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本理论与基础练习
跳舞初学的知识点总结
![跳舞初学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c4df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13.png)
跳舞初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的舞蹈姿势1.站姿:舒展双腿,挺直腰背,收紧腹部,将双脚并拢或略微分开,站稳重心。
2.手臂姿势:保持手臂放松自然,不要死板,要随着舞蹈动作的节奏自然摆动。
3.头部姿势:保持头部挺直,眼睛平视前方,不要低头或抬头。
二、基本的舞蹈步法1.步伐:学习舞蹈的第一步是学会基本的步伐,包括前行步、后退步、侧行步等。
2.转身:学习转身是跳舞的重要环节,包括前转、后转、侧转等。
3.站位:学习舞蹈的站位,包括单脚站位、双脚站位、脚尖站位等。
三、音乐节奏感1.学习舞蹈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节奏感,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配合。
2.了解音乐的节拍,包括4/4拍、3/4拍、6/8拍等。
四、基本的舞蹈动作1.学习各种舞蹈姿势和动作,包括手部动作、腿部动作、身体转动等。
2.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和组合,如起步动作、跳跃动作、转体动作等。
五、舞蹈练习技巧1.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保持均匀的、自然的呼吸节奏。
2.练习舞蹈需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过大的幅度和频率。
3.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急功近利。
六、学习舞蹈的心态1.充满激情:学习舞蹈需要充满热情,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自己充满信心。
2.虚心学习:学习舞蹈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尊重老师的教导和指导。
3.耐心坚持:学习舞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总的来说,学习跳舞需要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同时也需要激情、耐心和毅力。
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了上述的知识点和技巧,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舞蹈学习和提高。
希望初学者能够在跳舞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享受跳舞的乐趣。
舞蹈理论试卷及答案
![舞蹈理论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ffd07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4.png)
舞蹈理论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体育舞蹈的前身又称之为交谊舞、交际舞和()。
A;现代舞 B:社交舞 C:摩登舞参考答案: B2、体育舞蹈按舞蹈的风格和技术结构可分为标准舞和()。
A:摩登舞 B:现代舞 C:拉丁舞参考答案: C3、体育舞蹈按竞赛的项目可分为现代舞、()和团体舞。
A:摩登舞 B:拉丁舞 C:集体舞参考答案: B4、摩登舞又可分为华尔兹、探戈、快步舞、狐步舞和()。
A:狐步舞 B:维也纳华尔兹 C:牛仔舞参考答案: B5、()又可分为伦巴、桑巴、恰恰恰、牛仔和斗牛舞。
A:A:摩登舞 B:现代舞 C:拉丁舞参考答案: C6、体育舞蹈的场地为长方形,长的线称之为()线,短的线称之为 B 线。
A:AB:B1C :A1参考答案: A7、体育舞蹈的场地长线的长度是23 米,短线的长度是 ()米。
A:10B :15C :18参考答案: B8、标准舞和拉丁舞中的桑巴舞、斗牛舞按舞程向方向运行时,交换舞程线时应过()。
A:中央线 B:中心线 C:中央斜线参考答案: B9、在同一舞池中,为避免舞者相碰撞,规定必须按()方向行进。
我们把这一行进方向称之为舞程向。
A:顺时针 B:逆时针 C:任意方向参考答案: B10、舞者沿着舞池向舞程向方向行进的路线,叫()。
A:跳舞线 B:舞池线 C:舞程线参考答案: C11、舞姿是舞蹈的姿态,舞姿包括 ()和舞中姿态。
A:预备姿势 B:跳舞姿势 C:结束姿势参考答案: A12、舞中姿态包括合对位舞姿、侧行位舞姿、()、并肩位舞姿和影子位舞姿。
A:正对舞姿B:外侧位舞姿 C:左右肩舞姿参考答案: B13、预备姿势有闭式、半闭式位和 ()。
A:开式 B:半开式 C:随意式参考答案: A14、升降动作是指跳舞时身体的上升与下降。
升降动作是在膝、踝、趾关节的屈()和动作的转换中完成的。
A:绕环 B:伸 C:屈参考答案: B15、华尔兹舞的音乐节拍 ()。
A:3/4B :2/4C :4/4参考答案: A16、()舞的特点是舞态雍容华贵、舞步婉转流畅、舞姿飘曳优美、旋转起伏似行云流水,富于抒情浪漫情调。
《舞蹈》课程标准
![《舞蹈》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758364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1.png)
《舞蹈》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舞蹈》课程类型:实践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 .课程性质:《舞蹈》是学前教育五年专的一门专业实践课。
旨在通过训练不断增强学生自身的舞蹈素质,掌握和运用幼儿舞蹈教学的方法、规律与幼儿舞蹈创编的一般技能,以适应幼儿园舞蹈教学,为社会培养既有幼教职业教育知识专长,又有幼儿舞蹈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技能性,是培养和提高大专生艺术素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2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立足于以职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实行“实用型”与“技能型”人才素质教育。
努力培养学生在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的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与指导学前舞蹈教育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实训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领悟能力,丰富舞蹈语汇,扩大舞蹈眼界,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和鉴赏力。
3 .课程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舞蹈基础理论,掌握舞蹈基本技能,并在基础训练中具备良好的条件体态和优美的舞姿。
在了解和掌握不同风格的舞蹈特点的基础上,积累幼儿舞步,各民族舞蹈、现当代舞蹈动作素材,为今后能胜任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和幼儿舞蹈创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体态、动作特征、舞蹈特点和基本风格等幼教专业舞蹈技能。
2 .能力目标掌握身体运动规律,能准确表演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同时能将动作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情带形、神形兼备,并具有一定的舞蹈编排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与创造性思维,提高舞蹈素养,陶冶美的情操,激起学生内心的审美情感和良好气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1 .课程内容安排表:合计2.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一:舞蹈基本训练项目内容:(1)舞蹈知识简介(2)地面练习:头、肩、腰、胯等训练(3)芭蕾把杆基训:擦地、蹲、单腿蹲、小跳、旋转等训练项目要求:(1)了解和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及常用术语,进行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舞蹈素质训练。
