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塌方施工方案
隧道塌方处理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隧道塌方处理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摘要:针对某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对其塌方段处理施工所用方法和技术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内容包括回填反压、反压土顶封闭、搭设临时钢支撑、注浆小导管、护拱浇筑、塌方段开挖与初期支护、塌腔回填,并通过实践,得出该隧道塌方体处理施工顺利完成,塌方处理施工过程顺利,无安全问题,所用塌方处理方法合理可行,可为类似隧道的塌方处理提供技术参考的结论。
关键词:隧道塌方;塌方处理;隧道衬砌0引言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塌方的问题,在塌方体达到稳定后,应立即根据其实际情况,结合现有施工条件,对塌方体进行处理,采用合理可行的塌方体处理与支护方法。
一、项目概况某隧道出口端右洞右导坑施工至掌子面桩号K162+464,其他导坑掌子面桩号见下图,累计进尺102m。
换拱施工至K162+494断面,完成拱顶段工字钢拆除工作后,现场施工人员开始凿除右导拱腰部分工字钢,此时拱顶部分开始出现掉渣,随后塌方工况不断加剧,持续约10多分钟,最终塌方贯通至地表,导致隧道右洞地表出现塌坑,塌坑尺寸约16m×16m×6m,且周围发现5条裂缝,另有2条老裂缝,初步估算此次塌方量约1500m3。
图1 出口右洞各导坑掌子面桩号图图2 隧道换拱段塌体现场图图3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洞顶陷坑现场图图4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洞顶陷坑平面图图5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洞顶陷坑横断面图图6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洞顶陷坑纵断面图图7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隧道右洞地表的旧裂缝图8 隧道换拱段塌方后隧道右洞地表的新发现裂缝二、隧道深孔注浆方案考虑到现场病害情况,采用地表深孔注浆加固技术对该隧道进行加固。
具体工程措施如下:(一)深孔注浆根据现场隧道塌方情况和实际施工需求,注浆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注浆加固和止水帷幕孔注浆注浆加固和止水帷幕孔注浆的加固范围为K162+450~+515,共计348个孔。
位置为隧道两侧,在距离隧道边墙外1.0m处设第一排,向外0.5m间距设置第二排,两排钻孔纵向沿线路方向间距均为0.75m,两排注浆孔呈梅花状布置。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塌方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
隧道塌方需要采取综合处理方案,处理方案的目的是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工程的顺利进行,下面将就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进行介绍。
1、排水处理:如果隧洞塌方是由于山体地质条件差、地下水涌入等原因造成的,就要先做好排水工作。
隧洞在严重排水难度地段要先采取各种排水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要对洞内的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检查各类排水设备及管道是否有水损,及时修复。
2、支护加固:隧洞加固是降低隧道塌方风险的重要措施。
主要是通过加固隧洞结构的强度,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加固方式可以包括预应力、矩形管廊加固、支架法等方案。
加固隧洞下部要优先考虑应加强的位置与方式,对已有的加固方式要剖析,查清其缺点,然后通过优化的方式弥补,确保施工效果的可靠性。
3、清理处理:隧洞下降导致施工材料混杂的情况要及时清理,防止垃圾和残渣堵塞洞道,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洞内淤泥、松散石块等物质要及时地进行清理,对于深度较深的地方要采取人工或机械施工,确保杂物清理干净,通畅洞内的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
4、重新设计:塌方事件一般不只是对工程和设备的部分损坏,也会对整体的工程造成一种不定性。
基于这一点,在改善设计方案的同时,要采取如改变隧道倾斜度、建设二次支撑等方案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地改进施工方案,提高其安全性、稳妥性、便捷性和经济性。
5、提高安全关注度:一个好的安全管理是消除隧洞塌方的关键。
做好隧道塌方事故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人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压实安全责任,确保隧道作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生产作业前要进行在岗教育和安全技能手续的审批,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锻炼出人们关注安全的习惯。
综上所述,隧洞塌方综合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必须要满足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要求,综合采用各种措施,通过融合的方式,将各个措施的优点发扬光大。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案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案1、预防坍塌的措施隧道施工预防坍方首先做好地质预报,选择相应的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在施工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先排水。
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隧道外之水截于隧道之外。
(2)、短开挖。
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
