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不求甚解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不求甚解》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不求甚解》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____。
答案:邓拓|《燕山夜话》解析:第一空要根据要求填写原名,不能填写笔名,书集句要用书名号。
点评:对于文学常识在学习中要准确记忆,丰富自己的知识。
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藻.饰zǎo 狡黠.xiá大而无当.dàngB、诘难.nàn 咀嚼.jiǎo 味同嚼.蜡juéC、滞.碍chì劝诫.jiè抠.字句kōuD、轻鄙.bǐ 粗糙.cāo 吹毛求疵.cī答案:A解析:用反选排除法,B“嚼”读jué,C“滞”读zhì,D“鄙”读bǐ,答案为A。
点评:对于文学常识在学习中要准确记忆,丰富自己的知识。
3.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A.她的温声细语在耳边流淌,仿佛阳光穿透浓荫,撒下一地的色彩斑澜。
B.让我们以志向为矛、以坚韧为弓,持之以恒地捶打命运这堵厚实冰冷的墙。
C.读书可不求甚解,但不可潦草应付;可咬文嚼字,但不可吹毛求次。
D.一阵暖风熏过,花儿们抖落一冬的沉闷,相互拥抱嘻闹。
答案:B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澜”为“斓”,C“次”为“疵”,D“嘻”为“嬉”,答案为B。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夏天的庐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
B.从2014年9月1日起,我校将基本上完全启动课堂教学改革。
C.班主任老师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五小行动”,畅所欲言,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D.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答案:C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句压缩句子主干可知“庐山是季节”主谓搭配不当,B句“基本上”与“完全”矛盾,D句谓语“杜绝”之后的宾语部分缺少中心语“行为”,答案为C。
15.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马南邨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马南邨及驳论文的相关知识。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及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学习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理清文章结构。
体会作者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阐明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联系自己阅读的文章,力争在做人和读书方面有所启示。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组织教学:教学重点:字词,作者,中心思想教学难点:文章结构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五柳先生传》的时候,文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中的“不求甚解”我们在摸底考试的时候曾考过,他的这种读书方法是否正确,同学意见不一,今天我么再看一下著名的作家马南村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二.作者简介、解题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幼年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
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建国后,曾经任《人民日报》总编辑。
1958年秋,调任北京市委书记,主编理论刊物《前线》。
60年代初以“马南村”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
在“文革”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邓拓首当其冲,被诬为“三家村主将”而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 月18日含冤去世。
在30年“笔走龙蛇”的生涯中,邓拓留下了大量散文瑰宝,以杂文的成就最突出,仅代表作《燕山夜话》就发行数十万册。
《燕山夜话》包括150多篇杂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知识丰富,不拘一格,做到了于知识之中见思想,在议论之间藏情趣,熔百家典籍于一炉,寓郑重严肃于愉悦,具有极强的战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被誉为一部“小百科全书”。
15.不求甚解
2、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3、引陆家山的话 从态度上说明 从方法上说明
进一步证明
三处(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或外或中, 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 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述周到。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 书,理解“精神实质”呢? 书必须反复 阅读,每读一次 都会觉得开卷有 益。
结 论
多读
勤读
自己的主张
书必须反复阅读, 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 卷有益。
虚心,读活,多读,勤读。
树靶子
射靶子
自己的主张
读书的正确目的
谈 读 书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举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立论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不 求 甚 解
驳论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本文的主要内容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 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 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 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 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 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 反复阅读”的观点。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
树靶子(对方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 甚解是错误的。
射靶子
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
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 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 句的“甚解”,要“活”读 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陶渊明的读书观:
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1、虚心,别骄傲自负
不求甚解
马南邨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 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 卜无忌等。福建福州人。 1961年在 《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 “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 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 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 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 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 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 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不求甚解的意思是啥
