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案)拓展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雨铃铛》一课教学案例
《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
《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想象和小组讨论,理解雨铃铛的形象和声音。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对雨铃铛的描述,并能够发挥想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教学用具:雨伞、铃铛等。
3. 作业准备:课后小练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雨铃铛的形象和声音。
3. 图片展示:(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课后小练笔: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自己心目中的雨铃铛。
2.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发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到实际情景中。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雨铃铛的形象和声音。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雨铃铛的认知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的大意,教师给予指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分享讨论成果。
5. 欣赏与品味:(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3.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绘制一幅关于雨铃铛的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默写、填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雨铃铛》教案:借助想象力创作生动细腻的文章
《雨铃铛》教案:借助想象力创作生动细腻的文章“雨铃铛”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一个雨夜,在我独自漫步街头的时候,听到了叮叮咚咚的声音,这种声音让人想起了一个小而玲珑的铃铛,悬挂在一个老巷子的门前,每一次风吹雨打,铃声便会响起,回荡在整个小巷子里。
那种感觉,就如同一首抒情的诗歌,把我的灵魂召唤出来,让我开始沉浸在这种美丽的自然声音中。
对于作文来说,想象力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借助这种能力,我们才能够创作生动细腻的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想一些场景,或者通过描述一些细节,来让我们的创作更加具有鲜活性和表现力。
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如何利用想象力,写出一篇具有情感色彩的文章。
我们要明确一点,想象力并不一定是非常抽象的东西,也不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象力,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罢了。
而且,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想象并不需要太过于华丽和夸张,只需要基于自己的感受和经验,用心地去感知,去体验,便能够获取灵感,创作出一篇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文章。
那么,如何利用想象力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呢?我们可以尝试着设想一些场景,例如:在一个夏日午后,蝉鸣声嘹亮,阳光明媚,草坪上孩子们玩耍着,鸟儿们展翅起飞,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和谐,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个场景的丰富描绘,来表现出我们内心的感受,例如:“绿色的草坪一望无际,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淡淡的金色光芒。
孩子们在上面尽情地奔跑着,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就像是一道精灵般的风景,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无限美好。
而鸟儿们则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展开着它们美丽的翅膀,在草坪和树梢之间留下一串串美妙的音符。
”我们可以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详细描述,来突出自己对该事物的感受和了解。
有些时候,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某个物品或者场景,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特色,但是,如果能够从这些平凡中提取出独特的亮点,加以细致的描绘,那么就有可能让我们的文章变得更加有趣。
例如:“那是一个特别平凡的早晨,我在走路的时候,发现路边竟然出现了一朵小小的野花。
《雨铃铛》教案范文
《雨铃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雨铃铛》,了解和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角色特点以及故事的主题。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氛围,体验角色的心情变化。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雨铃铛》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象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主人公小猴子在雨中与朋友们相互关爱、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2.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故事的开头部分,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第二课时:学习故事的中间部分,感受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关爱。
第三课时:学习故事的结尾部分,领悟故事主题及教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角色特点及故事主题。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故事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引导学生体验角色的心情变化,感悟故事的主题及教育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氛围。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相关图片,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制作教学卡片,帮助学生巩固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雨声,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5.2 学习故事开头:讲述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人公小猴子。
5.3 学习故事中间部分:引导学生关注小猴子与朋友们在雨中的欢乐时光,感受关爱与互助。
5.4 学习故事结尾部分: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主题,总结教育意义。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主题及教育意义。
5.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课文雨铃铛的教案设计范文
《雨铃铛》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雨铃铛》,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雨铃铛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雨铃铛的美丽与神奇。
