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河北大学13届汉语言文学张静

【摘要】《双城记》是一部成功的文学小说,其从问世至今一直拥有着广泛的读者群。通过对《双城记》进行研读,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人物设定,情节安排等都具有着一定的戏剧性,让人们在对其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融入到情节中去。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加深大众对《双城记》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戏剧角度;双城记;分析;戏剧性

[Abstract] "Shuangcheng Ji" is a successful literary fiction, the available so far from have a wide readership. Through the study on "Shuangcheng", we can find that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setting, plot arrangement has a dramatic, let people to be overcome by one's feelings into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he plots to.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in the drama of Shuangcheng were analyzed, hope can deepen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Shuangcheng".

[keyword] drama angle; Shuangcheng; analysis; dramatic

目录

引言 (4)

1.《双城记》概述 (4)

1.1《双城记》创作背景 (4)

1.2《双城记》故事梗概 (5)

1.3《双城记》故事主题 (5)

2.《双城记》中的戏剧冲突分析 (6)

2.1《双城记》中戏剧冲突的表现 (6)

2.2《双城记》中戏剧语言的表现 (6)

2.3《双城记》中的戏剧精神 (7)

3.《双城记》中人物的戏剧性分析 (7)

3.1从戏剧的角度对人物进行分类 (7)

3.2《双城记》中具体人物形象分析 (9)

4.《双城记》中的戏剧特色分析 (10)

4.1突出创作特点,明确创作意图 (10)

4.2多面的人道主义精神解构 (11)

4.3现实与虚构的结合 (11)

5《双城记》戏剧中人道主义精神的当代意义 (13)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3)

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引言

狄更斯于十九世纪50年代动笔写《双城记》,与当时英国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紧密相关。随着资木主义的发展,英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口益加剧。1857至1859年的经济危机,更是引发了工农群众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狄更斯痛恨骑在人民头上的极端反动的官僚们,深切同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人民。他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害怕受尽煎熬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会挺而走险,担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将在英国重演。1855年,他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认为国内的不满情绪在燃烧着,还没有爆发成为烈火,这却更使人觉得可怕、我们这里发生的情况特别使我想起法国在第一次革命前夕的情绪,而且可能由于任何最不关重要的原因而悴然爆发。”《双城记》由此而生。1

1.《双城记》概述

1.1《双城记》创作背景

《双城记》的创作与现实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其来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但其在实质上与表达方式上又与现实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双城记》而言,其集中对作者的内心所思所想进行了表达,进而强化了时代背景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双城记》创作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者一生的曲折经历。狄更斯是英国著名作家,虽然其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回顾其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狄更斯少年时期更是经受了现实的种种磨难,也正是因为其经历过人生的苦难使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更能将生活在社会底层,备受剥削的人们的心理写的透彻非常,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性。(2)特定的时代背景。狄更斯所处的时代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生活于19世纪的英国,处于一个社会变革,过渡的时期,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狄更斯对于思想解放,精神自由等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其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强烈的痛恨,并在其的作品中有所体现。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狄更斯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促使其大力的倡导人道主义精神。(3)对革命思潮的关注,以及对暴力革命的否定。狄更斯对于革命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从很早开始便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兴趣,并一直对其有所关注。狄更斯个人对革命的认识具有着一定的独到性,其并不认为革命应以暴力的形式进行,并在其的作品中对暴力革命进1[1] 查尔斯·狄更斯 , 著 . 双城记 [M]. 孙法理 , 译 . 南京 : 译林出版社 ,2012.

行了一定的否定。2

1.2《双城记》故事梗概

狄更斯虽然是英国著名作家,但是创作是没有国界的,狄更斯笔下的小说《双城记》其故事以法国大革命前夕为主要背景,通过对巴黎以及纽约两座城市的描述,表达出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实际看法。《双城记》在创作的过程中人物涉及的相对较少,对于一部长篇小说来说这样的人物设定略显简单,但是通过对小说进行阅读后我们发现,小说虽然显示出简单的人物构造,但是却表达出了复杂的戏剧内涵,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的丰满立体。具体来说,《双城记》讲述了如下的故事。医生梅尼特偶然间卷入了侯爵府的一场残忍的杀戮中,其目睹了侯爵府中丧失人性的一幕,其希望通过朝廷,用法律的手段维护正义,却最终不幸被害入狱,导致家庭衰败。多年后年迈的梅尼特走出监狱后几经周折与自己的女儿露西相遇,并在一同去往英国的路上遇见了侯爵之子达雷。达雷与侯爵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其具有着强烈的反抗思想,并且极具正义感,因此其摆脱了封建的家庭,毅然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也正因为达雷的这种精神,感染了梅尼特,使其放弃了对侯爵的仇恨,同意了达雷与露西的恋情。随着梅尼特一家人生活的转变,法国大革命也渐渐展露头角,在巨大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是小人物也难以逃脱历史的安排。达雷在回巴黎的过程中,被革命者逮捕,并面临着被处决的危险,为了挽回达雷,让露西拥有完整的家庭,一直对露西爱慕有加的律师助手卡登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达雷的生命。3

1.3《双城记》故事主题

通过对《双城记》进行阅读我们发现,狄更斯在对法国大革命的描述过程中,凸显出了其对法国大革命的不赞成。这是狄更斯个人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同时其也希望通过小说将这一看法传递出去,希望英国的革命者以及当权者能够看到暴力革命的危害,促使英国找到一条更好的变革之路。这是狄更斯整个小说的主旨,也是其故事的主题所在,具体来说在《双城记》中狄更斯对主题的表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凸显法国大革命的负面影响。通过阅读小说我们可以看出,狄更斯笔下的法国大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其不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同时对一些无辜的人民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其通过小说中达雷等一系列人物经受的不公平对待表现出了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人们对暴力革命的反思。(2)对下层人民充满理解与关爱。狄更斯其自身经历过一定的苦难生活因此其对下层人民有着更

2 [2] 陈戎女 .佩涅洛佩的纺织和梦 : 论《奥德赛》的女性主义 [J]. 外国文学评论 , 2008(2): 124-135. 3[3] 冀明俊 . 男性叙事下的女性世界——余华小说女性人物论 [D]. 厦门 :华侨大学 , 2007: 1-49.

