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演变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演变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演变1、重复形式;2、近似形式;3、渐变形式;4、发射形式;5、空间形式;6、特异构成形式;7、密集构成;8、对比构成;9、肌理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1、重复形式:重复构成形式是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2、对数形式:对数形成形式就是存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形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就是对数形成的特征,在设计中,通常使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乘或相乘去求出对数的基本形。

3、渐变形式:渐变构成形式是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渐变包括(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

4、升空形式:升空形成形式就是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圆形作响周围升空、蔓延等视觉效果,具备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升空包含(点式升空形成形态多点式升空形成形态旋转式升空格)。

5、空间形式:空间构成形式是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其中包括——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6、如上所述形成形式:如上所述形成形式就是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展开大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形成形式,如上所述形成的因素存有形状、大小、边线、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无法变化过小,否则可以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照效果。

7、密集构成: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基本形的密集,须有一定的数量、方向的移动变化,常带有从集中到消失的渐移现象。

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本章要点·了解平面构成发展史·注意平面构成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形式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这一时期构成主义的发展处于相对的独立阶段,对于世界的设计运动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俄国的构成主义开始向西传人欧洲各国,并成为日后设计向现代主义转化的重要刺激因素。

其中,捷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受其影响最为强烈。

俄国构成主义大师李西斯基1920年在波兰讲学,深刻地影响了波兰设计师亨利克·伯利维,而后亨利克·伯利维开创了称为“麦查诺—法可图拉理论”,他提倡摒弃虚无的传统三维绘画表现形式,而用基本的几何构成原理进行平面设计。

亨利克·伯利维的设计带有明显的数学计算和几何构成的特点(如图2—1)。

当然,在其他的东欧国家里同样产生许多构成主义的倡导者,他们都为构成主义向今后的形态构成学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到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我们就不能不介绍包豪斯。

包豪斯是1919年由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的“国家包豪斯学院”,它是当时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欧洲很长一个阶段的对现代主义的探索最终在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包豪斯所奠定的设计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也是决定性的。

更为值得纪念的是包豪斯把这种总结制定成为现代主义设计教学体系(如图2—2),这时的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的目的,开始把想象丰富的设想同技术上的精通结合起来为生活中现实问题服务。

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活动中,大量的启用了年轻的有激进思想的画家和雕塑家,他们为构成发展做出了许多有利的尝试,他们在设计中放弃了作品中的装饰因素,探求发挥结构本身的美感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构成设计原则,这时的平面构成已经初见规模了(如图2—3)。

平面构成的起源

平面构成的起源
第6页/共17页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形势美法则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构成形式美的感性材料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材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构成规律
第7页/共17页
一、对比与统一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第5页/共17页
二、平面构成的元素1.概念元素 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2.视觉元素 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3.关系元素 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4.实用元素 是指射精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等,如指定的文字、图案、标志等。
第8页/共17页
第9页/共17页
二、对称和均衡 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等。所以,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平面构图中的对称可分为点对称和轴对称。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如果两部分的形状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图形,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假定针对某一图形,存在一个中心点,以此点为中心通过旋转得到相同的图形,即称为点对称。点对称又有向心的“求心对称”,离心的“发射对称”,旋转式的“旋转对称”,逆向组合的“逆对称”,以及自圆心逐层扩大的“同心圆对称”等等。在平面构图中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有的时候,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在平面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力矩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如图。在实际生活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运动、鸟的飞翔、野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 。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一、构成的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马斯创建了“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bahous),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就是包豪斯学院成立),也是现代教育史上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充分展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造型设计的新形态。

包豪斯设计学院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建筑设计为中心,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在不断深入实践的教案中寻求现代工业相适应的教育途径,包豪斯的设计基础是其核心内容,现代造型和设计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

b5E2RGbCAP1921年,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领袖温·杜斯伯格来到魏玛,驱散了迷困包豪斯的神秘主义烟蒂,反对神秘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旧教案理论,提出”艺术和生活不再是分离的两个领域”,在理论上两者的追求目标不谋而合,均倡导致力于艺术与科学,工业与生活相结合的自然形态构成观,从而促使包豪斯学院的主导地位,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正式引入教案,这种基础设计教案方式,不仅为包豪斯开了先河,也一度成为设计基础教育的典范。

p1EanqFDPw二、构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简况我国构成教育较晚,当时受到日本和香港的影响。