在爆破时,要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用药量。
(4)、强支护。
针对地压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5)、快衬砌。
衬砌工作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
(6)、勤检查、勤量测。
对围岩发现有变形或异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隐患。
2、坍塌处理方法(1)、防止坍方扩大隧道塌方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继续发展,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
a、在坍方范围的顶部与侧壁危石及大裂缝,应先行清除或锚固。
b、加强原有支护。
对坍方范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坍方扩大。
c、在坍方范围内架设支撑或喷射混凝土,必要时加设锚杆。
d、加快衬砌。
对坍方两端应尽快作好局部衬砌,以保证坍方不扩大。
(2)、处理坍方当塌方规模较小时,应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
亦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塌渣上架设施工临时支架,稳定顶部而后清渣。
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堵死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在查清塌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或注浆凝固法稳固围岩体和渣体,待其稳定后再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
对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
塌方较小时,可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其填充;塌穴较大时,可用浆砌片石回填厚2m,其上空间应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定围岩。
特大塌穴将根据具体情况作特殊处理。
塌方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水流或下渗到塌穴和塌渣体内。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二、隧道坍塌原因分析 (4)2.1 自然因素 (4)2.2 人为因素 (5)三、隧道坍塌预防措施 (6)3.1 加强地质勘探 (7)3.2 优化设计方案 (8)3.3 提高施工质量 (9)3.4 完善应急预案 (11)四、隧道坍塌应急处理流程 (12)4.1 应急响应 (13)4.2 现场处置 (13)4.3 救援与疏散 (14)4.4 事故调查与处理 (16)五、隧道坍塌处理技术 (17)5.1 堵塞物清除 (18)5.2 衬砌加固 (20)5.3 支护结构修复 (21)5.4 隧道排水 (22)六、案例分析 (23)七、总结与展望 (24)7.1 实践经验总结 (25)7.2 未来发展趋势 (26)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隧道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地质和环境问题,其中隧道坍塌事故尤为严重。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实用的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处理方案旨在针对隧道坍塌事故,明确应急处理原则和目标,为救援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南。
该方案还将对隧道坍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类似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本处理方案中,我们将充分考虑隧道坍塌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确保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还将在方案中强调应急救援的重要性,提高应对隧道坍塌事故的整体能力。
本处理方案将为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1.1 编制目的本处理方案的编制目的在于明确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原则、步骤和措施,以确保在发生隧道坍塌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通过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为现场指挥人员提供指导,确保各项救援措施的有效实施,也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分析和经验总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隧道塌方处置施工方案范本

隧道塌方处置施工方案范本前言隧道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突发性质事故难以避免。
当发生隧道塌方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保证隧道通行安全。
本文将针对隧道塌方事故的处置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并以工程实例进行说明。
处置方案步骤步骤一:现场勘查首先,应组织现场力量进行勘查,了解塌方情况及现场环境,显然这是必要的第一步。
在勘查过程中,对于隧道支护结构、地质构造和土层性质,应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设计提供有力依据。
步骤二:制定处置方案在勘查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处置方案,方案应考虑以下要素:1.隧道塌方范围和情况;2.隧道支护结构的完整性;3.降低二次塌方风险;4.利用现有资源,实施合理的处置方案;5.保证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笔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步骤三:采取应急措施在制定好处置方案后,应组织力量采取应急措施,以保证现场人员及交通安全。
