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5108 )一、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渔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侧重于渔业实用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为渔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渔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信忠义,身心健康;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具有“团结协作、勤奋敬业、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素养。

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形成较宽广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渔业技术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 或本科同等学力 ) 人员三、学习方式与学分要求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

四、培养方式1. 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学院根据培养需要建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

其中实践研究不少于1个学期。

2. 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

入学第一年内成立导师组,其中需包括一位校外实践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重点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第一导师是落实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责任人。

3. 奖助形式:学院与多家企业及社会团体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校内率先设立有多个研究生奖助学金;制订有规范的研究生培养细则,保证导师和学院对在读研究生给予合理的科研补贴和生活补贴。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时间和方式三、培养大纲1.基础课程(1)农业科学基础:介绍农业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动态。

(2)农业生态学:深入了解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调控。

(3)农作物生理学:研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机理。

(4)农业遗传学:了解农业物种的遗传变异和遗传改良方法。

(5)农业经济学:分析农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环境,并学习农业经济管理方法。

2.专业课程(1)农业技术研究与创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技能,学习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创新。

(2)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业生物技术:深入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4)农业信息技术:学习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5)农业政策与管理: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农业政策,掌握农业项目管理和决策方法。

3.科研实践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科研实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

学生需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撰写研究计划,并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

最后,学生需要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并进行学术报告。

四、评估方式学生的成绩评估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论文成绩等因素综合决定。

学生需通过所有的必修课程,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平均绩点要求方可毕业。

五、发展方向农业硕士毕业后可进入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农业企业等单位从事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农业科研和管理领域的专家。

六、总结农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级农业人才,他们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

通过专业的培训,学生将能够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同时,他们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和管理水平。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引言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培养具备深厚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学与技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高层次农业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具备扎实的农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农业科研或农业技术开发工作;2.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农业科学与技术研究并取得创新成果;3.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农业领域中担任领导职务;4.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三、培养内容1.核心课程(1)农业科学基础:包括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2)农业生产技术:包括作物学、养殖学、植物保护学等;(3)农业经济管理:包括农业经济学、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等;(4)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遥感技术、农业大数据分析等。

2.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农业机械与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政策与规划等。

3.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将安排实践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科研项目等。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实际农业生产、科研项目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培养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教授学生农业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导师制度每位学生将由一名导师负责学术指导和个人发展指导,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3.学术交流学院将组织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

五、评价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此外,学生还需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大连海洋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培养方案2010

大连海洋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培养方案2010

大连海洋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培养方案为规范渔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习方式、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渔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侧重于渔业实用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为渔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信忠义,身心健康。

具有“团结协作、勤奋敬业、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素养。

(2)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形成较宽广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

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渔业技术和农村发展工作。

(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的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建立适合渔业领域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二)研究生至少完成25学分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研究(6学分),共计31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后方可毕业和申请学位。

(三)实行导师负责制或以第一导师为主的双导师制(一位导师来自本校,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导师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而稳固的社会联系。

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订和调整个人培养计划,指导业务学习、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全日制农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规范农业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保证培养质量及培养环节的有序进行,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面向农业工程实际,采取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农业工程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农业机械工程、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工程等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分析、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2.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身心健康。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二、研究方向1.农业机械装备性能研究。

2.农业机械设计制造新技术研究3.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4.电力企业信息化5.电气设备与自动化装置6.计算机应用三、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课程学习阶段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论文课题研究采用实验室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方式。

2.实行双导师制负责制。

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1.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2.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3.必修环节有文献综述和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实践环节等。

