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优秀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主题简介《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针对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的教案。
本教案以替换为策略,通过数学实例来帮助学生解决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问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替换策略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运用替换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3.能够独立思考、创新应用替换策略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课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实例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替换策略,以及在数学问题中为什么需要使用替换策略。
例如,找一道简单的加减乘除题,比如“10+5=?”,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将10替换成15,这个加法运算的结果会如何变化,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计算。
步骤二:讲解替换策略接下来,教师应该从理论上讲解替换策略的概念和意义。
例如,替换策略是指将某个数或量代入另一个式子中,来考察新式子的特点和性质,从而解决问题。
通过讲解概念,让学生理解替换的意义和作用。
步骤三: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在讲解完替换策略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列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替换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例如,选择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通过替换策略来解决。
步骤四:巩固练习在讲完替换策略之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掌握运用替换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步骤五:拓展应用在巩固练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应用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替换策略。
例如,讲解一些替换策略的拓展应用范围和实际运用,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替换策略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替换策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独立思考、创新应用替换策略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应用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国标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优秀教学设计
国标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1、师:上个星期天,李老师的女儿过六岁生日。
她请了几个好朋友到家里玩,吃完饭她吵着要买玩具。
于是李老师带着女儿和她的几个好朋友到超市买了几个洋娃娃。
在买玩具时,老师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就请你来和老师一起解决好吗?(多媒体出示):1、1个玩具狗=3个玩具兔,2、6个玩具兔= 。
3、6个玩具兔和1个玩具狗=师: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怎样想的?2、引入: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
(板书:替换)[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受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让学生在课始就进入知识的探究中,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媒体出示)老师买了6个相同的玩具兔和一个玩具狗,共用去180 元,每个玩具兔的价钱是玩具狗的1∕3,每个玩具兔和玩具狗各多少元?1、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求什么?怎样理解“个玩具兔的价钱是玩具狗的1∕3”这句话?试着在纸上做一做。
2、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板演不同方法。
3、交流。
(可能的方法:1、方程2、算术方法3、替换)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合学生回答,边穿插提问边媒体演示。
问:把什么替换成什么?根据是什么?(每个玩具兔的价钱是玩具狗的1∕3)。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表示?你为什么这样替换?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师:根据上面的替换结果列式计算,每一步算的表示什么?追问:谁能再来说一说怎么做的?重点说出替换过程及每一步是什么?4、还有不同的替换方法吗?可以怎样替换呢?先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再在纸上画出替换过程,然后再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苏教版(2023秋)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替换法的基本概念。替换法是一种通过等价变换简化问题的策略。它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使用替换法解决一个复杂的分数问题,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简化计算步骤。
举例:在解决面积问题时,将不规则图形替换为规则图形,简化计算过程。
(2)替换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将替换法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举例:在购物时,将折扣转换为实际支付价格,计算购买商品的实际成本。
2.教学难点
(1)识别替换条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替换条件,这是教学难点之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苏教版(2023秋)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2.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使其能灵活运用替换法简化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不同的替换方法,发展个性化解题策略。
举例:在解决分数问题时,学生需要识别出可以替换的分数关系,如1/2 = 2/4,以便简化计算。
(2)灵活运用替换法:替换法有多种应用方式,学生需要学会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替换方法。
举例:在解决比例问题时,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将比例中的某个量替换为另一个量,以简化问题。
(3)替换过程中的计算准确性:替换过程中涉及计算,学生需要保证计算准确性,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最终答案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反思
1、替换策略的形成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从《曹冲称象》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唤醒学生已有经验中关于替换的经历,为理解替换策略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在例题教学时,通过自主探索—讨论—-回顾反思—-变式训练—对比概括等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画图、叙述、验证、比较、概括等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完整地经历了替换策略的形成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在替换时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什么替换以后总量变化了,怎么变化。
对这样的学生,我要尽量兼顾,必要时利用直观的方式进行替换。
把解决问题的策略回归生活,教学时适当从身边的例子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丨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章第二节,主题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替换策略的含义,并能够运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地选择替换的对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问题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一个橙子的重量是150克,那么3个苹果和2个橙子的总重量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解决。
2. 例题讲解:在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后,我会向他们介绍替换策略,并用PPT展示一些替换的例题,如“有5个3,和7个2,怎么凑成10个5?”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替换来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替换策略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练习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替换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替换策略的定义、步骤和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1. 有8个4和5个3,怎么凑成10个5?2. 如果一个篮球的价格是20元,一个足球的价格是15元,那么3个篮球和2个足球的总价格是多少?答案:1. 可以将8个4替换为5个4和1个6,即8个4=5个4+1个6+1个4=10个5。