日本学者水谷武焱先生曾留学德国魏玛Bahaus学院,回国后在东京国立建筑大学执教,他将Bahaus的基础造型教育应用于日本艺术设计教育当中,称之为“造型法”或“构成”,由此构成课程在日本国立大学落地生根。

DXDiTa9E3d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政策与交流成为现实,教育的落后与实际状况,亟待改变,“请进来”<国外学者讲学),走出去<出国研习)的办法使得构成教育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

80年代初,出国学者纷纷出国,主要是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请来的学者在无锡轻工业大学<学院)<江南大学)讲授了从平面到立体,从色彩到空间,从动构到光构等知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受益匪浅,感触至深,引起诸多学者,从此构成设计在我国开始普及。

平面构成相关基础知识及产生与发展

平面构成相关基础知识及产生与发展

构成平面设计成为一种风尚
第一次将视觉艺术与心理、 哲学、数学等其他门类科学 进行综合研究。为很多以往 仅仅出于感觉的构成艺术找 到理性的科学依据。 引入平面构成,并在高等学 校教学中普遍开展
中国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1970-80)
PART3
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三)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1、平面构成的含义
构成的过程
自然创造的
平面构成 主要研究内容以点、线、面 人为创造的 为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 索构成规律和基础法则。
模仿 思维 拆解
重构
(三)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2、如何认识、学习平面构成 (1)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 (2)培养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3)发展与新技术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三)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自然形态
现实形态 (现实存在的形态)
人工形态
现实抽象后的再现
抽象形态
纯粹形态
(三)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5、平面构成形态与知觉心理学
小结
SUMMARY
33
平面构成
为什么学习
产生与发展
相关基础知识
作业
HOME WORK
根据上课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为什么要学习平面构成?(可以从含 义、用途等等方面来阐述)
包豪斯是1919年由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沃尔特格洛佩斯创立“国立魏玛建筑学校”也就是“国家包豪斯学 院”,它是当时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欧洲很长时间对现代主义的探索最终在此有了一个完备的体系。对 于平面设计来说,包豪斯所奠定的设计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是由决定性的。包豪斯的构成主义摆脱了纯艺术的 目的,追求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包豪斯在教学与设计活动中,大量启用了年轻又激进的画家和雕塑家,如神 秘画家伊顿,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克利,构成主义设计师纳吉等。他们将各种新艺术观注入教学和设计活 动中,最终形成现代主义理论和艺术风格,他们在设计中放弃作品中的装饰因素,探求发挥结构本身的美感并 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构成设计原则,这就是平面构成的初见规模了。

平面构成(1)

平面构成(1)

平面构成概念
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指将不同或相同形态的多个单元重 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其视觉化、力学化的观念。
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被称为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是构成艺术的设计基础,就像素描是绘画的基础。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俄国构成派
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在艺术上被称为“至上主义”运动。十月革命 之后,俄国构成派引发了一场如何将艺术与工业联系起来的讨论 认为设计具有工程师和艺术家工作的双重性。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荷兰风格派
蒙德里安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荷兰风格派
“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 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既纯粹抽象。 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因而, 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减至红、黄、蓝三原色 黑、白、灰三非色。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 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德国包豪斯学院派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中国传统的平装帧的设计上采用了前卫 的拼贴手法,设计版式高低错落、字体大小参差,强调抽象的 几何构成、黑白对比。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俄国构成派
代表人物康定斯基、马列维奇、马克.夏加尔和李西斯基等。
构图八号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俄国构成派
代表人物康定斯基、马列维奇、马克.夏加尔和李西斯基等。
平面构成起源和发展
德国包豪斯学院派
现代设计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进入成熟阶段,它标志就是包豪斯学 院的建立。包豪斯是现代学院的发源地。它的设计观念,体系和教育 是集英国工业美术运动和德意志工业美术家联盟之大成,强调设计 第一,功能第二,同时注意将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设计。抛弃传统 限制,认为艺术应与技术统一。

