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思维能力考查精品文档6页

合集下载

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思维能力考查

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思维能力考查
维普资讯
} ■匿—蠢 锄 固
舀笛趟
2 0 0 8

6
∥ , ∥
主考
考查
思维
仅体
现以
与技
过三 咖啡 争是 指
A c

(

)
A B

重 视 思 想教 育 配 置 专 职 政 治 干 部


次世 界 大 战
次世 界 大战
B

独 立 战争 南 北 战争

聘 请 外 国军 事顾 问 帮助训 练 军 队
着 中 国龙 旗 ” 。这 反 映 了 ( )
A 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春天 的到来 .
B 中国 民族 资 本 主 义 的 全 面萎 缩 .
C封建主义是 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的阻力 .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解析 : 答案 C 。对历史认识 由浅入深 , 由表及里 , 步 步深 入分析 , 透过现 象揭示本 质 , 对一些 重点 、 难点 问
, , ,

以 这 样 的材 料 作 台 观 点 唱 戏 题 在 课外 理 在课 内 既 有 助 于 使 思 想 品 德 中考 为 中考 试 题 的 背 景 材 料






知识

解题 能力 的 提 高 是 帮 助 学 生 从 容应 试 和 取 得 良

试 卷显 得生 动活泼和具 体可 感

也 有 利 于 彰显 学 生
20’ O固■匿—■蛋■ 08 圈{
解析 : 答案 A。 将相同或相反 的事物进行比较 , 找出 异同, 以加深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理解。比较思维的基本 思 路就 是求 同或 求异 。解答时要将题 中的比较 物与被

高中历史 高考专题训练选择题解题技巧与思维(共26张PPT)

高中历史 高考专题训练选择题解题技巧与思维(共26张PPT)
1980年——1989年,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
1990年——1999年,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
2020/7/6
11
(3)一个世纪的阶段划分
一个世纪前30年一般称作早期(前期),后30年称 作晚期(后期),其余的称作中期。如1937年,称为20 世纪中期。
公元前是倒着来的,因而它的早期应该是年份十位 上的数字应在7-0。如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应为 公元前21世纪早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应为公元前 3世纪晚期。
江宁、镇江、连云港(江苏) 、 虎门(广东)、马尾(福建)
京沪、沪杭、豫北、 晋北、绥东(内蒙 古)
(二)第二步 析选项 (快排“错误”和“无关”,细辨“干扰”定 答案) 1、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 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符合考生的 认知规律,先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可以缩 小筛选范围,提高选择题解答的正确率。
高考专题训练
选择题解题技巧与思维
2020/7/6
1
回顾解题经验?
2020/7/6
2
一、选择题解题步骤和方法
(一)第一步 审题干(定时空,抓关键)
审题干是指对题干中明确体现或隐含的时间、 空间等限制条件看懂审清,抓好关键,避免落 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造成失分。
1、定时空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 的,时空是构成材料型选择题不可缺少的因素。 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 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
2、抓关键 在诸多材料中,往往某一句话、某几个字就是 关键信息,抓住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 解。
[补充讲解]搞清几个历史时间概念
1.理清历史中涉及的几种纪年法
(1)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 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 年为公历元年。中学历史教材上的历史时间, 多采用公元纪年,但中国历史上正式采用公元 纪年是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的。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一、历史思维能力的概念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根据历史事实和资料,通过思考、分析、归纳和运用等认识过程,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理性认识和判断能力。

它是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重要认知能力,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历史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历史资料的分析能力、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历史观念的认识能力、历史问题的解决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历史学科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使命。

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中学生获取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实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重要能力,是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历史态度和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继续深造、参加高考、未来进入社会工作和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

1. 注重培养历史观念和历史态度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积极的历史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学会正确评价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态度。

历史观念是指学生对历史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对历史的客观性、发展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历史态度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理解,包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认真对待历史事实和历史资料、善于抵制历史虚伪和历史谎言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态度,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

