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思想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韩愈圣人制刑说
• 韩愈坚持圣人史观,认为圣人就是人道的楷 模,圣人就是仁义,圣和仁是一体的。“古之时, 人之多害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 道,为之君,为之师,……为之工,为之贾,为 之医药,为之礼,为之乐,为之政,为之刑……, 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 韩愈的这种学说无非是给贵族官僚统治以辩 护,劝诱人们服从统治,但也服务于他的反佛需 要。
• 李翱的反佛则是从恢复儒家原有的人格理想 来对抗佛性,显得更加理性。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天人历 史观
柳宗元,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 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 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 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 。
刘禹锡,字梦得 ,唐朝文学家 和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有“诗豪”之称 ,政治上主张革 新 ,坚持唯物主义的主张。
• 柳宗元接着从“天人不相预”出发,又对有神论进 行了批判。“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批判 了以前的天命神权观,是王充无神论的继承和发扬。
二、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观
• 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天人观。 “天之所能,生万物也,人之所能,治万 物也”。“天,有形之大者,人,动物之 尤者。天之能,人固不能;人之能,天亦 有所不能”。“万物所以为无穷者,交相 生而已,还相用而已”〈天伦〉。刘禹锡 首先指出了天和人是分离的,各自有各自 的作用,万物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十章 隋唐时期思想的发展
• 隋唐时期思想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儒家思想的 进步论证和发展,试图使儒家思想进一步完善, 主要代表人物为韩愈、李翱 。同时这一时期唯 物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柳宗元、 刘禹锡 。
韩愈、李翱的心性儒家之学
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宋代苏轼评价他“文起八 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 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有“文章巨公”和“百 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 生集》
三、韩愈的道统论
•
道是韩愈哲学的最高范畴,其内涵就是抽象了的封
建伦理道德规范。他认为“天道乱,日月星辰不得其行。
地道乱,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乱,夷狄禽兽不得其
情。……人者,夷狄禽兽之主也”这样论述了人类社会
存在着一个道,那么道的内容是什么呢?
• 他说:“博爱之为仁,行之宜而谓之义,由是而之 谓道,足乎己待于外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得为虚 位”。这样他就将道的内容具体化为仁义道德。
• “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黑夜白天,往来屯屯, 庞昧革化,惟元气存”。肯定了宇宙起源于元气的存在, 元气是世界统一的物质基础。
• 接着论述了元气自身运动的规律,“山川者,特天 地之物。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自动自休,自峙对 流,是恶乎为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 设?”。
二、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观
• 他认为这个道从尧开始,到了孟子就中断了。显然 韩愈是孔孟思想的继承者,也是为了反佛的需要。
四、韩愈、李翱的反佛主张
• 韩愈是位坚定的反佛思想家,他从圣人立法 反对佛教的佛祖,自信圣人早于佛祖;其次他以 道统反对佛教的佛统;再次他从性情三品理论反 对佛教的灭情灭性学说。他做《论佛骨表》批判 唐代的兴佛社会,目的在于复兴儒家思想。他的 反佛主张为以后“会昌法难”和五代十国时期灭 佛运动提供了观念上的准备。
一、柳宗元“元气自动”的自然 观
• 柳宗元、刘禹锡是中唐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人 物,他们不仅投身政治实践,而且坚持唯物主义的哲学, 冲击了以前的天命神学观,继承了荀子唯物主义的思想。 首先表现在柳宗元“元气自动”的自然观上。
• 柳宗元用〈天对〉回答了战国末期楚国伟大诗人屈 原的〈天问〉,明确阐述了自己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李翱是中国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从韩愈 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 之间。李翱一生崇儒排佛,wk.baidu.com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 儒家的“中道”为标准。
一、韩愈、李翱的心性说
• 韩愈、李翱是在中唐时代提出儒家道统问题, 并担当儒家道统的重要人物,其二人的主要思想 首先表现在心性之说上。
• 韩愈继承了董仲舒的性三品理论并有所发展。 韩愈的主要代表作〈韩昌黎集〉,哲学思想主要 体现在作品〈原道〉、〈原人〉、〈原性〉〈谏 迎佛骨表〉中。
的本来目的。他真正的目的是复性灭妄情,他说:天地
之间,万物而生,人为万物之一,其所以异于禽兽鱼虫,
岂非道德之性乎哉”。“妄情灭息,本性清明,周流六
虚,所以谓之复其性也”。
一、韩愈、李翱的心性说
• 他们二人的性情说第一为以后的理学讨论天 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奠定了基础。其次李翱的复性 灭情是劝诱人们不要违背儒家的仁义道德,为伦 理纲常进行了辩护。再次韩愈的性三品说也是对 佛家灭清灭性的抨击。
一、韩愈、李翱的心性说
•
李翱继承了他老师韩愈的性情观点,他没有提出三
品说,而是性情关系作了论述,提出复性灭情说。
•
他认为:“性与情不相无也,无性则情无所生,情
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性者,天之
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情者。性之动,百姓溺之而不
能知其本也”这样李翱论述了性情的关系,但这不是他
一、韩愈、李翱的心性说
• 韩愈认为:“性也者,与生俱之;情也者, 接于物而生。性之品有三,而所以为性者五,情 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 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者,善,中者,可导 而上下,下者,恶。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 义,曰礼,曰智、曰信……情之品有上、中、下 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 曰爱、曰恶、曰欲。
• 柳宗元认为天地、元气都是没有意志的物质,根本 不能对人施行赏罚。“天地,大果瓜也,元气,大痈痔 也;阴阳,大草木也,其呜呼能赏功而罚祸?功者自功, 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生殖与灾荒,皆天 也;法制与悖乱,皆人也。而之而已,其事行各不相 预”。他的“天人不相预”是对荀子天人之分思想的继 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