(3)学会通过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美丽与神奇。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雨铃铛》的相关图片、动画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后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引入话题:你们听说过雨铃铛吗?(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雨铃铛是一种神奇的物品,它能发出美妙的声音,给人们带来快乐。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讨论,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课后习题的答案,教师点评。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雨铃铛有什么特点?它象征着什么?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雨铃铛)。
(3)课后作业:family_tree:tree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雨铃铛》。
《雨铃铛》教案范文
《雨铃铛》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雨铃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小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学会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学生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粉笔。
4. 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感受,导入新课。
2. 新课教学:(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雨铃铛的美妙声音。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创作自己的小诗。
(2)选取几位学生的作品进行朗读和分享。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回家后,向家人朗读课文,分享学习收获。
3.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抄写和运用,以及小诗的创作。
3. 家庭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朗读课文的情况,家长反馈学生的表现。
4. 环境保护短文评价: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3. 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展示自己?4. 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小学语文2. 年级:一年级3. 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雨铃铛》。
(2)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雨铃铛》的PPT或视频。
(2)准备生字词卡片。
2. 课堂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频,引出课题《雨铃铛》。
(2)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认知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书写。
(3)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雨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雨铃铛》。
(2)抄写生字词。
(3)观察大自然,写一写自己对雨的感悟。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雨的诗歌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生字词的书写和课文的理解。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诗歌或故事分享中的表现,以及对雨的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难点的处理等方面。
(一年级语文教案)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雨铃铛》教学设计
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雨铃铛》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教案教材分析:《雨铃铛》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个单元以“雨”为主题,激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学生可通过朗读和背诵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韵律美。
《雨铃铛》课文里形容春雨之声沙沙作响,春雨之形“好像串串小铃铛”。
课文通过丰富的想像,春雨犹如精灵,它赋予万物勃勃生机,滋润、催发万物迅速回归、复苏、生长,开始新的生活。
语言生动形象,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这篇课文的教学,以激发鼓励学生想像为主,在反复的朗读、想象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雨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根据这一性质,确立了《雨铃铛》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认读11个生字,有感情诵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l。
2、展开想象,体悟春雨犹如精灵;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雨声像什么,春雨还会招呼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11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想象春景,续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环节:根据以上三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课前,播放《春姑娘》乐曲,以活跃课前气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孩子们,春姑娘轻轻一抖衣袖,天空就下起了细雨。
听!然后播放《小雨沙沙》歌曲,带领孩子随着音乐边表演边唱歌。
(设计意图:与艺术课相结合,体现学科间的融合。
)随即,在黑板上板书一个“雨”字,启发孩子们给雨找朋友组词,或说一句话,或谈谈你对雨的了解、感受……都可以。
孩子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了,教室里七嘴八舌地说开了……2、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摇动的铃铛,多漂亮的色彩鲜艳的铃铛呀!多么清脆悦耳的声音呀!孩子们一下子被紧紧地吸引住了,个个兴趣盎然。
《雨铃铛》语文教案
《雨铃铛》语文教案《雨铃铛》语文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铃铛》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铃铛》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识记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读中体会春雨的情趣,进而感受春天带给世界万物的勃勃生机。
学情分析:1、认知特征分析:(1)一年级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有趣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中仍以无意注意为主。
(2)学生想象力丰富,乐于进行口语表达,但语言需要教师和同伴帮助规范。
2、基础分析:(1)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多数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2)多数学生认识了四、五百字,并初步掌握了听读识字、拼音识字、看上下文猜字等识字方法,并初步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铃铛课件板贴画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游戏:猜猜看1、猜铃铛。
(1)教师介绍游戏名称:猜猜看。