大学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
![大学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30a24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7.png)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舞蹈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术语,为后续舞蹈学习打下基础。
2. 通过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力量、协调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舞蹈潜能。
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理论知识2. 舞蹈常用术语3. 舞蹈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4. 舞蹈基本动作:下腰、甩腰、耗腰、波浪腰、涮腰、摆扣步、拖步等5. 舞蹈组合训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常规1. 学生集合,检查出勤情况。
2.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舞蹈基本理论知识1. 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特点和发展。
2. 讲解舞蹈基本术语,如: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下腰、甩腰等。
三、舞蹈基本手型、脚型训练1. 教师示范基本手型、脚型,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舞蹈基本动作训练1. 教师示范基本动作,如:下腰、甩腰、耗腰、波浪腰、涮腰等。
2. 学生跟随模仿,教师巡回指导。
五、舞蹈组合训练1. 教师示范舞蹈组合,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课堂常规1. 学生集合,检查出勤情况。
2.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舞蹈基本动作巩固1. 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舞蹈组合训练1. 教师示范新的舞蹈组合,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蹈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舞蹈组合训练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自信心。
3.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
舞蹈训练学知识点总结
![舞蹈训练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8d37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3.png)
舞蹈训练学知识点总结舞蹈是一种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其训练学包括技术性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锻炼。
下面将从舞蹈的基本功训练、舞蹈技术学习、舞蹈表演技巧和舞蹈心理素质等方面总结舞蹈训练学的知识点,以便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舞蹈的训练学知识。
一、舞蹈的基本功训练1. 身体柔韧性训练:舞蹈要求舞者具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这需要通过拉伸训练和舞蹈特定的柔韧性训练来达到目的。
2. 身体力量训练:舞蹈需要舞者具备一定的身体力量来完成各种舞蹈技术动作,所以舞蹈训练中的力量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3. 身体协调性训练:舞蹈的舞者需要具备出色的身体协调性才能完成各种复杂的舞蹈动作,因此身体协调性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4. 脚步训练:对于舞蹈而言,脚步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不断地训练脚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使得舞者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舞蹈脚步动作。
二、舞蹈技术学习1. 基本舞蹈功法:学习舞蹈需要掌握基本的舞蹈功法,包括舞姿、舞步、舞感等,这些是学习舞蹈的基础。
2. 芭蕾舞技术:芭蕾舞是舞蹈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习芭蕾舞需要掌握脚步技术、身体姿势、旋转和跳跃等技术。
3. 现代舞技术:现代舞是一种更加自由和抽象的舞蹈形式,学习现代舞需要掌握对角线动作、地面动作、跳跃和扭曲等技术。
4. 民间舞技术:学习民间舞需要掌握不同的地域特色和动作风格,比如民族舞蹈、民间舞等。
三、舞蹈表演技巧1. 舞台表演技巧:舞台表演是舞者展示自己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的重要环节,需要掌握演技、表情、眼神和气质等技巧。
2. 舞蹈表达技巧:舞蹈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舞者需要通过不同的表达技巧来呈现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比如情感表达、动作表达和音乐表达等。
3. 舞蹈做工技巧:舞蹈的做工技巧是指在表演时对于舞姿和舞步的精确控制,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自我调整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舞蹈心理素质1. 舞蹈自信心:舞蹈需要舞者具备一定的自信心来展现自己的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舞蹈能力有一定的认识。
《舞蹈》实训指导书
![《舞蹈》实训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b821c72ad02de80d4d840ee.png)
贵州省余庆县中等职业学校《舞蹈》实验(实训)指导书学前教育专业组伍成红田桦杨德美编写2016年9月简要说明学前教育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必须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舞蹈的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在实现提高学生自身艺术素质和进行职业训练双重目标的过程中,应加强舞蹈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培养舞蹈的创新意识。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帮助和启发学生学会学习舞蹈的方法和对舞蹈的创编,并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舞蹈实验(实训)教学指导书是幼儿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一门专业课教材,其特点是系统性、课操作性、细节性、趣味性较强,适合我校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所处的地域性特点(例如:敖溪花灯,余庆高矮人舞等)。
在编写本教材时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尽量做到简单明了,让学生能快速的上手,掌握动作和动作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因此,本指导书主要从舞蹈的基本训练(基本功)、名族民间舞蹈及创编、幼儿舞蹈及创编三大方面入手,浅显易懂的讲解训练的目的、内容、注意事项和训练的考核标准,使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个项目的训练。
