗中还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治疗前的剂量验证是确保治疗剂量准确的关键步骤[5,6]。

3 放射治疗验证工具 目前报告的关于调强放射治疗验证的典型工具为电离室、胶片、体模、胶片扫描仪配合相应的分析软件。

传统的验证方法:电离室配合胶片法,计量学验证一般包括3个测量项目:一是用电离室在人体等效模体中测量靶区参考点的绝对剂量;二是采用胶片测量,一个治疗计划的所有射野在有机玻璃模体内形成的复合剂量分布,最后是采用胶片在干水模体中测量单个射野的强度分布,即患者相对剂量的测试及验证[7~10]。

戴建荣等[7]报告针对一个患者的调强计划进行验证过程:首先在CT扫描体模传到计划系统作为标准体模,然后将经过医生确认的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移植到标准体模并计算剂量,将移植后的计划传到加速器进行验证,用电离室进行参考点的绝对剂量验证,并使用胶片进行所有射野和单个射野的相对剂量验证,最后用分析软件将计划结果和体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两者差异在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则认为计划可以执行并执行患者治疗,反之要找出原因并修正引起误差的原因重新验证直至误差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再执行患者治疗。

上述验证程序和过程为目前被广大医生和物理师所普遍接受的通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1]:(1)可以同时完成定位和剂量验证;(2)胶片法精度较高高可分辨0.15 mm的绝对位置误差和0.04mm的相对位置误差;(3)与常用模体相结合可以开展模体内任意平面的剂量验证;(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与EP I D等先进设备相连开展实时自动验证。

但是成本高、工作量大,测量结果受曝光和冲洗条件影响,且胶片不能重复利用,浪费很大。

例如不同批次的胶片、不同批次的显影液定影液、同一批次不同使用时间的显影液定影液都有很大差异,胶片冲洗是胶片辐射剂量分析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胶片剂量仪的重要误差来源之一。

由于放射物理学中的胶片剂量测量,尤其是当胶片用于测量绝对剂量或进行刻度时的精确性要求甚高,对冲洗过程加以控制或进行必要的质量保证就非常重要[12~15]。

并且用于调强验证的电离室的灵敏体积,不能简单地认为越小越好。

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在使用大电离室时要考虑体积平均效应,并且测量点尽量选在剂量均匀区域;在使用小灵敏体积的电离室时要注意漏电和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所以根据经验传统的验证方法,同时进行上述绝对剂量验证和相对剂量验证大概需要2人3h在加速器上的测量时间和1人2h的准备及数据处理时间[7],在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加速器治疗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临床顺利实施,急需找到省时省力的更好的调强放射治疗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方法。

0251Guangxi M edical Journal,O ct.2008,V ol.30,N o.10▲广西医疗卫生科研课题(桂卫科发Z2008499)4 二维矩阵应用于I M RT质控的近况及展望 二维矩阵测量设备将多个半导体探头或者电离室排成二维矩阵,可以同时进行绝对剂量测量和平面的相对剂量测量。

二维矩阵应用于I M RT质控,国内仅有少量报告。

在国外,该方面研究也刚起步。

2003年Jursinic等[16]用Mapcheck模型研究I M RT的剂量验证,认为其可以提供足够的精度,并且其测量、校准分析时间大约需要20m in(依赖于子野数目),相对于传统I M RT验证方法,大大减少了验证繁琐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是简单可行的I M RT质量控制手段;2004年Lét ourneau等[17]亦对M apcheck模型在I M RT的QA和QC的应用中进行了评价,认为这种二维矩阵的剂量测定法可同时进行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测定,它应用于临床能够简化和减少常规I M RT的QA和QC的繁杂的工作程序;2006年Poppe等[18]用二维电离室矩阵(PT W2Freiburg)研究I M RT的质量控制,研究I M RT射野的二维剂量分布,并用伽马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其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并且简单易行的I M RT质控方案,2007年Cilla等[19]的研究发现应用二维电离室矩阵(PT W)研究I M RT的质量控制有两个优点,第一它可以稳定、有效地对人体内的绝对剂量进行验证;第二它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治疗过程中不同的子野输出的剂量进行验证。

肖锋等[8]对80例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采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验证:一是用电离室在人体等效模体中测量靶区参考点的绝对剂量;二是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调强计划每个射野的剂量强度分布;三是使用慢感光胶片竖插在模体内,测量调强计划横断面的剂量分布。

结果表明:为了得到更加真实的测量结果,建议所有测量,尤其是绝对剂量测量都在计划实际机架角度下进行,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可定量分析照射野剂量分布误差,并且省时省力,有利于验证工作的常规化,胶片法验证由于费时费力且误差较大已趋于淘汰,对于动态调强计划,模体计划各个射野的机器跳数应与实际计划相同,这样才能得到更加真实的测量结果。

