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四讲艺术创作
(完整版)《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完整版)《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第⼀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在⼀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们根据⾃⼰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形成的关于社会⽣活的规范,能指导⼈们⼀般的⾔论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可以影响和改造⼈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反对旧道德、建⽴新道德,⽬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的关系。
它们⼀⽅⾯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定的哲学观念,⽽且给⼀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活?艺术以什么样的⽅式反映社会⽣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活,是社会⽣活的反映。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一、名词解释1.艺术创作答: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2.艺术作品答: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答: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答: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5.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6.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7.艺术心理定势答: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8.艺术思维答: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9.素材答:是未经作者艺术加工的感性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10.期待视域答: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艺术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它圈定了理解可能的限度。
11.形象思维答: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12.造型艺术答: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艺术概论》第四讲(二)
高 桥 善 丸 包 装 设 计 作 品
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深圳音乐厅
(三)艺术灵感 是指大脑皮质兴奋中心的神经细胞,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觉和异常紧张的 苦思冥想寻求急需要的信息材料之后,调 动起所有的脑细胞(尤其是习惯无意识和 本能无意识)的警觉性,因而在两者相互 作用下,发现了所急需的信息而产生了顿 悟。
日本的设计具有非常独特的一面,它的传统设计 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而被破坏,传统设计与现代 设计都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地步,而且致力于把高 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相结合,可谓广收博采又 不失本国情调的特色设计。用日本人自己的话说, 这叫“用现代保留传统”。这正是他们对外来文 化采取理性分析,并融会贯通于本国文化的真实 写照。这一点在平面设计上体现得尤其明显:西 方美学与东方哲学完美结合,现代化与民族化巧 妙结合。
2形象思维的特征:
A B C D E
形象性 想象性 情感性 艺术个性 审美性
《椅中圣母》
《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1506年
群 雄 瞻 仰 圣 母 与 圣 婴 。 鲁 本 斯
《巴尔扎克像》
罗丹
第三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一、艺术的创作方法
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 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 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对创作的影响 是全局性的。
十八世纪末,诗人席勒和歌德提出了现实 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名称之后,并未立即得 到广泛采用。 1827年,雨果在法国发表了浪漫主义 宣言书《克伦威尔序言》。1855年, 法国画家库尔贝由于自己的画未被巴黎万 国博览会入选,便以“现实主义者库尔贝 的个人展览会”为名,展出了包括被退回 的《画室》、《奥尔良的葬礼》等 幅画,引起轰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 名也就在全世界通行起来。
第04章艺术创作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课件)
到,听到,感到周围的一切。
第十页,共35页。
(二)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记忆力 艺术想象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对从
生活中得来的有关的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联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 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他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了的艺术意象的富有 创造性的能力。 (三)卓越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技巧
4、本能无意识
5、习惯无意识 6、集体无意识: (1)人类生理进化中形成的集体无意识。(2)民族文化历史发展中形
成的集体无意识。
第十八页,共35页。
(三)艺术灵感:在创造性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突然触机 而建立起新的神经联系,豁然开朗,取得创造性突破的顿悟式心理状态。 特征是突发性,突破性,亢奋性,易逝性。
第七页,共35页。
艺术修养指;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 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提高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 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第八页,共35页。
(一)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深厚的文化素养 丰富的生活积累
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第二十六页,共35页。
2、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基本特征:(1)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
(2)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 (3)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常常运用奇妙的幻想、强烈的对比、绚丽的色 彩、昂扬的节奏、夸张的语言、离奇的情节,甚至超越时空,构成奇幻特色, 形成浪漫主义的外部特征。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一)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2016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第四章考点
