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篇一: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质点、概念的建立。

2.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2.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如图所示,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没动,路旁的孩子赞叹他前进得真快。

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的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教师演示1: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羽毛举高后释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羽毛的运动情景。

提出问题:羽毛在下落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一方面有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

教师演示2:将漂亮的竹蜻蜓双手一搓,竹蜻蜓便飞到同学们中间。

提出问题: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既有向前的飞行,又有自身的转动。

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火车在田野里高速行驶,刘翔箭一般冲向终点线?结论归纳:详细描述的困难在于物体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状。

讨论交流:是不是我们研究的所有问题,大小和形状都起关键作用而不可忽略呢?创设情景(ppt展示)情景一:地球绕太阳公转(flash动画模拟)情景二:远洋航行的轮船,指挥部要确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情景三: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情景四:火车在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对比以上所看到的物体的各种运动,并作对比,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探究可看作质点的条件。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第二节 时间 位移教案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第二节 时间 位移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时间位移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情境中识别时间间隔和时刻;2. 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 知道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能用平面坐标系正确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2. 知道矢量与标量运算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经历使用打点计时器的过程,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打点计时器,培养他们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1、理解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2、理解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3、理解矢量与标量运算的差异。

(难点)4、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结构。

(难点)课件、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一、导入新课:要讨论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就要涉及位置、时间等概念。

如果要准确地描述一辆行驶在北京长安街上的汽车所处的位置,你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你对时间是怎样认识的?二、讲授新课:1、时刻和时间间隔【教师引入课程】要描述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清楚“时间”一词的含义。

说到时间,不能不说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师引导】时刻:指某一瞬时,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

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用来表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

我们可以用一个时间轴来表示【教师提问】现在一起思考一个问题,8点和45分钟有什么区别?结合时间轴,仔细思考。

【教师总结】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我们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要根据上下文认清它的含义。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重力 精品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重力 精品
〖板书〗:“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方向垂直)”
〖提问〗:如何知道物体的重力大小?
学生回答:①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再根据G = mg计算得出;②用弹簧秤测量。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由弹簧秤的示数读出拉力的大小,也就知道物体重力的大小。
强调: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时,重物必须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挂在弹簧秤下的重物的速度是变化的,弹簧秤的示数不一定等于重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本节的重点是重的概念、大小和方向;
2、难点是重心以及重心的变化;
3、解决办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重力、重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演示实验:弹簧秤,钩码,均匀木棒、圆板,形状不规则纸板,三角板,细线;
2、学生实验:弹簧秤、钩码,形状不规则纸板,细线。




本节课通过实验及大量事例,说明地球上一切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从而得出重力的概念。通过学生实验,研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正比关系,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弹簧秤测重力大小的原理。重心的概念是应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提出的,重心位置的确定及变化则利用实验来说明,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实验】:让学生用手指水平地支撑铅笔,证实猜想正确,并用二力平衡知识解释实验。
〖板书〗:“二、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演示实验】:用悬挂法测出物体的重心位置。(原理:由二力平衡条件,当悬挂物静止时所受的重力和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在同一直线上,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们所在的直线上。)
4、画出重15N的在篮球在空中飞行时的所重力的图示。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教案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教案

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问间隔,如有人问你:“你们什么时间上课啊?”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
师:我们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出时刻和时间间隔.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说说怎样用时间轴表示时间和时刻.
师:为了用具体数字说明时间,必须选择某一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计时起点的选择是人为的.单位秒(s).
给出了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秒。

前3秒,第3秒初第3秒.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
所示.矢量相加的法则是平行四边形法则.
他的位置变化如何?(起跑点到终点的连
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
的位移方向为x轴负向.
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是同学们很容易混淆的,同学们要掌握时间坐标轴.在时。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引导学生分析: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小结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课堂练习:1.如图甲,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

若测得OA=OC=7cm,AB=3cm,则自0时刻开始:a.0.2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方向向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b.0.6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方向向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c.0.8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是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d.1.0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方向向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方向相反。

④在以后的叙述中,“速度”一词有时是指平均速度,有时指瞬时速度,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例一】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是矢量,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B .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v 1经过某路标,子弹以速度v 2从枪筒射出,两速度均为平均速度。