应急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以下措施:1.确立现场安全警戒线;2.对于受损的立柱、梁等建筑结构进行支撑或加固;3.采用固井或真空吸尘等技术进行隧道井筒的泥沙清理。
步骤四:开展施工在采取应急措施后,可以开展处置施工。
具体施工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应达到以下要求:1.合理配置施工人力、机械和材料;2.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施工质量;3.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步骤五:检查验收隧道塌方处置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检查验收。
此时,考察要点包括:1.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标的执行情况;2.施工后质量检查结果;3.整个施工项目的管理过程。
工程实例中国某地市某高速公路桥隧工程部发生隧道塌方事故,事故原因是由于工程施工时未充分考虑支护措施而导致。
具体处置施工方案及实施效果说明如下:1.现场勘查:在塌方现场进行了环境勘查,发现塌方范围约为5m×10m,塌方深度约为2.5m。
2.制定处置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挖掘约5.5m×10.5m×3m基坑的方案,将现有支撑构造拆除,并重新设置新的支撑构造,同时利用钢板桩深挖开挖机在基坑中进行明挖,以挖掘符合标准的地基。
隧道掌子面塌方处置方案

隧道掌子面塌方处置方案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隧道工程建设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隧道的掌子面是隧道工程中重要的结构部件,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安全。
然而,在隧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掌子面易发生塌方现象,给隧道使用和交通带来很大的危害。
为了尽早排除社会生产中的隐患,应对隧道掌子面塌方采取以下处置方案。
一、现场处置发现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置。
在现场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保证现场安全。
应根据塌方范围和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现场安全。
在现场进行施工、挖掘、清理等作业时,要按照工程安全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安全。
2.进行适当的清理。
一旦发现隧道掌子面塌方,应及时清理塌方物,并且保证通风畅通,防止塌方物堆积过多造成二次塌方。
3.彻底开展调研。
在现场处理过程中,应认真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塌方原因和影响范围,科学制定后续处置方案。
二、应急处置针对隧道掌子面塌方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1.加强道路交通管制。
一旦发生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应及时对南北两端的车辆进行管制和疏导,确保现场交通畅通。
2.及时启用备用通道。
为保证通行,应及时启用已预留的其他通道,让车辆绕道通行。
3.在路面标识危险提示。
对塌方区域进行明显的危险提示,避免行人、车辆进入危险区域。
4.保障事故现场安全。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保证事故现场秩序,确保现场安全和周围环境的稳定。
三、进一步处置对于隧道掌子面塌方,应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的处置工作。
1.彻底调查事故原因。
针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找出并排除隐患,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塌方事故。
2.联合专业技术力量进行处置。
隧道掌子面塌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事故,需要将各专业技术力量整合起来,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3.加强后续安全监测。
针对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后的处置工作,应加强对隧道安全状况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钟家山隧道出口左洞ZK91+651~ZK91+641段拱顶沉降处治方案一、工程概述:吉莲高速公路B5标钟家山隧道ZK91+651~ZK91+641段拱顶,于2013年9月6日~11日连续不断沉降。
截至2013年9月11日:K91+648累计沉降量-166.2mm、K91+644累计沉降量-176mm、 K91+642累计沉降量-169mm。
2013年9月12日K91+642断面沉降量为-124.1mm ,经断面检测ZK91+651~ZK91+641段初支均侵线,尝试开挖掌子面Zk91+641出现掉块严重,且本段上导见多处环向裂缝,为施工安全考虑,暂停洞内上导开挖施工。
地质情况:ZK91+651~ZK91+641段地质为强风化页岩(局部夹砂岩),黄色、黄褐色,泥质结构,片状构造,岩质软,易机械散体,遇水软化崩解,局部夹砂岩(一般2~4m内出现夹层),裂隙发育,内侧含微量渗水,岩层倾角主呈15~250。
开挖后岩层遇水层层剥离,拱顶逐渐掉块坍塌。
掉块呈泥质、遇水软化、十分破碎,围岩无自稳力。
该段突水情况:2013年9月16日19:24分掌子面上导内侧股狀出水,水量约7.5m3/h。
17日19:10分掌子面上导内侧水量猛增至175m3/h,该隧道为返坡隧道,5台功率为30m3/h水泵仍不能保证掌子面不积水,随调水泥罐车往洞外运水,一直持续至19日水量逐渐减少至35m3/h,掌子面上导内侧持续出水。
二、塌方处理情况1、2013年8月27日开挖到ZK91+652后,Zk91+652-649拱部形成塌腔,经四方同意采取:初支拱架采用I22b工字钢,纵向间距50cm,预埋回填管,加临时护拱,待稳定后泵送砼施工。
2、2013年09月04日上导施工至Zk91+641后,监控量测显示Zk91+651-641段护拱明显沉降,经四方讨论,采取:暂停上导施工;上导内侧两榀悬空拱架接至中导,护拱同样接至中导;该段护拱施作至掌子面;在该段拱部加两环5m长¢42mm注浆小导管,每排34根,注浆加固围岩施工。
隧道冒顶、塌方处理措施建议

方案一、先初支再回填。
