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制作与染色

合集下载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

姬姆萨染色法
总结词
姬姆萨染色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血涂片染色方法,能够更好地显示出细胞的细节 和特征。
详细描述
姬姆萨染色法使用姬姆萨染料对血涂片进行染色,能够使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 呈红色,各种血细胞在染色后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易于鉴别。该方法染色 效果较为稳定,但需要较长的染色时间。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
05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注意事项
CHAPTER
采血注意事项
采血部位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为手指或耳垂,确保 采血过程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采血量
根据实验需求,控制采血量,确保足够用于制作 血涂片,同时避免过多采血造成浪费。
采血时间
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采血,避免在进食、运动后 等情况下采血,以免影响结果。
染色注意事项
染色剂选择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染色剂,确保染色效果良好,能够清晰 显示细胞结构。
染色时间
控制染色时间,确保染色均匀,避免染色过度或不足。
冲洗与脱水
在染色完成后,进行充分的冲洗与脱水,去除多余的染色剂,使观 察效果更佳。
结果观察注意事项
观察方法
01
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如显微镜观察,确保观察结果准确可靠。
观察指标
02
关注细胞形态、大小、染色情况等指标,综合分析结果,避免
片面解读。
结果解读
03
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血涂片结果,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谢谢
THANKS
总结词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常用于显 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详细描述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使用苏木素染料和伊红染料对组织切片进 行染色,能够使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粉红色,便于观察 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该方法染色效果稳定,但对某些特殊 类型的细胞可能染色效果不佳。

血液一般检验—血涂片制备与染色(临床检验课件)

血液一般检验—血涂片制备与染色(临床检验课件)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良好的血涂片要求:
厚薄适宜, 头体尾分明, 细胞分布均匀, 边缘整齐, 血膜与载玻片的 两边和两端各留有0.3cm和0.5cm的空隙, 血膜长度占载玻片的2/3 左右。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常见血涂片质量不佳的原因: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2. 厚血膜涂片法
取新鲜血液1滴于载玻片的中央, 用推片 的一角将血滴由内向外旋转涂布, 制成厚薄均 匀、直径约1.5cm的圆形血膜, 待自然干燥后, 滴加数滴蒸馏水, 使红细胞溶解, 脱去血红蛋 白, 倾去水, 血涂片干燥后即可染色并用显微 镜检查。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将推片与载 片保持30°-45° 夹角, 平稳向前 推进至载玻片的 另一端, 残片上 即留下一薄层血 膜。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血膜的影响因素:
(1)血滴大小、 (2)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 (3)推片时的速度有关。
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时速度愈快, 则血膜愈厚;反之 血膜愈薄。
载玻片的清洁 血涂片的制备 常见问题处理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血涂片的制备
• (一) 载玻片的清洁 • (二) 血涂片的制作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一) 载玻片的清洁
1. 新玻片 1mol/L HCl泡24小时→水洗→干燥。 2. 旧玻片 肥皂水或其他合成洗涤剂水中煮沸20分钟→热水洗→自 来水洗→干燥。(→95%乙醇泡1小时→蒸馏水洗→干后备用)。
染色时常用缓冲液(pH6.4~6.8)来调 节染色时的pH值,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 果(表1-11)。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染色方法】 1. 加瑞特染液,固定细胞0.5~1min。 2. 加等量或1.5倍量的缓冲液, 并与染液吹匀, 室温下染色 10min左右。 3. 冲洗待干。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介绍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方法及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和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材料:–血液样本–血涂片载玻片–血液涂片器–双氧水–细胞染色剂–拖尾液–显微镜片2.制备血涂片:–取一滴血液样本,滴于载玻片中。

–使用血涂片器,将血液涂片器顶端垂直贴附在载玻片上。

–慢慢向后移动血涂片器,使血液样本均匀地涂布于载玻片上。

3.干燥血涂片:–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

4.染色处理:–将已干燥的血涂片浸入双氧水中,浸泡5分钟,用来溶解红细胞。

–用显微镊子夹取血涂片,轻轻晃动10次,使红细胞充分分散。

–轻轻将血涂片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的双氧水。

–将血涂片浸入细胞染色剂中,染色1分钟。

–将血涂片冲洗干净,确保没有染色剂残留。

5.拖尾处理:–取适量拖尾液滴在盖玻片上。

–将染色好的血涂片倒置放在盖玻片上,使其与拖尾液接触。

–轻轻拖动血涂片,使细胞核进入拖尾液。

6.结果观察与分析:–将染色好的血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分析细胞形态、染色程度等指标,记录结果。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戴好实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制备血涂片时,务必将血液涂布均匀,以免影响结果。

