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王宏建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摘要:一、艺术定义与分类二、艺术发展概述三、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四、艺术鉴赏与批评五、艺术家与艺术流派六、艺术与社会文化正文:一、艺术定义与分类艺术是一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它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手段,表现人们对自然、社会、内心的感悟。
艺术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和审美价值。
根据表现形式和媒介,艺术可分为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摄影等。
二、艺术发展概述艺术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均有其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从古代到现代,艺术不断发展演变,成为反映人类历史、文化、思想的镜子。
艺术发展的驱动力包括社会变革、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
三、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主观能动性,将现实生活、内心情感和审美观念融合的过程。
艺术家需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敏感的心灵和扎实的技术功底。
审美心理是指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心理反应,包括共鸣、愉悦、思考等。
四、艺术鉴赏与批评艺术鉴赏是观众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鉴赏能力需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创作的评价与分析,有助于推动艺术发展和社会认知。
五、艺术家与艺术流派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他们以独特的才华和视角展现世界。
艺术流派是具有共同理念和风格的艺术群体的集合。
不同流派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六、艺术与社会文化艺术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它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
艺术作品反映了社会风貌、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
同时,艺术对个体和社会具有教育、陶冶和启示作用。
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本质论自整超全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特殊的的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的生产形态,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
分为三个层面,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社会
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关键地位,它与经济基础关系极为密切;艺术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能通过政治中介才能联系经济基础)(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精心整理 (1)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利用艺术相推动发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关系。
(2)宗教对艺术影响根本上来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
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宗教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2)宗教对艺术否定中又包含对自身的否定,当艺术重新获得独立性,反过来利用宗教实现自己本质。
(3)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但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1)哲学影响艺术。
(2)艺术反映哲学,并且对世界观的形成。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
【原创版】
目录
1.艺术概论的定义与作用
2.王宏建的艺术理论观点
3.王宏建对艺术创作与审美的看法
4.王宏建的艺术批评观
5.总结
正文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现象、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旨在揭示艺术的本质、功能和价值。
在众多艺术理论家中,王宏建的艺术理论观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王宏建认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艺术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反映和创造的结果。
他强调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审美揭示和批判。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判断力,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的作品。
王宏建对艺术创作与审美的看法颇具启发性。
他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艺术家需要通过观察、体验、想象和表现等环节,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构思物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应注重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勇于创新,力求突破。
而艺术审美则是观众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需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把握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在艺术批评方面,王宏建主张批评家应以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对
待艺术作品,既要关注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要关注作品的社会价值。
他强调批评家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特点和优缺点,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总之,王宏建的艺术理论观点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学术价值,为我们认识和把握艺术现象、艺术活动及其规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艺术概论 王宏建教案
艺术概论王宏建教案第一章:艺术的定义与特征1.1 艺术的定义解释艺术的广义与狭义之分探讨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涵与外延引导学生理解艺术的多维定义1.2 艺术的特征分析艺术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探讨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第二章:艺术的功能与作用2.1 艺术的功能介绍艺术的美育、娱乐、传达、批判等功能分析艺术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人生的关系2.2 艺术的作用探讨艺术对个体心灵成长的促进作用分析艺术在社会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对创新与创造力激发的贡献第三章:艺术的分类与体系3.1 艺术的分类介绍视觉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等基本分类分析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多元分类方式3.2 艺术的体系探讨艺术体系中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关联分析艺术流派、艺术团体、艺术机构等组织结构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体系对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第四章:艺术的审美标准与批评4.1 艺术的审美标准介绍传统与现代的审美标准差异分析审美标准与文化、历史背景的关系4.2 艺术批评的作用探讨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指导作用分析艺术批评的类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分析与评价艺术作品第五章:艺术创作与艺术家5.1 艺术创作的过程分析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与创作方法探讨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与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个性化与独特性5.2 艺术家的角色与成长介绍艺术家的人格特质与职业特点分析艺术家创作风格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第六章:视觉艺术概览6.1 绘画艺术介绍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变迁分析油画、水彩画、素描等绘画形式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绘画作品,理解绘画艺术的语言与表达6.2 雕塑艺术探讨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与分类分析雕塑作品的形态、材质与空间关系引导学生体验雕塑艺术的立体感和重量感第七章: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7.1 表演艺术介绍戏剧、舞蹈、戏曲等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分析表演艺术中的角色塑造、动作语言与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观看表演艺术,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7.2 音乐艺术探讨音乐艺术的分类、风格与表现形式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等要素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第八章: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8.1 