D .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

【例二】如图所示为A、B、C 三个物体作直线运动的s-t 图。

由图可知:________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三个物体位移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分别为______m/s,______m/s,______m/s,三个物体运动的总路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平均速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的物理量。

2.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学习目标: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3. 认识坐标系,合理建立坐标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参考系。

学习难点:质点概念的理解。

课程引入:奔跑的运动员、急速行驶的火车、舞蹈演员的旋转……一些常见的机械运动我们如何来描述哪?请同学们展开讨论。

提示:我们可否把一些物体无限的缩小,直至到一个点来描述那?是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点哪?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来研究。

知识点一:质点1、2、思考与讨论思考以下问题并回答:(1)观看太阳系运行的模拟动画: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能否把地球视为一个点呢?(2)观看火车运行模拟动画:一列沿京沪铁路运动的火车,若研究它从XX到的运动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点?(3)观看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模拟动画:研究地球上各处的季节变化时,能否把它视为质点呢?。

(4)观看火车过桥的图片。

研究火车通过XX长江大桥的运动时,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质点?讨论:(1)物体是否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看作质点?(2)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什么?(3)物理中的“质点〞跟几何学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随时都看成质点吗?提示: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

小结: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2节 时间和位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2节 时间和位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时间和位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

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例:见图2—1—1所示(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

例如:“第6秒末”、“第7秒初”、“6秒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

其中“第6秒末”、“第7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秒这一点;“6秒末”在时间轴上指t=6s 这一点。

“第4秒内”、“前2秒内”都是指时间间隔。

其中“第4秒内”就是“第4秒初”(或“第3秒末”)到“第4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秒,在时间轴上指t=3 s 到t=4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前2秒内”就是“o 时刻”到“2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秒,在时间轴上指t=0 s 到t=2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为高中物理第一章《力学》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数学表达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力的概念,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

但由于高中物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现象中发现规律,培养其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数学表达方法;(2)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3)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如简化问题、降低计算难度;(4)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问题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2)运用数学工具,如向量、几何图形等,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热情;(2)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挑战;(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图片展示
第一层级
研读教材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及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PPT课件
板书设计
课时1.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学法指导
高中物理中的物理量有矢量和标量的区别,本节内容中位移和路程就充分体现它们的不同。学习过程中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位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30分钟左右,安排在课内则只用20分钟左右。通过教材的“观察思考”让学生了解一维直线坐标和二维直角坐标;通过教材中“图1-2-7”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位移的概念和位移正负的含义,并分析“讨论交流”,总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板书和PPT课件
第三层级
基本技能检测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课件
拓展技能检测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件
记录要点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年级
高一
课题
课时1.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课程类型

物理粤教版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章第2节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

物理粤教版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章第2节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粤教版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章第2节《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材分析课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校园运动场的情景引入,引出描述物体运动的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置改变的概念,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然后交生活中的概念进行升华,上升到物理中的科学概念;对于位移,由于是初次引入的矢量,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举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通过旅游路线的设计和描述让学生地过程中体会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与联系,达到概念建立的目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几个概念: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提问: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启发: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二)进行新课1、时刻和时间在运动场上将要进行1500米赛跑,上午9时20分50秒,发令枪响,某运动员从跑道上最内圈起跑点点出发,绕运动场跑了三圈多,到达终点,成绩是4分38秒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1)、以上材料,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2)、观察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指导学生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1章第2节 1.2 时间和位移(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1章第2节 1.2 时间和位移(教案)

第1章第2节时间和位移★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6.初步了解矢量与标量不同的运算法则。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知识点※知识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知识点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路程指的是物体运动时经过的轨迹的长度,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 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2)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3)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

(4)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知识点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力。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质量、温度、时间等。

3.运算方法:标量的运算法则为算术法,即以前所学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运算方法;矢量的运算法则为平行四边形法则。