目录实验一理论部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安排实验纪律及注意事项考核办法及标准实验二理论部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安排实验纪律及注意事项考核办法及标准实验三理论部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安排实验纪律及注意事项考核办法及标准实验四理论部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安排实验纪律及注意事项考核办法及标准实验五理论部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安排实验纪律及注意事项考核办法及标准参考文献一、课程实训的目的本实训课程教学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舞蹈基本理论
![舞蹈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7104f8a6bd97f192279e9af.png)
舞蹈基本理论(共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舞蹈和舞蹈的类别2、让同学们熟悉一些舞蹈基训的内容,如:常用术语等。
教学重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差异大,个别学生可能会无法理解到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这是舞蹈的定义。
它是一种以经过提炼、组织、韵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人体动作的姿态、表情和动作流程等构成画面,创造形象,从而表达某种思想情感的艺术。
二、了解舞蹈的分类(一)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1、古典舞:①中国古典舞②芭蕾(Ballet)2、民间舞:①以反映该民族风土人情为主的民间舞②借用某民族的舞蹈元素,表述特定艺术构思的民间舞3、现代舞:反对古典芭蕾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倾向,主张摆脱古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生活。
(包含1.美国流派2.德国流派.)(二)根据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划分1、独舞2、双人舞3、三人舞4、群舞:(1.塑造群体形象2.营造意境背景3.外化主要人物内心的一种表现手段。
) 5、舞剧:是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等综合手段的舞台表演艺术。
三、了解舞蹈基训常识(一)舞蹈训练的基本方位以舞者所面对的方向来确定的,通常以舞者为中心点,面向正前方为起点,每向右转45°为一个方位,共分为八个方位(称1~8点)。
即正前方为1点,右前方点,右方为3点……(二)舞蹈常用术语1、主力腿:指在动作过程中或造型时支撑重心的一条腿,它对舞蹈过程中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动力腿:是与主力腿相对而言的,指非支撑重心的一条腿,在动作过程中可做各种动作,如抬腿、踢腿等。
3、韵律:是指舞蹈中的感觉和规律。
它需要舞者在动作时把握这种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韵律感觉,才能把舞蹈跳得富有美感。
4、节奏:是音乐旋律的骨干,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也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舞蹈动作都是在一定的节奏规范中进行的。
第一单元 舞蹈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第一单元 舞蹈基础理论知识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3659beb3dd3383c4bb4cd25c.png)
• 幼儿舞蹈活动设计目标以 及幼儿舞蹈创作四个方面的 内容。
• 主要讲授幼儿舞蹈活动组 织的理念、方法;掌握如何 把舞蹈作为手段用于组织幼 儿教育活动。
四、幼儿舞蹈与学前教育
幼儿舞蹈是由幼儿表演或表现 幼儿生活的舞蹈。 为了更好地理解幼儿舞蹈与学 前教育的关系,我们应当准确 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它有助于 形成正确的幼儿舞蹈活动观。
(二)培养幼儿教师舞蹈活动组织能力
提高幼儿舞蹈活动设计能力
• • • • 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 理解幼儿舞蹈活动组织的原理和方法; 具备组织幼儿舞蹈艺术活动的能力; 具备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对幼儿进 行艺术教育的能力。 • 幼儿舞蹈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活动 设计能力是幼儿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
(三)传承民族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内容
• (一)舞蹈基础理论知识 • 包括舞蹈的特征与分类、 舞蹈常用术语、记录方法 以及我国舞蹈发展简介等 内容。 • 通过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的 学习,了解幼儿舞蹈特点, 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运 用。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内容
• (二)舞蹈基础 训练 • 包括单一动作训 练、芭蕾舞基础 训练、中国古典 舞基础训练以及 幼儿舞蹈基础训 练等方面的组合 训练。
• 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了解中国各 民族的优秀文化; • 在幼儿舞蹈活动中自觉应用各民族优 秀的舞蹈艺术形式,在中国民族文化 的传承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 们表达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 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 理解和尊重,不能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 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 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 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课程的目的是利用 舞蹈这种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幼 儿艺术教育服务,实现儿童发展目标。
舞蹈表演基本功训练教案
![舞蹈表演基本功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06862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4.png)
舞蹈表演基本功训练教案一、前言。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能。
要想在舞台上表现出色,除了有天赋和激情外,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训练是舞蹈表演的基石,它包括了身体柔韧性、力量、平衡、节奏感等方面的训练。
只有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舞者才能在舞台上自如地展现自己的技巧和情感。
二、身体柔韧性训练。
1. 身体热身。
身体热身是每次训练的第一步。
通过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可以让身体逐渐进入状态,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常见的热身动作包括颈部、肩部、手臂、腰部、腿部的拉伸。
2. 身体柔韧性训练。
身体柔韧性对于舞者来说至关重要。
柔韧性训练可以通过拉伸动作、瑜伽等方式进行。
拉伸动作包括前屈、侧弯、扭转等动作,可以让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拉伸,增加柔韧性。
瑜伽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体式训练,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三、力量训练。