张晓军等[20]也介绍了二维电离室矩阵在调强适形放疗剂量学验证中的应用,结果也提示:二维电离室矩阵(M atri XX)是目前较先进的调强治疗实时二维验证系统之一,它可以测量照射野的剂量分布和强度分布,在剂量学验证中,可以极大地简化验证工作量,提高验证效率。

因此,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可定量分析照射野剂量分布误差,并且省时省力,有利于验证工作的常规化。

上述研究都提供了有益的结果,提示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I M RT的QA和QC是可行的,但是上述研究都没有提供大量病例的统计结果。

因此,对于该方向的研究应有广阔的前景。

调强放射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方法,在国内刚刚开展,现在国内有几十家医院已经开展此项治疗技术。

广西有上百家医院开展放射治疗,其中大部分将会相继开展调强放疗技术,因此将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 XX)技术应用于调强验证、剂量验证、加速器日常质量控制及放射治疗个体化患者的验证等多个方面,这项技术的开展将有相当广泛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1] 胡逸民.肿瘤放射物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538-543.[2] 李宝生,于金明,卢 洁,等.加速调强放射治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11(3):194-195.[3] Ezzell G A,Galvin J M,Lo w D,et al.Guidance docu ment on delivery,treat m ent p lanning,and clinical i m p le mentati on of I M RT:report of theI M RT subco mm ittee of the AAP M radiati on therapy co mm ittee[J].Med Phys,2003,30(8):2089-2115.[4] Dong L,Ant olak J,Salehpour M,et al.Patient2s pecific point dosemeasure ment f or I M RT monit or unit verificati on[J].I nt J Radiat On2 col B i ol Phys,2003,56(3):867-877.[5] Bortfeld T,Boyer AL,SchlegelW,et al.Realizati on and verificati on ofthree2di m ensi onal confor mal radi otherapy with modulated fields[J].I nt J Radiat Oncol B i ol Phys,1994,30(4):899-908.[6] Tsai JS,W azer DE,L ing MN,et al.Dosi m etric verificati on of the dy2na m ic intensity2modulated radiati on therapy of92patients[J].I nt J Radiat Oncol B i ol Phys,1998,40(5):1213-1230.[7] 戴建荣,胡逸民,张红志,等.针对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3):229-233.[8] 肖 峰,孙朝阳,石 梅,等.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J].现代肿瘤医学,2007,15(2):178-180.[9] W ang X,S p ir ou S,Losass o T,et al.Dosi m etric verificati on of intensitymodulated fields[J].Med Phys,1996,23(3):317-327.[10]邓小武,黄劭敏,钟宁山,等.调强放射治疗的物理剂量验证[J].癌症,2001,20(10):1092-1094.[11]王顺官,洪文松,蔡长青.胶片剂量分析系统及其在放疗验证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7):1039-1040.[12]Esthappan J,Mutic S,Har m s WB,et al.Dosi m etry of therapeutic pho2t on bea m s using and extended dose range fil m[J].Med Phys,2002,29(10):2438-2445.[13]Sucho werska N,Davis on A,D re w J,et al.The validity of using radi o2graphic fil m for radi otherapy dosi m etry[J].Australas Phys Eng Sci Med,1997,20(1):20-26.[14]Robar JL,Clark BG.The use of radi ographic fil m for linear accelerat orstereotactic radi osurgical dosi m etry[J].Med Phys,1999,26(10):2 144-2150.[15]Danciu C,Pr oi m os BS,Rosen wald N,et al.Variati on of sensit o metriccurves of radi ographic fil m s in high energy phot on bea ms[J].Med Phys,2001,28(6):966-974.[16]Jursinic P A,Nel m s BE.A22D di ode array and analysis s oft w are forverificati on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 on therapy delivery[J].Med Phys,2003,30(5):870-879.[17]Lét ourneau D,Gula m M,Yan D,et al.Evaluati on of a2D di ode arrayf or I M RT quality assurance[J].Radi other Oncol,2004,70(2):199-206.[18]Poppe B,B lechsch m idt A,D j ouguela A,et al.T wo2di m ensi onal i oniza2ti on cha mber arrays for I M RT plan verificati on[J].Med Phys,2006,33(4):1005-1015.[19]Cilla S,Gri m aldi L,D’O nofri o G,et al.Portal dose measure ments by a2D array[J].PhysMed,2007,23(1):25-32.[20]张晓军,王建华,涂U.二维电离室矩阵在调强适形放疗剂量学验证中的应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07,31(5):318-320.(收稿日期:2008-07-05 修回日期:2008-08-10)1251广西医学 2008年10月第30卷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