2. 3个篮球的价格是60元,2个足球的价格是30元,总价格是9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替换策略,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第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
如可先借助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引入,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然后呈现换杯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问题的复杂性,产生应用替换策略的意识,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策略内涵。
教师要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
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
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
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一)重温故事,感受替换策略故事:电脑播放曹;中称象动画。
提问:曹;中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小结: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替换策略的具体应用,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堂,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替换策略,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在解决问题时,替换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通过替换,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从而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本节课,我将带领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替换策略的介绍和应用。
教材的章节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具体内容包括:1. 替换的概念和意义;2. 替换的方法和步骤;3. 替换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替换策略的概念,掌握替换的方法和步骤,并能运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替换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替换策略:解释替换策略的概念,并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替换的方法和步骤。
例如,将小明手中的3个苹果替换为小华手中的2个苹果,这样他们一共就有5个苹果。
3. 练习替换策略: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4个橘子,小华有6个橘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橘子?”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替换策略1. 概念:将问题中的某个部分替换为另一个部分,以简化问题。
2. 方法:确定替换的对象和替换的目标,进行替换操作。
3. 步骤:明确问题 > 确定替换对象 > 找到替换目标 > 进行替换 > 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5个橙子,小华有8个橙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橙子?2. 小明有7个香蕉,小华有10个香蕉,他们一共有多少个香蕉?作业答案:1. 小明有5个橙子,小华有8个橙子,他们一共有13个橙子。
2. 小明有7个香蕉,小华有10个香蕉,他们一共有17个香蕉。
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docx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替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相关经验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齐说。
(解决问题的策略)2、今天我们首先从经常见的天平开始研究。
岀示一幅天平图,天平左边放1 个苹果,右边放2个梨。
3、师:大家看,这是一架平衡的天平,由此你能够知道1个苹果和1个梨的重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4、出示天平2,天平左边放一个苹果两个梨,右边放400克祛码。
师:第2架天平也是平衡的,根据两幅天平图,你能推想岀1个苹果和1 个梨各重多少吗?师: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把1个苹果换成2个梨或者把2个梨换成1个苹果)课件动态演示。
5、像这种换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上我们称为替换。
(板书:替换)其实替换的策略并不神秘,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占代就有一个叫曹冲的小朋友, 就用替换的策略演绎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你们听说过吗?(出示“曹冲称象”的视频)师:曹冲是如何用替换的办法称出大象的质量的?生:曹冲是用石头替换大象的。
下面我们就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一开始,就由学生熟悉的天平放水果这个众所周知的生活场景入手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替换,以“曹冲称象”的典故呈现,唤醒学牛己有经验中关于替换的经历,为理解替换策略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最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策略》 教案
教学过程一、实例引入,初步感知假设策略的魅力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生:略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策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一题,请你口答出算式并解答。
师:为什么可以用720÷9来计算?师:这里还有一题,你能解答吗?请你自由读题师: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根据第一句话,你能找出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那第二句呢?师:和上一题相比,这道题难在哪里?(题中有两个未知量)板书:两个未知量。
这两种量是什么关系?(板书:倍数关系)那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1、小组活动一:师:现在请你根据自主学习单上第一大项小小研究员中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一进行解决。
(大概15分钟讨论、交流)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结果。
你们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把大杯换成小杯。
生:把小杯换成大杯师:“为什么要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者把小杯替换成大杯呢?”生:通过我们的学习,虽然大家有借助画图的,有直接思考的,但基本上是两种思路:一种假设把果汁倒入同一种杯子,或者全看作大杯,或者全看作小杯。
像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称它为假设。
(板书:假设)另一种可以列方程解答。
假设每个小杯容量是是x毫升,大杯容量是3x毫升,师:“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
教师板书检验过程。
师:“同学们,回顾解决刚才问题的过程,思考为什么要假设?假设的好处?怎样假设?”小结:同学们,假设是一种策略,我们可以把两个量通过假设转化为一个量(板书:一种量),这样便于我们计算,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
在假设时我们要抓住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才能统一转化成一个量。
画图有助于我们理解题意。
假设时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可以列方程解决。
2、完成练一练独立解答。
同学板书。
为什么这道题假设全部买椅子而不是假设全部买桌子?总结:要根据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合理选择假设,运用假设的策略时,怎样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假设也很重要。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替换的含义,学会在问题解决中使用替换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替换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替换的含义:用一个量来表示另一个量,从而简化问题。
2. 替换的方法: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一个量替换另一个量。
3. 替换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替换的含义,掌握替换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行替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替换策略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替换的含义、方法和应用,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替换策略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难点,共同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2. 板书内容:替换的含义替换的方法替换的应用实例演示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替换策略的应用。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拓展题:研究替换策略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替换的含义,掌握替换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替换的方法及其应用替换的方法及其应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掌握替换策略的关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体检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相差关系的替换教学准备:课件一、导入:曹冲称象的故事同学们听说过吗?我们一起来欣赏。