文学艺术介绍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的特点与创作方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8.2 影视艺术探讨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与创作流程分析影视作品中视觉、声音、剪辑等艺术元素引导学生欣赏影视作品,理解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第九章:现代科技与艺术融合9.1 数字艺术介绍数字绘画、数字雕塑、虚拟现实等数字艺术形式分析数字艺术的特点、创作工具与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9.2 综合艺术探讨综合艺术的概念与特点,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分析综合艺术作品的创新与实验精神引导学生欣赏综合艺术作品,理解其跨界融合的魅力第十章:艺术教育与审美素养10.1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艺术教育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艺术教育对创造力、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重视艺术教育,培养审美情趣10.2 审美素养的培养介绍审美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方法分析审美素养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艺术的定义与特征艺术的广义与狭义之分是理解艺术概念的基础,需要重点澄清。
(NEW)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绪 论第1章 艺术本质论第2章 艺术门类论第3章 艺术发展论第4章 艺术创作论第5章 艺术作品论第6章 艺术接受论绪 论1《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作为学科的艺术理论或作为课程的《艺术概论》的特定研究对象是:(1)概括的说,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具体的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提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2通读全书,简述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答:(1)基本框架《艺术概论》前三章与后三章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部分:①第一部分包括本质论、门类论和发展论三章,可以看做是全书的总论,它从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广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各门艺术的特点和它们共同的审美特征,以及艺术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外部建立起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
②第二部分包括创作论、作品论和接受论三章,它深入到艺术的本体,系统研究了创作主体、创作活动、创作成果以及创作后的艺术归属问题,揭示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普遍规律。
(2)主要内容《艺术概论》全书共有六章: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二章艺术门类论、第三章艺术发展论、第四章艺术创作论、第五章艺术作品论、第六章艺术接受论。
3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答:之所以要学习《艺术概论》,原因在于:(1)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把理论学习看作是学习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论是实践的产物,艺术理论则是人类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外艺术史说明,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音乐、舞蹈、工艺、建筑、洞窟壁画等。
但理论却晚于实践,只有当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时期,才有总结实践经验的艺术理论出现。
(2)通过学习《艺术概论》来将艺术理论作为艺术创作实践的指导性原则①艺术理论一旦产生就会对艺术创作实践起指导作用任何真正的艺术创作,都是美的创造,而创造美就要遵循美的规律、艺术的规律。
王宏建艺术概论1
艺术概论王宏建(一)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定义:“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
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1)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艺术概论 笔记 王宏建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一)基本框架1(本教材由“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三部分(三编)组成。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上编“艺术总论”包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四章。
其中“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讲述了“艺术本质”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论述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的起源”一章,归纳了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如:“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表现’”,分析了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一章,论述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如“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讲述了“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章,讲述了“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分析了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中编“艺术种类”包括:“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五章。
其中“实用艺术”一章,讲述了“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具体论述了什么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从艺术本质和现象的组合上分析了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
造型艺术”一章,主要讲述了“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其中主要涉及的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论述了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如: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
“表情艺术”一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主要有: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论述了“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如:抒情性与表现章,讲述了“性,表演性与形象性等。
“综合艺术”一章,讲述了“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主要有: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等。
艺术概论 王宏建精编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摘要:1.艺术概论的定义与作用2.王宏建的艺术观点3.艺术创作与审美4.艺术的功能与价值5.艺术概论的学习方法与重点笔记正文: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在众多关于艺术概论的研究中,王宏建的观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王宏建认为,艺术是表现人生、传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独特方式,是人类创造美的重要手段。
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艺术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些背景。
王宏建强调,艺术创作应遵循真实、美的原则,艺术家应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以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性。
在艺术创作与审美方面,王宏建主张以人民为中心,认为艺术应服务于人民,反映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愿望。
艺术家应站在人民的立场,关注人民的命运与幸福,努力创作出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同时,王宏建提倡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各国艺术成果,推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王宏建认为,艺术具有教育、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个体的精神陶冶和对社会的文化传承方面。
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道德情操;通过艺术作品的传播,可以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学习艺术概论,首先要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艺术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创作规律等。