深的感情。在小说中狄更斯用了大量的笔触对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进行描述,显示出了其对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理解与关爱,因此其更希望革命者可以通过一种非暴力的形式进行革命,以减少革命对底层人民带来的影响。(3)双重的反抗性。狄更斯的小说与同一时代的小说有着巨大的不同,其在小说中既对暴力革命给予了否定,同时也对封建统治给予了抨击。其整个小说中充满了双重的反抗性。突出了其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认可,希望革命者可以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对这个社会进行一定的变革。

2.《双城记》中的戏剧冲突分析

2.1《双城记》中戏剧冲突的表现

狄更斯的小说中充满戏剧性,其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也有意识的将戏剧的元素融入到小说中去。就《双城记》而言,其在人物的安排上突出了简单的特点,针对同一人物安排了不同的故事情节,使其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并且在每次的出现过程中都带有着一定的新意与冲击力。这与戏剧的创作不谋而合,完全符合戏剧的创作套路。在《双城记》中戏剧冲突时有发生,其让读者在对小说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并深入到故事中去,具体来说《双城记》中的戏剧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好人与坏人。《双城记》中有着明显的区分关系,以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其是坏人的代表,但是在故事的安排中,侯爵的家人却又显示出了其善良的一面,对梅尼特予以帮助,甚至到后来与露西相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狄更斯在对好人与坏人的安排上具有着一定的巧妙性,让人物的内心情感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的冲突。(2)巧合与必然。在对《双城记》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说中有很多情节看似巧合,但仔细深思却又有着一定的必然性。例如,狄更斯对巴尔塞进行描写,在小说的前一部分,其是一个不甚光彩的小人,是对梅尼特陷害的帮凶之一,而到文章的后面作者对索罗蒙进行了一定的描述并将其定位成一个深入法国内部的英国特务,并且在故事情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巴尔塞与索罗蒙是同一个人。这样的描写让我们觉得充满了偶然性,但是在对小说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偶然的背后却蕴含着一定的必然,因为有了巴尔塞的潜入才使得克里,卡登等人逐渐的联系到一起,并促成了卡登与达雷最终的交换。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安排,是小说中戏剧冲突的一种,狄更斯通过多样性的伏笔,将无数个偶然串联在一起,促成了最后的结果,使得读者在对其阅读的过程中,对其故事情节设计的巧妙性叹服不已。4

2.2《双城记》中戏剧语言的表现

4[4] 曹友义. 以《双城记》为例探析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多重性[J].作家杂志,2010(05):44-48

狄更斯作品的典型特点就是其在语言上具有着一定的幽默以及讽刺意味,通过对《双城记》中语言的戏剧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狄更斯在对《双城记》中语言进行描写的过程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擅用反语。反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其通过反向的语句表达展示出一定的讽刺意味,反语在《双城记》中被反复的使用,例如,在小说中侯爵的马车将孩子压死,德伐日为了迎合侯爵说道,这可怜的小玩意死了比活着更好,认为与其贫穷的活着不如死了比较好。这是典型的反语,没有人喜欢死,及时贫穷人们也不愿意选择死亡,作者通过这种表述对现实社会进行讽刺。并且通过这样的反语也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的生动,显示出戏剧的生动性。(2)比喻。比喻是戏剧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对话方式,通过比喻中明喻,暗喻等多种形式的应用,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的具体而形象,更加的具有表现力。狄更斯在对《双城记》中语言进行描写的过程中,也借用了比喻的方式,例如,在第十一章中斯曲里弗对锡德尼说:你来迟了我的记忆。这里他将锡德尼比喻成记忆,带有着一定的嘲讽式的幽默,并且本章的题目设定为走狗,也可以使读者进一步对斯曲里弗的话产生理解,其所谓的记忆,就是其的走狗。5

2.3《双城记》中的戏剧精神

所谓的戏剧精神就是人类通过戏剧所折射出来的具有着一定理性的人类自身精神的再现。这种戏剧精神与人类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但又超越了正常的社会生活,展现出一种高于生活的精神层面。在《双城记》中戏剧精神主要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中的反抗精神。《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故事背景,在小说中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民众的反抗精神也日益突出,例如在小说中梅尼特在目睹了侯爵的恶行后,毅然决定向朝廷对侯爵的恶行进行举报,这一行为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凸显出了一定的反抗精神。(2)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是《双城记》中主要表现的戏剧精神,也是狄更斯一直倡导并宣扬的精神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内心的变化,凸显出人道主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例如,梅尼特医生不计前嫌,愿意接受达雷让其与露西在一起,就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3)仁爱主义精神。仁爱精神在《双城记》中的体现,正是源于狄更斯对底层人民的同情,这种仁爱主义精神一直贯穿于整个小说始终,使得故事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3.《双城记》中人物的戏剧性分析

3.1从戏剧的角度对人物进行分类

3.1.1戏剧中的完美人物

5[5] 杜小梅. 浅析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J]. 外国文学研究,2010(04):21-25

为了可以突出表现戏剧的内容,让人对戏剧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戏剧的舞台上一般会塑造出一些高大全式的理想人物,这些理想人物其在精神层面以及个人行为上,均具有着一定积极向上的力量,属于戏剧中的完美人物。与戏剧相同,在狄更斯的笔下也有着一批接近完美的人物,例如梅尼特,露西等。这些人物在小说中一般会表现出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行为与思想的统一。完美式的人物一般其在思想以及行为上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并且会对其生活中的人或事报以一定的关注给予一定的帮助。小说中的完美性人物也具有着这样的特点,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着思想与行为的统一,表现出表里如一的高洁品质。(2)宽容,豁达的心胸。小说中梅尼特受到了侯爵的陷害,在监狱中耗去了自己18年的青春,但其却没有因此对侯爵一家人充满憎恨,反而突破了自己内心的枷锁,接受了达雷,同意其与露西相爱。这就是一种宽容与豁达的表现,是一个完美型人物应具备的特质。

3.1.2戏剧中的特色人物

一部戏剧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有高大全式的主人公,同时其也要有一些特色的配角对整部戏剧进行点缀,使得戏剧更加的鲜活生动。在对《双城记》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双城记》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人物,并且突出了一定的特点,具体来说小说中的特色人物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非正常性。特色人物其之所以被称之为特色,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有着一定的非正常性,超越了人们正常的思维,使人们对其产生一定的重视。在《双城记》的结尾卡登愿意用自己去换取达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凸显了非正常性,因此使得观众对其印象深刻,并对这一部分故事的描写深表感慨。(2)个性鲜明性。一般而言特色性的人物其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是一种相对外放的个性,读者通过对其言行进行阅读就可以领会其在文章中的特别之处,例如,锡德尼,其在文章中是一个不重要的配角性人物,但是通过作者对其进行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其嗜酒如命,品性丑陋,个性十分的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

3.1.3戏剧中的革命人物

革命人物是一些戏剧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其在戏剧中代表着反抗精神,具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双城记》中也有着一定的革命人物,但是在狄更斯笔下的革命人物与传统的革命人物有所不同,其更侧重于对这些革命人物的批判,认为其暴力革命的方式是存在错误的,并且认为其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过于盲目伤害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3.1.4戏剧中的反面人物

