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中图版初二(上)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球自转、公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1. 比较:2. 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3. 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二、海陆分布1、地球海陆分布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1)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大洲分界线:①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②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③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北美:白令海峡。
(5)规纳:①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②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
③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三、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我国东部海域海底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荷兰围海造陆。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注意: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2章世界气候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 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中图版初二(下)地理复习提纲
第5章认识大洲一、亚洲的自然环境1. 地理位置2. 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①面积最大,约4400万平方千米;②跨纬度最广,80°N~10°S;③东西距离最长,约8000千米。
⑶亚洲的分区(6个):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3. 地形和河流4. 复杂的气候5.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6.亚洲地理集锦: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里海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易造成旱涝灾害。
二、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1)2000年世界总人口60.55亿,亚洲有36.8亿,亚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2)亚洲地广人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
2、文化1)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人口最多的是汉族。
2)人类文明发祥地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故又称为“两河流域”(阿拉伯文化))。
形成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3、经济差异(1)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2)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亚洲最发达的家是日本,其余多为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而经济不发达)。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因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靠大量出口石油成为富裕的国家。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18-19(1)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需一天,约24小时。
地球的自转, 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我们每天也都可以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日出。
国际上规定,每隔15°(经度)划分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3.地球自转,还导致地球形状的变化,现在,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公转时,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71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29 %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8.世界陆地集中在东半球、北半球。
不管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9.陆地中,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
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10.大陆和附近的岛屿的合称大洲,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
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11.南极洲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沿顺时针方向)所环绕。
世界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是南极洲;赤道经过非洲、南美洲的大陆部分。
1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13.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北逆南顺)3、 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4、 自转的地理现象:①同一地区产生昼夜更替;②不同地点产生时间差异。
(位置越偏东,时间和日出越早)5.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叫地球的公转。
6.方向:自西向东。
7.周期:1年。
8.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9.公转的地理意义:同一地区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地区产生五带的划分1.2 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组成。
海洋面积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无论是什么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其中北极中心为北冰洋,南极中心为南极洲。
一、 七大洲1.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共分为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顺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2.七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记忆口诀:乌乌里大黑土)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③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④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⑤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⑥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⑦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二、四大洋1、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其中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呈“S”形分布的是大西洋;跨经度最广、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的是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包围的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1.3 海陆变迁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姓名:唐玉梅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麦哲伦首先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划分五带的重要的纬线:赤道(00)、南(北)回归线(23.50)、南(北)极圈(66.50),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1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要记住常用的图例)1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1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地球自转决定了人们一天的作息安排。
地球自转方向表示如下图左:2、地球围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一次年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示意图如下:注意:(1)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夏至日最近白昼时间最长;同一时间:夏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冬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
(2)影子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同一时间:离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3)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
从夏至到冬至期间,白昼时间逐渐变短,黑夜时间逐渐变长,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期间,白昼时间逐渐变长,黑夜时间逐渐变短。
4、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①划分的依据:根据地球表面吸收热量的多少来划分。
