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进行培养和塑造的教育活动,而在化学实验中,德育的渗透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实验精神的培养上。
实验精神包括严谨、细致、耐心和团队合作等品质。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不能马虎大意,以免导致不良后果。
实验过程中细致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只有当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时,才能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化学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这也是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实验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安全意识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化学实验中可能涉及到一些有毒、腐蚀或易燃的化学品,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化学教师需要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并掌握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只有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实验的乐趣和知识。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危险情况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还需要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负责。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爱惜实验仪器,正确使用和保存化学试剂,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如果出现了仪器损坏或化学品浪费等情况,学生需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及时向老师和同学道歉,积极协助处理后续工作。
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但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在如化学一样的理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似乎是一件与教学无关的事。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化学教学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通过化学教学渗透哪些教育1.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早在商代,我国人民就会制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还有制火药、造纸术、烧瓷器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
向学生讲述这些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但在近代,西方国家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而当时的清政府闭关锁国,远离先进的科技,所以导致了科学水平的落后。
正是由于科技落后,才使旧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但在某些方面和国外仍有差距。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才能激励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而服务。
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逻辑思维的方法青少年学习热情高,但不成熟,看问题片面,容易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因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十分有必要的。
他们学习化学容易被假象迷惑,不容易深入到微观世界中,因此他们感觉化学不好学,特别是初学化合价、物质间变化关系时。
当他们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时,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当他们掌握唯物辩证法以后,会更好地掌握与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理论,能真正掌握它们的规律,甚至能帮助他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通过实践,他们还可以发展规律,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参加实践都是非常有益的。
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还掌握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大家知道化学反应只生成新物质,不生成新元素,在学习中,有学生就提出:有些广告中说把水变成油等,这些都是违反科学事实的。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意识,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渗透方式和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强化学科内涵,注重学科素养化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要小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和细致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操作后,还应该及时总结和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实践探究的过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化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
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情感熏陶和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不断充实自己的灵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品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化学知识的讲解和学习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可以结合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能源开发等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能源危机等问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加强文化内涵,提升学科人文性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科普讲座和名人科普故事的分享,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
只有通过加强化学学科的文化内涵,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化学学科的人文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动性。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德育为先”。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渗透。
” 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下面就化学中的德育教育谈谈本人的一些经验、体会。
一、无时无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化学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果我们方法得当完全可以把爱国教育化为无形,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又不把化学课贴上政治课的标签。
1.利用化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对化学工艺发明和使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许多发明创造对推进世界精神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是有卓越贡献的,这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
如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铁的性质时,可以介绍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春秋时期农业上已经普遍使用铁器,制造于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在讲学习有机物的性质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夏朝就已经掌握了酿酒、酿醋技术;蛋白质的学习中可以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牛胰岛素,这标着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的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氮的氧化物的学习中在可以介绍,1982年我国的氮肥产量就成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等等。
通过这些丰富、生动的史料,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利用科学家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學无国界,但是科学界是有国界的,世界上许多伟大的科学界无不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科学家爱国报国的事迹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在高中必修一纯碱的教学时,介绍我国化工专家、制碱的先驱者候德榜的事迹。
他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拒绝了高薪聘用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浸透 - 教育类德育是学校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展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品质的教育,牵动教学改革,全面进步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理论活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因此,中学化学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化学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外,也是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浸透德育教育呢?一、化学理论教育中的德育浸透化学理论教育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怎样在化学理论教育中浸透德育呢?首先,通过对化学史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上,有许许多多的化学史知识,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展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浸透。
例如我在讲述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了打破帝国对制碱工业的垄断,潜心研究制碱技术,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1926年消费出“红三角牌”纯碱,并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他成功地改良了索维尔制碱法,创造了结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开展做出出色的奉献,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当讲到物质的来与制法的时候,老师用丰富的感情、优美的语言介绍它的历史,从新旧社会的比照中,学生就会从中体会到国家由弱到强及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足迹。
例如,我国解放前一般的工业品都不会消费,水泥、煤油、火柴等都依靠进口,水泥被称为洋灰,煤油被称为洋油。
解放后,人民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
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等,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其次,通过对化学根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观。
化学根本原理规律性很强,但在普遍规律中存在着特殊,例如,讲解酸的通性时,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响放出氢气,不能与氢后金属反响,而浓硫酸不但能与氢前金属反响,而且还能与氢后金属反响,不过都不能生成氢气,同是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表现出了不同的化学性质,从而为学生树立了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辩证观点。
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劳、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结合教材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德育渗透:1. 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这一教育着重突出三点:一是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
在学习“原子”时,插入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并自学成才的故事。
又如在学习“苯”时介绍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从梦中得到启示,确定了苯的环状结构理论,这是量变到质变的体现;凯库勒为确定苯分子的合理结构,他废寝忘食地反复探讨,并提出了几十种可能的结构式,最终找到了答案,苯的环状结构理论的确定是他长期知识积累和辛勤研究的结果。