2. 注重培养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要善于应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

例谈高考备考复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谈高考备考复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谈高考备考复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范多宝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素养的核心,在高中历史教学和高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高考试题是如何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我们又如何在复习备考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文将与各位同仁加以探讨。

一、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我们通过2015年全国Ⅱ卷中的典型习题,分析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情况。

1.选择题举例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题干所给材料,说明了迁都北京的政治因素,但是“客观上”一词,却峰回路转,提示学生不能从材料中去考虑正确选项。

所以,题干的材料,反而具有干扰性。

要解答好此题,要求学生调动知识储备:明朝的经济重心在南方。

在此基础上考虑:政治重心的北移,导致经济和政治重心的分离。

政治中心大量官僚机构的存在,使北京成为一个主要的消费城市,从而带动南北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由此可见,该题从深层次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要做到有理有据地确定正确选项,必须进行一个比较复杂的推理过程。

既要找到正确项,又要排除干扰项。

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该题考查日本侵华期间对其占领区的经济掠夺。

发行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是一种掠夺资源的重要方式。

这部分内容在新课标教科书中没有涉及。

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不仅要对日本发行货币和军用票对国统区、抗日根据地是否有直接影响做出判断,而且要分析“强化物资管制”“转嫁战争负担”会各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

高三文综考试中历史复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培养

高三文综考试中历史复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培养

高三文综考试中历史复习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词:高三文综考试历史复习方法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摘要:怎样在短时间内完成复习计划,并达到预期效果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确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指导思想
升入高三后,面对复习时间短,教材内容多的情况,怎样在短时间内完成复习计划,并达到预期效果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在第一轮复习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过好教材关。

1.1 要反复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侧重于主干知识的复习,明确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指导思想。

在第一轮复习中教材基础过关以章节为单位,通过老师启发诱导讲解、指导学生学会预习阅读课本,要指导学生把握每个章节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和认知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

把零碎的历史事件放在国际和社会大环境下去“高屋建瓴”的理解。

在每个章节中先由老师总体概述,学生整体感知,再让学生动手整理知识点,找关键词,同时配合基础达标训练等,这样做既夯实了基础又帮助学生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例:在复习鸦片战争时,教师主要讲清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引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并让学生讨论,使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找出本节课的关键词外国侵略者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硝烟、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等,以此类推,学生在抓主干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

如何培养高考历史做题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高考历史做题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高考历史做题的思维能力
考历史的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实际上就是历史思维能力。

对比国内外关于“历史思维”的概念界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离不开表象的认知及分析、对比、概括、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

本文拟结合课堂实例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

一、提升教学立意,培养材料解析思维能力的深刻性
教学立意就是提炼教学内容的主题,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水平,突出表现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提升教学立意需要教师关注学术动态,根据新史观充分提炼教学主题,并根据主题立意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以便于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使学生面对新材料时能想得更深一些,更广一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史中的“甲午战争”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在传统教学中,这一内容的教学主题落在日本的侵略性及战争的影响,除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我们很难从这种立意中了解这场战争背后更深一层的教学价值。

从培养历史思维的深刻性出发,反思常规的处理方式,教师可考虑从以下三方面立意:一是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阶段特征来谈这场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二是从中日两国的海权意识来看这场战争的胜负原因;三是从这场战争所引发的危机来看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局。

将甲午战争视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拓展眼光,注重从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层背景、未来影响分析和把握事件的历史地位,这是历史思维的必备品质。

因而在教学立意中注重背景和面向未来的思维引导,对培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高考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及其对历史教学的启示——以2016年

高考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及其对历史教学的启示——以2016年

高考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及其对历史教学的启示———以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Ι卷历史试题为例张祖宝(广州市铁一中学,广东广州510600) 摘 要:时序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

从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Ι卷历史试题来看,高考对上述思维能力的考查有着内在的特点和规律。

这提示广大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强化史料、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教学,关注社会生活和学术研究,积极开展探究性活动课,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历史思维能力;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92-2  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

