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ead661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a.png)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课知识点: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声等都是静电现象。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4.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动力,也就是电源2)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第2课知识点:1.(会画图)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2.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所以小灯泡能够发光。
3.如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那么:(1)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宣,三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4.5V(2)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二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4.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5.电从电池的一端铜帽(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第3课知识点:1.由导线,电池和灯泡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简单电路。
2.电路连接一般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法。
我们学校和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红绿灯电路连接是并联。
3.(会画图)两个灯泡,串联暗,并时亮。
两个电池,串联亮,并联暗。
(电池串联电压加倍,电池并联电压不变)第4课知识点:1.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导线断了;电池没安好; 灯座松了/灯座坏了,没有连上……2.检测电路出故障的方法: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78d3cdee06eff9aff807bd.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声音1。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上下叫音调。
2。
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大鼓比小提琴声音低。
3。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5。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声带6。
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
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8。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音量小,声音弱。
9。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10。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上下。
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11。
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越长、越大、越多、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2。
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在拨动钢尺时,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1。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可以在固体、液体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13。
听诊器是1816年法国医师林耐克创造的。
10。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为“分贝北可以用分贝仪测量音量的大小。
11。
噪声的危害: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12。
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f9a4c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0.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天气。
1. 天气现象。
-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像晴天的时候,阳光明媚,我们可以出去玩;雨天呢,就得带上雨伞,不然会被淋湿。
阴天的时候,天空灰蒙蒙的,太阳好像躲起来了。
还有像雪天,那可是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的好时候呢。
-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阴、雨、雪、风等。
风其实就是空气在流动,有时候微风拂面,很舒服;有时候狂风大作,能把树枝都吹断呢。
2. 气温。
- 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我们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温度计上有刻度,一般用摄氏度(℃)来表示温度。
一天当中,气温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哦。
早晨和晚上气温比较低,中午的时候气温比较高,就像我们早上出门觉得有点凉,到了中午可能就热得要脱外套了。
3. 风向和风速。
- 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风向标来知道风向,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比如说箭头指向北,那就是北风。
风速呢,就是风的快慢。
我们可以把风速分成0 - 12级,0级风的时候,烟是直上的,几乎感觉不到风;12级风那可就是超级大风了,能把房子都吹坏呢。
4. 降水量。
- 降水量就是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我们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
小雨的时候,地面只是有点湿湿的;大雨的时候,地面上很快就会有积水,像小水塘一样。
二、溶解。
1. 溶解现象。
- 有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有些则不能。
比如说盐和糖,把它们放进水里,搅拌一会儿,就会消失不见,这就是溶解了。
但是像沙子放进水里,不管怎么搅拌,沙子还是沙子,它不会溶解在水里。
- 我们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把不能溶解的物质和水分离。
就像做一个简易的过滤器,用滤纸和漏斗,把有沙子和水的混合物倒进去,水会流下去,沙子就留在滤纸上了。
2.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物质溶解的快慢呢。
首先是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得就越快。
就像泡糖水,用热水泡比用冷水泡,糖溶解得更快。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背诵要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背诵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c189c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f.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背诵要点第1课鸟和哺乳动物1、在辽阔的大自然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不同的动物不仅身体有差异,运动方式也各有特点。
2、鸟喙与足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是相互适应的。
3、鸟有哪些共同特征?答: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4、绵羊、梅花鹿、猫、和兔有哪些共同特征?答:绵羊、梅花鹿、猫和兔的身体表面都有毛,它们都用乳汁喂养后代,属于哺乳动物。
蝙蝠、鼯鼠、鲸都是哺乳动物。
有翼能飞行是鸟的重要特征,用鳃呼吸、在水中生活是鱼的重要特征。
第2课动物的分类1、蝗虫、蝴蝶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
这样的动物叫作昆虫。
2、用鳃呼吸,在水中生活是鱼的重要特征;鲤鱼和鲨鱼都有鳃和鳍。
3、根据身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科学家将动物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4、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特点等。
5、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一般没有鳞或甲。
它们的幼体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成体主要用肺呼吸,适于陆上生活。
青蛙、大鲵都是两栖动物。
6、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它们身体表面一般有鳞或甲,用肺呼吸。