6[6] 石诗. 论《双城记》中的仁爱思想[J]. 湖北社会科学,2008(11):56-59

反面人物是一个戏剧中必须存在的,其对与戏剧冲突的展开,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双城记》狄更斯塑造了大量的反面人物这包括了侯爵,巴尔塞等,这些人在故事中充当着反面的人物,具有着丑恶的嘴脸,通过对这些人进行描述可以让读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进而融入到整个故事情节中去。具体来说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具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与人民对立。人民一般都被设定成善良的,被压迫的一方,狄更斯更是将自己与人民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认为其与人民在同一战线。因此小说中的反面人物都突出表现为与人民对立,在实际的生活中对人民进行剥削与伤害,使得人民对其深恶痛绝。(2)缺少人性的光辉。人性是人类最本源的东西,在文学家的笔下人性应该是纯真,善良而豁达的。而一些反面的人物则因为其角色的设定,因此其在人格上缺乏人性的光辉,凸显出人性恶的一面。

3.2《双城记》中具体人物形象分析

3.2.1梅妮特

梅尼特是《双城记》中的主人公之一,其属于完美型的戏剧人物。故事的一开始梅尼特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医生,其家庭美满,生活幸福。但是却偶然的目睹了侯爵府中残暴的一幕。面对侯爵的威逼利诱,梅尼特保持住了人性中善的东西,毅然决然的要对侯爵的恶行进行揭露,但是事与愿违的是,其不仅没有对侯爵的行为进行揭露反而被侯爵陷害入狱,失去了自己的家庭与前途。通过对故事的前半部分进研读我们发现,梅尼特之所以会遭受到囹圄之苦,主要源自于其的正义感以及反抗精神。由此可见梅尼特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而在后半部分,梅尼特从监狱中出来,已经逐渐老去,在精神上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其在与女儿露西会合后,一起去了英国,并认识了侯爵的儿子达雷。从正常的角度来看,梅尼特应该阻止达雷与其女儿露西的相爱,但是在小说中作者笔下,梅尼特终于还是为了女儿的幸福,放下了成见接纳了达雷。由此我们可见梅尼特还是一个内心宽阔,豁达的人。7

3.2.2卡登

卡登在《双重记》中是个特别的人物,在小说中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为爱甘于牺牲。这是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的,因此其在小说中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对小说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少人都对卡登的形象印象深刻。在对卡登进行描写的过程中,狄更斯突出可卡登与当时世界的格格不入,其在当时的社会中难以找到自身的价值,因此其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了一定的随意性,而在这种随意性的背后是其对生活的失望与妥协。小说卡登对于露西的

7[7] 邱细平.《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7):47-51

爱,是一种纯粹的爱,一种不需要回报的爱,这种爱凸显了人道主义的存在,其最后为了达雷的牺牲,更是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使其整个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起来。

3.2.3得彼石夫妇

得彼石夫妇是典型的革命者,尤其是得彼夫人其更是对革命有着强烈的执着,其将革命当做其复仇的手段,并在革命爆发后,将其付诸实施。得彼夫人之所以会对革命,复仇,如此执着,这与其生活的环境以及其人生的境遇有着莫大的关系。得彼夫人与其家人度属于社会下层居民,其家庭生活十分的艰辛,并且还要受到封建势力的剥削。最后其的家人还惨死于封建统治者之手。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与不幸使得得彼夫人在心理上进行了扭曲,让其无法对变革产生正确的认识,盲目采取暴力的手段去对周边的人进行伤害,左后落得悲剧的下场。

3.3.4厄弗里蒙地侯爵

厄弗里蒙地侯爵是小说中最大的反面人物,其在小说中一直进行着丑陋的剥削活动,其视平民的生命如草芥,他不仅杀害了普通的劳动人民,同时还是陷害梅尼特入狱的主要凶手之一。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厄弗里蒙地侯爵是封建贵族的代表,其的没落就是封建王朝落寞的标志。小说中将其儿子达雷描绘成一个厌恶家族罪恶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少年,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厄弗里蒙地侯爵产生了对比,凸显了其封建贵族的恶劣本质。8

4.《双城记》中的戏剧特色分析

4.1突出创作特点,明确创作意图

戏剧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对于创作的特点,以及意图等都极为关注。狄更斯的《双城记》与之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小说从开篇到结尾一直围绕着一个中心对故事情节进行展开,,并且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通过各种人物以及戏剧冲突的安排,使得中心主题表达的更加的深刻,具体来说《双城记》中的戏剧特色,首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创作特点。一部好的作品,一定要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些地方被我们称之为特点,其不仅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识别点,同时也是作家匠心独运的显现。,《双城记》的主要创作特点就是以小见大,以虚见实。通过对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描写,使得我国对革命,以及人性,人道主义等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2)明确创作意图。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双城记》的主题就是为了给英国民众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让英国民众避免法国暴力革命带来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这一主题,作者从开篇就应经对《双城记》的创作意图进行了明确,并且在小说不断的流传过程中,我们依然可以从书中读到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8[8] 杨天地.试析狄更斯双城记的艺术特色[J].大家,2011(11):89-91

4.2多面的人道主义精神解构

狄更斯对人道主义精神十分的推崇,这在其的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尤其是在《双城记》中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更是深入到小说的各个层面在主人身上进行了具体的展现。虽然人道主义精神在狄更斯作品中广泛存在,但是通过对《双城记》进行仔细分析以后,我们发现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突出具有了一定的多面性,下面笔者就对此进行简单的解构:(1)先进性。狄更斯以一个文学家的视角对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进行观察,其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并对这一趋势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因此其在小说中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着一定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表现于其超越了时代的束缚,领悟了革命的本质,狄更斯笔下的人道主义更加的理性化,科学化,其以民众为最终受益群体,一切为民众而考虑,现实出了突出的先进性。(2)局限性。狄更斯认为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兼顾爱与自由的精神,在其的观念中既希望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又对革命的暴力产生否定。因此使得其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对资产阶级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空想性,其认为资产阶级可以对人民的困苦进行解救,却忽略了资产解救剥削压迫性的存在,其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进行人道主义的宣扬,明显带有着一种局限性,难以充分的发挥出人道主义的作用。9