•双氧水具有漂白作用,使用时需小心避免溅到衣物或皮肤上。

•染色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吸入或误食。

•结果分析时,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标准参考范围进行判断。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血涂片并进行了染色处理。

观察结果可为后续血液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和参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并注意了安全事项。

希望本报告对今后的血涂片制备与染色实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无。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
5
涂片技术是制备血液样品最常用的技术。将 血液样品制成单层细胞的涂片标本,染色后可对 血液中各种细胞形态进行形态观察、细胞计数、 细胞大小测量等工作。
.
6
血涂片制备
推片 血液
载玻片
一张满意的血涂片应厚薄均匀


尾鲜明
.
涂片干燥后用铅笔在血涂片的头 部写上姓名和编号
B 123
李 四
7
方法与步骤1:采血,挤出第二滴血置于载玻片的右侧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
1
【目的】 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方法。
【原理】 将一小滴血液均匀涂在玻片上,呈单层 紧密分布,制成薄血片。用含天青B和伊红的 Romannowsky类染料进行染色。细胞中的碱性物质 如RBC中的血红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的嗜酸 性颗粒等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细胞中 的酸性物质如淋巴细胞胞质及嗜碱性粒细胞质中 的嗜碱性颗粒等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染成蓝色; 中性粒细胞的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 均可结合,染成淡紫红色。
.
8
2.再取另一张边缘光滑的双凹片,斜置于血滴的前缘,先 向后稍移动轻轻触及血滴,使血液沿玻片端展开成线状。
.
9
.
10
两玻片的角度以30-45°为宜,轻轻将双凹片向 前匀速推进,即涂成血液薄膜。
30~45°
.
11
3.成片,干燥
一张满意的血涂片应厚薄均匀


尾鲜明
李 四
.
12
[血涂片质量评价]
.
23
6.血涂片的观察
低倍镜观察 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偏碱) 2.细胞分布情况 油镜下分类计数:体尾交界处。 油镜分类时应按一定走向,不要重复计数。(共计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血涂片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将血液按一定方向均匀涂开的过程,微观上使细胞是由球形变为平面形或近平面形平铺在载玻片上。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步骤,特别是对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血涂片制备是否合格、染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质量。

(一)血涂片制备1.载玻片的准备新载玻片常带有游离碱质,须用浓度为lmol/L的HCl浸泡24h,再用清水彻底冲洗,干燥后备用。

旧载玻片要用含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min,洗掉血膜,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后用0.95L/L乙醇浸泡1h,干燥备用。

使用载玻片时,不要用手触及玻片表面,保持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2.血涂片制作方法取血液标本一滴置载玻片的一端,以边缘平滑的推片一端,从血滴前沿方向接触血液,使血液沿推片散开,推片与载玻片保持30~45○夹角,平稳地向前推动,血液即在载玻片上形成薄层血膜。

涂片的厚薄与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

血滴大、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越厚;反之则血膜越薄。

一张良好的血涂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明显,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并留有的空隙。

(二)血涂片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的主要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染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镜下观察识别。

血涂片染色包括两个过程:固定和染色。

固定是将细胞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迅速交联凝固,以保持细胞原有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瑞特染色法(Wright)、姬姆萨染色法(Giemsa)等。

