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铁建设[2007]16号)
铁建设[2010]161号 关于严格执行铁路工程设计施工有关标准的通知_百度...
追究 各参建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做好日常记 名培训工作,确保参建人员理解标准、掌握标准、严格执行标准。 要按照质量终身责任制的要求,全面落实好参建各方的责任,对 不严格执行标准、出现问题的,将严肃追究建设、设计、施工、 监理等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一○年九月十三日 Βιβλιοθήκη 本文由sh2004049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铁道部文件
铁建设〔2010〕161 号
关于严格执行铁路工程设计 施工有关标准的通知
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投资、集装箱公司: 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 着眼发展” 铁路建设新理念, 2003 年以来, 铁道部陆续发布了 《高 速铁路设计规范》等一系列涉及铁路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的建 设标准和规定,严格执行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和规定,是确保 铁路建设质量和安全运营的基本前提。针对目前部分铁路建设项 目不严格执行铁道部颁布标准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铁路工程设 计施工管理工作,现就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设计、线路交叉跨 越方案、路基防排水设施、绿色通道建设等有关工作强调如下, 请认真执行。 一、严格执行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及规定
—1—
(一)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设计 新建高速铁路轨道工程设计必须严格执行《高速铁路设计规 范(试行)(TB10621-2009) 》 。为减少运营维修工作量,保证动 时速 车组运行品质,保持站内整洁美观,时速 250 公里及以上铁路正 线及到发线应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原则进行设计, 线及到发线应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原则进行设计,时速 300 公里及以上铁路车站内正线及到发线的轨道结构类型应采用 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 (二)铁路线路交叉跨越方案 为解决好客货共线铁路与高速铁路之间的跨越关系,确保高 速铁路列车运营安全,铁道部印发了《关于铁路工程设计线路交 叉跨越有关规定的通知》 (铁建设〔2010〕146 号) ,规定了新建 铁路选线设计应按“较高速度铁路上跨较低速度铁路、客运铁路 上跨货运铁路(含客货共线铁路) ”的原则进行或预留上跨条件, 高速铁路应选择上跨公路及输油、输水、输气等管道方案。 (三)铁路工程路基防排水设施 为提高铁路路基防排水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确保铁路工程 建设质量及运营安全,2009 年铁道部发布了《铁路边坡防护及防 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施工质量 、 验收补充规定》 《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管理补充规定》 、 (铁建设函〔2009〕172 号)等 3 项标准。2010 年,针对当前铁 路路基防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铁道部再次印发了《关于进一 步加强铁路工程防洪排水设施有关工作的通知》 (铁建设电
铁路轨道施工作业标准
2.4 轨道作业标准2.4.1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1—2008)《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13-2003)《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2.4.2轨道工程工艺流程轨道工程工艺流程见图4.2-1所示。
图4。
2—1 轨道施工总体工艺流程图2。
4。
3底碴摊铺标准2.4.3。
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一般铁路及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
2.4.3.2作业准备2.4.3.2。
1上碴前由铺轨单位与路基施工单位共同对路基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铺碴作业。
2.4.3。
2.2 对路基中线、水平进行复测.2.4。
3。
2.3 配置摊铺、碾压机械,各种检测设备,对机械进行安装调试,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
2。
4。
3.3技术要求2.4.3.3。
1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不同等级线路的施工规范及验标进行施工。
2.4。
3。
3。
2 底层道碴铺设厚度宜为150mm,单线宽度一般为4。
5m,双线摊铺宽度宜为9~10m。
2.4。
3.3。
3 在施工前,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技术交底及施工作业指导书,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组织施工,根据工期要求安排人员劳力的调配。
2.4。
3。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2.4.3。
4。
1 施工程序轨道工程开始施工前,线下路基、桥涵等主体工程及线路复测已经完成,形成了包括平纵断面及建筑物变更设计的重要内容资料,是铺轨工程重要的、可靠的指导文件,在建设单位主持下,向有关线下单位办理接收后,方可按照全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铺轨总工期等结合施工单位自身的铺轨能力,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
2.4。
3.4.2 工艺流程底层道碴铺设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
3—1所示。
图4。
3—1 底碴铺设施工工艺流程图2.4。
3.5施工要求铺轨前需进行底层道碴预铺,路基面经检验合格后,采用汽车运送到路基上,进行摊铺、平整、压实,达到设计及规范标准。
客运专线技术管理
一、线名和里程体系的确立
目前明确的主要线路里程体系
(10)广州~珠海、广州~深圳(香港)、上海~南京、 (10)广州~珠海、广州~深圳(香港)、上海~南京、成 广州 )、上海 都~都江堰、 都江堰、 武汉~孝感、武汉~黄石、天津~于家堡、 武汉~孝感、武汉~黄石、天津~于家堡、
唐山~唐山北、九江~南昌、长春~吉林、合肥~蚌埠、 唐山~唐山北、九江~南昌、长春~吉林、合肥~蚌埠、 南京~安庆、盘锦~营口、沈阳~丹东、南京~杭州、 南京~安庆、盘锦~营口、沈阳~丹东、南京~杭州、成 都~绵阳、成都~峨嵋、柳州~南宁、海南东环、广西北 绵阳、成都~峨嵋、柳州~南宁、海南东环、 部湾建设项目,均命名为“××城际线” 自成里程体系。 部湾建设项目,均命名为“××城际线”,自成里程体系。 城际线 (11)天津机场引入、广珠城际延伸可与关联线路接续里程 (11)天津机场引入、 天津机场引入 体系。 体系。
一、线名和里程体系的确立
目前明确的主要线路里程体系
(7)杭甬客专与沿海通道以客为主的甬台温、温福、福厦、 (7)杭甬客专与沿海通道以客为主的甬台温、温福、福厦、厦深 杭甬客专与沿海通道以客为主的甬台温 项目命名为“杭深线” 项目命名为“杭深线”。 (8)京津城际线和津秦客专项目,鉴于京津城际线的品牌效应, (8)京津城际线和津秦客专项目,鉴于京津城际线的品牌效应, 京津城际线和津秦客专项目 京津城际线路名称不变,津秦客专项目命名为“津秦客专线”。 京津城际线路名称不变,津秦客专项目命名为“津秦客专线” (9)青岛~石家庄~太原~中卫~银川通道,因已形成的胶济、 (9)青岛~石家庄~太原~中卫~银川通道,因已形成的胶济、 青岛 石太客专线,并与既有线里程体系相同,故线路名称不变。 石太客专线,并与既有线里程体系相同,故线路名称不变。济 南~石家庄段命名“济石客专线”,与胶济客专线里程接续; 石家庄段命名“济石客专线” 与胶济客专线里程接续; 太原~中卫~银川命名为“太银线” 与石太客专线里程接续。 太原~中卫~银川命名为“太银线”,与石太客专线里程接续。
铁路规范大全(中铁建技术中心网站)
一、线路1、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T 2098-2007)2、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3、工务作业标准大型养路机械道床换碴作业(TB/T2658.20-2004)4、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5、快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6、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7、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二、地质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T10403-2005)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5、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2003)6、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7、铁路工程地质风沙勘测规则(TB10053-98)8、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程(TB10055-98)9、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TB10049-96)10、铁路工程地基土旁压试验规则(TB10046-96)11、铁路工程地质盐渍土勘测规则(TB10045-96)12、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TB10042-95)13、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95)14、铁路工程地质软土勘测规则(TBJ38-93)15、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16、铁路工程地质岩溶勘测规则(TBJ28-91)17、铁路工程地质泥石流勘测规则(TBJ27-91)18、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J18-87)1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20、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96)21、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22、铁路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则(96年局部修订版)(TBJ15-96)2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2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三、机车1、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 3034-2002)2、铁道动力装置用柴油机认证试验实施细则(TB/T 3098-2004)3、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技术条件(TB/T 2229-2004)4、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技术条件(TB/T 