蛇,龟,蜥蜴是爬行动物。
7、野生动物身上常有致命微生物,不能食用。
第3课我国的珍稀动物1、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白头叶猴,中华秋沙鸭,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普氏原羚等等。
2、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答:1、砍伐森林导致野生动物失去营巢环境。
2、藏羚羊的羊绒珍贵,因此遭到疯狂盗猎。
3、人类修建的建筑物挤占动物的栖息地。
3、为保护珍稀动物,我们能做什么?答:1、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措施。
第4课用种子繁殖1、许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
2、比较不同的种子,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答:虽然种子外形不同,但种子都由种皮和胚组成,种皮保护里面的胚,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萌发时会发育成根、茎、叶,成为一株新的植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2d17c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c.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一、生命和生物1. 生物的共性特征生物的组成部分、生物的生长变化、生物的呼吸与运动、生物的繁殖方式等2. 动植物的种类和特征不同种类的植物、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3. 生物的基本需求和守恒性生物的营养需求、水和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等二、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体的颜色、形状等性质、物质的凝固和溶解、物质的变化和混合等2. 简单机械与能源转化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能量转化及节约能源的意义等3. 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动能与势能、声能与光能、电能与热能等能量形式及其应用三、运动和力1. 运动和静止的认识与描述运动的概念与特点、运动和静止的比较与描述等2. 力的作用与影响力的方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效果、合力与分力等基本概念与分析3. 动力与速度动力的大小与方向、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简单机械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等四、天地和太阳1. 太阳的位置与角度变化太阳的位置与升起、直射地区与非直射地区、季节变化与天气关系等2. 星星的观察与辨认不同时间和季节星星的变化、星座的观察与辨认等3. 天气与节气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认知与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等五、环境和资源1.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水的重要性与节约用水、空气的保护与污染防治、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等2. 环保知识与实践分类垃圾的意义与方法、植物和树木的保护、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等3. 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物质与材料的选择、简单机械的使用与效用、环境友好型能源的使用等六、生活与科技1. 科技与生活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家居用品等科技产品对生活的影响与便利性等2.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书籍与互联网等信息来源的利用、简单的信息处理与表达等3. 简单机械与设计简单机械的应用与自主创新、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与实施等七、身体和健康1. 基本卫生与健康习惯手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基本卫生习惯的养成与重要性2. 健康与运动锻炼和休息的平衡、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与保持健康等3. 常见疾病和急救常识感冒、发烧、跌打损伤等常见疾病和急救知识的了解与处理综上所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涵盖了生命与生物、物质与能量、运动与力、天地与太阳、环境与资源、生活与科技、身体和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a168e5458f5f61fb636668a.png)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四年级下册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3、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
4、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5、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6、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 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0、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11、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12、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13、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14、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 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15、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①规则的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②液体体积:用量筒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借助量筒进行测量)16、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17、冰在(0度)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度以下)结成冰。
水在(100度)水开始沸腾。
18、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19、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20、(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21、(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22、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有关23、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下)24、(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25、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26、向云中播散(盐粉、碘化银、或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27、科学家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种类有大约(150 多万)种2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称为(非生物)。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760b0af14791711cd79172e.png)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1.食品的保质期与(包装类型)和_(食品类别)有关。
2.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路程)÷(时间)。
3.像100米赛跑这样,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像跳远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4.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5.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6.奇奇10秒走了70米,他的速度( 7米/秒)。
7.跑步的人在(前进),运动的陀螺在(旋转),跳绳在做(绕圈)运动。
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8.一定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9.(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10.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11.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动)、振动、绕圈等。