1. 核心力量训练。
舞蹈表演需要良好的核心力量支撑。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仰卧起坐、平板支撑、提腿等动作进行。
这些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腹部、腰部和臀部的肌肉,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2. 肌肉力量训练。
除了核心力量外,舞者的肌肉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肌肉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举重、器械训练等方式进行。
舞者可以选择一些轻量级的器械,如哑铃、弹力带等,进行肌肉力量训练。
这样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舞者在表演中的爆发力和持久力。
四、平衡训练。
1. 平衡感训练。
舞蹈表演需要良好的平衡感。
平衡感训练可以通过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平衡板训练等方式进行。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舞者的平衡感,让他们在表演中保持稳定的身体姿势。
2. 芭蕾训练。
芭蕾是提高平衡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
芭蕾舞者需要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如脚尖站立、转体跳跃等,来提高自己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即使不是专业的芭蕾舞者,舞者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芭蕾动作,来提高自己的平衡能力。
五、节奏感训练。
1. 音乐节奏训练。
舞蹈表演需要与音乐紧密配合,因此舞者需要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舞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舞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9840b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a.png)
舞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要求舞者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求对舞蹈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以下是一份舞蹈理论考试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1. 舞蹈艺术起源于哪个时期?A. 石器时代B. 青铜时代C. 铁器时代D. 封建时代答案:A2. 下列哪个是芭蕾舞的基本手位之一?A. 托手B. 叉腰C. 抱头D. 指天答案:A3. 舞蹈中“阿拉贝斯克”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A. 跳跃动作B. 旋转动作C. 支撑动作D. 弯曲动作答案:A4. 舞蹈术语“Plié”指的是什么?A. 蹲B. 跳C. 转D. 踢答案:A5. 舞蹈作品中的“独舞”是指什么?A. 一个人表演的舞蹈B. 两个人表演的舞蹈C. 三个人或以上表演的舞蹈D. 有音乐伴奏的舞蹈答案:A二、填空题6. 舞蹈的三大要素包括身体、________和情感。
答案:节奏7. 现代舞的先驱之一是________,他提出了“紧张与放松”的技术原理。
答案:伊莎多拉·邓肯8. 在舞蹈中,“_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技巧,通过身体的延伸和收缩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答案:呼吸9. 舞蹈作品《天鹅湖》是由________创作的,是芭蕾舞剧的经典之作。
答案:柴可夫斯基10. “________”是一种舞蹈技巧,舞者通过快速连续的转身来展现舞蹈的活力和技巧。
答案:旋转三、简答题11. 简述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
答案: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首先,舞蹈可以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其次,舞蹈可以传递文化,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和动作,展现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此外,舞蹈还具有教育功能,通过学习和表演舞蹈,可以培养人们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审美能力。
最后,舞蹈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舞者可以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2. 描述一下舞蹈中“身体语言”的重要性。
舞蹈基本理论知识概论
![舞蹈基本理论知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79a73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2.png)
舞蹈基本理论知识概论舞蹈作为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身体表达和动态美感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学习舞蹈涉及到许多基本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既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舞蹈的内涵,也有助于我们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中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本文将对舞蹈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概论。
一、舞蹈的定义和分类舞蹈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并展现美感的艺术形式。
根据表演形式和表现内容的不同,舞蹈可以分为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街舞等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表现手法。
二、舞蹈的基本要素舞蹈的基本要素包括身体、动作、音乐和情感。
身体是舞蹈表达的基础,动作是舞蹈艺术的载体,音乐是舞蹈创作和表演的重要素材,情感则是舞蹈艺术的灵魂。
三、舞蹈的节奏和节拍节奏和节拍是舞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节奏是指舞蹈中动作的速度和力度的配合,而节拍则是指舞蹈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进行动作表演。
舞者需要通过掌握节奏和节拍,使得舞蹈动作与音乐完美结合。
四、舞蹈的空间感和体态舞蹈强调身体在空间中的表现力和协调性。
空间感是指舞者在表演中通过身体运动展现出的空间层次和方向感,体态则是指舞者身体姿势的优美和稳定性。
舞者需要不断练习以提高自己的空间感和体态。
五、舞蹈的编排和创作舞蹈编排和创作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环节。
编排是指将不同的舞蹈动作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而创作则是指根据特定的主题或情感,将舞蹈动作和音乐进行创新和组合。
舞蹈编排和创作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舞蹈的表演和欣赏舞蹈的表演和欣赏是舞蹈艺术的最终目的。
舞蹈表演需要舞者通过精湛的技巧和出色的表演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而舞蹈欣赏则需要观众通过对舞蹈作品的审美、情感和思考来获得艺术的愉悦。
七、舞蹈的学习和培养学习舞蹈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舞者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舞蹈技能和艺术修养。