第四章 艺术创作 第⼀节 艺术创作主体 ⼀、艺术创作主要体⼀艺术家 (⼀)艺术家的概念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他们是艺术创作的主体。
艺术家是⼈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产者。
他们通常具有独⽴的⼈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
他们的⽣命在于创造。
同时,艺术家⼜是具体的和社会的⼈。
他们的⽣命在于创造,通过⾃⼰的创造性劳动来满⾜⼈类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艺术世界是由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观众三者共同构成的⼀个整体,没有艺术家,艺术作品就⽆从产⽣,也就没有观众的艺术欣赏活动。
因此,了解艺术家及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活动是认识艺术世界的重要⽅⾯。
艺术家⾸先是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
艺术来源于现实⽣活,任何艺术创造活动都是以对现实⽣活的审美体验为基础的,没有审美体验和实践,就不可能成为艺术家。
然⽽,只有审美体验和实践,还不能成为艺术家,艺术家必须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产者。
也就是说,艺术家还必须具备艺术创造的天赋、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根据他们的审美体验和实践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们通常是有独⽴的⼈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
因此艺术品要满⾜⼈们不断变化着⼜千差万别的审美需要,每类每件艺术品本⾝必须是有特⾊的,与众不同,不应重复的。
这种艺术的创作就需要艺术创作者有着特别的审美眼光,⽽这种独特性,要求艺术家⾸先要有独⽴的⼈格。
马克思曾经说过:“风格就是⼈。
”“形式是我的精神个性。
”艺术家有了独⽴的⼈格,才能创造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其次是艺术品⼜都是情感的结晶。
创作者必须有丰富的情感才能创造出以情动⼈的艺术产品,否则艺术就失去了应有的光泽。
再次是要有良好的修养,尤其是艺术修养,因为艺术品本⾝⼜是艺术家修养的集结和体现,艺术家的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的艺术性的⾼低。
艺术家虽然有诸多以上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都是在社会⽣活中实践的结果。
《艺术概论》第四章 艺术的分类
4.2 艺术种类
4.2.1 语言艺术 文学,依靠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按照语言法则创 造出来的文学文本。 文学是其他艺术之母,文学能够给其它艺术以灵感和营养 ,是它们的基础。宋代苏轼十分称赞唐代的王维,认为王维诗 好画也好,并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王维又精通音 律,还是位音乐家。 “漠漠水田飞白鹭,荫荫夏木啭黄鹂”。 艺术和文学是相通的,尤其中国的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世纪以来,西方画坛更是思 潮涌现,流派繁杂,其中包括野 兽派、未来派、立体派、表现主 义、超现实主义、新造型派、波 普艺术等等。 综上所述,绘画作为造型艺术 的一种. 具备了造型艺术的造 型性、直观性、永固性、呈现性 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具体表现于 绘画上则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形 式的变幻、瞬间的凝固、丰富的 意味。
-
现代建筑
通过对建筑艺术的概括的理解, 不同类型的建筑虽然特色独具,但他 们又有着共性的特征。 第一,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第二,环境的人格化体现。 第三,深沉的象征性意味。
但中西方的建筑又各有各的不同 ,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 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建筑空 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 化、性格特征的区别;在建筑造型方 面,也各有特色。
2)园林 所谓“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或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 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二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 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 域。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式园林、欧洲式园林和阿拉 伯式园林。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在世 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园林艺术作为实用艺术的一种,必然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 统一。园林的实用性是和审美性完全成正比的。特别是中国园 林,早已和绘画、诗词、戏剧、文学等艺术种类有了很多的联 姻,因而具有了文化、历史、美学、艺术等多方位的价值。
马工程《艺术学概论》第四艺术作品 PPT
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相传宋徽宗时,北宋画院多以命题画方式来招考画师, 主要意图就是考察画师运用绘画意境来表达诗意的能力。 例如,人们熟悉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画师 就仅画一舟人卧于船头,手横一支竹笛,而诗意全出。 “深山藏古寺”,则根本看不见崇山峻岭之中的庙宇, 只画一个小和尚在山下的小溪边舀水足矣。还有“踏花 归去马蹄香”,这一诗意本来是很难用绘画形象来表现 的,结果中选的画以奔驰的马蹄后,一群蝴蝶正翻飞追 逐的画面,唤起了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可见,在意境中, 境是基础,如果没有境,就无法塑造丰满鲜活的艺术形 象,这样一来,情与意也就无从产生,更无所寄托。
对于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认知,一般认为,经历了 三个重要阶段: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以内容压倒形 式;形式统摄内容的形式本体论;形式与内容不分的 形式结构层次论。如果单就形式而言,则可以说形成 了形式重于内容或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两个方面的观念, 虽然各个类型的艺术作品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但这 两方面的观念却可看作艺术形式的概括性特征。
罗丹《巴尔扎克像》
正是因为罗丹的《巴尔扎克像》以如此朴实、简练的艺术手法,来突出这位伟 大作家内在的精神气质,以形式最大限度的简化,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 一,所以才使得这座雕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一)艺术语言组合
事实上,中外美学家、艺术家早就已经注意到艺术语言组合在艺术作 品中的重要形式作用。尤其是20世纪,随着各类型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艺术语言的组合方式更是越来越引起人文学者和艺术理论家们的注意。 如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 1913),即曾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的结构主义模式”, 并提出应当将“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社会性的符号系 统,而言语则是个人的表达方式。其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波及 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晚近发展起来的艺术符号学,作为艺术学 的一个分支,即以揭示艺术符号的特征、构成方式、意义传达等方面 的特殊规律为主,成为当代艺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艺术概论教学课件-艺术创作