12.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的(形状),或者使本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13.高速火车行驶的速度是“350千米/小时”,它表示火车每小时驶( 350 )千米。
14.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5.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16.风车的运动轨迹是(曲线运动)。
17.我们可以把汇总的成绩排一下顺序,再用(统计图)表示出来。
18.在距离相等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慢)。
19.按运动的轨迹可以将运动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0.物体发出(声音),电池产生(电流),,跳远运动员落地时溅起了很多(沙子),都说明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1.“我坐在距离主席台大约15米的地方”这句话中的参照物是(主席台)。
22.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太阳发出(光和热)。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821f4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2.png)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第1单元认识空气1.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是真空着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2.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4.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
5.空气是有质量的,实验时可以用电子天平帮助我们测量。
6.使用电子天平时要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打开电源,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0”。
7.17世纪,伽利略做实验验证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8.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的。
10. 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第2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我知道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蚂蚁、蚯蚓、屎壳郎……3.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土壤变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4.把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5.搅拌以后,你看到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沉淀物分成三层,水底上层颗粒是黏土,下层颗粒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6.土壤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7.土壤分成三类,沙质土、黏土、壤土。
8.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更大,黏质土颜色更深。
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更硬,而黏质土更细腻。
和点水握一握:黏质土能握团,沙质土不能握成团。
加点水搓一搓:黏质土能搓成条。
9.在比较渗水性的实验中,渗水性更好的是沙质土,最差的黏质土。
10.沙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芝麻、花生、仙人球……黏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荷花、芦苇、水稻……壤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蚕豆、苹果树……11.表层土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供给植物的养分少多了。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05855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6.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一: 生物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四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
3. 人类的五官和感觉器官:
-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结构和功能;
- 皮肤上的感觉器官。
科学知识点二: 物质与能量
1. 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2. 温度和热量: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物质的热胀冷缩。
3. 风的形成和特征:
- 风的原因和风向。
科学知识点三: 地球与太阳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自转的影响;
- 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影响。
2. 太阳的位置和运动:
- 太阳的位置在东方和升起的方向;- 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
- 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 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景物特点。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知识大全
![四年级科学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8f3933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0.png)
四年级科学知识大全
1、天气和气候:了解不同天气的特点,如晴天、雨天、雪天、阴天等;了解气候对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季节变化、气温湿度等。
2、生物分类: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了解不同生物的习性、特征和作用,如动物的食物链、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3、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如金属、塑料、玻璃等;了解材料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建筑材料、服装材料等。
4、电路和电流: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作用,如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了解电流的规律和特点,如电流的流向、电压的概念等。
5、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如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等;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如物质的状态、溶解度、密度等;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特点,如化学反应、物质的合成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ed15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f.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电的知识1. 电是什么?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2. 电的来源:雷电、摩擦、磁体摩擦、电池等。
3. 什么是电流?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4. 电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组成。
5.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通路是指电路中的开关接通,电流可以正常流动;开路是指电路中的开关断开,电流无法流动;短路是指电路中的导线直接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电流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流动。
6. 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7. 什么是电压?电压是指电源提供给电路的能量,使电荷在电路中流动。
8. 电池的种类: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9. 灯泡的工作原理:灯泡中的灯丝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热发光。
10. 安全用电知识: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不用要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不用要铜丝、铁丝等代替插头。
二、光的知识1. 光是什么?光是一种电磁波,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为可见光。