除了专业的舞蹈学校和教练外,个人也可以通过自学和参加舞蹈培训班来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
舞蹈学专业课程有哪些主要学什么
![舞蹈学专业课程有哪些主要学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2a544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a.png)
舞蹈学专业课程有哪些主要学什么舞蹈学专业课程主要学什么舞蹈学专业是培养优秀舞蹈艺术人才的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深厚的舞蹈基本功和扎实的舞蹈理论素养。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将能够掌握各类舞蹈的技巧、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舞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舞蹈技巧、表演演出、舞蹈编创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舞蹈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和学习重点。
一、舞蹈基础课程1. 舞蹈理论与艺术史在舞蹈理论课程中,学生将了解舞蹈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深入了解舞蹈艺术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培养舞蹈艺术欣赏眼光和批判思维。
2. 舞蹈解剖学舞蹈解剖学课程主要教授舞蹈运动的生理学知识,通过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骨骼肌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舞蹈动作的构造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动作表演水平。
3. 舞蹈音乐学舞蹈音乐学是学习舞蹈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将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音律、节奏和音乐的表达手法,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其在舞蹈表演中更好地与音乐相融合。
二、舞蹈技巧课程1. 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基本功训练是培养舞蹈学生体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的重要课程。
通过针对身体姿势、动作技巧和舞台表演等方面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舞蹈基本功并提高动作的精准度和协调性。
2. 舞蹈风格学舞蹈风格学课程主要教授不同舞种的风格特点和表演要求。
学生将学习不同风格的动作、步法和表情,并通过模仿和创新来提高自己的舞蹈表演能力。
3. 舞蹈实践技巧舞蹈实践技巧课程通过对不同舞蹈作品的学习和排练,提供学生实践舞蹈技巧的机会,培养其独立排练和表演的能力,同时通过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协调性。
三、表演演出课程1. 舞蹈教学实践舞蹈教学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舞蹈教师。
通过实际教学活动的参与,学生将学习舞蹈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舞蹈指导水平。
2. 舞台演出实践舞台演出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亲身参与各类舞台演出,锻炼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和舞蹈艺术表达能力。
舞蹈培训内容及教学计划
![舞蹈培训内容及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863aa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4.png)
舞蹈培训内容及教学计划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一、基础舞蹈训练1. 身体基础训练:包括拉伸、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提高学员的身体柔韧性、力量和稳定性,为后续舞蹈技术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芭蕾基本功:学习芭蕾舞的基本姿势、步法、跳跃和转体技巧,培养身体协调性和优美的线条。
3. 现代舞基础:学习现代舞的体态、身体重心的转移、步法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提高学员的肢体表达能力和舞蹈风格的转换能力。
二、舞蹈技巧学习1. 舞蹈技巧练习:深入学习各种舞蹈技巧,如跳跃、转体、步法和配合音乐的舞蹈表达技巧,提高学员的舞蹈技巧水平。
2. 芭蕾和现代舞蹈结合:将芭蕾和现代舞蹈的特点结合起来,培养学员在不同舞蹈风格中的表现力和技巧。
三、舞台表演训练1. 舞台表演基础:学习舞台表演的技巧和演出技巧,包括舞台表情、眼神、肢体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2. 舞台表演训练:进行舞台表演的模拟训练,培养学员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舞蹈作品的呈现能力。
3. 舞蹈作品排练:学习舞蹈作品的排练和舞台呈现技巧,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蹈作品的整体呈现能力。
四、理论知识学习1. 舞蹈历史和发展:学习舞蹈的历史和发展变化,了解不同舞蹈风格和流派的特点和特色。
2. 舞蹈技术和理论:学习舞蹈的技术理论和表演原理,提高学员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五、舞蹈创作和编导1. 舞蹈创作理论:学习舞蹈创作的理论和技巧,培养学员的舞蹈创作能力和表现力。
2. 舞蹈编导训练:进行舞蹈编导的实践训练,培养学员的编导能力和舞蹈作品的呈现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员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提高舞蹈技巧水平。
2. 提高学员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舞蹈作品的呈现能力。
3. 增强学员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员的创作能力和表现力。
4. 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编导能力,提高学员的舞蹈技术理论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基础舞蹈训练课程:每周2次,每次1小时。
2. 舞蹈技巧学习课程:每周3次,每次1.5小时。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课程标准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728e22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c.png)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1-5学期总学时:444节(30学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中国舞基本功训练(简称基训)是舞蹈编导专业必修课程,中国舞基本功训练课是为培养中国舞蹈编导人才,根据高等舞蹈职业教育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设立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对学生舞蹈素质、舞蹈技能、舞蹈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是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舞蹈编导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和了解与舞蹈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舞蹈理论,丰富和拓宽学生的舞蹈视野及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2、通过本学科教学,使学生掌握舞蹈语言要素和舞蹈表现手段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1、充分开发学生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活、耐力以及舞蹈素质方面的潜能,使学生具有规范、扎实的基本功,技术技巧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