1491-2004)5、铁路内燃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1-2000)6、铁路机车车辆修理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四、高速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ZT216-2007)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8号)3、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4、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1-2005)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3-2005)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7、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8、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4-2005)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0、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2-2005)12、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4、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函[2004]157号)15、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16、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7、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8、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3]13号)19、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下册)(铁建设[2003]13号)五、其它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 10402-2007 J269)2、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 J774)3、铁路路基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4、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5、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10209-2002)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3)8、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9、铁路工程基本术语(GB/T50262)10、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TBJ211-86)11、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B10113-96)12、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13、铁路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TBJ16-86)14、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15、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6-94)1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17、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18、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TB10061-98)19、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98)20、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21、铁路工程CAD技术规范(B10044-98)22、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23、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99)2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25、铁路采石管理规则26、铁路林业技术管理规则2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28、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TB10016-2002)29、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TB10079-2002)六、路基1、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 10118-2006 J532)2、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6 J 158)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J 127)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6、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7、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8、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99)9、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10、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七、桥涵1、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092-2003)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3043-2005)3、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2484-2005)4、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 2331-2004)5、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 1527-2004)6、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7、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8、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10、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11、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12、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3、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条文说明14、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TBJ106-91)15、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16、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TBJ214-92)17、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TBJ107-92)18、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19、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TB10116-99)20、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21、铁路桥梁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99)2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23、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25、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TB10052-97)26、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99)27、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28、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八、轨道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82-2006)2、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 10411-2005)3、轨枕螺栓机动扳手通用技术条件(TB/T 3099-2004)4、混凝土枕用轨下调高垫板技术条件(TB/T 1781-2004)5、高锰刚辙叉技术条件(TB/T 447-2004)6、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TB/T 412-2004)7、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8、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9、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3-98)10、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11、轨道车管理规则12、铁路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2003年)九、隧道1、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06号)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5、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6、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8、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9、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10、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11、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00)1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十、电力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3、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98)6、铁路电力牵引变电所所用电系统设计规范(TB10080-2002)7、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64-2000)8、铁路电力变、配电所设计规范(TB10065-2000)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TB10117-98)10、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99)11、铁路电力施工规范(TB10207-99)1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1-2000)13、铁路电力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2-2000)十一、测量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2922.5-2002)3、吸水式锚固包技术条件(TB/T2093-2002)4、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TB/T 