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河北大学13届汉语言文学张静
【摘要】《双城记》是一部成功的文学小说,其从问世至今一直拥有着广泛的读者群。

通过对《双城记》进行研读,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人物设定,情节安排等都具有着一定的戏剧性,让人们在对其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融入到情节中去。

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加深大众对《双城记》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戏剧角度;双城记;分析;戏剧性
[Abstract] "Shuangcheng Ji" is a successful literary fiction, the available so far from have a wide readership. Through the study on "Shuangcheng", we can find that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setting, plot arrangement has a dramatic, let people to be overcome by one's feelings into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he plots to.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in the drama of Shuangcheng were analyzed, hope can deepen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Shuangcheng".
[keyword] drama angle; Shuangcheng; analysis; dramatic
目录
引言 (4)
1.《双城记》概述 (4)
1.1《双城记》创作背景 (4)
1.2《双城记》故事梗概 (5)
1.3《双城记》故事主题 (5)
2.《双城记》中的戏剧冲突分析 (6)
2.1《双城记》中戏剧冲突的表现 (6)
2.2《双城记》中戏剧语言的表现 (6)
2.3《双城记》中的戏剧精神 (7)
3.《双城记》中人物的戏剧性分析 (7)
3.1从戏剧的角度对人物进行分类 (7)
3.2《双城记》中具体人物形象分析 (9)
4.《双城记》中的戏剧特色分析 (10)
4.1突出创作特点,明确创作意图 (10)
4.2多面的人道主义精神解构 (11)
4.3现实与虚构的结合 (11)
5《双城记》戏剧中人道主义精神的当代意义 (13)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3)
以戏剧的角度对双城记进行分析
引言
狄更斯于十九世纪50年代动笔写《双城记》,与当时英国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紧密相关。

随着资木主义的发展,英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口益加剧。

1857至1859年的经济危机,更是引发了工农群众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狄更斯痛恨骑在人民头上的极端反动的官僚们,深切同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人民。

他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害怕受尽煎熬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会挺而走险,担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将在英国重演。

1855年,他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认为国内的不满情绪在燃烧着,还没有爆发成为烈火,这却更使人觉得可怕、我们这里发生的情况特别使我想起法国在第一次革命前夕的情绪,而且可能由于任何最不关重要的原因而悴然爆发。

”《双城记》由此而生。

1
1.《双城记》概述
1.1《双城记》创作背景
《双城记》的创作与现实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其来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但其在实质上与表达方式上又与现实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就《双城记》而言,其集中对作者的内心所思所想进行了表达,进而强化了时代背景带来的影响。

具体来说《双城记》创作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者一生的曲折经历。

狄更斯是英国著名作家,虽然其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回顾其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狄更斯少年时期更是经受了现实的种种磨难,也正是因为其经历过人生的苦难使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更能将生活在社会底层,备受剥削的人们的心理写的透彻非常,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性。

(2)特定的时代背景。

狄更斯所处的时代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生活于19世纪的英国,处于一个社会变革,过渡的时期,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狄更斯对于思想解放,精神自由等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其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强烈的痛恨,并在其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狄更斯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促使其大力的倡导人道主义精神。

(3)对革命思潮的关注,以及对暴力革命的否定。

狄更斯对于革命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从很早开始便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兴趣,并一直对其有所关注。

狄更斯个人对革命的认识具有着一定的独到性,其并不认为革命应以暴力的形式进行,并在其的作品中对暴力革命进1[1] 查尔斯·狄更斯 , 著 . 双城记 [M]. 孙法理 , 译 . 南京 : 译林出版社 ,2012.
行了一定的否定。

2
1.2《双城记》故事梗概
狄更斯虽然是英国著名作家,但是创作是没有国界的,狄更斯笔下的小说《双城记》其故事以法国大革命前夕为主要背景,通过对巴黎以及纽约两座城市的描述,表达出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实际看法。

《双城记》在创作的过程中人物涉及的相对较少,对于一部长篇小说来说这样的人物设定略显简单,但是通过对小说进行阅读后我们发现,小说虽然显示出简单的人物构造,但是却表达出了复杂的戏剧内涵,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的丰满立体。