其次,要关注艺术实践,多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此外,还需关注艺术产业的发展动态,了解艺术市场的运作规律,为艺术创作和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整理归纳重点内容,有助于加深对艺术概论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艺术概论作为一门研究艺术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绪论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1.概述(1)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理论,作为课程,它是《艺术概论》;作为学科,它是艺术理论。
《艺术概论》是概括地、简要地讲述或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
(2)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①哲学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说,它以整个世界(包括宇宙、自然界、社会和人)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切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发展规律,解决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以及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等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
c.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高度概括,涵盖一切学科,包括美学、心理学和艺术理论。
②美学a.美学是以一切美的领域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就是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认识、美的感受、美的创造等领域。
b.美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认识等,又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美学领域的体现,所以许多美学家把美学看成哲学的一个分支。
c.美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艺术,而且艺术是美学的研究重点,以至一些美学家如黑格尔、丹纳等把美学看做是“艺术哲学”。
③艺术理论a.艺术理论在研究人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问题上是同美学相通的,同时又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b.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学科,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性的规律。
c.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和艺术创作活动等,确实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心理现象,于是又出现心理学美学、艺术心理学等交叉学科,这些学科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美感或艺术活动的。
(3)哲学、美学、艺术理论以及相关的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从上图示可以看出:①美学、艺术理论、心理学等,都包含在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②在审美认识、审美观念、美感等问题上,美学和心理学又是相交叉的;③艺术理论又包含在美学同时也包含在哲学的研究范围内,在某些问题(如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等)上,又同心理学相交叉。
艺术概论王宏建教案
艺术概论王宏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
2. 掌握艺术的审美原则和创作方法。
3. 认识中国艺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承。
4. 了解世界艺术的概况及其代表性流派。
5.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1 艺术的定义1.2 艺术的基本特征1.3 艺术的审美属性2. 艺术的分类2.1 视觉艺术2.2 表演艺术2.3 音乐艺术2.4 文学艺术2.5 综合艺术3. 艺术的审美原则3.1 和谐与统一3.2 对比与变化3.3 比例与均衡3.4 节奏与韵律4. 艺术的创作方法4.1 现实主义4.2 浪漫主义4.3 抽象主义4.4 表现主义4.5 立体主义5. 中国艺术的起源与发展5.1 中国艺术的起源5.2 中国绘画艺术5.3 中国书法艺术5.4 中国雕塑艺术5.5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审美原则、创作方法及中国艺术的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理论和审美观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艺术现象或作品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艺术概论》王宏建著。
2. 课件:艺术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艺术网站、博客、论坛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讨论、作业等。
2. 期中考试:测试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3. 课程结构:3.1 艺术基本概念与特征(4课时)3.2 艺术分类与审美原则(6课时)3.3 艺术创作方法(6课时)3.4 中国艺术起源与发展(8课时)3.5 世界艺术概况与代表性流派(8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艺术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审美原则、创作方法及中国艺术的发展。
艺术概论 王宏建教案
艺术概论王宏建教案第一章:艺术的基本概念1.1 艺术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艺术的本质和特点讨论艺术的多种定义及其合理性1.2 艺术的分类介绍视觉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等分类分析各类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3 艺术的功能探讨艺术的社会、文化和个人功能分析艺术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章:艺术的历史发展2.1 艺术的起源介绍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早期艺术形式的社会背景和创作动机2.2 艺术的演变探讨艺术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2.3 艺术的流派与思潮介绍主要的文艺流派和思潮分析不同流派和思潮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第三章:艺术的审美特征3.1 艺术的审美要素分析色彩、线条、形状、质感等视觉艺术要素探讨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的审美要素3.2 艺术的审美原则介绍对比、统一、平衡、比例等审美原则分析艺术作品如何运用这些原则创造美感3.3 艺术的审美体验探讨艺术作品如何引发审美体验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和观众的心理反应第四章:艺术的创作与鉴赏4.1 艺术的创作过程探讨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方法分析艺术创作的心理和技巧因素4.2 艺术的鉴赏方法介绍艺术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分析如何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4.3 艺术的批评与评价探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作用分析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第五章:艺术的社会文化意义5.1 艺术与社会探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分析艺术作品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和价值观5.2 艺术与文化介绍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对艺术创作和鉴赏的影响5.3 艺术与人类文明探讨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艺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贡献第六章:视觉艺术概览6.1 绘画艺术介绍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分析绘画技巧、构图与色彩运用6.2 雕塑艺术探讨雕塑艺术的形式与材质分析雕塑作品的审美特征与社会意义6.3 摄影艺术介绍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分析摄影作品的创作手法与审美价值第七章:表演艺术探析7.1 戏剧艺术探讨戏剧艺术的历史、类型与表演要素分析戏剧作品的结构、角色塑造与舞台设计7.2 舞蹈艺术介绍舞蹈艺术的形式、风格与表现手法分析舞蹈作品的节奏、空间与情感表达7.3 音乐艺术探讨音乐艺术的基本元素、风格与表现形式分析音乐作品的旋律、和声与节奏感第八章:文学艺术的魅力8.1 诗歌与散文介绍诗歌与散文的基本特点与创作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与情感传达8.2 小说与戏剧探讨小说与戏剧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与主题表达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解读与艺术价值8.3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分析综合艺术作品的创作与鉴赏第九章:艺术市场的运作9.1 艺术品市场概述介绍艺术品市场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分析艺术品市场的供需关系与价值评估9.2 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探讨艺术品的收藏标准与投资策略分析艺术品的保值增值与风险控制9.3 艺术节的策划与推广介绍艺术节的策划、组织与推广方法分析艺术节对艺术传播与市场发展的影响第十章:艺术教育与修养10.1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探讨艺术教育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分析艺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10.2 艺术修养的培养介绍艺术修养的基本要素与培养方法分析艺术修养对艺术鉴赏与创作的影响10.3 艺术爱好者的心态与行为探讨艺术爱好者的心态特征与行为模式分析艺术爱好者如何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第十一章:当代艺术趋势11.1 当代艺术的特点分析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探讨当代艺术的创新与实验精神11.2 