2、注重对教学思维的开发和训练,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表现能力,同时还需掌握和理解中国舞表演的基本能力。
为今后成为合格的舞蹈编导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团结协作的专业精神,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本课程在设计理念上始终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本着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为原则的基本理念,合理选取课程学习内容,统一规范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以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
与民舞、剧目等课程融会贯通,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使学生理解、掌握中国舞基本功训练的基本技能,最终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1)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2)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舞蹈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舞蹈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6d5e8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c.png)
舞蹈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和姿态来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技巧和力量,还需要对舞蹈的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一份关于舞蹈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
一、选择题1. 舞蹈艺术起源于:A. 宗教仪式B. 社交活动C. 劳动模仿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芭蕾舞的基本脚位?A. 第一位B. 第二位C. 第五位D. 八字步答案:D3. 现代舞的先驱是:A. 伊莎多拉·邓肯B. 鲁道夫·拉班C. 玛莎·格雷厄姆D. 弗雷德·阿斯泰尔答案:A二、填空题1. 舞蹈中的基本舞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波尔卡、华尔兹、探戈2. 舞蹈术语中的“阿拉贝斯克”是一种______的舞姿。
答案:单脚站立3. 在舞蹈编排中,“动机”是指______。
答案:短小的音乐或舞蹈片段三、简答题1. 描述舞蹈中“重心转移”的重要性。
答案:重心转移是舞蹈中保持平衡和流畅动作的关键。
它涉及到舞者如何控制身体的重量,从一个脚转移到另一个脚,或者在整个身体中重新分配重量。
良好的重心转移可以提高舞蹈的稳定性,减少摔倒的风险,并使动作看起来更加优雅和自然。
2. 解释“舞蹈语言”的含义及其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舞蹈语言是指舞者通过身体动作、姿态和表情来传达情感、故事和概念的方式。
它包括一系列的动作、姿态、节奏和空间路径,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舞蹈的“词汇”。
在舞蹈创作中,舞蹈语言使编舞者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非言语的形式与观众沟通。
四、论述题1. 论述芭蕾舞在舞蹈发展史中的地位及其对现代舞蹈的影响。
答案:芭蕾舞作为一种经典的舞蹈形式,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在欧洲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舞蹈艺术的标杆。
它对舞者的技巧、力量、灵活性和艺术表现力有极高的要求,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和表演标准。
舞蹈技能培养学习计划
![舞蹈技能培养学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137955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a.png)
舞蹈技能培养学习计划舞蹈是一门兼具艺术性和技巧性的表演艺术,通过学习舞蹈技能,我们可以培养自信、塑造个性,同时提高协调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详细的舞蹈技能培养学习计划,帮助你在舞蹈领域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一阶段:基础培训在舞蹈学习的起步阶段,我们首先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注重于基本功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1. 提高体能水平舞蹈需要高度的体能支撑,因此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体能训练。
这些训练包括拉伸体操、核心肌群锻炼、平衡感的培养等,以提高我们的爆发力、柔韧性和耐力。
2. 掌握基本舞蹈功法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舞蹈功法,如姿势和身体线条的控制、转体技巧和脚步动作。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复训练,我们可以逐渐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功法。
3. 学习舞蹈基本理论知识舞蹈不仅仅是动作的表演,它也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
我们需要学习舞蹈历史、舞蹈流派、舞蹈技巧和表达方法等相关知识,以深入理解舞蹈的本质和内涵。
第二阶段:专业进阶在基础培训阶段结束后,我们可以适当提高难度,深入学习与舞蹈相关的专业技巧。
1. 探索不同舞蹈风格舞蹈领域涵盖了众多风格和流派,如现代舞、芭蕾舞、民族舞等。
我们可以尝试学习不同的舞蹈风格,通过与不同的舞蹈风格接触,开拓自己的舞蹈视野,丰富自己的舞蹈技能。
2. 深入研究个人特长每个人在舞蹈中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擅长的领域。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如舞蹈编舞、舞台表演、舞蹈教学等。
通过专注于自己的特长领域,我们可以在舞蹈技能上获得更深入的提高。
3. 参与舞蹈比赛和演出参与舞蹈比赛和演出是提高自己舞蹈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赛和演出,我们可以将学到的技能展现出来,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指导。
这样的经历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表演能力,还能锻炼我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第三阶段:专业提升进入舞蹈领域的专业提升阶段,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专注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1. 寻求专业培训机构的指导专业培训机构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系统和专业的培训课程。
舞蹈教师业务培训内容