2. 光的传播方式:光源发出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和入射光位于同一平面内,反射光和入射光的角度相等。
4.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个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速度的改变而偏折,从而导致折射角的变化。
5.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眼睛通过虹膜调节光线进入的数量,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落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
6. 眼镜的种类和作用:近视镜、远视镜、太阳镜等。
7. 防治近视的方法: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用眼卫生习惯,定期检查视力等。
8. 光的散射现象:光通过大气时由于空气分子的阻碍作用,使光线偏离原来的直线方向而向四面八方传播的现象。
9. 色散现象:白光通过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从而形成光谱的现象。
10.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用于加热物体;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以用于杀菌消毒等。
四年级科学复习总结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复习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4e3d7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a.png)
四年级科学复习总结知识点第⼀单元植物的⼀⽣1、种⼦⾥⾯都有(胚),(胚)能⽣长发育成⼀株植物。
2、种⼦的结构:(种⽪、⼦叶、胚)。
(种⽪)起到保护种⼦内部的作⽤。
⼦叶分为单⼦叶和双⼦叶。
3、种⼦萌发需要(温度、空⽓、⽔)三个条件。
4、花盆底部垫⽡⽚的主要作⽤是(保证⽔分能够缓缓流出,⼜使泥⼟不会堵塞排⽔孔保证空⽓及⽔分的流通)。
5、(在透明的玻璃杯⾥播种)便于观察种⼦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萌发之后应把幼苗移植到花盆⾥。
1 / 226、植物⽣长的“证据”:(⼩苗的⾼度、叶⼦的⼤⼩、宽窄、数量、茎的⼤⼩、分枝的多少、开花、结果)等。
7、植物⼀⽣所经历的过程:(播种、发芽、开花、结果)。
8、统计植物开多少花,我的办法是(给花套上⼀个⼩袋⼦,数花的多少)。
9、观察果实时应该观察果实的(⽣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10、植物的果实⽐花(少)。
11、有的果实对(⽪肤)和(眼睛)有(刺激)。
12、低温使植物⽣长减慢。
植物⼀般2--3天浇⼀次⽔。
第⼆单元⽣⽣不息2 / 221、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组成。
解剖花时⽤到(镊⼦)。
2、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
植物可以利⽤传粉的⽅式繁殖后代。
(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药⾥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传到雌蕊的顶端)这个过程叫传粉。
3、不同的传粉⽅式: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菊花),有的依靠⾃花传粉(如:⿊麦花、⼤⾖花);有的是⾍媒花(如:菊花),有的是风媒花(如:⿊麦花);为了提⾼农作物的产量⼈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辅助授粉。
⼈⼯辅助授粉的⽅法有(⽤⼯具给植物授粉)和(直接⽤雄花给雌花授粉)。
3 / 224、⼤部分植物可以通过(种⼦)繁殖后代,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根、叶)繁殖后代。
如:⼤蒜、马铃薯利⽤(茎)繁殖后代,榕树⽤⽓⽣根繁殖后代、秋海棠⽤叶繁殖后代等。
5、扦插: 剪除部分叶⼦是为了减少⽔分的蒸发;枝条下端剪成斜⼝,便于与⼟壤充分接触,在⼟中挖⼩坑的作⽤是防⽌擦伤植物的新断⾯。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4d4150351e79b8969022639.png)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课知识点: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声等都是静电现象。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动力,也就是电源2)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第2课知识点:1.(会画图)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2. 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所以小灯泡能够发光。
3.如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那么:(1)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3V,三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4.5V。
(2)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
4.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5.电从电池的一端铜帽(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第3课知识点:1. 由导线,电池和灯泡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简单电路。
2. 电路连接一般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法。
我们学校和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红绿灯电路连接是并联。
3.(会画图)两个灯泡,串联暗,并时亮。
两个电池,串联亮,并联暗。
(电池串联电压加倍,电池并联电压不变)第4课知识点:1.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导线断了;电池没安好;灯座松了/灯座坏了,没有连上……2.检测电路出故障的方法: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
四年级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ea9c3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d.png)
四年级科学总复习知识点天气总在不断变化,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一般天气包含四个方面:云量、降水量、气温和风速风向。
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气温就是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是重要的记录数据。
测量工具: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的方法)。
地点: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发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气温不同;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也不同。
一天中,中午和下午气温较高,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西风就是由西向东吹的风,旗帜会向东展开。
测量工具:风向标.(箭头指的就是风吹来的方向,箭头指向东,就是东风。
)可以用8个风向来描述风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风的速度就是风每秒行进的距离,单位:米/秒测量工具:风速仪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从0级到12级。
(会看旗、树的摆动我们用旗帜分:旗子不动:0—无风旗子微展:1—微风旗子展开:2—大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重要数据。
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计时:24小时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把雨量分为6个等级:小雨<10毫米中雨—25毫米大雨 25—50毫米暴雨 50—100毫米大暴雨 100—200毫特大暴雨 >200毫米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根据云量分:晴:云量 < 1/4 多云:1/4 < 云量 < 3/4 阴天: 3/4 < 云量,根据云的形状和在天空中的高低分:层云:靠近地球表面扁平层状会变成雨层云下毛毛雨、大雨、雪积云:高于层云棉花堆通常晴好天气会发展成积雨云,下雷阵雨卷云:温度低的高空纤细羽状晴好天气.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834e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0.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天空的变化- 云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当温度下降或水汽达到饱和点时,水蒸气会凝结形成云朵。
- 晴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 多云天:天空有云朵,阳光不太明亮。
- 阴天:天空发灰,也叫“乌云密布”,经常下小雨或阴雨。
- 雨天: 天空下着雨,如细雨、大雨等等。
- 晴雨表:可以根据它来了解天气预报。
第二单元动物的种类和生活- 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有脊椎、有四肢。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 哺乳动物的生活性:哺乳动物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
