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
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
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
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
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
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
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
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
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别人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轻信传闻或谣言,而应该亲自去观察和了解事情的真相。
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故事
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语故事】汉朝的时候,西边湟水一带,聚居着羌族人,称为西羌。
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西羌比较安定。
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
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过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
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再派谁去呢?宣帝召集群巨商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76岁的老将军赵充国说:“我去最合适了。
”宣帝又派人问赵充国:“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
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还是让我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后来,赵充国来到了西北的金城郡(今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一带),实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渡过黄河,侦察羌人地区形势。
又从俘虏口中问明羌兵各部首领之间的关系等情况,于是定出了驻兵屯守的计划。
主张对羌人不进行攻剿而采取分化瓦解,争取和好的政策,叫做“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赵充国就这样奏报了汉宣帝。
但汉宣帝听了朝中大臣的相反意见,仍然主张硬打,下令进兵。
赵充国不同意,一再分析实际情况,据理力争,说明不出兵而“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
赵充国反复奏报,宣帝和大臣们反复讨论,赞成赵充国的人逐渐由原先的十分之三增至十分之五,最后达到十分之八,赵充国的方案通过了,实行以后,果然效果很好,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拓展:百闻不如一见成语典故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
指听闻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可靠。
语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遥)度。
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汉宣帝时,西北边境上传来羌人侵扰、烧杀抢掠的警报,情况十分严重。
百闻成语四字词语
百闻成语四字词语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释义:听到的再多,也不如亲眼看到。
比喻听到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的事情更确实可靠。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ai wen bu ru yi jian。
出自《后汉书·祢衡传》:“多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
”近义词有耳闻目睹、身临其境,反义词有不足为凭、道听途说。
百闻不如一见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亲眼见过。
百闻不如一见是由后汉书的话语。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的情况更加真实可信。
出自东汉末年名士祢衡。
《后汉书·祢衡传》记载了祢衡与孔融的一段对话。
孔融称赞祢衡:“先生之誉,譬如河水清,雷鸣山更幽。
”祢衡立刻回答道:“未若朝露,去而益彰。
”意思是说,你这么好的评价,就像早晨的甘露一样。
又像雷鸣一般在幽暗的地方让人感到更加的阴森可怕。
孔融听完后大笑起来。
因为他明白,其实祢衡并没有真正见过孔融的美德,所以只是听过而已。
只是听得多了,才会觉得像这样的好。
就像吃东西,吃的次数越多,你的嘴巴也就会越叼,吃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好。
同样,我们听到的东西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经常听,那么耳朵里也会慢慢积累很多。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缺少这样的机会。
我们总是埋头苦干,却忽略了,机会也是需要我们自己把握的。
正如祢衡,有机会发表,但是他却放弃了。
他不能体会别人对他的认可。
另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来历: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的国都,却被卫灵公关在宫内,弟子们都急得哭了起来,孔子知道原因,便对弟子们说:“诸位不必担忧,我曾经听说,看过的人不如听过的人多。
今天我们即使被卫灵公关在宫内,但是我还是愿意前去见他,因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些事情即使我亲自看见了,却仍然不知道。
”后来便引申为“只亲眼看见不如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不如亲身经历”,并且引伸到一切学习上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至今仍然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清代。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三回:“‘百闻不如一见’,姐姐不知道吗?’郑太太道:‘虽然如此,要叫我在外头和我老爷说话,总得讲究礼节才是,你们大约是记错了,我并没有见过大帅的面,就能识得他呢?’”《增广贤文》中有言,行路难,不在水深,有口无心。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意思: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1、少林功夫如此精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2、在走访了基多古城之后,确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
3、早就听说阿里山风光明媚,这次前去游览,果然百闻不如一见,不虚此行。
4、我生平第一次过三峡;那瑰奇的景象令我激动不已;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5、少林功夫如此精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6、听说“鸟巢”很雄伟壮观,这次去看了一下,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7、这位老学者大名鼎鼎,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听他一场讲座,果然名不虚传。
8、虽说可能难以置信,但真有一条蛇长着两个头的?是我看见的,百闻不如一见。
9、对于那些来中国看比赛的老外来说,这场旅行和对这个国家的感知,一方面说,绝对能使他们得出一个“百闻不如一见”的结论,那就是这个古老的国度正在逐步的走向现代化,经济急速发展。
10、视觉的形象最具体,最鲜明,最生动,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