文学创作技巧
情节构思
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 构思,使故事更加引人
入胜。
人物塑造
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和 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
鲜明、生动。
语言运用
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 以丰富文学作品的表达
力和感染力。
意境营造
通过意境的营造表现作 品的情感和主题,使作 品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
值。
04
艺术创作中的创新与表达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 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能够启迪人们的 思考和智慧,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 神境界。
情感表达之美
艺术创作能够深入挖掘和表达人类丰 富的情感世界,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 过程中感受到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升 华。
艺术创作的个人意义与自我实现
实现个人创造力与想象力
艺术创作是个人创造力与想象力的自由发挥,能够让创作者在创 作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文化背景的 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同一艺术形式中的多样性
即使在同一艺术形式中,艺术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来创造出多样化的作品 。例如,同为绘画作品,有的注重色彩的表现,有的则强调线条的运用。
文化和历史的变化,如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历史事件等,对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主题选择产生影响 ,推动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03
艺术创作的技巧与方法
绘画技巧
01
02
03
04
线条描绘
通过不同的线条表现物体的形 态、质感、动态等,如粗细、 曲直、虚实等。
色彩运用
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 等特性,以表达画面的氛围和 情感。
艺术概论第四讲下艺术创造论
(三)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
• 1.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 • (1)审美感知 •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
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 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 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 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 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 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 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9
• (2)审美想象 • ①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
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 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 审美想象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 以及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 的因素之一。想象又分为再造性 想象(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创造性想 象;
10
• ②想象的特征:A. 审美想象离不 开表象记忆;B. 审美想象是积极 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C. 审美 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 逻辑;
25
• 3. 艺术意蕴 •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
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 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 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 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 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 的最高境界。
26
• (三)典型和意境 • 1. 典型 • 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
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 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 2.意境 •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涵和昭 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 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 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 无限的意蕴。
15
第四编.艺术作品论
• 【要求】理解艺术作品的主要构 成,掌握艺术作品三个层次的内 涵,深刻理解典型和意境的意义, 对于艺术风格、流派和艺术思潮 有基本的了解。
艺术概论第四章
1.艺术作品体现作用与价值
艺术家是怎样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价值的 ?
(1)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记录社会生活。 (2)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人类情感。 (3)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体现人类的审美
理想。 (4)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还有调剂人类精
神的作用。
(1)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记录社会生活。
艺术记录社会生活有自己的优势:往往具有形 象性,包含的信息容量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 的,绘画中描写的场景往往能通过很多细节准 确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现状。
③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导作 用,其个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和认 识的独特性;
2)创作过程中在表现方法上的独特性。
为什么说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起主 导作用?/为什么艺术家要有个性?