对于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学术界观点颇多,笔者比较认同赵亚夫教授的观点。

赵亚夫教授认为:“历史思维能力是以历史知识为依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以及预见未来的智力思维能力”[1]。

他将历史思维能力细化为历史时序思维能力、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

笔者以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Ι卷历史试题(以下简称“高考试题”)为例,研究高考对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特点,并据此得出某些启示,以期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高考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一)历史时序思维能力历史时序思维能力以一定的历史史实、历史史料为依据,从纵向的时间性(时间先后顺序、时间结构)和横向的时间性(阶段特征、不同维度)的角度来叙述、观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时序思维能力是理解历史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历史学科所独有的特性。

任何历史事件(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时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历史事件(人物)置于历史进程的时间框架当中,才能彰显其存在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2016每一道高考试题或多或少都考查了时序思维能力,其中第25、27、28、31、32、33、48等题尤为明显。

2022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新思维

2022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新思维

2022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新思维高考历史选择题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一环。

在面对众多选择题时,如何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和新思维,可以为我们获取更好的分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应对2022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新思维。

第一、理解题目意图,抓住核心信息在答题过程中,首先要仔细阅读每个选择题的题干和选项,理解题目的意图,并抓住核心信息。

对于历史选择题而言,核心信息往往是与历史事件、人物、时代等直接相关的关键词。

抓住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答案或者排除干扰选项。

例如,对于一道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选择题:“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来判断答案。

在进行解题时,要注意将答案与题目的关键词对应起来,避免被其他无关信息诱导。

第二、利用历史知识进行联想推理在解答历史选择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联想推理。

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的了解,我们可以拓展思维,找到相关联系,有助于解决难题。

例如,碰到一道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选择题:“以下哪位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科学家——“韩非”。

他在古代科技史上有出色贡献,可能是答案选项之一。

通过这样的联想推理,可以更好地解答选择题,并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第三、注重选项的差异性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分析选择题选项中的差异性。

通常情况下,正确答案与其他干扰选项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些区别往往是在细节、背景、时间等方面。

对于一道关于历史人物思想流派的选择题:“下列哪位学者属于古代中国儒家学派?”选项中可能会出现几位知名学者,有的属于儒家学派,有的则属于其他学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注重选项的差异性,将答案和其他选项进行对比,以此找到正确答案。

第四、灵活运用排除法在解答选择题时,排除法是一种常用而又有效的答题技巧。

通过排除干扰选项,我们可以快速缩小答案范围,增加猜对题目的概率。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大全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大全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大全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近几年是随着高考历史题难度的增加和对学生历史做题能力的要求提高,导致历史学科成绩下降,相比之下历史在文综的得分最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客观题得分太低,因为二卷材料题差别不会太大,因此这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中有“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这样的说法。

通过几年的高三教学经验,现在结合自己对高考试题的认识和解法谈谈自己对高考选择题解题思路的几点认识。

一.每道题都会有突破口,再难的题目题目都有,做题和破案有很多相似之处,总会留下线索和细节,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仔细,和信心。

一定会做正确。

做任何一道题首先心态要好,难的不要慌张,简单的不要高兴。

要做到宠辱不惊,心态平和。

即使做不出来也不要影响做下面试题的心情。

二.先根据考点判断,读题过程中看出这个题要考你什么知识,出题人的意图想考哪个高考的考点,然后迅速联系课本,联系考点,然后根据选项就可以直接判断出来。

例如(2014年全国大纲卷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此题考查的考点就是西葡两国率先实现中央集权,封建王室权力较大。

因此根据选项直接判断A。

例如(2014山东卷13)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此题考查的考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而可以根据四个选项直接判断A。

三.读题一定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节,看懂,看清题目的要求和所问的问题是什么。

然后在四个选项里面找出答案。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

明确内涵外延。

特别是看清楚最后的问法。

例如(2014年全国1卷)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结合高考材料题浅析高中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体现与运用