※知识点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1.直线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置物体在直线坐标系中某点的坐标表示该点的位置.2.直线运动的位置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 点运动到B 点,若A 、B 两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 A 和x B ,则物体的位移为Δx =x B -x A若图中的单位长度为1 m ,则x A =3m ,x B=2m ,Δx =-5m.3.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可以用正、负号表示,正号表示位移与规定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相反.★重难点一、对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理解★1.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表示方法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如图所示,0~3 s 表示3 s 的时间间隔,即前3 s ;4~5 s 表示第5 s 内,是1 s 的时间间隔.1所对应的刻度线记为第1 s 末,也为第2 s 初,是时刻.2.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提醒】区别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方法(1)利用上下文判断:分析所给的说法,根据题意去体会.时刻指一瞬间,对应某一位置,时间间隔指两时刻之间的时间,对应一段过程.(2)利用时间轴判断:画出时间轴,把所给的时刻或时间间隔标出来,时刻对应一个点,时间间隔对应一条线段.【典型例题】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5s末这一时刻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C.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D.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间间隔【答案】C★重难点二、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2、平面内路程和位移的计算方法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可以用坐标的变化表示位移,当物体在平面内运动或在空间内运动时,要作出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利用数学中两点间的距离来计算位移的大小,位移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不一定和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1)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因为两点间线段最短.(2)路程的计算:路程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的长度,总的路程等于物体在各个阶段运动的路程之和.(3)位移的计算: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所经历的过程无关,若运动又回到了初位置,则对应的位移为零.【要点归纳】1.位置对应坐标,坐标为正时,位置在坐标轴的正半轴;坐标为负时,位置在坐标轴的负半轴;坐标的数值越大,位置离坐标原点越远.2.位移对应坐标变化量,位移的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的大小等于坐标变化量的数值.3.位移的表示方法(1)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可用一维坐标表示即Δx=x2-x1,其中x2表示末位置,x1表示初位置,Δx表示位移.(2)物体在同一平面上运动,位移可以用平面坐标(二维坐标)表示.特别提醒:(1)如果某段时间内某物体通过的路程为零,则这段时间内物体一定静止,位移也一定为零。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应用;2. 理解运动和运动的相关概念,学会描述运动的基本规律;3. 掌握力的作用概念及力的计算方法;4. 了解力和压力的区别,学会计算压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力的作用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准备:1. 课件、教学板书、实验仪器、教学素材等;2. 教材《高中物理必修1》;3. 讲解牛顿三定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1. 引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出力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力的作用;2. 授课:介绍力的概念及力的计算方法,讲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概念;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力的实验,让学生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4.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力的作用规律。

第二课时: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1. 复习:回顾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2. 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及应用;3. 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实例来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 实验:进行一个相关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5. 总结:总结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第三课时:牛顿第三定律和压力的概念1. 复习: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2. 讲解: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和压力的概念,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 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实例来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4. 讨论:分组讨论压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5. 实验:进行一个压力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压力大小。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和指导;2. 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留作复习材料。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的理解;2. 鼓励学生自主搜索相关实例,拓展对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和理解。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

高中人教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1章第2节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同步备课

高中人教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1章第2节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同步备课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第3节动量守恒定律前面儿教材讲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知识,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本节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

【物理观念】能在一维情况下,两物体的相互作用情境中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理解并掌握定内容及定律成立条件,了解定律的几种数学表达式。

【科学思维】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能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通过对动量概念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了解归纳与演绎两种思维方法的应用,参加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物理规律进行分析,比较与联系,养成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及定律的表达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动量守恒的物理内涵,动量守恒定律方程的矢量性,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导入新课】思考:第一节中我们通过分析一辆小车碰撞一辆静止小车,得出碰撞前后两辆小车的动量之和不变的结论。

对于冰壶等物体的碰撞也是这样么?怎样证明这一结论?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么?【新课讲授】复习:单个物体受力与动量变化量之间的关系F·Δt= mv' – mv 0=Δp思考:若用动量定理分别研究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会有新收获么?(通过复习单个物体受力与动量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引出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整体之间的动量关系)一、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变化1.对两个物体的碰撞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动量定理对光滑水平面上的A 、B 两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对两物体进行分析:对A 应用动量定理:11111v m v m t F -'=∆ 对B 应用动量定理:22222v m v m t F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21F F -= 得 )(11221111v m v m v m v m -'-=-' 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结论:两个物体碰撞后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前的动量之和2.系统、内力、外力思考:碰撞前后满足动量之和不变的两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系统:我们把两个(或多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构成的整体叫做一个力学系统。