(f lash曹冲称象)曹冲用同样重量的石头替换大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我们在数学上就有这样一种策略:替换。
板书课题: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那么到底怎样利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呢,我们从几道题目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初步感知替换,由怎样利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问题出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授:(一)、引入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小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算式计算的?果汁总量÷杯数=每杯容量小杯的容量和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关系?1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容量的;3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容量的3倍;小杯的容量与大杯的容量的比是1:3;大杯的容量与小杯的容量的比是3:1;小杯的容量比大杯的容量少160毫升;大杯的容量比小杯的容量多160毫升。
小杯的容量和大杯的容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题目引入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为新授的替换策略的两种类型做铺垫。
(二)出示例题:(倍数关系)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苏教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苏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我将带领大家深入探讨替换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大家掌握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六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中。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替换策略的概念、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替换策略。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替换策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替换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替换策略的概念和方法的掌握,难点是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替换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讲解,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等。
同学们需要准备的学具有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让大家尝试解决。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引出替换策略的概念。
2. 概念讲解:我会详细讲解替换策略的定义、方法以及应用。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大家深入理解替换策略的应用。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大家在实践中运用替换策略。
5.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作业,让大家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替换策略的定义、方法和应用。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替换策略的核心内容展示在黑板上。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替换策略的概念及其应用。
2. 请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替换策略。
(1)一瓶饮料有240毫升,如果用150毫升的杯子喝,需要喝几杯才能喝完?(2)一个水果摊上苹果的价格是每千克10元,橙子的价格是每千克8元。
如果我要买2千克的苹果和3千克的橙子,需要支付多少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家对替换策略的理解和运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说课稿(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替换策略,让学生学会用一种量替换另一种量,从而简化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策略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基本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深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替换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替换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替换策略。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引出替换策略。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替换策略的含义和作用。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运用替换策略的经验。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替换策略。
5.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并能够运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替换的概念,掌握替换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策略意识,不能灵活运用各种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替换策略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替换的概念,掌握替换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替换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替换对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替换策略。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教学实践。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替换策略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华有15个苹果,如果小明把他的5个苹果给小华,那么他们两个人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有一桶水,用去一半后,再加入2升水,现在桶里有多少升水?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呈现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替换策略。
4.巩固(10分钟)呈现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替换策略解决。
教师选取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材简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们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并能根据条件进行检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分析以及对教材的解读,认为让学生形成“替换”的需求、意识以及在“替换”的过程中,数量关系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在有差数关系的问题中替换后总量发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求出和所代表的数。
= 40
= +
=()= ( )
这样的题你一定不陌生,能解决吗?你是怎么想到的?
是的,因为一个三角等于三个方框,这个条件等于告诉了我们三角与方框的关系,所以
想到了用“换”的办法,这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板书)今天我们就要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说明:这道题的设计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替换策略,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
二、新授例题
铺垫:
1、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6个小杯中,正好倒满。
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口答汇报。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正好倒满。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问:和上题区别在哪?(多了个大杯)能算吗?