平面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概述

《百老汇爵士乐》, 1942--43年,布上油 画,127x127厘米,纽 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 息。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 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 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
1.3 德国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 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 (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 “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 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auml;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 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 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 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 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 一词倒置而成。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
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 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 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 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 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 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包豪斯校舍本身在建筑史上由重要地位,是现代建筑的杰作。它 再功能处理上有分有合,关系明确,方便而实用;在构图上采用 了灵活的不规则布局,建筑体型纵横错落,变化丰富;立面造型 充分体现了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特点,法古斯工厂的工业建筑风格 被应用到了民用建筑之上,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传统, 获得了简洁和清新的效果。
平面构成Biblioteka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1.构成主义的起源

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的概念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视觉形式的设计基础课程。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发展平面构成的发展必须从包豪斯及其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开始讲起。

1919年在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将魏玛手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创办了一所设计学府——包豪斯。

图三为1910年德国魏玛。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的,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

它有两方面的特点.第一,它以直觉为基础.平面构成不是简单的摹仿具体的物体形象,而是以直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过程,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和变化,以反映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第二,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重新设计和构成空间深度,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四节平面构成的分类根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

构成对象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抽象形态。

因此平面构成可以分为自然形态的构成和抽象形态的两大类。

自然形态的构成自然形态的构成是以自然本体形态为基础的构成。

这种构成形式保持了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形象整体或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的图形。

抽象形态的构成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几何形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进行几何形态的多种组合。

其构成方法是以集合形态为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点点的概念点只表示位置,不具有大小,及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

现实中的点是各式各样的,有圆点·椭圆点·方点·三角点·锯齿点·梯形点等.点是最简单的构成单位它不仅指明位置,而且使人能感觉到在其内部具有膨胀和扩散的潜能,并作用在周围空间。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平面构成领域,下面将对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进行详细的阐述。

早期的人类使用自然材料,比如树枝、骨头和兽皮等制作简单的平面构成物。

这些平面构成物主要用于临摹和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当时的平面构成主要是为了满足实用和功能性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研究平面构成的美学和艺术价值。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平面构成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绘画和雕塑中。

在建筑方面,古希腊人发展了柱式建筑风格,并通过使用不同比例和对称来创造出一种建筑上的平衡感。

在绘画和雕塑方面,古罗马人对比例和空间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中世纪,欧洲重新恢复了对平面构成的兴趣。

在教堂建筑中,人们开始使用拱顶、尖顶和圆顶等元素来创造出一种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平衡感。

此外,平面构成还在绘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著名的哥特式绘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以细致的细节和错综复杂的构图而闻名。

文艺复兴时期是平面构成领域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研究重新点燃了对平面构成的兴趣。

在建筑方面,人们开始研究关于比例和对称的数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中。

著名的建筑师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都体现了对平面构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在绘画和雕塑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艺术家,如拉斐尔和达·芬奇等,他们通过运用透视和比例等技巧,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画面。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平面构成开始应用于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等领域。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平面设计逐渐独立为一门学科。

平面设计师开始利用色彩、形状和文字等元素来创造出有吸引力的图形和版面。

传统的手工绘图逐渐被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所取代,使得平面设计的创作过程更加高效和便捷。

到了现代,平面构成已经成为广告、包装设计、品牌形象和网页设计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面设计师通过对色彩、字体、图像和排版等元素的选择和组合,创造出与时俱进的设计作品。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⑴直线形的面——具有直线所表现的心理特征。如: 正方形,它能呈现出一种安定的秩序感。在心理上具 有简洁、安定、井然有序的感觉,是男性性格的象征。
⑵ 几何曲线形的面——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成的 几何性质的面。
⑶ 自由曲线形的面——是不具有几何秩序的 曲线 形。这种曲线形能较充分地体现出作者的个性,所以, 是最能引发人们兴趣的造型,它是女性特征的典型代 表。
平面构成的发展史略
20世纪初,主张建筑形式应受到功能的制约,追求 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新型材料相统一的风格。设 计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构成主义运动中,创造出 与罗曼式、哥特式两种完全不同建筑中的“国际风 格”。 构成课程引入到我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期。
1919年,德国著名的 建筑家、设计理论家 沃尔特· 格罗佩斯在德 国魏玛市建立了“国 立包豪斯学院”,这 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 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 立的学院。是欧洲现 代主义设计的中心和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 地。
⑷ 偶然形的面——以特殊方法构成的意外的形态。 具有其它形态形的面
偶然形的面
点线面综合练习
• 平面构成的形式
平面构成的骨格关系 1、骨骼的概念 任何一幅平面设计,都是依照一定的规律将基本形 组合起来的,这种管辖编排形象的方式称为骨骼。 2、基本格式: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 弧线 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十、对比构成
概念:是比较自由的一 种构成。
(它是依据单形自身的大小、 疏密、虚实、形状、肌理等 对比因素进行构成的。 几乎所有的元素都可以作为 对比的因素。)
十一、空间构成
概念:平面构成所涉及到 的所谓空间,主要是指平 面中的形给人视觉上造成 各种不同的空间感觉。
(空间的表现可以使用线、点 的渐变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 用形与形的重叠来实现…)