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表现介绍当代艺术中的多种媒介与形式分析当代艺术家如何表达个性与观念11.3 当代艺术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探讨当代艺术如何反映社会现象与文化冲突分析当代艺术在公共空间与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二章:跨文化交流与艺术12.1 跨文化交流的意义探讨跨文化交流对艺术创作与鉴赏的影响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与理解12.2 全球化与艺术的互动介绍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播与交流分析全球化对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法的影响12.3 艺术的多元融合探讨不同文化传统在艺术创作中的融合与创新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与审美趋势第十三章:艺术与科技的前沿13.1 科技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探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分析科技对艺术表现形式与创作理念的改变13.2 艺术与科技的互动关系介绍艺术与科技相互促进、融合的趋势分析艺术与科技合作中的创新与挑战13.3 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探讨科技发展对艺术未来的影响和预测分析艺术在科技推动下的可能性与展望第十四章:艺术伦理与法律14.1 艺术伦理的重要性探讨艺术创作与鉴赏中的伦理问题分析艺术伦理对艺术家与观众的影响14.2 艺术版权与法律保护介绍艺术作品的版权法律规定与保护措施分析艺术版权争议及其解决方式14.3 艺术赞助与捐赠探讨艺术赞助与捐赠的重要性和影响分析艺术机构如何吸引赞助与捐赠第十五章:艺术评论与批评15.1 艺术评论的功能探讨艺术评论的目的、作用与价值分析艺术评论的风格与写作技巧15.2 艺术批评的实践介绍艺术批评的方法与步骤分析艺术批评家如何进行作品分析与评价15.3 艺术评论的发展趋势探讨艺术评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分析未来艺术评论的发展方向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艺术概论》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审美特征、创作与鉴赏、社会文化意义、艺术市场运作、艺术教育与修养、当代艺术趋势、跨文化交流与艺术、艺术与科技前沿、艺术伦理与法律以及艺术评论与批评等多个方面。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艺术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对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进行学习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艺术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王宏建老师在讲授艺术概论时,强调了以下重点内容:1. 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形式的活动。
-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 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形式、结构和风格,并且可以透过艺术作品反映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因素。
2. 艺术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艺术可以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文学艺术等不同形式。
- 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现代艺术等时期进行划分,每个时期有其特定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3. 艺术作品的要素和分析方法:- 艺术作品包括主题、形式、内涵等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
- 分析艺术作品可以从叙事结构、符号和象征、色彩和构图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作品的整体效果和意义。
4. 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艺术作品可以反映出所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的特征和变迁。
- 艺术在社会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艺术,人们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分享经验、表达思想。
5. 艺术的欣赏和评价:- 艺术欣赏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享受,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喜好可能不同。
- 在评价艺术时,可以考虑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创新性、情感传达、技术水平等因素。
通过学习艺术概论,学生能够对各种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考能力。
艺术概论 王宏建教案
艺术概论王宏建教案第一章: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性1.1 艺术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多种定义方式,包括从审美、表现、形式等方面。
讨论并总结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艺术是一种以创造性表现为特征,通过特定的形式传达人类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活动。
1.2 艺术的特性:分析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强调艺术的虚拟性、创造性、表现性和审美性。
探讨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如夸张、抽象、象征等。
第二章:艺术的分类与流派2.1 艺术的分类:介绍视觉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等主要艺术门类。
分析各个门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2 艺术的流派:引导学生了解主要的艺术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分析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第三章:艺术的审美标准与批评3.1 艺术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审美标准,如形式美、情感传达、创新性等。
讨论如何评价艺术的审美价值。
3.2 艺术批评:介绍艺术批评的概念和作用,强调艺术批评的重要性。
分析艺术批评的主要方法和角度。
第四章: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4.1 艺术与历史的关联: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历史的相互作用,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
分析历史背景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4.2 艺术与文化:强调艺术与文化密切关联,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
分析文化因素对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影响。
第五章:艺术的创作与欣赏5.1 艺术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创作过程,包括构思、表现和反思等阶段。
讨论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和灵感来源。
5.2 艺术的欣赏:分析艺术欣赏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感官体验、情感共鸣、理性分析和审美评价等。
强调培养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第六章:视觉艺术概述6.1 视觉艺术的基本形式:介绍绘画、雕塑、摄影等视觉艺术的基本形式。
分析各种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技巧。
6.2 视觉艺术的美学原则:探讨视觉艺术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美学原则。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原则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第七章: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7.1 表演艺术的魅力:探讨戏剧、舞蹈等表演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艺术概论 王宏建教案
艺术概论王宏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的基本概念:艺术的定义、艺术的特点。
2. 艺术的分类:视觉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等。
3. 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创意、表现、形式、审美等。
4. 艺术创作的方法:观察、想象、实践、反思等。
5. 艺术的鉴赏与评价:鉴赏标准、评价方法、艺术价值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鉴赏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第1-2课时: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第3-4课时:艺术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第5-6课时: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7-8课时:艺术创作实践与鉴赏第9-10课时:艺术评价与价值探讨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
2.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艺术概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艺术概论》王宏建著。
2. 辅助教材:相关艺术领域的著作、学术论文。
3. 网络资源:艺术类网站、博客、论坛等。
4. 艺术作品:绘画、雕塑、音乐、影视等作品。