不求甚解的意思是啥“不求甚解”是说学习或研究不要太注重于深入,不要苛求彻底了解事物,指学习或研究中采取不认真、不深入的态度。
是一个成语,出自《论语·述而》:“子入太庙,每事问,或对或否,未尝不默。
”本意为学习或研究不要太注重于深入,不要苛求彻底了解事物,含贬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成语,以便进一步理解。
许多人都想达到一定的境界,但是总是不得其门而入,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肯深入地钻研。
这句话中的“求”字有“追求、探究”的意思。
“甚”,可作“极”解;“解”,理解。
从字面上看,“不求甚解”是指不过分追求学习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我们把它倒过来说,即“不求甚解”并不意味着不要追求深刻的理解,而是说学习或研究问题不要过分地苛求透彻。
“甚”有“很、非常”的意思。
“甚解”就是“很深的理解”。
它要求人们在学习和研究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到问题的症结。
如果满足于一知半解或自以为是,那就会学一辈子也学不到真知灼见,得不到深刻的理解。
所以我们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片面追求“甚解”的倾向。
但是,追求“甚解”并不排斥钻研的深度和广度。
相反,追求“甚解”的目标是要求我们钻研得更加深入,获得更加透彻的理解。
应该指出的是,钻研的目标既然是“甚解”,那么,达到这样的程度才称得上真正的“甚解”。
若钻研的目标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在行动上不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那么,这样的钻研还只是一种肤浅的甚解。
而且由于强调钻研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对钻研的数量并没有什么要求。
不少学者往往钻得很深,很细,但是并没有得到多少新的东西,也没有创造出什么成果。
这就像在细沙上钻孔一样,钻头刚刚触及细沙的表面,马上又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新的钻研,如此无限地循环下去,怎么能够得到什么呢?追求“甚解”还包含一种探索的精神。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探索真理的道路更是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布满荆棘的。
我们应该为了探索真理而勇于献身,不怕挫折。
当真理还没有被发现时,我们不能轻易地说它是错的,应当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一直到真理被发现为止。
15不求甚解
“智”取生辰纲: 1、智用天时 2、智用地利 3、智用矛盾 4、智用计谋
返回
理出“智取”之“智举”
一是乔装惑敌; 二是酒为诱饵; 三是卖酒戏法;
第三招“机关算尽”:卖而不卖——买 酒喝酒——饶酒夺酒——巧下蒙汗药 (欲擒故纵)
送
取 乔装留敌 挑酒诱敌
轻装上阵
乔装防敌 日行急赶 三番盘问 谨防下药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北师大附中 王俊丰
游戏规则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讲讲故事,看看电影,玩玩 游戏。故事发展到某一阶段,会有多种可能性, 我提供两种:A与B。 2、请在A、B两项中作出明智的、明确的选择, 举书示意,并充分阐述你选择的理由。
问1:提辖会以何种方式进京以保安全?
A、兴师动众,大批官兵重重护卫走大道。
演戏惑敌
欲擒故纵 巧下迷药
讨论
本文带给 你什么启示?
研究报告
精细能干, 但刚愎自用, 对部下横暴。 其失败的根 源在于内部 分化。 足智多谋、 智用天时、 地利、巧计。 其成功的根 源在于内部 团结。
再 见
谢。
问2:杨志将采取何种作息时间呢? A、夜里行,日里歇。 B、日里行,夜里歇。
问3:提辖是否会改变作息时间呢? A、不会,依旧夜里行,日里歇。 B、会,他将日里行,夜里歇。
问4:提辖一行是否会在此歇息? A、会歇 B、不会歇
问5:提辖一行会喝这酒吗?
A、会喝
杨志内部分化,晁盖却内部团结一 心。老督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 应了军汉、虞候的心愿,而使杨志 最终妥协。杨志的智败于晁盖智下, 有诸多外在因素。
思考:1、从电影可知,杨志是一 个具有什么样思想性格的人?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 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 实无“智”可言呢? 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 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4、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 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5、不求甚解2
正面主张: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作者是怎么驳斥那个“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呢?也就是说,作者是怎样来论证的呢,?
明确: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3、《不求甚解》文中作者列举普列汉诺夫的诸葛亮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
四、精讲点拨
1、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第一,都是谈论与读书方式,以说理为主;第四,两篇短文都表明了作者诚恳的期望:好好读书,读好书。
教材分析
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道理论证和正反论证方法。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设想
教法
三主互位导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
多媒体
课堂设计
一、目标展示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把握文中所阐述的正确道理。
2、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道理论证和正反论证方法。
不同点:第一,两文的论证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不求甚解》是驳论;第二,《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第三,《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如“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不求甚解》则没有;第四,《不求甚解》中引用了名言,而《谈读书》中没有;第五,两篇短文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具有古典风格,妙语连珠,格言迭出;《不求甚解》的语言明白如话,严谨质朴。
15.《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15.《短文两篇》一、新课标对《短文两篇》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说,这个单元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阐述求知与读书的议论性文章。
第四单元说明里要求:阅读这些随笔、杂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力求让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这个要求。
一般来说,引导学生区分观点与事实、数据、图表,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作出判断,大概不太困难。
困难在于,区分观点与道理,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作出判断,因为作为论据的道理有时不易分辨出来。
即使分辨出来了,再判断道理与观点之间联系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这方面要另作指导。