同时出示一个装有金属铃铛的茶叶桶,请学生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随意猜测。
(2)教师晃动铃铛发出声响。
学生根据声音的提示猜出是铃铛。
伴随着“丁零当啷”声,教师随机展示铃铛。
学生用拟生词来形容铃铛的声音。
2、猜偏旁。
教师指出这个铃铛是金属做的,猜铃铛的名字会有什么偏旁?学生凭借前面的积累可以猜到是“金字旁”。
教师板书“铃铛”学生认读。
教师板书“líng dāng”,学生同时书空。
教师指出“铛”单独出现读一声,跟“铃”组成词语读轻声。
学生再读,体会轻声。
3、教师在“铃铛”前板书“雨”,学生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见过“雨铃铛”引入儿歌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认准生字、读准字音。
(一)认字1、学生自由读儿歌。
在充足的时间里读书,标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小组合作认生字。
(1)合作前教师指导:在小组里用生字卡片互相教一教,让小组里的每一个人都读准字音。
一年级语文下册《雨铃铛》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雨铃铛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雨铃铛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3. 培养学生的情景表达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雨铃铛的形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雨铃铛的认识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雨铃铛有什么特点?它象征着什么?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使用。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小诗或故事。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雨铃铛的象征意义。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欣赏。
(3)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环节。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
《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铃铛》。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方式,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美好情感。
学生能够体验到诗歌带来的乐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美的心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诗歌《雨铃铛》是一首描绘雨天景象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天的美丽和生动。
诗歌中运用了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性。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和背诵,熟悉诗歌的语言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3.2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3 创作与展示: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可以是诗歌、故事或绘画等形式。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培养表达和交流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引入与雨天相关的图片、歌曲等,激发学生对雨天的兴趣和想象。
4.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和背诵,熟悉诗歌的语言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4.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雨铃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雨铃铛》,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理解: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雨,让学生分享对雨的感受。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雨铃铛》,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4. 课文理解: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并进行相关拓展活动。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引导他们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默写、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
《雨铃铛》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美丽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想象力与联想的运用,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雨声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雨铃铛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美丽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拓展练习:(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雨铃铛的声音和样子,并展示合作成果。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描绘雨铃铛的美丽景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对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美丽景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和小组合作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小测验或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的掌握程度。
课文《雨铃铛》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雨铃铛》教案范文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巩固汉语拼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雨铃铛的美丽。
(2)运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巩固汉语拼音。
难点:1. 想象和描绘课文中雨铃铛的美丽。
2. 运用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论雨天的景象。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巩固汉语拼音。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雨铃铛的美丽。
(2)学生讨论:你眼中的雨铃铛是什么样子的?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雨铃铛的美丽。
2. 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想象与表达(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眼中的雨铃铛。
(2)学生互相展示,教师点评。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亲人和友情的珍惜。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雨铃铛》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一年级语文《雨铃铛》教案【6篇】
一年级语文《雨铃铛》教案【优秀6篇】春雨沙沙篇一设计思路:选材的思考: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随着一场场淅沥沥的春雨,春天也悄悄的来到我们的身边,孩子们在散步、运动的时候,总是会跑到我身边来,“老师,你看好多小花都开了呢!”他们对春天大自然的变化特别关注,在这个时候开展本次活动孩子的兴趣应该是相当浓厚的。