二是为求真理,顽强不屈。
如单质氟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期间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然而科学家还是前仆后继,这既体现了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也表现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坚定信念。
三是严肃认真,敢于创新。
18世纪,对于元素的分类从德伯莱纳的“三元素组”,迈尔的“六元素表”到纽兰兹的“八音律”都渗透着化学家的心血,闪烁着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门捷列夫面对庞杂凌乱的各种元素,他坚信“偶然中必有必然”,元素间一定存在某种规律,他抓住“原子量”这个元素的身份证,终于在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表,并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由此可见,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中学化学中许多科学发现都体现了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2. 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钠的化合物”时,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
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忱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已成为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化学教学的特点出发,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意识呢?以下几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教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品德的引领者。
教师应该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品行的培养,坚守科学精神和实验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引领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才能有效地渗透德育意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的案例、实验和应用范例都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通过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实验规范和实验守则的实验精神和实验技能。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科技创新比赛、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和企业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
要注重家校合作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家长要加强沟通,共同关心和指导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家庭作业、家访、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使教师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完整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引言高中化学教学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德育渗透是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意识的有效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注入德育元素,可以在学生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实现德育渗透的策略1. 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与德育相关的化学知识,并将其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道德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他们思考化学知识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其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3. 培养科学道德观念:通过课堂实验和案例分析,教育学生科学研究中的诚实和谨慎,培养他们的科学道德观念,如严谨、客观、可靠等。
4. 创设德育环境:在校园和课堂上创设积极的德育氛围,通过班会、纪律教育等活动,加强学生德育的教育力度。
5. 融入日常生活: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并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正确的生活方式。
6. 示例和激励: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德育榜样,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和道德选择,激励学生在研究和生活中追求高尚的德行。
结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意识。
通过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科学道德观念、创设德育环境、融入日常生活以及提供示例和激励,我们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公民。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化学实验作为中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角度展开讨论,分析化学实验如何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
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的实践运用,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
在做化学溶液配制的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物质,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最终获得一定浓度的溶液。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做好每一个细节的操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和耐心。
而这种积极探究的精神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化学实验中常常涉及到各种化学品的使用,有时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进行实验前,老师需要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的安全说明,学生也需要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实验中,学生还需要与同伴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在学生中培养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实验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应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不仅需要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操作,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讨和解决。
在酸碱中和实验中,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找出酸碱中和的规律。
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和热情。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德为先”,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从幼稚到成熟急剧变化发展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最大,有着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容易接受教育影响,此时的德育对他们的一生起着定向和奠基的决定性作用。
初中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中就明确规定了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这就明确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渗透德育,不仅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还要有利于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化学是一门学生喜爱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与现代社会问题息息相关的、并涉及前沿科学的基础学科,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进德育教育,其可行性是非常高的,且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只要教师有德育意识,就能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不能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割裂开来,也就是说,在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不能凌空而行,把化学课讲成空洞说教式的政治课,也不能讲成纯知识课,而要从新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出发,结合课本内容,结合时代要求,结合社会热点及当前社会问题,结合学生所处的实际社会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然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找到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是德育教育收到最佳效果的关键。
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具体应如何渗透德育呢?一、在化学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一部化学史就是人类不断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发展史,这其中蕴涵着无数先辈的优秀品质和伟大成就。
而初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更多的是学习、了解先辈们在探索物质奥秘过程中所累计下来的知识,将德育渗透其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中,早在五十万年以前我国人民已知道用火;公元前8000年,发明了陶器;夏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巳能铸造青铜器、酿制米酒;春秋时期能冶炼生铁;战国时期能够炼钢;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湿法炼铜及造纸术、制火药等四大发明都曾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德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
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和认识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原理、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式,渗透德育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引导学生关注安全意识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视实验的学科,实验操作中难免会有安全事故发生。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安全意识是德育的重要环节。
教育者可以通过实验前对实验操作的安全规则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实验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团结友爱。
3.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德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而化学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操作,感受化学现象,培养观察、实验、推理、分析、判断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树立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责任感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严格遵守实验规定和实验操作流程,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和安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感。
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保护实验设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1.重视德育理念的宣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育者应当重视德育理念的宣传,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实验守则和规范的宣传,引导学生了解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张荣久(三河市第二中学河北三河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迎接$(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领域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一、加强德育,义不容辞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
教书与育人必须并重,尤其中小学的教育更是如此。
这是由中学生的年龄段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比较开放,涉取知识的途径也较多。