11、除所有形式的自由言论某种程度上就是努力建设上。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成语名称: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读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成语解释: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
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成语造句: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
反义词:道听途说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成语繁体:百聞不如一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
成语形式:6字成语
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接龙:
见鞍思马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见机而行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财起意见人钱财,动起歹念。
见机而作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见弹求鸮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
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是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百闻不如一见”就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
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中文名百闻不如一见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日本語百聞は一見に如かず成语解释发音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翻译英文:Seeing is believing. /To see is to believe.Seeing it once is better than being told 100 times.A picture is worth ten thousand words.日文:百闻は一见に如かず罗马音:HYAKUBUN WA YIKKENNI SIKAZU近义词闻名不如一见反义词见面不如闻名释义闻:听见。
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示例: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
成语典故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释义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
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背景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
百闻不如一见匈奴也想联合羌人共同侵扰汉朝。
面对这种形势,武帝曾提出要斩断匈奴右臂,指的正是这种联合,但派去的士兵也为羌人所败。
这时,羌入又逐渐向湟水以北移动,找寻农民弃耕的地方去放牧。
百闻不如一见同时羌人各部落也有联合一致的趋向,郡县官吏也禁止不了。
这时匈奴又想勾结羌人,以扩大对汉西部的侵扰。
汉朝派往浩窖(今青海省大通河东岸)的军队,被羌人打败,损失甚众。
宣帝期间,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到了羌族,羌先零部落酋长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汉民不种田的地方畜牧。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简单又好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简单又好
1. 百闻不如一见,别人说那座山有多美多震撼,可当我自己亲眼看到时,才真正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壮观啊!就像你一直听说蛋糕好吃,等自己吃到嘴里才惊叹真的太美味了。
2. 百闻不如一见,总听大家说那个地方的日落超级浪漫,直到我亲身去感受,哇,那简直绝了!这就好比你总听别人说某首歌好听,自己一听才发现真的是超赞啊!
3. 百闻不如一见,都说他很厉害,见到本人后才知道是真的厉害啊!这和你听说一个英雄人物很牛,等见到本人后那种震撼是一样的。
4. 百闻不如一见,老是听说那片海滩好玩,等去了才发现真的太有意思啦!就好像你听说一个游戏好玩,玩了之后才大喊过瘾啊!
5. 百闻不如一见,一直听人讲那部电影感人至深,自己看了才哭得稀里哗啦的,真的是这样啊!这不就像你听说一件事很感人,自己经历了才深有体会嘛。
6. 百闻不如一见,老是听别人说那个活动有趣,去参加了才知道真的好有趣呀!好比你听说一场比赛很精彩,看了才发现真的是超燃!
7. 百闻不如一见,都在说那道菜好吃,尝了一口,哎呀,真的是名不虚传啊!就像你听说一种零食好吃,吃了才知道真的很棒。
8. 百闻不如一见,听好多人描述过那个地方的热闹,到了才发现真的是热闹非凡啊!这和你听说一个派对很嗨,去了才感受到那种疯狂是一样的。
9. 百闻不如一见,一直听说他唱歌好听,现场一听,哇塞,简直了!这不就和你听说一个歌手厉害,听了现场才真正佩服一样嘛。
10. 百闻不如一见,都说那个地方是个世外桃源,去了才知道所言不虚啊!就像你听说一个仙境很美,到了才发现真的如同梦幻一般。
我的观点结论:只有自己亲眼见到、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很多事情的魅力与震撼,所以要多去体验、多去探索呀!。
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
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摘要:1.成语的定义和重要性2."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及其来源3.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4.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价值正文:一、成语的定义和重要性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语言韵味。
它们言简意赅,寓意丰富,通常包含着古代的文化传统、历史典故和哲学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还体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二、"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及其来源"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意思是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
这个成语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亲身经历,才能对事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1."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强调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不能轻信传闻。
2."亲身下河,才知道水深水浅":意味着只有亲自尝试,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强调了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差距,告诉我们要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价值在现代汉语中,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写作、演讲和日常交流等。
它们可以使语言表达更简洁、生动,同时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
通过学习和使用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及其他与其意思相近的成语,都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常用的表达。