1.瑞特(Wright)染色法为发观察细胞内部结构,识别各种细胞及其异常变化,血涂片必须嘲行染色。

血涂片的各种染色方法大多是罗氏染色法衍变来的。

目前常用瑞特染色法。

(1)瑞特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有复合染料。

亚甲蓝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

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

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

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

图 1 血涂片制备
·168·
20min,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去,然后,用自来水对其反复
冲洗,擦干或烤干后备用。 取用载玻片时需用专用仪器,不
可用手接触玻片表面,以免污染玻片表面。 另外,还需对载
玻片两角作斜线标记,用剥离切割刀将载玻片两角裁去,制
成宽度约为 15mm 的推片。
( 二) 采血
准备好载玻片后,便可给受检者采血,可采用静脉采血
的着色效果较差。
( 二) 姬姆萨染色法
姬姆萨染色法染色操作基本同瑞特染色法,不同的是其
采用的染料为姬姆萨染料,这是一种由天青和酸性染料伊红
组成的复合染料,可对细胞核结构和寄生虫进行良好的着
色,从而能清晰显示出这些物质的结构,但是,其对细胞质和
颗粒的着色效果较差。
( 三) 瑞-姬染色法
瑞-姬染色法指的是将瑞氏染料与姬姆萨染料充分混
否存在血液疾病等,虽然该项检验技术在临床应用上极广,
但是,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受血涂片制备和染色不当等因素
的影响,常常会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会影响该项检
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基于此,就需要检验人员掌握正确
的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方法。
一、 血涂片制备
( 一) 载玻片和推片准备
一般需选用高纯度、耐腐蚀性强、抗水的玻璃制成的载
缘平滑的一端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液,使血滴沿推片边缘
展开,然后是推片与载玻片保持 30 ~ 45° 夹角,平稳匀速地向
前推动,使血液沿推片散开,在载玻片上形成厚薄适宜、边缘
整齐的薄层血膜( 边缘需留有一定的空隙) ,且还需保证血
涂片呈舌状,头体尾三部分明显,如图 1 所示。
( 四) 血涂片干燥
完成血涂片制备后,还需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可采用空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临床应用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临床应用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临床应用血涂片制备是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操作,用于观察和诊断患者的血液情况。

正确的血涂片制备与染色技术将有助于提高血涂片的质量,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血涂片制备的步骤以及常用的染色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血涂片制备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检测所需的材料,包括玻璃片、无菌注射器、消毒酒精、无纺布等。

确保工作台面整洁,无尘无菌。

2. 采集血液样本: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用无菌注射器采集血样,并将血样滴在玻璃片上。

3. 制备血涂片:将另一块玻璃片平行放在血样上,以45度角倾斜,缓慢向前移动,使血涂片的宽度均匀。

4. 干燥固定: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晾干,或者用火焰烘干,使细胞固定在玻璃片上。

5. 染色处理: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进行处理,使细胞核、胞质等结构清晰可见。

二、血涂片染色1. Giemsa染色:是血涂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可用于观察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分类及寄生虫等。

染色时间和比例需控制好,避免染色过度或不足。

2. Wright染色:适用于白细胞分类和形态分析,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染色效果较好。

3. 厌氧染色:用于观察寄生虫、真菌等微生物,需要较长的染色时间和特殊的操作条件。

三、血涂片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1. 诊断疾病:通过观察血涂片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形态、分布等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贫血、感染、白血病等疾病。

2. 指导治疗:血涂片可以反映患者的血液情况,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监测治疗效果。

3. 预后评估:血涂片中某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病情的进展和预后情况,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正确的血涂片制备与染色技术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操作和严格控制,可以提高血涂片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希望本文对于血涂片制备与染色临床应用有所帮助,谢谢!。

实验四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实验四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消毒与取血 消毒 先按摩取血部位,使血流通畅;再用酒精 消毒取血部位(如指尖)。
取血
待酒精干后,刺破皮肤,使血自然流出, 勿挤。取干净载片,让血滴在离载片一端 中4~5毫米处,注意手指 持握载片的边缘 ,勿触及其表面。不能使载片接触取血部 位的皮肤。
推片 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片做推片。将其一
端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 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片的接触处。 然后使推片与载片呈30°~40°角,向另 一端平稳地推出。涂片推好后,迅速在空 气中挥干,使之自然干燥。
标记试管
在试管上贴上标签,著名患者姓名、项目名 称、采集日期、门诊或住院号。
消毒双手
采血前,操作人员应用肥皂或消毒液和水洗手。
选择静脉
采血前,要求受检者坐在实验台前。将前臂放在 实验台上,掌心向上,并在肘下放一枕垫。卧床 受检者要求前臂申展,暴露穿刺部位。常用采血 位置是肘前静脉,因其粗大、容易辨认。
检查注射器
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 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所用针头应锐利、光 滑、通气,针筒不漏气。抽血时针栓只能向外抽 ,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形成空气栓塞,造成严 重后果。
扎压脉带
采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绑扎不能过紧,以避免淤血和血液浓缩 ,最好不超过1min,否则会影响某些试验 结果,如造成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增高 。
醇所固定;
3、 加等量PH6.4的磷酸盐缓冲液(或等量 超纯水)轻轻晃动玻片,均匀静置5-10分钟;
4、 水洗、吸干、镜检。
血涂片染色
涂片干燥后加瑞氏染色Ⅰ液5-8滴 覆盖整个血膜1分钟
勿冲洗再加瑞氏染色Ⅱ液5-8滴后将Ⅰ液和 Ⅱ液充分混匀静置10分钟
直接流水冲洗3-5分钟 (切勿先倒掉染液)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1.血涂片的制备血涂片的制备需要用到标本采集工具如无菌化的注射器、针头、试管、硅化玻璃片以及一些实验室试剂如无菌生理盐水、巴氏溶液和电解溶液等。