4.3现实与虚构的结合

在《双城记》中法国大革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故事的人物以及故事的情节却是不曾出现于世的,因此整篇小说的创作凸显了现实与虚构的结合。这种现实与虚构的结合,在戏剧的创作中被广泛的使用,并在戏剧表演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来说现实与虚构的结合,具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更利于现实意义的表达。真实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小说以时代的色彩,使其进行演绎的故事,与时代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其可以更好的对现实意义进行一定的表达。(2)故事更加的灵活多样。故事情节的设定如果以现实为蓝本,很多地方难以改变,同时也会使得小说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一般的小说其作品的内容都具有着一定虚构性,这样的虚构可以让小说高于实际的生活,以一种文学的形式存在,但是这种距离感的产生,并不利于学生读书以及积累知识。而虚拟故事的产生,使得创作出的故事更加的灵活,也更加的社会我自己。10

9[9] 朱晓琳.论狄更斯《双城记》的人道主义思想探源[J].金田,2013(11):27-29

10[10] 刘晓丹.浅析双城记[J].青年文学家2011(6):14-18

5《双城记》戏剧中人道主义精神的当代意义

作者在书中还有很多类似场景的描写,在这些令人毛骨惊然的场景描写中,我们顿时感到革命者的形象被狄更斯丑化了,他们不再是那些生活穷苦的农民,而转身变成了没有任何理性的杀人机器。这充分反映了狄更斯反对暴力革命的思想。暴力革命只会使国家遭受更加沉重的打击,生灵涂炭,家庭和人民的幸福更加没有保障。他通过描写法国大革命的悲惨壮烈来警告英国的统治阶级和人民,不要走上暴力革命的道路,希望通过阶级调解来解决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他认为凡是违反人道主义的都会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是统治阶级残暴统治的必然结果这些都体现了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时代进步性。

狄更斯是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家,敢于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生活,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重读《双城记》仍然会提醒当代读者,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同样能够得到弘扬和发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人道主义精神的精髓,更好地看清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

结语

很多学者从其他不同方面解读了《双城记》,如廖新丽的《<双城记>中的语用学渗透一违背合作原则的体现》,赵琼笙《关于<双城记>主题丰富内蕴的析学阐释》,高建红《平民意识和绅士情结的双重变奏》及林琳的《文化诗学观照卜狄更斯<双城记>的空间隐喻》,使作品显得更为丰富饱满。通过以上综述,可见我国学者对《双城记》的研究涉及语言学、修辞学、政治学、美学等,全面而深刻。笔者认为,从狄更斯的人生经历和信仰去揣摩著作,是一个比较具有研究价值的新角度,可以解读作品中更为细腻、独到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狄更斯 , 著 . 双城记 [M]. 孙法理 , 译 . 南京 : 译林出版社 ,2012.

[2] 陈戎女 . 佩涅洛佩的纺织和梦 : 论《奥德赛》的女性主义 [J]. 外国文学评论 , 2008(2): 124-135.

[3] 冀明俊 . 男性叙事下的女性世界——余华小说女性人物论 [D]. 厦门 :华侨大学 , 2007: 1-49.

[4] 曹友义. 以《双城记》为例探析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多重性[J].作家杂志,2010(05):44-48

[5] 杜小梅. 浅析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J]. 外国文学研究,2010(04):21-25

[6] 石诗. 论《双城记》中的仁爱思想[J]. 湖北社会科学,2008(11):56-59

[7] 邱细平.《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7):47-51

[8] 杨天地.试析狄更斯双城记的艺术特色[J].大家,2011(11):89-91

[9] 朱晓琳.论狄更斯《双城记》的人道主义思想探源[J].金田,2013(11):27-29

[10] 刘晓丹.浅析双城记[J].青年文学家2011(6):14-18

“人道主义精神”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前言 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理解“人道主义”这一含义,无论对个人的成长或者是社会的发展都有深刻的价值。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角度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邪恶。从人道主义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人道主义思想,辩证地分析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而对于《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对那个时代还是对现今社会都有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 正文 在英国近代文学史上,查尔斯?狄更斯( 1812 , 1870)是唯一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珍宝,在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因此被恩格斯誉为“时代的旗帜”。其代表作《双城记》更是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兴趣,其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更是值得探讨。 一、国外研究状况 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就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归结为“行善和爱”。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武装革命。当劳苦大众对贵族阶级进行专政时,他又把同情的目光移向了贵族阶级。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这就是《双城记》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所说:“ 社会道德中的第一道德是人道。人道是一切其他道德的总体。它的效果便是对我们邻人的爱、善行、大度、宽容、慈善。”国外的其他学者也对《双

城记》中体现的人道主义做了研究,主要从人道主义的含义入手,并为我们研究它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二、国内研究状况 纵观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角度可谓是精彩纷呈: 有从其写作风格和小说结构上进行研究的,有从小说中典型人物切入的,有从宗教色彩入手的,有从小说主题切入的,还有从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入手的。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切入点对《双城记》进行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大都从人物、剧情分析入手探讨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其中也有个别提到了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但并未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如张晓洁,许爱华从社会批判的角度来论述这一思想;张乃丹等人从德伐石太太等人的角度来分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我的研究方向 因此,我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狄更斯的成长历程对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出发,辩证、客观、系统地分析《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旨在为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文关怀。我将从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以及对《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评析来论述这一思想。 1、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即:狄更斯的生活经历和法国大 革命的爆发使狄更斯对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充满罪恶感。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客观条件促使狄更斯形成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 2、《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河北大学13届汉语言文学张静 【摘要】《双城记》是一部成功的文学小说,其从问世至今一直拥有着广泛的读者群。通过对《双城记》进行研读,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人物设定,情节安排等都具有着一定的戏剧性,让人们在对其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融入到情节中去。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加深大众对《双城记》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戏剧角度;双城记;分析;戏剧性

