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解离曲线左移机制
氧离曲线常考点总结
氧离曲线常考点总结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外科休克章节中提倡“宁酸毋碱”?①按照血红蛋白氧合解离曲线的规律,碱中毒使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氧不易从血红蛋白释出,可使组织缺氧加重,故不主张早期使用碱性药物;而酸性环境有利于氧与血红蛋白解离,从而增加组织供氧;②目前对酸碱平衡的处理多主张宁酸毋碱;③根本措施是改善组织灌注,并适时和适量地给予碱性药物;1.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氧离曲线呈“S”形与Hb变构效应有关;(1)氧离曲线的上段(PO2 60~100mmhg):反映机体对血氧含量具有缓冲作用;只要动脉血PO2大于60mmhg,Hb氧饱和度可大于90%;(2)氧离曲线的中段(PO2 40~60mmhg):反映安静状态下血液对组织的供氧情况;(3)氧离曲线的下段(PO2 15~40mmhg):反映机体血液供氧的储备能力。
2.导致氧离曲线左、右移的因素?①导致氧离曲线左移:PCO2降低、2,3-DPG降低、T降低、pH 增高(理解为“酸度降低”)、P50降低(记忆:全都是降低的因素导致曲线左移)②导致氧离曲线右移:PCO2增高、2,3-DPG增高、T增高、pH 降低(理解为“酸度增加”)、P50增大(记忆:全都是增大的因素导致右移)注:2,3-DPG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的产物;(3)特殊知识点:CO中毒(樱桃色),虽有严重缺氧却不出现发绀;①CO中毒,氧离曲线左移;②当CO与Hb分子中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O2的亲和力,使得氧离曲线左移,妨碍O2的解离,所以CO中毒既可妨碍Hb与O2的结合,又能妨碍Hb与O2的解离,危害极大;③CO与Hb的亲和力是O2的250倍,这意味着在极低的PCO 下,CO即可从HbO2中取代O2,导致血O2含量的下降;④CO中毒时,血液PO2可能是正常的;因而机体虽然缺氧,但不会刺激呼吸运动而增强肺通气,相反却可能抑制呼吸中枢;⑤因此在给CO中毒患者吸O2时,常同时加入5%CO2,以刺激呼吸运动;⑥高压氧治疗见于哪些疾病?CO中毒、气性坏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汪师兄提醒:①为什么CO中毒、贫血患者血氧分压PO2是正常的?【因为动脉血氧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动脉血中的O2产生的压力,而动脉血物理溶解的O2来自肺换气过程中的肺泡气的直接供应!动脉血氧分压来自肺泡气,所以只要外呼吸肺换气过程不出问题,动脉血氧分压总是正常的,跟血红蛋白的数量和功能状态无关】②我们已知贫血和CO中毒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是正常的,那么静脉血氧分压怎么变化呢?【动脉血氧分压和静脉血氧分压的来源是不同的,动脉血氧分压来自肺泡气,静脉血氧分压来自氧合血红蛋白;由于静脉血氧分压主要来自氧合血红蛋白,只要血红蛋白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出现问题(如贫血和CO中毒),静脉血氧分压就会下降】【例1】2021N116B不阻碍Hb结合O2,但阻碍HbO2释放O2的因素是【例2】2021N117B既阻碍Hb与O2结合,又阻碍HbO2释放O2的因素是A.CO中毒B.PO2降低C.PCO2增加D.2,3-DPG降低汪师兄点评:①不阻碍Hb结合O2,但阻碍HbO2释放O2?什么意思?Hb 对O2亲和力增加,所以不易解离!Hb对O2亲和力增加→氧离曲线左移!其实就是在问以下哪些因素导致氧离曲线左移?选D!②CO中毒既可妨碍Hb与O2的结合,又能妨碍Hb与O2的解离,危害极大;选A!3.波尔效应vs何尔登效应!(1)通常用P50来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①P50是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正常约为26.5mmhg;②P50增大时,氧离曲线右移,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需要更高的PO2才能使Hb氧饱和度达到50%;③P50降低时,氧离曲线左移,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增高,Hb 氧饱和度达50%所需要的PO2降低;(2)两个效应:①波尔效应:血液酸度和PCO2影响Hb与O2的亲和力;波尔效应生理意义:既可促进肺毛细血管血液摄取O2,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释放O2;【当血液流经肺部时,CO2从血液向肺泡净扩散,血液PCO2随之下降,H+浓度也降低,两者均可使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促进对O2的结合,使血氧含量增加;当血液流经组织时,CO2从组织向血液净扩散,血液PCO2和H+浓度随之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促进HbO2解离,从而为组织提供O2】②何尔登效应:Hb与O2结合可促进CO2的释放,而释放O2之后的Hb则容易与CO2结合;【在组织中,由于HbO2释出O2而称为去氧Hb,通过何尔登效应促进血液摄取和结合CO2;反之,在肺部,则因Hb与O2结合,通过何尔登效应促进CO2释放】汪师兄提醒:CO2通过波尔效应影响O2的运输;而O2通过何尔登效应影响CO2的运输;。