具体来说,《双城记》讲述了如下的故事。

医生梅尼特偶然间卷入了侯爵府的一场残忍的杀戮中,其目睹了侯爵府中丧失人性的一幕,其希望通过朝廷,用法律的手段维护正义,却最终不幸被害入狱,导致家庭衰败。

多年后年迈的梅尼特走出监狱后几经周折与自己的女儿露西相遇,并在一同去往英国的路上遇见了侯爵之子达雷。

达雷与侯爵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其具有着强烈的反抗思想,并且极具正义感,因此其摆脱了封建的家庭,毅然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也正因为达雷的这种精神,感染了梅尼特,使其放弃了对侯爵的仇恨,同意了达雷与露西的恋情。

随着梅尼特一家人生活的转变,法国大革命也渐渐展露头角,在巨大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是小人物也难以逃脱历史的安排。

达雷在回巴黎的过程中,被革命者逮捕,并面临着被处决的危险,为了挽回达雷,让露西拥有完整的家庭,一直对露西爱慕有加的律师助手卡登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达雷的生命。

3
1.3《双城记》故事主题
通过对《双城记》进行阅读我们发现,狄更斯在对法国大革命的描述过程中,凸显出了其对法国大革命的不赞成。

这是狄更斯个人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同时其也希望通过小说将这一看法传递出去,希望英国的革命者以及当权者能够看到暴力革命的危害,促使英国找到一条更好的变革之路。

这是狄更斯整个小说的主旨,也是其故事的主题所在,具体来说在《双城记》中狄更斯对主题的表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凸显法国大革命的负面影响。

通过阅读小说我们可以看出,狄更斯笔下的法国大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其不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同时对一些无辜的人民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其通过小说中达雷等一系列人物经受的不公平对待表现出了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人们对暴力革命的反思。

(2)对下层人民充满理解与关爱。

狄更斯其自身经历过一定的苦难生活因此其对下层人民有着更
2 [2] 陈戎女 .佩涅洛佩的纺织和梦 : 论《奥德赛》的女性主义 [J]. 外国文学评论 , 2008(2): 124-135. 3[3] 冀明俊 . 男性叙事下的女性世界——余华小说女性人物论 [D]. 厦门 :华侨大学 , 2007: 1-49.
深的感情。

在小说中狄更斯用了大量的笔触对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进行描述,显示出了其对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理解与关爱,因此其更希望革命者可以通过一种非暴力的形式进行革命,以减少革命对底层人民带来的影响。

(3)双重的反抗性。

狄更斯的小说与同一时代的小说有着巨大的不同,其在小说中既对暴力革命给予了否定,同时也对封建统治给予了抨击。

其整个小说中充满了双重的反抗性。

突出了其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认可,希望革命者可以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对这个社会进行一定的变革。

2.《双城记》中的戏剧冲突分析
2.1《双城记》中戏剧冲突的表现
狄更斯的小说中充满戏剧性,其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也有意识的将戏剧的元素融入到小说中去。

就《双城记》而言,其在人物的安排上突出了简单的特点,针对同一人物安排了不同的故事情节,使其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并且在每次的出现过程中都带有着一定的新意与冲击力。

这与戏剧的创作不谋而合,完全符合戏剧的创作套路。

在《双城记》中戏剧冲突时有发生,其让读者在对小说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并深入到故事中去,具体来说《双城记》中的戏剧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好人与坏人。

《双城记》中有着明显的区分关系,以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其是坏人的代表,但是在故事的安排中,侯爵的家人却又显示出了其善良的一面,对梅尼特予以帮助,甚至到后来与露西相爱。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狄更斯在对好人与坏人的安排上具有着一定的巧妙性,让人物的内心情感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的冲突。

(2)巧合与必然。

在对《双城记》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说中有很多情节看似巧合,但仔细深思却又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例如,狄更斯对巴尔塞进行描写,在小说的前一部分,其是一个不甚光彩的小人,是对梅尼特陷害的帮凶之一,而到文章的后面作者对索罗蒙进行了一定的描述并将其定位成一个深入法国内部的英国特务,并且在故事情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巴尔塞与索罗蒙是同一个人。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觉得充满了偶然性,但是在对小说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偶然的背后却蕴含着一定的必然,因为有了巴尔塞的潜入才使得克里,卡登等人逐渐的联系到一起,并促成了卡登与达雷最终的交换。