3080-2003)5、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 3054-2002)6、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TB/T 1879-2002)7、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TB/T 1878-2002)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9、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10、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1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1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1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1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TB10425-94)15、填土密度湿度核子仪测试规程(TB/T10217-96)16、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17、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TBJ104-87)18、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TBJ103-87)19、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20、铁路工程地基土十字板剪切试验规程(TB10051-97)21、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J105-88)2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3、新建铁路摄影测量规范(TB10050-97)24、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25、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十二、安全规则1、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TB/T 3089-2004)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1-2003)4、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2-87)5、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6、铁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0-87)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9-87)8、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9、铁路桥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3-87)10、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2-87)11、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1-87)12、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十三、通信1、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5部分: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5-2004)2、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4部分:铝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4-2004)3、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3部分:综合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3-2004)4、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2部分:塑料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2-2004)5、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TB/T3100.1-2004)6、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34-2005)7、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TB10112-2005)8、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9、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10、铁路通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8-2000)11、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06-99)12、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10205-99)13、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10060-99)14、铁路光缆PHD通信工程施工规范(TB10215-2000)15、铁路信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9-2000)16、铁路驼峰信号施工规范(TB10221-2000)17、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入网工程施工规范(TB10222-2002)1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十四、站场1、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2007)2、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091-2006)3、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95)4、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2005)5、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6、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J209-96)8、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99)9、铁路单层砖房抗震设计规范(TB10040-93)10、铁路集装箱货场设计规则(TBJ19-88)11、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11-98)12、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98)13、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2-98)14、铁路站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3-98)15、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TB10062-99)16、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TB10056-98)17、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TB10114-97)18、铁路房屋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9、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TB10066-2000)20、铁路工业站港湾站设计规范(TB10078-2001)21、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2002年)。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建设[2007]16号关于印发《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的通知(2007-1-25发布)各铁路局,各客运专线公司(筹备组),投资公司,铁科院:现将《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发给你们,自2007年2月1日起实行。
铁道部原《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06]111号)同时废止。
附件: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人员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章)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铁道部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客运专线技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体系,建设世界一流的客运专线,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建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客运专线(含城际轨道交通、近期兼顾货运的客运专线)。
第三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开始策划,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标准,初步设计阶段解决主要技术问题,提出主要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数量、主要材料数量及概算,审查批复后组织实施。
第四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五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必须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保证系统集成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客运专线建设目标。
第二章集成内容第六条客运专线技术是多门类、多专业合成的高新技术,涉及基础设施、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动车组、运营调度、旅客(客运)服务、运营维护、运营管理信息化,以及后期培训等子系子系统之间必须技术标准匹配、技术接口完整、技术装备合理,确保实现系统集成目标。
第七条对客运专线各子系统,按照技术系统集成的方式,组织国内有关单位,在设计研发技术、产品制造技术、施工调试技术和设备维护技术四个技术层面,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优化系统配置,实现系统投资效益最大化。
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
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300~350km/h部分)第一章总则为加强铁路客运专线的技术管理,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对铁路300~350km/h客运专线的技术设备、行车组织和信号显示进行了规定。