他们大多好奇、贪玩,辨别能力差,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生长发育期。
这是自身特点,相应形成了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历程中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也是一生事业的基础。
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方面为这些天真可爱的中学生创造了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思潮的影响,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轻读书、重经商的思想苗头,致使有的学生学习不刻苦,成绩上不去。
中等生和差生就本身而言,天资并不十分差,大多数聪明伶俐。
经调查了解,他们中一部分认为学习不好照样可以赚大钱,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自己的理想是将来当美容店的女老板,既神气又阔气;而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考大学还不如在电厂当工人,挣钱多又省力。
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本原因,一是受经商热、下海热的影响,认为有钱就有一切;二是读书无用论冲击了年轻一代,认为“读书的不如卖饭的,造原子弹的不如贩鸡蛋的”。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一代学生最缺乏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承担历史责任的理想和抱负。
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来实现。
无论学校行政领导还是教师,都应把对学生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融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上。
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浅析化学学科德育渗透东棘坨镇中学段学波化学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之首,居主导地位。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教师要传授化学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
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能力和品质都得到加强,将来出社会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一名教师,应根据各学科、各学校具体情况,适当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智育也自然得到发展。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爱社会主义教育。
在化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如政治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例如上化学《绪言》部分里讲到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是我国人民在化学史上取得的辉煌成果,我补充介绍“蔡伦纸”的造纸技术(改用便宜的树皮、碎布、破鱼网为原料,以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后人称他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
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技术都是依蔡伦的技术推广的,直到公元751年,唐军与阿拉伯打仗,唐军被俘,俘虏中有造纸工人,将造纸技术传给阿拉伯人,然后传给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欧洲。
上到《H2 的性质和用途》时,我联系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的载人上天,是我国在美国、俄罗斯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说明高科技方面已挤到世界前茅,在上到第六章《铁》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我国钢铁生产、冶炼历程,特别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安万毕术》中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种冶金技术比西方国家早1700年。
通过学习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破除迷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在化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在学习物理变化概念时,列举水的三态变化、汽油的挥发都是揭示了物质内部分子运动,水三态的变化与外界的温度有关系的,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内因与外因(如碳与氧气生成CO和CO2)、现象与本质(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的酸碱性)、共性与个性(酸的通性与酸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永恒运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化学实验作为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态度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从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态度引导和行为规范培养三个方面探讨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实验内容设计实验内容设计既要符合课程要求,又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培养。
在实验内容设计中,可以选取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实验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的内容进行教学。
可以设计涉及实验操作技能的拔河实验,通过学生分组操作,让他们在实验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又如,在气体实验中,可以安排学生们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气体制备,有人进行气体性质的测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样的,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实验物品的操作,更要提醒学生们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培养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实验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可以设计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让学生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以上合理的实验内容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感恩、团队合作、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等道德观念,实现了实验内容对学生德育培养的良好渗透。
二、实验态度引导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态度,营造和谐的实验氛围。
在实验前,可以通过举例、讲解实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并明确实验操作要求和禁忌。
在实验中,要求学生们认真对待实验,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程序进行,不偷懒,不懈怠,严肃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们正确对待实验结果。
无论实验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引导学生们理性看待,对成功的实验要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对失败的实验要引导学生们积极总结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探讨如何改进,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品质。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是指通过化学教学的过程和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等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不仅是一种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
下面将从知识培养、方法引导、实践训练和思想引领四个方面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在知识培养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应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加科技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方法引导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品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掘、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在实践训练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实践探究等方式,学习化学知识的培养实际动手操作和实地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畏忧、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思想引领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和科学研究的道德要求,教育学生要崇尚科学精神,尊重科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分析化学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等话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加深学生对于实验技能的掌握以及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更是一种德育的机会。
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德育的渗透,既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了解化学知识,更能够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质。
首先,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体现在弘扬科学精神方面。
化学实验是一种体现科学精神的活动,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细心、耐心、勇于探究的精神。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历史、事迹,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朝夕奋斗、不断探究的事业,引领他们进一步认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有热情,更能感受到科学精神的魅力所在。
其次,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体现在安全意识的培养方面。
化学实验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实验中的危险性、常见的安全事故以及事故的预防措施,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此外,在实验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及时予以纠正,保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样的安全教育,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最后,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体现在合作意识的培养方面。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教育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分组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角色,并且相互信任、协作,实现共同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学生沟通、协作、互相帮助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体会到合作之美,从而在德育方面收到锤炼自我的效果。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应该贯穿始终,因为实验教学并不单纯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道德素质的铸造。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德育在学科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旨在通过化学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从化学学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外活动三个方面,阐述化学学科德育的具体实施。
一、化学学科课程内容中的德育渗透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德育渗透应贯穿于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首先,在教材的编写上,应注重德育元素的引入。
例如,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物质的珍惜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实验设计和操作安全中,强调安全意识和负责任的行为准则。