气质“体液”分类——
四种类型及表现: ①胆汁质 ②多血质 ③黏液质 ④抑郁质
为什么说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
(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表现在艺 术家首先是个思想者。
(2)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还表现在 艺术家必须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3)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还表现在 艺术家是一个殉道者,具有为艺术献身的 精神。
2.艺术家主体的情感性
所谓情感并不只是艺术家的喜、怒、
内容&形式方面的继承
艺术都有哪些方面的继承? 内容方面的继承一般是指艺术反映社会生
活和人类本性中不依时间变化和社会变化 的一些固有本质。 形式方面的继承是由于时代变化、人类的 审美观念变化的相应需求,是指形式方面 积累起来的一些知识和技巧在新的条件和 新的要求下的被利用。
2.对待继承的态度
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艺术的继承?
艺术家的共性特征: ①主体性 ②情感性 ③创造性
《艺术概论》第四讲(一)
法国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德彪 西不仅深受俄国音乐影响,而且受到象征派 诗人和印象派画家以及东方文化艺术的感染, 才在自己的创作中开创了印象派音乐,尝试 在音乐中表现色彩的变幻。 美国舞蹈家现代舞蹈的创始人邓肯青年 时代既研究过绘画、雕塑、戏剧、音乐,又 懂得尼采哲学、惠特曼诗歌,在丰富的艺术 修养的基础上,在身、心、灵的统一中,以 舞蹈展示人的生命力,以自然的舞蹈动作打 破了古典芭蕾传统的束缚,开创了舞蹈艺术 的新面貌。
艺术心理定势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意向物化的过程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第一节
三、艺术家的修养
A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B深厚的文化素养 C丰富的生活积累
D 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E精湛的艺术技巧与表现才能。
A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世界观——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现象和人类 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的总和。包括了哲学观 (核心)、社会观、伦理观、美学观、人生观、 自然观等等观点的总和。 审美观——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 审美、和美的创造及其发展所持的基本观点 (包括了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中国近代美育】 在我国,美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 地被提倡、论证,并付诸实践,是在近代。
蔡元培——教育家(1868—1940)。明确地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更全面、 更深刻地论述美育、提倡美育的是他的美育思想主要有四方面内容:①将 美育纳入教育方针,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蔡元培于1912年2月在《对 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包括美育在内的国民教育宗旨。后来, 他又将自己的新式教育方针总结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他 说“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 德育,(四)美育。”他阐述了美育的定义。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 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③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 教说”。④提出了实施美育的方案。第一、美育起点——建立胎教院和育 婴院。第二、学校美育,分普通美育和专门美育。第三、社会美育。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设立美育机关,如美术馆、美术展览会、音乐会、剧院、 景戏馆、历史博物馆、古生物陈列所、人类学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 等。二是美化环境,如道路、建筑、公园、名胜的布置和古迹的保存等等。 总之,美育应普及于全社会、全民,贯通于每个人的一生,“一直从未生 以前,说到既死以后”。蔡元培作为教育家,又深通美学。因此,他的美 育思想,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学者。蔡元培的 美育思想,无疑是我国美学史、教育史上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艺术概论第4讲
艺术美作为对现实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发展和深刻理解,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具有艺术的独创性。或许,这就是艺术生产的产品和物质生产的产品,这二者之间截然不同的区别之一。
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二者之间的划分归根结底就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人所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同时我们又必须注意到,并不是人类一切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都可以称为艺术品。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之为艺术品。
艺术的形式美,不能脱离艺术的内容美,因为艺术的形式美,首先在于它生动鲜明地体现出内容。这方面,中外艺术家们有过更多的论述。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认为,形式应当服从于内容,真正的艺术美不在词藻的华丽,而在于确切生动地表现内容。
(三)审美性
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活动)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艺术概论 第四章
3.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各种文艺新潮和艺术流派的总称,包 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后期印象主义、 超现实主义等等。以反传统为宗旨。 重要艺术特征:主观性、内向性。
第四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二、 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艺术流派 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
2、在抽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
第三节
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艺术灵感的产生条件:
1.业已形成并比较巩固的艺术心理定势。 在艺术家头脑中要储存着大量的文化知识信息、专业知识 信息和社会生活表象等以供回顾和寻找。 2.大脑皮质中必须建立解决艺术创作问题的优势兴奋中心,
只要一触机,便会立即爆发艺术灵感。
第三节
(2)结合各种人于一身,或各种事于一物
(3)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作生活中 没有的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三、艺术表现(意象物化)
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 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 艺术作品。 1.条件:物质媒介和艺术技巧 2.追求:完整性和独特性
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 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
2、这些艺术家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在艺术创 作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第四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的修养 1.进步的世界观与深刻的见解 世界观:哲学观、社会观、伦理观、美学观、人生观、 自然观等。 (1)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 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和品位。 (2)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见解,才能把握和揭示 出生活深层中的本质和规律来,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艺术概论第四讲:艺术创造主体论(上)