本办法是《技规》的重要补充,未规定的事宜按《技规》等有关规定执行。
铁路客运专线的技术规章由铁道部和铁路局两级统一制定、发布。
铁道部制定客运专线基本技术规章和专业技术规章,铁路局根据铁道部发布的技术规章,结合管内各客运专线具体条件,制定客运专线行车组织细则,并细化相应专业技术规章。
第二章技术设备第一节基本要求客运专线各种设备、设施必须满足运行300~350km/h动车组列车的要求。
同时还应满足跨线动车组列车安全运行的条件。
采用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
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的线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1.直线地段表1 客运专线线间距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
2.曲线地段区间及站内线路的曲线地段的中心线间水平距离可不加宽。
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对铁路技术作业的专用通道和处所,须设置“非铁路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的警示标志。
道路与铁路并行且等于或高于铁路的地段,应在靠近铁路一侧设置防护设施;下穿铁路桥梁、涵洞且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当桥梁、涵洞净高小于5.0m时,应设置限高防护架和车辆通过限高标志;上跨铁路线的立交桥应安装防护网。
第二节线路、桥梁及隧道线路平面及纵断面30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有砟轨道为5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4500m;无砟轨道为5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4000m。
35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有砟轨道为7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6000m;无砟轨道为7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5500m。
最大曲线半径为12000m。
第1条车站应设在直线上。
国家铁路局关于公布铁路工程建设和工程造价行业标准目录的公告
国家铁路局关于公布铁路工程建设和工程造价行业标
准目录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铁路局
•【公布日期】2014
•【文号】
•【施行日期】20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部分失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国家铁路局关于公布铁路工程建设和工程造价行业标准目录
的公告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现将铁路工程建设、铁路工程造价的行业标准目录及在编项目目录予以公布。
列入目录的标准管理按照《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国铁科法〔2014〕24号)、《铁路工程造价标准管理办法》(国铁科法〔2014〕31号)执行。
附表
1
附表2
附表3
铁路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在编项目目录
附表4。
铁建设【2007】159号 2007
铁道部文件铁建设【2007】159号2007年8月16日针对“关于发布〔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十九项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对《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砼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修订内容:一、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修订内容:(一)1.地基处理部份:4.3.3 砂垫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砾砂,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其含泥量不得大于5%,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砂垫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3%。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砂料,每3000m3为一批,当不足3000m3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现场抽样检验砂子含泥量,并进行筛分试验,在施工过程中观察检查有无草根、垃圾等杂质。
4.3.4 碎石垫层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得超过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碎石,每3000m3为一批,当不足3000m3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在现场抽样检验碎石最大粒径、含泥量,并在施工过程中观察检查有无草根、垃圾等杂质及岩性变化情况。
4.3.5 反滤层材料含泥量、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材料,每3000m3为一批,当不足3000m3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
铁路试验工程师试验员试题及答案小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水泥安定性试验雷氏夹试件成型,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A)次,然后抹平。
A、3B、5C、7D、92、将1.025按“5”间隔修约到3位有效数字时,结果正确的是(B)。
A、1.00B、1.02C、1.05D、1.033、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不得低于(A)。
A、1.5倍B、2.5倍C、1.2倍D、2.0倍4、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由检测机构承担,所谓“检测机构”是指:( D )。
A、施工单位的检测机构B、监理单位的检测机构C、建设单位的检测机构D、建设单位指定的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各项参数中,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最大的参数是(C )。
A、水泥用量B、用水量C、水胶比D、砂率6、横截面积为314.2mm2的钢筋,当屈服荷载为91.84kN时,屈服强度应为(B)。
A、292B、290C、2957、客运专线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时,应选用( B)填料。
A、A组填料B、A,B组填料C、C组填料D、A,B,C组填料8、砂的含泥量试验,烘干试样置于容器中,淘洗前应浸泡 (B)。
A 30minB 2hC 1hD 24h9、水泥胶砂试体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A)。
A、二个以上龄期B、一个龄期C、三个龄期10、经计量认证机构考核合格,准予签发试验报告的人员称为(D)。
A、最高管理者B、技术负责人C、质量负责人D、授权签字人11、HRB类钢材抗拉试件的标距长度一般应为(A)。
A、5dB、10dC、任意长度(d为钢筋直径)12、水泥胶砂搅拌时的加料顺序正确的是(B )。
A、水泥、水、标准砂B、水、水泥、标准砂C、水泥、标准砂、水13、试拌调整砼时,发现拌和物的保水性较差,正确的处理措施为(B)。
A、减小砂率B、增加砂率C、增加水泥D、减小水灰比14、《铁路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规定,小样本法评定,同一结构、同一强度等级的砼试件不应少于(B)。
高铁桥面系实监理施细则
京沪高速铁路监理三标项目部桥面系施工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编制依据................................................................................................................................ - 3 - 2.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 3 - 3.工程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 - 4 - 4.监理旁站部位和工序............................................................................................................ - 4 - 5.监理工作流程........................................................................................................................ - 5 - 5.1高性能砼监理工作流程........................................................................................................ - 5 - 5.2防护墙施工............................................................................................................................ - 5 - 5.3电缆槽竖墙、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 - 9 - 5.4遮板预制及安装.................................................................................................................... - 9 - 5.5遮板及电缆槽盖板安装...................................................................................................... - 16 - 5.6伸缩缝安装要求.................................................................................................................. - 16 - 5.7排水系统施工...................................................................................................................... - 17 -5.8防水层施工.......................................................................................................................... - 17 -6.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 24 -7. 质量控制要点....................................................................................................................... - 24 - 7.1防护墙.................................................................................................................................. - 25 - 7.2电缆槽竖墙.......................................................................................................................... - 25 - 7.3遮板预制及安装.................................................................................................................. - 25 - 7.4防水层.................................................................................................................................. - 25 - 8.