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钠MSDS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https://img.taocdn.com/s3/m/293ff0dacaaedd3382c4d377.png)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属于胺类,分子式NaNO2,为白色或微黄色斜方晶体,虽然和食盐氯化钠很相像,但有毒,不能食用,并且是致癌物质。
易溶于水和液氨中,水溶液稳定,微溶于甲醇、乙醇、乙醚。
可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变成硝酸钠,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用于织物染色的媒染剂,丝绸、亚麻的漂白剂,金属热处理剂,钢材缓蚀剂,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实验室分析试剂,在肉类食品加工中用作发色剂、放微生物剂、防腐剂。
害,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
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g可致死。
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
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腌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
管制信息本品不受管制。
名称中文名称:亚硝酸钠英文别名:SodiumNitrite(AS)化学式NaNO2相对分子质量69.00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种、热源切忌与食用化学品、还原剂、金属粉末等共储混运注意个体防护,严禁身体直接接触灭火:雾状水、砂土摩尔质量 69.00 g/mol外观白色或微带淡黄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密度 2.2 g/cm3 (固)熔点270°C沸点320°C 分解亚硝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82 g/100 ml (20 °C)结构晶体结构三方危险性M SDS External MSDSEU分类氧化剂 (O)有毒 (T)对环境有害 (N)警示性质标准词 R8, R25, R36, R37, R38, R50安全建议标准词 S26, S36, S45, S61闪点不可燃相关化学品其他阴离子硝酸钠其他阳离子亚硝酸钾、亚硝酸铵属强氧化剂又有还原性,在空气中会逐渐氧化,表面则变为硝酸钠,也能被氧化剂所氧化;遇弱酸分解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能引起爆炸或燃烧,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遇强氧化剂也能被氧化,特别是铵盐,如与硝酸铵、过硫酸铵等在常温下,即能互相作用产生高热,引起可燃物燃烧。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08cceb38ff00bed5b9f31d3c.png)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类氧化剂。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质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易燃、可燃物,还原剂、硫、磷、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理
化
性
质
熔点(℃):271
沸点(℃):320(分解)
相对密度(水=1)2.17
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防
护
措
施
车间卫生标准:中 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0.1
美国TVL-TWA:未制定标准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防
护
措
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cd0e26d8f8c75fbfc77db24c.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亚硝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nitrite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597CAS号:7632-00-0分子式:NaNO2分子量:69.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或混合物:纯品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
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
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
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避免产生粉尘。
MSDS亚硝酸钠
![MSDS亚硝酸钠](https://img.taocdn.com/s3/m/e2bc4a3787c24028915fc342.png)
亚硝酸钠安全说明书一、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51525CAS:7632-00-0中文名称: 亚硝酸钠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别名:分子式: NaNO2分子量:69.01熔点: 271℃密度: 相对密度(水=1)2.17蒸汽压: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稳定性:稳定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危险标记:11(氧化剂)用途: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二、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蛋白。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
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毒性:经口属剧毒类。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
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
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四、消防措施灭火方法:本品不然,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五、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六、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与注意事项: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作业工人应戴口罩。
亚硝酸钠(msds)
![亚硝酸钠(msds)](https://img.taocdn.com/s3/m/23306822b4daa58da0114a25.png)
材料安全资料表(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技术说明书编码:597CAS No.:7632-00-0分子式:NaNO2分子量:69.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亚硝酸钠≥99.0% 7632-0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属于危险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
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
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
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e5002addb4daa58da1114a10.png)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亚硝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nitrite化学品别名:-CAS No.:7632-00-0EC No.:231-555-9分子式:NaNO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吞食后有毒。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氧化性固体,类别3;急毒性-口服,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吞咽会中毒,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漱口。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引起毒害作用。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本品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亚硝酸钠msds
![亚硝酸钠msds](https://img.taocdn.com/s3/m/099922310b4c2e3f5727638b.png)
