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基本概念解释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引言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学科。

它研究货币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是人们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媒介。

在货币出现之前,人们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换,这叫做商品交换。

然而,商品交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找到适合交换的对方,以及交换价值不一致等。

因此,货币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交换更加便利。

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动物皮毛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属货币逐渐取代了这些原始形式,并成为最常见的货币形式。

金属货币具有切割性、可称性和稀缺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交换媒介的主要形式。

二、货币银行学的理论框架货币银行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银行的角色和职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等内容。

2.1 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理论。

货币供应理论研究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个人和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对货币的需求情况,以及货币需求对经济的影响。

2.2 银行的角色和职能银行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它们承担着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多种职能。

货币银行学研究银行的角色和职能,以及银行业务对经济的影响。

2.3 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维持经济和金融稳定的政策。

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方法,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三、实际应用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际应用领域:3.1 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参考。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分析货币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以及进行政策调整和优化。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第一篇: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以及银行的组织、运作和监管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货币的定义、货币供求关系、货币乘数原理、央行的职能和货币政策的实施等方面。

一、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作为一种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的社会经济物品。

它具有普遍流通性、可分性、稳定性、可控性和信用性等特征。

货币的形式多样,包括现金、存款、支票、汇票、信用卡等。

二、货币供求关系货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给量由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创造所控制,货币需求量则由社会各方面的经济主体根据其经济行为所决定。

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也会增加,从而带动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

而货币需求量增加则表明社会各方面的经济主体更需要货币来进行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三、货币乘数原理货币乘数原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存款收益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来获得储备金并进行信贷创造的过程。

具体来说,当商业银行向客户发放贷款时,会增加该客户的存款,并将一部分存款作为储备金存放在央行。

央行把这一部分储备金算作总准备金,并根据一定的比例要求商业银行存放一定的总准备金。

商业银行未存放的部分则可作为再次发放贷款的资金,从而实现信贷扩张和货币创造。

四、央行的职能央行是一个国家的最高货币权威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安全。

其主要职能包括货币银行监管、现金流通管理、国际收支调节、金融市场运营和金融安全防范等方面。

五、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要求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求关系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包括维持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和保障金融安全。

常见的货币政策包括紧缩政策和宽松政策,前者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后者以刺激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

总之,货币银行学是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于了解货币和银行的本质和作用、把握货币政策的走向和影响、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货币银行学基础

货币银行学基础

货币银行学基础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研究货币的产生、发行与流通以及银行的角色与职能。

本文将从货币的概念、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发行与供给以及银行的职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

1. 货币的概念货币是指一种被广泛接受并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以及财富储藏的物品。

作为经济交换的媒介,货币能够方便人们进行交易,避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能够衡量不同商品与服务的价值。

作为财富储藏,货币能够保存价值并用于未来的消费。

2.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三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财富储藏。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能够衡量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并以货币单位来表示。

作为交换媒介,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方便人们进行交易与购买。

作为财富储藏,货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人们可以将财富以货币形式储藏,以备未来使用。

3. 货币的发行与供给货币的发行和供给主要由中央银行负责。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的供给量和流通速度,以维持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包括发行货币、调节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利率等。

中央银行通过灵活的货币政策来平衡货币的发行与供求关系,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

4. 银行的职能银行是现代货币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承担着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等职能。

银行作为存款机构,可以接受储户的存款并提供储蓄服务。

作为贷款机构,银行可以给予个人和企业贷款,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作为支付结算机构,银行提供各种支付方式,方便人们进行交易和结算。

作为信用中介,银行通过信贷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5. 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和信贷规模,影响利率和物价水平,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合理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应对经济波动,提高经济体的韧性和稳定性。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1)货币是贵金属、是财富。

(2)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是名目或符号。

(4)货币是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

(5)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

(6)货币是“流动性"。

(7)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

价值尺度:交易、借贷、工程建设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标的物价值的计算和测量,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单位,可用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劳务、资产、负债、工程等的价值量大小,使各种价值物相互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比较,货币的这种功能被称之为价值标准(尺度)或计算单位。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易中充当媒介,才使得商品在不同主人之间顺利地实现了转换或流通,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货币首先表现为一种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

储藏手段:当货币被当做价值或财富而为人们保存起来、退出流通并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是其发挥价值储藏功能的时候,货币因此被看做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种种支付,如清偿债务、交纳赋税、借贷、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都是用货币完成的,因此,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延期偿付标准。

铸币:一种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的金属货币便产生了,这就是铸币。

纸币:纸币根源于铸币。

国家有意铸造不足值的货币,用来集中更多的社会财富。

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程度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国家强制发行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纸币来充当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银行券:可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对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存款货币: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