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③温带:既无太阳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分界线: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第二节海陆分布5、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复习提纲(中图版)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自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2、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3、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二节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第三节海陆变迁5、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6、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8、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9、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0、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1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①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完整版)中图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中图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与知识梳理)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及知识梳理(中图版)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一) 地球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证明地球是圆的历史事件: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地球表面积:5.1亿KM 2 (二) 地球仪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① 指示南北方向;②半圆形;③长度相等2.纬线------与地轴垂直的圆圈 ①指示东西方向;②形状为半圆;③长度不相等(最大是:赤道;最小是:极点)3.经度 (0O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东经E,西经W)分布特点:从左往右看,数字越大为东经线, 数字越小为西经线。
4.纬度 (起点赤道为0O 纬线,北纬N,南纬S) ①纬度的分布特点1) 从下往上,数字越大为北纬度,数字越小为南纬度 2) 从北极到南极,纬度先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 ② 高、中、低纬的划分0O -30O 低纬度,30O -60O 中纬度,60O -90O 高纬度5.半球的划分①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②东西半球:以20O W-160O E 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数轴图示法(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绕地轴)1.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2.周期:一天或24小时北逆南顺之间,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所以比例尺大小多取决于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1.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2.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海拔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4. 等高线表示的常见地形形态①山顶: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中间低,四周高③山脊:等高线的弯曲指向低处(作为河流的分水岭)④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指向高处(能发育成河流) ⑤鞍部:两头高,中间低⑥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5.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山地:海拔大于500m ,相对高度大,崎岖高原:一般海拔大于500m ,内部宽广平坦,外围较陡1. 冬季气候的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降低0o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2. 重要温度带亚热带:1月份>0oC暖温带:1月份<0oC3. 降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4. 干湿地区湿润区:降水量>800mm半湿润区: 降水量400mm-800mm半干旱区:400mm-200mm干旱区: <200mm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5. 中国的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受纬度,海陆位置影响②季风气候显著③雨热同期三、中国的河流季风区非季风区1.主要河流:珠江,长江,黄河,淮河,黑龙江2.长江:①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青海省境内)②入海:东海③上游→宜昌→中游→湖口→下游④上游:水能巨大;中下游:航运发达。
中图版地理_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__整理版本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北逆南顺)3、自转周期:一天,约24小时4、自转的地理现象:①同一地区产生昼夜更替;②不同地点产生时间差异。
(位置越偏东,时间和日出越早)5.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叫地球的公转。
6.方向:自西向东。
7.周期:1年。
8.地轴是倾斜的,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9.公转的地理意义:同一地区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地区产生五带的划分1.2 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组成。
海洋面积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无论是什么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其中北极中心为北冰洋,南极中心为南极洲。
一、七大洲1.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共分为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顺序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2.七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记忆口诀:乌乌里大黑土)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③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④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⑤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⑥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⑦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二、四大洋1、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其中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呈“S”形分布的是大西洋;跨经度最广、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的是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包围的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1.3 海陆变迁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
中图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复习提纲(简)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复习系统资料第五章认识大洲第一节、我们生活的大洲1.亚洲: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和北临北冰洋地形特征: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占全州总面积的3/4 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的海洋(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人口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雨热同期。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②是世界上夸纬度最广的一个洲;③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④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⑤河流最多,有“巨河之洲”之称⑸、通常,人们根据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
中国位于东亚。
2、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占世界总人口的3/5。
2.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六国人口超过1亿。
西亚和南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非洲最高)3、南亚和西亚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4、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和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5、经济发展差异韩国和新加坡是新兴的的工业化国家,他们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
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被称为“黑色金子”。
亚洲的新加坡人口密度最大,蒙古最小。
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最大的机场。
第六章认识区域第一节、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2、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北连东亚,南邻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自然资源:1、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比如阳光、空气、水和生物。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等。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
