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最本质要求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席卷全球的信息文化业已形成,并推动着全社会的“文化重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各中小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把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次重大举措,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而如何备好信息技术课就成为众多教师首先要突破的一个瓶颈。本人认为应重点从下面四个方面做出考虑:

一、紧跟时代步伐,确定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应用性强、更新快等特点,教学内容应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而确定;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立足于教材又突破教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情景化、新颖化、过程化、应用化、整合化。

二、转变教学思想,合理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既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又已经深化为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信息技术因信息交流需要而产生和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又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根据信息技术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的学科性质,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标的简洁性、目标的代表性、目标的可操作性、目标实现的最大可能性等等。

三、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任何一门课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非常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同时,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其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

因此,教法的选择应注意: 1、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

2、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越高,知识迁移越快,信息交流量越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3、教法选择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整合教学步骤,突出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科,教学步骤设计不好,安排不紧凑,将会影响上课效率。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项目不宜过多,且大小要与学习的阶段性进展相适应;组织形式也要灵活多样,要合理安排好个人工作、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活动形式;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解项目任务,再落实到个人、小组,达到既使学生体验完整过程又减轻每个学生工作强度的目的;前后项目的设计中,不要出现对问题解决环节和具体方法的简单重复,以免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乃至浪费。

教学步骤要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诸环节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为一体,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预期的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设计好供学生练习的样板资料,珍惜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五、科学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活动就根据学科特点从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等四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安排:

1.信息获取信息技术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可就某个专题展开调查,了解相关网站上的情况,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更新最及时和最可信赖的网站。

2.信息加工与表达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可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或加工软件进行信息处理以外,直接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基本方法。教师可以演示并解剖一段实用的计算机程序实例,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使用一种高级语言编程工具解决一个简单问题。

3.信息资源管理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一个与课程学习有关的专题,分组讨论建立数据库的方法,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案。

4.信息技术与社会从传播结构上看,电话是点对点的信息传播网,广播电视是点对面的信息传播网,计算机网络是点/面对点/面的信息传播网。结合具体实例,讨论信息传播结构的不同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六、强调过程评价,注重发展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