具体步骤如下:(1)将患者指尖的表面清洁卫生。

(2)选择一个适合的静脉穿刺点,通常是患者的中指或无名指。

(3)用酒精棉球清洁穿刺点,使其干燥。

(4)将无菌化的注射器连接到无菌生理盐水的瓶口上,并抽取一定量的生理盐水。

(5)将针头插入穿刺点后,将生理盐水匀速注射入患者的静脉内。

(6)在生理盐水滴入试管的同时,用眼微观检查,如果有血液进入注射器和管道内,即可采集。

宜用自来水洗净试管外表面,先不带盖座放倾空液。

(7)用试管夹夹住注射针,将针头推入试管内,然后轻轻射入试管底部液面下,同时向上抽手,保持抽液缓慢,可避免气泡产生。

(8)将采集到的血液缓缓带走,同时注入试管内,让其与100ml巴氏溶液进行搅拌。

(9)将混合液倾入瓷漏斗中,从中取出干燥了的血细胞。

2.血涂片的染色血涂片染色可使用湿涂片法或干涂片法,其中湿涂片法应用更广泛。

下文将以湿涂片法为例进行介绍。

(1)取一根硅化玻璃片,用纸巾或棉球擦拭干净。

(2)用血涂片染色钳将准备好的血涂片床放在玻璃片上。

(3)将一滴适量的Wright液倒在血涂片的中段。

Wright液包含了染色剂和辅助剂,其中主要成分是吡啶基甲重氮盐和三氧二氮菲盐。

(4)用另一根玻璃片的尾部将液滴均匀地扩开,并迅速在血涂片上来回涂抹,在染液与血涂片上充分接触并混合。

(5)保持血涂片在室温下静置5-10分钟,以促进染色反应的进行。

(6)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上的染料,并将其晾干。

3.血涂片的观察与分析观察血涂片需用光学显微镜,常规放大倍数为1000倍。

观察血涂片时,应注意血细胞的形态、大小、核形态、细胞质染色情况及相关细胞间的比例等。

根据各种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初步评估出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及其可能的病理性质,如感染、贫血等。

总结:血涂片制作与染色是血液检查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它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血小板
染色结果
血小板呈淡蓝色或蓝紫色,染色质呈 颗粒状或块状。
观察指标
观察血小板数量、形态、大小等,判 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 多症等。
04 染色注意事项
CHAPTER
染色时间
染色时间过短
染色时间适中
染色效果不佳,细胞结构不清晰,颜 色偏淡。
染色效果良好,细胞结构清晰,颜色 适中,便于观察。
染色温度过低
染色效果不佳,细胞结构不清晰,颜色偏淡。
染色温度适中
染色效果良好,细胞核和细胞质对比度明显,易 于观察。
05 染色问题处理
CHAPTER
染色过深或过浅
染色过深
可能是由于染色时间过长或染色液浓 度过高所致。为避免这一问题,应严 格控制染色时间和染色液的浓度,确 保染色过程的一致性。
染色过浅
详细描述
瑞氏染色法使用瑞氏染料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能够使细胞核呈紫红色,细胞 质呈粉红色,便于观察和鉴别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该方法具有染色鲜艳、对比 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多种血细胞染色。
姬姆萨染色法
总结词
姬姆萨染色法是一种特殊的血涂片染色方法,能够更好地显示出细胞的内部结构 和核仁。
详细描述
姬姆萨染色法使用姬姆萨染料进行染色,能够使细胞核呈蓝色或深紫色,细胞质 呈浅红色或粉红色,便于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和核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染色敏 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鉴别异常细胞和病原体。
采血量
采集适量血液,一般为 20-50微升,根据实验需 求而定。
推片
载玻片
选择清洁、无划痕的载玻片,用 纱布擦拭干净。
推片方法
将血液滴在载玻片的一端,用边缘 平滑的推片从血滴一侧轻轻推动, 使血液均匀展开成一层薄膜。