(地球上水量的%为咸水,淡水只占%而且%勺淡水以冰川和永久积雪的形式存在)3、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4、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5、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6、我国水资源总量很大,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缪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2、分布特点:在时间上,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河流的径流量夏秋季节大(多),冬春季节小(少)。
3、空间分布不平衡:在空间上,水资源的分布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状态。
(南多北少)4、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跨流域调水)。
如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系的水引入华北和西北地区。
引黄济青,把黄河水引入青岛;引滦入津,杷滦河水调到海河水系、供应天津用水。
5、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2、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开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自然资源:1、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比方、空气、水和生物。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不可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等。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和永久积雪的形式存在〕3、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4、降落在地面的水,一局部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局部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5、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6、我国水资源总量很大,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2、分布特点:在时间上,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河流的径流量夏秋季节大〔多〕,冬春季节小〔少〕。
3、空间分布不平衡:在空间上,水资源的分布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陆递减的状态。
〔南多北少〕4、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跨流域调水〕。
如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系的水引入华北和西北地区。
引黄济青,把黄河水引入;引滦入津,把滦河水调到海河水系,供给XX用水。
5、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2、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及知识梳理(中图版)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 地球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证明地球是圆的历史事件: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地球表面积:5.1亿KM2(二) 地球仪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①指示南北方向;②半圆形;③长度相等2.纬线------与地轴垂直的圆圈①指示东西方向;②形状为半圆;③长度不相等 (最大是:赤道;最小是:极点)3.经度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东经E,西经W)分布特点:从左往右看,数字越大为东经线,数字越小为西经线。
4.纬度 (起点赤道为0O纬线,北纬N,南纬S)①纬度的分布特点1) 从下往上,数字越大为北纬度,数字越小为南纬度2) 从北极到南极,纬度先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②高、中、低纬的划分0O-30O低纬度30O-60O中纬度60O-90O高纬度5.半球的划分①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数轴图示法界线②东西半球:以20O W-160O E 为东、西半球 的分界线(三)地球的运动 一、自转(绕地轴)1.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一天或24小时 3.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 二、公转(绕太阳)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3.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最热,阳光直射,阳光直射地球的最 北界线23.5O N(北回归线)冬季:最冷,阳光斜射厉害,阳光直射地球的 最南界线23.5O S(南回归线) △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北半球春季南 半球秋季 三、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23.5O N-23.5O S 之 间,约跨47个纬度),终年炎热 寒带:最冷,终年严寒温带:南北纬23.5O -66.5O 之间,四季分明 (三) 地图一、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 方向① 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 指向标: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③ 经纬网定向 2. 比例尺①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②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的关系 1)比例尺的大小:因比例尺分子通常为1,所以比例尺大小多取决于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北逆南顺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2)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范围的关系在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 图例(符号)和注记(文字、数字)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2.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海拔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4. 等高线表示的常见地形形态①山顶: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中间低,四周高③山脊:等高线的弯曲指向低处(作为河流的分水岭)④山谷:等高线的弯曲指向高处(能发育成河流) ⑤鞍部:两头高,中间低⑥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5.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山地:海拔大于500m ,相对高度大,崎岖高原:一般海拔大于500m ,内部宽广平坦,外围较陡平原:海拔小于200m ,宽广平坦,地势低平丘陵:相对高度小,坡度和缓盆地: 内部为平原和丘陵,外部为山地和高原第二部分中国地理(一) 疆域和人口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1.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2.纬度位置(五带中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3.北回归线穿过南部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称:云/滇,桂、粤、台)二、疆域:面积960万KM2(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三、行政区域1.三级行政区域:省、县、乡2.34个省级行政单位: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江西省、福建省、四川省、浙江省、广东省、重庆省、安徽省、海南省、云南省、贵州省、台湾省(23个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4个直辖市)、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2个特别行政区)3.简称和行政中心河北省石家庄冀江苏省南京苏江西省南昌赣福建省福州闽四川省成都川、蜀浙江省杭州浙广东省广州粤安徽省合肥皖海南省海口琼云南省昆明云、滇贵州省贵阳贵、黔台湾省台北台北京市北京京天津市天津津上海市上海沪重庆市重庆渝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宁新疆维吾尔自治乌鲁木齐新西藏自治区拉萨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桂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澳四、人口和民族1.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基数大,增长快2.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东多西少)4.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数名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名族是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二)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一、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2.地形特点:地形类型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3.地形分布:二、中国的气候1. 冬季气候的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降低0o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2. 重要温度带亚热带:1月份>0oC暖温带:1月份<0oC3. 降水分布①降水的时间分布:大部分集中于夏季。
不利:春旱夏涝②降水的空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4. 干湿地区湿润区:降水量>800mm半湿润区: 降水量400mm-800mm半干旱区:400mm-200mm干旱区: <200mm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5. 中国的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受纬度,海陆位置影响②季风气候显著③雨热同期非季风区季风区三、中国的河流1.主要河流:珠江,长江,黄河,淮河,黑龙江2.长江:①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青海省境内)②入海:东海③上游→宜昌→中游→湖口→下游④上游:水能巨大;中下游:航运发达。