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安排,是小说中戏剧冲突的一种,狄更斯通过多样性的伏笔,将无数个偶然串联在一起,促成了最后的结果,使得读者在对其阅读的过程中,对其故事情节设计的巧妙性叹服不已。

4
2.2《双城记》中戏剧语言的表现
4[4] 曹友义. 以《双城记》为例探析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多重性[J].作家杂志,2010(05):44-48
狄更斯作品的典型特点就是其在语言上具有着一定的幽默以及讽刺意味,通过对《双城记》中语言的戏剧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狄更斯在对《双城记》中语言进行描写的过程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擅用反语。

反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其通过反向的语句表达展示出一定的讽刺意味,反语在《双城记》中被反复的使用,例如,在小说中侯爵的马车将孩子压死,德伐日为了迎合侯爵说道,这可怜的小玩意死了比活着更好,认为与其贫穷的活着不如死了比较好。

这是典型的反语,没有人喜欢死,及时贫穷人们也不愿意选择死亡,作者通过这种表述对现实社会进行讽刺。

并且通过这样的反语也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的生动,显示出戏剧的生动性。

(2)比喻。

比喻是戏剧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对话方式,通过比喻中明喻,暗喻等多种形式的应用,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的具体而形象,更加的具有表现力。

狄更斯在对《双城记》中语言进行描写的过程中,也借用了比喻的方式,例如,在第十一章中斯曲里弗对锡德尼说:你来迟了我的记忆。

这里他将锡德尼比喻成记忆,带有着一定的嘲讽式的幽默,并且本章的题目设定为走狗,也可以使读者进一步对斯曲里弗的话产生理解,其所谓的记忆,就是其的走狗。

5
2.3《双城记》中的戏剧精神
所谓的戏剧精神就是人类通过戏剧所折射出来的具有着一定理性的人类自身精神的再现。

这种戏剧精神与人类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但又超越了正常的社会生活,展现出一种高于生活的精神层面。

在《双城记》中戏剧精神主要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中的反抗精神。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故事背景,在小说中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民众的反抗精神也日益突出,例如在小说中梅尼特在目睹了侯爵的恶行后,毅然决定向朝廷对侯爵的恶行进行举报,这一行为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凸显出了一定的反抗精神。

(2)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主义精神是《双城记》中主要表现的戏剧精神,也是狄更斯一直倡导并宣扬的精神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内心的变化,凸显出人道主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例如,梅尼特医生不计前嫌,愿意接受达雷让其与露西在一起,就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3)仁爱主义精神。

仁爱精神在《双城记》中的体现,正是源于狄更斯对底层人民的同情,这种仁爱主义精神一直贯穿于整个小说始终,使得故事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3.《双城记》中人物的戏剧性分析
3.1从戏剧的角度对人物进行分类
3.1.1戏剧中的完美人物
5[5] 杜小梅. 浅析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J]. 外国文学研究,2010(04):21-25
为了可以突出表现戏剧的内容,让人对戏剧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戏剧的舞台上一般会塑造出一些高大全式的理想人物,这些理想人物其在精神层面以及个人行为上,均具有着一定积极向上的力量,属于戏剧中的完美人物。

与戏剧相同,在狄更斯的笔下也有着一批接近完美的人物,例如梅尼特,露西等。

这些人物在小说中一般会表现出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行为与思想的统一。

完美式的人物一般其在思想以及行为上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并且会对其生活中的人或事报以一定的关注给予一定的帮助。

小说中的完美性人物也具有着这样的特点,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着思想与行为的统一,表现出表里如一的高洁品质。

(2)宽容,豁达的心胸。

小说中梅尼特受到了侯爵的陷害,在监狱中耗去了自己18年的青春,但其却没有因此对侯爵一家人充满憎恨,反而突破了自己内心的枷锁,接受了达雷,同意其与露西相爱。

这就是一种宽容与豁达的表现,是一个完美型人物应具备的特质。

3.1.2戏剧中的特色人物
一部戏剧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有高大全式的主人公,同时其也要有一些特色的配角对整部戏剧进行点缀,使得戏剧更加的鲜活生动。

在对《双城记》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双城记》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人物,并且突出了一定的特点,具体来说小说中的特色人物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非正常性。