[Abstract] "Shuangcheng Ji" is a successful literary fiction, the available so far from have a wide readership. Through the study on "Shuangcheng", we can find that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setting, plot arrangement has a dramatic, let people to be overcome by one's feelings into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he plots to.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in the drama of Shuangcheng were analyzed, hope can deepen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Shuangcheng". [keyword] drama angle; Shuangcheng; analysis; dramatic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同中国诸神比较,希腊诸神最大的特色是() A.力大无比 B.长生不死 C.人与神同形同性 D.庄重威武 2.《伊利昂纪》的主题是() A.战争 B.和平 C.自由 D.平等 3.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 A.赫拉 B.阿弗洛狄忒 C.阿耳忒弥斯 D.雅典娜 4.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指的是() A.《伊利昂纪》 B.《奥德修纪》 C.《埃涅阿斯纪》 D.《罗兰之歌》 5.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句话的出处是() A.《君主论》 B.《人论》 C.《哈姆莱特》 D.《伪君子》 6.德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是() A.席勒 B.莱辛 C.歌德 D.海涅 7.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之父是() A.雨果 B.夏多布里昂 C.大仲马 D.拉马丁 8.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产生了一位被称为现代派文学鼻祖的人物,他是() A.惠特曼 B.华盛顿·欧文 C.爱伦·坡 D.霍桑 9.雨果小说《九三年》最突出的内容特色是() A.宣扬人道主义 B.宣扬阶级斗争 C.歌颂劳动创造 D.歌颂暴力革命 10.浮士德精神是() A.艺术和美的陶醉 B.政治上有作为 C.永不停顿地追求 D.自我满足 11.《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 A.巴黎、伦敦 B.巴黎、都柏林 C.伦敦、纽约 D.曼彻斯特、柏林 12.19世纪法国作家左拉是() A.自然主义的倡导者 B.浪漫主义的理论家 C.象征主义的先驱 D.唯美主义的代表 13.《复活》中的忏悔贵族形象是() A.聂赫留朵夫 B.尼古连卡 C.渥伦斯基 D.卡列宁 14.肖洛霍夫对苏联卫国战争题材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说是() A.《顿河故事》 B.《被开垦的处女地》 C.《一个人的遭遇》 D.《静静的顿河》 15.《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A.杰克·伦敦 B.德莱塞 C.斯坦贝克 D.海明威 16.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的是() A.一个音乐家的故事 B.一个雕塑家的故事 C.一个画家的故事 D.一个戏剧家的故事 17.乔伊斯最重要的代表作是() A.《尤利西斯》 B.《都柏林人》 C.《为芬尼根守灵》 D.《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18.《死无葬身之地》的作者是() A.萨特 B.加缪 C.波伏瓦 D.梅勒 19.加西亚·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代表作是() A.《枯枝败叶》 B.《百年孤独》 C.《恶时辰》 D.《家长的没落》 20.印度最古老的史诗是() A.《埃达》 B.《罗摩衍那》 C.《吉乐伽美什》 D.《萨迦》 21.古代希伯来文学总集是()

诗经鉴赏

《诗经·秦风·蒹葭》的鉴赏 A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王官采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这种说法大致可以相信。 孔子删诗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但这种说法不太可靠。《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体例分类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双城记中人道主义的表现

论《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 李 贺 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 系别:中文系 专业:新闻学 班级:1201 学号:20120105115

论《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描述法国大革命一部大时代长篇历史小说,“双城”分别指的是巴黎与伦敦。作品写于作者的晚年,构思巧妙,表达了作者深邃的人道主义情怀,对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过度杀戮提出了自己的批判。 查尔斯·狄更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就已有空前的名声,在二十世紀時他的文学作品受到评论家和学者广泛的认可。狄更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事评论、戏剧、诗歌等,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了卓越的贡献。 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真诚地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愤怒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他笔下的乡村是一个萧条的地方,而贫困的原因不是土地的贫瘠,更不是农民的懒惰,而是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封建贵族用各种苛捐杂税榨取农民的血汗。作者愤慨地说:“倘使有一村不被鲸吞的精光,那到是怪事。”不仅农村如此,城市的居民也过着同样悲惨的生活。而当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那些贵族老爷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作者通过对比,说明了人民饥饿贫困的原因正是贵族的压榨,而这又必然激起人民的仇恨和反抗。 狄更斯不仅描写了贵族地主在经济上对劳动人民的压迫,而且揭露了贵族对人民欺凌的种种罪行。他曾对一个美国奴隶主说过:“残忍和专权的凌辱是人性的两大病症。”在这部小说里,他似乎有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埃弗瑞蒙德侯爵是一个极端荒淫之徒。他为了抢到德伐日太太美丽的姐姐,不惜将她的丈夫折磨致死。而后将她的弟弟刺死,这位年轻的少妇不堪凌辱而死。马奈特医生目睹了这家人家破人亡的过程,愤然写信向朝廷大臣控诉,但被埃弗瑞蒙德发现。于是医生被关进了巴士底狱整整十八年,出来时已是一具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活尸,一架只会埋头做鞋的机器,完全诞失了理智和感情。这说明封建专制所施之于入的远非皮肉筋骨之苦。狄更斯从比较深的层次一心理和精神层次揭示了封

中外文学名著赏析试卷一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句中的“齐”的意思是( ) A .齐国 B .整齐 C .看齐 D .一个姓齐的贤人 2.《三国演义》中许劭评价一个人时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他评价的这个人是( ) A .曹操 B .孙权 C .刘备 D .袁绍 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红楼梦》)这句话是用来评价( ) A .王熙凤 B .薛宝钗 C .袭人 D .王夫人 4.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是( ) A .《前茅》 B .《恢复》 C .《女神》 D .《战声集》 5.瞿秋白曾评价茅盾的一部作品时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指的是( ) A .《子夜》 B .《腐蚀》 C .《蚀》 D .《林家铺子》 6.下列哪一部作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话剧开始走向成熟( ) A .《雷雨》 B .《日出》 C .《北京人》 D .《原野》 7.朱光潜的美学处女作是( ) A .《文艺心理学》 B .《悲剧心理学》 C .《无言之美》 D .《谈美》 8.《哈姆莱特》中忠于友谊,富于正义感的哈姆莱特的好友是( ) A .罗森格兰兹 B .吉尔登斯吞 C .雷欧提斯 D .霍拉旭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9.雨果在其创作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观点,这部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海上劳工》C.《悲惨世界》D.《九三年》10.托尔斯泰所描写的妇女形象中,被描写得最理想化的贤妻良母的典型是()A.玛丝洛娃B.安娜卡列尼娜C.娜塔沙D.玛尔华 11.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 A.川端康成B.大江健三郎C.泰戈尔D.高行建 12.《儒林外史》中一个著名的吝啬鬼是() A.严监生B.严贡生C.鲍文卿D.杜少卿 13.川端康成的成名作是() A.《伊豆舞女》B.《雪国》C.《古都》D.《山之音》14.《红楼梦》是以哪一家为中心来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的()A.贾家B.王家C.史家D.薛家 15.“茅盾”是沈雁冰发表下列哪一部小说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A.《幻灭》B.《子夜》C.《林家铺子》D.《动摇》 16、给海明威望带来巨大声誉,并使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作品是()A.《老人与海》B.《太阳照常升起》C.《永别了,武器》D.《阿尔卑斯山》17.最能代表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作家的一部作品是() A.《老人与海》B.《丧钟为谁而鸣》C.《太阳照常升起》D.《非洲的青山》18.下列作品是三部曲的总的名称的是() A.《风景谈》B.《追求》C.《蚀》D.《腐蚀》19.泰戈尔于哪一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A.1911年B.1912年C.1913年D.1914年20.《聊斋志异》是一部() A.文言长篇小说B.文言短篇小说 C.白话长篇小说D.白话短篇小说