称为“黄金水道”3.黄河①源头: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青海省境内)②入海:渤海③上游→河口→中游→旧孟津→下游上游:水能巨大;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
治理黄河关键: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四、水资源的分布——分布不均匀1.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办法:修建水库2.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解决办法: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五、土地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2.山地多,平地少3.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且开发难度大(后备耕地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地区)保护土地的基本国策: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三)经济与文化一、农业的分布种植区和牧区的分界: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种植区的土地类型为耕地水田——水稻旱地——小麦分界:秦岭—淮河牧区的土地类型为草地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上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上三、工业的地理分布1.煤炭的分布: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山西省最多2.铁矿:主要在辽宁、河北、四川三大省3.石油: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大庆油田为最大的油田)4.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三、交通1.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水路运输——最便宜,公路运输——最方便,铁路运输——运量大,航空——最快2.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交通中心为北京(东部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小,与人口的分布基本一致)(四)地理差异一、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地理现象的分界线:冬季河流有无封冻,温度带,干湿区,植被类型,耕作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七下P94) 二、四大地理区域气候东部季风区南方地区(水田——水稻)北方地区(旱地——小麦)西北干旱区地形:青藏高原区特征:青藏地区——高寒;西北地区:干旱(草地);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五)认识区域一、北京1.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标志:故宫,颐和园,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天安门,新华门,国家大剧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等2.经济结构的变化限制化工、钢铁等耗能大、污染大的工业,大力发展电子、汽车等耗能小、污染小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手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中关村——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台湾1.气候特征:湿、热2.河流特征:短、急3.外向型经济突出:进口—加工—出口的模式4.经济和人口分布大部分分布于西部平原上,主要城市有:基隆,台北,高雄等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原,河网密布)1.外向型经济发达有利条件:①毗邻港澳②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③全国著名侨乡④面临南海(海上交通便利)不足:缺乏能源和矿产2.独具特色的基塘农业3.香港和澳门①都是自由贸易港②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服务业发达③澳门的经济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四、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起长城,南至秦岭2.地形特征以及生态问题地形特征:沟壑纵横;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干旱3.黄河中游:河水含沙量大(世界之最)4.黄土高原的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5.能源基地(煤炭)乌金三角——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五、长江沿岸地带——起连接作用的是长江干流1.从“天府之国”到“鱼米之乡”(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共同的地理条件:暖湿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2.东西工业带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经济发达的原因:①物产丰富②资源,能源(水能)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劳动力众多⑤信息技术发达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世界第三大港口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一)海洋和陆地一、海陆的分布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1.49亿km2,占29%;海洋:3.61 亿km2,占71%陆地主要分布于东半球,北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1.七大洲:亚洲(跨经度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大)、欧洲、大洋洲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重要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非;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乌拉尔山脉——亚、欧;白令海峡——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太平洋、北冰洋4.重要的大洲大洋分布①西半球的重要大洲:北美洲、南美洲②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③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④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⑤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北冰洋⑥包围南极洲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三、板块构造1.观点:①全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P18②板块处于运动之中2.世界著名山脉、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挤压亚欧板块科迪勒拉山系——美洲板块挤压太平洋板块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二)气候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一、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一般地,世界的气温从赤道(低纬度)向两极(高纬度)逐渐降低南半球的00C等温线接近66.50S分布南极洲的气温低于00C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为多雨区,两极地区为少雨区;中纬度大陆沿海降水多于内陆三、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约下降0.60C)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大于背风坡(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五、世界气候类型1.世界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寒带冰原气候、寒带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2.热带气候类型3.亚热带气候类型4.温带气候类型4.寒带气候类型5.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三)居民一、世界人口增长及分布特点1.世界的人口增长:增长趋势越来越快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中国家人口增长慢2.人口的分布①从大洲: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没有人定居②从地区: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人口分布密集③影响人口分布因素:a.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恶劣,人口稀少极度干旱:撒哈拉地区,塔里木盆地过度潮湿:亚马孙平原严寒:南极洲,欧亚大陆北部高山、高原:青藏高原b.社会经济条件:欧洲南部,北美洲东部(富裕)二、人口问题1.表现:①增长过快②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2.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3.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①人口老龄化②劳动力短缺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①住房紧张②失业率增加③交通拥挤④环境污染⑤犯罪率增高三、人种的分布四、主要语言(六大语言)联合国的正式语文:语文、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主要语言主要分布区汉语中国、亚洲东南部一些国家和地区英语英国、北美洲、亚洲南部、大洋洲及非洲部分地区法语法国及其相邻的国家,非洲西部和中部六、三大宗教(均起源于亚洲)七、聚落1.聚落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2.基本类型:城市和乡村3.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4.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草原5.房屋人口自然景观主要职能密集度高度城市密集高多多工商类、服务类乡村稀疏矮少少以发展农业为主八、人口密度人口密度= 该地的人口数该地的面积九、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总数×100%)(四)地区发展差异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主要发达国家:美、英、法、德、意、日、澳、新、加半球分布:主要集中北半球大洲:欧洲的发达国家最多,还有北美洲、大洋洲2.发展中国家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五)发展与合作1.国家和地区①目前,全世界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90多个独立的国家,另外还有一些尚未独立的地区。