1、地表塌穴周围开挖排水沟,绝对不能让水对塌方壁进行冲刷。
2、对冒顶塌陷边坡进行清理加固,施做锚网喷,锚杆采用¢22砂浆锚杆,长度3.5米,按间距1米*1米梅花型布置,喷射C20混凝土支护(厚0.1米)。
不好施做的时候,采用台阶往下施工。
(防止二次坍塌)
3、如果土体自稳性特别差,在塌方坑壁上用挖机打入89mm管子至坑壁内。
间距1m。
如果挖机能施工,管子越长越好。
4、双重钢架,喷射混凝土。
5、钢架外面超前小导管。
6、改变土体整体性能,让土体形成固结,面积为塌方面积直径的1.5倍直径。
措施为:地表注浆+洞内注浆
(施工完成以后,初支强度到了以后在回填。
)
7、干状土回填至原地面20cm以下,浇筑C15混凝土于地面平齐(范围要大于塌方段1.5倍),混凝图初凝后在覆盖一层高于原地面的土。
方案二:先回填后初支
1、洞内反压填土,装载机推至最前面。
2、对塌方下面的初支钢架施做临时支撑,可以用15cm以上
的方木,型钢对初支拱顶和拱腰进行加密顶进。
3、塌方回填干状土(略高于原地面),压实。
图中加一层防水
板,防水板铺设面积要币塌方面积大才好。
4、坑壁周围施做临时水沟。
临时封闭,重车不得碾压。
5、现在开始洞内处理,超前、管棚、注浆(洞内+地表)、钢
架都得高标准做。
保证安全度过塌方段。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隧道塌方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和交通瘫痪。
处理隧道塌方应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以下步骤:
1. 确保人员安全:首要任务是确保隧道内的人员安全。
如果有人被困在塌方中,应立即通知救援队伍进行搜救,并保证他们的安全。
同时,所有其他人员应尽快疏散到安全区域。
2. 通知相关部门: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如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告知他们发生了隧道塌方事故。
这样他们可以尽快采取行动,组织救援和交通疏导。
3. 研究塌方原因:对隧道塌方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导致塌方的具体原因。
这可以帮助相关部门进行事故的认定和责任追究。
4. 开展紧急维修:对塌方部位进行紧急维修,尽快恢复隧道的通行功能。
维修工作需要专业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进行,应确保他们的安全工作环境。
5. 恢复交通:在确保隧道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交通。
这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包括交警、交通管理部门和施工队伍,保证塌方区域的及时疏导和修复。
6. 加强安全管理:事后应对隧道塌方事故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评估,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加强对隧道的日常巡检和维护,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总之,隧道塌方处理方案需要快速反应、高效协作和精确判断。
相关部门和人员需要紧密合作,确保人员的安全,并尽快恢复交通秩序。
此外,隧道管理者应加强隧道的安全管理,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塌方隧道支护施工方案

塌方隧道支护施工方案隧道支护施工方案当前,隧道工程在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我公司制定了以下的隧道支护施工方案。
一、方案概述该方案主要针对隧道工程中的塌方问题,采用传统的支护方法,包括预支护和中期支护两个阶段。
二、预支护1. 预支护的作用是在隧道施工开始前,对整个施工区域进行支护,以确保施工区域的稳定性。
2. 预支护采用了钢架支护和喷射混凝土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3. 钢架支护主要使用了槽钢和角钢,通过焊接和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框架。
喷射混凝土则在钢架支护的基础上进行,增加了支护的强度和稳定性。
4. 预支护中还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问题,确保施工区域的稳定性。
三、中期支护1. 中期支护是在隧道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临时支护措施。
2. 中期支护主要采用了锚杆支护和喷砼枪喷支护两种方式。
3. 锚杆支护是通过将钢筋混凝土锚杆固定在隧道壁上,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
喷砼枪喷支护则是通过使用喷砼枪对隧道壁进行喷射,填充和加固隧道壁。
四、安全措施1.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安全规范进行作业,并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
2. 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人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并佩戴好相关的安全装备。
3. 施工现场将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配备专业的安全巡逻人员,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五、施工进度安排1. 根据工程规模和工期,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安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
2.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性。
六、质量控制1. 我们将建立专门的质量控制队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监督。
2. 对所有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进行定期的质量抽检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以上就是我公司制定的塌方隧道支护施工方案,通过采取预支护和中期支护等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地下水影响
地下水侵蚀
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入开挖面,软化围岩,降低围岩强度。