电子货币:用电脑储存和处理,无需借助纸质工具即可用于广泛支付的预付来人票据。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是金融领域的重要基石,对于理解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货币的本质、货币供求、货币市场、银行的职能和金融中介等方面,系统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

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一般等价物、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三大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一般等价物,货币可以用来衡量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作为一种流通手段,货币方便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作为一种支付手段,货币可以用来清偿债务。

货币的本质决定了它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支撑。

二、货币供求货币供求是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给的总量,商业银行则通过信贷创造来影响货币供给的结构。

货币需求受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货币供求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三、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进行短期融资和投资的场所。

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企业等,市场上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

货币市场的运作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银行的职能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承担着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和风险管理等多种职能。

作为存款机构,银行接受公众存款并支付利息;作为贷款机构,银行向个人和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作为支付结算机构,银行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作为信用中介,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和信用评级服务;作为风险管理机构,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监控。

银行的职能多元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是银行的核心功能之一,指的是银行将闲置资金转化为贷款投资的过程。

金融中介通过吸收存款、提供贷款、进行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活动,实现了资金的再分配和配置,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货币银行学1—货币与利息

货币银行学1—货币与利息

货币银行学1—货币与利息概述货币与利息是货币银行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货币是一种社会经济交换媒介,具有流通和支付的功能。

利息是资金流动中的一种回报,是资本所有者从出借给他人所得到的报酬。

货币和利息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个人、企业和整个经济体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指一种被广泛接受并被用作交换媒介的东西。

货币可以是纸币、硬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货币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一种衡量价值的工具,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大小。

2.交换媒介: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方便了人们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3.储藏手段:货币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储存的手段,帮助人们将财富长期保存和积累。

4.债务支付手段:货币可以用于偿还债务,方便了借贷交易的进行。

货币的价值是由市场上的人们对其信任程度所决定的。

信任程度高的货币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使用,因此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对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利息的定义和作用利息是指资金所有者从出借给他人所得到的报酬。

在经济活动中,资金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

当一个人将自己的闲置资金借给他人使用时,通常会收取一定的利息作为对风险和机会成本的补偿。

利息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促进资金流动:利息的存在鼓励了资金的借贷活动,使得资金能够更加高效地流动起来,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分配资源:利息的高低反映了资金的稀缺性和需求的紧迫程度,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不同的领域和项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保持货币的价值:通过收取利息,货币可以在时间上保持一定程度的价值,防止通货膨胀等现象的发生。

利息的计算通常根据利率、借贷期限和借贷金额等因素进行确定。

不同的利息计算方式有简单利息和复利息等多种形式。

货币和利息的关系货币和利息是紧密相关的概念。

在资金流动中,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促进了借贷交易的进行,而利息则是借贷交易的回报。

以下是货币和利息之间的关系:1.货币的供求关系影响利息水平:货币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利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第一节什么是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探讨的是金融经济运行的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又具有微观性、个别性、适用性。

它既是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和深化,又是金融经济本身运行规律、规则及经营管理方法的概括与升华。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联系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货币银行学1、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依靠金融供给。

2、市场经济的资本再分配通过金融市场完成。

3、金融业的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

4、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也要运用金融政策。

5、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也离不开金融业。

第三节货币银行学学些什么知识?1、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2、货币供求与均衡(第十章)货币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一章)4、货币政策(第十二章)1、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2、利息与利息率(第三章)货币银行学1、金融体系概述(第四章)金融体系2、商业银行(第五章)3、中央银行(第六章)4、其他金融机构(第七章)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第八章)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第九章)1、金融创新(第十三章)金融发展2、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3、金融与经济发展(第十五章)第四节怎样学习货币银行学?一、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方法1、端正学习态度,学以致用。

2、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3、充分吸取古今中外管理学理论精华,吸取精华,弃去糟粕。

4、在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时,既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也不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货币银行学基本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基本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基本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3)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职能。

4)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 “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5)本位币(主币):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7)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8)商业信用 ----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 ----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10)国家信用----又称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泛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

11)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以商品、货币或劳务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12)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存款人通知银行从其账户上以一定金额付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13)期票----又称本票,是一种承诺式信用凭证,即发票人承诺在一定时间、地点、支付一定款项给持票人的合法凭证。

14)汇票----是一种命令式或委托式信用凭证,即由发票人命令或委托其付款人在一定时间、地点、支付一定款项给持票人的合法凭证。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讲义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讲义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货币和银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对于个人和企业的理财规划、投资决策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讲义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货币的特点、银行的职能以及货币供给与需求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货币银行学基础。

2. 货币的定义和特点2.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在经济交换中广泛接受并被普遍用作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工具的特定形式的物品。

货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普遍流通性:货币必须在经济体系内广泛流通,被人们普遍接受。

