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精选

合集下载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二、相关资料《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三、课文翻译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疏通文意
第二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疏通文意
指十五岁。“有”同“又”,立身,
迷惑,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疏通文意
第六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 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 得其乐。
疏通文意
代词,它。这里 指学问和事业
爱好,喜欢
7、子曰:“知之 者不
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的人
比得上
勤奋自勉、 谦虚进取、 机敏好学、 加强修养
质疑探究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 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 任的高尚情操。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 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孔子把“知之”“好之”“乐之”分为三个层次,以“乐之”为心 理状态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 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 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或者为了 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第十二课 《论语》十二章

第十二课 《论语》十二章

(2)《论语》是 儒家 的经典著作之 一,由孔子的 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 成。它以 语录体 为主,记 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 《大学》《中庸》《孟子》 并称“四书 ”。
《论语》的体式: 语录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 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 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的回答。
叙事体: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 的话为主。
+ 1.字音识记。
+ 论语(
+
Lún ) 三省(xǐng) wǎng ) 好之者( hào )
愠(
yùn )
曾子( zēng )
逾矩(
传不习乎( chuán)
yú ) dǔ )
+ 罔(
+
殆( dài)
曲肱(
箪(
笃(
dān)
gōng)
+ 2.通假字。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
(4)温故而知新
分别译作“旧的知识”和“新的理解和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7)饭疏食饮水 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5.古今异义词。 可以为师矣(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许可或能够 ) 6.文言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代 能“温故而知新”的人。
+ + +
2.试着将这三则《论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②孔子说: ‚ 我不是生来就是有知识的人 , 而是喜爱古代的文化 , 勤奋 敏捷地去寻求来的啊。‛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学生观看大屏幕
整体感知文意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1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1

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2、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哪些方面的问题?(学 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时习”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子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亦/说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连词 按时 温习
同“悦”
这里指孔子。曰:说 表顺接
复习
愉快
(yu章è)解乎:?孔有子志朋说同/道:“自从学远习方了来知,识不然亦后/乐按乎一?定人的不
时间复习它合,的人难道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知/ 合的而人不从远愠方(来yù(n)与,我不探亦讨/学君问子)乎,?难”道不
了解是很连词快乐生吗气?别人不了解自己道但德高是自己又不 生表气转发折怒恼,怒难道不是品德高尚尚的的人人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难道不是…吗?”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
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子并称“孔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 》十二 章》课 件(46 张ppt)

【部编新版】12论语十二章【初一语文上册+精品课件】

【部编新版】12论语十二章【初一语文上册+精品课件】
2020/1/14 Tuesday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圣府大门 2020/1/14 Tuesday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2020/1/14 Tuesday
2020/1/14 Tuesday
孔林: 是孔子 及其家 族的专 用墓地
相2020/传1/14 T孔uesda子y 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代词,学问 ……的人 喜欢、爱好
• 子曰:“知 之
者 不如 好之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 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 乐的人。”
2020/1/14 Tuesday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表顺承
• 子曰:“饭 疏食 饮水,曲肱 而枕之,
2020/1/14 Tuesday
2.家庭情况
叔梁纥与正妻施氏有九个女儿, 没有儿子。
他的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却因 为有足疾,不能做继承人。
叔梁纥便向鲁国颜氏求婚,与 颜氏三个女儿中最小的颜征在结 婚,生下了孔子。 2020/1/14 Tuesday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那他老爸为什么叫叔梁纥呢?
2020/1/14 Tuesday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 其中矣.”
2.进取精神 学成文武术,货与帝王家。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020/1/14y

《论语十二章》注释、翻译、选择习题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注释、翻译、选择习题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堪】能忍受。

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5、【者】代词,“……的人”。

26、【好】喜爱,爱好。

27、【乐】以……为快乐。

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9、【于】介词,对,对于。

30、【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3、【川上】河边。

【川】,河流。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35、【三军】指军队。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PPT精选优质课件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PPT精选优质课件
从形式上看,均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还有补充对联、填写表格等,形式多样。

④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D )
迷惑,即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四、成语积累。下面句子中隐含一个成语,请提炼出来。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快乐
《标论注语 难》读大字多、用多“音某字某的曰读”开音头。,组织成章,给人一种真实感、亲切感和节奏美感。 区“温别故形而近知字新的,字可形以及为字师音矣。”谈论的是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
《好论之语 者》不大如多乐用之“者某某以曰…”开…头为,快组乐织成章,给人一种真实感、亲切感和节奏美感。
全①文温记故录而了知孔新子,及可其以弟为子师的矣言。行,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等方面给人以启发。
逝者如斯夫(fú)
专题一 课内文言文
文章纲要
《 论 语 》 十 二 章
一、《论语》 十二章
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独立思考) 学习方法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兴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个人修养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循序渐进) ②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安贫乐道) 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 坚守仁义) ④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坚守志向)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志坚、好 问善思)
课外文言文考查排序、句读、词义理解、文意理解和文章写法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谈论的是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精彩开篇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即是其中一部,这部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的著作,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论语》吧。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

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曾子(zēng) 传(chuán) 不习乎逾(yú) 罔(wǎng)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2.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分析文义
先生,指孔子
复习 按时温习
也、也是 “悦”的古字,愉快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部编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上册
《论语》 十二章
一、原文朗读与背诵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
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 墨子 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 子”。
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上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 派莫不渊源于此,诸子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的宝贵资料。
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思想宝库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 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 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
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 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
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
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状后),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学而》)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优秀ppt课件