排水措施不当
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导致地下水积聚,增加塌方风险。
02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加强地质勘察和预报
详细了解隧道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
01
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02
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对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及时发现不
施工方法不当
施工工艺不合理
隧道开挖方法选择不当,爆破控制不当,导致围岩松动或破 坏。
支护措施不到位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未能有效控 制围岩变形。
支护结构失效
支护结构破坏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受到围岩压 力或地下水侵蚀而破坏。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问题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如锚杆失效、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等,导致支护结 构失效。
在隧道施工前,要加强 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 质情况,为施工提供科
学依据。
合理设计
根据地质情况,合理设 计隧道的结构、断面和 支护方式,提高隧道的
稳定性。
加强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 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
量符合规范要求。
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隧道设施进行定期检 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 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 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01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不良
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影 响围岩的稳定性和自承能力。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汇总

洞子崖隧道DK684+010~DK683+956段侵限换拱及坍塌、冒顶处理方案等有关状况汇报一、隧道基本概况1、隧道概况洞子崖隧道位于澄城县洞子崖村东南侧,西延铁路洞子崖车站左前方。
地貌上属黄土梁峁区,地形起伏较大,高程在557~660m之间,最大埋深104m。
隧道在洞子崖村附近DK683+062穿越一基岩山包后进入宽约130m杜康沟断层,沟底处离拱顶仅16米,埋深较浅,然后再穿越砂岩夹泥岩层,最终在DK684+385出洞。
隧道起讫里程为DK683+062~DK684+385,全长1323m,为双线隧道。
全隧道位于直线地段,洞内线路为5.4‰旳单面下坡。
2、地质概况隧道处在地质构造较复杂,属韩城——铜川断褶带,为陕甘宁台坳与汾渭地堑接壤带,构造活动剧烈,岩层层序变化较大。
隧道范围内重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黏质黄土和碎石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二叠系中统/下统砂岩夹泥岩。
杜康沟断层(DK683+940~DK684+070)为隐伏逆断层,断层产状N60°E/84°S,断层走向与线路近正交。
岩层旳断裂破碎程度由北向南而递增,小旳断裂构造较为发育,致使下部岩层纵横错断呈不持续状。
断层破碎带宽度约130m,呈浅灰色、紫红色,断层物质为断层碎石为主,挤压揉皱严重,岩性为砂岩、泥岩,断层哑口、断层沟等断层地貌明显,基岩裂隙水不发育。
节理多为高角度交叉剪切节理,岩体多被切割为菱块状。
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
杜康沟断层沟底处洞身最浅埋深为16m,地表及洞身部分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具湿陷性。
二、施工状况:洞子崖隧道于3月15日开始洞口段旳开挖掘进,从DK684+076段开始进入杜康沟断层施工,在DK684+076~DK683+938段采用Ⅴ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或预留关键土法)施工,进入杜康沟断层带施工后,掌子面地质状况变化较大:从DK684+076处掌子面揭发岩性来看,为砂岩夹泥岩,砂岩呈厚层状,岩体较完整;从DK684+010处掌子面揭发岩性来看,线路右侧为砂岩夹泥岩,砂岩呈中厚层状,线路左侧为黏质黄土和碎石土;DK683+990附近掌子面揭发岩性以黏质黄土为主夹杂部分碎石土,黏质黄土具有湿陷性,该地质条件一直往后延续。
真武山二号隧道右洞塌方处理轨排施工方案

真武山二号隧道右洞塌方处理轨排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真武山二号隧道是连接两座山峰的重要通道,在通车后为当地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右洞塌方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和修复,以恢复交通畅通。
二、塌方情况分析右洞塌方严重影响了隧道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需要通过轨排施工方案来尽快修复,保障隧道的正常运营。
三、施工方案概述1.施工目标:恢复隧道的正常通行能力,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2.施工原则: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满足建设要求。
3.施工内容:清理崩塌物、支护隧道、修复洞壁等。
四、施工步骤1.准备工作:–围挡施工区域,确保安全。
–采用适当的机械设备,清理崩塌物。
2.支护处理:–在塌方部位进行支护,采用钢梁等材料进行支撑。
–确保支护牢固可靠,防止二次塌方。
3.洞壁修复:–对受损洞壁进行修复,恢复原有结构。
4.清理工作:–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没有崩塌物残留。