五、课程的类别及设置 课程类别课 程 名 称学 时学 分 备 注 政治理论课 54 3.0 外国语483.0公 共 课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322.0必修数值计算与MATLAB483.0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483.0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48 3.0 学位课领域主干课 硕士专业外语 201.0必修高等农业机械学 32 2.0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32 2.0 农业工程装备系统与设计 32 2.0 农业机械装备工程新技术 32 2.0 选 修 课工程技术创新研究与交流方法322.0农业 机械 化方 向任 选其农业物料物理机械特性 32 2.0 现代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 32 2.0 计算机接口与控制技术 32 2.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 32 2.0 试验理论与分析方法 32 2.0 中3 门高等电力网络分析 32 2.0 配电自动化系统 32 2.0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专题 32 2.0 智能优化方法 32 2.0 配电网经济运行 32 2.0 现代数据库技术32 2.0 地方电网新技术专题与讨论 32 2.0 农村 电气 化方 向任 选其 中3 门工程制图拖拉机与汽车学 农机方向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补 本 课自动控制原理农电方向同等学历与跨学科补修实践环节 实践总结报告6.0 中期考核已修课程、学分,思想品德,论文进展总学分33.0六、实践环节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引言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设计的。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培养目标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高级农业专门人才:1.具备深厚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3.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4.具备良好的科研伦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跨学科和跨领域中开展工作。

三、培养内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基础课程,包括农业科学基础、农业经济学、农业生态学等;2.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如农业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机械与自动化等;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教学等。

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科研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培养要求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学习要求,学生需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取得一定的学分;2.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需完成规定的实验课程、实习和科研项目,并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3.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需选择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4.学术活动要求,学生需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提升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

六、总结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艺与种业095131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艺与种业095131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艺与种业095131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艺与种业)一、培养目标农艺与种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以及保护农作物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业力求培养具备扎实的农艺与种业理论基础、较高的农艺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农业硕士研究生,能够在农业科技研究、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培养要求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研究生:1.具备较好的农艺与种业基础知识,熟悉农作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种子繁育与保存、育种与选育、种植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具备较强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研究,掌握现代农艺与种业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生物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认识和分析农业科技研究的前沿问题,具备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

5.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够领导和组织团队开展农艺与种业相关工作。

三、培养内容1.农艺与种业基础课程:农作物生理学、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农作物遗传育种学、农艺学、农业生态学等。

2.专业方向课程:种子繁育与保存、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营养与施肥、农作物品质形成与改良、农作物良种推广与应用等。

3.研究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农业科研方法与科学规范、农业科技写作与报告等。

4.实践教学:包括实验研究设计、农田调查与分析、实习实训等。

5.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选题、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讨论等。

四、培养方法1.采用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由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选课、研究方向选择、科研活动、学位论文等。

2.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主动申请科研项目并参与合作研究。

宁波大学渔业发展硕士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渔业发展硕士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渔业发展硕士培养方案渔业发展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资格相关的专业学位。

培养具有从事渔业生产、教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管理技能,服务于渔业、渔民、渔村应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有五个研究方向:渔业管理、水产养殖、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休闲渔业、水生动植物病害防治。

培养目标渔业发展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资格相关的专业学位。

培养具有从事渔业生产、教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管理技能,服务于渔业、渔民、渔村应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渔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管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技术教学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渔业、渔民和渔村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3.熟练使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

掌握一门外语,基本能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

培养主要内容(一)培养方式1.采取课程学习、实训和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模式。

实习不少于6个月。

2.学习期间应完成至少22学分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研究(6学分),共计28学分。

通过综合水平考试、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期中考试、研究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学位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后,方可毕业并申请学位。

3.培养期间实行以第一导师为主的双导师制(一位导师来自我校,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中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导师应具有高级职称、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稳定的社会联系。

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和调整个人培养计划,指导业务学习、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二)其他培养环节1、实习实践农业硕士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

专业实践环节的考核采用学分制,考核合格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期间,应填写《实习日志》,要培养收集资料、积累经验的学习习惯。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农业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农业生产、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能力1.系统掌握农业科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备从事农业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

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良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3.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核心知识和相关 frontier 知识。

4.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具有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7.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国际视野。

8.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内容和学分设置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管理学等,不少于6学分。

2.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不少于10学分。

3.专业课:核心课、限选课、任选课,不少于40学分。

4.学术活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等,不少于4学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培养条件具备完善的教学实训条件、科研平台和设施设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经费充足。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针对农业领域的高级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农业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为了更好地培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农业科学理论基础。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学校会安排一系列的课程,包括农业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产与管理、农业经济与政策等。