![舞蹈教师业务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b54d7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6.png)
舞蹈教师业务培训内容
舞蹈教师的业务培训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功训练:这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包括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性、协调性和节奏感的训练。
2. 舞蹈技巧:教授各种舞蹈技巧,如跳跃、旋转、翻滚等。
3. 舞蹈理论:介绍舞蹈的基本原理、历史背景、舞蹈术语等,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4. 教学方法:教授如何有效地教授舞蹈,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标准等。
5. 安全意识:确保舞蹈教师了解如何在舞蹈练习和教学中预防受伤,保护学生的安全。
6. 编舞技能:教授如何创作和编排新的舞蹈作品,培养教师的创新和编排能力。
7. 心理学知识: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更好地指导学生。
8. 文化素养:介绍舞蹈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9.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数字设备和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10. 评估与反馈:教授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这些培训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讲座、实践、观摩、讨论等。
通过这些培训,可以帮助舞蹈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更好地指导学生。
舞蹈教学:舞蹈教学表演基本训练分析
![舞蹈教学:舞蹈教学表演基本训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003ccf5ef7ba0d4a733bb1.png)
舞蹈教学表演基本训练分析舞蹈演员的表演要经历一个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内外结合的过程。
表演者须先学习掌握某一角色的动作、姿态等外部技术后,再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具体人物的心理活动,并把握其个性特点,给身体动作(技巧)以内心依据,塑造有血有肉的丰满的艺术形象。
舞蹈表演需要技与艺的统一,形与神兼备,虚与实结合,表情与动作配合。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舞蹈演员在表演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哪些技术问题,需要哪些素质、技能,还要根据舞蹈艺术的特殊规律,在训练中体现舞蹈表演的特征,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符合舞蹈艺术规律的理论知识、表演技巧和方法。
一、使学生掌握表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学生学习并掌握舞蹈表演技艺的规律,有助于加深对舞蹈表演基本技术的理解,有助于指导舞蹈表演实践。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要结合舞蹈表演技术训练讲授理论知识。
在表演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实际感受,教师可讲授如下内容:舞蹈表演艺术与生活,怎样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舞台情感的性质、特点及其一般规律;舞蹈表演的艺术特征及舞台情感的体验方法;心理素质;内心情感同外部动作的关系;节奏与气氛,心理节奏、形体节奏与音乐节奏;什么是感觉;人物形象的构思和塑造;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借鉴等。
二、表演技艺训练舞蹈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舞蹈表演是艺术性、技巧性、科学性相结合的体系,内涵丰富。
舞蹈者只能用表情、动作、造型和各种技巧等手段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舞蹈表演对身体技能的要求十分严格,不经长期艰苦的基本训练,就无法进入创造实践。
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表演技艺的训练,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舞蹈表演的技术技巧,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深刻体验舞蹈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并通过外部动作表现作品情感和主题,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为之动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要求:擦地的训练目的是用以加强腿的
力量,因而在练习时要注意腿部的伸展,绷脚 力量要到脚尖。擦地的过程要注意半脚掌的运 用,上身重心垂直,不能摇晃移位。
(四)小踢腿:动作做法:此动作是在擦地伸展 动作上的发展。主力腿直立、动力腿出脚的方 向与擦地相同,只是动力腿要经擦地后快速踢 出,在25°停顿。
舞蹈基本理论与基础练习
张微惟
舞蹈的定义与舞蹈的种类
一、舞蹈的定义 二、舞蹈的特性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 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是一种以经过提炼、组织、韵律化 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一定的 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人体动作的姿态、表情 和动作流程等构成画面,创造形象,从而 表达某种思想情感的艺术。
训练要求:勾脚要求力量到脚跟。绷脚要求力量到脚尖,并尽力 向远处伸展。半勾脚应注意力量到前脚掌,大脚背用力绷直。
(一)坐压前腿: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绷脚并腿,上身垂直坐地,立腰、挺胸抬头,双手体侧扶地。做法:上身垂直下 压贴近腿部,双手经体侧至头顶扶脚尖。上身抬起后,还原到准备姿态。 (二)坐压旁腿: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坐地右腿体侧伸直,左腿体侧屈腿,右手扶地,左手托掌。做法:上身向右腿下 压,左手扶右腿。压左腿时动作相反。 (三)坐压后腿: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双手扶大腿。做法:压右后腿时,右腿向正后方伸直,双手体侧撑地, 上身向后下压,注意尽量用后腰,头靠近右腿,还原姿态时,上身要垂直。压左腿时动作相反。 (四)躺身抬前腿、踢前腿: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绷脚尖直腿躺身,双手小七位。抬前腿的做法:绷右脚慢慢向上抬起,注意力量 伸展到脚尖,脚尖领先抬起,落地时要轻。抬左前腿动作相反。踢前腿的做法:在前抬腿的动作基础上加速踢 起落下。 (五)侧躺身抬旁腿、踢旁腿: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绷脚尖双腿并拢,侧躺身,面向7点,左手头顶伸直,右手屈肘撑地。抬旁腿的做 法:右腿绷直慢慢抬起,抬腿时右腿背对右耳。踢旁腿做法:同抬旁腿的路线,向耳旁快速踢起。左腿动作同 右腿相反。 (六)跪抬后腿、踢后腿: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跪地,上身稍前倾,双手撑地。抬右后腿做法:右腿向后伸直绷脚尖,慢慢抬 起,注意抬腿时开胯、用腰、脚尖领先上抬。左腿动作相反。踢右后腿做法:在抬后腿的基础上,快速后踢。 训练要求:腿的训练要保持姿态的准确性。压腿要注意直膝。身体要伸直,头手尽量向脚尖靠近;踢腿注意踢 起时要迅猛,落地时要轻缓;旁腿动作注意侧躺身时腰挺直,臀部收紧,不可低头,翘臀。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拧腰: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双手扶大腿。向右拧腰,双手向前方伸出同时提臀,上身稍前倾, 再划向右侧,上身随双手向右侧拧腰,眼看右侧,右手撑右脚脚踝,左手头顶上方自然下垂。向左侧 拧腰动作相反。