• 抽象思维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 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 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 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 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 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 (2)意识与无意识。 • 无意识,或者潜意识和下意识,是相对于 意识而言的。在普通心理学中,无意识指 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 (2)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 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 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 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 (3)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 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 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 (3)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艺术 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 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 成的艺术创造力。 文化修养,同艺术才能 的培养一样,同样需要长期勤奋的学习和 实践。
• 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 (1)艺术体验活动。 • 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 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 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 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 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 (2)艺术构思活动。 • (3)艺术传达活动。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绪论1.《艺术概论》,顾名思义,就是概括地、简要地讲述或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
2.《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说,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3. 德国美学家康拉德·费德勒最早提出艺术学与美学分离的构想。
5. 艺术理论与部门艺术理论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的关系。
6. 艺术回归社会的中介就是艺术接受。
7.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全面的、审美的反映。
从创作活动的角度看,艺术又是艺术家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的一种表现状态,二者具体地统一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之中。
8. 任何成功的艺术创作、美的艺术作品,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9. 关于艺术的起源⑴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关于艺术起源,最早产生的是模仿说。
代表(西方):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莎士比亚、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中国):姚最、张璪、荆浩、袁宏道、王履等。
苏格拉底⑵表现说——认为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代表: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直觉说”法国(哲学家)伯格森:“直觉即创造,即艺术。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直觉表现”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唯我论”⑶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代表: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德国(美学家)席勒:“艺术起源于游戏”英国(哲学家)斯宾塞⑷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英国人类学家詹·弗雷泽的《金枝》也是探讨原始文化的巨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艺术家的修养
A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B深厚的文化素养
C丰富的生活积累
D 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E精湛的艺术技巧与表现才能。
A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世界观——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现象和人类 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的总和。包括了哲学观 (核心)、社会观、伦理观、美学观、人生观、 自然观等等观点的总和。
审美观——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 审美、和美的创造及其发展所持的基本观点 (包括了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艺术理论家傅雷(1908—1966)先生曾 将艺术家的特质概括为:“艺术家 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 虚心、更勇敢、更坚韧,总而言之, 要比任何人都没有缺陷。”
抗日战争时期,定居北平的齐白石已经成了名扬海内外的国画大师。为得到他的作品,日伪汉 奸时常上门骚扰。于是,他在自家门上贴出一张“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示:“中外官长,要买 白石老人之画,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以 告知,恕不接见。”但这并不奏效,仍有不少鹰犬上门纠缠。齐白石再次贴出告示:“停止见 客。”谁知还是无济于事。无奈,他干脆写了“白石已死”四字贴出去。
一、艺术家与社会
(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家庭生活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 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熏陶和影响 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
(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 进步而 献身的精神
艺术家应该树立起为推动社会进步 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审美素质而 献身的伟大抱负。
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 文化产品,始终具有无穷的生 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它自 身的价值,即艺术的社会功能 的独特之处——“以情感人”、 “寓教于乐”、“潜标准》,文件明确规定:艺术课程是学 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与“教育”一词根本含义的密不可分
性。断言:“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进而系统地阐释了艺术教育的极端
重要的价值。
……..
