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知识点思维导图9.神经系统的功能(2)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PPT演示课件
26
感谢观看
THANKS
2024/1/26
27
运动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功能和支配肌肉的性质不同, 可分为α运动神经元、β运动神经元 和γ运动神经元。
12
运动传导通路
2024/1/26
锥体系
是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的通路,主要由中央前回的巨型锥体细胞及其轴突所组 成。
锥体外系
是指除锥体系以外的一切调节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包括大脑皮层发出的皮质脑干束和皮 质脊髓束在脑干内换元后的传出纤维、纹状体系统、前庭小脑系统、网状结构等。
感觉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浅感觉传导通路和深感觉传导通路。
13
运动中枢与运动控制
运动中枢
运动控制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多个控制骨骼 肌运动的运动中枢,包括脊髓、脑干 、小脑和大脑皮层等。
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运动的调 节过程,包括运动的发起、运动的协 调与平衡、运动的精确控制等。
运动控制的机制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不同的神经递质与 相应的受体结合后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
6
02
感觉神经系统
2024/1/26
7
感觉器官与感受器
2024/1/26
感觉器官
01
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受器类型
02
光感受器、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等
感受器的适应与调节
受到生物钟、环境因素和神经 递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06
神经系统疾病与功能障碍
2024/1/26
23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2024/1/26
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可分为中枢神经系 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两大 类。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二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功能
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二觉醒与睡眠 三学习与记忆 四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
第五节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
1
第一节肺通气
2
第二节呼吸气 体的交换
3
第三节气体在 血液中的运输
4
第四节呼吸运 动的调节
5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肺通气
一呼吸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二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三肺通气动力 四肺通气阻力 五肺容积和肺容量 六肺通气量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呼吸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气体交换
第二节消化道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的消化 二胃内的消化 三小肠内的消化 四大肠的功能
第三节肝脏的生理功能
一肝脏的功能特点 二肝脏的主要功能 三肝脏的贮备功能及肝脏的再生 四肝脏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第四节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及途径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 节
第一节能量代谢
复习思考题
(三)中西医临床医 学专业
(四)中药学类专业
(五)护理学专业 (六)公共课
(七)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
(八)中医养生学专 业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 内容摘录。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发热思维导图
发热概 述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的0.5℃防治原则对抗致热原过热(hyperthermia):产热过度、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造成被动性体温升高癫痫大发作,甲亢、某些全麻药中暑,汗腺缺乏症下丘脑损伤、出血,炎症防治原则物理降温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热机制发热激活物→EP细胞→EPs→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散热↓体温升高发热激活物:凡能激活体内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包括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和某些体内产物。
致热原:含有致热成分的物质,能引起发热。
内源性致热原细胞产生的(E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外源性致热原外致热原感染性发热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外毒素)、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分枝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某些体内产物非感染性发热抗原抗体复合物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类固醇睾酮的中间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体内组织的大量破坏手术后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调节中枢正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冷敏神经元 兴奋产热热敏神经元 兴奋散热负调节中枢中杏仁核(MAN)腹中隔(VSA)弓状核(ARC)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EP通过终板血管器(OVLT)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发热中枢调节介质无论EP能否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它们引起发热都有一个潜伏期,提示EP需要通过一定作用方式才能引起发热。
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幅度被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febrile ceiling)。
正调节介质前列腺素E (prostaglandin E,PGE)Na+/Ca2+比值环磷酸腺苷 (cA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CRH)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负调节介质精氨酸加压素(AVP)/抗利尿激素(ADH)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膜联蛋白A1 (annexin A1)/脂皮质蛋白-1(lipocortin-1)白细胞介素-10(IL-10)发热的时相体温上升期症状:发冷恶寒、鸡皮、寒战和皮肤苍白关系:体温调定点上移,中心温度<调定点特点:产热>散热,体温上升高温持续期/高峰期/稽留期症状:皮肤发红、干燥,自觉酷热关系:中心体温与上升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特点: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下降期(退热期)症状:皮肤血管舒张、出汗关系:体温调定点回降,中心温度>调定点特点:散热>产热,体温下降代谢与功能的改变物质代谢的改变:温度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升高 13%糖代谢:糖分解代谢↑,糖原贮备↓,乳酸↑发热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AG升高,血氯正常型)脂肪代谢:脂肪分解↑,脂肪贮备↓,酮症、消瘦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负氮平衡维生素代谢: 消耗增多;特别是维生素B和C。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