刚才只倒入小杯能解决,现在怎么就不能算了呢?(缺少条件)什么样的条件?(小杯和大杯的关系)
【设计说明:前者要求1个未知量,比较容易求,而后者却要求2个未知量,学生没有办法求出来,从而产生了替换的需求。
这样,学生的关注点将自然地聚焦到大杯和小杯的容量之间的关系上。
这样的情境能为学生学习替换策略提供空间和机会,使替换的策略呼之欲出,又非常自然。
】
3、给你条件,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出示例题1
哪句话?读出来。
现在能解决吗?看来这个条件很重要,你是怎么理解的?(补充:结合今天的知识点)
(1)你能选择一种替换的过程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吗(请两人实物投影展示)
(2)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列式计算,汇报。
(板书)
(3)虽然我们用两种方法都求出了同一个结果,但我们还是要检验一下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怎么检验呢?(既要检验小杯是不是大杯的1/3,又要看6小杯和1大杯的和是不是720毫升,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算正确。
)(板书)
(4)我们通过大杯换小杯和小杯换大杯的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解决了这道题,想一想,虽然方法不一样,但相同之处是什么?
师:是的,他们都运用了替换的策略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
(板书)
(5)观察算式,在替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设计说明:研究数学问题的方式要能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给学生自由思考、表达的空间。
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浓厚起来,思维才会活起来。
本环节旨在唤醒学生生活中“换”的经验,让学生借助画一画、算一算,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替换策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感受策略的价值,增强策略意识。
】
4、试一试: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4,自己试着做一做。
汇报,先提问,你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
有不一样的方法吗?可以用小杯换大杯吗?为什么不用?
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根据两个未知量的关系选择简便的替换方法)【设计说明:例题中不论是用大杯换小杯还是小杯换大杯计算起来都比较方便,这道题由于小杯个数不是4的倍数,所以选择小杯换大杯比较繁琐,让学生体会到要根据两个未知量的关系选择简便的替换方法。
】
5、出示:大杯比小杯多160毫升。
(1)和前面的题目有什么区别?还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自己试做。
汇报,板书算式。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幻灯片演示)所以要从原来的总容量里减掉160毫升。
(描红减号)
(幻灯片演示)所以要在原来总容量的基础上增加6个160毫升。
(描红加号)
(3)怎样检验他们的结果是否正确?(板书)
(4)同一道题,为什么经过替换之后,总量一会减少,一会又增加呢?
(5)再回到算式,指板书,追问:总量减少了,一定是怎样替换的?求出来的是什么?总量增加呢?
(6)观察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总容量变了,但总杯数不变)都是7杯,两个7一样吗?
【设计说明:在两个相差关系的量之间进行替换时,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什么替换以后总
量变化了、总量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通过电脑课件演示替换的过程,能引起学生关注替换后总容量的变化,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
三、比较归纳
让我们再来比较例题1和练习的第一题。
(1)比一比,这两题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2)比一比它们的替换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还有谁会说?
总结:无论是告诉我们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是相差关系,都可以运用替换的策略来转化成一个未知量,只要抓住其中的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设计说明:通过以上比较,使学生产生替换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当问题中要求2个未知量的时候用替换的策略将2个未知量替换成1个未知量,实现问题的简单化,使原有复杂问题转化成一个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相应地解决问题。
如何使解答问题的思路更清晰,如何分析替换后数量关系发生的变化,同一问题不同替换进行对比,不同条件的问题进行替换相比,学生在比较中理清思路,找到关键,突破难点。
】
三、巩固练习
1、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
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球,每个大盒和每个小盒各装多少个球?
想:如果把( )个( )盒换成( )个( )盒,装球的总个数比原来( )(填“多”或“少”)( )个。
怎样列式?
2、六(1)班50名同学和杨老师、杜老师一起去参观机器人科普展,买门票一共用去270元。
已知每张成人票的价格是每张学生票的2倍,每张学生票多少元?每张成人票多少元?
想:把它们都看成( )票,可以把( )张( )票换成( )张( )票。
那么270元相当于买了( )张( )票。
列式解答(两种方法)
3、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会解这样的方程吗?
X=4Y X=()
X+Y=15 Y=()
这是二元一次方程,同学们都能不费力的解出来,看来今天学的替换的策略对我们真的很有用。
【设计说明: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应用替换策略,进一步体会替换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沟通替换操作与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联系,建立用替换策略解决某些问题的模型。
只有真正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并对策略进行深刻的认识与领悟,才有可能更好地借助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解决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