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课件

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课件
血涂片染色
实验操作步骤
根据所使用的染色液, 按照说明书进行染色 操作。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 后的血涂片,观察细 胞的形态和分布。
一般来说,将染色液 滴加在血涂片上,用 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 色液。
实验结果分析
血涂片质量评估
01
评估血涂片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等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03
02
观察血涂片的制备是否均匀,细胞分布是否 清晰。
载玻片
用于制作血涂片。
染色液
如瑞氏染液或姬姆萨染液, 用于给血涂片染色。
其他
酒精灯、火柴、吸水纸等。
实验操作步骤
血涂片制备 将载玻片用酒精灯火焰灭菌,自然冷却。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吸水纸吸取少量酒精,涂抹在载玻片的中央区域。
实验操作步骤
用推片蘸取少量血液,均匀涂抹在载玻片的酒精区域。 等待血液干燥,即可得到血涂片。
搅拌
在稀释过程中,需要轻轻摇晃或搅拌, 以促进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涂片制备方法
制备涂片
使用玻璃片或专用涂片制备器,将稀释后的血液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
干燥
将涂片放在干燥处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轻轻吹干。
02
血涂片染色
瑞氏染色法
瑞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涂片染色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细 胞的结构和形态。
姬姆萨染色法使用姬姆萨染料和伊红等染料,通过特定的染色程序,能够更清晰 地显示出细胞的内部结构和核特征,如核沟、核孔等。该方法对于鉴别和诊断血 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骨髓穿刺和血液肿瘤诊断中广泛应用。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是一种广泛用于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的染色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形态观察

实验四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实验四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实验四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目的】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方法(preparation and staining of thin blood films)。

【原理】将一小滴血液均匀涂在玻片上,呈单层紧密分布,制成薄血片。

用含天青B和伊红的Romannowsky类染料进行染色。

细胞中的碱性物质如RBC中的血红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的嗜酸性颗粒等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如淋巴细胞胞质及嗜碱性粒细胞质中的嗜碱性颗粒等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染成蓝色;中性粒细胞的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成淡紫红色。

【器材】1.载玻片使用前,必须仔细清洗,并用乙醇或软布清洁。

2.推片选择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在两角分别作斜线标记,然后用玻璃切割刀裁去两角,制成约15mm 宽度的推片。

3.吸耳球。

4.显微镜。

5.酒精灯或Bunsen灯。

6.采血针。

7.注射器和针头。

【试剂】1.瑞氏(Wright)染液(1)Ⅰ液:包含瑞氏染料1.0g、纯甲醇(AR级以上)600ml、甘油15ml。

将全部染料放入清洁干燥的乳钵中,先加少量甲醇慢慢地研磨(至少30min),以使染料充分溶解,再加一些甲醇混匀,然后将溶解的部分倒入洁净的棕色瓶内,乳钵内剩余的未溶解的染料,再加入少许甲醇细研,如此多次研磨,直至染料全部溶解,甲醇用完为止。

再加15ml甘油密闭保存。

(2)Ⅱ液:磷酸盐缓冲液(pH6.4~6.8),包含磷酸二氢钾(KH2PO4)0.3g、磷酸氢二钠(Na2HPO4)0.2g、蒸馏水加至1000ml。

配好后用磷酸盐溶液校正pH,塞紧瓶口贮存。

如无缓冲液可用新鲜蒸馏水代替。

2.吉姆萨染液包含吉姆萨染料0.75g、甘油35ml、甲醇65ml。

将吉姆萨染料、甘油和甲醇放入含玻璃珠的容器内,每天混匀3次,连续4天,最后过滤备用。

3.瑞-吉复合染液(1)I液:包含瑞氏染料1g、吉姆萨染料0.3g、甲醇500ml、中性甘油10ml。

实验五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血细胞形态观察与血型鉴定

实验五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血细胞形态观察与血型鉴定

实验步骤 血细胞的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各类血细胞
血涂片 红细胞
血小板
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大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各种血细胞 高倍鉴定方法;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掌握ABO血型鉴定的
原理。
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酒精棉球、采血针、 A型和B型标准血清
(一)、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及 血细胞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
学习掌握人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方法; 观察各种血细胞的形态。
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酒精棉球、采血针、 瑞氏染液
实验步骤
人血涂片的制备
一 次 推 成, 不 可 来 回 推!
实验步骤
血涂片的染色:瑞氏染色法
滴1-2滴甲液在血涂片上,盖满血片; 1min后滴加1.5倍的乙液,立即吹匀两液; 静置10~15min,用清水洗去染液; 干燥。
的血清中,混匀(每边各用一牙签,切勿混用); 观察:室温下静置10min后,观察凝集现象。
A标准血清(抗B) B标准血清(抗A)
O A
B AB
Ag type Ab type