五、施工安全措施1.人员安全:–施工人员需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必要防护用具。
–严格落实施工人员管理制度,确保安全操作。
2.设备安全:–确保施工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定期维护检查。
–严格遵守设备使用规范,防止意外发生。
六、工期和成本估算1.工期:预计施工周期为一个月,具体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成本:初步估算施工所需经费约XX万元,具体花费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变化。
七、总结与展望本轨排施工方案通过详细的步骤和安全措施,对真武山二号隧道右洞塌方的处理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希望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保障隧道的安全和通行能力,为当地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外草坞隧道口塌方处理方案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日期
江西际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婺源县城东安置区建设工程项目部
塌方处理方案
由于外蔡坞隧道(K0+724)中导洞左上方9月6日再次出现塌方,影响进洞施工。
为保证正常施工,消除隐患。
我部决定采用φ89超长管棚支护,具体方案如下:
1、先将垮方清理干净,将原有小导管进行割除。
2、架立18#工字钢,纵向间距为0.5m。
洞口段30m原有14#工字钢全部换成18#工字钢。
3、在工字钢外侧焊接φ127导向管,导向管长2m。
再行钻孔作业,因我部无此类钻孔机械需对外租用。
4、安装管棚,管棚长度为30m,环向间距为40cm。
管棚钻孔同设计一样,整个布局参见后页附图所示。
5、向管棚内注浆,直至浆液倒流为止。
在靠近中导洞拱顶一侧编接钢筋网,钢筋网间距为15cm×15cm。
6、喷射砼回填,将原塌方处距中导洞拱顶1米范围先行回填。
待一天后进行第二层管棚施工,第二层管棚间距同第一次一样。
等第二层管棚施工完成后再行第二层砼回填,如此类推共需管棚四层。
(具体方案见后图)
7.施工流程图:
管棚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管棚超前支护工序流程图
8、最后对地质差的25米进行山体注浆,本注浆量按实计无法给出工程量。
9、施工人员安排
10、设备机具配置
11、工程量统计:
注:本工程量统计表中未计算山体注浆工程量
江西际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婺源县城东安置区建设工程项目部
2010年9月9日。
罗岭隧道RK5+069.5处塌方处理施工方案

2施 工 方案
2 . 1地表 处理
2 . 1 . 1截 水 沟施 工
为防止通天塌方的天井形成进一步的垮塌 , 在塌方坑 口处砌筑 截水沟 , 以防雨水汇集于塌陷坑处汇集 , 继续流入塌 陷坑 中。 由于塌 陷 坑 处在 山坡 位 置 上 , 截 水 沟设 置 成 “ U” 形状 , 类 似 洞 顶截 水 沟 状 , 并 采 用 M7 . 5 砂浆片石进行砌筑 。
2. 1 . 2锁 口施 工
将塌陷坑表面杂物清 除后 , 布置 6 . 5 @2 5 * 2 5 c m钢筋网片, 并 喷射1 0 c m厚 的 C 2 0 砼, 并 覆盖 两 布 一 膜 土 工 布 。
里程 桩 号 R K6 十 0 6 9 . 5 ~0 7 0. 1 RK6 + 70 0 . 1 -0 7 8 . 5
2 . 2洞 内处 理 2 . 2 . 1 掌 子 面处 理
1塌方 原 因分析
 ̄ 5 + 0 6 9 . 5 原设计 处 于小 净距 V级 加 强段 围岩 , 地 质情 况差 , 围 岩破碎 , 水量较丰富, 裂隙发育, 呈块状镶嵌结构。 根据超前地质钻探 显示 : 下部 围岩较硬, 裂隙较发育 ; 围岩 中上部 主要 由强风化砾岩组 成, 半岩半土状 , 极其破碎 ; 上部呈土状 , 结构松散 , 颗粒间胶结能力 差, 遇水软化出现崩塌掉块 , 当开挖至此时由于爆破震动导致塌方。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O v e r v i e w 高 端装备制 造
罗岭隧 道 R K5 + 0 6 9 . 5 处塌方处理施工方案
张 衡 ( 广 东 省 长 大公 路 工程 有 限公 司 , 广 东广 州 5 1 1 4 3 0 )
隧道坍方应急预案

隧道坍方应急预案1、隧道坍方引起的直接后果是地面沉陷,造成道路破坏,危急行人和交通安全,造成恶略的社会影响。
2、预防措施1)采用人工配风镐开挖施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2)洞内配备足够的装土草袋,木料、型钢,一旦发现掌子面塌陷,立即封堵支顶,并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插打压浆管压浆防止塌陷和减少地面下沉。
3)开挖过程中,为防止拱顶和边墙处土体塌陷,采用插板封堵。
4)开挖过程中,对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封闭。
5)开挖支护力求快速,开挖进尺控制在0.5米,初期支护快速成环,尽早封闭。
6)加强塌方的预测。
采用探孔对地质情况或水文情况进行探察,坚持经常观察洞内围岩受力及变形状态,及时发现塌方的可能性及征兆。
7)加强初期支护,控制塌方。
开挖出工作面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防止局部坍塌,提高暗挖断围岩整体稳定。
8)沿暗挖通道位置,在现况路面上通铺12mm钢板。
3、处理措施1)局部坍方只是部分开挖面土层剥落,施工时及时处理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一般是停止开挖,迅速向坍方面挂钢筋网片,及时喷射混凝土,也可用木板、编织袋等封住掌子面,用方木支撑,然后再进行处理。
处理前一般封闭掌子面,注浆加固土层,再重新开挖。
2)掌子面失稳掌子面失稳一般引起的坍方后果都较为严重,施工中必须避免。
如施工中发现掌子面失稳引起坍方,按应急方案处理,立即用编织袋、木板、方木等支撑掌子面,同时立即向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并预埋注浆管。
掌子面失稳立即处理,避免坍方扩大。
3)坍方引起地面沉陷,立即联系商品砼拌合站紧急调用早强速凝商品砼灌注在坍陷部位,同时在坍陷部位设置交通导向标志,夜间设置指示灯,并由派出所人员维持交通秩序。
隧道洞口塌方处置方案

隧道洞口塌方处置方案隧道洞口塌方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探讨隧道洞口塌方的处置方案。