结合高考材料题浅析高中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体现与运用

结合高考材料题浅析高中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体现与运用作者:代长建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6期一、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小变化联系大变化小变化指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的历史事件,这些小事件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生活。

要分析这种小变化的背景或者原因,是高考全国二卷历史学科材料题常用命题方式。

大变化指的是特定的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大事件的变化。

小事件的变化是与当时特定的时代大事件的变化息息相关的。

所以,我们在分析身边小变化的背景或原因的时候就要学会联系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大事件的变化因素。

要明确这些小变化与大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高中历史学科需要重点培养的思维能力的体现之一。

二、多角度解读历史——多元史观在高考中的灵活运用高考材料题中,评述历史事件或分析对历史事件认识的变迁的因素,是常用题型。

为了能够全面充分的理解历史事件,拨乱反正,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对多元史观的理解与运用,这也是高中历史学科需重点培养的思维能力的体现之一。

利用多元史观认识同一历史问题,得出的结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但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体现了一分为二的学科思维,也是历史学科独特魅力所在。

1.什么是多元史观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他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只有从史学观念的角度去理解,才能正确把握新课程内容变化的根源。

人们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意识、不同的价值取向去研究历史,就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史观,这就叫多元史观。

运用多元史观分析问题,有助于我们客观、准确、全面的把握历史原貌,认清历史本质。

今天,多元史观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甚至有人说多元史观是历史学科的灵魂。

2.多元史观的类别新课标高中历史体现了“多元化”的史学观念,即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借鉴和吸纳了近年来兴起的一系列新的史学观念和理论。

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的新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重要的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高中历史高三复习从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看解题思维方法

高中历史高三复习从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看解题思维方法
看书时要带着结构去复习: 翻到目录一页,再现目录的结构; 翻到每一单元,思致内容。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例3
方法五:强化时序意识 时序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在 历史的时空下思考人类历史变迁的轨迹,是广 东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
答案: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
济破产; 中国内忧外患。
方法六:重视因果关系和中外关联
近代中外经济的联系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定有共性的解题之基——基本的历史事 实;
一定有规范的解题要求——基本的思维方法。
例1
方法一: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历史概念的含义、特点; 外延是指历史概念的背景、形成过程、 影响、比较、变化等。
必修一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 议会权力的确立(《权利法案》、1832年改革)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答案
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中国:
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 力;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目标。
高考题一定是可解之题
一定有共性的解题之基——基本的历史事 实;
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 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 加强。

高考历史思维方法与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思维方法与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思维方法与答题技巧高考历史科目对于考生而言,是一门既有挑战性又重要的科目。

历史科目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和答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历史思维方法与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深刻理解历史思维方法1.多角度思考:历史事物往往有不同的视角和解读方法,考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在解答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全面理解历史事件,并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2.辨析史料:历史学习中,史料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考生需要学会辨析史料的真伪,以及比较史料之间的异同。

只有通过对史料的准确分析,才能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3.逻辑推理: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背诵历史事件的时间和人物,更需要考生具备逻辑推理能力。

在面对历史题目时,考生需要合理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高效答题技巧1.精读题目:在答题前,考生应该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特别是选择题,可能在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答案的线索,而考生只需要正确理解题目,给出正确的选项即可。

2.运用概括能力:在解答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等问题时,考生需要学会运用概括能力。

简洁明了地概括历史事件的核心内容,将能够吸引考官的注意力并得到高分。

3.举例论证:在解答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或影响时,适当举例论证能够有效增加答案的可信度。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更好地阐述观点和论证结论。

4.拓展知识面:除了高考纲要规定的必考知识点外,考生还应该拓展自己的历史知识面。

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历史小说等,不仅可以提升综合能力,还能为答题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角度。

5.合理管理时间:高考历史科目的时间相对紧张,所以考生需要合理管理自己的答题时间。

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给予不同的时间分配,避免因为某一道题耽误了其他题目的答题时间。