B



A
None
ABO血型
A and B
实验原理
实 验 原 理
血液凝集
实验步骤
取一块清洁玻片,用记号笔在左上角写A, 右上角写B。
将A型标准血清(抗B)一滴加入左侧,B型标 准血清(抗A)一滴加入右侧。
A标准血清(抗B) B标准血清(抗A)
实验步骤
采血:用75%酒精棉球消毒指尖,采血针采血; 取血:用两根牙签各取一小滴血分别放入载玻片

实验四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实验四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实验四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目的】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方法(preparation and staining of thin blood films)。

【原理】将一小滴血液均匀涂在玻片上,呈单层紧密分布,制成薄血片。

用含天青B和伊红的Romannowsky类染料进行染色。

细胞中的碱性物质如RBC中的血红蛋白及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的嗜酸性颗粒等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如淋巴细胞胞质及嗜碱性粒细胞质中的嗜碱性颗粒等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染成蓝色;中性粒细胞的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成淡紫红色。

【器材】1.载玻片使用前,必须仔细清洗,并用乙醇或软布清洁。

2.推片选择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在两角分别作斜线标记,然后用玻璃切割刀裁去两角,制成约15mm 宽度的推片。

3.吸耳球。

4.显微镜。

5.酒精灯或Bunsen灯。

6.采血针。

7.注射器和针头。

【试剂】1.瑞氏(Wright)染液(1)Ⅰ液:包含瑞氏染料1.0g、纯甲醇(AR级以上)600ml、甘油15ml。

将全部染料放入清洁干燥的乳钵中,先加少量甲醇慢慢地研磨(至少30min),以使染料充分溶解,再加一些甲醇混匀,然后将溶解的部分倒入洁净的棕色瓶内,乳钵内剩余的未溶解的染料,再加入少许甲醇细研,如此多次研磨,直至染料全部溶解,甲醇用完为止。

再加15ml甘油密闭保存。

(2)Ⅱ液:磷酸盐缓冲液(pH6.4~6.8),包含磷酸二氢钾(KH2PO4)0.3g、磷酸氢二钠(Na2HPO4)0.2g、蒸馏水加至1000ml。

配好后用磷酸盐溶液校正pH,塞紧瓶口贮存。

如无缓冲液可用新鲜蒸馏水代替。

2.吉姆萨染液包含吉姆萨染料0.75g、甘油35ml、甲醇65ml。

将吉姆萨染料、甘油和甲醇放入含玻璃珠的容器内,每天混匀3次,连续4天,最后过滤备用。

3.瑞-吉复合染液(1)I液:包含瑞氏染料1g、吉姆萨染料0.3g、甲醇500ml、中性甘油10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 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粒细胞:略大于嗜酸性大圆 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 嗜碱性粒细胞: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细胞,细 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颗粒,颗粒数 目较嗜酸性白细胞的颗粒少,核 1-2 叶,染成 淡蓝色。直径10-11微米。
红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可观察到中、小型两种。小淋巴 细胞与红细胞大小相似,圆形,核致密,染 成深紫色。周围仅一薄层嗜碱性染成淡蓝的 细胞质。中淋巴细胞较大,核圆形。直径6-8 微米。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胞质染成 灰蓝色。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 巴细胞的核。直径14-20微米。
血小板
血小板为不规则小体,直径2 - 3微米。其周 围部分浅蓝色,中央有细小的紫红色颗粒, 聚集成群。
血涂片制作与染色
推片
取一块边缘光 滑的载片做推片。 将其一端置于血滴 前方,向后移动到 接触血滴,使血液 均匀分散在推片与 载片的接触处。然 后使推片与载片呈 30°~40°角,向 另一端平稳地推出, 如右图所示。涂片 推好后,迅速在空 气中摇,使之自然 干燥。
观察
红细胞
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细胞为双凹形, 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 7-8 微 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