防撞墙、遮板质量验收标准.............................................................................................. - 25 - 8.1防撞墙质量验收标准.......................................................................................................... - 26 - 8.2遮板质量验收标准.............................................................................................................. - 26 - 9.梁面质量验收标准.............................................................................................................. - 27 - 9.1桥面平整度.......................................................................................................................... - 27 - 9.2梁端剪力齿槽等凹槽几何尺寸.......................................................................................... - 27 - 9.3梁端平整度.......................................................................................................................... - 27 - 9.4桥面高程.............................................................................................................................. - 27 - 9.5相邻梁端高差...................................................................................................................... - 27 - 9.6桥面预埋件.......................................................................................................................... - 28 - 9.7桥面排水坡.......................................................................................................................... - 28 -9.8伸缩缝.................................................................................................................................. - 28 - 9.9梁面净宽.............................................................................................................................. - 28 - 9.10 梁面裂纹与气泡或凹坑处理........................................................................................... - 28 - 9.11桥面清洁度........................................................................................................................ - 28 - 10.聚脲防水层质量验收标准................................................................................................ - 28 - 10.1基层处理............................................................................................................................ - 28 - 10.2底涂.................................................................................................................................... - 29 - 10.3聚脲防水层........................................................................................................................ - 29 -10.4脂肪族聚氨酯面层............................................................................................................ - 30 -11.季节性施工措施................................................................................................................... - 30 - 11.1雨季施工安排.................................................................................................................... - 30 - 11.2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 30 - 11.3夏季高温施工措施............................................................................................................ - 30 - 11.4夜间施工措施.................................................................................................................... - 31 - 12.质量保证措施.................................................................................................................... - 31 - 13.安全保证措施.................................................................................................................... - 31 -京沪高速铁路桥面系监理实施细则1.编制依据1.1 桥梁施工图以及相关连续梁设计图。
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运用管理办法
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运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以下简称集成平台)运用管理工作,规范集成平台日常维护管理,保证数据采集质量、数据服务质量和数据安全,确保集成平台稳定可靠运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成平台是铁路运输组织相关数据的信息集成与共享平台、公共服务提供平台,通过标准化的服务功能,对内向运输组织、经营管理等各业务系统,对外向电子商务和客户服务等系统,提供原始信息和综合信息服务,是铁路运输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平台。
集成平台分为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和铁路局两级。
第三条运输各相关系统数据交换均应通过集成平台,系统间不采取点对点数据交换方式。
第四条集成平台数据采集范围包括列车数据、货车车辆数据、货物数据、客票数据、客车车辆数据、动车组数据、机车与机车(动车)乘务员数据、客运乘务员、客车车辆(动车)交路数据、集装箱数据、物流服务数据等,根据业务需要,扩展数据采集范围。
第五条集成平台数据服务方式包括数据共享、信息交换和标准服务等。
数据服务应符合总公司网络安全管理有关要求。
第六条集成平台运用管理内容包括运行维护管理、应用变更管理、数据采集管理、数据服务管理、监督检查与质量考核、经费保障等。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七条总公司运输局信息化部和各铁路局信息化处是集成平台的主管部门。
负责制定集成平台运用管理有关制度;负责集成平台数据服务和应用变更审批,组织、协调、监督、考核集成平台运用管理工作;组织制定集成平台技术规范;管理、指导集成平台研发和实施工作。
第八条总公司及铁路局运输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是集成平台应用数据业务主管部门。
负责制定有关数据采集管理办法,检查、监督和规范现场作业,保证采集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确保集成平台信息源点数据采集质量;审批集成平台数据使用权限和数据应用范围。
第九条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和沈阳铁路局分别是总公司级和铁路局级集成平台的技术服务单位(含技术支持和软件研发)。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7]177号)现将修订后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发给你们,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在建项目的项目管理机构2007年12月1日前按本办法调整到位,项目建议书已批准的建设项目于2007年11月1日前按本办法设置项目管理机构,机构调整及设置有关资料在规定日期前报铁道部建设管理司;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必须按本办法办理,并及时将有关资料报铁道部建设管理司。
铁道部原《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 04]93号)同时废止。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提高建设管理水平,根据《铁路建设管理办法》(铁道部令第1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铁道部投资、合资的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其他建设项目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是指铁道部、铁路局以及合资铁路公司为组织实施铁路建设项目专门成立的机构,包括建设期间的客运专线公司(筹备组)。
第四条项目管理机构应在项目建议书批复后一个月内成立,项目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和负责前期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及时到位;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一个月内,项目管理机构应组建完毕,人员基本到位;初步设计批复一个月内,项目管理机构人员必须全部到位。
第五条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地点应以方便工作为原则,初步设计批复前项目管理机构可将办公地点设在方便前期工作的地方,初步设计批复后项目管理机构驻地应设在建设项目现场。