三、备考建议1.掌握基础知识:历史学科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之上的,考生首先要详细学习高考考纲规定的知识点,并掌握其基本内容和关键要点。

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思维能力考查

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思维能力考查

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思维能力考查随着历史高考由“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考查的转变,历史选择题设计中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比重加大,特别是对历史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的测试。

这不仅表达在主观题的测试中,选择题也加重了考查比重。

现以2022年高考历史题为例谈谈此类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一、情景启示类例1(2022年上海题)艾森豪威尔总统曾回忆,他熬过三年战争岁月靠的是每晚睡四个小时,每天喝20杯咖啡,吸四包骆驼牌香烟,偶尔加一个三明治。

那场战争是指〔〕A.第一次世界大战B.独立战争C.第二次世界大战D.南北战争二、比照区别类例2(2022年全国文综I)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A.重视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B.聘请外国军事参谋,帮助训练军队C.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解析:答案A。

将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理解。

比较思维的根本思路就是求同或求异。

解答时要将题中的比较物与被比较物进行对照找出比较点,再从比较项的内容中比较出最主要的不同点或最主要的相同点。

此题所列的四个选题都是国民革命军的相关知识,要把这四项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主要区别。

三、归纳概括类例3(2022年广东题)从汉赋、唐诗、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四、逆向思维类例4(2022年江苏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开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阶级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解析:答案D。

从问题的反面设问,以考查对正面事物的理解掌握。

此类题关键要对正面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再运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答案。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它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培养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

通过历史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准确的认识和评价。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一是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和多义性的历史事件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思维。

二是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研究等,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和创新能力。

三是通过历史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调查、实地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历史事件的还原和再现,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发散性思维和主动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能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和创新思维。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方法意识,指导他们学习和运用历史方法,如史料的搜集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对比等,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水平。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ppt 通用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ppt 通用
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技巧方法锦上添花11熟悉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的常用技术熟悉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的常用技术22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基础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基础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础知识基本能力33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一些经典的励志名言名句挺好的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收藏了熟读记忆下来是不错的
……
以偏概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张冠李戴】(2008年广东卷)与《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偷梁换柱、添枝加叶】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 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 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 保。”对此歌词的正确解读是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选 择 题 的 构 成 题干部分
备选项部分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1. 三审题干 ——明确题目要求
一审:限制词——明确考查的范围 二审:中心词——明确考查的内涵、外延 三审:求答词——明确考查的意图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三审题干 例1】(2008年广东卷)1960年, 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 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 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 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思路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思路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思路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除审清题目的类型、备选项干扰设置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

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

2.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身的纵向和横向观察,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

3.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

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其性质、立场,才能够迅速区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够迅速确定正确选项。

4.明晰题目涉及的基本理论。

当前的高考历史选择题,越来越多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都必须分析其涉及的基本理论,选择题也不例外。

考生在审题时,应自觉地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题目进行深人分析。

5.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

高考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大多新颖独特,但无论怎样变化,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的“身影”。

因此,审题中回归教材,先确定其在教材中的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

高中历史万能公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历史思维能力视域下的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以运用证据的能力为例

历史思维能力视域下的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以运用证据的能力为例

历史思维能力视域下的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以运用证据的能力为例近年来,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历史学科以其思维拓展、知识延伸和历史意识培养的特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育模式更加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在高考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2023年的高考历史考试中,命题人在考查学生运用证据的能力上下了一番功夫。

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在论述题中,都突出了运用证据来支持观点的重要性。

以下将以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为例,探讨在历史思维能力视域下,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证据的能力。

首先,无论是选择题还是论述题,都能考查学生运用证据的能力。

选择题中,命题人设计了一道题目:“根据以下资料,判断关于某历史事件的说法是否正确。

”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资料判断说法的正确与否。

这道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又考察了学生运用证据来判断观点的能力。

在论述题中,命题人设计了一个论述题:“某历史事件有多种解读,请运用具体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这道题目要求学生不仅展现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历史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运用证据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其次,2023年历史试题还注重了培养学生分辨证据真假的能力。