(五)涮腰: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双手山膀按掌。做法:双手与肩同宽向前伸出,上身前倾(前腰), 手带动上身和头一起移动到右侧(右旁腰),再移动到后方(中腰),移动到左侧(左旁腰),再还 原到准备姿态。向左涮腰动作相反。
柔韧性及膝部的控制力。无论半蹲、全蹲,训练中 都要注意胯部的外开,膝对脚尖。在蹲的过程中, 防止翘臀、上身前倾,要保持腰背的直感。
训练要求:蹲的训练目的是锻炼外开和腿肌的
(三)擦地:动作做法:一位擦地。擦地是腿、 踝关节和脚的伸展动作。主力腿直立,动力脚 经过擦地到绷脚尖点地,使脚背充分弓起。擦 地时站一位。
(一)坐顶上腰: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绑脚并腿坐,上身垂直,手指尖体侧着地。做法:头、颈、肩、胸腰尽力向 后下。 (二)跪下旁腰: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上身挺直,双手背后。做法:臀部慢抬起呈跪立,同时双手由左下 方向右双晃手,呈顺风旗,下旁腰。此动作左右均可训练。 (三)跪下中腰: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并拢跪坐,双手扶大腿。做法①:臀部抬起跪立向右后下腰,同时双分 手抓住脚踝。做法②:双手经分手叉腰,向右后下腰。
(一)独舞 (二)双人舞 (三)三人舞 (四)群舞: 1.塑造群体形象 2.营造意境背景 3.外化主要人物内心的一种表现手段。 (五)舞剧: 是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 美术等综合手段的舞台表演艺术。
舞蹈基本功训练要求形成的专业素质包括
• 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 力和弹跳力等。它们是在肌肉收缩或张力增加时所产生的一种 能力。 • 柔韧性——就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韧性好的人身 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 控制力与稳定性——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 制力和保证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 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 协调性与灵活性——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 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臵和方向的 能力。
训练要求:半脚尖的训练目的是伸展腿和踝 关节,加强它们的力量,并锻炼平衡能力。 训练中要注意重心的准确,重心不能在小 脚趾上。上身要求垂直,向上伸展。
(二)蹲: 动作做法:(半蹲)屈膝一半。两腿完全外开, 两膝下蹲时与两脚成一线。身体重心平均地落于两 脚。所有位臵的小蹲,两脚跟都不离地。动作做法: (全蹲)平稳、均匀地屈膝。两腿外开要求同半蹲, 惟有在不抬起脚跟就无法下蹲时,脚跟才被迫离地。
• 一、扶把方法 • 二、把杆软度训练
• • (一)压腿——压前腿、压旁腿 (二)肩、腰——压肩、掸腰、耗腰、下腰
• 三、把杆单一动作训练
扶把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双手扶把,
身体面对把杆,距把约20公分,双手轻放再 把上,两手间距与肩同宽(男生略宽一 些),肩肘自然下垂。第二种:单手扶把, 侧身站立,单手轻扶把杆,扶把得手放在 身体前侧。扶把时手不能用力揪把杆,以 免影响身体重心的稳固。
训练要求:小踢腿的训练目的是锻炼腿部的速
度和控制,以及小腿、脚背的灵活性。因此, 练习时注意脚踢出时的速度及脚尖力量的控制。 踢起经擦地,脚趾有抓地的感觉。快速进行时, 不要牵动上身及主力腿。
(五)大踢腿:动作做法:两腿直立,动 力腿经绷脚擦地向上踢起,踢起时要快速 迅猛,有爆发力。经同样路线落下。此练 习可向前、向旁和向后做。 及髋关节的灵活度的。要求踢起迅猛,落 地轻缓,上身垂直,不可摇晃。易犯的毛 病:当动力腿踢起时脚趾放松,发力点不 在脚尖而在大腿上,主力腿膝部和腰背部 下懈。
(一)坐开小胯: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屈膝,膝底相对坐地,上身垂直,双手扶膝,立 腰、挺胸、抬头、两眼平视。 做法①:双手用力压膝,使膝盖接近地面。可按节拍上下颤动。注意双脚开 始靠近臀部,训练中可逐渐响前伸出,扩大角度。 做法②: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尽量使胸脯贴近地面。团身慢起,团身时头 向腹部靠,腰椎尽量弯曲,由后背肌椎一节节向上挺直,还原到准备姿态。 (二)坐开大胯: 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绷直两侧打开,上身垂直坐地,双手腹前扶地。 做法①: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双手向前伸出,原路线返回。 做法②:上身向右(左)下压,右手扶地,左手托掌,随身体侧压,左手扶 右脚,此动作可反复进行。四拍一次,两拍一次均可。 (三)胯环动: 动作做法:(八拍完成)准备姿态,仰卧,双腿并拢绷脚,双手小七位扶地。 做法①:(内环动):1-2双腿并拢绷脚抬起90°;3-4双腿分开向两侧地面靠 近;5-8贴地面两腿向内移动回到准备姿态。 做法②:(外环动):1-4双腿绷直贴地面分开;5-6从体侧面向上并拢呈90°; 7-8并腿慢落下到准备姿态。
胯部不能移动,向右侧下腰,左侧腰向上挑,姿态腰舒展。下中腰时气息放松,尽量用中腰、上腰, 头向臀部靠近。涮腰时,头、手、上身要一致,尽量用到每个部位的腰。
训练要求:下上腰时,中腰垂直,不能塌腰,胸腰向上顶,颈部放松,不可憋气。下旁腰时
把杆训练
•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能掌握 把杆训练的方法 • 教学重难点:舞蹈基训把杆训练
舞蹈基本训练
•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熟悉一些 舞蹈基训的内容 • 教学重难点:舞蹈基训的地面训练 • 舞蹈基训常识 • 地面训练
• • • 1.脚——绷脚、勾脚、半勾脚 2.腿——压腿、抬腿、踢腿 3.胯——开小胯、开大胯 4.腰——上腰(胸腰)、旁腰、中腰
舞蹈训练的基本方位: 以舞者所面对的方向来确定的,通常以舞者为中心点,面向正 前方为起点,每向右转45°为一个方位,共分为八个方位(称 1~8点)。即正前方为1点,右前方点,右方为3点…… 舞蹈常用术语 1.主力腿:指在动作过程中 或造型时支撑重心的一条腿,它对 舞蹈过程中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动力腿:是与主力腿相对而言的,指非支撑重心的一条腿,在 动作过程中可做各种动作,如抬腿、踢腿等。 3.韵律:是指舞蹈中的感觉和规律。它需要舞者在动作时把握这 种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韵律感觉,才能把舞蹈跳 得富有美感。 4.节奏:是音乐旋律的骨干,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也是舞蹈 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舞蹈动作都是在一定的节奏规范中 进行的。
训练要求:肩和腰的训练十分重要,是软度 训练的一部分,各部位训练有不同的要求。 压肩时手臂、腿不能弯曲,头颈与地面应 保持平行,胸腰尽力下压,腰忍住肩部关 节疼痛。可以有节奏地做,也可以耗住不 动。腰的训练要求同地面腰的训练。
(一)半脚尖:动作做法:双脚一位直立。 脚跟离地踮起,1/4、1/2、3/4,使身体上 升,两脚掌平稳地立于地板上。
1.把杆压前腿: 动作做法:以右脚为例。面向把杆站立,先将右腿 放在把杆上,直膝、勾脚(或绷脚),左腿直立与 地面保持垂直,双手扶把杆,上身正对把杆,用上 身贴向右腿。压左腿,动作同上。 节奏8拍一次、4拍一次、2拍一次、1拍一次均可。 2.把杆压旁腿: 动作做法:以右腿为例。右侧对把杆,右腿侧放把 杆上勾脚(或绷脚),左腿直立。右手扶把,左手 上举。侧身向右腿下压,左手经头上方碰到右脚尖。 压左腿,动作同上。 节奏8拍一次、4拍一次、2拍一次、1拍一次均可。
1.把杆压肩: 动作做法: ①面向把杆站立,双脚大八字步,直立,双臂伸直,与肩 同宽,手腕搭在把杆上。上身前倾,胸脯尽力向地面压去。 重心于两腿间,身体前倾90°直角。 ②双跪压肩,做法同前(可以两人一组互助)。 2.扶把掸腰: 动作做法: 面向把杆,双手扶把(或单手扶把),大八字步站立。向 后掸腰,1拍下、1拍上。有弹力的连续进行。 3.扶把耗腰、下腰:动作做法: 耗腰在掸腰的姿态上保持不动。下腰可双手扶把做,也可 先借助把杆再脱把双手撑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