5.3.2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生理学我的氧气谁做主?PO 2(mmHg )100806040200020406080100H b 氧饱合度%氧解离曲线表示血液PO 2与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呈S 形氧解离曲线呈S 形与Hb 的变构效应有关疏松型(R 型)O 2血红素紧密型(T 型)盐键Hb的4个亚单位之间有协同效应PO 2(mmHg )100806040200020406080100H b 氧饱合度%氧解离曲线分三段PO 2(mmHg )100806040200020406080100H b 氧饱合度% 1.氧解离曲线上段:PO 2在60~100mmHg Hb 氧饱和度90%以上曲线较平坦PO 2对Hb 氧饱和度影响不大是Hb 与O 2结合的部分90%PO 2(mmHg )100806040200020406080100H b 氧饱合度% 2.氧解离曲线中段:PO 2:40~60mmHg Hb 氧饱和度:75%-90%曲线较陡是HbO 2释放O 2的部分安静状态下,机体的氧消耗75%混合静脉血PO 2(mmHg )100806040200020406080100H b 氧饱合度% 3.氧解离曲线下段:PO 2:15~40mmHg Hb 氧饱和度:<75%曲线最陡是HbO 2进一步解离出O 2运动时,机体的O 2消耗安静状态下,机体的O 2储备曲线移动的机制:Hb对O2的亲和力改变P50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P50↑:曲线右移,亲和力↓利于O2的释放P50↓:曲线左移,亲和力↑利于O2的结合pH或PCO2温度(T)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1、pH、PCO2的影响CO2+H2O→H2CO3H+→PCO2↑:H+↑PCO2↓:H+↓1、pH、PCO2的影响波尔效应意义:在肺部促进Hb与O2结合,在组织处促进HbO2解离2、温度(T)的影响意义:在肺部促进Hb与O2结合,在组织处促进HbO2解离3、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意义:在肺部促进Hb与O2结合,在组织处促进HbO2解离组织↑、T↑、2,3-DPG↑ :H+↑、PCO2亲合力下降,右移,促进释放肺H+↓或P↓、T↓、2,3-DPG↓:CO2亲合力升高,左移,促进结合1、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PO 2与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生理学理论指导: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Hb与O2的结合和解离可受多种因素影响,使氧离曲线的位置偏移,亦即使Hb对O2的亲和力发生变化。
通常用P50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
P50是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正常为3.52kPa(26.5mmHg)。
P50增大,表明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需更高的PO2才能达到50%的Hb氧饱和度,曲线右移;P50降低,指示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达50%Hb氧饱和度所需的PO2降低,曲线左移。
影响Hb与O2亲和力或P50的因素有血液的Ph、PCO2、温度和有机磷化物。
1.Hb与PCO2的影响pH降低或升PCO2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曲线右移;pH升高或PCO2降低,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P50降低,曲线左移。
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Bohreffect)。
波尔效应的机制,与pH改变时hb构型变化有关。
酸度增加时,H+与Hb多肽链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基团结合,促进盐键形成,促使Hb分子构型变为T型,从而降低了对O2的亲和力,曲线右移;酸度降低时,则促使盐键断裂放出H+,Hb变为R型,对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
PCO2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PCO2改变时,pH 也改变间接效应,一方面也通过CO2与Hb结合而直接影响Hb与O2的亲和力,不过后一效应极小。