古诗词默写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 而》 文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 本 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背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 诵 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为政》
知识归纳
【结构梳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道德修养 思想核心:仁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知识归纳
【主题与艺术】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求学为乐的学 习态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 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至 今影响很大,成为现代人做人和学习的基本准 则。这十二章的各章都可以算作格言,这些格 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风格。 语言简洁,生动传神。多次运用反问、排比、 比喻等修辞手法。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优秀实用 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优秀实用 课件(P PT优秀 课件)
习者有重要的 意义的句子是:___温__故__而__知___新__________, ____可__以__为__师___矣__________。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 要焦虑的句子是:__人__不__知__而___不__愠_________, ____不__亦___君__子__乎_________?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___一___箪__食__,__一__瓢___饮__,__在__陋___巷__,__人__不___堪__其__忧__,____ ___回___也__不__改__其__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

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论语》十二章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我们所效法。

《论语》文简义长,质朴含蓄;语言形象,富含哲理;易于成诵,琅琅上口,是旧时传统教育下蒙童的必读书。

近几年来,社会上重新掀起读《论语》、学《论语》的热潮,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编写也顺应了这种形势,在原来十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对7-9年级文言文学习的总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时间不长,缺乏古文功底,学习上可能有畏难情绪,但是初一的学生也有他们明显的优势,他们有对初中学习的新鲜感,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展现,竞争意识强烈,而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从朗读训练到理解文章字句的意思到挖掘文章的精神内涵,都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互动的形式完成,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使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以下设想: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4、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深入理解孔子将治学和修身结合的思想境界,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论语》十二章(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学习方法:(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态度:(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

品德修养:(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鉴赏品析句子赏析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赏析:“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赏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

他指出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主张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是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

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3.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淡薄的心境,以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情怀。

写法赏析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课文共选取了十二章,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

这些是从《论语》中节选出的格言警句,每一章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2】篇〗10.《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理解默写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理解默写

思的句子是:
,。
•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
义的句子是:
,。
• 7.在《<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 “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 8.在《< 论语> 十二章》中, 曾子认为读书人( 有志之士) 不可以不 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 。
• 1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
群怨”,还可以“ , ,
。”
• 13.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4.可以群,可以怨
• 15.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1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
出了要求:
,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
• 【译文】(做事)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 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半途而废停下的; (做事)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 能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 【点评】进退成败都在自己,不要把进退成败的 原因归于外因,而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
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
追求的句子是:


• 1.人而不仁,如礼何?
• 2.人而不仁,如乐何?
• 3.朝闻道,夕死可矣。
•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

2022年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2022年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几个人
在其中
优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述而》)
章解: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 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
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 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 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 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 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12 《论语》十二章
R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 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难点)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 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重点)
新课导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些名言都是出自于哪里?
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 念,矢志不渝。
孔子的弟子
广泛
坚定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有坚定的志向,就与切身 有关的问题,并且能联系当前的事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怎样理解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笃志”指 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 一个追求的中心。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

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

喜欢、爱好
❖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 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 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 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 “知新”)
表转折,却
转折
疑惑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疑 惑。”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1 “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 “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
3 “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 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课文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
第六章
.
分析文义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能忍受
乐于学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贤哉,回也!”
.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第二章
.
分析文义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 曾子曰:“吾


反省
省吾身:
替 谋划事情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转折
转折
乎? 传
不习乎?”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划事情是否竭尽了心力?和朋友交往 是否真诚?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 四十岁心里不再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 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 到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越过规 矩。
.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
第八章
.
分析文义

名词作动词
? 子曰:“饭
粗粮
弯着 胳膊
疏食饮水,曲 肱
冷水
乐趣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顺承
行为的尺度
于我如浮云。”
对于
.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 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 曾修《诗》《书》,定《礼》《乐》,续《周 易》,作《春秋》。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 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
孔子的思想
思想核心是“仁” 和政治主张 “礼”
? 仁,基本涵义有二:一是爱人。就是人与 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
.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
第三章
.
分析文义
立身,指
同“又”
有所成就。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
顺承
顺承
迷惑
上天的意旨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
顺承
顺承
能听得进不同 的意见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越过 法度
.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的领悟
形容词作名词
而知
新,
顺承
.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
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 本章谈学习方法
.
第五章
.
分析文义
迷惑
疑惑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转折
转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 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 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学习方法 ? 第2句讲 学习的乐趣 ? 第3句讲 个人修养
.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
第一章
.
《学而》章
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先生,指孔子 按时 复习 通“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朋友,志同道 合的人
了解
而不愠,不亦 君子 乎?”
但 生气,发怒 有才德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表示委婉地反问) .
.
《论语》十二章
.
《论语》
? 《论语》是 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编 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 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 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
.
第七章
.
分析文义
? 子曰:“知 之
……的人
者不如 好之者,
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
第四章
.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 子曰:“温

可以 凭借 成为
可 以 为师矣。”
? 仁的第二个涵义是克己复礼。“复礼“是 一切言行要纳于礼。这里强调的是人的道 德自觉,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守 礼的境界,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 lún
愠 yùn 逾矩 yújǔ 罔 wǎng 箪 dān 笃 dǔ
说 yuè 三省 xǐng 吾 wú
殆 dài 肱 gōng 陬邑 Zōuyì
以……为快乐
名词意动
.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欢 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学习作为快 乐的人。”
.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 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