•价值尺度:货币可以用作衡量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尺度。

•支付手段:货币可以作为交换中的支付手段,方便进行经济交易。

•价值储存工具:货币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储存工具,可以在未来使用或兑换为其他财富资产。

2.2 货币的特点货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流通性:货币必须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能够被广泛接受,并便于交换使用。

•稳定性:货币的价值应该相对稳定,不受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

•可分性:货币应该能够方便地进行分割和组合,以便适应不同面额的交易需求。

•难以伪造:货币应该具有一定的防伪造特性,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信任度。

3. 银行的职能和种类3.1 银行的职能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职能:•存款和支付:银行接受各类存款,并为存款人提供支付和转账等服务。

•贷款和信用:银行向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并在一定条件下发放信用。

•资金调度:银行负责将存款资金调度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以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储蓄和理财:银行提供储蓄和理财产品,帮助个人和企业进行资金积累和增值。

3.2 银行的种类银行可以根据经营范围、性质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银行种类包括:•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和金融政策的管理机构,负责货币发行、资金调控和外汇管理等职能。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银行学与金融机构

货币银行学与金融机构

货币银行学与金融机构一、引言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和银行运作的学科,而金融机构则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实体。

本文将结合这两个主题,探讨货币银行学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二、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1. 货币货币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并作为交换媒介使用的价值符号。

货币在经济中具有流通、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在货币银行学中,人们研究货币的起源、发展以及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2. 银行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通常提供存款、贷款和支付等服务。

银行在货币银行学中被视为货币的储存和流通的中心。

银行的发展和运作方式对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经济体系中可用于支付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的大小对经济的稳定性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产生重要影响。

三、金融机构的分类与功能1.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最常见的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等。

商业银行在货币银行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扮演着经济中资金调剂和信用创造的重要角色。

2.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职责是管理国家的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中央银行在货币银行学研究中被视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

3. 证券公司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交易、股票发行和资本市场的运作。

它们在货币银行学中扮演着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资金流动的角色。

4. 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主要提供风险转移和理财服务,它们在货币银行学中与风险管理和资本市场有着紧密联系。

5. 其他金融机构除了上述几类金融机构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典当行等。

这些金融机构各具特色,在货币银行学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四、货币银行学与金融机构的关系货币银行学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的运作,而金融机构是货币和银行运作的实体承载者。

货币银行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而金融机构则实施和应用这些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货币银行学(黄达)重点整理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特别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普通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普通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事情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经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

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同意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并且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能够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

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算是劣币驱赶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群及分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并且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概括的说,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脚的金属作为后备。

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别兑现本位制,是指别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啥是“劣币驱赶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货币银行学 银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区别和联系 简答题

货币银行学 银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区别和联系 简答题

货币银行学银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区别和联系简答题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表外业务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和联系的分析,探讨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我国银行表外业务的现状及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政策建议。

二、货币银行学基本概念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学科。

在货币银行学中,货币与银行的关系密切相关。

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创造货币供应,影响经济运行。

三、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1.表内业务的概念与特点表内业务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等。

表内业务的特点是交易真实、风险可控、业务规模较大。

2.表外业务的概念与特点表外业务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业务,主要包括担保业务、信托业务、衍生品业务等。

表外业务的特点是交易复杂、风险隐蔽、业务规模较小。

3.两者之间的区别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主要区别在于交易性质、风险特征和业务规模。

表内业务以真实交易为主,风险相对可控;表外业务则涉及更多的金融创新和衍生品交易,风险更具隐蔽性。

此外,表内业务的规模通常较大,而表外业务的规模较小。

四、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的联系1.联系纽带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纽带。

表外业务往往是表内业务的延伸和补充,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业务互补性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在业务类型、服务范围等方面具有互补性。

表内业务为表外业务提供了稳定的客户基础和资金来源,表外业务则为表内业务拓展了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

3.风险传递表外业务的风险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传递至表内业务,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稳定。

因此,在开展表外业务时,银行需密切关注风险的传导和累积。

五、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1.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融合,银行表外业务将面临更多的国际化机遇和挑战。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资料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构成。

2、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3、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4、信用工具:是记在信用内容或关系的凭证,也叫金融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交易对象。

5、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一赊销商品和迂腐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

6、银行信用:是银行和各类金融金钩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

7、国家信用:是国家(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借助于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8、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

9、股份信用:是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所体现的一种信用形式。

10、合作信用:是信用领域中的一个合作经济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出资人之间相互提供。

11、租赁信用:是以出租设备和工具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12、国际信用:也叫国际信贷,是指国际间的借贷关系。

13、直接信用:是指不经中介机构做媒介而由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双方直接协商所进行的资金融通。

14、间接信用:是经过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资金融通,由金融机构先进行筹资,再将资金加以运用。