哺乳动物会分泌乳汁哺育子女,一般是胎生,生下来就有毛发,有保护作用。
第三单元动物园的小动物- 动物园是一个以展出、饲养、研究动物为主要任务的公共园地。
- 动物园的分区:食肉区、食草区、水生区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鸟类:老鹰、鸵鸟、孔雀、企鹅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哺乳类动物:大熊猫、老虎、长颈鹿、大象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爬行类动物:鳄鱼、蛇、乌龟等等。
第四单元植物的变化和运动- 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花、果。
- 植物向阳性:大部分植物喜欢充足的阳光,会向阳生长。
- 植物的都会运动:水蒸气和养分在植物茎叶间不断运动,这叫做“内涵运动”。
- 植物的对流运动:由光合作用引起,叶面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形成对流运动,这个过程叫做“呼吸”。
第五单元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每个人都应该尽的义务。
- 垃圾分类的种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 可回收物指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品,如纸张、塑料瓶等等。
-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废药品等等。
- 湿垃圾是指易腐烂的生活垃圾,如剩菜剩饭、果皮等等。
- 干垃圾是指不能直接腐烂的垃圾,如塑料袋、旧衣服等等。
第六单元科学探究- 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
四年级自然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自然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d6f98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e.png)
四年级自然科学知识点自然科学是一门神奇而有趣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对于四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非常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四年级自然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生命科学1、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组成。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着植物,并运输水分和养分;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果实保护种子并帮助传播;种子则是孕育新生命的起点。
2、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的特征,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都有脊椎骨。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它们没有脊椎骨。
3、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例如蝴蝶会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青蛙会经历卵、蝌蚪、幼蛙、成蛙的过程。
二、地球科学1、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表面;地幔在其下方,充满了炽热的岩石;地核则分为外核和内核,温度极高。
2、岩石和土壤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等。
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它包含了矿物质、有机物、水分和空气,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如晴、雨、雪等;气候则是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三、物理科学1、力和运动力可以使物体移动、改变形状或停止运动。
常见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和弹力。
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而改变。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3、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镜子可以反射光线,形成像。
四、化学科学1、物质的状态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水可以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再变成气态(水蒸气)。
2、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四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86fd1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b.png)
四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一、万有引力定律1. 新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运行的速度是不变的,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 新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影响时,它的加速度是与外力成正比的。
3. 新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引力定律:引力距离的平方与两体质量的乘积的反比。
二、温度的衡量1. 热量:物体微粒之间的动能,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 卡路里:一卡热量的热量的单位3. 摄氏度:温度的衡量, 以水的冰点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 分为正温度,负温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点为0度 , 其单位为开尔文,相当于一千分之一摄氏度。
三、光线1. 光的性质:光是一种无形的电磁波。
它有三个特性: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2. 光线的衍射和反射:当光线穿过不同类型和密度的物体时,会发生衍射、反射等现象。
3. 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恒定的,约为3.0 x 108米/秒,因此可以计算物体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四、透镜1. 凸透镜:它是由一个比正常凸面要低的圆面组成,它可以向离它最近的一端折射光线,使之相聚。
2. 凹透镜:它是由一个比正常凹面要高的圆面组成,它可以折射光线,使之在另一端离开。
3. 平面镜:由一个完全的平面构成,他可以反射光线,使之返回到离它最近的一端发出的方向。
五、气体1. 气体的性质:气体由微小的分子和原子构成,有两个主要的特性:压强和温度。
2. 气体的可压缩性:压强变大,气体的体积可受到压缩;压强变小,气体的体积可膨胀。
3. 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温度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压强变大;降低气体温度后,分子运动速度变慢,压强变小。
六、电1. 电的性质:电是一种由电子、电冰等物质组成的可流动的物质。
2. 电流:它指电子在电路中所传输的电动势。
3. 电压:它指电子在电路中受到的力,也叫作电势。
4. 电功率:它指电子在电路中发出的功,单位为瓦。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b7976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1.png)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自然科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 状态变化的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
-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3.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
-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重要性。
4. 动物的分类- 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常见动物的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二、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 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 主要的天气现象(如风、雨、雪)及其成因。
-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3. 太阳系和宇宙- 太阳系的构成,包括太阳和八大行星。
- 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恒星、星系、黑洞。
三、科学实验和探究1. 实验设计- 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 控制变量和实验的可重复性。
2. 科学探究- 观察、分类、推理和验证的基本方法。
- 实验安全和伦理。