长大干线的项目管理机构一般应设在项目中间位置,确需设在一端的,必须同时在中间位置或其他适当的位置设置由项目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副职为组长的现场工作组(对外可称项目段落指挥部),现场工作组人员在项目管理机构人员中解决;项目管理机构所在地区不得设置现场工作组。
第六条铁道部批准设立的项目管理机构的机构编制,按铁道部有关规定执行。
铁路局批准设立的项目管理机构的机构编制,按铁道部《关于规范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铁劳卫[2007]170号)执行。
规范标准书
23
道岔缺口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运电信号函【2015】315
24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通号【2016】9301
四
电力工程
1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7-2010
2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10】241号
3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
TB10008-2015
4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安装
铁总运[2013]142号
5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公跨铁异物侵限监测方案
运技基础[2010]739号
6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风速风向监测设备(试行)
TJ/GW089-2013
7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雨量监测设备(试行)
TJ/GW090-2013
8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雪深监测设备暂行技术条件
JGJ59-2011
七
防灾系统
1
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铁总建设[2013]86号
2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暂行)
铁科技[2013]35号
3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铁路局中心系统暂行技术条件
铁总运[2015]35号)
4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维护试行办法
铁总运[2014]146号
11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TB10761-2013
12
《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
铁建设[2012]107_号
二
通信工程
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doc
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管理,规范客运专线竣工验收工作,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竣工验收是指铁路客运专线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建成,由验收机构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移交接管使用单位试运营或正式运营的整个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新建高速铁路项目、客运专线项目、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近期兼顾货运的铁路客运专线项目(以下统称铁路客运专线)。
第四条铁路客运专线按照本办法进行初步验收,验收合格并经安全评估后,方可进行试运营;国家验收合格后投入正式运营。
初步验收不合格或未通过安全评估的铁路客运专线,一律不得交付试运营。
第二章竣工验收的依据、条件第五条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分为静态验收、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安全评估和国家验收等五个阶段。
第六条竣工验收的依据: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颁布的建设标准;2.国家和铁道部颁布的设计规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3.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4.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含批准的修改初步设计);5.审核合格的施工图(包括经批准的变更设计文件);6.设备技术说明书;从国外引进新技术或成套设备的,外方提供的设计文件和新技术或成套设备的国家标准等;7.经铁道部批准的相关补充标准、技术条件、暂行规范等,以及建设单位补充且经铁道部认可的相关技术标准等。
第七条验收条件(一)静态验收应具备的条件:1.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包括外部配套工程及设备安装)已按设计文件建成;2.环境保护设施、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3.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4.承包商按有关规范、标准对工程质量和系统功能自检合格;5.监理单位及咨询单位(如果有)对工程质量评定合格;6.竣工文件已按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基本完成。
(二)动态验收应具备的条件:1.静态验收合格;2.《动态验收实施方案》已经批准;3.动态检测准备工作完成。
铁建设[2007]16号 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7]16号各铁路局,各客运专线公司(筹备组),投资公司,铁科院:现将《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发给你们,自2007年2月1日起实行。
铁道部原《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06]111号)同时废止。
附件: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人员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章)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客运专线技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体系,建设世界一流的客运专线,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建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客运专线(含城际轨道交通、近期兼顾货运的客运专线)。
第三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开始策划,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标准,初步设计阶段解决主要技术问题,提出主要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数量、主要材料数量及概算,审查批复后组织实施。
第四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五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必须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保证系统集成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客运专线建设目标。
第二章集成内容第六条客运专线技术是多门类、多专业合成的高新技术,涉及基础设施、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动车组、运营调度、旅客(客运)服务、运营维护、运营管理信息化,以及后期培训等子系统,必须作为统一完整的整体,统筹策划、全面协调、系统集成。
客运专线各子系统之间必须技术标准匹配、技术接口完整、技术装备合理,确保实现系统集成目标。
第七条对客运专线各子系统,按照技术系统集成的方式,组织国内有关单位,在设计研发技术、产品制造技术、施工调试技术和设备维护技术四个技术层面,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优化系统配置,实现系统投资效益最大化。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
TG/04-2009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300~350km/h部分)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铁路客运专线的技术管理,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制定本办法。
第2条本办法对铁路300~350km/h客运专线的技术设备、行车组织和信号显示进行了规定。
本办法是《技规》的重要补充,未规定的事宜按《技规》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3条铁路客运专线的技术规章由铁道部和铁路局两级统一制定、发布。
铁道部制定客运专线基本技术规章和专业技术规章,铁路局根据铁道部发布的技术规章,结合管内各客运专线具体条件,制订客运专线行车组织细则,并细化相应专业技术规章。
第二章技术设备第一节基本要求第4条客运专线各种设备、设施必须满足运行300~350km/h动车组列车的要求。
同时还应满足跨线动车组列车安全运行的条件。
第5条采用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
第6条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的线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1.直线地段表1 客运专线线间距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
2.曲线地段区间及站内线路的曲线地段的中心线间水平距离可不加宽。
第7条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对铁路技术作业的专用通道和处所,须设置“非铁路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的警示标志。
第8条道路与铁路并行、且等于或高于铁路的地段,应在靠近铁路一侧设置防护设施;下穿铁路桥梁、涵洞且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当桥梁、涵洞净高小于5.0m时,应设置限高防护架和车辆通过限高标志;上跨铁路线的立交桥应安装防护网。
第二节线路、桥梁及隧道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第9条30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有砟轨道为5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4500m;无砟轨道为5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4000m。
35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有砟轨道为7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6000m;无砟轨道为7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5500m。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标准有效名目
时刻:
1客运专线铁路专用技术标准名目
2客货共线铁路专用技术标准名目
3客运专线铁路与客货共线铁路通用技术标准名目
铁道部或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公布实施的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标准?〔GBJ12-87〕、?铁路线路设计标准?