15、利息:在商品经济社会,利息是金额机构借出货币,借者在到期还本时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报酬,所以说,利息是金融资本的增值额,或使用金融资本的代价。

16、利息率: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之比。

17、基准利率:通常是由一个国家中央银行直接指定和调整,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利率,在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指再贴现率。

18、市场利率:是指借贷双方在金融市场上通过竞争,所形成的反映一定时期金融市场货币供求关系的利率。

19、官定利率:是由国家货币管理当局(中央银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需要所确定和调整的利率。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30 国际清算银行:是英、法、德、意、比、日等国的中央银行与代表美国银行界利益的摩根银行、纽约和芝加哥的花旗银行组成的银团,根据海牙国际协定于1930年5月共同组建的,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的,组织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办事机构。
31 银行存款乘数: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又称“货币乘数”。即中央银行创造或缩减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货币供应量是由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其数学表达式为:Ms=Bm。其中,Ms为货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
3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是商业存款货币的基础,是原始存款的来源。如果流通中非银行部门及居民的现金持有量不变,只要中央银行不增加基础货币,商行就无法多创造派生存款。其公式为: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37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决定。
38 货币供给: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
44 货币需求量: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需要的货币的数量的总和。
45 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作用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不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是一个动态过程,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平衡状况。

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点1.金融,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信用、利息和银行及其相互联系的总称。

2.货币是充当普通等价物的特别物品。

它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手段,它还具有购买其他一切商品的能力。

3.信用指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4.金融机构算是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组织单位,是商品、货币和信用进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5.金融调控是指调控主体依照对经济运行事情的推断,操作各种调节手段引导经济进展轨迹。

6.信用工具,指信用流通工具,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7.利息是货币资金所有者贷出一定数量货币所获得的酬劳。

8.利率是指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9.名义利率是指在一定时刻上对物价变动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

10.实际利率是指在一定时点上对物价变动因素举行剔除后的利率。

11、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关系等市场因素所决定的利率。

12.官定利率是指由货币当局规定的并强令执行的利率。

由此可见,官定利率属于治理利率。

13、利率体系是指在一具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要紧包括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

14、现值是指为取得一定的本利和如今所需要的本金。

15、终值按一定利率计算出的本利和。

16、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保持利率水平别变的利率。

17、中央银行: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为其要紧职责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

18、银行券: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兑付金银的债务凭证。

19、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储备体系是美国中央银行,它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

它对参加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实施治理和监督。

20、货币发行: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所形成的一项特有负债,它是最重要的负债业务。

货币发行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发行库,经过各家银行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

货币银行学完整大全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完整大全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金融——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二者虽然在表面上密切联系,本质上却各自独立运动,是两个范畴。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信用货币进入流通体系,货币和信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原来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融合所形成的新范畴,即金融。

2.信用经济——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货币的让渡形式,并且由于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暂时转让出其对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承借者因此要付给一定利息作为补偿。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存在造成了信用扩展的条件,进而形成的以信用为联系的经济,称为信用经济。

3.间接融资——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间环节融通资金,以其作为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和媒介,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并不发生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方式。

4.直接融资——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以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资金的融资方式。

5.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算出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

6.市场利率——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标准可以将利率划分为市场利率与官定、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7.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的利率。

8.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用以评估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由名义利率和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决定。

9.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10.金融工具——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对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

具有偿还期限,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等基本特征。

11.融通票据——无交易背景而只是为了融通资金所签发的商业票据。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货币银行学属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在金融行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概念的定义。

货币货币是指一种广泛接受并被用于交换的价值媒介。

它可以作为商品的交换媒介,也可以用来支付债务和税款。

货币可以是实物货币,例如金属货币、纸币或硬币,也可以是没有实物形态的电子货币。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所有可用的货币总量。

它包括货币发行量和存款。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会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家由政府或政府代表控制的、负责管理货币政策的银行机构。

它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货币供应、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协调各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监管金融机构的活动。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一家提供各种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

它们的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提供信用卡和外汇交易等。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参与者之一,能够影响各种金融交易。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银行必须保留在其存款帐户中的一部分资金的百分比。

准备金率的目的是保证银行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客户的提款请求。

当准备金率发生变化时,这将影响银行的贷款和存款利率以及货币总供应量等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体运行。

这些政策能够影响通货膨胀、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利率利率是指借款人必须支付的贷款费用。

它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贷款的风险性、借款人的信用等。

利率还可以用作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和经济活动的工具。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所导致的物价上涨。

它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通常会导致财富重新分配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货币再融资货币再融资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债券等手段来向商业银行注入资金以扩大货币供应。

这是一种刺激经济活动和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

以上是货币银行学的一些基本术语和概念的解释。

对于金融从业者和学习金融的人来说,了解这些概念和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