特色人物其之所以被称之为特色,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有着一定的非正常性,超越了人们正常的思维,使人们对其产生一定的重视。

在《双城记》的结尾卡登愿意用自己去换取达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凸显了非正常性,因此使得观众对其印象深刻,并对这一部分故事的描写深表感慨。

(2)个性鲜明性。

一般而言特色性的人物其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是一种相对外放的个性,读者通过对其言行进行阅读就可以领会其在文章中的特别之处,例如,锡德尼,其在文章中是一个不重要的配角性人物,但是通过作者对其进行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其嗜酒如命,品性丑陋,个性十分的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3.1.3戏剧中的革命人物
革命人物是一些戏剧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其在戏剧中代表着反抗精神,具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双城记》中也有着一定的革命人物,但是在狄更斯笔下的革命人物与传统的革命人物有所不同,其更侧重于对这些革命人物的批判,认为其暴力革命的方式是存在错误的,并且认为其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过于盲目伤害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3.1.4戏剧中的反面人物
6[6] 石诗. 论《双城记》中的仁爱思想[J]. 湖北社会科学,2008(11):56-59
反面人物是一个戏剧中必须存在的,其对与戏剧冲突的展开,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双城记》狄更斯塑造了大量的反面人物这包括了侯爵,巴尔塞等,这些人在故事中充当着反面的人物,具有着丑恶的嘴脸,通过对这些人进行描述可以让读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进而融入到整个故事情节中去。

具体来说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具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与人民对立。

人民一般都被设定成善良的,被压迫的一方,狄更斯更是将自己与人民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认为其与人民在同一战线。

因此小说中的反面人物都突出表现为与人民对立,在实际的生活中对人民进行剥削与伤害,使得人民对其深恶痛绝。

(2)缺少人性的光辉。

人性是人类最本源的东西,在文学家的笔下人性应该是纯真,善良而豁达的。

而一些反面的人物则因为其角色的设定,因此其在人格上缺乏人性的光辉,凸显出人性恶的一面。

3.2《双城记》中具体人物形象分析
3.2.1梅妮特
梅尼特是《双城记》中的主人公之一,其属于完美型的戏剧人物。

故事的一开始梅尼特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医生,其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但是却偶然的目睹了侯爵府中残暴的一幕。

面对侯爵的威逼利诱,梅尼特保持住了人性中善的东西,毅然决然的要对侯爵的恶行进行揭露,但是事与愿违的是,其不仅没有对侯爵的行为进行揭露反而被侯爵陷害入狱,失去了自己的家庭与前途。

通过对故事的前半部分进研读我们发现,梅尼特之所以会遭受到囹圄之苦,主要源自于其的正义感以及反抗精神。

由此可见梅尼特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

而在后半部分,梅尼特从监狱中出来,已经逐渐老去,在精神上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其在与女儿露西会合后,一起去了英国,并认识了侯爵的儿子达雷。

从正常的角度来看,梅尼特应该阻止达雷与其女儿露西的相爱,但是在小说中作者笔下,梅尼特终于还是为了女儿的幸福,放下了成见接纳了达雷。

由此我们可见梅尼特还是一个内心宽阔,豁达的人。

7
3.2.2卡登
卡登在《双重记》中是个特别的人物,在小说中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为爱甘于牺牲。

这是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的,因此其在小说中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在对小说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少人都对卡登的形象印象深刻。

在对卡登进行描写的过程中,狄更斯突出可卡登与当时世界的格格不入,其在当时的社会中难以找到自身的价值,因此其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了一定的随意性,而在这种随意性的背后是其对生活的失望与妥协。

小说卡登对于露西的
7[7] 邱细平.《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7):47-51
爱,是一种纯粹的爱,一种不需要回报的爱,这种爱凸显了人道主义的存在,其最后为了达雷的牺牲,更是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使其整个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起来。

3.2.3得彼石夫妇
得彼石夫妇是典型的革命者,尤其是得彼夫人其更是对革命有着强烈的执着,其将革命当做其复仇的手段,并在革命爆发后,将其付诸实施。

得彼夫人之所以会对革命,复仇,如此执着,这与其生活的环境以及其人生的境遇有着莫大的关系。

得彼夫人与其家人度属于社会下层居民,其家庭生活十分的艰辛,并且还要受到封建势力的剥削。

最后其的家人还惨死于封建统治者之手。

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与不幸使得得彼夫人在心理上进行了扭曲,让其无法对变革产生正确的认识,盲目采取暴力的手段去对周边的人进行伤害,左后落得悲剧的下场。