高中物理 第一章第二节学案 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第二节学案 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二节学案必修1学案与练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学习目标】1、会选择参考系并建立坐标系,能判断什么是位移,会在坐标系中画出位移。

2、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物理规律,按照物理量的特征将物理量分为标量和矢量。

能区分物理量中的矢量和标量。

3、数学课中原点到一个点的有向线段就可以表示矢量,点的坐标就可以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

体会并使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物理意义。

【阅读指导】1、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一个___________,这样物体(质点)在任何时刻的位置就可以用它在该时刻的____________表示。

2、物理学中把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用从______位置到______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表示。

为了研究物体的位移,我们可以建立坐标系进行分析,在教材第7页图1-2-8中,物体沿直线从点A运动到B,点A、B对应的坐标分别为x1、x2,则物体位置坐标的变化量(即位移)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________,如质量、时间、路程、温度等,它们的加减遵循____________;而像位移那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________,如力、速度等物理量,它们的加减遵循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夯实基础1、以下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B、质点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C、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D、质点的位移为零,说明质点没有通过路程2、小球从离地板5m高处落下,又被地板弹回,在离地板2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A、7m,7mB、7m,3mC、5m,2mD、5m,3mBACD3、如图所示,物体沿边长为x的正方形由A运动到D(见箭头所示的方向),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 0B、x,向下3x,向下C、x,向上3xD、03x AAABC西东4、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5、一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4m,又转弯向东运动了3m到达B,在这个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运动的位移是多少?方向如何?★提升能力1、一支100m长的队伍匀速前进,通信兵从队尾赶到队首传达命令,然后立即返回,当通讯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m,在这个过程中,通讯兵的位移大小是()A、400mB、100mC、200mD、300m2、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R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R3、气球升到离地面80 m的高空时,从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 m高后开始下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题:第一章第二节主讲人:课时:11-2 时间和位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目标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及位移的区别,知道标量和矢量,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知道时刻及位置、时间及位移的对应关系.2.过程及方法目标会用坐标表示时刻及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及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及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及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四,教具课本和三维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师: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生:不能.师: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 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 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二,新课:1.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为一个点。

2.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例1.学习了时间及时刻,甲,乙,丙和丁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A. 甲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B.乙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C.丙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D.丁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例2.下列叙述中哪些表示时刻哪些表示时间?并在时间轴上找到1.前3s2.第3s内3.第3s初4.第3s末3.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国际单位为米(m).4.路程: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例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一章第2节:时间和位移-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一章第2节:时间和位移-教案设计

时间和位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

2.掌握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及二者的区别。

4.知道直线运动的路程和位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升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教学重点】时间和位移概念。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理解位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在某标准运动场上进行1 500米赛跑,上午9时20分50秒发令枪响,某运动员从跑道上最内圈的起跑点出发,绕运动场跑了3圈多,9时25分28秒到达终点。

如图1-2-1所示。

图1-2-1教师设疑:起点到终点所花的时间是多少?起跑和到达的时刻分别是多少?学生讨论并交流:该运动员从起点到终点所花时间为4分38秒,起跑和到达的时刻分别为9时20分50秒和9时25分28秒。

教师点评并追问:运动员跑过的路程是多少?他的位置变化如何?今天我们就来正确认识时刻与时间的区别,以及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移。

点评: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导入,自然、生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导入如图1-2-2所示为某一市区的部分交通图,某人由A地去E地,请问可以选择哪些路线,这些路线中哪一条最短,选择不同的路线后,此人最终的位置变动是否相同?学生试着分析讨论,教师借此点评导入。