文学院外国文学试卷

1、《悲惨世界》是一部和相结合的作品。 2、斯丹达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著中阐明了他的现实主义文艺观。他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真正开端。 3、波德莱尔被视为的先驱,其代表作为诗集《》。 4、《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出作品广泛的概括意义。 5、海明威曾经提出创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有八分之七应该在水下。他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海明威式“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倒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6、研究和诠释卡夫卡的作品,有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心理学和、 、等视角和方法。 7、狄更斯的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收入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莫泊桑一举成名。 9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 10、黑色幽默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派。 11、在《彼得堡故事集》中,果戈理继承了普希金《驿站长》的传统,描写了的命运。 二、选择题(10分) 1、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真正开端的作品是( )。 A、《匹克威克外传》 B、《高老头》 C、《红与黑》 2、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收录长、中、短篇小说( )。 A、90多部 B、900多部 C、9部 3、果戈理的成名作是( )。 A、《彼得堡故事集》 B、《钦差大臣》 C、《狄康卡近乡夜话》 4、被鲁迅称为“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的作家是( )。 A、陀思妥耶夫斯基 B、果戈理 C、哈代 5、《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是( )。 A、俄国封建农奴制地主的典型 B、没落贵族的典型 C、从地主贵族过渡到新兴资产者的典型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261319 英文课程名: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学时:37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 10课时 第一节:诗词的产生及体式特征 2课时 1、诗的产生及各类体式 2、词的兴起、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先秦诗的顶峰——《诗经》、《楚辞》 2课时 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 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 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 2课时 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 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课时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赏析 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Introduction Charles Dicken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English critical realist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he has achieved a growing recognition since his first novel was published. Most of his novels show his comic talent, his humor, his dramatic dialogue, the meaningful concerns and his spectacular gift for shaping memorable characters, etc. But what we can never forget is his main theme---humanitarianism. Humanitarianism is an active belief in the value of human life, whereby humans practice benevolent treatment and provide assistance to other humans, in order to better humanity for both moral and logical reasons. It is the philosophical belief in movement toward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 race in variety of areas, used to describe a wide number of activities relating specifically to human welfare. Humanitarianism is an informal ideology of practice; it is the doctrine that people’s duty is to promote human welfare. Humanitarianism begins from the Renaissance

双城记的双线结构与场景布置分析范文

双城记的双线结构与场景布置分析范文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和当今这个时代是如此相似,因而一些吵嚷不休的权威们也坚持认为,不管它是好是坏,都只能用‘最……’来评价它。” 这段经典段落,作为全文的开篇,不但是一个引言、时代布景,也是《双城记》整本小说的总括和核心精神所在。 本书的结构,承接了从书名和开头那继承而来的二元结构——这是这本书最为清晰而且重要的结构支柱。具体来说,横向的二元对立是两个相对的人物团体和理念,两条线索,两个国度(两个大的场景),纵向而言则是全书前后可以明显划分为两部分。并且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切换、交互和交叉的,这就是情节的双线螺旋结构。而在叙述角度上,狄更斯也同时运用了顺序、倒叙、插叙、乱序和平行叙述等多重叙述方法,将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或疏或密。 从人物和主题上看,是马奈特父女、达内、卡顿、洛瑞、杰里所代表的爱与同德日发夫妇等革命党所代表的仇恨两个方面。马奈特一家的命运变化和德日发夫妇的行为构成两大线索,而法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则是贯穿和推动这两者。 本书的两个主要场景是巴黎和伦敦,这两个城市对比同时又伴随着人物而交替叙述。 就时间线索而言,全书以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分界,前后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在情节和节奏上有着明显的变化。 前一部分节奏相对舒缓和沉郁,主要是对后半部分布局和铺设伏笔,一方面让主要人物一一出场、相遇,把他们的基本身世和性格讲述出来,为后半部分人物命运的急转直下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前半部用相对“宏大”的叙事,来讲述法国大革命前的时代背景——包括法国和英国的——而且其中英国的叙述更多且更为细腻。这主要服从于狄更斯本人的写作目的,警示十九世纪的英国人,其次也有一种隐喻的手法在内:同时用法国和英国来相互隐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英国就是法国、法国就是英国,两者所有的时代背景基本上为其共有,这点我们可以从第一章里得到印证。 而自法国大革命爆发开始,全书的基调从死水一般的沉郁而压抑一下子激烈起来,如同火山喷发或开水沸腾一般,节奏加快、冲突加强、矛盾加深,人物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并且不受控制,感情也变得激烈起来,并且在大的氛围里充满着黑色恐怖。 从布局上来说,前半部分缓缓布局、落子,而后半部分则突然将埋下的连缀着人物的丝线拉起,将本书的两条线搅在一起,并为一条,并像一张渔网一般缩紧。同时后半部分的镜头也从前半部分闪回似的场景切换,最后定格在法国巴黎的街头和监狱。 其二,英国是一个戏剧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国度,而本书在结构设置和语言描绘上也有着很浓重的戏剧的色彩,这可以说是《双城记》的一大特色。 最明显的就是本书的舞台布景。第一章《时代》首先就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

2014年10月外国文学史试题答案

单选 1.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是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 2.被亚里士多德视为“十全十美的悲剧”的作品是《俄狄浦斯王》 3.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是反对战争的戏剧 4.中世纪法国最著名的英雄史诗是罗兰之歌 5.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是乔叟 6.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洋溢着乐观主义气氛的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7.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理论集大成者是布瓦洛 8.《新爱洛伊丝》的作者是卢俊法国作家 9.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是雨果 10.不属于拜伦式英雄的是唐璜 11.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是《呼啸的山庄》 12.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新人”形象是英沙洛夫 13.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是巴尔扎克 14.果戈里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中的骗子是赫列斯塔科夫 15.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代表作是《牧神的午后》 16.法国超现实主义的主将布勒东的代表作是《娜佳》 17.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是《切尔卡什》 18.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主人公是葛利高里 19.《伪币制造者》的作者是安德烈·纪德 20.法捷耶夫反映国内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毁灭》 21.印度代表作家首陀罗迦描写现实的世态剧是《小泥车》 22.古代印度的故事文学作品是《本生经》和《五卷书》 23. 《旧约》摩西五经中文学性最强的是《创世纪》 24.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运动“最重要的作家是岛崎滕村 25.日本近代新思潮的代表作家是芥川龙之介 26.普列姆昌德的代表作《戈丹》中“戈丹”的意思是“献牛” 多选 27.莎士比亚作品中,属于传奇剧的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28.“狂飙突进”运动中诞生的伟大诗人有:歌德、席勒 29.《罪与罚》中的主要人物有:马尔美拉多夫、拉斯柯尔尼科夫、斯维德里加依洛夫 30.诗人中属于后期象征主义的有:艾略特、瓦莱里、叶芝、里尔克 31.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有:《美国》《审判》《城堡》 32.用希伯来语写成的《旧约》由若干部分组成,它们是: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诗文集。