〔GB50090-200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标准?〔GB50091-2006〕、?铁路工程全然术语标准?〔GB/T50262-97〕、?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GB50111-2006〕、?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6-94〕、?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标准?
〔GB50226-2007〕等国家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并组织出版发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7-1-23
颂布时间:2007-1-23
颂布单位:铁道部
文号:铁建设[2007]16号
详细内容:
各铁路局,各客运专线公司(筹备组),投资公司,铁科院:
现将《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发给你们,自2007年2月1日起实行。
铁道部原《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06]111号)同时废止。
附件: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人员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章)
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
铁道部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办法
第一
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客运专线技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体系,建设世界一流的客运专线,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建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客运专线(含城际轨道交通、近期兼顾货运的客运专线)。
第三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开始策划,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标准,初步设计阶段解决主要技术问题,提出主要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数量、主要材料数量及概算,审查批复后组织实施。
第四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五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必须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保证系统集成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客运专线建设目标。
第二章集成内容
第六条客运专线技术是多门类、多专业合成的高新技术,涉及基础设施、
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动车组、运营调度、旅客(客运)服务、运营维护、运营管理信息化,以及后期培训等子系统,必须作为统一完整的整体,统筹策划、全面协调、系统集成。
客运专线各子系统之间必须技术标准匹配、技术接口完整、技术装备合理,确保实现系统集成目标。
第七条对客运专线各子系统,按照技术系统集成的方式,组织国内有关单位,在设计研发技术、产品制造技术、施工调试技术和设备维护技术四个技术层面,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优化系统配置,实现系统投资效益最大化。
第八条新建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必须与既有线的技术平台统筹考虑,实现技术、信息平台的统一利用和运营、维护资源的共享,实现不同技术系统间相互协调,满足跨线运输需要,确保铁路路网的完整性、运输集中统一指挥和整体效益最大化。
第三
章管理职责
第九条技术系统集成必须贯彻新的建设理念,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全面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构建与客运专线建设相适应的技术系统集成管理体系。
第十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工作应通过组织协调,充分发挥铁道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作用,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快速、有序、优质、高效地推进系统集成目标实现。
第十一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的相关工作由铁道部相关部门和单位研究,按程序报分管部领导审定;重大问题,报部长审定。
第十二条涉及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建设规模及投资调整等方面的工作,由计划司会同财务司、建设司、运输局、鉴定中心、工管中心等研究,提出建议方案。
第十三条涉及客运专线系统集成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科研方面的工作,由科技司会同计划司、建设司、运输局、信息办、鉴定中心、工管中心等研究,提出建议方案。
第十四条涉及客运专线生产设施布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由劳卫司、人事司会同国际司、运输局等研究,提出建议方案。
第十五条涉及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由建设司会同计划司、科技司、运输局、鉴定中心、工管中心等研究,提出建议方案。
第十六条涉及客运专线系统集成运输组织、技术方案和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由运输局会同计划司、财务司、科技司、建设司、信息办、鉴定中心、工管中心、信息中心等研究,提出建议方案。
第十七条涉及客运专线系统集成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工作,由信息办会同运输局、鉴定中心、工管中心等研究,提出建议方案。
第十八条涉及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引起的修改初步设计、投资审查与调整等,由鉴定中心会同计划司、建设司、财务司、运输局、信息办、工管中心等研究,提出建议方案。
第十九条涉及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利用外资引进设备等事宜,由外资中心会同计划司、建设司、财务司、国际司、运输局、鉴定中心、工管中心等研究,提出建议方案。