图1-2-2 图1-2-33.故事导入一毛同学很久就对泰山向往不已,打算今年暑假去泰山旅游。

为了制定行程路线,他首先到泰山旅游网论坛发帖求助,并下载了旅游路线图来参考。

第二天,一毛同学发现回复帖子很多,但意见不一、有的人说,应该在早上爬山,可以观看一路美景,或摘抄山岩上的石刻;有的人说,应该晚上登山,可以赶上第二天的日出。

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1.2时间与位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1.2时间与位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1章第2节1.2时间与位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1.2时间与位移一、教材分析《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二)能力目标: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三)德育目标: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位移的矢量性五、教学过程(一)引入: (播放影片)通过前面的影片大家可以看到,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时间和位移.(二)新课教学:(一)时刻和时间间隔老师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3. 时刻和时间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 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小结:1.物体的运动总是伴随着时间和空间而进行.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表示一个点,而两个点之间(即两个时刻之间)对应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简称时间.3.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神学生思考: 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参考答案:这里的“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9小时40分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二)位移和路程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200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选哪条路线最佳?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老师提出问题: 位置、位移、路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弄明白这几个问题.学生讨论: 四人一组,在各组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几个概念进行讨论.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做小结:1: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2:质点的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3:位移与路程不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431学生思考: 一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路程是。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1基本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目标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

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 概念.教学过程设计方案一、提问:什么是力?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提问:如何表示力?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五、力的作用效果: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六、力的分类: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篇2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青岛海山学校教案纸
教学程序与内容
互动活动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师: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生:不能.
师: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1.2时间和位移.
学习内容(三)矢量和标量
师: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我们以前学过的物理量很多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请同学们回忆并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温度、质量、体积、长度、时间、路程.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课堂训练(三)
1《三维设计》第5页典题强化2
学习内容(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生:不是,实际上这里的时间就是指的时刻.
课堂训练一
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
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
生: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汽车,也可以乘火车或飞机,还可以中途改变交通工具.选择的路线不同,运动轨迹不同,但就位置变动而言,都是从北京来到了重庆.
师:根据上面的学习,结合课本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1.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国际单位为米(m).
如果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如果是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如图1—2—6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
那么(x2-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x2-x1
1位移:Δx=x2-x1
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
1时间:3分钟
2教师对这节的重难点做一个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个整体上的掌握
1时间:2分钟
2教师布置作业
在一维坐标系中,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如图1—2—7所示汽车A的位移为负值,B的位移则为正值.表明汽车B的位移方向为x轴正向,汽车A的位移方向为x轴负向.
2在一维坐标系中,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
课堂训练四
《三维设计》第5页典题强化3
五课堂小结
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是同学们很容易混淆的,同学们要掌握时间坐标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时刻,用线段表示一段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用来表示质点变动的,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初、末位置间的距离,它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而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和路程相等,除此以外,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路程.找位移的最好办法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间画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有向线段的长度就是位移的大小.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在位置坐标轴上,用点来表示位置,用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
2路程: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课堂训练二
1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2思考:一个人绕着操场跑了一圈,请问此时这个人的路程是多少?位移又是多少?
1时间:3分钟
2让学生自己做去体会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和联系
1.时间:2分钟
2.结合着路程和位
的实例来接着讲解一下什么叫矢量,什么叫标量。
1时间:4分钟
2对于位置是坐标上的一个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位移在坐标上的表示学生就不太理解,还有让学生理解位移中的正负号不代表大小,而是表示方向,这点要让学生理解透了。老师要借助坐标系给学生讲解。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教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
课本和三维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六.作业
教材第16页“问题与练习”中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1时间:4分钟
2教师通过对上节知识的简单复习来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探究描叙物体运动情况,还有通过孩子们对时间的概念引入今天的新课
1时间:2分钟
2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师生共同解读,让学生明确本节的目标
1时间:4分钟
2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从课本上去找答案,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然后教师帮助总结。
2、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教学程序与内容
师生活动: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能反映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实例,并让他们讨论.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师:平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如有人问你:“你们什么时间上课啊?”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
2.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1 mi练1
学习内容(二)路程和位移
师:让学生思考: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3.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师:根据以上讨论与交流,能否说出时刻与时间的概念.
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四、重点知识探究
学习内容(一)时间和时刻
1、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为一个点。
1时间:4分钟
2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直接让学生说出时刻和时
互动活动
间的定义,然后教师再借助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去理解时间和时刻
1时间:5分钟
2教师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让学生先做一下,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正确答案
1时间:5分钟
2路程和位移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所以老师应该借助大量的现实实例来帮助学生去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三.自学指导
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然后用课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时间表.
师:同时提出问题;
1.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吗?
2.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青岛海山学校教案封面第教案时间月日
课题
1--2时间和位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