《诗经 邶风 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 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和欣赏这篇作品呢?关于《诗经》该如何读,闻一多曾经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诗经》时代,二是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诗经》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诗经》作品当成是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诗经》离我们的时代过于久远,理解起来太难。其实不然。我们觉得《诗经》难,往往是因为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但只要突破这一障碍,理解《诗经》便不难了。非但不难,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诗歌还要好懂。因为《诗经》作品更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读懂之后,我们往往要惊讶于《诗经》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介入作品。 实际上,《邶风·静女》是顶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靖黄蓉初相识”的一幕场景。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这样来理解,会容易和有趣许多。 这篇无非是写“郭靖”(我)和“黄蓉”(“静女”)相约在城墙根儿见面以及见面的情形。叙述是从“郭靖”的角度。他们应该是第一次约会。约会之前,他们曾经邂逅,彼此有美好的印象。想那黄蓉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对人生有个很好的判断,郭靖那样憨厚老实,将来断不会欺负、背叛自己,而郭而郭靖的笨拙也未尝不在某一方面激起黄蓉内心潜藏的母爱关怀。这两个人真可以说是天作之合。黄蓉是心知肚明,早已做好终生相托的打算,郭靖未必有这样的智商,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如此聪明、可爱的女子,又如何能无动于衷呢!这一次的约会应该是由“黄蓉”发起,他们两个人的世界,总是黄蓉掌握着主动权,郭靖的性格习惯于回应,然而这回应无比深沉。

《双城记》详细简介及鉴赏

《双城记》详细简介及鉴赏 1775年11月的某一天,特尔森银行的办事员洛里先生从英国伦敦来到了法国巴黎的圣安东尼区,他此次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曾经的老友梅尼特医生的女儿找到自己还在世上活着的父亲。 梅尼特先生,一个被关在巴士底狱长达18年的医生,现在被他以前的旧仆人德伐石先生收养,被关在德伐石先生开的一家酒馆里。洛里先生带着这位可怜父亲的已经长大的女儿露西,来到了这家酒店,却发现这位曾经医术高明、声名远播的医生如今已经变得满头白发,每天都埋头做着鞋子。洛里先生试图让梅尼特先生认出自己,然而十八年的监狱生活早已经把这位老先生折磨得神志不清、精神麻木了。直到他最亲爱的女儿——露西——走近他,试图把他那幽灵似的脸搂在她温暖年轻的怀里,急于用爱使他恢复生机(p37)的时候,梅尼特医生才有一丝丝动容。随后,梅尼特医生逐渐发现露西金黄的卷发,不由想起那个因为他伤心而死的妻子靠在他肩上的那同样的头发,最后,在露西不断地安抚和感染下,梅尼特先生终于认出这是自己在监狱中曾经日思夜想的女儿。 为了让自己的父亲尽快恢复健康,露西在洛里先生和德伐石先生的帮助下,带着父亲连夜回到了英国伦敦,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他们的寓所在苏霍区不远的一条安静的街道角落里,在露西细心温柔的爱的照顾下,梅尼特医生也开始渐渐地康复。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五年后,在一次审叛国案的法庭上,梅尼特父女作为证人出席了本次诉讼。本次诉讼的对象名叫代尔那——一个大约二十五岁的年轻人,长得高大、英俊,脸晒得黑黑的(p54)——被指控是背叛“光明,伟大,如此这般的圣主明君”的奸贼(p54)。因他曾经与梅尼特父女在一艘邮船上接触过,所以法庭传唤梅尼特父女当证人。在审判长的控诉下,露西对代尔那感到非常同情,而代尔那也因此对美丽善良的露西很有好感。最后,在代尔那的律师斯特赖弗先生和他的助手卡尔登(其实主要还是归功于卡尔登)的帮助下,代尔那被成功地“宣判无罪”。也因为这次的审判,代尔那和卡尔登都同时爱上了美丽且富有同情心的露西。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洛里先生、代尔那以及卡尔登同时都在梅尼特医生家里,他所住的公寓是一个能引起回声的奇妙的角落,经常能想起来人脚步的回声,(p84)而那天晚上天气很闷热,大家都感到,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也许,也许还会看到一大群人像急流似的怒吼着向他们压过来。(p89)那个时候的法国,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处处都是饥饿的百姓。而那些贵族却丝毫不管百姓们生活的好坏。城里的爵爷生活奢侈,他在巴黎豪华的府邸举行两周一次的接待会,吃巧克力的时候,没有四个壮汉,那他早上这顿巧克力甚至进不了他的喉咙。(p89)他府邸的宾客也都打扮地尽善尽美,生活花天酒地,整个接待会就是一场极尽奢侈的挥霍。在这场戏收场之后,有一个人剩了下来,是一位侯爵老爷。

中外文学名著欣赏课程介绍

《中外文学名著欣赏》课程介绍 学时:24 学分:1 执笔人:王学宁审定人:王学宁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外国文学名著欣赏是了解世界文学主要成就,培养阅读、欣赏与审美能力的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要使学生通过外国文学名著的学习,了解名著的社会北京、思想意义、审美特点以及作家的生平、丝线。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线索,了解文学思潮、流派的发生、发展以及它们的基本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以及与中国文学发展进行对比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的文学作品分析方法,能够从文学史的角度,历史客观的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与艺术特点,并指出他们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了解代表作家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知人论世,为客观评价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具备初步的文学对比的意识,从而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把握各地区与各民族间文学发展的共同性以及不平衡性。 二基本内容 第一章荷马史诗 第二章《神曲》

第三章人文主义文学作品 第一节《堂吉柯德》 第二节《哈姆雷特》 第四章《浮士德》 第五章《巴黎圣母院》 第六章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品 第一节《红与黑》 第二节《双城记》 第三节《高老头》 第四节《安娜·卡列尼娜》 第七章《静静的顿河》 第八章《变形记》 第九章《老人与海》 第十章中国名著 第一节《红楼梦》 第二节《西游记》 第三节《三国演义》 第四节《水浒传》 三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外国名著的分析方法,因而,建议采用开卷作品分析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题目在课程结束前两周布置给学生,允许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外国文学作业1