波尔效应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既可促进肺毛细血管的氧合,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释放O2.当血液流经肺时,CO2从血液向肺泡扩散,血液PCO2下降,[H+]也降低,均使Hb 对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在任一PO2下Hb氧饱和度均增加,血液运O2量增加。
当血液流经组织时,CO2从组织扩散进入血液,血液PCO2和[H+]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促使HbO2解离向组织释放更多的O2.2.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使O2释放;温度降低,曲线左移,不利于O2的释放。
临床低温麻醉手术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氧离曲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用的分析
影响H 对0 亲和力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b : 它能与脱氧
H 结合, b 释放 O 并妨碍 0 的结合。 P : 2 D G使曲线右移 的原因是 : H 在 b的 2 汗 个 亚基之间有一空隙, 正好容 20 年第 3 卷第 1 期 00 5 2 学 通 报
医院外突发急症现场自救互救知识讲座( 四)
学 通 报 一 1 ຫໍສະໝຸດ 一键。 由于这些盐键的作用, 使脱氧血红蛋白分子的构象 受到很大的束缚, 致使它对O 的亲和力降低。 2 月 : 在 条 亚基之间, 夹着 1 分子 23二磷酸甘油酸(P , ,一 D G) 分 1 子 D G能和 H p链中的阳离子基因形成 4 P b一 个盐键, 使 R 一 链彼此更加接近。在正常成人脱氧血红蛋白中, 分 1 子 D G与 1 P 分子 H 结合。由于 D G的插入, H b P 使 b 分子的四级结构更加稳定, 因而进一步降低 3 O 的 对 :
I) X z
图4 O 和p b C : H对H 氛离曲线的影响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是: 4P; ka 0P; . 0 ka 0P ; ka . 26 . 52 . 1 0
4k ap 767472 0P ;H . . . ; ; 横坐标每单位值为 13k a . P 3
图 3 b H 不同亚基间的盐键( 盐桥)
组氨酸侧链 图 1 血红紊与珠蛋白和氧的结合
表达血液 b氧饱和度和 P 2 H O 之间关系的曲线称 氧离曲线或氧解离曲线, 见图 2 。从图 2 可以看出氧离
两条 一 a链由 4 个盐键相联, 即在 a 链 N 末端撷氨酸的 2 一 一 a氨基和 a 链的 C 末端的精氨酸的 a梭基之间、, - , 一 一 - a链 一 C 末端精氨酸的 a梭基和 a 链的 N 末端颗氨酸的 a 一 - ; 一 一 -
氧离曲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用的分析
曹稳根 (徽 州 专 生 安 宿 30 安 宿 师 化 系 徽 州:0) 40
摘要 简述 了氧离曲线的特征及其影响 因素的作用, 分析 了氧离曲线‘ ” i 形特征的 s 形成原因及氧离曲线影响 因素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氧离曲线 形成原因 作用机制
1 0 0
1 氧离曲线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0 年第 3 卷第 1 期 00 5 2
生 物
氨基之间、, a 精氨酸一4 的肌基和 a 天冬氨酸一2各 一 11 2 一 16 梭基之间以及 a 精氨酸一4 的肌基和 a 天冬氨酸- 2 一 11 , 一 16一 梭基之间; 链和 p 2俘 a 一 一 链之间各有 1 个盐键相联, 即 在组氨酸一4(, - 16( 的a梭基和赖氨酸一00) 。 3 ) 4(2的 一 氨基 之间以及组氨酸一4甲 ) - 16 2的a梭基和赖氨酸-0 的 4(, a) 。 一 氨基之间; 另外在 R 一 链内部即在 R 链或 队链内组氨 , 一 酸一4 的咪哇基和天冬氨酸一4 6 1 9 的件 梭基之间也有盐
影响H 对0 亲和力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b : 它能与脱氧
H 结合, b 释放 O 并妨碍 0 的结合。 P : 2 D G使曲线右移 的原因是 : H 在 b的 2 汗 个 亚基之间有一空隙, 正好容 20 年第 3 卷第 1 期 00 5 2 学 通 报
医院外突发急症现场自救互救知识讲座( 四)
- 1 2一 - 生 物
图6 P D G对 H 氧离曲线的影响 b 注: ①②③④分别是: moL 05 m l ; m l ; O l ; o L 5 o L 7 - m / . / 4 m / m m .
ml , o/ 横坐标每单位值为 13k a L . P 3
生理问答题(呼吸)
的呼吸。
03、简述胸内负压的成因及生理意义。
成因:指胸膜腔内压比大气压低而呈负值。
由于腔内只有少量浆液而无气体,故其内压并不是由气体分子运动而来,而是由
大气经膜传导而成。人出生后胸廓的发育速度比肺快,而胸膜腔、壁两层紧贴在
公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07、呼吸过程中肺内压有何变化?