“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兴趣,把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养成阅读议论文的习惯。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解读《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的随笔,围绕读书,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求知的目的、读书的态度、方法等内容,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
《不求甚解》是邓拓先生的一篇杂文,文章采用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教学两篇短文,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进行突破。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写法上,应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自我评价;比较阅读法注重求同存异,注重比较辨析。
不求甚解的意思是啥
不求甚解的意思是啥【篇一:不求甚解的意思】释义:不求全面理解。
甚,很,极。
解,理解,领会。
指读书或学习只重视了解大概,不追求彻底了解。
同“不求甚解”。
【篇二:不求甚解的意思】指学习或研究的方法与态度应该是端正的,而不是浅尝辄止,不求深刻理解。
【篇三:不求甚解的意思】解:明白;理解,了解。
指读书、学习只重视领会主要内容,不求深入理解。
【篇四:不求甚解的意思】理解或领悟其中的道理。
也指对某个问题不做深入研究,不求彻底了解。
【篇五:不求甚解的意思】比喻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篇六:不求甚解的意思】学习或研究问题时,不要过分地钻牛角尖,而应当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以便彻底了解它。
【篇七:不求甚解的意思】只有学习而没有思考,就像不吃饭却只是空着肚子一样。
指对事物不求全面理解,只知道局部的或一点儿。
同“不求甚解”。
【篇八:不求甚解的意思】做学问或读书不能贪多,如果不加分析思考,就会迷惑不解,甚至被假相迷惑而失去正确的方向。
【篇九:不求甚解的意思】如果只懂得片面的东西,也不能完全了解。
指做学问、阅读书籍,必须要深入钻研,不可马虎。
同“不求甚解”。
【篇十:不求甚解的意思】谓学习或研究不要求彻底了解。
【篇十一:不求甚解的意思】要了解一件事的实质,需要经过自己亲身实践、调查、探索,然后才能得出结论。
这种了解虽然具体深刻,但不能叫作理解。
【篇十二:不求甚解的意思】表示粗略地了解,不仔细钻研。
【篇十三:不求甚解的意思】表示一般地了解,不追究更深的意义。
同“不求甚解”。
【篇十四:不求甚解的意思】指对事情不做深入研究,只求大概知道个轮廓。
同“不求甚解”。
【篇十五:不求甚解的意思】表示学习或研究不要专门去追求深刻和透彻的理解。
【篇十六:不求甚解的意思】指不作深入的钻研。
同“不求甚解”。
【篇十七:不求甚解的意思】文章里说:‘你不要想用我的话,来给你的文章增添什么辞藻罢了.’我说:‘这种不求甚解的话就是正解了。
’因为诗是通俗的艺术;释义:不要过分地在细枝末节上钻牛角尖,对于所谈的问题不要求它很快地领会和透彻地理解,只是粗略地明白一点就行了。
不求甚解的意思解释
不求甚解的意思解释:不求甚解(拼音:bù qiú shèn jiě)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晋·陶潜《五柳先生传》。
“不求甚解”的原义是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不含贬义;后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含贬义;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出处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2]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不求甚解”。
[2]成语故事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的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也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种境界。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晋和南朝交替的动乱年代,国家分裂,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他出生于官宦之家,由于家道衰落,生活并不富裕,而且充满了忧患和不幸。
[但是,陶渊明志趣高洁,淡泊名利。
他做彭泽县令时,上面派了个官员下来视察,县里的下级官吏要他端正衣冠去迎接。
陶渊明愤然说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继而辞官,回到家乡继续过清贫的生活。
在看透了官场尔虞我诈、腐败黑暗的丑恶内幕后,陶渊明尤其喜爱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
他在勤劳耕作之暇,或与好友饮酒畅谈,或在家里读书吟诗,生活十分惬意。
他家门前有五棵大柳树,因此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
28岁那年,他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也就是他自己的小传。
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写道:这位先生也不知道是何许人,就连姓名也不知道,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而自称为“五柳先生”。
他喜欢静谧,不善言谈,淡泊名利。
喜欢读书,但不死啃字句。
每次有什么新的体会,就高兴得连吃饭都忘了。
成语寓意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
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崇尚自由、盛行玄学之风的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
15.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马南邨
• 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30年参加“左联”,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 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 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 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 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 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 针砭(biān)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 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
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四段: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明确本文的论证思路及 主要论证方法:
竖靶子 引出处
举例论证
• 《不求甚解》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驳论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1、“不求甚解”语出晋朝陶渊明的作品《五 柳先生传》,原意是?现代汉语中作何解释? 在本文中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的? 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死抠字眼儿
今多指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浅尝辄止。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 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文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 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 解了。”你对此句如何理解?