它们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亲身体验,以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
百闻不如一见的造句大全
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下面是翰翰说设计带来的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造句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释义] 闻:听。
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语出]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 百;不能写作“白”。
[近义] 耳闻不如目见[反义] 道听途说1) 另外,我公司还有几十种获奖专利技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
2) 有句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3) 听说"鸟巢"很雄伟壮观,这次去看了一下,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4) 前不久去送客第一次到了西客站,惊谔它的混乱,特别是站外,管理实在是太差了,更谈不上服务,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5) 百闻不如一见,快到街上转转看。
6) 不过,百闻不如一见,当秦朗真正见识到这一瓶百珍油的时候,才知道这东西的确是真正的灵药,难怪甘泉寺的住持和医生僧侣都是一幅痛惜万分的样子。
7) 近日以来,本报记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雷军的精彩过去,但百闻不如一见,雷军今天的现场演讲将比任何文字资料都要鲜活生动。
8)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见着本人,还真有一点霸气十足,孤孀冷傲的气势。
9) 庄大叔,你真是神人啊,原先我只是听说,还半信不信的,今天你真是让我开了眼了,百闻不如一见啊!百闻不如一见,你亲自到特区看看,才能真正理解改革开放的政策。
10)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有时文字描述,还不及一帧历史照片所蕴藏的丰富内容。
11) 百闻不如一见,我决定亲自采访,以便把这二位治疗疱疹湿疣前列腺炎尿道炎的优秀专家推荐给那些饱受顽疾折磨的患者。
12) 在走访了基多古城之后,确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
13) 然而百闻不如一见,随着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媒体的误读自然会冰消瓦解。
14) 早就听说大峡谷的美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美西之行使我开了眼界。
形容不如见一面的诗句
形容不如见一面的诗句1. “百闻不如一见,就像光听别人说那美食多好吃,哪有自己亲口尝一口来得真切呀!”例子:我老听朋友说那家蛋糕店的蛋糕如何美味,可一直没去,后来去了才发现,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啊!2. “说千遍万遍,不如见上一面,好比总想象那片海的辽阔,哪有站在海边感受来得震撼呢!”例子:我们总是谈论那片海,直到真正站在海边,才明白说千遍万遍不如见一面的意义。
3. “听闻再多,也比不上亲眼一见,就像一直听说那个人很有趣,见面后才发现真的如此啊!”例子:大家都说他很有意思,见了面果然,真的是听闻再多也比不上亲眼一见呀!4. “文字描述再生动,也不如亲身见一面,这就像光看照片上的美景,哪有实地去感受来得美妙哇!”例子:看了那么多关于那个地方的文字,去了之后才感叹文字描述再生动也不如亲身见一面。
5. “千言万语不如见一面,好似总是听说那座山的险峻,真正爬上去才深知其厉害呀!”例子:一直听人说起那座山,等自己去爬了才体会到千言万语不如见一面。
6. “形容得再好,也抵不过亲眼去见一面,就像总说那部电影好看,看了才知道有多精彩嘛!”例子:别人怎么形容那部电影,都不如自己去看了,形容得再好也抵不过亲眼去见一面。
7. “听再多故事,都不如亲自见一面,就像总想象那处古迹的庄严,见到实物才被震撼到哇!”例子:以前都是听故事了解那处古迹,见到的时候才知道听再多故事都不如亲自见一面。
8. “说得再天花乱坠,也不如见上这一面,好比总想象那个人的模样,见面了才发现真不一样啊!”例子:之前把那个人想得各种样子,见面后才晓得说得再天花乱坠也不如见上一面。
9. “无论怎样描述,都比不上亲眼所见一面,就像总说那朵花多美,看到才惊叹真艳丽呀!”例子:别人再怎么描述那朵花,看到真花时还是会感叹无论怎样描述都比不上亲眼所见一面。
10. “道听途说再多,也不如实实在在见一面,这就像总说那个地方很神秘,去了才揭开谜底嘛!”例子:老是听到关于那个地方的各种传闻,去了才明白道听途说再多也不如实实在在见一面。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原创版3篇】目录(篇1)1.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2.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情节3.百闻不如一见的文化内涵4.百闻不如一见的现代启示正文(篇1)在中国文化中,成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形式,它凝结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经验。
其中,“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意为听别人说一百次也不如亲眼看见一次。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相传古时候,有个人向别人讲述东海龙王的宫殿有多么华丽,如何金碧辉煌。
然而,尽管这个人说得天花乱坠,讲述得生动有趣,但听的人却无法感受到真实的场景。
另一个人听了之后,决定亲自去东海龙王的宫殿看一看,结果他亲眼所见,被宫殿的华丽所震撼。
这个故事在古代中国非常有名,人们经常用它来教育孩子们要敢于尝试,不要过于依赖别人的描述。
虽然“百闻”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信息,但是“一见”却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实物的真实。
这不仅适用于对事物的感知,也适用于对人的了解。
听别人说某个人善良、正直、聪明,不如亲自和他相处,才能真正了解他的品行和才华。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应该轻易相信别人的描述,而应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和理解。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听到很多关于某个地方的美景、美食或者某个人物的传闻,但是只有当我们亲身去体验、去了解,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百闻不如一见”的启示仍然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但是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目录(篇2)1.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2.成语的意义和由来3.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4.故事给我们的启示5.结语正文(篇2)一、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成语“百闻不如一见”指的是听别人说再多也不如自己亲眼所见。
这个成语来源于《资治通鉴》,描述了春秋时期赵简主对人才的理解。
二、成语的意义和由来“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指的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真实、深刻的感性认识,而听别人说再多也不如自己亲眼所见。
百 闻 不 如 一 见
拼音
bǎi wén bùrúyījiàn
简拼
bwbry
近义词
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
道听途说
感情色彩
褒义词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解释
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成语用法
主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例子
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英文翻译
seeing is believing.