吸气开始及吸气过程中
肺内压小于大气压;
呼气开始及呼气过程中肺内压大于大气压;
呼气末及吸气末则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一起,肺就始终处于被动扩张状态。肺泡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使肺回缩,
胸廓因其弹性而弹回其原位,这时两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其与大气压
力的方向相反,抵消了一部分大气压力,使胸内压低于大气压。
公式: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生理意义:保持肺泡及小气道扩张,为肺通气和肺换气提供有利条件;
入冲动沿迷走神经到达延髓,抑制呼气中枢的活动,发生呼气;
该反射可使吸气不致过深过长,防止肺过度扩张,同时也促进吸气及时转为呼气,参与
节律呼吸的形成。
10、当吸入气中氧分压在一定范围内下降时,对呼吸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刺激呼吸,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缺O2对呼
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并小于7%时可使呼吸加快加深,肺通气
量增加,当吸入气中CO2浓度超过7%时,会引起CO2在体内堆积,呼吸收到抑制;
CO2是调节呼吸的重要化学因素,可使呼吸运动与代谢相适应,在一定范围内,对维持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以氧分压PO2值为横坐标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称为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或简称氧离曲线。
1氧离曲线的上段相当于PO27.98-13.3kPa60-100mmHg即PO2较高的水平可以认为是Hb与O2结合的部分。
这段曲线较平坦表明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
例如PO2为13.3kPa100mmHg时相当于动脉血PO2Hb氧饱和度为97.4血O2含量约为19.4ml如将吸入气PO2提高到19.95kPa150mmHgHb氧饱和度为100只增加了2.6 这就解释了为何VA/Q不匹配时肺泡通气量的增加几乎无助于O2的摄取反之如使PO2下降到9.31kPa70mmHgHb氧饱和度为94也不过只降低了3.4。
因此即使吸入气或肺泡气PO2有所下降如在高原、高空或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时但只要PO2不低于7.98kPa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可携带足够量的O2不致发生明显的低血氧症。
2氧离曲线的中段该段曲线较陡相当于PO25.32-7.98kPa40-60mmHg是HbO2释放O2的部分。
PO25.32kPa40mmHg 相当于混合静脉血的PO2此时Hb氧饱和度约为75血O2含量约14.4ml也即是每100ml血液流过组织时释放了5mlO2。
血液流经组织液时释放出的O2容积所占动脉血O2含量的百分数称为O2的利用系数安静时为25左右。
以心输出量5L计算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耗O2量约为250ml。
3氧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PO22-532kPa15-40mmHg也是H bO2与O2解离的部分是曲线坡度最陡的一段意即PO2稍降HbO2就可大大下降。
在组织活动加强时PO2可降至2kPa15mmHgHbO2进一步解离Hb氧饱和度降至更低的水平血氧含量仅约4.4ml这样每100ml血液能供给组织15mlO2O2的利用系数提高到75是安静时的3倍。
高压氧舱co中毒的化学平衡知识
高压氧舱co中毒的化学平衡知识
化学平衡知识:
CO中毒机制主要是碳氧血红蛋白(HbCO)增加而使HbO减少造成的低氧血症,氧离曲线左移。
高压氧治疗CO中毒的原理几乎都与这些毒性的桔抗作用有关。
高压氧能加速COHb的解离,促进CO的消除,
使Hb恢复携氧功能。
相关内容:
CO中毒机制主要是碳氧血红蛋白(HbCO)增加而使HbO减少造成的低氧血症,氧离曲线左移,细胞呼吸功能障碍等,可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严重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重。
高压氧治疗CO中毒的原理几乎都与这些毒性的桔抗作用有关。
高压氧能加速COHb的解离,促进CO的消除,使Hb恢复携氧功能。
氧分压愈高,COHb的解离和CO的清除就愈明显。
CO的清除时间随氧分压的增高而缩短,例如CO半廓清时间在常压空气中为5小时20分,常压纯氧下为1小时20分,而在3ATA下仅为20分。
高压氧对急性CO中毒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如心、肺、肾和肝损害,休克,消化道出血,酸中毒,挤压伤等。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肺泡扩散入血液的O必须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各组织,从组织2扩散入血液的CO也必须由血液循环送到肺泡。