基于曾经开展过一次《厨房里的声音》的打击乐活动,孩子们对于乐器与乐曲的匹配演奏也有了初步经验,所以我将此进一步开展起来,尝试用轮奏的方式表现春天里春雨和种子对话的情境。
环节的思考:第一环节,仔细倾听音乐,找出春天两个好朋友春雨和种子不同的唱歌声音;第二环节,尝试辨别选择不同的声音特质的乐器来匹配歌曲内容,根据图谱提示节奏进行打击;第三环节,感受节奏谱,尝试用匹配乐句的乐器轮奏。
活动目标: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特质,尝试根据图谱提示用轮奏的方式为歌曲伴奏,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的乐趣。
重点:根据节奏谱将歌曲的内容与乐器匹配演奏。
难点:用轮奏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活动准备:乐器、节奏谱活动过程:一、两个好朋友(环节意图:仔细倾听音乐,找出春天两个好朋友春雨和种子不同的唱歌声音。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里有什么?总结:春雨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种子大树发芽了,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2、倾听歌曲:提问:有一首我们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里面两个春天的朋友分别是谁?重点提问:那么你们听到歌曲中唱到的两个好朋友吗,他们是谁?他们分别是怎么唱歌的?小结:春雨春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他们是春天里的一对要好的朋友。
二、乐器宝宝爱春天(环节意图:尝试辨别选择不同的声音特质的乐器来匹配歌曲内容,根据图谱提示节奏进行打击。
)1、过渡:我这里有些乐器宝宝可喜欢春天了,他们也要来唱歌了。
提问:这两个乐器,听一听,那个乐器像春雨在唱歌,那个乐器像种子在说话。
请你去拿一个乐器宝宝,来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尝试)2、提问:你觉得哪个乐器像春雨的声音,哪个乐器像种子在说话呢?小结:原来沙球沙沙沙的正好像春雨下下来的声音,响板的声音就好像种子在说话一样。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雨铃铛》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2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铃铛》。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描绘出雨中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雨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铃铛》。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以及通过诗歌描绘出雨中的景象。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绘画、表演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雨声的音频,引导学生想象雨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雨铃铛》,注意停顿、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诗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解释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 描绘雨中景象: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自己在诗歌中所想象的雨中景象。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的诗歌内容,强调诗歌中表达的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课时:1. 复习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诗歌《雨铃铛》,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背诵诗歌: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雨铃铛》,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
3. 表演诗歌: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其他学生欣赏并评价。
4. 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关于雨的诗歌,并进行分享。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绘画和表演等活动。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挂图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4. 分析课文,讲解比喻和拟人手法。
5.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 开展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4.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通过测试或课堂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结合课文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填空、选择和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创意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雨铃铛”,并写一段话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雨铃铛》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雨铃铛》教案【#一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雨铃铛》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雨铃铛》教案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课件出示谜语:无数线儿长又细,上连天来下接地,线长不能做鞋袜,线多不能缝新衣。
2、跟老师空书谜底雨(师板书)谁能用这个字组个词?3、以前咱们也念过许多关于雨的古诗和儿歌,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关于雨的儿歌,它的名字就叫雨铃铛(板书课题并齐读)4、你怎么记住“铃铛”这两个字呢?能用这个词说一名话吗?二、初读课文1、春雨姐姐觉得小朋友学得非常认真,决定把这首有趣的儿歌送给大家,你们听(出示课件放配乐配图课文朗读)2、小朋友喜欢雨姐姐的这首儿歌吗?那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3、指名读读课文三、学习生字1、小朋友都很不错读得可棒了,雨姐姐把雨点小宝贝也带来了,看看我们小朋友能不能认出它们。
(课件出示单个的生字)2、(放下雨图)师:下雨了,咱们的雨点小宝贝就藏在里面,谁能认出它,雨点小宝贝就和谁交朋友哆!(课件出示点一下生字就从雨中从小到大的出现)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1、小朋友们交上许多可爱的好朋友,愿意和它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把儿歌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吗?2、(出示春天雨景,放雨声)小朋友看着这雨景,听着雨声,说说你觉得春雨怎么样?(师板书细密轻)那我们该怎么读呢?(轻轻地)请个别小朋友来试试,再齐读3、是呀!春雨在沙沙地下着,水珠挂在房檐上(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并在课件中指出房檐在什么位置),那雨是不是真的是小铃铛呢?哦,不是,是看到房檐上的水珠的样子听到春雨的声音丁零当啷的想象成了小铃铛,其实并不是小铃铛哦。
4、雨姐姐这儿还不少春雨的声音呢!想听听吗?让你来想想它们像什么?先放课件再填空: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房檐上挂水珠,好像——————————。