谜语
最佳的调查方式
成语故事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入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原创版】目录1.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来源和含义2.成语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3.成语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正文【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它的故事源于春秋时期鲁国的一次政治事件。
成语的意思是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
它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亲身经历比听别人说更有价值。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僖公想要攻打邾国,他征求了身边两位重臣的意见。
一位叫孟孙,他主张立即出兵;另一位叫季孙,他认为应该先去实地考察一番再做决定。
僖公听从了季孙的建议,派人去邾国侦查。
侦查人员回来后,他们向僖公汇报了邾国的实际情况。
僖公了解到邾国实力强大,于是放弃了攻打的念头。
这个故事中,僖公从一开始只听孟孙的建议,到后来采纳季孙的意见并派人去实地侦查,体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
【现实意义】“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通过道听途说或者间接途径得到的信息可能不够准确。
要想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我们需要亲自去观察、去体验。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谣言和虚假信息满天飞,我们更应该保持谨慎,避免盲目相信。
此外,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要勇于尝试,去寻找解决方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应用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亲自去验证。
比如,当我们听到一个关于某个产品或者服务的传闻时,不要立即做出购买或者不购买的决定,而是要亲自去尝试、去了解。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产品或者服务的优缺点,做出明智的选择。
总之,“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教育我们要有实践精神,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要勇于尝试,去寻找解决方案。
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
【解释】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荀子·儒效》:“闻之不若见之。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示例】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道听途说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
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语义说明】
听别人述说千百遍,不如亲眼看一次来得真确。
【例句】
01、早就听说大峡谷的美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美西之行使我开了眼界。
02、早就听说阿里山风光明媚,这次前去游览,果然百闻不如一见,不虚此行。
03、这位老学者大名鼎鼎,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听他一场讲座,果然名不虚传。
04、读了李白的诗后,再亲临长江三峡感受「轻舟已过万重山」,真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
05、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常听说澳洲大堡礁的海底景色如何美不胜收,这次前来浮潜,果然名不虚传!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_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_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百闻不如一见,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
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
那么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是什么呢?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
攻城夺地,烧杀抢掠。
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
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
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
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
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入的小股军队。
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
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
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百闻不如一见解析[释义] 闻:听。
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语出]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 百;不能写作“白”。
[近义] 耳闻不如目见[反义] 道听途说[用法] 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更为确实。
一般被引用;独立成句。
一般作谓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①我生平第一次过三峡;那瑰奇的景象令我激动不已;真是~。
②早就听说黄山风景好;这次去;果然景色如画;真是~。
[英译] Seeing is 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1、另外,我公司还有几十种获奖专利技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
成语故事之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前言】: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中国成语古今同用,百代甄选,留存者皆为精华,传承至今。
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成语故事之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百的成语、见的成语接龙【拼音】:bǎi wén bùrú yī jiàn【解释】: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
攻城夺地,烧杀抢掠。
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
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
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
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
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
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
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
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结语】:“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故事讲完了,希望对您的学习或工作带来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闻不如一见
古人云:百闻不如一见。
又云: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殊不知,在将外部消息贬斥的一无是处的时候,同时也就拒绝了自己目光之外的天空。
个人目力所及的范围之类能有多大?个人势必躬亲的精力能有多少?不要以为在涓涓细流之中欢呼跳跃自己就成了力量的掌握者,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你还有多少翻腾的机会?不要以为身体力行就能免于被迷惑的命运,小农时代的“眼见为实”还能应付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吗?
面对一个被表象控制的世界,面对一群表演著称的伪君子,面对如同盗梦空间般被套在一层又一层谎言之中的真相,眼睛还能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奸商善做慈善的眉目,猥琐小人最喜欢穿上君子的衣冠……这时候眼见还为实吗?
过于重视眼睛必然会荒废了心灵,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而过于相信眼见为实的人们,难免会成为自我束缚的井底之蛙,成为不折不扣的旁观者的意见,固执于自身的经验视野,就像尝百草的神农,倘若能听闻于有经验的山野原民,何至于落到中毒身死的下场?
推而广之,倘若一个国家只愿沉浸在自身的狭隘视野之中,看不到世界格局的变化,最终难免会落的挨打的命运;倘若一个国家以自己的特殊历史发展轨迹为由来排斥外来的意见,那么迎接它的将会是什么,也是不言而喻的。
大国崛起依靠的不是固步自封的自我欣赏,也不是执著于自己经验的特殊发展,而是广纳先进国家的经验,拿来的不仅是能够让人生畏的坚船利炮,更应该包括那些在我们目光之外的先进价值观念。
在信息化时代,获得真相的关键,是要认识到孤立的个体经验难以望真理之项背的局限。
只有放下以自我为中心的“目光主义”,从虚心闻于方家,择其善者而从之入手,才能避免沦为只会坐进观天的可笑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