一、现场应急处理一旦发现隧道洞口出现塌方现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现场进行调查,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1.第一时间组织抢险队伍,对现场进行分析、判断、确定塌方范围。
2.尽快撤离施工人员,并封锁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进行安全警示。
3.采取人工或机械清除垮塌物,确保道路通畅。
4.对垮塌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对策,防止在同一处发生类似的塌方事故。
二、安全监测工作隧道洞口塌方后,必须进行安全监测工作,在不停工的情况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安全监测工作包括:1.对垮塌现场进行现场监测,确保监测指标正常。
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监管措施,防止发生类似塌方事故。
3.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塌方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三、治理方案制定为防止类似的塌方事故再次发生,必须对隧道洞口进行治理。
治理方案制定包括:1.对隧道洞口进行状况评估,确保洞口的稳定。
2.进行加固工作,针对隧道洞口塌方的原因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提高隧道洞口的承载力。
3.对垮塌物进行有效处理,使其不会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
4.对洞口进行黑色喷涂,防止毁容。
四、结语本文介绍了针对隧道洞口塌方的应急处理、安全监测和治理方案制定等具体措施,可以帮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人员和意外局势应对。
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灵活调整和更多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童路南段道路及配套工程火风山隧道右线YK0+990~YK0+935坍塌及影响段处理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金童路南段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组团,道路沿线穿越天宫殿片区N区及I区,是连接N区与I区、重庆北站(龙头寺火车站)与北部新区的重要道路。
道路设计起点接N区1#路,从童家院子立交西侧穿越内环高速、机场高速、火风山公园,形成火风山隧道,终点接北部新区金童路。
火风山隧道共三个单洞,即左、右线隧道和C匝道,左右线隧道分别长725m,C匝道205m,单洞合计1655m。
左右线隧道轴线间距约22m。
隧道最大埋深为31.612m(右线),最小埋深为1.630m (C匝道),隧道采用曲墙三心圆形断面,最大净宽10.23m,隧道中心处最大净高6.73m。
主线隧道最大纵坡为2.0%。
C匝道隧道最大纵坡为3.5%。
表1-1 火风山隧道围岩及衬砌型式2、地形地貌拟建道路处于浅丘斜坡地带,原始地貌由丘脊、丘坡、丘谷组成。
整个线路大致跨越2条“U型”冲沟,场地起伏不平,高差较大,总体上讲,冲沟谷底及斜坡坡顶地形较平坦,地形坡度角1°~10°。
斜坡地形坡度相差较大,地形坡度角10°~50°,坡顶前缘甚至形成陡崖。
场区最高海拔高程为320.24m(ZY17),最低海拔高程为265.03m(ZY7),相对高差55.21m。
3、工程地质隧道拟建区内出露的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的填筑土、粉质粘土和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组成。
原地勘资料地质情况:火风山隧道Ⅳ级围岩穿越沙溪庙组中风化泥岩,泥岩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完整系数Kv=0.64~0.66,岩体纵波速Vp=2.6~3.4km/s;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7.3MPa,K1=0.2,K2=0.2,K3=0,中风化带泥岩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275.9,修正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235.9。
围岩岩体较完整,地下水水量小,呈点滴状出水,岩体较完整,为中厚~厚层状,稳定性较好。
此类围岩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层间结合较好~一般,拱部及侧壁无支护时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
施工可采用光面爆破,台阶法开挖,应加强洞顶及右侧壁支护措施,短开挖,快支护,局部岩体完整性较差地段加强支护。
4、塌方概述2013年3月5日,火凤山隧道右洞在开挖至K0+980时,拱顶出现坍塌,地表塌腔直径约2.5m,深约2m。
我方随即对现场进行了封闭与处理,至3月11日,施工单位通知参建各方于现场召开会议。
因洞内塌体已清理,洞顶已封闭,现场所见开挖掌子面全为中风化岩石,渗水量小,参建各方一致认为该段隧道围岩级别暂不调整,仍为IV级,但支护参数应较IV级A型加强考虑。
(详见《金童路南段道路及配套工程火凤山隧道右线YK1+980~YK1+978段坍塌及地表塌陷会议纪要》)。
2013年3月12日,当隧道右洞开挖至YK0+973时,爆破施工后随即发生塌方,地表塌陷坑直径约18m,深约4m。
3月13日,参建各方于现场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由地勘单位进行补勘,设计单位根据补勘资料出支护处理方案,第三方监测单位加强现场监测,施工单位做好现场地表与洞内的封闭、安全防护工作。
(详见《金童路南段道路及配套工程火凤山隧道右线YK0+973处冒顶处理会议纪要》)2013年4月22日下午,在北部新区总部基地A1座213会议室,召开了关于金童路南段道路及配套工程火风山隧道右线YK0+980~YK0+973段坍塌及地表沉陷处理方案专家论证会。
(详见《金童路南段道路及配套工程火风山隧道右线YK0+980~YK0+973段坍塌及地表沉陷处理方案专家论证会议纪要》。
5、塌方原因分析经过地勘单位补勘,该段隧道洞顶粘土及泥岩夹带破碎层厚达8m,隧道洞顶中风化岩层厚度最薄仅为1m,围岩条件的预判与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偏差,施工方法、支护参数等不能满足隧道施工安全的实际需要是塌方的主要原因。
故围岩级别由原设计IV级调整为V级。