3.3.4厄弗里蒙地侯爵
厄弗里蒙地侯爵是小说中最大的反面人物,其在小说中一直进行着丑陋的剥削活动,其视平民的生命如草芥,他不仅杀害了普通的劳动人民,同时还是陷害梅尼特入狱的主要凶手之一。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厄弗里蒙地侯爵是封建贵族的代表,其的没落就是封建王朝落寞的标志。

小说中将其儿子达雷描绘成一个厌恶家族罪恶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少年,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厄弗里蒙地侯爵产生了对比,凸显了其封建贵族的恶劣本质。

8
4.《双城记》中的戏剧特色分析
4.1突出创作特点,明确创作意图
戏剧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对于创作的特点,以及意图等都极为关注。

狄更斯的《双城记》与之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小说从开篇到结尾一直围绕着一个中心对故事情节进行展开,,并且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通过各种人物以及戏剧冲突的安排,使得中心主题表达的更加的深刻,具体来说《双城记》中的戏剧特色,首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创作特点。

一部好的作品,一定要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些地方被我们称之为特点,其不仅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识别点,同时也是作家匠心独运的显现。

,《双城记》的主要创作特点就是以小见大,以虚见实。

通过对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描写,使得我国对革命,以及人性,人道主义等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2)明确创作意图。

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双城记》的主题就是为了给英国民众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让英国民众避免法国暴力革命带来的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这一主题,作者从开篇就应经对《双城记》的创作意图进行了明确,并且在小说不断的流传过程中,我们依然可以从书中读到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

8[8] 杨天地.试析狄更斯双城记的艺术特色[J].大家,2011(11):89-91
4.2多面的人道主义精神解构
狄更斯对人道主义精神十分的推崇,这在其的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尤其是在《双城记》中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更是深入到小说的各个层面在主人身上进行了具体的展现。

虽然人道主义精神在狄更斯作品中广泛存在,但是通过对《双城记》进行仔细分析以后,我们发现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突出具有了一定的多面性,下面笔者就对此进行简单的解构:(1)先进性。

狄更斯以一个文学家的视角对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进行观察,其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并对这一趋势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因此其在小说中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着一定的先进性。

这种先进性,集中表现于其超越了时代的束缚,领悟了革命的本质,狄更斯笔下的人道主义更加的理性化,科学化,其以民众为最终受益群体,一切为民众而考虑,现实出了突出的先进性。

(2)局限性。

狄更斯认为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兼顾爱与自由的精神,在其的观念中既希望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又对革命的暴力产生否定。

因此使得其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对资产阶级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空想性,其认为资产阶级可以对人民的困苦进行解救,却忽略了资产解救剥削压迫性的存在,其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进行人道主义的宣扬,明显带有着一种局限性,难以充分的发挥出人道主义的作用。

9
4.3现实与虚构的结合
在《双城记》中法国大革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故事的人物以及故事的情节却是不曾出现于世的,因此整篇小说的创作凸显了现实与虚构的结合。

这种现实与虚构的结合,在戏剧的创作中被广泛的使用,并在戏剧表演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来说现实与虚构的结合,具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更利于现实意义的表达。

真实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小说以时代的色彩,使其进行演绎的故事,与时代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其可以更好的对现实意义进行一定的表达。

(2)故事更加的灵活多样。

故事情节的设定如果以现实为蓝本,很多地方难以改变,同时也会使得小说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

一般的小说其作品的内容都具有着一定虚构性,这样的虚构可以让小说高于实际的生活,以一种文学的形式存在,但是这种距离感的产生,并不利于学生读书以及积累知识。

而虚拟故事的产生,使得创作出的故事更加的灵活,也更加的社会我自己。

10
9[9] 朱晓琳.论狄更斯《双城记》的人道主义思想探源[J].金田,2013(11):27-29
10[10] 刘晓丹.浅析双城记[J].青年文学家2011(6):14-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