因此,气体在血液2中的运输是实现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重要环节。
O和CO在血液中22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其中物理溶解的量较少,化学结合为主要运输形式。
由于进入血液的气体必须先溶解,才能进行化学结合,同样结合状态的气体也要先溶解于血液,才能从血液中逸出。
所以虽然物理溶解的量少,但却是气体实现化学结合的必要环节。
一、氧的运输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形式存在的O量仅占血液总O含量的1.5%22左右,化学结合的约占98.5%。
扩散入血液的O进入红细胞后,与2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HbO)的形式2运输。
(一)Hb和O结合的特征2 1.快速性和可逆性血红蛋白与O 的结合反应快,可逆,主要2受PO的影响。
当血液流经PO高的肺部时,血液中的O扩散入红222细胞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HbO);当血液流经PO低的组织,氧合血红蛋22白迅速解离,释放出O,成为去氧血红蛋白(deoxyhemoglobin,2,可用下式表示:)HbPO高????2HbOHb?O????22PO低22+与O结合仍是二价铁,所以,该反.是氧合而非氧化 Fe22应是氧合反应,而不是氧化反应。
3.血红蛋白与O结合的量血液含氧的程度通常用血氧饱和2度表示。
在足够PO下,1g Hb可以结合1.34~1.39ml O。
如果按22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50g/L计算,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量应为201ml/L。
Hb所能结合的最大O量称22为Hb的氧容量,简称为血氧容量;而实际结合的O量称为Hb的2氧含量,简称血氧含量;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血氧饱和度。
(二)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PO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麻醉学副高考试——基础理论(180题)
麻醉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试题(基础理论部分)001.简述呼吸过程呼吸过程是以肺为主要器官的气体交换系统。
(1)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指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摄取的氧运输到组织细胞,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的全过程;(3)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002.简述氧在血液中的运送形式及意义(1)氧在血浆中的物理溶解。
溶解氧在氧的运送中不起主要作用,但是细胞组织摄氧均是直接从血液内溶解氧中摄取,因此,提高溶解氧量对重危病人有重要意义。
(2)氧与血红蛋白的化学结合。
是氧在血液中存在和运送的主要形式。
003.简述各级呼吸中枢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呼吸中枢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1)延髓中枢:分别管理吸气和呼气动作,故又可分称为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是调控呼吸节律最基本的中枢。
(2)脑桥中枢:发布起源于延髓的信息。
(3)高位呼吸中枢(中脑和大脑皮质):参与呼吸调控过程。
004.简述呼吸的三种调节方式(1)中枢性调节:桥脑内的呼吸中枢调节呼吸频率及深度,称呼吸调整中枢;延髓内的呼吸中枢分别管理吸气和呼气动作,称吸气和呼气中枢,并受桥脑中枢控制;(2)反射性调节:主要包括肺扩张和缩小引起的呼吸反射变化(H—B反射)和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屏气、喷嚏等);(3)化学性调节:是指PaO2、PaCO2和H+等化学因素的变化通过中枢和外用化学感受器改变呼吸频率和幅度。
005.基本肺容量由哪些部分组成?分别叙述其定义基本肺容量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 潮气量(VT):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 补吸气量或吸气贮备量(IRV):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3) 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ERV):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运动中氧解离曲线例子
运动中氧解离曲线例子
"氧解离曲线"通常是指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关系曲线,也称为氧合曲线。
这个曲线描述了在不同氧气浓度下,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和解离关系。