05
中枢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组成。
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由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 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功能区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多个功能区域,如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认知 区等,各区域相互协作,实现复杂的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情绪与情感
情绪
对刺激产生的短暂而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情感
对情绪体验的深刻感受和持久态度,如爱恨情仇等。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则是情绪的升华和稳定化。
睡眠与觉醒
睡眠
一种生理状态,表现为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和代谢降低等 。
觉醒
与睡眠相对的状态,表现为意识清晰、肌肉紧张和代谢增 高等。
记忆
将学习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
短暂保持和操作信息的能力,与前额叶皮层密切 相关。
语言与思维
语言
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涉及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思维
对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概念形成、判断 和推理等。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达工具,思维则影响语言的结构和内容。
自主神经的生理功能
调节内脏活动
01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调节内脏器官
的功能,如心率、血压、呼吸、消化等。
调节血管舒缩
02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局部血流量和血压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调节腺体分泌
03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腺体的分泌活动,调节体内激素和酶的释放
高三神经调节知识点结构图
高三神经调节知识点结构图神经调节是人体内部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和平衡的关键过程,它通过传递电信号和释放化学物质来调节和控制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在高三生物学学习中,了解和掌握神经调节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结构图的方式呈现高三神经调节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负责将信息传递到身体各个部位。
二、神经元的结构与分类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
根据功能不同,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三、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元内部电信号的传导过程。
它通过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开闭来实现。
具体而言,当神经冲动传导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使内部电位变为正值,形成兴奋态,然后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使内部电位恢复正常。
四、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主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它们在突触间隙释放,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引发兴奋或抑制反应。
五、神经调节的主要方式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反射和神经分泌两种方式实现。
反射是指在外界刺激下,经过神经冲动传导,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神经分泌是指某些特定的神经元释放神经激素,通过血液传播至体内的靶组织,调节其功能。
六、神经调节在不同生理功能中的作用神经调节参与了人体的多个生理功能,如运动、呼吸、体温调节等。
在运动中,神经调节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实现协调运动。
在呼吸中,神经调节控制肺部的扩张和收缩,维持正常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在体温调节中,神经调节通过刺激汗腺的分泌,降低体温。
七、神经调节的失调及相关疾病神经调节的失调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例如,帕金森病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导致的,表现为肌肉僵硬和震颤。
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注意力赤字和活动过多的神经调节失调,影响儿童的学习和行为。
生理学笔记——第九章神经系统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胞体是神经元代谢和营养的中⼼,能进⾏蛋⽩质的合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较短,⼀个神经元常有多个树突,轴突较长,⼀个神经元只有⼀条。
胞体和突起主要有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的作⽤。
2.神经纤维即神经元的轴突,主要⽣理功能是传导兴奋。
神经元传导的兴奋⼜称神经冲动,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神经元轴突始段的兴奋性较⾼,往往是形成动作电位的部位。
3.神经胶质:主要由胸质细胞构成,在神经组织中起⽀持、保护和营养作⽤。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 1.⽣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醉药作⽤,则神经冲动不能传导。
2.绝缘性:⼀条神经⼲内有许多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神经冲动互不⼲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
3.双向传导:神经纤维上任何⼀点产⽣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是单向传导的。
4.相对不疲劳性: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式进⾏,耗能远⼩于突触传递。
5.不衰减性:这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特征。
6.传导速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神经纤维直径成正⽐,速度⼤约为直径的6倍。
(2)有髓纤维以跳跃式传导冲动,故⽐⽆髓纤维传导快。
(3)温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与营养性功能 1.轴浆运输: 轴浆是经常在胞体和轴突末梢之间流动的,这种流动发挥物质运输的作⽤。
轴浆运输是双向性的,包括顺向转运和逆向转运。