其次,在课程的设计上,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德育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自我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化学学科教学方法的优化德育渗透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探究实验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化学学科教学中还可以结合社会实践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德育渗透计划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同样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得到体现。
学校可以组织化学学科的实践活动、比赛和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科学素养的平台;举办化学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和相关应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当地化学企业合作,开展实地考察和工作实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加深他们对德育的理解和体验。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化学实验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三个方面探讨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应该贯穿于实验设计的始终。
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应注重选择具有德育价值的实验内容,并配合合适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
如在学习物质变化过程的实验中,可以设计“物质的消失与化学反应”的实验,通过对化学反应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实验创新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应当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操作习惯,培养学生的实验仪器使用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守实验规范和实验纪律,严禁违规行为,如开玩笑、调皮捣蛋等。
只有在遵守规范行为的基础上,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应贯穿于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评价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在实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是同样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明确的实验守则和安全规范来体现。
实验守则和安全规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必备条件,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意识。
学生在实验前要接受老师的安全教育,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要点。
在实验中,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守则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整体素质和品德修养。
化学实验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态度来进行德育渗透。
实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实验中的态度和行为举止。
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态度,包括认真、负责、积极、细致等。
学生在实验中应该对待实验认真负责,热爱实验科学,积极参与实验过程,细心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勤奋好学、认真负责的品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分析能力。
化学实验还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进行德育渗透。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展示来体现。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是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来表达自己的实验心得和体会,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成果展示来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创新成果。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提高交流合作和团队领导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中学韩国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也就成为渗透德育的主渠道。
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德育渗透的功能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学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影响,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一定的思想教育。
德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德育的导向功能。
具体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政治内容的传播和政治行为的导向功能;教学中德育对个体品质形成的导向功能。
二是德育的评价功能。
具体表现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强化道德实践意识,促进道德能力的发展。
实践证明,化学学科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使之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意志品质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它以学科本身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启发性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性格以及在世界观等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为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我们必须明确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研究加强德育的方法,寻求合理的德育渗透的途径,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
二、德育渗透的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校传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从全面发展的教育各个组成部分来看,它包括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等。
这些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其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内容是指用来培养受教育者政治观点、思想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体系。
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相互交叉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材的编写中,作者已经注意结合学科的特点,
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的关系,深刻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发挥德育因素的作用,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它包括物质观教育,对立统一规律教育,量变质变规律等。
二是爱国主义教育。
二、德育渗透的过程和途径
德育渗透是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德育发生联系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联系、利用联系,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起主导作用,根据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可将德育渗透分为三个过程。
(一)课前德育渗透的准备过程。
课前德育渗透准备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熟读精思,对大纲的透彻了解,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发现德育因素的过程。
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素材,这是教师发现德育因素的前提,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师发现德育因素的广度和深度。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抓住“双纲”(即教学大纲、德育大纲),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有效地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体现教材中的德育容量,为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德育执行过程。
这个过程是教师充分发挥教材中德育因素的德育更能,科学地讲解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过程。
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自己的鲜明观点、思想对学生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借助于教师的帮助,学生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影响纳入已形成的德育认知结构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三)学生道德准则的外化过程。
道德认知结构的形成并不等于道德行为,要形成完整的品德不仅仅具有一定的道德知识,而且将已获得的道德知识和准则化为道德行为,付诸于道德实践,并取得长期性一致。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道德准则的外化及时强化和矫正,使学生完成道德认识到道德实践的连续性周期。
三、德育渗透的方法
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要以渗透的原则,把握教育契机,在“授业、解惑”中“传道”。
常用的德育渗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榜样教育法。
这是以先进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具体、生动、形象,易被学生领会和模仿。
中外著名化学家中的爱国者不乏其人,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化学家炽热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从而使我国的化工技术登上了世界舞台。
波兰化学家居里夫人,把她发现的新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自己的祖国。
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灌输教育法。
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向受教育者传播思想理论体系的方式。
灌输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的各个方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优秀的思想意识和品质,不会短期内被广大学生及早地接受和掌握。
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让进步的思想品德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中,可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列举我国的建设成就及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例如: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
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化学在农业、轻工、纺织、医药、环保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情景教育法。
通过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育背景,是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介绍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虽然有些矿产储量列世界前茅,但需要掌握开采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历史的重任将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
世界上的石油和煤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研究新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等。
我国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四)实践教育法。
这中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化学实践活动,在社会
生活中,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具体的德育教育。
荆门是一座石油化工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建材、医药、食品加工为主体的骨干企业。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组织学生参观荆门石油化工总厂、荆门化工医药集团、襄沙化工厂等国家、省重点企业。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总之,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德育材料、不同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就一定达到预期的德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