5.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详细讲解艺术分类及其代表作品,展示相关艺术作品。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鉴赏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过程。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艺术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提供相关艺术领域的拓展资源。
王宏健《艺术概论》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 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 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概论王宏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2.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综上: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艺术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
(五)艺术与宗教的关系:(1)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
(2)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讲,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
从本质上讲,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3)从根本上讲,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能是经济基础,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艺术与宗教的区别:(1)宗教只需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2)艺术要求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
(3)宗教形象不同于艺术形象。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1)哲学影响艺术。
(2)艺术反映哲学,并且对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区别:(1)哲学是抽象的概念思维活动来反映客观世界。
(2)艺术是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的。
(3)哲学主要是做用于的人们的理智,以理服人。
(4)艺术不但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还作用于情感,以情感影响人。
(5)哲学是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
(6)哲学用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反映社会生活,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
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二、艺术与社会生活(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精神生活)总结:作为一种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它不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是通过“中间环节”的意识形态反映经济基础,并且,艺术同其他得更高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反映。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精神生产形态,精神生产形态决定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本质。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活动,也具有一般生产的一般性质。
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自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以及整个生产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其产品即艺术作品,则也有一般物质产品相似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
但艺术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作为精神生产形态的艺术生产.无论是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还是从产品的消费来看,或者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都与一般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着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第二层涵义是“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3)“艺术生产”只是精神生产的一个部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它一方面以物质生产为基础,有着一般物质生产的普遍性,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的特殊性。
特殊性:(1)“艺术生产”是和人的意识直接相联系的,而与物质的关系是间接的,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2)“艺术生产”的特殊性是其审美属性,他创造的主要是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3)从生产过程来看,艺术创作不仅涉及一般的制作,更是一种创作,在其精神产品中传达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现实的独特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
“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与区别:1、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产时不同的2、从产品的消费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
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是主体运用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他对审美认识和审美感受的行为,它物化或对象化的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独特的审美掌握,包括他的思想情感、个性特征和对生活的体验。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1)艺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它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
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目的。
它所表现的,是主题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所以,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2)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将主体对客体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又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应该做人真正的精神生产实现其本质,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为根本目的。
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1、所谓艺术史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而所谓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世界的一种认识的物化形态。
2、从根源上看,一切文学艺术都不是超然于现实而社会生活隔绝的,都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人对现实的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一反映形式或认识形式,因为艺术这种精神现象是对客观现实世界或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或认识形式,因为任何精神现象都只能在客观的物质现象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只能以客观世界为基础,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在获得了对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后才能进行创作和表现。
3、艺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艺术提炼、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
(二).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理论”的(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艺术与宗教“掌握”世界方式的区别相同:1、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2、都全面的反映社会生活。
3、都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不同:1、真实性:艺术与宗教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只是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艺术则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2、形象性:宗教和艺术虽有相似之处,但从本质讲,宗教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个性和他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艺术与哲学“掌握”世界方式的区别相同:1、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2、都全面的反映社会生活。
3、都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这一点是相同的,都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同:1、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艺术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