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的起源
作为现代设计的理论依据,构成设计有三个重要的源头,分别是俄国 构成主义运动、荷兰风格派和德国著名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运动。
1. 构成主义运动
俄国构成主义是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大约开始于1917年受到马克 思主义刺激之下的俄国革命之后,持续到1922年左右。对于激进的俄国艺 术家而言,十月革命引进根基于工业化的新秩序,是对于旧秩序的终结。 这个革命被视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一大胜利。在革命之后,大环境提供了信 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实践的机会。
蒙德里安 红黄蓝
3. 包豪斯学院
?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的教育,始于 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 学府,其后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服装、造型设计、建筑、绘画等。
? 1919年4月德国魏玛市立美术学院与工艺美术学校合并创建的“国 立魏玛建筑学院”,即“包豪斯(Bauhaus)”。它是世界上第一所设 计学院,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由当时建筑设计学家 瓦尔特·格 罗佩斯 任院长,他提出的教育口号是“艺术与教育的新统一”,即工 业时代需要具备充分的能力去运用所有科学、技术、知识和美学的资 源,来创造一个能够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双重需要的新环境。
瓦尔特·格罗佩斯简介
瓦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生于德 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 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 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 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包豪斯的影响与艺术发展
?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世界设计的发展,被誉为 “现代设 计的摇篮” 。从目前的设计基础教育来看,包豪斯的影响仍然非常明 显。包豪斯对后世最广泛且最有持续性的影响之一,是他的基础教育 体系,时至今日,几经修正而具备了适合现代的形式,在目前所有关 于现代艺术的学校或研究所里几乎都在实施。

高教社2024设计构成(第2版)教学课件1.2.2 构成课程的发展

高教社2024设计构成(第2版)教学课件1.2.2 构成课程的发展
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一 构成发展
我国早在50年代就有一些旅欧艺术家研究和提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体系,但受当时经济、社会影响,在教 育界设计根本不受重视。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一 构成发展
北京798艺术区包豪斯建筑(佩斯北京)
直至70年代末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艺术的繁荣,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和意识开始被采用并得以发展,构成艺术由中国香港传入内地, 80年代被部分高等美术院接受,并被列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这一时期称之为构成艺术的引入时期。
【 Graphic Composition 】
THANKS
GRAPHIC COMPOSITION
平面 构成
2 形态的合理组合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一 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一 构成发展
5 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一 构成发展
这些非技术、非功能性的对形体的认识,各种形体的性质给人视觉的感应,形与形可能出现的构成方式的研究,就成为了平面构 成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从事设计和艺术创作应该具备的能力。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 构成
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一 构成发展
平面构成以从事设计和艺术活动为出发点,即可加强对形体敏锐的感觉力,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表现事物的能力,又可以培 养对形体构成规律的系统研究,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强化思维设计。
【 Graphic Composition 】