第二十条涉及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站前部分的工作,由工管中心会同计划司、
建设司、运输局、鉴定中心等研究,提出技术、经济的建议方案。
第二十一条涉及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站后部分及相关技术标准、装备标准,站前与站后接口等方面的工作,由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会同计划司、建设司、运输局、鉴定中心、工管中心等研究,提出技术、经济建议方案。
第二十二条涉及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其他方面的工作,根据需要,由铁道部相关部门和单位研究,提出建议方案。
第二十三条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代表铁道部统一组织和协调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的工作,对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工作总负责。
铁道部总工程师兼任系统集成办公室主任。
第四
章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的技术工作由铁道部总工程师负责。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依据分工和职责,负责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相应的技术工作。
第二十五条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在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领导下,按照铁道部确定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针,具体负责技术系统集成工作。
主要包括:
1.负责提出客运专线子系统技术方案及子系统间接口方案;
2.负责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关工作;
3.负责组织系统的设备配置、选型和关键技术设备的引进及国产化有关工作;
4.负责组织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对外谈判;
5.负责确定建设项目的技术系统集成实施方案,对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6.指导客运专线运营管理准备、人员培训、运力和维修资源配置。
第二十六条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由铁道部副总工程师任组长、副组长;成员由铁道部政法司、计划司、财务司、科技司、人事司、劳卫司、建设司、国际司、运输局、监察局、信息办、鉴定中心、外资中心、工管中心、信息中心、客运专线公司、铁科院等单位负责人组成。
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下设10个工作组,分别为:基础设施、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动车组、运营调度、客运服务、运营管理信息化、投资评审和综合组。
第二十七条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由铁道部相关部门和单位人员组成,人员名单附后,由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
第二十八条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为铁路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的专门工作机构,除履行铁道部规定的职责外,同时承担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九条对于涉及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调度、旅客服务、动车段等系统集成范畴内物资设备的采购供应方式,由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按照系统集成的原则提出建议,报铁道部分管领导批准。
第三十条客运专线公司在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的统一组织或协调下,按照确定的集成实施方案,依法选择承包商,签订合同,组织实施。
第三十一条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子系统按子系统集成总承包方式实施时,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单位为总体设计单位。
客运专线公司负责督促总体设计单位履行其责任和义务,协调解决与系统集成设计有关的问题。
第三十二条客运专线公司依法选择施工监理单位,按照系统集成技术要求,
对系统集成工程实施施工监理。
第五
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06】111号)同时废止。
附件: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人员名单
组长:张曙光
副组长:郑健
成员:安国栋、张梅、张志农、徐啸明、苏顺虎、赵果情、肖上潘、谭慧琴、杨忠民、季学胜、周孝文、吴克非、孙利石、黄复贵、张骥翼、詹子宁、刘军甫、谷晓明、吴建中、吴云天、刘刚、赵春雷、孙增友、客运专线公司领导。
1.基础设施组:吴云天(组长),王志坚、辛学忠、陈耀明、俞祖法、客运专线公司主管人员;
2.通信组:徐啸明(组长),马芳、路晓彤、刘卫国、刘丽华、涂慧敏、蒋志勇、谢宏、熊杰、客运专线公司主管人员;
3.信号组:徐啸明(组长),刘朝英、唐抗尼、莫志松、张季良、刘大为、刘卫国、李国斌、张锐、潘明、穆建成、客运专线公司主管人员;
4.牵引供电组:孙增友(组长),王祖峰、周伟、金柏泉、李炎、李强(科技司)、李志峰、安英霞、肖志强、景德炎、客运专线公司主管人员;
5.动车组:刘刚(组长),刘作琪、齐延辉、陆少秋、侯卫星、张利民、张振川、客运专线公司主管人员;
6.运营调度组:赵春雷(组长),何杰、汤奇志、马建军、刘志明、李建文、李建新、孙远运、廉文彬、滕涛、客运专线公司主管人员;
7.客运服务组:詹子宁(组长),张红麟、王明哲、宁斐、滑蓉、刘强、刘晨光、李建文、杜绍军、客运专线公司主管人员;
8.运营管理信息化组:谷晓明(组长),詹子宁(副组长),马钧培、叶年发、田裳、李芳、邢智明、唐日红、崔德山、客运专线公司主管人员;
9.投资评审组:周孝文(组长),计划司、财务司、建设司、运输局、工管中心、鉴定中心有关人员、客运专线公司主管人员;
10.综合组:康熊(组长),丁亮、王峰、王澜、宋嘉斗、黄鹤平、李建文、杨宏图、汪霞、张继元、金成旭、姚建伟、郭晓军、徐鹤寿、秦永平、袁宝军,以及铁科院有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