二、编制依据1、投标文件及设计图纸;2、设计变更S02S-03及塌方沉陷段会议纪要;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5、《重庆市城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07-2010);6、《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有关隧道的施工方案条款;7、施工现场实际地形及地质情况;8、地质补勘报告;9、结合我单位综合实力、施工经验、技术总结及工程惯例。
三、施工计划1、进度计划施工时严格按工期计划安排,绘制工程进度管理曲线,检查施工进度。
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现场施工协调会,向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检查本周计划完成情况及下达下周施工计划,月底根据考核班组生产完成任务情况来进行奖惩。
2、材料计划主要材料投入计划表3、设备计划隧道工程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四、施工方法、工序及工艺1、设计变更1.1、地表塌陷周边一定范围内,采用Φ42钢花管及M30水泥浆进行地表处理,注浆孔间距80cm*80cm梅花形布置;见附图7-11.2、对YK0+935~+973段尚未开挖,围岩级别调整V级,开挖采用人工辅助机械,禁止爆破,支护参数按VB执行。
为了保证衬砌背后的密实性,减少地表沉降,增强防水效果,初支施作时,在拱顶及两侧拱腰处,分别预埋一根Φ42钢花管,L=0.8m,纵向间距3m,初支完成后背后进行压浆填充;1.3、YK0+973~980段为塌方部分,增设小管棚与小导管,二衬厚度不变,配筋加强,由Φ20@150调整为Φ22@150;1.4、YK0+980~YK0+990段初支已施作,初支稳定,仍为IV级围岩,考虑塌方影响,二衬厚度不变,配筋加强,由Φ20@150调整为Φ22@150;1.5、YK0+935~YK0+980段,采用Φ108管棚支护,L=9m,纵向间距6m,共7环,外插角5°管棚端部架立3榀I22b钢拱架作为固定端,见附图7-2;采用Φ42小导管半超前注浆,L=4.5m,纵向间距为2.0m,共24环,以固结洞周围岩,见附图7-3;1.6、在打设管棚及挖除塌方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在YK0+973~YK0+990段初支内皮架设I16临时钢拱架,纵向间距1m,纵向连接筋Φ22,环距1m;1.7、YK0+935~+990段待二衬施作完毕后,采用浆砌片石进行对塌陷坑回填处理,回填高度应高于原地面不小于0.5m,后期回填地面表面荷载≤20KN/㎡,见附图7-4。
2、总体施工工序地表截水→塌方体封闭→地表注浆加固→管棚、小导管施作→清除洞内塌体→CD开挖掘进→初支及压浆→监控量测→仰拱及回填施工→二衬→塌陷回填3、地表处理3.1施工准备3.1.1施工便道从临时弃碴场修建施工便道进入地表坍塌区域。
3.1.2施工用水、电地表处理施工用水、电从隧道洞口处接入施工现场。
3.2处理方法3.2.1沉陷区外侧15m施作M7.5浆砌片石环形截水沟,沉陷区四周设置截水沟、排水沟,阻止地表水渗入洞内。
截水沟尺寸详见图4-13.2.2地表塌陷周边一定范围内,采用Φ42钢花管及M30水泥浆进行注浆处理,注浆孔间距80×80cm梅花形布置,地表注浆主要是对塌方段填土层进行注浆加固,注浆管打至岩面0.3m为止。
图4-1 截水沟大样图注浆施工分为两部分:先施工外围一排注浆管,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体积比1:0.5,水玻璃浓度35Be,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水灰比1:1,压力0.5~1MPa,稳压5min;然后跳槽内部注浆管,采用由中间注浆孔逐渐向外注浆,注浆材料采用水泥净浆,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0.8,压力0.2~0.5MPa,稳压20min;3.3注浆工艺图4-2 地表预注浆施工工艺框图3.3.1施工准备施工放线,全站仪根据图纸坐标,放出注浆轮廓线,打设间距3~5m的木桩圈定注浆范围;地表清理杂物、植被,用皮尺进行中间注浆点加密。
3.3.2钻孔钻机采用XY-100地质钻机,钻头直径75mm,因地质为粘土层及强风化破碎带区,钻杆护筒暂定长度6m,参考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钻进设前调整好平面位置表4-1 钻孔质量检验3.3.3清孔为保证注浆效果,地表注浆采用两次扫孔分段注浆的方式。
钻孔完毕后,采用后退式方式扫孔一遍,清孔完毕后,再将钻杆插入孔底,重复扫孔一次即可。
3.3.4注浆管采用Φ42mm×5mm热轧钢管制作,每隔15cm梅花形布置钻8mm的对穿射浆孔,上部1.5m不开孔,为防止下管堵塞,底部做成10cm锥形封闭。
图4-3 Φ42mm×5mm钢管大样图3.3.5注浆注浆前先封闭塌方体,注浆机采用BW-150双液注浆机,为防止注浆跑浆液,依设计要求外围注浆钻孔完成后立即注浆,内部注浆钻孔完成后,采取跳注进行。
注浆压力由低到高,达到设计要求持压20min,注浆时,派专人进行周边巡视,防止跑浆污染周边环境及水源。
如果出现跑浆现象立即停止该孔注浆,换其它孔注浆,若还是跑浆就采取间歇注浆。
4、洞内施工4.1 塌方体处理对塌方体采用15cm厚C25喷射砼进行封闭,初支和塌体接触面处,特别是塌腔口附近加强封闭,喷至20cm,加强对塌体稳定,防止地表注浆和管棚注浆时跑浆。
待地表注浆结束后,清除塌方体,加强监控量测,严格按照规范上报洞内、地表沉降,及时指导施工,防止二次坍塌。
4.2塌方影响段4.2.1在打设管棚及挖除塌方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在YK0+973~YK0+990段初支内皮架设I16临时拱架,拱脚分别设2φ25锁脚锚杆与围岩固定,拱架纵向间距1m,纵向联系钢筋φ22,环距1m。
拱架和初期支护间的间隙用木楔子楔紧,使拱架承受到初期支护传来的外力。
4.2.2组织测量组、监控量测组对塌方影响已施工初支侵线部分,进行逐榀换拱。
换拱必须在初支内皮架设I16临时拱架支好后,管棚、小导管加强支护达到强度后进行。
4.2.3右线塌方影响段左线对应里程段二衬ZK0+990~+965段,仰拱、二衬及时封闭成环。
目前左线该段二衬已经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
4.3 Φ108大管棚施作工艺YK0+980~+935段增设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单根管棚长度为9米,纵向间距6米,每环48根,共7环。
管棚为短管棚,不设管棚室,施工管棚端部架立3榀I22b钢拱架作为固定端。
4.3.1施工准备测量组依据图纸及规范,准确测量定位。
根据设计变更,Φ108无缝钢管,壁厚6mm,环距0.4m,L=9m,外插角5°,纵向间距3m,范围起拱线180°范围,在YK0+980处施作第一环,待地表注浆加固结束,清除洞内塌体结束后,搭设钻机平台,掌子面及时封闭10cm厚C25喷射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