平面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
它的表现形式是以图形和视觉的方式表现 树立的基本感念的形式美法则。
。 1它是现代艺术设计造型、创意的基础,是 所有学习、研究、参与设计行业者必须掌 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25
平面 构成
Tow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三.如何学习平面构成?
◆以知觉为基础:
平面构成将自然界的复杂过程及内容,以最为简单的 点、线、面,通过分解、变化、组合灯方式将其表现 出来,从而反映出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规律。 ◆以理性思维为导向:
10
平面构成 历史
现代构成
二.创立于确立阶段
20世纪出,德国工业制造业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
形态构成教育被纳入艺术设计课程。以包豪 斯为首的院校力推构成主义为基础的训练方 法,构成理论逐步得以形成确立。 他们在教学中强调理性主义,把功能和构成 形式联系起来,主张以点、线、面、体组成 形式。其方式方法为世界瞩目。
是德国“现代设 计的摇篮”包豪 斯学校的校长
14
平面 构成
Tow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康定斯基
《构图八号》
在他的画中将线于 面用的活灵活现
15
平面 构成
Tow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康定斯基
16
平面
Tow
构成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的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连个点的视线上,视觉心理上 产生连续的效果,会产生一条视觉上的直线。 当画面中有三个散开的三个方向的点时,点的视觉效果就 表现为一个三角形,这是一种视觉心理反映。 当画面中出席那三个以上不规则排列的点时。画面就会显 得很凌乱,是人产生烦躁的感觉。 当画面中出现若干大小相同的点规律排列时,画面就会变 得很平稳、安静并产生面对额感觉。

平面构成发展史

平面构成发展史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原理及其运用
1919年,德国著名的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瓦尔特格罗佩 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国立包豪斯学院”,这是世界上第 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欧洲现代主义设 计的中心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
包豪斯造型学院
包豪斯校舍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伊顿
贡 献: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揭示 色彩的本性,把色彩认识从随意感性 转向科学理性的训练。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原理及其运用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二维空间的设计造型、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原理及其运用
平面构成涉及范围:很广,比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包装、CI设计等。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原理及其运用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发展史略
20世纪初,主张建筑形式应受到功能的制约,追求建筑 艺术与科学技术、新型材料相统一的风格。设计师以极大的 热情投入到构成主义运动中,创造出与罗曼式、哥特式两种 完全不同建筑中的“国际风格”。
较早的建立了完整的色彩构成体系。
平面构成原理及其运用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原理及其运用
康定斯基
贡 献:《点、线与面》 主张色彩和形态的不同组合 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原理及其运用

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学院的一些著名的教师到美国开设 学校,传播设计思想,而后,在美国的平面构成的形式上显露 出包豪斯的语言特征。
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 支持,使我们在从事设计之前学会运用视觉语言。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3
平面构成发展史

平面构成的来源

平面构成的来源

(一)构成主义作品:第三国际塔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包豪斯展览会的招贴画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无论从他的深度还是从探索的广度来说,都毫不逊色于德国包豪斯或者荷兰的风格派运动。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这种前卫的探索在1925年就遭到斯大林的反对,因此没有能够象德国的现代主义那样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成立了世界上帝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十月革命的胜利遭到各国列强的干预,但是革命的信条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使大批知识分子为之狂热,他们希望能够协助、参与共产党的革命,为建立一个繁荣、富强、平等的新俄国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内外干涉的困境中,俄国的革命建筑家、艺术家、设计家在这红艰难困苦中开始为革命的设计探索,利用各种形式来支持革命,鼓舞士气。

俄国构成主义者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

他们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谈套”理性主义",研究建筑空间,采用理性的结构表达方式,对于表现的单纯性、摆脱代表性之后自由的单纯结构和功能的表现进行探索,以结构的表现为最后终结,最早的建筑之一弗拉基米尔·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塔方案,完全体现了构成主义的设计观念。

第三国际塔是塔特林在1920年设计的,这座塔比艾菲尔铁塔高出一半,里面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电台、通讯中心等,这个现代主义的建筑,其实是一个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雕塑,它的象征性比实用性更加重要.俄国的构成主义在艺术上具有极大的突破,并对世界艺术和设计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直到1921年新经济政策时期,与西方的联系受到鼓励,尤其是俄国的一批构成主义设计家到西方旅行和交流,把俄国的构成主义观念和思想带到西方,俄国的构成主义探索才开始被西方所认识,产生了很大震动,特别是对德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1-2-1 构成从萌芽到成型
一、绘画艺术中的构成派
1、康定斯基 ——画家,艺术理论家 俄国抽象构成主义的代表
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 主要作品均采用音乐名称
《康定斯基Leabharlann 点线面》康定斯基将绘画与音乐类比后,绘 画可以通过色彩、空间、和运动表 现一样的精神,而不需要参照可见 自然的任何东西进行
2、蒙德里安 ——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
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
荷兰的风格派的主要代表
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