运动中,氧解离曲线的变化对于血液中氧气的运输至关重要。
在运动中,身体的氧需求增加,因为运动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气来产生能量。
这时,氧解离曲线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使得血红蛋白更容易释放氧气到周围组织。
这种变化有助于适应运动时氧气输送的需求。
以下是氧解离曲线的一个简化例子,描述了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可能变化:
1.静息状态:在静息状态下,氧解离曲线可能相对平缓,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较高,有助于在肺部吸收氧气,并在组织中释放氧气。
2.运动状态: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氧解离曲线可能发生右移,表示血红蛋白对氧气的亲和力降低。
这使得在组织中更容易释放氧气,以满足运动肌肉的需求。
这只是一个概化的例子,实际上,氧解离曲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酸碱平衡、二氧化碳浓度等。
在运动生理学中,这些变化通常与体内产生的化学物质(如乳酸)和呼吸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氧解离曲线左移机制
—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1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物理溶解
指气体分子直接溶解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 其量与气体分压和溶解度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 血液中以溶解形式存在的O2、CO2所占比例极小
4
氧解离曲线
(特点、意义)
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 和度关系的曲线
呈S形
上段 相当于在PO2 60~100mmHg之间的氧饱和度 反映Hb与O2结合的部分 曲线较平坦,表明在该范围内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 影响不大,只要PO2不低于60mmHg, Hb的氧饱和度仍 维持90%以上, 血液可携带足够量的O2,不致发生明显 的低氧血症。
化学结合
是气体分子转化为其他化合物,并在血液中运输的方式 是呼吸气体的主要运输方式
必须先有物理溶解才能发生化学结合
2
氧的运输
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98.5%) 氧合血红蛋白
Hb与O2结合的特征
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PO2的影响 Fe2+与O2结合后仍是二价铁,所以该反应是氧合而不是氧化 1分子Hb可以结合4分子O2 Hb与O2的亲和力与其变构效应有关,使其结合解离曲线呈现S形
降至15mmHg,促进HbO2 释放出比安静时更多的氧 ∴可反映血液中O2的贮备
6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P50 – 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表示Hb对的O2亲和力。 P50↑,表明Hb对的O2亲和力↓,氧解离曲线右移 P50↓,表明Hb对的O2亲和力↑,氧解离曲线左移
PH和PCO2的影响 波尔效应
氧解离曲线左移右移各说明什么问题
氧解离曲线左移右移各说明什么问题左移表示氧解离反应速率下降,也可以理解为氧气的稳定性增加。
这表明有一些因素或条件的变化降低了氧气分子的解离程度。
造成氧解离曲线左移的因素可能包括:1.温度下降:氧解离反应通常是温度敏感的,低温会降低反应速率。
因此,曲线的左移可能是由于温度的下降。
2.压力增加:压力是影响气体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加压力可以增加分子碰撞的频率,从而增加解离反应速率。
因此,如果氧解离曲线发生了左移,可能是因为压力的降低。
3.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氧气的浓度直接影响解离反应的速率。
如果氧气浓度下降,解离反应的速率也会下降,导致曲线左移。
右移表示氧解离反应速率增加,也可以理解为氧气的稳定性降低。
这表明有一些因素或条件的变化使得氧气分子的解离程度增加。
造成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可能包括:1.温度上升:温度的升高会增加氧分子的能量,促使其解离为氧离子。
因此,曲线的右移可能是由于温度的升高。
2.压力降低:降低压力会减少分子碰撞的频率,从而降低解离反应速率。
所以,如果氧解离曲线发生了右移,可能是因为压力的上升。
3.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如果氧气的浓度增加,解离反应的速率也会增加,导致曲线右移。
总的来说,氧解离曲线的左移和右移可以反映氧气分子解离程度的变化。
左移表示解离程度降低,稳定性增加,而右移表示解离程度增加,稳定性降低。
这些变化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和反应物浓度来实现。