艺术,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艺术在生活中存在之 深、存在之微妙,使我 们往往意识不到它的显在。一位办公 室管理人员可能从不习画,从不光顾博物馆,但是 ,在为厅 室购置一副美术作品时,他却会细致地表露出对作品艺术性的 评鉴;一位母亲 可能从未参加过合唱表演,但是她也会用温 存的歌声陪伴婴儿入睡;不懂戏剧的青少年 可以为电视剧的 情节所感动;没有上过芭蕾课的夫妻却可以热衷于方舞。在我 们的生活 中,艺术无处不在。它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环境, 改造着我们的生活经验。另外,艺术 还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 量。从时装到每种产品的创意和设计,从建筑到表演业和娱乐 业 ,艺术已经成为身价亿万的产业。没有艺术,我们就无法 生活-我们也绝不愿意过着 没有艺术的生活。
第四章艺术创作论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艺术创作主体就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人 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 神产品的创作者和生产者。他们不但掌握专 门的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 审美能力,而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 感。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人和社会的人。 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中国近代美育】 在我国,美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 地被提倡、论证,并付诸实践,是在近代。
蔡元培——教育家(1868—1940)。明确地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更全面、 更深刻地论述美育、提倡美育的是他的美育思想主要有四方面内容:①将 美育纳入教育方针,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蔡元培于1912年2月在《对 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包括美育在内的国民教育宗旨。后来, 他又将自己的新式教育方针总结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他 说“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 德育,(四)美育。”他阐述了美育的定义。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 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③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 教说”。④提出了实施美育的方案。第一、美育起点——建立胎教院和育 婴院。第二、学校美育,分普通美育和专门美育。第三、社会美育。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设立美育机关,如美术馆、美术展览会、音乐会、剧院、 景戏馆、历史博物馆、古生物陈列所、人类学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 等。二是美化环境,如道路、建筑、公园、名胜的布置和古迹的保存等等。 总之,美育应普及于全社会、全民,贯通于每个人的一生,“一直从未生 以前,说到既死以后”。蔡元培作为教育家,又深通美学。因此,他的美 育思想,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学者。蔡元培的 美育思想,无疑是我国美学史、教育史上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
艺术家的主体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这个主体 所起的决定作品命运的重要作用而提出来的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首先,艺术家是怀着崇高的艺术理想和艺术兴趣而
满腔热情地在原有的艺术心理定势的指向下进行创 作活动的。 其次艺术家作为创作 主体,又包含着丰富的变量因 素如审美观、艺术观、个性特点、艺术素养、以及 各自的艺术心理定势。
1940年,德 国法西斯攻 占了巴黎。 毕加索的邻 居米什老人
惨无人道的 法西斯匪徒 扔到了楼下, 惨死街头, 匪徒还用刺 刀把他养的 鸽子挑死。 毕加索怀着 悲愤的心情, 挥笔画出了 一只飞翔的 鸽子——这 就是“和平 鸽”的雏形。
1949年,毕加 索向国际会议—— 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捐献了一幅石版画, 画上是一位俊秀美 丽的少女头像,边 上有一只振翅欲飞 的鸽子。这幅画简 洁明快地表达了人 民爱好和平的热切 愿望,画上那只可 爱的白鸽,立即成 为和平的象征,迅 速出现在世界各地, 被人们称为“和平 鸽”,毕加索则被 称为“和平鸽之 父”。 1950年11月,为纪 念在华沙召开的世 界和平大会,毕加 索又欣然挥笔画了 一只衔着橄榄枝的 飞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