一道选择题中,命题人要求学生判别一份资料的真实性:“据历史学者所言,此文献为某历史时期的重要史料,请判断其真实性。

”这道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灵活运用历史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来判断资料的可信性。

这种考察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资料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再次,2023年的高考历史试题还注重了培养学生鉴别证据的价值的能力。

在一道论述题中,命题人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一项历史事件:“某历史事件在当时演变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请运用不同的证据来评述这个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思维能力考查
随着历史高考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考查的转变,历史选择题设计中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比重加大,特别是对历史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的测试。

这不仅体现在主观题的测试中,选择题也加重了考查比重。

现以2007年高考历史题为例谈谈此类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一、情景启示类
例1(2007年上海题)艾森豪威尔总统曾回忆,他熬过三年战争岁月靠的是每晚睡四个小时,每天喝20杯咖啡,吸四包骆驼牌香烟,偶尔加一个三明治。

那场战争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独立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南北战争
解析:此类题多用象形的语言文字或直观的图像创设历史的情境或表现历史的原貌,主要考查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比较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把文字描述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搜索出来,再与相关的历史知识点相联系,如本题关键信息有:“艾森豪威尔”“三年战争岁月”。

艾森豪威尔是二战美国将领,二战后的美国总统。

美国在二战中参战时间为1941.12.8~1945.9.2年,把二者综合起来应当选C。

二、对比区别类
例2(2007年全国文综I)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B.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
C.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
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解析:答案A。

将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加深对事物特征的认识理解。

比较思维的基本思路就是求同或求异。

解答时要将题中的比较物与被比较物进行对照找出比较点,再从比较项的内容中比较出最主要的不同点或最主要的相同点。

本题所列的四个选题都是国民革命军的相关知识,要把这四项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主要区别。

三、归纳概括类
例3(2007年广东题)从汉赋、唐诗、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解析:答案A。

围绕同一情况或类别的事物或概念,将相关、相似、同类的史实清理归纳,排除非本质的内容,找出规律性的认识。

归纳是概括的前提之一。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要弄清所概括的多个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根据题干限定内容进行选择。

四、逆向思维类
例4(2007年江苏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阶级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解析:答案D。

从问题的反面设问,以考查对正面事物的理解掌握。

此类题关键要对正面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再运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答案。

五、材料解析类
例5(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党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解析:答案A。

通过展示文字、图表或实物材料,设计题干部分,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理解其表达的史实,把材料信息与选项联系起来对应理解,找出表达材料信息最准确的选项。

六、现象剖析类
例6(2007年广东文科基础)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答案C。

对历史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分析,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要从现象入手,掌握其本质特征和属性。

主要是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历史现象放在具体的背景条件下进行分析。

七、逻辑推断类
例7(全国文综Ⅰ)上图(图略)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的照片,路牌的外文为“RUE 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是指担任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解析:答案C。

由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推断,构建新的未知知识。

解题关键是把题干中的已知内容进行联系推断,北京老街的外文路牌肯定是外国人占领北京时设立的,通过此项断定范围为A、C两项,再联系“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即1863年开始担任此职,可排除A项。

八、因果分析类
例8(2007年文综北京卷)辛亥革命后,国民会改组为国民党。

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A.宋教仁遇刺身亡
B.《临时约法》被废止
C.国民党被解散
D.军阀割据混战
解析:答案A。

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对原因的解析关键是要分清楚考查的是何种类型的因果关系(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等),然后根据不同原因的特性作答。

九、综合评价类
例9(2007年重庆卷)下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代中原地区的铸铁技术传入今新疆地区
B.契丹族仿照汉字创造自己的文字
C.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D.清代开始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解析:答案D。

本题属于学科内专题史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集中,在综合测试试题中非常突出,其第一重要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辨析判断思维能力。

首先辨别选项内容的真假和正误,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根据题意判断选项。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