顺向转运⼜分快速转运和慢速转运,含有递质的囊泡从胞体到末梢的运输属于快速转动,⽽⼀些⾻架结构和酶类则通过慢速转运。
轴浆运输的特点:耗能,转运速度可以调节。
2.营养性功能:神经纤维对其所⽀配的组织形态结构、代谢类型和⽣理功能特征施加的缓慢的持久性影响或作⽤。
神经纤维的营养性功能与神经冲动⽆关,如⽤局部⿇醉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则此神经纤维所⽀配的肌⾁组织并不发⽣特征性代谢变化。
神经系统解剖—神经系统总论思维导图
神经系统总论人体各系统中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并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两种细胞成分中枢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部(周围神经系统)颅腔内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遍布全身各处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可分为躯体/内脏神经、感觉/运动神经(传入/传出神经)神经细胞(神经元neuron)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其活动不受主观意志支配,又称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其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分为胞体和突起胞体为神经元代谢中心。
细胞核大而圆,胞浆内含有n issl body、neurofibril以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线粒体。
内质网丰富,游离多聚核糖体聚集于SER,形成尼氏体胞体内丰富的神经丝和微管,神经丝聚集成束即n eurofibrild endrite有多个,结构与胞体相似,上有dendritics pine,是接收信息的装置轴突粗细均匀,起始处有一特化区轴丘axon hillock,轴突与轴丘处无nissl body。
a xoplasm与胞体内细胞质具有双向的不断的流动性,称轴浆流axoplasmic flow。
轴突内缺乏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轴浆流将一些大分子运输到轴突末梢或将末梢的物质运至胞体,称轴突运输。
分类神经元突起数目:p seudounipolar—脑神经节、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b ipolar—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内耳的前庭神经节、蜗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m ultipolar—中枢部内的神经元大多为多极神经元神经元功能和传导方向:s ensory neuron—多为假单极和双极m otor neuron—多极a ssociation neuron—多极,数量最多,可分为高尔基I型神经元(接替性/投射性,轴突长,将冲动从中枢传到其他部位)和高尔基II型神经元(局部中间神经元,轴突短,小范围传递信息)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胆碱能/单胺能/氨基酸能/肽能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myelin sheath和神经膜包裹,称为never fiber被髓鞘和神经膜共同包裹称有髓纤维myelinatedf iber仅被神经膜包裹为无髓纤维nonmyelinated fiber周围神经的髓鞘由Schwann cell环绕轴突形成中枢神经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相邻两髓鞘阶段间区域为Ranvier node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与髓鞘厚薄和神经纤维直径大小成正比。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
三、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
*概念:细胞膜或胞内能与化学物质(递质、 激素、调质、药物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 产生效应的物质或分子。 *配体:能与受体结合的物质。
激动剂: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 拮抗剂: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 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胆碱能受体
a.毒蕈碱受体(M-R):产生M样作用 阻断剂:阿托品 分布:胆碱能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上。
快速:膜上的细胞器 顺向运输
轴浆运输 (胞体到末梢) 慢速:微管和微丝
逆向运输:末梢到胞体,如神经生长因子、 狂犬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三、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因子
1.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1)神经对支配组织的作用 a、功能性作用 b、营养性作用 (2)神经营养作用的实验证据: 神经切断;脊髓灰质炎。 麻醉药可影响神经冲动传导,但不影
意义: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也促使同 一中枢神经元之间的活动步调一致。
2、 突触前抑制(图)
*概念: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 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的现象。
*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突触。
*存在部位:多见于感觉传入途径
*意义:控制从外周传入中枢的感觉信 息,使感觉更加清晰和集中。
(六)中枢易化
1、突触后易化
响神经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二、兴奋传递的其他方式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四、反射
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突触:神经元之间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一)化学性突触的种类和结构 根据突触接触部位分为
轴突 — 树突式 ; 轴突 — 胞体式 ; 轴突 — 轴突式 。
1.性质:是一种电传递 结构基础:缝隙连接;
人体神经系统基础知识点及图解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的神经纤维、神经节神经组织主要含有两大类细胞:→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系统的辅助成分,比神经元多,主要起支持、营养、保护作用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的调节、突出间隙递质的清除、神经元葡萄糖供应的调节、形成血脑屏障→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包括外周雪旺细胞→小胶质细胞:是具有吞噬功能的免疫细胞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胞体:含有神经细胞特有的→Nissl体:尼氏小体内充满着核糖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中心,→神经原纤维:由直径不等的微管和微丝组成,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中都含有神经元纤维,起着细胞骨架的作用。
→突起:→树突→轴突神经元的特点:除嗅神经核海马的齿状回等极少数特异脑区的神经元外,哺乳类神经元从胚胎发育开始的高峰期之后不再出现增殖和分裂。
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体积却显著增长。
寿命很长,到年老时才开始逐渐死亡。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周围支的外面通常包有髓鞘和神经膜,称为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轴突被髓鞘和神经膜包被→无髓神经纤维:轴突仅被神经膜包被郎氏节:有髓神经纤维两髓鞘之间的缺口,此处轴突膜裸露。
周围神经的髓鞘是由雪旺细胞环绕轴突所形成的同心圆板层结构,留在外面的雪旺细胞核和质膜就是神经膜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是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形成。