食入:误服者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洗胃。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然后收集加入水中(3%),用硫酸调节pH值至2,再逐渐加入过量的亚硫酸氢钠,待反应完后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助燃。
【活性反应】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质。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安
全
措
施
【储运安全】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易燃、可燃物,还原剂、硫、磷、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亚硝酸钠
理
化
7632-00-0 亚硝酸钠-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7632-00-0 亚硝酸钠-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https://img.taocdn.com/s3/m/16abe1ee172ded630b1cb677.png)
10、
安定性及反應性
安定性:
特殊狀況下可能之危害反應:當溫度高於320℃,開始分解,會產生氧化氮,氧化鈉(Na2O)。溫度高於600℃,,會產生氮、氧,氧化鈉(Na2O)
應避免之狀況:與酸類分應
應避免之物質:還原劑、氧化物質、銨鹽、或胺類或含胺類之產品
儲存:不可與氧化物,酸類,銨鹽混存。遠離食物,動物飼料,飲料。
8、暴露預防措施
工程控制:通風系統良好,避免員工吸入粉塵。
控制參數:
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 10 PPM
短時間時量平均容許濃度/最高容許濃度:
生物指標:LD50: 85P MG/KG大鼠食入LC50:1.4 5 PPM MG/1/4H大鼠吸入
特殊效應:在某些情況下列(低pH)現有亞硝酸鹽(換句話說二級胺)可能會形成亞硝胺,而亞硝胺在動物實驗中已經發現會引發癌症。
12、生態資料
可能之環境影響/環境流佈:無機產品不能在水中經生物淨化作用而消滅。預估不會在有機體內有生物累積作用。
在正確導引而且低濃度下,活性污泥的分解活動不被禁止。
13、廢棄處置方法
5、滅火措施
適用滅火劑:灑水。
滅火時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亞硝酸鈉為非易燃品,但為氧化劑。遭遇到火災時可能釋出氮氧化物。
特殊滅火程序:因安全的理由不可用含有氨鹽之乾粉滅火劑。
消防人員之特殊防護裝備:自攜式呼吸防護具
6、洩漏處理方法
個人應注意事項:如果粉塵生成,穿戴呼吸防護器,眼睛防護器。員工在下班前需淋浴。
製表日期
95年10月12日
本表資料在翻譯上,已經力求正確,但錯誤仍恐難免。各項資料與數據,謹供參考,如有疑問,請看原文MSDS。
亚硝酸钠MSDS
![亚硝酸钠MSDS](https://img.taocdn.com/s3/m/a4770a7ace2f0066f4332212.png)
UN编号:
1500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其它理化性质:
320
禁配物: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空气。
急性毒性:
LD50:85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2ac24bee03d8ce2f01662332.png)
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320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空气。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D50:85mg/kg(大鼠经口)LC50:5.5mg/kg(大鼠吸入)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无资料
RTECS:
RA1225000
刺激性:
无资料
致敏性:
无资料
致突变性:
无资料
致畸性: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亚硝酸钠性质
![亚硝酸钠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e8b4f613ed630b1c59eeb59b.png)
亚硝酸钠亚硝酸钠(NaNO2),俗称亚硝酸盐,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
亚硝酸钠易潮解,易溶于水和液氨,其水溶液呈碱性,其pH约为9,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亚硝酸钠有咸味,又是被用来制造假食盐。
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
若加热到320℃以上则分解,生成氧气、氧化氮和氧化钠。
接触有机物易燃烧爆炸。
本品与肉制品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生成鲜艳、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而护色时,尚可产生腌肉的特殊风味。
目录简介基本信息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量运用作用与危害用途药理危害危险性类别亚硝酸纳的制备化学毒性应急处置储藏运输废液处理亚硝酸钠的检验行业生产标准简介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
亚硝酸盐对人体有亚硝酸钠害,2011外贸原单女装,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
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g可致死。
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
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脆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
基本信息性质化学式NaNO2 摩尔质量69.00 g mol−1 外观白色或微带淡黄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密度 2.2g/cm3 (固) 熔点270°C 沸点320°C 分解亚硝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82 g/100 ml (20 °C) 结构晶体结构三方危险性MSDS External MSDS EU分类氧化剂(O) 有毒(T) 对环境有害(N)警示性质标准词R8, R25, R36, R37, R38, R50 安全建议标准词S26, S36,S45, S61 闪点不可燃相关化学品其他阴离子硝酸钠其他阳离子亚硝酸钾、亚硝酸铵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白色至淡黄色粒状结晶或粉沫,无臭,有吸潮性,有毒,微溶于醇及乙醚,水溶液呈碱性,PH值约为9。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86ac2f93336c1eb91b375db4.png)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 S D S)-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亚硝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中文别名:英文别名:技术说明书编码:分子式:NaNO2分子量:69.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试剂级均为: 一级≥99.0%;二级≥98.0%。
CAS No.:7632-0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
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2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
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
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4危险化学品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MSDS
![4危险化学品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MSDS](https://img.taocdn.com/s3/m/4bfc011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8.png)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氮氧化物。
闪点(℃)
/
爆炸上限%(v%):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亚硝酸钠
危险货物编号:51525
英文名:Sodium nitrite
UN编号:1500
分子式:NaNO2
分子量:69.01
CAS号:7632-00-0
理化性质
亚硝酸钠 MSDS
![亚硝酸钠 MSDS](https://img.taocdn.com/s3/m/00fb5b5add36a32d737581c5.png)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分子式:
NaNO2
亚硝酸钠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亚硝酸钠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nitrite
英文名称: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亚硝酸钠
≥99.0%
7632-0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亚硝酸钠性质
![亚硝酸钠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e8b4f613ed630b1c59eeb59b.png)