小学一年级语文《雨铃铛》语文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雨铃铛》语文教学教案三篇《雨铃铛》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单元的开篇之作,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富有童真,它描写了春雨中的景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雨铃铛》语文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雨铃铛》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13个生字,会写7个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能够想象春景,续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识字方法,认识13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想象春景,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法、游戏法教学策略:分角色朗读、谈话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铃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写生字“雨”。
1.小朋友们,黄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想)2.那请小朋友们,闭上你的小眼睛。
{教师摇铃铛}3.睁开眼睛,听出来了吗,是什么礼物呀?(生齐答:铃铛)4.真行,一下子就猜到了。
好,我想请你们来摸一摸它,谁来?谁还想模?5.谁能说一说这个铃铛是什么做的呀?(预设:铁、金属)6.,因为铃铛大多是铜或铁等金属做的,所以啊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偏旁,金字旁。
现在看老师在黑板板书{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铃铛”}7.请个小朋友把这个词读给我们听一听。
a(如果对):真好,铃字的后鼻韵读得很标准!(板书líng)铛在这儿读轻声(板书dang)。
你再给大家读读好吗?(生读:铃铛)太好了。
一起读读!(齐读) b(如果不对)老师加上拼音之后,你会读得更准确,再来试试。
(生读)太好了,后鼻韵和轻声都读得很到位。
谁再读读?(再指名读)一起来读读。
(全班齐读)8.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见一种更美丽的铃铛,它可不是金属做的,它是雨做的。
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雨铃铛》教学设计
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雨铃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教学设计旨在: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习俗和民间故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3.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本故事出自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小雨的故事。
小雨自幼和父母分离,寂寞的她只好在爷爷的家里生活。
一天,小雨在爷爷家门口的水沟里捡到一枚雨铃铛,从此开始了她的奇幻旅程。
2. 故事情节第一幕小雨在看到雨铃铛后,第一次流露出了渴望的心情。
她从没意识过自己有太多的想象。
或许,这是和长辈们接触的太少,或者这是小时候的孩子都没有想象的翅膀。
第二幕小雨和雨铃铛的相遇。
当一场大雨落下,她将雨铃铛留在了人行道上,夜晚想起,小雨跑出去要找雨铃铛,慕名而来的蜗牛帮助她找回了雨铃铛,小雨和雨铃铛终于相遇了。
第三幕小雨跟随着雨铃铛,闯入百鬼夜行的森林,一些不怀好意的鬼怪想要吃掉小雨,但雨铃铛放出妖娆的光芒,驱散了邪恶的鬼怪。
第四幕迷失在森林中的小雨,终于被雨铃铛带回到了人间。
小雨发现雨铃铛已经不能用了,思念之余,小雨决定将自己的雨衣送给雨铃铛。
第五幕小雨第二天又在水沟里找到了新的一枚雨铃铛,这个故事也因此画下了完美的句号。
3.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法:由教师介绍故事背景和情节,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听说训练: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讲故事来展示自己的想象能力;3.阅读训练:让学生阅读故事文本,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妙想天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4.互动训练: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讲故事,讨论发现文本中暗藏的智慧和道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考能力。
4. 教学材料教学所需材料如下:1.故事文本《雨铃铛》;2.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3.学生自备的笔、纸等。
5. 教学流程本次教学流程如下:1.课前准备准备好故事文本、教学工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雨铃铛》一课教学
案例
一年级语文教案
本课教学以“雨”为主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起已有生活经验的体会,我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将以往的所见所闻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感受春雨的美好,在想象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悟诗的美好意境。
片断1:
师:诗中把春雨比作小铃铛,你觉得雨还像什么?雨声像什么?
生:大雨是哗哗哗的。
生:小雨的声音是沙沙沙的。
生:大雨声噼哩啪啦,像放鞭炮。
生:小雨声滴答滴答,像闹钟走动。
生:雨水从屋上落下来像珠子。
师:同学们平时观察可真仔细!
……
片断2:
师:春雨还在招呼谁?
生:春雨在招呼小草快快长。
生:春雨在招呼种子发芽。
生:春雨在招呼桃花开。
生:春雨在招呼青蛙:“快出来吧,春天到了。
”
生:春雨在招呼蚯蚓从土里爬出来。
生:春雨在招呼发芽长叶。
生:春雨在招呼农民伯伯,春天到了,要插秧播种了。
……
……
片断3:
师:我们来仿照课文编小诗,好吗?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们!
生:我想给雨取个名字——雨珍珠,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树枝上。
/树枝上,挂水?
椤?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它在招呼小蘑茹,/快快撑开小花伞。
……
(师生评议,对编得好的,师板书出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悟。
)
师:请同学们仿照下列句式编一编。
(出示小黑板):
嘀答嘀答,下小雨了。
弟弟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
生:农民说:“下吧,下吧,我要插秧。
”
生:鱼儿说:“下吧,下吧,我要游泳。
”
生:花儿说:“下吧,下吧,我要喝水。
”
生:禾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
……
整节课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他们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真切地反映了所见所闻。
在仿编小诗时,他们极富兴趣,在想象的天空下自由、愉快地“飞翔”,师生同编、同诵,其乐融融。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雨铃铛》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运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够读准声调,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能够想象春景,续编《小雨沙沙》这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趣的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想象春景,续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说个谜语你们猜一猜,大家注意听:“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是什么?
生齐:雨
师:大家真聪明,都猜对了,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一篇有关春雨的小儿歌“雨铃铛”。
(板书课题)小朋友要注意“铃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