四、科学、技术和社会1. 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新兴技术(如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 科学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个人和社区如何参与环境保护。
请注意,上述内容是一个概要,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差异。
您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添加更详细的信息,以满足具体的教学要求。
在Word文档中,您可以使用标题、子标题、列表和表格等格式化工具来组织内容,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f6aa6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d.png)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
纳汇总
1. 海洋与陆地
- 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
-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大部分,陆地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 海洋中有海水,陆地上有淡水和地下水。
2. 水的存在形态
- 水可以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态存在。
- 0°C以下的水是固体,称为冰。
- 0°C到100°C的水是液体。
- 100°C以上的水是气体,称为水蒸气。
3. 空气和水蒸气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层,无色、无味、无形。
- 空气中有水蒸气,但我们看不见。
- 水蒸气是水在气体形态下的存在,可以变成云、雨等。
4. 太阳的作用
- 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
- 太阳的光线可以使我们看到东西,给我们光明。
- 太阳的热量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云、雨等。
5. 月亮的特点
- 月亮是太阳照射下的一个天体。
- 月亮没有自己的光源,只能反射太阳的光线给我们看。
- 月亮有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复和掌握这些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
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漏斗下端的管口
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
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
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
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
度最低.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
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
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
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
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7、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
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概念: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
的声音低.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是
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
的单位是分贝.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位置是赫兹.
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
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
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7、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
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8、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9、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
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0、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第三单元《天气》复习提纲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
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4、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6、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7、使用温度计前,先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把温度计的液泡放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
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8、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10、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
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1、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
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3、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
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14、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
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5、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云可以看作
是天上的雾.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
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7、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8、纤细的雨头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9、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
的一些规律.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身体能够做秀多工
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
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4、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5、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体运动的
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平时多.
6、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
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7、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
液.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
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被吸收.
9、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
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
10、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11、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12、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13、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14、消化食物时,也会消耗氧气的.
15、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16、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17、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18、我们完成肢体运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
19、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