对于氧气解离反应的研究和应用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并且对于设计和优化氧气解离反应的工业生产过程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氧解离曲线左移,右移各说明什么问题
氧解离曲线左移,右移各说明什么问题
酶解离曲线用于衡量缺氧和氧护理的有效性。
正常死亡率应为Le Thiery 物理模型图中右侧凸起部分。
如果氧解离曲线发生左移,表示给定氧浓度会使病人处于低氧条件下,即提供的氧水平不能让病人保持正常生存。
这种情况下,病人出现休克、氧管虚脱等症状,甚至会可能会死亡。
另一方面,如果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这表示病人的氧合状态影响的太少,甚至是病人的氧合状态比正常更好,这种情况是可以被认可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是,病人的治疗要及时,而且有必要与曲线的变化作对比,以便及时发现病人的氧合状态变化以及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氧解离曲线的变化对比反应了病人氧合状态的变化,并且为医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有效治疗或预防缺氧病患的方法。
变化是正常的,但是变化要求快速,变化大小取决于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
因此,在病人的氧合状态有变化的情况下,应及时仔细观察和分析氧解离曲线的变化,从而采取正确的纠正措施,尽可能给病人提供最有效的治疗。
生理学: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
27
2. CO2、H+、O2对呼吸的影响
(1)CO2的影响
CO2 是 调 节 呼 吸 的 最 主要的生理性体液因
子。
1)影响:
当吸入气中浓度
1~6%时,呼吸加深加
快,肺通气量增加。
当吸入气中浓度
表明氧分压对Hb氧饱和 度影响不大。-结合
特点:不管高原、平原,只 要Po2不低于60mmHg,血氧 饱和度都可维持于90%以上。
1
氧离曲线生理意义
(2)中段:-释放
当 血 氧 分 压 由 60mmHg 降 到40mmHg时,每100ml血 可释放5ml的氧气。
氧的利用系数:血液流经组织 时释放出的氧气占动脉血氧含 量的百分比
33
长期慢性缺氧时,为何不能吸入纯O2呢? 因为长期缺O2,使体内CO2浓度长期升高, 化学感受器对高浓度的CO2产生适应,此时 缺O2就成为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重要因子。 当吸入纯氧时,缺氧得到纠正,而化学感受 器还不能恢复对CO2产生生理性刺激作用, 于是呼吸停止。
34
3. PCO2、H+、PO2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 作用 PCO2↑——→血pH也↓——→两者共同 作用,比单独PCO2↑作用明显 血pH↓或者PO2↓——→刺激,使肺通气 ↑——→CO2排出↑,引起PCO2↓——→作 用比单纯血pH↓或PO2↓的作用要低。
peripheral chemoreceptor:
3)传入神经兴奋 机制:
受刺激时,膜外 Ca2+进入Ⅰ型球细 胞浆,引起递质释 放所致。
25
2. 中枢化学感受器(central chemoreceptor) 1)位置: 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左右对称, 分头、中、尾三个区
生理学:氧解离曲线
⽣理学:氧解离曲线2002 年第 119 题⽣理学 C 型题A. 氨基甲酰⾎红蛋⽩B. 碳酸氢根C. ⼆者均有D. ⼆者均⽆O2 在⾎液中的运输形式有CO2 在⾎液中的运输形式有题⽬解析氧和⼆氧化碳在⾎液中存在的形式本题可参考《⽣理学》⼈卫 8 版教材 P170。
本题答案D、C考点讲解【2016 年⼤纲⽣理学(五)呼吸 4. 氧和⼆氧化碳在⾎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本题的⾳频讲解请点击这⾥哦⼀、氧⽓的存在形式和运输1. O2 的运输形式⾎液中所含的氧⽓仅 1.5% 以物理溶解的形式运输,其余 98.5% 以化学结合形成氧合⾎红蛋⽩的形式运输。
2. ⾎红蛋⽩(Hb)与氧⽓结合的特征(1)快速⽽可逆Hb 和氧⽓的结合、解离是快速且可逆的,其不需要酶的催化⽽仅受到 PO2影响,当⾎液流经PO2 ⾼的肺部,Hb 与氧⽓结合形成 HbO2,当⾎液流经 PO2 低的组织,HbO2 迅速解离释放O2。
(2)是氧合⽽⾮氧化Fe2+ 与氧⽓结合后仍然是⼆价铁,所以不是氧化⽽只是氧合反应。
(3)Hb 与氧⽓结合的量1 分⼦ Hb 可以结合 4 分⼦ O2。
①⾎红蛋⽩的氧含量指⾎红蛋⽩实际结合的氧量。
②⾎红蛋⽩的氧容量指⾎红蛋⽩能结合的最⼤氧量。
③⾎红蛋⽩的氧饱和度指⾎红蛋⽩的氧含量和氧容量的百分⽐,正常⼈动脉⾎红蛋⽩的氧饱和度 ≥ 97%。
HbO2 呈鲜红⾊⽽ Hb 呈紫蓝⾊。
当⾎液中 Hb 含量达 5 g / 100 mL 以上,⽪肤黏膜呈暗红⾊,这种现象称发绀。
发绀常代表缺氧,但也有例外,⽐如⾼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增多,也可以出现发绀,但机体可以不缺氧。
相反当严重贫⾎或 CO 中毒,机体缺氧但不出现发绀。
(4)氧解离曲线呈 S 形这与 Hb 的变构效应有关,Hb 有两种构型且可以相互转换:Hb 为紧密型(T 型),HbO2 为疏松型(R 型)。
其中 R 型的 Hb 对 O2的结合⼒是 T 型的 500 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