少突胶质细胞可伸出几个突起,形成几个相邻轴突的髓鞘。
以较小的胶质细胞数,来满足众多中枢髓鞘生成的需要,因此节省了空间。
神经调节的实例屈肌反射:→手指碰到钉子,立即抬起被扎的手指以躲避疼痛刺激→皮肤的破损被翻译为神经信号,通过腿部的感觉神经上传到脊髓→在脊髓,这一信号被传递给中间神经元:→其中某些中间神经元与大脑痛觉中枢联系,上传的信号在此被神经元感知为痛→另一些神经元与控制腿部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联系,使手指回缩神经冲动的产生极其传导机制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传导机制,静息电位的重建机制生物电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膜对离子严格的选择透过性。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神经系统(功能)
(2)去大脑僵直 ★产生机制: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中断 指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 通过去大脑僵直可了解脑干对肌紧张的 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动物立即出现 了皮层、纹状体等对网状结构抑制区的功 调节作用。 的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 能联系,结果抑制区的活动减弱、易化区 现象。 活动相对占优势所致。
(1)牵张反射 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 块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它有相位(动态) 牵张反射和紧张性(静态)牵张反射两种 类型。
★相位牵张反射: 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兴奋了Ⅰα类纤维而发 生的牵张反射。如:膝反射。 作用:对抗肌肉的拉长。 特点:是单突触反射,时程较短; 许多肌纤维同步收缩,产生的肌 张力较大; 发生一次相性收缩。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刺激强度通过单一神经纤维 (一)概述 上冲动的频率高低以及参与 该刺激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 1.感觉的生物学意义与感觉的分类 的数量多少来编码。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各类感受器具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阈值 对于特定感受器而 3)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言,敏感性最高的 4)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刺激称为适宜刺激。 5)感受器的适应 指长时间的连续刺激使感觉 6)感受器的反馈调节和信息的相互作用 减弱、消失,出现抑制过程
4)大脑皮质对内脏机能的调节 大脑皮质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①新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②边缘系统的功能
隔区(胼胝体下回、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 旁回、钩、海马、齿状回等构成边缘叶。由边缘 叶与其附近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
※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产生动机、调节行为和情绪 ※参与学习记忆过程
5.基底核的功能 基底核是从大脑皮质出发,经过丘脑又回到大 脑皮质这样一个复杂神经环路的中继站。
人体大脑思维区域
人体大脑思维区域人体大脑思维导图图片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是一种画出来的想法。
简单却又极其有效!它是一幅幅帮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
它不仅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记忆能力和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而且还能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
下图是一张思维导图的图例:为什么思维导图功效如此强大道理其实很简单。
首先,它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
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你的想法画出来。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它们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它们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人体大脑十大未解之谜据《生活科学》24日报道,人类身体上的很多难解之谜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
大脑是一个让人迷惑的器官,就像生和死、意识、睡眠和其他更多的东西,都是人类至今也没有解开的谜团。
1.梦境如果问10个人同一个问题是什么引起做梦,你可能会得到10种不同的答案。
这是因为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揭开这个谜底。
一种可能是:做梦过程中通过刺激大脑分子间的信息神经键对大脑进行锻炼。
另一个理论是,人们梦到白天不能顾及的任务和情感,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巩固思想和记忆。
一般而言,科学家赞同梦境会在浅睡时发生的观点,他们称这一时期为雷姆期睡眠。
2.睡眠果蝇要睡觉,老虎也要睡觉,人类似乎永远也睡不够。
2024版年度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景晴版)
全身影响
消耗机体营养,导致恶病质;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内分泌紊乱;对免疫系统产生抑 制作用,降低机体抵抗力。
2024/2/3
转移影响
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转移到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对机体造成更广泛的损 害。
28
06 缺氧与应激反应
2024/2/3
29
缺氧类型及原因低张Fra bibliotek缺氧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引起。
化学性因素
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有机磷农药等,可通 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2024/2/3
5
病因学分类
营养性因素
营养过剩或缺乏都可 引起疾病,如肥胖症、 糖尿病、佝偻病等。
遗传性因素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 引起遗传性疾病,如 血友病、白化病等。
免疫性因素
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
02 疾病
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 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03 亚健康
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也称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2024/2/3
4
病因学分类
生物性因素
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可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疾 病。
物理性因素
如机械力、温度、气压、噪声、电离辐射等,可对人 体产生直接或间接损伤。
34
水钠代谢失调类型及原因
水过多
摄入水分过多或肾脏排水功能不足,导致稀 释性低钠血症。
水缺乏
摄入水分不足或失水过多,引起高渗性脱水, 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钠过多
摄入过多含钠盐分或肾脏排钠减少,导致高 钠血症,可引发高血压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