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学校会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实践、田间实践、企业实践等。

这些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学校会安排一定的研究环节,包括科研项目、论文写作等。

这些研究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农业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实践和研究环节的安排,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
的基础。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专业代码:095134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渔业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具备从事渔业生产、教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管理等工作的技能,服务渔业、渔民和渔村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领域分为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水产苗种工程、水产生物技术、水产饲料工程、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控、渔业资源与环境等 6 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渔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渔业、渔民、渔村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学校组织的复试组成。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

四、培养方式(一) 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 实行双导师制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入学第一学期内成立导师组,其中需包括一位校外实践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重点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第一导师是落实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责任人。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专业代码:095134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渔业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具备从事渔业生产、教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管理等工作的技能,服务渔业、渔民和渔村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领域分为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水产苗种工程、水产生物技术、水产饲料工程、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控、渔业资源与环境等 6 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渔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渔业、渔民、渔村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学校组织的复试组成。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

四、培养方式(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行双导师制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入学第一学期内成立导师组,其中需包括一位校外实践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重点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第一导师是落实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责任人。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本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农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农业高级人才,具备在农业科研、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管理和农业企业管理等领域从事高层次的实践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
1. 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2.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具备扎实的农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解决实际问题。

4.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和管理团队完成任务。

5. 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三、课程设置
1. 必修课程:农业生态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经济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微生物学、农业机械化等。

2. 选修课程:农业保护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农业食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四、实践教学
1. 实习: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需求,安排实习岗位和实习时间,
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践能力。

2. 实验:开设相关实验课程,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3. 科研:开展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毕业要求
1.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2.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科研、管理等领域的工作。

3.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团队完成任务。

4. 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年修订)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渔业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具备从事渔业生产、教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管理等工作的技能,服务渔业、渔民和渔村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领域分为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水产苗种工程、水产生物技术、水产饲料工程、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控、渔业资源与环境等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掌握系统的渔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渔业、渔民、渔村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学校组织的复试组成。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入学第一学期内成立导师组,其中需包括一位校外实践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重点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第一导师是落实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责任人。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
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

教学内容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其中理论课程学分不少于学分,实践训练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一)课程设置
.公共学位课(学分)
()政治理论课学分
()英语学分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学分
.领域主干课(学分)
领域必修课(学分)
()现代渔业进展学分
()渔业案例分析与研讨学分
方向必修课(任选门,学分)
()渔业政策与管理学分
()水产养殖技术学分
()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学分
()休闲渔业专题学分
()水生动植物疾病诊治及防控学分
()渔业装备专题学分
()渔业信息化学分
()水域环境保护与治理学分
()饲料配制与投饲技术学分
()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学分
.选修课(至少选修学分)
()鱼类遗传育种学学分
()鱼类营养学学分
()水产动物免疫学学分
()学分
()生物信息学学分
()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学分
()水产微生物生物技术学分
()鱼类学学分
()高级水生生物学学分
(二)培养环节
.实践训练(学分)
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围绕本领域学位授予要求制定实践训练大纲,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实践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个月。

一般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内,由导师(组)与研究生共同制定《河南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计划》表,经学院审核后执行。

实践期满研究生应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根据实践训练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其他环节
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等。

()培养计划的制定: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要求,结合研究方向的需要,与导师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

()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进行。

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调查实际生产情况,写出-字的文献综述,完成开题报告,由学科方向或团队组成评审小组,对开题报告中的课题研究意义、技术路线、可行性、计划进度、经费预算和预期研究结果进行评审,评审合格者方能进入论文研究阶段。

()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由学科方向或团队组成考核小组,考核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进展、实习实践等情况,考核合格者方能继续开展论文研究工作。

中期考核一年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六、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渔业、渔村、渔民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渔业、渔村和渔民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调研报告、项目规划设计、产品研发、推广项目技术与效益分析报告等为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渔业、渔村和渔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渔业发展领域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

答辩委员会应由人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委员组成,成员中必须有外单位的专家。

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附件: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