不求甚解的意思是什么?不求甚解的近义词反义词
不求甚解的意思是什么?不求甚解的近义词反义词不求甚解:bùqiúshènjiě成语解释:甚:很;解:了解;理解。
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语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成语繁体:不裘甚解成语简拼:BQSJ成语注音:ㄅㄨˋㄑㄧㄡˊㄕㄣˋㄐㄧㄝˇ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不求甚解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解,不能读作“xiè”。
成语辨形:甚,不能写作“深”。
成语辨析:“甚”不当“甚至”讲。
“解”不是“解释”的意思。
近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反义词: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成语例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英语翻译:makenoefforttounderstandtherealmeaning日语翻译:徹底的(てっていてき)に理解(りかい)しようとしない俄语翻译:неуглублятьсявсутьдéла其他翻译:sichnichtumletzteKlarheitbemühennepaschercher àalleraufonddeschoses,approfondirlachose成语谜语:约会从不求甚解往下成语接龙:不求甚解---解黏去缚---缚鸡弄丸---丸泥封关---关心民瘼---貊乡鼠壤---攘外安内---内顾之忧---忧患余生---生来死去--- 去故纳新---新故代谢---谢天谢地---地大物博---博文约礼---礼仪之邦---邦国殄瘁---榱崩栋折---折冲尊俎---俎樽折冲用不求甚解造句不求甚解的故事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的意思
不求甚解的意思不求甚解的意思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解释:甚:很,极。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近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反义词: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1、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不要不求甚解。
2、读书最忌讳不求甚解。
3、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4、你学数学都不求甚解,难怪同一类型的题目老是算错。
5、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老师不求甚解,聚精会神的研究一遍又一遍。
6、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7、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完成了,完成之后没有多少收获。
8、看来经理对这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9、对待英语课,他总是厌烦至极,每次作业总是不求甚解的去完成。
10、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词语大全 )11、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12、他老是对公事不求甚解,处理起来快是快,但总是出差错。
13、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14、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15、你这样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到什么的。
16、这种精密技术工业,怎能容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做事态度?17、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18、在过去一週内,我不求甚解地听了一些课,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19、若读书纯粹为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将来是不会有成就的。
20、这种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风,正是阻碍工业技术升级的主因。
不求甚解成语的解释及造句
不求甚解成语的解释及造句不求甚解,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qiú shèn jiě,意思是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不求甚解成语的解释及造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一、不求甚解成语的解释甚:很,极。
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二、不求甚解成语的近义词一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走马观花[ zǒu mǎ guān huā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也说走马看花。
浅尝辄止[ qiǎn cháng zhé zhǐ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三、不求甚解成语的造句1、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2、这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随意浏览?3、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4、你学数学都不求甚解,难怪同一类型的题目老是算错。
5、想要一个好的考试成绩,平时学习绝对不能不求甚解的学习,要彻底的理解所有知识才可以。
6、我对这道复杂的题目不求甚解,妈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跟我解释。
7、小明读书不死记硬背,也不会做不求甚解的事情,所以,他只要他理解能力很好。
8、曹伟学习非常努力,刻苦钻研,从没有不求甚解的现象。
9、我对轻的东西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不求甚解,结果还是好朋友上网查了之后才知道。
10、图书馆里有很多读书不求甚解者。
11、我们学习知识,要刻苦专研,不能不求甚解。
12、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基础部分不求甚解,日后会很麻烦。
不求甚解造句。
13、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不求甚解的同学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14、星期天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快速就做完了,后来被爸爸发现来严厉的批评了我。
不求甚解的意思是什么
不求甚解的意思: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晋·陶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英文解释readwithoutthoroughundertanding;noteedeerehending;bec ontentwithuerficaundertanding;【解释】:甚:很,极。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示例】: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成语典故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
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
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就叫他来一起喝酒;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阳光都无法遮挡;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碗和饮水的工具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
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
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与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造句:我们学习要脚踏实地,注意每一个细节,不能不求甚解。
易错1、不求慎解2、不求深解3、解,不能读作“iè”。
释义甚:过分、很、极、非常;如"欺人太甚"。
解:了解,理解。
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就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指导学生整理文章的结构提纲
教学重点: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教学难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作者:
2、生字:
二、导入,解题,介绍文体:
1、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导入
2、题解:不求:不追求。
甚解:比较深刻的理解。
“不求甚解”是陶渊明的一句名言,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
3、杂文是散文的一种。
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
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三、作者介绍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
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
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
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四、个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五.学生自主整理结构提纲:
┌喜欢读书全在会意
┌要诀┤
│└会意不易不求甚解
│┌一示虚心劝戒自负
│本意┤
│└二明方法了解大意
│┌列宁批评普氏曲解(反面事例)
不求甚解不容盲目反对┤例证┤ (对比论证)
│└孔明读书观其大略(正面事例)
│┌读书且平平读┐
│道理┤├不必太滞 (引用论证)
│└未晓处且放过┘
│┌经验证明书须多读
└结论┤
└反复阅读开卷有益
六.拓展延伸。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
八、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