亚硝酸钠亚硝酸钠(NaNO2),俗称亚硝酸盐,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
亚硝酸钠易潮解,易溶于水和液氨,其水溶液呈碱性,其pH约为9,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亚硝酸钠有咸味,又是被用来制造假食盐。
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
若加热到320℃以上则分解,生成氧气、氧化氮和氧化钠。
接触有机物易燃烧爆炸。
本品与肉制品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生成鲜艳、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而护色时,尚可产生腌肉的特殊风味。
目录简介基本信息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量运用作用与危害用途药理危害危险性类别亚硝酸纳的制备化学毒性应急处置储藏运输废液处理亚硝酸钠的检验行业生产标准简介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
亚硝酸盐对人体有亚硝酸钠害,2011外贸原单女装,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
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g可致死。
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
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脆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
基本信息性质化学式NaNO2 摩尔质量69.00 g mol−1 外观白色或微带淡黄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密度 2.2g/cm3 (固) 熔点270°C 沸点320°C 分解亚硝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82 g/100 ml (20 °C) 结构晶体结构三方危险性MSDS External MSDS EU分类氧化剂(O) 有毒(T) 对环境有害(N)警示性质标准词R8, R25, R36, R37, R38, R50 安全建议标准词S26, S36,S45, S61 闪点不可燃相关化学品其他阴离子硝酸钠其他阳离子亚硝酸钾、亚硝酸铵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白色至淡黄色粒状结晶或粉沫,无臭,有吸潮性,有毒,微溶于醇及乙醚,水溶液呈碱性,PH值约为9。
亚硝酸钠(msds)
![亚硝酸钠(msds)](https://img.taocdn.com/s3/m/fd868bed551810a6f5248695.png)
亚硝酸钠(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597CAS No.:7632-00-0分子式:NaNO2分子量:69.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亚硝酸钠≥99.0% 7632-0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
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
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
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ec81aedc8bd63186bcebbc5b.png)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nitrite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 597CAS No.: 7632-00-0分子式: NaNO2分子量: 69.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亚硝酸钠≥99.0% 7632-0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
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
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
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亚硝酸钠安全数据表(MSDS)
![亚硝酸钠安全数据表(MSDS)](https://img.taocdn.com/s3/m/f15987e1ec3a87c24028c4bc.png)
亚硝酸钠安全数据表(MSDS)亚硝酸钠安全数据表(MSDS)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51525CAS 号7632-00-0中文名称亚硝酸钠英文名称sodiumnitrite别名分子式NaNO2外观与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分子量69.01沸点320 C (分解)熔点271 C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密度相对密度冰=1)2.17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1(氧化剂)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蛋白。
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
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
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经口属剧毒类。
急性毒性:LD5085mg/kg(大鼠经口); 65mg/kg(大鼠静脉)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
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
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亚硝酸烟雾)水质快速比色管法(日本制,亚硝酸盐)4.实验室监测方法: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7493-87)(亚硝酸盐)离子色谱法(GB13580.5-92,水质)(亚硝酸盐)分光光度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5.环境标准:中国(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mg/L)I 类0.001 ;II 类0.01 ;III 类0.02 ;IV 类0.1 ;V类0.1以上(亚硝酸盐,以N计)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I类0.06 ;II类0.1 ;III类0.15 ;IV 类1.0 ;V类1.0(亚硝酸盐,以N计)中国(GB10147-88)食品卫生标准(mg/kg,以NaNO2计)20(香肠、香肚);4(蔬菜);3(粮食)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d69dd7da08a1284ac8504362.png)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熔点
271℃
沸点
320分解
分子式
NaNO2
分子量
69
闪点
无
蒸汽压
无
相对密度(水=1)
2.17
相对密度(醇、甲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无资料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mg/m3)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填表时间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525
UN编号
1500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053
包装方法
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类氧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危险货物编号:
51525
UN编号:
1500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主要成分:
含量:工业级 、试剂级均为: 一级≥99.0%;二级≥98.0%。
外观与性状: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前苏联MAC(mg/m3):
0.1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熔点(℃):
271
沸点(℃):
320(分解)
相对密度(水=1):
2.17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亚硝酸钠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名称:
sodium nitrite亚硝酸钠
分子式:
NaNO2
分子量:
69.01
有害物成分:
亚硝酸钠
健康危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主要用途:
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320
禁配物: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空气。
急性毒性:
LD50:85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废弃处置方法: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