外国文学作业1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得分_____ 教师签名_____ 一、填空题(共30分)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每空l分,共10分) 1.《阿卡奈人》 2.《失乐园》 3.《鲁宾逊漂流记》 4.《傲慢与偏见》 5.《双城记》 6.《包法利夫人》 7.《罪与罚》 8.《死魂灵》 9.《苹果车》 10.《第二十二条军规》 (二)综合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家主要有、。 2.托马斯·莫尔的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是近代小说的开端。 3.《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那》等6部长诗合称为《》,作者是。 4.夏洛特·勃朗蒂和爱米莉·勃朗蒂的代表作分别是《》、《》。 5.《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的作者是。这些作品被称作“剧"。 6.《城堡》的主人公名叫 二、简答题(每题l5分。共45分) 1.简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2.简述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 3.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三、论述题(25分) 试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外国文学作业2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得分_____ 教师签名_____ 一、填空题(共30分)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每空l分,共l0分) 1.《巨人传》 2.《麦克白》 3.《浮士德》 4.《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5.《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6.《无名的裘德》 7.《呼啸山庄》 8.《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9.《变形记》 10.《静静的顿河》 (二)综合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2.但丁的《神曲》分为《地狱》、《 ------ 》和《 -------- 》三部。 3.雨果在1827年发表了剧本《克伦威尔》,它的--------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在其中,雨果阐述了他著名的----------对照原则。 4.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三部长篇小说是《战争与和平》、《------》和《—------—————》。 5.《毛猿》是美国戏剧家--------的作品,是 ----------(填流派名)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二、简答题(每题l5分,共45分) 1.简述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古代文学《诗经 国风 豳风 东山》赏析

国风?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⑴东山:在今山东境内,周公伐奄驻军之地。 ⑵慆(tāo)慆:久。 ⑶士:通“事”。行枚:行军时衔在口中以保证不出声的竹棍。 ⑷蜎(yuān)蜎:幼虫蜷曲的样子。蠋(zhú):一种野蚕。 ⑸烝:久。 ⑹敦:团状。 ⑺果臝(luǒ):葫芦科植物,一名栝楼。臝,裸的异体字。 ⑻施(yì):蔓延。 ⑼伊威:一种小虫,俗称土虱。 ⑽蟏蛸(xiāo shāo):一种蜘蛛。 ⑾町疃(tuǎn):兽迹。 ⑿熠耀:光明的样子。宵行:磷火。 ⒀垤(dié):小土丘。 ⒁聿:语气助词,有将要的意思。 ⒂瓜苦:犹言瓜瓠,瓠瓜,一种葫芦。古俗在婚礼上剖瓠瓜成两张瓢,夫妇各执一瓢盛酒漱口。 ⒃栗薪:犹言蓼薪,束薪。 ⒄皇驳:马毛淡黄的叫皇,淡红的叫驳。 ⒅亲:此指女方的母亲。结缡:将佩巾结在带子上,古代婚仪。 ⒆九十:言其多。 译文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文献综述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文献综述 姓名:杨早早班级: 2012级英语二班学号:201241010218 摘要:以法国大革命和18世纪最后几十年的英国社会为背景, 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真实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暴力革命。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本文将会通过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来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双城记》;人道主义;狄更斯;仁爱 前言: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理解“人道主义”这一含义,无论对个人的成长或者是社会的发展都有深刻的价值。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角度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邪恶。从人道主义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人道主义思想,辩证地分析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而对于《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对那个时代还是对现今社会都有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 正文:在英国近代文学史上,查尔斯·狄更斯( 1812 ~ 1870)是唯一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珍宝,在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因此被恩格斯誉为“时代的旗帜”。其代表作《双城记》更是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兴趣,其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更是值得探讨。 一、国外研究状况 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就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归结为“行善和爱”。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武装革命。当劳苦大众对贵族阶级进行专政时,他又把同情的目光移向了贵族阶级。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这就是《双城记》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所说:“社会道德中的第一道德是人道。人道是一切其他道德的总体。它的效果便是对我们邻人的爱、善行、大度、宽容、慈善。”国外的其他学者也对《双城记》中体现的人道主义做了研究,主要从人道主义的含义入手,并为我们研究它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中外文学名著赏析三

1.一般认为《论语》的“论”的意思是( ) A .论纂 B .讨论 C .研究 D .专论 2.现在的《三国演义》共分为多少回( ) A .120回 B .80回 C .150回 D .100回 3.“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红楼梦》)这句话描写的是( ) A .薛宝钗 B .史湘云 C .探春 D .王熙凤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诗集是( ) A .郭沫若《女神》 B .胡适《尝试集》 C .俞平伯《冬夜》 D .康白情《草儿》 5.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第一部作品是( ) A .《家》 B .《雨》 C .《春》 D .《电》 6.曹禺的《雷雨》全剧的高潮部分在( ) A .第二幕 B .第三幕 C .第四幕 D .第五幕 7.莎士比亚喜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 .《仲夏夜之梦》 B .《威尼斯商人》 C .《无事生非》 D .《驯悍记》 8.塞万提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是( ) A .《惩恶扬善故事集》 B .《斯蒙历险记》 C .《巴尔纳斯游记》 D .《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 六、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9.反映雨果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时期的思想感情的诗集是() A.《惩罚集》B.《凶年集》C.《致年轻的法兰西》D.《心声集》10.既是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同时又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的是() A.果戈里B.普希金C.高尔基D.托尔斯泰11.狄更斯的作品中唯一一部正面反映劳资矛盾的是() A.《远大前程》B.《艰难时世》C.《荒凉山庄》D.《匹克威克外传》12.屠格涅夫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大型作品是() A.《帕拉莎》B.《霍尔与卡里内奇》C.《多余人日记》D.《贵族之家》13.《多余人日记》是谁的作品() A.屠格涅夫B.托尔斯泰C.雨果D.巴尔扎克 14.堂·吉诃德是一个() A.喜剧人物B.悲喜剧人物C.悲剧人物D.非悲非喜人物15.《围城》中作者比较偏爱的一个人物是() A.方鸿渐B.苏文纨C.孙柔嘉D.唐晓芙 16.“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提出的命题()A.《哈姆雷特》B.《麦克白》C.《李尔王》D.《奥瑟罗》17.《家》中最叛逆的一个人物形象是() A.高觉民B.高觉新C.高觉慧D.高克安 18.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是() A.《彷徨》B.《故事新编》C.《呐喊》D.《而已集》19.“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红楼梦》)这段话是谁说的() A.甄宝玉B.贾宝玉C.妙玉D.林黛玉 20.代表着“迷惘的一代”的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A.《丧钟为谁而鸣》B.《永别了,武器》C.《老人与海》D.《太阳照样升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